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9月第三周周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9月第三周周考语文试题
李倩李改利
一、选择题。

(每题3 分,共27分)
1.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仿佛.(fó) 问津.(jīn) 怡.然(yí) 荒谬. (miù) B.邑.人(yì) 间.隔(jiān) 俨.然(yǎn) 语.云 (yǔ)
C.衣着.(zhuó) 诣.太守(yì) 阡.陌(qiān) 刘子骥.(jì)
D.叹惋.(wǎn) 屋舍.(shě)俨然垂髫.(táo) 便要.还家(yāo)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键忘赃物制裁劫掠
B. 瓦烁鞠躬颤微微匍匐
C. 竹蒿仄歪转弯摸角张皇失措
D. 寒噤阻遏绥靖锐不可当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男子的配偶)既出,得.其船(找到)
B.便舍.船(舍弃,丢下)屋舍.俨然(房屋)
C.缘.溪行(沿着,顺着)复行.数十步(步行、走)
D.武陵人捕鱼为.业(当作、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4.下面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仿佛
..,鸡犬相闻
..若有光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魏、晋
.. D.乃不知有汉,无论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8.《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似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9.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土地肥美,人们生活和乐,没有压迫和纷争,这就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理想社会——“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鲜活的人间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若无,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C.听了渔人的介绍,桃花源人都叹惋不已,他们感慨、后悔自己与世隔绝的太久,连这样大的朝代变更都无从知道。

D.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平易,朴实自然。

二、填空题。

(2分×15=30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_______著名诗人__________,又名________,自号_________,世称靖节先生。

2. 文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2×9 =18分)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芳草鲜美() 4后遂无问津者()
5寻向所志() 6欲穷其林()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8欣然规往()
9便要还家()
四、翻译句子(3×3=9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五、课外文言阅读( 16分 )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kuàng)、麻枲(xǐ)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划线词语(2分×5=10)
①老人谓曰()②此公欲来()③与众共之()
④则必贤者矣()⑤此殊不缺也()
2. 下列各句中的“此”指代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此公欲来(指文中的“老人”)
B. 老人肯相引至此(指山民家)
C. 此殊不缺也(指珠锦绣珍异等物)
D.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指“山之大穴”中的奇异之地。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此公欲来”指的是此公要来拜访做客
B.杨氏来的太迟了,洞口已经被封了,只好和老人一起回去了。

C.杨氏仰慕穴中人的淳朴无私,也想过穴中人那样单纯快乐公平和谐的生活。

D.穴中人告诉杨氏,即使他带了“金珠锦绣珍异等物”,也只能分些“薪米鱼肉”。

初二年级9月第三周周考答题卡
班级: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

(3×9=27分)
二、填空题。

(12×2=24) 二、填空题。

(2分×14=28分)
8.(朝代)________著名诗人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
9. 优美环境句是,,。

,。

快乐生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2×9 =18分)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芳草鲜美() 4后遂无问津者()
5寻向所志() 6欲穷其林()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8欣然规往()
9便要还家()
四、翻译句子(3×3=9分)
1.
2.
3.
五、1、解词:①谓()②此()
③共()④必()⑤此殊不缺也()
2.()(3分)
3.()(3分)9.37851 93DB 鏛623201 5AA1 媡35788 8BCC 诌36065 8CE1 賡O29090 71A2 熢32940 80AC 肬Z25434 635A 捚a<32493 7EED
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