0儿科急诊

合集下载

儿科急诊管理制度

儿科急诊管理制度

儿科急诊管理制度一、儿科急诊管理组织结构1. 急诊科主任:负责整个急诊工作的安排和管理,对儿科急诊工作进行指导。

2. 儿科急诊科主任:负责指导儿科急诊工作的具体实施,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 医生:主要负责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4. 护士:负责急诊室的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

5. 医技人员:负责检查和化验等方面的工作。

二、儿科急诊管理流程1. 患者入院登记:患者到达急诊室后,首先由护士进行登记,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主诉。

2. 分诊: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类型进行分诊,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诊断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护理工作。

4. 医技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医技人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化验工作。

5. 医嘱执行:护士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用药工作。

6. 患者观察: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持续观察,确保病情稳定。

7. 出院安排:对于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出院安排并进行相关医嘱的告知。

8. 医嘱复核:对医生的医嘱进行复核,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儿科急诊指南1. 儿科急诊流程:明确急诊患者的整个流程,包括分诊、诊断治疗、医技检查、护理、出院等过程。

2. 儿科急诊常见病症的诊疗指南:对于儿科急诊常见的疾病,制定相应的诊疗指南,指导医护人员进行规范的诊疗。

3. 儿科急诊护理指南:对于不同病情的儿科急诊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指南,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护理。

4. 儿科急诊用药指南:对于儿科急诊常用的药物,确定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用药过程安全可靠。

四、儿科急诊质量管理1. 定期召开儿科急诊质量例会,对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

2. 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急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

3. 监督和检查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五、儿科急诊安全管理1. 定期进行急诊设施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完好。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评估工具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评估工具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121急诊预检分诊(以下简称分诊)指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快速、准确地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顺序,使其能够快速得到诊疗的过程[1]。

准确有效的急诊分诊有助于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早识别、早治疗,进而改善其预后[2]。

儿科急诊患者中有70%~80%属于非急诊[3],不仅影响分诊效率,还可能延长重症患儿的等待时间,延误治疗,甚至增加其病死率[4]。

另外,目前我国各医院采用的儿科急诊分诊工具并不统一[5],在转诊时易错误地判断病情。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儿科急诊分诊工具、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分诊、准确识别危重患儿是儿科急诊分诊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儿科急诊分诊常用评估工具及其临床应用、影响分诊准确性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我国儿科急诊分诊工作效率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儿科急诊分诊常用评估工具及临床应用1.1曼彻斯特分诊标尺2014年,英国曼彻斯特分诊顾问团[6]对曼彻斯特分诊标尺(Manchester Triage Scale ,MTS )操作指南进行修订,增加了儿科分诊内容。

MTS 根据患者的主诉分类,包含55个固定的分诊流程图,其中49个适用于儿科。

每个流程图均包括6个主要评估指标:是否危及生命、疼痛程度、是否伴有活动性出血、起病的速度、意识水平和体温。

MTS 采用5级分诊,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从1~5级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分别要求立即救治、≤10min 、≤60min 、≤120min 、≤240min 接诊。

Zachariasse 等[7]的研究纳入了50662例<16岁的急诊患儿,结果显示,MTS 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5%。

MTS 包含针对新生儿和<12个月婴儿的分诊流程。

彭明琦等[8]对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7646例急诊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个月的婴儿占48.1%。

采用MTS 分诊不足之处是流程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对分诊护士的要求较高,要求护士必须熟悉每个流程图的具体内容。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儿科急诊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处理儿童紧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而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在儿科急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及时高效地处理危急病情,并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

本文将围绕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展开讨论,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和运作模式。

一、儿科急诊抢救制度儿童由于生理特点和抵抗力较弱,面临的危险也更高。

因此,建立完善的儿科急诊抢救制度对于救治儿童病患至关重要。

1. 呼救和急救流程在儿科急诊中,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家长或其他责任人应立即呼救。

急诊医生接到呼叫后,应尽快赶往现场,并进行初步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和止血等。

这样的流程可以迅速响应突发病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

2. 心肺复苏和抢救设备儿科急诊室应配置专门的心肺复苏设备和常见急救药品,以保证发生急救事件时能够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而且,抢救设备应经过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正常使用。

