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2024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科研合作、示范推广等多种形式的工作,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我市2024年农技推广工作的总结。
二、工作亮点1. 加强技术培训2024年,我们积极组织农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技术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方法。
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增强了他们对农业科技的信心和积极性。
2. 科研合作取得成果我市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科技研究。
通过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探索创新的种植技术和育种方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农业科技支持。
在合作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优势,不断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3. 示范推广提高效益通过建设农业示范园和示范基地,我们向农民展示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业管理方法。
通过示范推广,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们还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其他地区的农业示范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在推广农技的过程中,资金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然而,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我们在培训、示范、科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未来需要加大对农技推广的资金支持,提高工作的效果和覆盖面。
2. 农民观念转变不彻底农业是传统行业,农民的观念转变需要时间。
虽然我们在推广农技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忽视了科学的种植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
未来需要加大对农民观念转变的力度,倡导科学种植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经验与启示1. 加强组织领导农技推广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和领导层的重视。
因此,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合力,推动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2. 多样化的推广方式在农技推广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推广方式,包括技术培训、科研合作、示范推广等。
2023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2023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总结2023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总结1____年在区农委的领导下,通过全站同志的共同努力,农业技术推广站各项工作均有序地进行,现将农业技术推广站各项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状况(一)引进新品种,搞好科学试验示范。
一年来,共进行了17个新品种、13个早熟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玉米“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磷和弗硅唑2种农药的田间防治病虫害试验。
新品种种类有:豆角、番茄、辣椒、大葱、咖啡菜、菠菜、黄瓜等;早熟鲜食玉米品种有:奥白18、白玉无暇、白雪大地、银糯1号、北国之春、丹粘早7号等;其中:在桦树村进行的草莓柿子、辣椒等新品种试验,作物长势良好,进入市场后受到本地百姓的欢迎;在四道江村进行的早熟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13个玉米品种长势良好,现13个玉米品种均已成熟上市,其中:奥白18、丹粘早7号品种,较其它品种成熟期早、果穗结棒均匀一致、品质好等优点;在东热村进行的玉米“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目前14个施肥处理的玉米植株长势良好,各生育时期的记录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全区四个乡镇水稻种植大户和蔬菜种植户免费发放了60箱防治水稻虫害的农药磷乳油,可防治水稻病虫害3000余亩、3箱防治蔬菜病害的农药氟硅唑可湿性粉剂,可防治蔬菜病虫害900亩。
截至目前,已将两种农药下发到水稻和蔬菜种植户手中,种植户们有针对性地开始对水稻、蔬菜病虫害采取药剂喷雾防治。
(二)强化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根据农民需求,用心聘请有关专家来区讲课,先后聘请了粮食专家王立华、蔬菜专家张传文、市草莓专家纪炜、市水稻专家胡刚、等来区讲授了相关技术,通过“科技知识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将技术及时送到示范户家中和田间地头,确保了技术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全区共举办各级各类科技培训班18期,开办科普大集3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50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份,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2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96户,累计培训农民8700人次,确保全区每户农民有一名劳动者参与培训。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的实践——凤台县试点工作初步总结
% ; 龄在 3 年 5岁及 以 下 的 5 4人 , 3 ; 专 业 技 术职 占 5% 有
称 的 l5人 , 7 1 占 5% 。
20 07年 , 全县 财政收 入突破 l 亿元 大关 , 民人均纯 收人 3 农
达 39 8 6元 。
1 2 存在 问题 .
