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作业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23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5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23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5

教育心理学23秋在线作业2-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选项.A]陈述性知识
[选项.B]知识
[选项.C]程序性知识
[选项.D]策略性知识
[正确选择]:B
【题目】,联结主义的学习观是由()提出来的。

[选项.A]桑代克
[选项.B]华生
[选项.C]斯金纳
[选项.D]巴浦洛夫
[正确选择]:A
【题目】,()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编制的测验。

[选项.A]智力测验
[选项.B]能力测验
[选项.C]标准化成就测验
[选项.D]教师自编测验
[正确选择]:C
【题目】,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选项.A]斯金纳
[选项.B]桑代克
[选项.C]巴甫洛夫
[选项.D]布鲁纳
[正确选择]:B
【题目】,心理学实验证明,()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选项.A]120%
[选项.B]150%
[选项.C]180%
[选项.D]200%
[正确选择]:B。

教育心理学 作业

教育心理学 作业

教育心理学作业作业11.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4.00分)A. 词B. 组块C. 字节D. 比特2.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4.00分)A. 大班教学B. 小班教学C. 分组教学D. 个别教学3.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构成一个完整的()。

(4.00分)A. 价值体系B. 策略框架C. 认知结构D. 观念系统4.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4.00分)A. 教学手段B. 教师C. 学生D. 教学环境5. “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或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4.00分)A. 群体认同感B. 群体归属感C. 群体动力倾向D. 群体压力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

(4.00分)A. 学习任务B. 自我效能感C. 归因D. 兴趣7.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4.00分)A. 联结反应B. 操作条件反射C. 经典条件反射D. 习惯成自然8.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4.00分)A. 加强与规范B. 指引与导向)。

C. 准则与控制D. 约束与规范9.研究表明,我国儿童摆脱成人惩罚影响,根据行为本身好坏做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在()(4.00分)A. 6-7岁B. 7-8岁C. 8-9岁D. 5-6岁10.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

(4.00分)A. 分析性和概括性B. 间接性和概括性C. 整合性和概括性D. 分析性和整合性11.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4.00分)A. 道德意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认识D. 道德行为12.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4.00分)A. 总结性评价B. 诊断性评价C. 准备性评价D. 形成性评价13.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作业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作业

教育心理学作业3〔第7—9章〕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题要点:产生式指的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那么,它由条件项"如果"〔if〕与动作项"那么"〔then〕构成.多个命题会构成命题网络,多个产生式会构成产生式系统.产生式迁移理论那么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发展而来.根据ACT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两个阶段:首先,规那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会发生.也就是说,产生式的相似是迁移产生的条件.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答题要点: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学习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既受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智力、年龄、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学习态度与心向、情绪与精神状态等主观条件的制约.归结起来学习迁移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结构4.认知技能与策略5.心理定势6.学习态度与方法7.智力与年龄8.教师的指导方法3、简述尝试——错误说和顿悟说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解的不同之处?答题要点: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猫走出谜笼的实验,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尝试——错误说.该学说认为,问题解决是刺激情景与反应形成适当联结的过程,而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逐步形成的.问题解决过程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盲目操作,不断地尝试错误,发现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形成刺激情景与反应的联结,然后再不断重复巩固这种联结,直到最终问题解决.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根据黑猩猩摘取香蕉的实验,提出了顿悟说.顿悟说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领悟的过程.问题解决是由于突然对问题情境中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有了理解和顿悟而实现的.顿悟说也是由动物实验得来,但对于解释人类问题解决仍具有合理性.面对问题,人们会重组当前的问题情景,改组问题情景的结构,突然领悟问题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顿悟是非常关键的.顿悟说与尝试——错误说也不是对立的.人们面对问题,有时候需要尝试错误,也需要顿悟.4、什么是问题解决?简要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题要点: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如果说某种情境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存在障碍构成问题,问题解决就是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扫除障碍,从而将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三个特点: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认知操作性.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心理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归纳起来包括:问题情境、问题表征、知识经验、认知策略、心理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5、根据强化理论的原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答题要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强化后,有机体会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以获得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强化具有依随性,即行为依随于外部强化而变化,而人体会到的大部分是人为依随行性,家长教师与各类人都是通过人为依随性来控制他人及学生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取得成果应该及时予以强化,正强化或负强化,但心理学家更强调正强化的作用,即对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及时予以表扬、肯定,那么学生将对这一强化产生进一步期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当然,在运用外部强化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一定要注意使你所控制的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学生准确认知到,使学生意识到的主观依随性与客观依随性一致.否那么,所运用的强化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6、简述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题要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维纳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在这四个代表性原因中,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归因的功能在于:第一,归因将导致人们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待发生变化;第二,归因还会使人出现情感反应.7、什么是习的性无力感?如何消除学生的习的性无力感?答题要点:习得性无力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在学校中,存在着无力感的现象,对那些因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防治或消除学生的无力感.〔1〕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2〕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3〕培养意志,增强免疫力.8、如何增强自我效能感?答题要点: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是相互促进的,在学校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3〕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4〕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二、案例分析题〔10分〕案例:李小辉怎么了?李小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以上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利用所学过的教学心理学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答题要点:分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对策:①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②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那么.答题要点: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那么有:1.科学精选教材.要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对教学的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地选择.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2.合理编排教材内容.依据学习迁移规律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编排教材要做到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学习评价的依据.在每个新的单元教学之前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点、重点,结合本班学生的智力特点、知识程序,来把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把那些概括性高、派生性强的主干内容突出出来,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能顺利地进行迁移.5.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尽量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要尽量突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6.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在教材的选择和组织上,应把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并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教材重点内容之间的逻辑.7.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在教学上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地分析不同学习材料的异同.8.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通过变式,使学生学会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9.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教学.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为了促进学习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突出出来.2、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克服消极的学习迁移.答题要点: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学习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既受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智力、年龄、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学习态度与心向、情绪与精神状态等主观条件的制约.归结起来学习迁移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结构4.认知技能与策略5.心理定势6.学习态度与方法7.智力与年龄8.教师的指导方法.〔这是基本点,根据这些因素对症下药,就以上8点,选取一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展开论述即可.如: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这是指原有的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也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X围就越小效果也就越差.例如学生概括地掌握了哺乳类的三个基本属性以后,就不会误认为哺乳类动物都是陆地上用四条腿走路的动物〕3、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答题要点: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如果说某种情境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存在障碍构成问题,问题解决就是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扫除障碍,从而将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首先要促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都需要认真研究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核心知识,然后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在知识传授中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程序性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2.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4.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掌握启发式策略,能有效地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因为一般的启发式策略能适用于较广的X围和领域,并可以转化为具体学科的思维方法.5.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动机情绪、知识经验、问题情境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克服其阻碍作用的有效策略等.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题要点: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创造性教育.创造意识是培养创造性的第一关注点,创造意识是可以通过培养不断地得到强化的.开展创造性教育,即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是培养创造性意识的重要途径.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竞争.信任学生,鼓励性的评判,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等等都是创造意识产生的良好环境.2.创造人格的培养.创造人格,是个体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创造人格的训练,即在于培养让个体形成有利于创造的各种人格品质,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创造兴趣、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较有代表性的训练方法有:〔1〕头脑风暴法又叫智力激励法.〔2〕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4.创造方法的培养.创造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目前人们常用的创造方法有类比模拟法、聚焦发明法、设问探究法、列举法、移植法、逆向求索法等.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答题要点: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根据学习活动的目标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内在动机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活动自身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外来动机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的目标由学习的结果和意义,学习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结合实际请参见教材P251 专栏9——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23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23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4