3. 专业医生和护士团队儿科急诊抢救需要专业经验和技能。

因此,儿科急诊室应有配备有丰富经验的儿科医生和护士团队。

他们应具备应对各类危急病情的能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保持专业水平。

4. 抢救记录和评估在抢救过程中,必须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病史、病情变化、药物使用情况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后续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儿科急诊会诊制度儿科急诊会诊制度是指在处理复杂病例时,多个专科医生共同参与诊治,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1. 多学科合作儿科急诊会诊涉及到多个学科,如骨科、心脑血管科等。

而这些学科医生应具备对儿童疾病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共同参与病情讨论,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会诊程序与决策儿科急诊会诊通常会邀请相关专科医生参与病情讨论。

医生们通过分享病例资料、病理分析、理论讨论等,共同制定诊断和治疗计划。

会诊结果通常通过会诊报告提交给主治医生,并保留为病历资料。

3. 科学和规范的会诊流程儿科急诊会诊流程应遵循科学和规范的操作,确保会诊过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表1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级别指标维度分级指标应诊时间(min)Ⅰ级危急征象指标心搏骤停;呼吸骤停;气道阻塞或窒息;休克征象;急性大出血;突发意识丧失;癫痫持续状态;脑疝征象;剧烈胸痛/胸闷(疑似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特重度烧伤;急性中毒危及生命;复合伤/多发伤;惊厥发作;眼外伤伴眼球损伤;急产患儿(未离断脐带或 Apgar 评分<3分);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体温(℃):≤35 或≥41即刻单项指标心率 ( 次/min):<40(0~6岁);<30(>6岁);>230(0~3个月);>210(3~6个月);>180(6~12个月);>165 (1~3岁);>140(3~6岁);>120(6~10岁)呼吸频率(次/min):<10(0~3岁);<8(>3岁);>80(0~ 6个月 );>60(6~12个月);>40(1~3岁);>32(3~6岁);>26(6~10岁);SpO2<90%。

综合PEWS≥5分。

其他凡分诊护士根据专业判断患儿存在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的情况。

Ⅱ级高风险指标胸闷、胸痛、心悸(疑似心肌炎);腹痛(疑似绞窄性肠梗阻、嵌顿疝、肠套叠、消道穿孔、泌尿道结石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急性中毒,但不符合1级标准;突发意识程度改变;精神状态表现为反应低下或易激惹;精神障碍(有自伤或伤人倾向);高热伴惊厥发作史;新生儿;剧烈呕吐;过敏反应表现(皮肤黏膜皮疹明显,面部广泛肿胀等)。

<10单项指标心率 (次/min):40~65 (0~3个月 );205 ~230(0~3个月 );40~63(3~6个月 );180~210(3~6个月);40~ 60(6~12个月);169~180(6~12个月);40~58(1~3岁);145~165 (1~3岁 );40~55 (3~6 岁);125~140 (3~6岁);30~45(6~10岁);105~120(6~10岁)。

儿科急诊工作制度

儿科急诊工作制度

儿科急诊工作制度一、总则儿科急诊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儿童患者在急诊过程中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结合我国儿科急诊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儿科急诊科室的工作管理和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

二、组织管理1. 儿科急诊科室应当设立独立的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制度,节假日照常值班。

2. 急诊科应当配备专业的儿科急诊医师、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保证急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3. 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急诊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行。

4. 急诊科应当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三、急诊流程1. 接诊: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当热情、认真对待每一位急诊患者,及时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

2. 诊断: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出初步诊断。

3. 治疗:根据诊断,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当给予及时、恰当、有效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 观察:对需要观察的患者,急诊科应当提供相应的观察设施和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5. 转诊:对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急诊科应当及时联系相关科室,办理转诊手续,确保患者的连续性医疗服务。

四、质量管理1. 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急诊医疗服务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

2. 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3. 急诊科应当加强护理管理,保证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五、人员培训和考核1. 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儿科急诊医疗知识和技能,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

2. 急诊科应当建立医务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的急诊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

六、医德医风建设1. 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当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2. 急诊科应当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核制度。

儿科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儿科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儿科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1.病情危重须抢救者立即进入急诊抢救室,实施抢救。

2.抢救工作由医疗组长、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重大抢救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呈报院领导。