一是监 督约 束机制 缺乏 。尤 其是 乡镇一
凤 台县 位 于 淮 河 中 游 、 北 平 原 南 缘 , 面 积 9 8 淮 总 2 k 下辖 1 m, 7个 乡镇 , 2 4个 行 政 村 和 社 区 , 地 面 积 有 3 耕 46 .7万 h 总 人 口 6 m, 0万 人 , 中农 业 人 口 5 其 l万 人 。
编制 , 数 占乡镇事业 编制 总数 的 2 人 1% 。 目前 , 乡农技 县 推广 单位 1 3人 中 , 有 大 专 及 以上 学 历 的 8 5 具 4人 , 5 占 5
镇 为单 位 , 全县 1 在 6个农 业 乡镇 中将农 技 站 、 牧 兽 医 畜
站 、 产站整 合组 建 成 “ 业 技 术 推 广 服务 站 ”, 水 农 实行 “ 条 块 结合 、 以条 为 主” 的管 理体 制 , 财 物三 权 在县 , 人 事权 由 县 乡共 管 , 编制 总 额 8 3人 , 中种 植 业 4 其 9人 、 牧 业 1 畜 7 人 、 产业 1 。其主要 职责 是 : 验 示范 、 术 推广 、 水 7人 试 技 良 种 引进 、 动植 物检 疫 、 虫 害预 测 预 报 、 产 品安 全 监测 、 病 农
层农 技推 广人 员的工 资外 , 拨付 任 何 推广 经 费 , 同样 不 这 影 响着农 技 人 员 的工 作 情 绪 。三是 服务 手 段 明显 滞 后 。
机制创新见成效
障了推广经费 。东安县公益性农 技推广人员工资 由以 前的差额 拨款全部转成 了财政统 发 ,养老 、医疗 、失 业保 险全 部落 实到 位 ,人平 年 工作 经费 达 50 0 0元 。 二是 稳定 了农技推广 队伍 。改革后 ,东安县公益性推
广 人 员 工 资 和 工 作 经 费 由 财 政 全 额 拨 款 , 养 老 、 医
专项 经费和完善 了社会保 障 ,即乡镇农 技推广人员工
绩及专业服务水平 等方面的考核 ,择 优录用后竞聘上 岗,改革后 的农技 推广 队伍 更加精练 ,结构合理 ,逐
渐 走 向年 轻 化 、知 识 化 、专 业 化 。 4实 现 了工 作 效 果 转 变 . 改 革 后 的 乡镇 农 技 站 由 于农 技 员 的待 遇提 高 ,经 费 得 到 了 保 证 ,极 大 地 调 动 了农 技 员 的 _ 作 积 极 性 ,再 加 上 通 过 建 立 健 全 对 农 技 T 站 的考 核 考 评 机 制 ,改 革 和 创 新 农 技 推 广 手 段 ,增 强 了凝 聚力 、号 召 力 、执 行 力 。 改 革 前 ,我 县 粮 食 生 产 发生 大 面 积 弃 耕 抛 荒 ,局 面 难 以控 制 ,改 革 后 ,县农
与经 营职能不清 、责任不 明 ,农技推 广人员既 当 “ 农 技员 ”又 当 “ 货员 ” 的问题 。三 是加 速 了科 技推 售
赫 县 层 推 I 改 的 个 变 洲 基 技 广恋 量 四 转 系
株 洲县农业 ̄(1 1o 文 中 良 4 2o 1
1实现 了 管 理 体 制 转 变 . 通 过改革理顺 了管理体 制 ,即 人 员 和 业 务 经 费 由 县农 业 局 统 一 管 理 ,考 核 、 晋升 要 充 分 听 取 服 务 区域 乡 镇人 民 政 府 意 见 。落 实 了
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xx市位于yy省的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
全市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
辖2乡、7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27个村、8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9万人。
2013年,xx市率先在全省将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性机构恢复为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
这意味着湖北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本文将从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背景与现状、主要做法和经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建议等方面系统阐述关于“xx模式”的思考。
一、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背景与现状(一)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背景2009年6月,农业部部长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2009】7号文件),该《意见》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坚持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定位,建设“五有”乡镇站,即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精干的人员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
明确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任务,科学核定编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首先要不断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方面要提升公益性农技推广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技社会化服务,加快形成“一主多元”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2013年7月,xx市市委副书记带领市委农办、市委编办、市综改办、市农业局、红花套镇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农业公共服务考察组,赴浙江省桐乡市等地,就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
在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2013年9月,xx市委出台了《关于组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都文【2013】35号),在全省率先将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性机构恢复为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
(二)xx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后现状一是机构设置情况。
10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10个乡镇畜牧服务中心,4个乡镇农机服务中心,10乡镇水利服务中心,10个乡镇林业站合并,每个乡镇组建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分设农技、农机、畜牧、水利、林业办公室。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改革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改革调研报告解放以来,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为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繁荣、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职能不明确、机制不适应形势、重大推广项目不按科学程序进行、资金缺乏、技术人员培训学习机会少、乡农技站力量薄弱等等问题,阻碍着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职责不明确目前,市、县农技部门工作职责的划分比较模糊,特别是总站职能弱化,一些重大基础性工作开展不力,宏观管理和指导作用不明显。
二、技术行政化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行政化现象日益严重,由于政绩思想影响,每一任新领导都“思维要有新思路,行动要有新举措”,这个搞“观光农业”,那个搞“亮点农业”,新提法层出不穷,都向农技部门要“成功”的东西,实际上多数都是些常规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搞项目,领导让你干啥就得干啥,而且不管项目执行得怎么样,总结、汇报都得听上级的(典型的例子如:麦穗没干领导就要千粒重,但上报的“产量三要素”却不采用农技部门的实测数据),使得农技部门左右为难。
三、一些重大技术推广不按“三步走”的基本程序进行由于急功近利,等不及农技部门按照实验、示范、推广的步骤从技术上进一步完善,很多县市都有不按科学程序而大面积推广某项技术或某种作物的情况,但往往以半途而废告终,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基层反映较强烈。
有的只进行了一年试验就盲目扩大面积,但由于不适应当地情况,对农民增产、增收效益不大;有的甚至增收不抵追加的投入,抓两三年就抓不动了,如热闹一时的“小麦机械覆膜穴播技术”。
