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护理指导:营养不良的护理要点
儿科护理学第三章 小儿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三、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病理生理】
肥胖患儿可发生代谢及内分泌改变: (1)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不敏感,有低体温现象; (2)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增高,易并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痛风 等疾病; (3)血清生长激素减少,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女性雌激素水平增加等。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乳品及代乳品 2.配方奶粉 人工喂养和婴儿断母乳时首选配方奶。一般一平勺配 方奶4.4g加温开水30ml(重量比为1:7)冲调成乳汁。 3.全脂奶粉 按重量比例1:7(1g乳粉加7ml水)或按容积1:4(1勺 乳粉加4勺水)配成全乳。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乳品及代乳品 4.羊乳 蛋白质凝块较牛奶细而软,脂肪颗粒大小与人乳接近, 更易消化。 缺点含叶酸很少,长期羊乳喂养儿易患营养性巨幼细 胞性贫血。 5.代乳品 如豆浆、豆浆粉等,营养比谷类高,但不易消化,适 于奶制品获得困难地区或过敏婴儿。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二、营养不良【病因】
1. 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导致长期摄入量不足是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常 见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 长期以淀粉类食品(粥、奶糕)为主、缺乏蛋白质和脂肪;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 多为小儿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引起。 2. 消化吸收不良 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裂唇、裂腭、幽门梗阻、迁 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加 早产、双胎或多胎;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生长发育快速时 期等蛋白质相对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 4. 消耗量过大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 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单选题]1.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减顺序是A.躯干-臀部-四肢-腹部-面颊部B.面颊部-腹部-躯干-臀部-四肢C.腹部-躯干-臀(江南博哥)部-四肢-面颊部D.四肢-躯干-臀部-腹部-面颊部E.臀部-躯干-四肢-腹部-面颊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表现额部出现皱折。
掌握“专业知识-营养不良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2.婴儿预防佝偻病,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剂量是A.100~200IUB.300~500IUC.400~800IUD.10001500IUE.1500~2000IU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
掌握“专业知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3.4个月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改变是A.方颅B.手镯征C.肋膈沟D.颅骨软化E.肋骨串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6个月内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掌握“专业知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知识点[单选题]4.重度肥胖是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A.10%B.20%C.30%D.40%E.50%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临床上根据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将儿童肥胖症分为3度。
以同性别、同身高(长)正常小儿体重均值为标准,体重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
掌握“专业知识-小儿肥胖症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5.预防维生素D中毒的关键措施是A.定期测体重B.定期测血钙C.严格按医嘱正确用药D.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中毒症状E.间断应用维生素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家长缺乏对佝偻病预防的知识,不按医嘱服用维生素D就会出现维生素D中毒。
营养失调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1.营养不足的护理(1)找出致病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经济困难等,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
(2)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以免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选择易消化吸收、高热能、高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调整的方法:①轻度营养不良患儿不应过快地改变原有食物,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热卡,待体重接近正常时再恢复到供给正常需要量;②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对食物的耐受差,能量供给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待食欲和消化功能恢复,供给高于正常生理需要量的热卡,直至体重接近正常再恢复至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
必要时给予苯丙酸诺龙肌肉注射,促进蛋白质合成。
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白蛋白、静脉高营养液。
在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多。
2.预防感染的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按医嘱输新鲜血浆或自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低血糖的护理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人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
营养失调: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有关护理措施:1、喂食前仔细评估病人反应是否灵敏、有无控制口腔活动的能力、是否存在咳嗽和呕吐反射;1、准备好有效的吸引装置;2、使病员处于正确的体位;3、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获得食物困难或无能力获得食物有关护理措施:1、提供可口的、不油腻的、高营养的、易于咀嚼的食物,如鱼、蛋。
注意少量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
多餐,当病人感到2、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类;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以增进食欲;4、遵医嘱给予静滴肠道外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等。
儿科护理学-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
消瘦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低下。
(三)临床类型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最早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结果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褶,两颊下陷,颧骨突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有血白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程度Ⅰ度(轻)Ⅱ度(中)Ⅲ度(重)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 25%~40% 40%以上腹部皮褶厚度0.4~0.8cm<0.4cm 消失身高(长)正常低于正常明显低于正常,常低于P3(均数减3个标准差)消瘦不明显明显皮包骨样皮肤干燥干燥、苍白苍白、干皱,无弹性可出现瘀点肌张力正常明显降低、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精神状态正常烦躁不安委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四)并发症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最常见),因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1例临床护理
1 临床 资 料
应遵医嘱及时监测微量血 糖及 血脂 的变化 , 由此 及 时 调 整 静
脉营养 比例 , 脉营养应 均匀输 注, 静 并在输注营养 液时注意观 察输液部位 , 意有无 外渗 , 注 因营养液 浓度大 , 有一 定 的刺 激
1 8 58 9 9: 2.
