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复习用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32屈原列传苏武传
学案32《屈原列传》《苏武传》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人穷则反.本③靡不毕见./信义安所见.乎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⑤屈平既绌.⑥齐与楚从.亲⑦乃令张仪详.去秦⑧厚币委质.事楚⑨亡走赵,赵不内.⑩被.发行吟泽畔⑪蹈.其背以出血⑫畔.主背亲⑬与旃.毛并咽之⑭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⑮空自苦亡.人之地⑯因泣下沾衿.⑰与武决.去⑱前以.降及物故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明年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②颜色颜色..憔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色彩③形容形容..枯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④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⑤相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动词,(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形容词,适宜,合适;副词,表示程度高⑥货物以货物..与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供出售的物品⑦虚心虚心..欲相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⑧成就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⑨亲近兄弟亲近..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双方)亲密,关系密切;(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⑩丈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岳父⑪实在武等实在..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穷①人穷.则反本②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③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2)间①谗人间.之②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④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⑤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⑦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⑧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阴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②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登泰山记》)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4)相①数通使相.窥观②虚心欲相.待③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④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⑤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⑥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吕氏春秋》)⑦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5)素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②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③送夕阳,迎素.月(《黄冈竹楼记》)皎洁的④昭节俭,示大素.(《班固传》)朴素⑤尸位素.餐白白地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明.道德之广崇③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④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⑥蝉.蜕于浊秽..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⑧天雨.雪/羝乳.乃得归/杖.汉节牧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孺卿从祠.河东后土/舆归营/空以身膏.草野⑨得夜.见汉使/剑.斩虞常已⑩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宜皆降之/反欲斗.两主⑪单于壮.其节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为天下笑③方正之不容也④不凝滞于物⑤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⑥被发行吟泽畔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⑧见犯乃死,重负国⑨皆为陛下所成就⑩何以复加/何以汝为见⑪子卿尚复谁为乎⑫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6.文化常识(1)左徒:战国时__________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苏武传及其素材运用
武传.知识点总结1、复习课文,熟记重点字词的词义(包括实词及虚词)2、整理A通假字B古今异义词C词类活用D特殊句式译文: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栘中厩监。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为王,害怕汉朝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武和副使中郎将胜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敌情的一百多人出发了。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更加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打算送武等人的时候,适逢匈奴国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
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正赶上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胜有交情,私下里拜访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
”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
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
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
单于让卫律审理这件事,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告诉武。
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自杀,胜、常惠拦住了他。
虞常果然招出了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
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苏武传》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
苏武传一、文学常识作者作品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
后任兰台令史,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其作品《汉书》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 《咏史诗》。
《汉书》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
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汉书》《史记》之比较《汉书》《史记》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间跨度 230年左右 3000多年体例纪、表、志、传本纪、列传、世家、书、表两书合称为:“史汉”。