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搞试验,完全抛开农技部门,只是听人家(如产品收购商或种苗推销商)宣传介绍,就作为“项目”引进,盲目大面积上马,一心想快点抱个金娃娃,失败后不但造成重大损失,也造成尴尬。
某县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引进美国小洋葱,商家说亩产2000公斤收入800元保证收购。
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XX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县人民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调动农村科技力量,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农科示范户、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和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科服务网络。
目前,全县有农技推广人员626人,其中县级119人,镇级107人,村级和其他民间组织400人,有科技示范户1000户。
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优质率达到85%;全县每年推广病、虫、草、鼠、螺害综合防治技术面积4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稻草覆盖、秸杆回田面积35万亩。
1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7.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32元,农业科技贡献率由18年的35%上升到目前的52%。
一、基本情况**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辖1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旅游度假区;全县陆地面积3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56万亩,海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9.4万,其中农业人口54万。
农业资源丰富,粮食、水果、蔬菜、水产、牧业、林业是**农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1、镇级农技推广机构情况。
18年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后,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营管理站、水产技术站、农机技术推广站等站所合并成农业服务中心,隶属各镇领导和管理,全县共核定事业编制171名,人员经费主要由乡镇自行解决。
目前,全县设有镇级农业服务中心14个,农技推广人员107人,其中纳入编制的80人。
在编人员中,具有本专业学历的38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8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7人)。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2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总结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面临诸多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本文将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强化组织领导,激发推广动力推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来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
同时,要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推广网络目前,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靠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民技术推广员。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推广网络体系。
可以通过建立种植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技服务公司等,以及利用现有的农业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实现对农业技术的快速传播和推广。
三、注重农民参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对象和主要受益者,他们对农业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在推广过程中要注重农民的参与和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帮助他们获取和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四、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能是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前提。
因此,应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民观摩学习、推广农业技术手册等方式,提高农民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技术推广的核心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科研经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合作等方式,提高农业技术的水平和质量。
六、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强化可持续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改进推广模式,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基层农技推广项目情况汇报
基层农技推广项目情况汇报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旨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农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项目实施情况。
1. 宣传推广。
通过开展农技培训、技术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同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 技术指导。
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一对一的种植技术指导,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同时,建立了农技服务站点,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好评。
3. 示范推广。
建立了一批农业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
组织农民参观学习,让他们亲眼见到并学习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4. 经验总结。
定期开展项目经验总结会,及时总结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三、项目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部分农民的产量和收入也有所增加;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效显著,吸引了众多农民前来学习;农民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积极变化,农业生产效益得到了提升。
四、存在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部分农民仍然存在传统观念,不愿改变种植方式和管理模式;农技服务站点的建设和运营还存在一定困难。
五、下一步工作。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引导他们逐步改变传统观念,提高产量和收入;加大对农技服务站点的建设和运营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六、结语。