激素 、 雷公藤 等药 物。我们 向患者 及家属 交代 按医 嘱执行 用
药及减量办法 , 明药 物副作 用 , 说 定期 复查。②避 免上 感 、 劳
累、 日晒 等 诱 发 因素 , 增 强 自我 保 护 意 识 , 行 适 当 的 锻 炼 , 并 进
[ ] 姚景鹏. 2 内科护理 学[ . M] 北京 : 光明 日报 出版 社,9 5 19 :
好, 吃奶反应好 , 重增长 满意 , 体 全身 皮肤 红润 , 皮肤 弹性好 ,
四肢肌 张力 可, 自主运动活跃。出院时体重增至 3 k 。 g
2 护 理
2 1 营养支持 .
2 1 1 肠 内营 养 .. 因患 儿 吞 咽 、 吮 功 能 差 , 用 滴 管 喂 养 , 吸 选
更换尿布时 , 应特别注意避免拖 、 、 拉 拽等动作 , 防止患儿 肢体
本文编辑 : 王海燕
2 1 0 —2 0 0— 8 6收稿
9 5
解包被 , 甚至全裸降温 , 如果 效果不 理想 , 给予温水 擦浴 或 可
绀, 四肢 肌张力低 , 肉严重 萎缩 , 肌 无肢 体 的 自主 活动 , 吸吮 、 觅食反射可引出 , 持 、 握 拥抱 反射 引出欠 完全 。入 院诊 断 : 重 度营养不 良。入院后给予 快速血 糖测 定示 低血糖 , 完善各 并
幼儿园营养不良矫治措施
幼儿园营养不良矫治措施一、前言营养不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矫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营养不良的矫治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补充营养素、健康教育、定期检查、家庭合作、个别指导、增加运动和心理咨询等方面。
二、矫治措施1.饮食调整幼儿园应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确保食物的种类多样、新鲜、易消化。
针对营养不良的幼儿,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补充营养素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幼儿,应在医生建议下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可采用中医食疗方法,如炖汤、药膳等,以补充营养。
3.健康教育幼儿园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幼儿和家长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其对合理膳食的认识。
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4.定期检查幼儿园应定期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幼儿。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矫治措施。
5.家庭合作幼儿园应与家长密切合作,了解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共同制定矫治方案。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膳食管理,提高膳食质量。
6.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幼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幼儿园应进行个别指导,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
在矫治过程中,应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避免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7.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食欲和消化吸收。
幼儿园应安排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8.心理咨询对于因营养不良导致心理问题的幼儿,幼儿园应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辅导。
通过心理疏导和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护师考试辅导:儿科护理学之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过多零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
消瘦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如消化、循环、泌尿、免疫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低下。
临床类型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三)临床表现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最早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
结果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折,两颊下陷,颧骨凸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有血清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因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
协和版儿科护理学 第六章__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病理生理
• 肥胖患儿可发生下列代谢集内分泌改变: • 1、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应急能力降低,有低 体温倾向。 • 2、脂类代谢异常,常伴有血浆甘油三酯、 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 高密度脂蛋白↓ • 3、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水平↑。 • 4、内分泌改变,肥胖小儿较常见。
临床表现
• 严重肥胖可因脂肪过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 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低 氧血症、红细胞增多、发绀,严重时心脏 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气不 良综合征。 • 体块指数:指体重/身高(长)的平方 (kg/㎡),是判断肥胖的另一种指标。
• 护理措施: • 1、改善营养 • 2、补充维生素B1 • 3、观察病情 • 4、健康教育
• (三)维生素C缺乏症 • 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是由于人体长 期缺乏维生素C所致。主要表现为出血和骨 骼病变。
• 病因: • 1、摄入不足 • 2、需要量和消耗量增加 • 3、吸收利用障碍 • 临床表现: • 1、一般症状 • 2、出血症状 • 3、骨骼症状
临床表现
• 本病好发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主要表现 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 性神经精神症状。重症佝偻病患儿可见消 化功能紊乱、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 发育及免疫功能等。
临床分期
一、初期 二、激期 1、骨骼改变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三、恢复期 四、后遗症期
• 二、碘缺乏 • 病因: • 主要是食物中和饮水中缺碘。 • 护理措施: • 1、改善营养 • 2、补充碘剂、甲状腺素制剂 • 3、健康教育
护理措施
• 1、饮食疗育
第二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掌握: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及骨骼改 变的特征;治疗要点;健康教育。 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了解:维生素D转化过程和生理功能;发病机 制。
儿童营养不良护理查房
儿童营养不良护理查房一、目的本次查房主要了解儿童营养不良的病情状况,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二、时间2023年2月24日上午9:00-10:00三、地点儿科病房四、参与人员1. 主管医生2. 责任护士3. 营养师4. 病房护士长5. 实习护士五、查房内容1. 病情了解-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儿童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程、症状、体征等。