史书体例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编订的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左丘明),《资治通鉴》 (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刘向编订)纪传体:采用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
】写作背景秦末汉初,中原战乱,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公元前200年冬,匈奴的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汉朝只得采取“和亲”政策,暂时缓和跟匈奴的关系。
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开始了对匈奴长期的讨伐战争,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
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苏武传(一轮复习用)
苏武传(《必修四》一轮复习用)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同“”, )2.与旃毛并咽之(“”同“”,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同“”, )4.空自苦亡人之地 (“”同“”, )5.信义安所见乎 (“”同“”, )6.请毕今日之(“”通“”)7.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同“”, )(“”同“”, )(“”同“”, )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①动词,两方面差不多;②形容词,适宜,合适;③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 今义:岳父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 今义:供出售的物品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 今义:连词,因为这个,所以5.卧起操持..古义: 今义:料理、筹划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今义:指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今义: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8.兄弟亲近..古义: 今义:①形容词,关系密切;②动词,(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9.武等实在..古义: 今义:①形容词,诚实,不虚假;②副词,的确;③副词,其实三、一词多义1. ⎧⎪ ⎪⎨ ⎪⎪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与民除害()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2.3. ⎧⎪ ⎪⎨ ⎪⎪ ⎩ 屈节辱命()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屈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理屈词穷()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绿杨⎧⎪⎪⎪⎨⎪⎪ ⎪⎩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4. ⎧⎪ ⎪⎪⎪ ⎨⎪ ⎪ ⎪⎪ ⎩数通使相窥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通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通外直(《爱莲说》)()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并序》)()5. ⎧⎪ ⎪⎪ ⎪⎨ ⎪⎪ ⎪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窗理云鬓(《木兰诗》)()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当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6.⎧⎪ ⎪⎪⎨⎪ ⎪⎪⎩与武决去()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去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并序》)()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天雨.雪( )(2)羝乳.乃得归( )(3)杖.汉节牧羊(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2.名词作状语(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2)其一人夜.亡( )3.名词的使动用法空以身膏.草野(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2)反欲斗.两主(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屈.节辱.命(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何久自苦.如此(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单于壮.其节( )(2)诚甘乐.之(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复习分析课件
通过苏武的故事,强调了国家之间 和平与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外交使 者在国家关系中的关键作用。
03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
01
了解《苏武传》的作者及其所处 的时代背景。
02
班固,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 文学家,他的作品《汉书》是中 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历史知识
掌握《苏武传》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
学科前沿动态
介绍苏武传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学生未来的学术 发展提供参考。
职业规划指导
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跨学科融合
引导学生关注跨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科视野的人才 。
谢谢聆听
02 苏武传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
A
苏武出使匈奴
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送还被扣留的使者 ,并赠送礼物给匈奴单于。
苏武被扣留
匈奴单于对苏武等使者产生不满,将苏武 扣留,要求汉朝释放之前扣留的匈奴使者 。
B
C
苏武流放北海
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到北海牧羊,要求他等 到公羊生小羊后再返回汉朝。
苏武坚守节操
在北海牧羊期间,苏武坚守节操,不屈不挠 ,最终被汉朝使者救回。
汉朝与匈奴关系
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发展,以及双方的主 要战役和重要人物。
《苏武传》文学特点
分析《苏武传》的文学特点,包括叙事手法 、人物塑造等方面。
02
01
苏武精神内涵
深入理解苏武精神的内涵,探讨其时代意义 和价值。
04
03
复习难点
复杂历史事件的梳理
对于《苏武传》中涉及 的复杂历史事件,如何 进行有效的梳理和理解 。
苏武传(复习课)
4.食 食:给他吃的 (1)绝不饮食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 之 食:吃 食:粮食 (3)廪食不至 食:食物 (4)给其衣食 5.发 发:打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发:揭露,暴露 (3)恐前语发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二)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全家被杀)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活捉)