基层农技推广项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创新。
我们相信,在相关部门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改革与建设情况总结
省基层农技推广效劳体系建立工程改革与建立情况汇报近年来,省农技推广总站坚持以农业构造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强化技术效劳为工作切入点,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立、运行机制创新、科技培训及重大实用技术的配套集成为主要容的农技推广工作,为全省农业经济持续安康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省基层农技推广效劳体系建立工程现状2009年以来,在全国农技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从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入手,全面复制推广“平利模式〞〔所谓“平利模式〞,可以概括为5句话:核心是“三权归一、效劳公益性、装备和素质、机制和体制〞;重点是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托物化平台和虚拟平台;关键是推广模式要创新;要害是农技人员实行动态轮岗和系统培训的双轮对接;目标是构建多元开展,公益性机构、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为主体共同组合为基层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
〕,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努力提升综合效劳能力。
截止今年4月底,11个市、104个农业县区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共建成省、市、县、乡农技推广机构1600多个,职工接近2万人。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抓体制创新,稳步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立一是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针对前期改革整体推进缓慢的问题,2011年7月5日,省委、省政府在平利县召开了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进会,原省委副书记王侠、副省长祝列克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地要准确把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省农业厅成立了以效宏副厅长为组长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4个督查组,从去年9月至今年3月份,先后4次对改革进度缓慢的市、县进展督导。
二是抓基层中心区域站建立。
按照精简县级、撤销乡镇站、组建区域站的思路,将原有的2—3个乡镇农技站整合设置区域站,形成了“管理在县级、效劳在基层〞的运作模式。
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
3 1 3 创 新运 行 机 制 要 逐步 探 索 建立 对 农业 技 术推 广 机构 农 技 ..
队伍 人员 的考 评 制度 ,推行 绩 效挂 钩 、重 奖 实 绩突 出机 构 和人 员 的管 理方 法 。 以确保 在 岗人 员 的应 得 利益 ,充 分调 动农 技 人 员的
作 。个 别站 只有 12 - 名人 员抓 农业 科技 推广 工作 ,大 多数 时 间协助 3 1 I 创新推 广观念 彻底 从单纯 的 “ .. 技术 为本 ” 向 “ 以人为本 ” 主 管部 门抓 中心工 作 。在全 市 i6 农业 乡镇 中 ,都有 农业 技术推 农 技推 广 理念 转 变 :从 政府 主 导型 向以政 府 为主 导 、 多元化 并 存 1个
摘要 :文章 浅析 了如何 基层 农技 推广 体 系运 行 机制 。 关键 词 :农技 推广 体 系;运 行机制 ;创新 中图分 类号 :s l — 文献 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 17—4 2 (02 0— 102 6 40 3 2 1 )一3 03 —
1我 市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体 系 建 设 现 状
三 权 ”归 属 县级 农 业 管理 部 门 的有 之 ,归 属 乡 ( )党 委政 府 管 镇
术推 广组 织 ,受 当地政 府制 约 ,抓政 府 中心工 作 的大有人 在 。 问题 三 :机 制 不 灵 活 。大 多 数 基 层 农 技 推 广 组 织 由于 公 益
理 的也 有 之 ,县 、 乡双 重 管 理 的也 部分 存 在 。特 别是 基 层农 业 技 工 作 热情 ,要 严 格 实行 职业 资 格准 入 制 、实 行招 聘 制 、职 称评 聘 制 , 农技 人 员要 能进 能 出 、能 上 能下 ,解 决 身份 管 理为 岗位 管 理 的 问题 ,要 引入 岗位 竞 争 机制 ,实行 持 证上 岗制度 。保 证 基层 农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农技推广模式
务手段。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的服 务功能 , 满足履行公
益性 职能的需要。
3 . 4实施 农 业 科 技 入 户 示 范 工程 , 新 科 技 推 广 新 模 式 创
以科技示范户 能力培养 为核 心 ,强化农业科技 推广能 力 建设 , 完善政府组 织推动 , 场 机 制 牵 动 , 市 农业 技 术 推 广 机 构带 动 , 业 企 业 和 技 术 服 务组 织 拉 动 , 家 、 术 人 员、 农 专 技 示 范户 和 农 户 互 动 的 多元 化 农 业 科 技 推 广体 系 ,建 立 科
制, 逐步建立起 以国家农业技 术推广机构 为主导 , 农村 合作经
随 着农业技术推 广体系队伍 的不断壮大 ,白城 市农业技
术推广 水平逐年 提高 ,01 以来 累计获得 吉林省 农业技术 20 年
推广奖 5 , 2项 市科技进步奖 5 , 项 市级 科教兴农 竞赛 1 6 。 8项 近年来 , 白城市 采取了有效 措施 , 加大了农业 科技的推 广 应用力度 , 使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大力实施主导 品种 主推制度。全市确定 9 个品种作为玉米生产的主推品种 , 确定 2 个品种作为水稻生产 的主 推品种 。玉米 、 水稻品种的 引进应
【 关键词 】 农业技 术推广 体 系建设 问题 对策建议
1白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体 系基本情况 .
创新 , 照强化 性公 益职能 、 活经营性服 务 的总体要 求 , 按 放 改
革基 层农业技术推 广机 构 ;明确基 层农业技术推 广机 构承担 的公益性 职能 , 合理 设置县 乡农业技术推 广机构 , 顺管理体 理
技 人 员直 接 到 户 、 种 良法 直 接 到 田 、 术要 领 直 接 到人 良 技 的科技成 果转化应 用新机 制 , 形成人 、 、 财 物直接进 村人 户的 科技推广新模式 。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指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知识传播到广大农民群众中,提升农民的种植能力和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也在逐步改革与建设中。
一、改革方向为了更好地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我们需要明确改革方向。
当前,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应重点立足以下方向:1、建立以村为单位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发挥村干部及基层农技推广员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村级农技推广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2、构建差异化、差别化、特色化的农技服务模式,对农民的调查、咨询、培训、合作进行差异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3、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技专业化服务电商平台,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示范。
二、改革举措针对上述改革方向,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1、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联络机制,通过加强人员之间的互通互联,推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更好地开展。
