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练习及答案)WORD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1.积累佳句。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李大钊:李大钊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
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2.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导学过程】一、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汉字注音。
①一xiè________千里②丛山dié________岭③险jùn________④阻yì________⑤逼xiá________ ⑥qíqū________ ________⑦奇趣横________生________ ⑧浊________流滚滚2.解释词语。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探究一:文中艰难的国运是指什么?(请用四字词语概括)当时我国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呢?
探究二:“雄健的精神”具体指怎样的精神?
探究三:本文说理最突出的特点是比喻说理,体会比喻说理的妙处:(1)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
(2)从语言、说理、抒情等方面揣摩比喻说理的妙处。
长江大河:扬子江、黄河:
浩浩荡荡: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妙处:
探究四: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的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的一次庄严的思考,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李大钊先生的人生观,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最有趣味、最有意义呢?
探究五: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
【拓展延伸】
口占一绝李大钊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预习或二次备课
区域】。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习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2)揣摩本文浩荡雄奇之语言及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重点聚焦】阐释文中所表现的“雄健的精神”?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雄健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是勇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是积极乐观、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不断奋斗的革命精神。
课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等。
【难点突破】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作者在文中还有那些其他的相关表达?在课文中作者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趣味其实就是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以后的乐趣,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是勇于挑战困难,政府困难的不畏艰险的英勇气质;是热衷于投身国家解放事业、为民族解放而不畏艰辛的崇高品质。
总而言之,它是一种“战斗的欢乐”。
【背景追溯】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拓展链接】李大钊名言①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
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②人生的努力,总向光明的方面走,这是人类向上的自然动机。
语文7下人教新课标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课后反思我认真观看了自己的课堂实录:这个教学范例,让我深思;同事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扬弃,哪些地方需要改正。
优点:一、以“媒”激趣,用“媒”引导,培养学生动态观察力借助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激动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对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
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表演”或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到习作活动中来,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运用形象或媒体教学是一种较有效的手段。
二、教师写下水文,用“情”点燃学生写作热情,有效升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文课上,我尝试写了下水文《我的母爱符号·韭菜馅水饺》,也选用了名家美文等作为写作引领。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写作应做到,“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要培养学生作文情感,主要依靠学生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也要靠我们语文老师通过形象来升华。
学生自然会从平时的积累中慢慢理解。
这就是要做到“用情点点燃学生写作热情”。
教师写下水文,可以摆脱老师枯燥地味地说教作文,能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缺点:一、学生热情不够高涨,老师调动的不够好。
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可初中学生作文难教也难写,因为初中作文教学上仍然存在应试式的非积极心态,自己也不例外,而这种非积极心态又主要根源于以“文”为本位的旧作文教学机制。
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机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朗读课文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思考讨论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疑难问题质疑。
回答问题
速读课文,认真思考李大钊先生的人格风X,回答“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感受他的人格风X
激
情
互
动
1、学生朗读课文,品读有关段落,思考上述问题。
2、由科代表组织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课
后
记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A在险峰。
B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4.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学生回答发扬黄河雄健的精神
其他补充,学生点评
师点拨“雄健的国民”的含义
总结,归纳。
体会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拓
展
应
用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讨论问题,各组代表发言
板
书
设
计
艰难的国运──“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2.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学习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
3.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民族责任感。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自词检测。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4.背景介绍。
三、整体感知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1.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2.思考:“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雄健的精神”。
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5.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认为如何?四、问题探讨“趣味”?你有过这种“有趣味”的经历吗?为什么说“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五、自主探究,品味语言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
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六、开放探究1.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为什么?2.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七、、格言共勉1.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2.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无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3.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八、作业搜集李大钊的诗词文章,体会其风格特点,并与他人分享。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习题精选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习题精选附答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逼狭___险峻___崎岖___阻抑___一___千里(xiè)___山叠岭(cóng)绝壁断___(yá)___流滚滚(zhuó)二.形似字注音组词狭()____浊()____境()____峻()____侠()____蚀()____竟()____竣()____竞()____俊()____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整个词语①浩浩荡荡:②一泻千里:③亦复如是:④奇趣横生:四.根据课文把下列对象的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①民族生命的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类历史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艰难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①“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代什么内容?②文中“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精神,现在还需要这样精神吗?③文章二、三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二段与第三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④作者为什么要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联系起来?【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横断,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民族生命的过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逼狭____崎岖____2.“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3.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4.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4)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法指导:(1)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