3.医护人员应保持严肃、紧张、积极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地抢救患儿。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站位及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5.抢救器材及药品处于备用状态,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时清点、用后及时补充,班班交接并记录。

6.参加抢救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操作技能,以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

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填写抢救记录。

包括患儿的抢救经过、抢救医嘱及时签名等。

8.患儿经抢救,病情稳定后专人护送到相应科室,必要时联系救护车护送到上级医院。

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各项护理制度。

10.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

11.口述医嘱,在执行前必须复述。

所用药品的空安瓿须暂时保
留,经2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12.抢救完毕进行消毒处置。

13.及时清理补充物品及抢救药品。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21.3社区互动:与社区合作,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十二、国际交流与合作
22.1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儿科急诊抢救及会诊的学术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
22.2人才培养:选派儿科急诊医护人员出国深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22.3项目合作:与国际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儿科急诊抢救及会诊相关的研究项目。
四、设备与药品管理
4.1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急救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4.2药品管理:合理配置急救药品,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五、家属沟通与心理支持
5.1沟通: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抢救、会诊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5.2心理支持: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家属焦虑情绪。
19.2预防措施: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实施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9.3应急处置:建立风险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二十、反馈与评价机制
20.1患者反馈:收集患儿及家属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抢救及会诊过程中的体验和满意度。
20.2内部评价:定期进行内部评价,评估医护人员在抢救及会诊中的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11.3演练评估:演练结束后,组织评估会议,总结演练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十二、信息管理系统
12.1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儿科急诊抢救及会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病历资料、抢救记录、会诊意见等信息的电子化记录与管理。
12.2数据安全: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信息泄露,保护患儿隐私。
20.3改进措施:根据反馈和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抢救及会诊质量。

儿科急救工作流程

儿科急救工作流程

儿科急救工作流程一、识别紧急情况:在儿科急诊中,儿科医生需要迅速识别并评估儿童的病情紧急程度。

一些常见的儿科紧急情况包括呼吸困难、严重的创伤、高热、失去意识、剧烈呕吐等。

二、确保安全:确定急救现场的安全后,儿科医生应确保自己和团队的安全。

他们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急救现场标准操作程序。

三、快速获取病史:与家长或监护人交流,了解患儿的过去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和任何相关细节。

这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的原因和急救的紧迫性。

四、进行初步评估:儿科医生应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和评估,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他们还应检查儿童的舌苔、皮肤颜色和状况,以获得更多的病情信息。

五、通知团队成员:儿科医生应通知急救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护士、实习生和其他医师。

在一些急重症时,可能还需要呼叫其他专家如心脏科医生、外科医生等。

六、立即实施急救操作: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和初步评估结果,医生应立即实施医疗操作。

这包括氧疗、静脉通路建立、药物给予、心肺复苏等。

七、采集和分析相关检查:如果情况允许,医生还应采集和分析相关的检查结果,以帮助确定病情的确切原因和机制。

这可能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八、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儿科医生应与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解释病情和急救措施,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

这有助于增强家长的信任和合作,提高急救工作的效果。

九、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根据初步评估和相关检查结果,医生应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这可能包括住院治疗、手术干预、药物治疗等。

十、记录急救过程和病情:医生和护士应及时和准确地记录儿童急救过程和病情。

这对于后续的临床评估、病历查阅和医疗纠纷解决都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持续监测和观察:急救并不是终点,医生应持续监测儿童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并观察他们的反应和恢复情况。

根据需要,医生可能需要调整治疗计划和急救措施。

十二、转移或总结:在急救过程结束后,医生应根据儿童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决定是否需要将儿童转移到其他医疗机构或宣布急救任务的结束。

儿科急诊知识点总结

儿科急诊知识点总结

儿科急诊知识点总结一、儿科急诊的特点1.生理特点: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生长发育不成熟,器官功能尚未健全,对疾病的适应能力较低,病情多变,反应迅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2.心理特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对身体疼痛和不适的主观感受较为复杂,需要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沟通和处理能力。

3.疾病特点:儿科急诊的常见病多样性大,如传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发热、胃肠炎、外伤等,治疗手段和药物用量均有所不同,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儿科专业知识和处理经验。

二、常见的儿科急诊病例1.传染性疾病:如儿童传染性疾病是儿科急诊的重要病例,如手足口病、水痘、麻疹、流感等,常见于春秋季节以及幼儿园及校园中,需及时诊断和隔离处理。