2、设立“三查三评”制度,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对评估结果不达标的地区和人员进行督促整改。
3、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员的培训和学习,使他们具备更好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4、开展农技大赛、农技创新论坛、农技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农民的热情和兴趣,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知识。
三、建设成果随着改革举措的逐步推行,我们已经取得一些成果:1、农民对基层农技推广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覆盖面和深度不断扩大。
2、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示范性农民技术推广站和服务点,标志着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向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3、电子政务平台和电商服务平台的开通,为广大农民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农业科技服务,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四、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扎实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探索更多破解农业“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2024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2024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概况2024年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的关键之年。
我们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并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我团队的努力,取得了以下成绩:二、工作成果1. 农业技术推广覆盖面扩大2024年,我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覆盖了农村的各个领域。
通过组织农业技术专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农民朋友们的种植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优质种子、高效肥料等农业技术产品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2. 农业技术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团队在2024年组织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了数千名农民朋友。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和实际操作,农民们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培训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很多农民朋友已经成功应用所学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增收致富的愿望更加坚定。
3. 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我团队在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农业技术示范基地。
这些基地不仅展示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还提供了一站式的农业技术服务,吸引了众多农民前来学习和参观。
示范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4. 农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2024年,我团队注重农业技术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合作。
我们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并结合当地农业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创新研究。
其中,新型农机、生物农药等创新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绿色化。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农业技术推广覆盖面仍然不够广泛,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朋友受益较少。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对接,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投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2.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中,由于农民朋友们的水平和需求存在差异,部分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工作总结(最新)
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工作总结(最新)为进一步巩固和促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XX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XX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评价。
重点对项目组织管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等内容进行了现场检查、电话抽查和资料查询。
一、自评总体情况今年我们紧紧围绕“体系改革、科技入户、基地建设、科技培训”这4项重点工作开展。
一是继续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二是搞好科技入户工作。
推广主导产业3个、主推技术10项;组织5名专家、55名技术指导员,深入到320个科技示范主体、近万多个辐射户开展科技入户。
三是建设高标准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5个。
四是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加快,素质得到提升,服务能力增强。
1、组织管理情况一是建立领导组织。
为全面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区政府成立XX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领导小组,由区长刘培国同志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庞庆法同志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同志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农业局局长张昭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是建立专家组织。
成立XX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专家组,由农业局副局长王怀珍同志任组长,农业局5名技术骨干组成技术专家组。
2、队伍建设情况(1)继续完善改革。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落实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进一步细化区镇街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和要求,落实到每个推广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
(2)完善制度,创新机制。
在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保障人员经费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运行机制创新,实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制度。