教育心理学23秋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选项.A]类属学习
[选项.B]总括学习
[选项.C]并列结合学习
[选项.D]发现学习
[正确选择]:B
【题目】,()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

[选项.A]观察法
[选项.B]实验法
[选项.C]调查法
[选项.D]个案研究法
[正确选择]:D
【题目】,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选项.A]正强化
[选项.B]负强化
[选项.C]惩罚
[选项.D]消退
[正确选择]:B
【题目】,()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选项.A]观察法
[选项.B]实验法
[选项.C]调查法
[选项.D]个案研究法
[正确选择]:A
【题目】,()主要是指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选项.A]发展性教育
[选项.B]补救性教育
[选项.C]思想品德教育
[选项.D]理想教育。

教育心理学15在线作业3..

教育心理学15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1. (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 知识B. 程序性知识C. 陈述性知识D. 策略性知识满分:2 分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A. 正强化和负强化B. 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C.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D. 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满分:2 分3. ( )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 认知B. 学习C. 习惯D. 教学满分:2 分4.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A. 知、情、意B. 认知、情感、动作C. 知、情、个性D. 知、情、人格满分:2 分5.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 长时记忆B. 内隐记忆C. 操作记忆D. 形式记忆满分:2 分6.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A. 程序性知识B. 实用的知识C. 直观的知识D. 可应用的知识满分:2 分7. ()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

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 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

A. 准备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教学评价满分:2 分8. 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A. 自动化阶段B. 熟练阶段C. 巩固阶段D. 稳定阶段满分:2 分9. ()的思想来源于普莱西发明的教学机器,但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A. 掌握学习;B. 程序教学;C. 合作学习;D. 发现学习满分:2 分10. ()是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

A. 定义性特征B. 原型C. 概念D. 图式满分:2 分11. 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A. 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 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 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D.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满分:2 分12. 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A. 动作技能B. 分析技能C. 态度D. 综合技能满分:2 分13.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 地升华B. 发挥C. 表现D. 持久的变化14. ()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 选择题1、以下哪个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教育机构的组织与管理B. 教师的职业发展C. 教育中的学习、教学与发展D. 教育政策与社会变革答案:C2、心理发展的特点是:A. 离散性B. 线性C. 连续性D. 随机性答案:C3、学习能力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因素C. 营养因素D. 健康因素答案:B4、以下哪个属于感知类学习?A. 记忆B. 理解C. 运用D. 分析答案:A5、某中学决定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下哪种教学设计较为适宜?A. 教师讲解示范后,要求学生模仿解决问题B. 提供典型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记忆背诵C. 提供大量材料让学生广泛阅读,拓展思维D. 告诉学生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套用答案:C篇二: 解答题1、请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涉及到教师、学生、教育机构等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