亡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亡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霑 衿 决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以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驩 (11)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聚。
二、古今异义 相当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 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 程度。 成就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丈人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因此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女弟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第二个“使”:使 者。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 语:告诉。 者。 语:说的话。 2.语 (1)以状语武 引:招供。 (2)如惠语以让匈奴 引:拔 3.引
币 遗 (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 会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引 (14)虞常果引张胜 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让 (15)如惠语以让单于 古义:责备; 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屈原列传》《苏武传》-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屈原列传》【课本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巧用课文---用《苏武传》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及论据定向表述
《苏武传》一个材料多种用法----材料的定向表述。
1.富贵不能淫:卫律在劝降苏武时,现身说法以功名利禄来诱惑 苏武,但苏武毅然拒绝(降臣卫律对苏武威逼利诱,苏武义正言 辞,誓死不从)。
2.威武不能屈: 在卫律杀鸡敬猴的威胁下,张胜降了匈奴,苏武却 在卫律剑架脖子的威胁下,仍然不肯投降,甚至大骂卫律叛主背亲。
10.忠于自己的祖国;在茫茫的孤岛上,他舍弃了任何东西,惟独 没有放弃那双紧握旌节的手,尽管旌节上的毛都脱落,但他依然 每天拿着,早晚都不曾放开过。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 坚韧不拔……
二、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在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于以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 来塑造主人公形象。在言与行的比照烘托中,见出人物的正 邪之别。这种对照、映衬分别见于敌我两个营垒,出现于不 同的场合。
两种对照:
①在谋反事发之时,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苏武:忠于国家,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反衬下,我们看到了丰满立体的苏武,他面对威 逼利诱,大义凛然、不卑不亢、忠贞不渝,他忠君爱国 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 富贵不淫、坚韧不拔、爱憎分明。他的刚强不屈、忠 于国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忠义精神空前绝后、光耀千古。 他之所以能坚持操守,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
巧用课本
《苏武传》 人物描写分析 及论据定向表述
《苏武传》是篇很典型的文章,作者运用各种手法来塑造 一个空前绝后、光耀千古的人物形象,使之妇孺皆知。文 中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都很详尽。唯有人物描写中的心理 描写有缺,其他都具备了。读熟了《苏武传》,文中词法 句法自然不在话下,阅读理解做到塑造人物形象手法时也 能驾轻就熟。且苏武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作为议论文的 基本论据,是很有说服力的。这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呢?可见我们读通、读懂、读好一篇典型的课文,胜过刷 几套试卷。
最新统编版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 文言文练习题复习题课后习题原题与答案
《苏武传》复习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阏氏.(zh ī) 缑.王(h óu) 且.鞮侯(j ū) 昆邪.王(y é) B.旃.毛(zh ān) 牧羝.(d ī) 斧钺.(yu è) 丈人行.(h áng) C.啮.雪(ni è) 栘.中(y í) 煴.火(w ēn) 浞.野侯(zhu ó) D.纺缴.(ji ǎo) 棫.阳宫(Y ù) 左伊秩訾.(z ī) 檠.弓弩(q íng) 1.B 【解析】 A.缑(g ōu);C.煴(y ūn);D.缴(zhu ó)。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B.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连坐(治罪) 2.A 【解析】 阴:暗地里。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以.父任 以:凭借B .空以身膏.草野 膏:肥沃 C .杖.汉节牧羊 杖:手杖 D .凡随武还者九人 凡:总共 3. 答案 C 杖:拄着。
4.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4. 答案D ①句的“会”是恰逢、恰巧的意思。
②句的“会”从会合中引申为共同、一起的意思。
③句中“生”是“活着”的意思,作状语。
④句的“生”也是活着的意思,是动词,作谓语。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当:抵押 B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论:商讨 C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穷厄:陷于困境D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提拔 5. B [B 项,“论”应为“判罪”的意思。
《苏武传》复习课用
60、劾大不敬
第七 八段
第二年 过了很久
趁机 一向
不抱成见 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 的地方自讨苦吃
您的诚信忠义又怎么 会有人见到呢? 被弹劾
61、何久自苦如此 为什么要像这样长年累
月地苦苦折磨自己呢?
62、加以老母系保宫 因为
63、子卿尚复谁为乎? 您这样做又还为了谁呢?
64、诚甘乐之
结局(9——10)
艺术特色小结: 一、人物刻画生动 二、记叙详略得当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於靬王赏识苏武及牛羊被盗等
突出主题、表现人物
人物形象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塑造 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写: 语言、行动等细节刻画人物
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烘托 其他人物的映衬
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单于和卫律逼降
给加点的字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jiù); 2.数(shuò )通使相窥( kuī )观; 3.汉天子,我丈人行( háng)也; 4.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单于; 5.后随浞野侯没( mò )胡中; 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7.置煴( yūn )火,覆武其上; 8.拥众数万,马畜( chù)弥山; 9.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dī )
环 境
社会环境 副使张胜的屈降
朋友李陵的劝降
描 写
北海无人处
自然环境 廪食不至
天气寒冷
其他人物的对比映衬
(1)张胜 (2)卫律 (3)李陵
苏武
苏武
苏武
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 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面对威逼利诱,大 义凛然、不卑不亢、忠贞不二。苏武的性格在那 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映衬下,更加具有人格魅力!