一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制定并实行《XX区农技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二要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_____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了工作合力。
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推广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
用于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购置仪器设备、建设试验示范基地等。
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加强对现有农技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他们参加业务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创新推广方式,提高服务效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 等方式,及时向农民推送农业技术信息。
开展了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户制度,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农业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率。
(五)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技术水平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并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为科研院校提供了实践场所,同时也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取得的成效(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节水灌溉等,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农技推广及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技推广及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服务性功能,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农技推广和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
市乡两级农技推广网络不断健全,体系不断完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不断巩固。
全市15个镇均设立了农技站,在编人员74人、市级推广人员51人,其中50岁以上22人,35岁以下3人;高级农艺师17人,农艺师38人。
1、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
在水稻种植上,加强超级稻优质品种的Y两优2号、Y两优1号等优选品种推广;小麦栽培上,将镇麦168、镇麦8号、宁麦15等品种确定为主推品种。
同时,农技中心加强对新品种攻关,通过试验示范将表现稳定、增产增效的品种逐渐确定为主推品种。
2、基层站所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
积极利用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加强农技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技站办公条件。
同时,市政府也出台了扶持政策,给予基层农技站一定的财政支持。
目前,全市大多数农技站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技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3、农技推广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一是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
二是组织开展农业科技赶集活动,重点加强对种田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上门指导和服务。
三是以农技站为平台、以农技人员为骨干,对全市70多万亩水稻小麦病虫进行统防统治,初步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
四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近200万亩,并加大测土配方资料宣传和相关技术科技的普及。
4、农技中心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市农业科技中心积极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项目,产量年年达到预期目标。
围绕新技术的推广,开展多种试验,重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在永丰镇桥湾社区的1.25万亩核心示范区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张铺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了农业专家大院,为农技人员和农民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机制问题与创新做法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机制问题与创新做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技推广工作在农村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层农技推广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一环。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如机制不够完善、传统方式过时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就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机制问题与创新做法展开探讨。
通过深入分析传统农技推广方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户合作的新模式,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技推广效果。
本文还将总结迈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展望未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方向,并强调创新可以推动农技推广工作进步。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是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推广效果不明显、覆盖面不广、农民参与度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机制问题,探索创新做法,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农技推广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对技术支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解决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机制问题,创新推广方式和方法,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结束】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创新的做法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传统农技推广方式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当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的挑战和难题,为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研究的目的还在于探讨如何建立新的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户合作的模式,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农技推广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农业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农业部《关于2008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试点县的批复》(农经发[2008]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技科函[2009]105号)等文件要求,今年我市开展了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工作。