2.呼吸道感染: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大,如咳嗽、流感、气管炎等,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喉咙痛等,需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发热:儿童发热是常见的急诊病例,多数由感染性疾病引起,需要根据症状和病因进行处理。

4.胃肠炎:儿童胃肠炎是常见的急诊病例,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需及时给予补液和抗病毒治疗。

5.外伤:儿童外伤常见于运动、游戏、意外伤害等,需及时处理和诊断,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其他:如过敏反应、中毒、稀有疾病等。

三、儿科急诊处理流程1.急救处置:首先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2.及时诊断: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尤其要关注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症状。

3.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辅助检查,有需要时还可进行影像学、心电图等检查。

4.治疗方案:根据患儿病情和体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感染治疗、镇痛、补液等。

5.监测观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观察,如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6.家长指导:对患儿的家长进行指导和心理疏导,告知病情、处理措施和预后情况。

四、儿科急诊护理常见知识点1.观察病情: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症状进行持续的观察,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儿科急诊科(室)工作流程

儿科急诊科(室)工作流程

儿科急诊科(室)工作流程
1.接诊
当急诊患儿到达急诊科(室),护士立即查看病情,安排患儿在候诊椅上或平车上等候就诊。

如接诊护士听到救护车报警声,应主动推平车至急诊室门外迎候,立即通知医师、抢救室护士参加抢救。

对批量来院就诊的急诊患儿,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作进一步处理。

在候诊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处理。

2.分诊流程
根据患儿病情危重程度、疾病类别分流患儿。

一旦发现传染病患儿,走传染病通道到隔离室就诊,并作好消毒隔离处置。

3.儿科急诊病种的处理
(1)对危急重症患儿,如心跳呼吸停止或即将停止以及抽搐、昏迷、中毒、溺水、触电、严重脱水、出血不止或大出血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过敏性休克等,立即通知有关医师进行紧急处理,然后再办就诊手续。

在医师到来前,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理如给氧、吸痰、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止血等。

(2)对病情复杂者,组织专科会诊、做好病史记录。

(3)转科交接:对病情危重患儿,由转出科室医护联合完成转运。

提前通知转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必要时通知电梯等候。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儿科急诊是医院中最为关键和紧急的科室之一,专门负责儿童急性疾病的救治。

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较小,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于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包括其重要性、具体实施步骤以及优化方案。

一、急诊抢救制度的重要性儿科急诊抢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首先,由于儿童的生理结构和疾病特点与成人不同,儿科的急症疾病处理更为复杂,需要专业医生和护士的综合协作。

其次,儿科急诊中常涉及到一些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紧迫,需要有系统、高效的抢救措施。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急诊抢救制度可以确保儿科急救团队的顺利运作,提高抢救效率,降低病死率,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二、儿科急诊抢救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儿科急诊抢救制度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准备工作、急救流程和事后处理三个阶段。

1. 准备工作儿科急诊抢救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急救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检查和调试急救器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第三,核查急救药品和药物的储备情况,确保及时供应。

最后,进行定期的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急救团队的应急反应能力。

2. 急救流程一旦出现儿童急症疾病,儿科急诊抢救流程应当紧密配合,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和循环状况。

其次,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血管通路建立等。

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用会诊专家,进行协同诊治。

最后,确保抢救措施的有效性和患者稳定后,及时安排住院治疗或转诊工作,并做好后续随访。

3. 事后处理抢救结束后,儿科急诊团队需要做好相应的事后处理工作。

包括:完善抢救记录,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和药物使用情况。

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安抚和宣教工作,提供必要的医疗建议。

并对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三、优化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的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科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考虑以下优化方案。

儿科急诊急救工作制度

儿科急诊急救工作制度

儿科急诊急救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儿科急诊急救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儿童急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办法》,结合我国儿科急诊急救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急诊急救工作原则1.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2.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3.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儿科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4. 加强急诊急救队伍建设,提高急诊急救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

5. 强化急诊急救设备的配备和维护,确保急救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 加强急诊急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三、急诊急救岗位设置与职责1. 急诊科主任:负责急诊科的全面工作,组织实施急诊急救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关系,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组织实施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质量。