苏武传复习
三、拓展迁移
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 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黄金非宝书为宝, 万事皆空善不空。
三、拓展迁移
姚明公益广告: 在篮球的赛场上,观众和裁判会时刻注视 着你,即使再小的犯规动作也会被发现。 在人生的赛场上,裁判就是你自己;如果 你犯规了,即使没人吹哨,大家也会看见。 干干净净比赛,干干净净做人。
二、《论语》专题复习
与圣贤对话,磨砺思维: 对话; 交锋; 磨砺; 认识:独到,有见地,新颖。
二、《论语》专题复习
(七)积淀思想,提高认识: 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感受先贤思想的博大精深,拓宽文化视野, 提高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砥砺人格。 感悟睿智的人生思考,体会先贤的慧心哲 思,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 学会理性思考,增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三、拓展迁移
《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 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 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 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 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 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 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 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二、《论语》专题复习
片段练习(5):吴晗的一篇《谈骨气》让那不
食嗟来之食的乞丐成了大丈夫,但我实在想不出, 一个四肢健全却不能自食其力的人,有什么骨气可 言?一个对社会毫无贡献的人,有什么资格嫌弃那 嗟来之食。“大丈夫”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 是别人加封的,而是靠自己的奋斗赢得的。那个乞 丐因别人没有恭恭敬敬地把饭菜摆他在面前,而是 说了一句“嗟,来食!”,便连生命都不再珍惜, 这样的人又如何称得上大丈夫? 纵然前路艰险,纵然伤痕累累,却依然咬紧牙关, 怀揣着不屈的决心,坚信胜利终将属于自己而勇敢 地活下去的人,才是真正有骨气的大丈夫!
《苏武传》复习课件(共34张PPT)
1110、、若头知县我北不阙降明通“你悬”
宾语前置,以何见女
状语后置
第六段重点词句
1、掘野鼠去草实 通“”
2、杖汉节牧羊 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
3、檠弓弩 名词作动词,校正
3、武复穷厄 困苦
第五段重点词句
1、白单于 告诉
2、天雨雪 名词作动词,下 3、匈奴以为神 把 当作
4、羝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生育 才 5、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壮其节
膏草野 斗两主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及卫律所将降者 事如此,此必及我
B.以状语武
何面目以归汉
C.见犯乃死
见笑于大方之家
D.虞常果引张胜 引赵使者蔺相如
4.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会论虞常 会武等至匈奴 然 项王然其言 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文言知识点归纳
句式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3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5 见犯乃死,重负国. 6 何以女为见? 7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9 为降虏于蛮夷.
10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11 引佩刀自刺.