一年来,在农业部、省农业厅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醴陵农业基本概况
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古为吴楚咽喉,今为湘东门户,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是全国著名的陶瓷花炮名城。
现有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9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万,其中农业人口83.3万,农户22.92万户;耕地55.6万亩,其中水田50.9万亩。
境内土肥水美,气候宜人,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年均气温17.5℃,降水1471.9㎜,日照1600.9小时,无霜期278天,森林覆盖率58%,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和水稻高产优势产区之一,是长江流域第一个过吨粮县市。
二、醴陵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通过改革,目前我市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设有农技推广中心,是市农业局的二级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牵头管理粮油、经作、蔬菜、植保、土肥等业务站。
县以下按照区域特色和乡镇大小,设有10个区域性农技推广站,每个区域站负责2-4个乡镇的农技推广工作。
区域农技站属市农业局派出机构,其人、财、物由市农业局直接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主要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
全市公益性推广人员共定编228人,其中市农技推广中心108人,区域站共有120人。
每个区域站设有站长、副站长、粮油生产、经作生产、蔬菜生产、植物保护、土肥建设等工作岗位,各乡镇由区域站派驻农技人员履行公益性职能。
按照农事季节和生产实际举办了七期培训班,培训农技人员870人次,4月22日、10月9日对机关干部和技术服务组骨干进行了关键技术培训。
为加速基层农技人员岗位成才能力,我们将100名农技人员分别送到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生物机电学校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邀请省厅、株洲市局专家来醴陵授课,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30人次,以达到增强岗位练兵效果的目的;培训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400人次,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同时对未达到大专以上农业类专业学历的人员,参与学历培训,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获得继续教育的和业务培训的的机会。
目前我们基层农技站有16个人正在湖南农业大学参加自学考试。
初步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等问题(对提升了学历的给予100-500元的奖励)。
组织业务骨干126人次到外地考察学习,增强科学发展观,送10人次入党校培训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
通过继续教育,年内有10名技术骨干晋升了技术职称,共在各级杂志、论坛上公开发表论文6篇,科普文章45篇。
(五)建立了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核机制。
(六)建立了农技人员动态管理机制。
对农技人员的管理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农技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对年终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人员予以解聘,自动流转到经营性岗位;对连续考核优秀人员,下一聘期可不参加竞聘,直接聘用。
同时对特别优秀的站长,可以放宽年龄限制。
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模式,今年有4名业务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基层农技人员进机关工作。
加大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充分给其展示才华的平台,今年我们起用了大障站、城郊站两个年轻的站员主持全站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七)创新了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今年我们与市文体局一起投资60余万元兴办村级农民书屋30余家,方便农民对农业科技识的学习,为提升农民科技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建设力度,力争数量达到120家,进一步扩大农民书屋覆盖范围。
正在组织编印2010年度农技推广挂历,计划发放3000份到各乡镇、村、科技示范户手中,为农户送去不走的“农艺师”。
为加大对农业的服务力度,今年我们对全市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派遣了30个农业技术服务组,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八)市、乡、村、示范户四级农技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我们构建立了市级农技推广机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村主任、示范户四级农技服务网络。
农业局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级农技推广机构是负责全市推广技术的引进、筛选、研究和集成;基层站是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由市农业局主管、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协管,负责按照市里的总体规划,制订本区域农技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办示范基地、培训和指导科技村主任,科技示范户、农户。
科技村主任,在农技站的指导下,直接向科技示范户、农户提供服务并收集农户需求信息,反馈到农技站或农技中心;示范户则通过示范,带动周边农户采用农业科技成果。
市里建立了“农业科技培训中心”,,重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龙头企业技术骨干、大学生技术员和重点示范户;今年有5名大学生,通过培训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在各区域建立了“田间培训学校”,重点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村级建立“农民夜校”培训农民。
初步建立了四位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运转有序的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网络。
(九)构建了市域统筹协调农技推广工作机制
在市级建立了“五局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召集农办、农业、科技、广播电视、财政等五局主要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对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行协调部署,确保农技推广工作取得实效。
2月11日,我市召开了农技推广工作联席会议,确定了2009年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