学习时既要弄清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2)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另外,可自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及作者情况的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预习· 导学:1、走近作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逼狭__险峻__崎岖__阻抑__一___千里(xiè)___山叠岭(cóng)绝壁断___(yá)___流滚滚(zhuó)3、形似字注音组词狭()__浊()__境()__峻()__侠()__蚀()__竟()__竣()__竞()__俊()__4、大声朗读课文。
(提示:节奏鲜明、语调明快、雄健、声音洪亮,铿锵有力。
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主义。
)5、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6、“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二、学习· 研讨:1、紧扣“艰难”“雄健”两个关键词解读课文内容,说说两个词各自的两层含义。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2、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什么是雄健的精神?3、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5、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含答案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七年级语学科导学案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班级:学习小组:姓名:学号:编号:编制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把握段落大意,理清写作思路,概括主要内容;2.理解和领悟比喻中蕴含的哲理,体会作者豪迈的感情;(学习重点)3.理解“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雄健的精神”“壮美的趣味”。
(难点)知识链接:李大钊(1889_1927),原名李守常,河北乐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学者。
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鲁迅称赞他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入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之光,全身心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本文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被面前的困难吓倒,与困难作斗争,壮美之趣无穷。
一、疏通字词。
1、给下面的词语注音。
逼狭..平坦.愈.能险阻....阻抑..险峻.崎岖李大钊.回环曲折..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阻抑阻止,抑制回环曲折很曲折的样子. 亦复如是也是这样.二、整体感知。
1.把握各段大意,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段: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艰难境须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
第二段:民族生命的进程,和长江大河一样并不总是坦途。
第三段:人类生活像旅途一样,越是崎岖险境,越能感觉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中华民族的进程现在就是一段险路,只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感觉到它的壮美。
第五段:我们要拿出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这是人生志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预习案】1、字词积累(1)多音字(2)形近字(3)词语释义雄健:强健有力。
逼狭: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一泻万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阻抑:阻止。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亦复如是:也不像这样。
2、作者简介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青年时代“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以寻求“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为己任。
1911年前后,积极参加北方的革命活动,猛烈抨击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军阀官僚政治。
1913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在留日期间,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和袁世凯称帝阴谋的文章闻名于世。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编辑《晨报》和《甲寅日刊》,后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并参与创办《每周评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着名领导者之一。
1920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着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纯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艰难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与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些事件可能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人物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艰难事件,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国近代史上的艰难事件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人物的解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相关事件,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导入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是瞬息万变的,有时候一次战争、一次灾难就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次的战乱、政治动荡甚至自然灾害,但是中国始终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人民。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三、阅读与讨论1. 请认真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家庭和身份有哪些?(2)故事中的灾难有哪些?导致的后果是什么?(3)故事中的治理措施有哪些?究竟有没有奏效?(4)故事中的反应有哪些?有什么区别?2. 针对每一小节故事,组员们自行制作一张关键词总结式的表格,然后对表格进行比对、总结讨论。
四、总结中国人民有着向上的力量,即使面对再大的灾难,即使经历再多的波折,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包容、坚韧和创造力,都是令人敬佩的。
同样的,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拥有这一种价值观和向上的精神,以应对未知的挑战,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通过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在面对灾难和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包容、坚韧和创造力。
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唯有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不断学习和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够化解各种危机和困境,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壮大中华民族。
因此,我们需要拥有向上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背景介绍本篇导学案涉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主要围绕着“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这两个主题展开。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战乱和政治变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和事件,这些都为后来的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 学会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3. 改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4. 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爱国热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班级学生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一、预习导学1:掌握加点字的读音逼狭.() 崎岖..( ) 阻抑.( ) 迷惘.()2:解释下列生词(1)逼狭:(2)崎岖:(3)阻抑:(4)回环曲折:(5)亦复如是:3、课文作者和背景介绍本文作者,字、河北乐亭人,选自《》。
他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
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
在大革命后期的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
时值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
虽然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着实丰富。
背景补充:李大钊所生活的年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步履维艰难。
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垂头丧气,悲观失望,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站出来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