3. 急诊科医师:负责急诊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

4. 急诊科护士:负责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执行护理操作规程,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5. 急诊科其他工作人员:负责急诊科的辅助工作,如挂号、收费、药剂等。

四、急诊急救工作流程1. 接诊:接到急诊患者后,立即进行简要评估,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置。

2. 登记: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时间、病情及处理措施。

3. 诊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4. 治疗:按照诊断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器械支持等。

5. 抢救:遇到危重患者,立即启动抢救程序,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抢救。

6. 转诊: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需要将患者转至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7. follow-up:对急诊患者进行后续跟踪,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急诊急救质量管理1. 制定急诊急救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和指标。

儿科医生急诊工作制度

儿科医生急诊工作制度

儿科医生急诊工作制度儿科医生急诊工作制度是为了提高儿科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提高儿科急诊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管理要求,结合儿科急诊工作特点而制定的。

以下是儿科医生急诊工作制度的内容:一、工作原则1. 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全面关注患儿身心健康。

2. 坚持急救与门诊相结合,确保急诊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疾病宣传教育,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素养。

4. 坚持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二、岗位职责1. 儿科急诊科主任职责:(1)负责儿科急诊科的整体工作,组织、协调、管理急诊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

(2)制定急诊科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3)负责急诊科的值班安排和人员调度,确保急诊科24小时有专业人员在岗。

(4)组织急诊科的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5)处理急诊科的突发事件和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

2. 儿科急诊科医师职责:(1)负责急诊患儿的接诊、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

(2)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3)及时向主任汇报急诊科工作情况和患儿病情变化。

(4)参与急诊科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撰写。

(5)参加急诊科的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3. 儿科急诊科护士职责:(1)负责急诊科患儿的护理工作,执行医嘱,确保患儿安全。

(2)协助医师进行急诊抢救工作,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治疗。

(3)参与急诊科的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水平。

(4)及时向医师和主任汇报患儿病情变化和护理工作状况。

三、急诊工作流程1. 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在接到急诊患儿时,应立即进行接诊,询问病史,进行体检,根据患儿病情做出初步判断。

2. 分诊:根据患儿病情,将其分诊到相应的治疗区域,如观察室、治疗室等。

3. 诊断:医师根据患儿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确诊,制定治疗方案。

4. 治疗:医师开具医嘱,护士执行治疗,如给药、输液、针灸等。

儿科急诊试题及答案

儿科急诊试题及答案

儿科急诊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A. 感染B. 疫苗接种后反应C. 肿瘤D. 环境温度过高答案:D2.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首选的治疗药物是:A. 抗生素B. 糖皮质激素C. 支气管扩张剂D. 抗组胺药物答案:C二、填空题1. 儿童急性腹泻时,首要的治疗原则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补液;电解质平衡2. 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右下腹痛;恶心;呕吐三、简答题1. 简述儿童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

答案:儿童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包括:- 立即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

- 根据中毒物质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洗胃、导泻等。

- 尽快就医,提供中毒物质信息以便医生采取针对性治疗。

2. 描述儿童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答案:儿童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包括:- 判断意识:轻拍儿童肩膀,呼唤其名字。

- 检查呼吸:观察胸廓起伏,听呼吸声。

- 呼叫帮助:如果儿童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 开始心肺复苏: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

四、案例分析题1. 患儿,男,3岁,因“发热、咳嗽2天”来诊。

体温最高39.5℃,咳嗽有痰,无喘息。

体检: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略高。

问题: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答案: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措施包括: - 对症治疗:退热、止咳、化痰。

- 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五、论述题1. 论述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答案: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 蛋白尿:可轻可重,严重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

- 高血压:部分患儿可出现高血压。

- 水肿:常见于眼睑和下肢。

儿科门急诊知识点总结

儿科门急诊知识点总结

儿科门急诊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疾病1.发热儿童发热是常见儿科门急诊病情之一,其病因多种多样,可能是感染性原因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也可能是非感染性原因如过敏、药物反应等。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发热情况、伴随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如测量体温、检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确定发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咳嗽儿童咳嗽也是常见的病情之一,其病因可能是感染性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能是非感染性如哮喘、过敏等。

对于咳嗽患儿,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观察呼吸道症状、检查肺部听诊等,以确定咳嗽的原因,并对症治疗。