- 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体型、面色、精神状态等。
2. 护理评估- 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营养状况、皮肤状况、心理状况等。
- 分析护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 营养支持- 营养师介绍患儿的饮食情况,评估营养不良的程度。
- 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指导家长进行饮食调理。
4. 药物治疗- 主管医生介绍患儿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效等。
- 评估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5. 健康教育- 向家长及患儿讲解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
- 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喂养,提高患儿的营养摄入。
6. 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介绍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等。
- 评估护理效果,调整护理方案。
7. 讨论与总结- 全体参与人员对患儿的病情、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
- 总结本次查房的成果,提出改进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六、查房记录1. 病情了解- 患儿,男,5岁,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就诊。
- 体检:身高110cm,体重15kg,体型消瘦,面色苍白,精神不振。
2.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平稳,营养状况较差,皮肤干燥,睡眠不佳。
- 护理问题:营养不良、皮肤护理、睡眠障碍。
3. 营养支持- 营养师评估患儿营养不良程度为轻度。
- 制定营养食谱:增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4. 药物治疗- 主管医生介绍药物治疗方案: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D,给予锌剂治疗。
- 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患儿食欲有所改善。
《儿科护理学》课件——营养不良
I度(轻)
II度(中)
15%-25%
25%-40%
0.8-0.4cm <0.4cm
正常
低于正常
消瘦 皮肤
不明显 干燥
明显 干燥、苍白
肌张力 精神状态
正常 正常
明显降低 肌肉松弛 烦躁不安
III度(重) 40%以上
消失 明显低于正常, 常低于P3 皮包骨样 苍白、干皱, 无弹性,可出现淤点 肌张力低下 肌肉萎缩 萎靡,反应低下 抑制与烦躁交替
蛋白质:总蛋白<40g/L 、白蛋白<20g/L, 低蛋白水 肿
脂肪代谢:血清胆固醇浓度 ,肝脏脂肪变性 碳水化合物:糖原不足,血糖偏低 水、电解质:
细胞外液相对较多,低渗性 低渗脱水、酸中毒 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体温:偏低
病理生理
2.各系统功能低下 • 消化系统:消化液 、消化酶活性 、胃肠蠕动 、
(1)减少每日食物供能总量 (2)食物的选择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量多餐,杜绝过饱,不吃夜宵和零食
护理措施
2.运动疗法
运动项目的选择:有效、容易坚持、非竞争性 运动量的制订:根据耐受力,以运动后轻松愉快、
不感到疲劳为度
3.心理护理
家长态度:避免过忧、经常指责小儿 正确引导:正确认识自我,消除自卑 鼓励社交:创造机会,鼓励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鼓励参与:制订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
护理措施
(2)选择食物的原则
适合患儿的消化能力,符合营养需要
蛋白质摄入 1.5-2.0g/kg/d
3.0-4.5g/kg/d
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鼓励母乳喂养 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可给予稀释牛奶
近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一种“F-100”的治疗奶 方
营养疾病幼儿护理及干预措施
营养疾病幼儿护理及干预措施
针对营养疾病幼儿的护理及干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评估与监测:首先,对幼儿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高、体重、饮食习惯、营养摄入等方面。
定期监测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2. 个体化饮食计划:根据幼儿的营养需求和疾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确保膳食均衡,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素的合理摄入。
3. 补充营养剂:在必要时,可以考虑给予幼儿适当的营养剂,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粉等。
但需在医生或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
4. 疾病管理:针对具体的营养疾病,采取相应的疾病管理措施。
例如,对于缺铁性贫血,可以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同时可能需要铁剂的补充。
5. 运动与活动:鼓励幼儿进行适度的运动和活动,有助于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同时维持身体健康。
6. 健康教育:对幼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营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内容包括饮食习惯、食物选择、疾病预防等。
7. 定期复诊与监测:定期带幼儿进行复诊,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状况的变化。
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干预。
8. 心理支持:对于营养疾病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疾病可能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情绪支持和积极的心理干预也很重要。
总之,针对营养疾病幼儿的护理及干预需要综合考虑其个体情况和疾病特点,制定全面的治疗计划,并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施。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理措施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理措施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理措施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理措施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往往患者伴有咀嚼困难或者吞咽困难的情况。
这时护理措施上一定要注意进行喂食前要仔细评估患者是否有控制口腔活动的能力,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咳嗽和呕吐反射的情况,防止出现误吸导致患者窒息。
另外需要准备好有效的吸引措施,使患者处于正确的体位来对患者进行喂食。
此外,大夫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措施,防止出现误吸,窒息等严重后果。
1。
医院儿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护理常规营养不良,又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机体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主要临床特征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水肿,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由于蛋白质、脂肪长期供给不足,导致自身组织被消耗,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