(判断) (被动) (定语后置)
(举、辟、授)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降级、平调 升级:迁生、迁授、迁叙
• (调、徙、转、改、放、出)
• 降级:迁削、迁谪、左迁。 • 平级转调:转迁、迁官、迁调。 •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 6、黜。与“罢、免、夺”就是免去官职。 • 7、去。解除职务 •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学案36 《屈原列传》《苏武传》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学案36《屈原列传》《苏武传》复习任务 1.梳理并积累两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竟”“类”“发”“状”。
2.翻译重点句子,背诵《屈原列传》第3段。
活动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请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屈平既绌“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乃令张仪详去秦“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厚币委质事楚“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蹈其背以出血“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畔主背亲“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与旃毛并咽之“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⑪与武决去“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前以降及物故“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复习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复习《苏武传》是《汉书》中的名篇,记载了苏武在匈奴坚守气节、不辱使命的事迹。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文学常识1、作者: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他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体裁:人物传记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出使)(2)发①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②恐前语发(被揭发)4、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3)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三、特殊句式1、倒装句(1)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2)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谁为”即“为谁”)2、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2)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四、文章内容理解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苏武出使匈奴,本是为了和平友好,但却遭遇了意外。
2、苏武在匈奴的遭遇苏武一行到达匈奴后,由于副使张胜参与谋反,牵连到苏武。
苏武坚决不肯投降,被匈奴单于囚禁并流放。
3、苏武的坚守与气节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苏武始终坚守对汉朝的忠诚,手持汉朝符节,不向匈奴屈服。
他靠挖掘野鼠、收集草实充饥,坚持了多年。
4、苏武最终归汉经过漫长的岁月,汉朝与匈奴关系缓和,苏武得以归汉。
但此时他已历经磨难,须发皆白。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练案67课文24苏武传
练案[67] 课文24 苏武传一、重点词句梳理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畔主背亲( “畔”同“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同“弆”,保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同“现”,显示 )⑥因泣下沾衿( “衿”同“襟”,衣襟 )⑦与武决去( “决”同“诀”,辞别、告辞 )⑧前以降及物故( “以”同“已”,已经 )2.说明加点多义词语的含义。
(1)及①及.卫律所将降者( 连同,和,与 )②此必及.我( 牵连 )③及.还,须发尽白( 等到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赶得上,比得上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到,到达 )⑥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趁着……时候 )(2)会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适逢,恰巧 )②单于召会.武官属( 会见 )③会.论虞常( 会同 )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聚会,会合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必定,肯定 )⑥适逢其会.( 时机,机会 )3.说明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动词,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形容词,相宜,合适;副词,表示程度高②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③虚心..欲相待古义:诚意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看法④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名词,事业上的成果;动词,完成(多指事业)⑤兄弟亲近..古义:亲近之臣今义:形容词,(双方)亲密,关系亲密;动词,(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⑦武等实在..古义:的确存在今义:形容词,诚恳,不虚假;副词,的确,其实4.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①天雨.雪( 名词作动词,下 )②杖.汉节牧羊( 名词作动词,执、拄 )③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④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名词作动词,祭祀 )⑤得夜.见汉使(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⑥剑.斩虞常已( 名词作状语,用剑 )⑦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回去 )⑧空以身膏.草野( 名词作动词,滋润 )⑨反欲斗.两主( 使动用法,使……相斗 )⑩宜皆降.之( 使动用法,使……倒戈 )⑪单于壮.其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 )5.推断句式类型并指出标记词。
《苏武传》高中语文考点大全
2024高考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回顾苏武传一、基础夯实(第1段)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移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辊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以()②并()③稍()④迁()⑤数()⑥窥观()⑦十余辈()⑧当()⑨丈人()⑩行()⑪假吏()⑫置()⑬币()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第2段)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侯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方()②发()③没()④素()⑤相知()⑥候()⑦幸()⑧蒙()⑨货物()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第3段)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生得()②治()③发()④状()⑤引()⑥即()6.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7.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第4段)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苏武传》复习课件一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默写专项(复习课件+知识梳理+复习测试+素材运用)(统编版)
2. ( 2021·全国·高二课前预习)对 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B.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殿阶)
C.恐前语发
(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露、暴露)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答案】D D.“阴谋”错误。应该译为暗地里。句意:(虞常等人) 私底下一起图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A.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细节描写,北海牧羊中“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细节,突出体现了 苏武的坚贞顽强。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
B.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场面。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 贞与正义。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 五种爵位。
【答案】D D项,“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表述错误。周代五等爵位是 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
三、作文素材积累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观。
面对卫律和李陵等人的劝降,苏武宁死不屈,决 不变节投降,这体现了士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是不可折辱的正气与尊严。即使被驱赶到大漠中 放羊,他过着饮雪吞毡的生活,始终不改节操, 对汉朝忠贞不渝。这是士人坚守的人格精神的生 动写照。节操是封建士人的人格操守,现代人也 应继承这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塑造高尚而健全的 人格。
9.( 2021·全 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 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 志》合称为“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