3. 腹痛腹痛是儿科门急诊的常见病症之一,可能是由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肠梗阻等引起,也可能是由系统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等引起。

医生需要对患儿进行腹部触诊、压痛检查、听诊等,以确定腹痛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呕吐呕吐是儿科门急诊常见的病情之一,可能是由感染如胃肠道炎症、中耳炎引起,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胃肠道梗阻等引起。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儿的呕吐情况、频率、颜色等,根据呕吐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5.头痛头痛是儿科门急诊的常见病情之一,可能是由感染如颅内感染、中耳炎引起,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如偏头痛、颅内肿瘤等引起。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儿的头痛情况、伴随症状、病史等,确定头痛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常规体格检查1. 体温测量对于发热患儿,医生需要测量其体温,一般采用口腔温度计或腋下温度计进行测量。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也可以采用肛门测温。

2. 观察呼吸状况医生需要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浅等情况,以了解其呼吸状况。

3. 腹部触诊对于腹痛患儿,医生需要对其进行腹部触诊,检查腹部的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等情况。

4. 肺部听诊对于咳嗽患儿,医生需要进行肺部听诊,以检查肺部是否有异常呼吸音、湿啰音等。

5. 心脏听诊对于心脏病历患儿,需要进行心脏听诊,检查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等情况。

儿科急诊医学知识点汇总

儿科急诊医学知识点汇总

儿科急诊医学知识点汇总儿科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儿童健康和疾病的特殊领域。

与成人相比,儿童在体格、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对于从事儿科急诊工作的医生来说,需要熟悉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儿科急诊医学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领域。

1.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急诊医师经常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存在着不同的生长速度和发育特点。

常见的生长曲线图如身高、体重和头围等,反映了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在急诊中,医生可以通过对患儿的生长曲线进行评估,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身体发育异常或疾病的可能。

2. 儿科常见疾病儿科急诊医学还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

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急症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典型的表现包括咳嗽、流涕、咳痰等症状。

儿科急诊医师需要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辅助实验室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此外,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儿科急诊中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或消化道畸形等引起的。

儿科急诊医师需要通过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迅速鉴别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

3. 儿科外伤与意外伤害儿童外伤和意外伤害在儿科急诊中也占据很大的比例。

由于儿童骨骼仍在发育阶段,骨折常见。

此外,儿童因好奇心强、认知能力不足等原因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头部撞伤、溺水、触电等。

儿科急诊医学对于正确识别和处理各类外伤和意外伤害至关重要。

4. 儿科急救与复苏在儿科急诊中,针对病情危急的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和复苏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氧气给予、留置静脉通路等。

儿科急救和复苏对医师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

5. 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孩子在急诊环境中通常因为生病、受伤或疼痛等原因感到不安和恐惧。

儿科急诊医生需要掌握与儿童沟通和处理儿童心理问题的技巧。

儿科门急诊护理常规

儿科门急诊护理常规

J闲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氧气疗法操作规程【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用物】氧气装置一套乙醇、纱布、鼻导管、胶布、棉签、玻璃接管、夹子、用氧记录单、扳手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分别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

【操作要点】1.携用物至床前患儿核对床号及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约束。

2.使用氧气管道装置或氧气筒供氧安装管道。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

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确定氧气流出通畅调节氧流量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固定。

5.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然后关总开关。

使用氧气筒时应再打开流量表放尽余气。

6.不同用氧方法⑴鼻导管法包括单侧鼻导管法及双侧鼻导管法。

⑵鼻塞法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用氧。

⑶漏斗法以漏斗代替导管连接橡皮管调节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适当距离固定防移动多用于婴幼儿及气管切开病人。

⑷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氧流量面罩盖住病人口鼻用带子在头上固定。

⑸氧气枕法抢救在转移中的危重病人或家庭中的病人临时用氧。

⑹氧帐法一般为抢救患儿时应用可用塑料制成氧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管通入帐。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

氧气筒放置阴凉处。

2.持续吸氧病人鼻导管每日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筒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压强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入筒弓I 起爆炸。