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以极大鼓舞。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4: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1):这篇课文应该用什么语调去朗读?如果要鼓励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读标题呢?重音该放在哪呢?5、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请归纳各段的段意。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学案 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
2、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说理的写作手法。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说理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一、快乐预习1、明确学习目标2、自主预习学习任务一:(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
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对于李大钊同志的著作,鲁迅先生说:“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李大钊所生活的年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步履维艰难。
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垂头丧气,悲观失望,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站出来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
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以极大鼓舞。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他在1923年写的一篇文章。
( 2)、通读全文,排查生字词。
(3)、.解释下列生词。
(1)逼狭:。
(2)崎岖:。
(3)阻抑:。
(4)回环曲折:。
(5)亦复如是:。
学习任务二:再读课文,思考:①通过读课文,你认为什么是雄健的精神?②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3、小组合作:交流自主预习,解决疑难二、合作探究1、阳光展示:展示自主预习成果2、导学点拨(1)、结合课文内容解读"艰难""雄健",说说两个词分别蕴涵哪两层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预习自测】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逼狭.()崎岖..( ) 阻抑.( )2、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适于朗读.注意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合作探究】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3、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标题,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4、当时我们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呢?5、如果要鼓励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读标题呢?重音该放在哪呢?6、快速阅读课文,并归纳各段内容.【解难答疑】精读课文,尝试解决学习要点7、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8、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9、什么是雄健的精神?【反馈拓展】10、怎样理解课文“奇趣横生”、“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11、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预习自测】1、解释下列生词(1)逼狭:(2)崎岖:(3)阻抑:(4)回环曲折:(5)亦复如是:【合作探究】品读课文,尝试解决学习要点2、……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3、请找出其它你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赏析.【解难答疑】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这句话的含义.5、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馈拓展】6、你认为扬子江和黄河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什么精神?7、“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有什么意味?谈谈你的理解.【反思】。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互动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互动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时:1教师:毛勇导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所用比喻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导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所用比喻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感情。
难点: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导学方法预习导学------课堂学习与研讨--分层巩固训练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导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学1要掌握的字音字形。
逼狭(xiá)险峻(jùn)崎岖(qíqū)阻抑(yǐ)平坦(tǎn)愈能(yù)2、解释词语: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阻抑:阻止,抑制。
雄健:强健有力。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险峻:(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亦复如是:也象是这样。
如:象,是:这样。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课堂研讨课堂笔记1、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在“五四”之后,当中华民族面临崎岖险阻的严峻时刻写下的,全文运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比喻,说明了在艰难的国运下,必须有雄健的精神,才能胜利前进的道理,今天读了,联系我们的思想实际,仍能给我们很大的感染与启迪。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各段的关键词,概括归纳各段段意。
3)、“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精神?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5)、归纳文章主旨。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2、2)、第一段: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民族生命的进程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人类的历史生活的美趣。
第四段: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八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型新授课课时:1 授课时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2、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学习重点理解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一、检查预习1、在括号里填汉字,补全词语。
阻yì( ) 险jùn( ) 坦dàng( ) zhuó ( )流亦复如shì( ) 一xiè( )万里绝壁断yá( )2、文学常识⑴简介作者。
⑵时代背景:这篇小品散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当时,有部分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重新陷入迷惘之中,作者站在时代制高点上,预见到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于是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请梳理本节课知识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迁移感悟联想: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反馈练习1、本文文体()2、掌握比喻义:(重点)(1)用长江大河比();(2)用扬子江黄河比();(3)用浩浩荡荡比();(4)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5)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6)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7)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
布置作业推荐阅读李大钊爱国主义名篇:《庶民的胜利》《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导学目标】
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学习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
【导学重点、难点】
8.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9.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预习导学】
1.关于作者: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时年仅三十八岁。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
【合作探究】
5.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6.如何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7.“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8.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9.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0.请从文中找出一些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
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
【拓展提升】
11. 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由此你会联想到哪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诗句呢?
12.阅读文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回答文后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____崎岖____
(2)“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
(3)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4)你认为扬子江和黄河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什么精神?
(5)“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有什么意味?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