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跟踪测试: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小题,共10页。
考试时间7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
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上答题
无效。
4.作图时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
1.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之间的关系是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的
B.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C.意大利帮助塞尔维亚完成民族解放任务
D.意大利背信弃义,导致三国同盟的分裂
2.20世纪下半期以来,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是()
A. 朝鲜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 海湾战争
D.中东战争
3.一战后,列强在操纵国际联盟问题上的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A、英美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B、英法坚决反对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的企图
C、美国具有攫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D、英法与美国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4.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实际起到的作用是()
A、维护凡尔赛体系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实施绥靖政策
D、纵容德国法西斯崛起
5.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妥协有时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下列与此相吻合的是()
A、《江华条约》
B、《马关条约》
C、《布列斯特和约》
D、《慕尼黑协定》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表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A、英德矛盾激化,各自寻求支持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利益不同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列强为各自利益互相勾结
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
①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②美国开始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
③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④逐渐形成美苏争霸格局
A . ①② B.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8.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9.有网友看了下面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英法设计,美国造桥 B.美国设计,英法造桥
C.国会设计,总统造桥 D.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10.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
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
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
D.美国、法国、苏联
11.近代以来,人类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认识不断深入。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规定出自()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 D.《万隆会议宣言》
12.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
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13.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粮食匮乏、毒品贩卖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但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
①和平问题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③发展问题④资源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A. 四国条约 B.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16.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
A.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幸福 B.建立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C.帮助东亚各国抵制外来侵略 D.建立东亚地区反西方殖民侵略的同盟
17.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18.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
”这表明法国政府()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19.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无力与欧美列强争夺欧洲霸权
C.日本代表不擅长外交 D.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力
20.当前局部性的战争比起“冷战”时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霸权主义横行和国际政治力量失衡B.地区性冲突由来已久
C.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D.西方大国的暗中指使
21.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22.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原则不包括()
A.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
B.使用武力手段制止战争
C.维护民族自觉的权利
D.协商解决各国间的争端
23.下列哪些是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①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印度长期以来的内部存在隔阂和敌视②二战结束后,英国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③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④冷战格局下,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⑤宗教问题、宗教矛盾对立冲突严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4.在两伊战争中发生过举世震惊的“袭船战”,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袭船战”指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对向对方运输石油的油轮发动的袭击②“袭船战”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③美苏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控制④伊朗首先发动“袭船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二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
26.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请回答:
(1)图一中欧洲政治格局有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3分)
(2)比较图一、图二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据图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3分)
(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3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自由,或威胁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是美国安全检查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
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
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材料三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
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
”……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某个核大国”是指哪个国家?“非常巨大的变化”是指什么?(3分)
(3)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3分)
(4)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表明美国的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3分)
(5)指出三则材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
(3分)
28.(13分)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历史上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亚欧大陆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
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
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严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三: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
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没有御寒装备的德军陷入冻馁之中。
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
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请回答: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德军实施的“台风”行动,以失败而告终。
请你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分析失败的原因。
(3分)
(3)处在不同时代,拿破仑与希特勒为什么都企图征服俄国(苏联)?(2分)
(4)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2分)
(5)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
……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
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
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摘自杜鲁门《关于日本问题在国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英国的安全”。
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
1945年3月,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策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摘自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请回答:
(1)材料一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2分)
(2)材料一所说的“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分)
(3)材料二所说的“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是什么意思?“俄国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杜鲁门给予的“机会”吗?为什么?(2分)
(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看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恶劣影响何在?(2分)(5)材料三所说的“防区”实际上是什么?美国为建立这一“防区”进行过什么战争?(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A
5.C
6.C
7.D
8.D
9.B
10.C
解析: 1942年对德作战的国家不包括法国,因为法国已于1940年败亡,故排除含有法国的选项。
11.C
解析:“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国际合作……”是联合国之宗旨的内容,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2.A
解析:土地换和平是阿以谈判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让以色列通过归还它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人领土,来换取与阿拉伯人的和平相处。
这一原则是在1991年10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有关中东问题的国际会议上阿以确定的。
1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的消极影响,符合题意的应该是②③④。
14.C
15.B
16.B
17.C
18.D
19.D
20.A
21.B
22.B
23.B
24.B
25.C
二、主观题
26.答案:(1)特点:形成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
基本矛盾:法德矛盾;德奥矛盾;英德矛盾。
(2)变化: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
说明: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一切以其国家利益为转移。
(3)特点:①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
②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
③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
(4)不利条件: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影响:导致同盟国集团最终失败。
27.答案:(1)意味着美国以全世界霸主自居,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
(2)国家:苏联变化:是指世界形势的变化和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在与苏联的竞争中并不占明显的优势。
(3)材料一表明美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材料二表明美国要适当调整改革全球战略,尤其是要减少直接派兵的方式。
(4)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受到威胁。
表明美国对外采取强硬政策,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5)充当世界警察,实行全球扩张。
2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地理历史角度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再现能力;第(2)问则要从莫斯科的地理方位、季节和气候特点来分析;第(3)问应从时代特点及法、德、俄的关系等角度来分析;第(4)问则需根据拿破仑占领过莫斯科,而德国没有占领过莫斯科的基本史实,然后找出方法的“差别”;第(5)问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再现和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1)里海乌拉尔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2)莫斯科地区纬度位置较高;冬季来得早且严寒;受大西洋湿润季风的影响,冬季降雪量较大。
(3)当时法国、德国都企图称霸欧洲乃至世界。
俄国(苏联)的社会制度与法国、德国不同;俄国(苏联)是欧洲大国,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
(4)对付拿破仑: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
对付希特勒: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
(5)局势: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多国家,锋芒正盛。
丹麦、法国等国投降,惟有英国在勉强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抵抗。
意义:消灭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侵略部署;增强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客观上支援了各地的反西斯斗争。
29.答案:(1)消除日本对美国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扩张美国在东亚的势力。
(2)不顾苏联的反对单独占领日本、对一些日本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3)不愿像同盟国占领德国一样分区占领日本。
不是。
因为苏联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在反攻德国及其占领区的过程中取得的。
(4)由处置日本变为要求日本配合美国的霸权活动并承担军事义务。
便利了美国单独控制日本并在东亚扩张势力。
(5)“防区”实际上是通过对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的包围线。
侵略朝鲜和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