5.对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空"的标志。

并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

超声雾化操作规程【用物】超声雾化器、蒸馏水、根据医嘱准备药物、注射器1个、针头1个、玻璃或搪瓷量杯1个。

【操作要点】1.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水槽加冷蒸馏水使水面达到水位标志要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明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心力衰竭
1.镇静:冬眠灵、非那根每次 0.5~1mg/kg肌注 ; 10%水合氯醛 • 2.利尿:速尿:每次0.5~1mg/kg。静注或肌注 • 3.强心:首选西地兰:饱和量;2岁以下, • 0.03~0.04mg/kg,2岁以上,0.02~0.03mg/kg. • 首剂用饱和量的1/2或1/3,加入G.S10~20ml • 缓慢静注,余量分2次,8小时一次,24小时内 达饱和量。 • 4.扩管:
2病因治疗:选用抗生素、中成药口服或静滴
罗红霉素颗粒剂(50mg/包) 5 ~10 mg/kg/d, bid; 阿奇霉素5 ~10 mg/kg/d , qd; 0.125片口服类: 阿莫西林干糖浆30~50mg/kg/d tid~qid; 先锋6干糖浆:25~50mg/kg/d tid~qid; 施复捷:7 ~15 mg/kg/d ,bid; 世福素:4 ~8 mg/kg/d ,bid; 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黄虎解热袋泡剂、 克比奇等.
儿科急诊 1发热原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 体炎、肺炎 治疗:一)退热:体温超过38.5℃给予退热处理 物理降温:冰袋敷头及大腿、30~50%酒精擦浴 药物降温:选: 1.美林混悬液:每次5~10mg/kg(0.25~0.5ml /kg) 4.小儿退热栓:每次1个塞肛,1岁以下用半个。 5.拜阿司匹林:0.1/片,每次10mg/kg。 6.复方氨基比林:每次0.05~0.07ml/kg,im。 • 一般1岁以幼儿≥230/分、儿童≥180/分、 • 1.兴奋迷走神经 • 2.心律平:1~1.5mg/kg加入10%G.S10ml 中缓慢静注,必要时 15~20分钟后再重复 1次,不超过3次。 • 3.异搏定:每次0.1~0.2mg/kg,总量不超 过5mg, 加入10%G.S10~20ml中缓慢 静注, 必要时 15~20分钟后再重复1次。
• 4.伴血压下降首选阿拉明:每 次0.04~0.2mg/kg,总量不超 过5mg,加入10%GS10ml中 缓慢静注。 • 5.伴心力衰竭首选西地兰
六、荨麻疹1.盐酸苯海拉明:口服或肌注:每次 0.5~1mg/kg。 • 2.盐酸赛庚啶 • 3.扑尔敏:每日0.35mg/kg。 • 4.开瑞坦:口服:2岁以上可用。30 kg以下每日 5mg ; 30 kg以上每日10mg. • 5.非那根每次 0.5~1mg/kg肌注或口服6.激素。 • 7..维丁胶性钙1-2 ml肌注 重症肺炎补液速度2-3ml /kg/h或1gtt/kg/分 九、水肿急肾:速尿、利尿合剂(立其丁、多巴 胺、速尿) 肾病:低分子右旋糖酐5-10 ml /kg /次,速尿、 利尿合剂
二、惊厥
常见原因:高热惊厥、癫痫、中毒性脑病(中毒
型菌痢、重症肺炎)、颅内感染、低血钙、低血 糖、维生素B6依赖症等.
高热惊厥特点:1.发病年龄在6个月至5岁, 2.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惊厥大多发 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24小时内. 3.发作多为全身性,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极 少超过l0分钟,同一疾病过程中惊厥极少 发生2次以上. 4.发作前后无神经系统异常。
注意:G-6-PD缺乏(蚕豆病)者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来比 林忌用,因有引致溶血可能;哮喘、水痘病伴发热者慎用APC 、 来比林。 蚕豆病用药禁忌:磺胺、呋南类,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大量维生素 C ,黄连,牛黄,腊梅花,大剂量银花、麻黄。