如由于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导致的低血糖症;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使血清胆固醇下降;蛋白质供给不足而消耗增加,形成负氮平衡,致血清蛋白下降,低蛋白性水肿。
细胞外液常呈低渗状态,血钙、血钾偏低,并伴有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博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反应迟钝,条件反射不易建立;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
治疗原则:本病现无特异性的治疗,多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本病多能治愈,但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生长发育所受影响较为明显,智力发育迟缓可能是永久性的,年(月)龄越小,其远期影响越大。
一、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喂养因素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儿,食物的质和量不当,如长期喂哺单纯淀粉食物,缺乏蛋白质和脂肪;骤然断乳,婴儿还不能适应新的哺喂食物;能量需要量增加,供给量却不足;小儿饮食习惯不良,如吃饭不定时、厌食、偏食等均可引起营养不良。
2.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消化系统疾病、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症,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以及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导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以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引起营养不良。
3.先天因素早产、多(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可致营养低下;胎盘或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或宫内生长发育阻滞,常成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天条件。
护士执业资格儿科护理重要知识点
护士执业资格儿科护理重要知识点护士执业资格儿科护理重要知识点儿科医院是指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主要负责儿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开展保健门诊、随访门诊、预防接种、智能测定、营养咨询、心理咨询、弱视斜视训练等工作。
以下就是应届毕业生店铺整理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儿科护理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章常见营养障碍患儿的护理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1)概念: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器官功能紊乱。
(2)分型:消瘦型(能量不足)消瘦水肿型水肿型(蛋白质不足)(3)病因:①膳食供给不足(原发性营养不良):e.g喂养不当(我国主要)②疾病因素(继发性营养不良)(4)病理生理(要点)①新陈代谢异常:a.肝脏细胞脂肪浸润及变性b.酸中毒&低血钾/钠/钙/镁c.体温偏低②各系统功能低下:a.尿量增加而尿比重下降(5)临床表现①体重不增(最早)>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致消失(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身高减少②“四低”:体重、皮下脂肪、肌张力、体温“五差”:皮肤弹性、精神、消化功能、心肾功能、免疫力③并发症:a.营养性贫血(最常见);b.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c.感染;d.自发性低血糖(最严重)(6)分型和分度分型:①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参照均值-2SD]无反应价值②生长迟缓: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参照均值-2SD]反应过去或长期营养不良③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同高[参照均值-2SD]反应近期或急性营养不良分度:中度低于均值减2-3SD重度低于均值减3SD(7)护理措施①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a.能量的供给轻度 60-80kcal/kg>140kcal/kg中、重度 45-55kcal/kg>120-170kcal/kgb.b.蛋白质的.供给:1.5-2.0kg/kg>3.0-4.5g/kgc.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d.尽量保证母乳喂养e.选择合适的补充途径:鼻饲&静脉f.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②促进消化,改善食欲③预防感染④观察病情⑤健康教育2.儿童单纯性肥胖(1)病理生理: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①出生后3个月;②出生后1年;③青春期\(2)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pickwickian syndrome):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多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发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见护理诊断
1.营养不足
与热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低血糖。
(二)护理措施
1.营养不足的护理
(1)找出致病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经济困难等,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
(2)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以免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选择易消化吸收、高热能、高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调整的方法:①轻度营养不良患儿不应过快地改变原有食物,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热卡,待体重接近正常时再恢复到供给正常需要量;②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对食物的耐受差,能量供给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待食欲和消化功能恢复,供给高于正常生理需要量的热卡,直至体重接近正常再恢复至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
必要时给予苯丙酸诺龙肌肉注射,促进蛋白质合成。
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白蛋白、静脉高营养液。
在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多。
2.预防感染的护理
预防呼吸道感染,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按医嘱输新鲜血浆或自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低血糖的护理
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人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
网校辅导:2013年执业护士辅导状元班、榜眼班招生套餐
2013年护士执业考试无忧通关班:当期考试未过,下期免费重学
网校2011年卫生职称考试辅导通过率
考试软件:2013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宝典2013版主管护师考试宝典(专业代码:368)2013版外科主管护师考试宝典(专业代码:370)2013版儿科主管护师考试宝典(专业代码: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