注射剂 1.青霉素:静滴:一般10~20万u/kg/d。 2.头孢类:先锋6、先锋5、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 头孢他啶等,一般用30~100mg/kg/d 3.克林霉素 15~25mg/kg/d,静滴(浓度不超过 0.6%) 4. .穿琥宁:10mg/kg/d,静滴。 5.鱼腥草注射液:1~2ml/kg/d 静滴。 6双黄连粉针剂:60mg/kg/d,静滴(浓度不超过 1%)
• 配制方法: 10%GS100 ml+10%NaCL3 ml+5% NaHCO3 5ml。 • 轻度脱水30-50 ml /kg,中度脱水50-80 ml /kg
• 为带药 10-30 ml /kg。 • 生理需要: 水: 60-80 ml /kg, • 钠: 10%NaCL1ml/kg.d,钾: 10%kCL1ml/kg.d
处理
常规检查:电解质,血常规,急诊生化, (头颅 CT) 1. 一般处理:平卧头侧位,解开衣领,吸 氧,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出喉部分泌 物,以防吞入窒息,避免过多剌激。 • 常规静滴维生素B6100mg
2.抗惊厥:可选用以下药物(1)安定 每次0.3—0.5mg/kg
,静脉缓慢注射必要时3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最 大量一次不能超过10mg。 (2)鲁米那 每次5—10mg/kg,肌注,必要时12小 时后给维持量3—5mg/kg /d,肌注或口服。 (3)10%水合氯醛 每次0.3—0.5ml/kg,或每次12ml/岁加1-2倍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或鼻饲,最大 量一次不能超过1g。
肠套叠特点: 1.年龄:2岁以下,4-10个月最多见。 2.腹痛:阵发性哭闹、屈腿、面色苍白。 3.血便:发病后4~12小时出现红果酱样便。 4.腹部肿物:右上腹肋缘下或脐上腊肠样 光滑带弹性略可活动肿物。
五、呕吐、腹泻原因: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细菌 性 痢疾 • 呕吐:1.胃复安:每次 0.1~0.3mg/kg im或口服。 • 2. 吗丁啉:每次0.3mg/kg口服 3.藿香正气丸等
(二)支气管肺炎
1.抗生素+地塞米松 2. 口服硫酸舒喘灵、小儿肺炎合剂等 (三)急性喉炎 1. 抗生素+激素 2. 激素、舒喘灵雾化吸入 3.咳嗽频:非那根糖浆(1ml含非那根1mg)
四、腹痛
病因:肠痉挛、便秘、肠套叠、阑尾炎 治疗 肠痉挛:轻度疼痛:口服普鲁本辛0.5mg/kg/次 每天1~3次,金牛腹痛片。 重度疼痛654—2:每次 0.1~0.2mg/kg 或阿托品:每次0.01mg/kg,im。 便秘:开塞露,儿童每次10ml,婴幼儿每次4~6ml
三、咳喘
常见原因:哮喘发作、支气管肺炎、急性喉炎。 (一)哮喘发作:可选用以下药物. 1.舒喘灵雾化吸入:万托林0.25-0.5 ml+NS3ml 2.硫酸舒喘灵气雾剂:一般每次1喷,tid。 3.氨茶碱:口服:每次3-5mg/kg,每6-8小时一次; 静滴:每次3-5mg/kg用5%G.S50-100ml稀释后静滴。 4.舒喘灵:2.4mg/片。每次0.08-0.1mg/kg,tid。 5.强的松:1-2mg/kg/d,口服。 6.地塞米松:0.2-0.5mg/kg,静注或静滴。 7.抗过敏药:酮替芬、赛庚啶(0.25mg/kg/d)、 开瑞坦等
腹泻:1.思密达:1岁以下,每次1/3袋,tid;1~3 岁, 每次1/2袋,tid;大于3岁,每次1袋,tid 。 • 2.腹可安、藿香正气丸等。 • 3.益生菌如妈咪爱、金双歧等 黄连素:0.1/片。10-10mg/kg/d,分3次口服。蚕豆 病禁用。 病因治疗:选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
• 脱水——补液:口服补液盐:1包用温开水稀释 至500~750ml, 少量分多次喝。 静脉补液: 5%GNS; 2∶3∶1液
3.退热:复方氨基比林肌注,来比林肌注或 静注,小儿退热栓塞肛。 4. 脱水:对有脑水肿或惊厥持续状态者, 用20%甘露醇,每次0.5—1.0g/kg,快速滴注。
5.病因治疗或原发病治疗: 包括选用抗生素 控制感染和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6.预防惊厥再发:鲁米那 3—5mg/kg /d,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