它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教学与发展的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困难及其预防、教学评价与教育改革、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学习中的心理问题等。

2、简述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即儿童在心理发展中不断积累新的认知结构,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在教育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请说明学习能力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学习能力的形成受到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遗传因素通过基因的遗传传递给个体,影响个体的学习潜质和学习风格。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氛围等,这些环境对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家庭对学习非常重视,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这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马杰的行为目标的三要素理论。

1.可观察的行为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在目标表述时要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

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2.行为发生的条件行为目标中的条件要素说明了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在什么条件下评价。

行为发生的条件通常包括下列因素:(1)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室外、安静或噪音等。

(2)人的因素:独立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3)设备因素:工具、仪器、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4)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

(5)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6)问题明确性因素:指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发生。

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行为标准是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

通过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描述使行为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

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2、简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2.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倾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3.对于能倾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倾水平。

3、提问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2、外部强化能提高动机水平,所以是万能的,应在实践中极力推崇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那些方面?2、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西南大学《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单选题]教学环境包括()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A:物质环境B:心理环境C:居住环境D:地理环境参考答案:A2:[单选题]()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理论。

A:奥尔波特B:斯金纳C:班杜拉D:奥苏贝尔参考答案:D3:[论述题]1.简述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2.简述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

3.个体如何预防职业倦怠?参考答案:1.答:(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2.答:(1)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

(2)竞争与合作。

(3)成人支持。

3.答:(1)观念的改变。

要求个体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

(2)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

努力使自己成为内控型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

(3)合理的饮食和锻炼。

4:[单选题]()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A:冯特B:桑代克C:费斯汀格D:斯金纳参考答案:B5:[单选题]评价和()过程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A:归因B:反思C:游戏D:学习参考答案:B=================================================================================================== 1:[单选题]社会认知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

A:替代性学习B:模仿性学习C:观察性学习D:交互性学习参考答案:A2:[论述题]1.罗杰斯认为经验学习应具备哪些基本的性质?2.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有哪些区别?3.观察者的模仿动机有哪些来源?参考答案:1.答:(1)学习是个人的全部投入,是情感和认知的完全投入。

教育心理学作业

教育心理学作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AS1010133 谢子杰
教育心理学作业
要求:分别用生活中或自身的例子说明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例如小时候,家人教我认识小狗时这样同我说:像这样的头,四条腿,有尾巴的就是小狗。

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狼和狐狸也是狗。

(我认为一类物体的组织、结构而形成我一定思维方式及认知结构,所以该例子可以说明图式)
同化:这里我举一个数学上的例子,中学时学习数学常用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比如在初中学习多边形内角和时,老师让我们根据小学时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去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

(PS:能否理解同化也是以当前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匹配新的经验?)
顺应:同样根据上面的例子,在我们用三角形内角和解决了多边形内角和后,老师就会给出多边形内角和求法公式规律。

在认识到多边形内角和求法公式规律后,得到一个新的认知。

平衡:(同上一例)同样,在我们还没有接触过多边形内角和求法公式规律前,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后,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解决其内角和关系,这时我们得到了暂时的平衡。

但是如果是n边形,我们将不容易将其分解为三角形了,这时心理上感到失衡了,但是当老师给出多边形内角和求法公式规律后,经过调整和吸收,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3(第七至九章)-国开-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3(第七至九章)-国开-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3(第七至九章)-国开-参考资料
请认真阅读一下说明然后下载: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本文档的说明:下载完本文档后,请用WORD或WPS打开,然后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
形考作业3(第七至九章)
第1题
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属于学习的()。

[单选题]
A、理解
B、定势
C、应用
D、迁移
参考答案是:D.
第2题
数学中学到的逻辑推理规则,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这属于()。

[单选题]
A、正迁移
B、近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参考答案是:A.
第3题
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这属于()。

[单选题]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非特殊迁移
参考答案是:A.
第4题
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可能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

[单选题]
A、概括说
B、相同要素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参考答案是:B.
第5题
小学生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之后,再学习乘法交换律时,会很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体现了()对迁移的影响。

[单选题]
A、认知技能
B、认知结构
C、心理定势
D、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参考答案是:C.。

国开 教育心理学基础 第一次作业 (导论至第五章)形考任务

国开 教育心理学基础 第一次作业 (导论至第五章)形考任务

国开教育心理学基础第一次作业 (导论至
第五章)形考任务
1. 导论
教育心理学负责研究影响研究、教育和指导过程的心理因素,它需要研究的领域包括研究、思维、记忆、个体差异等。

2. 研究
研究是指通过努力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个人活动。

研究的过程是指信息的加工、存储、检索和使用。

3. 记忆
记忆是指个体将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过程。

其中,记忆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编码、存储和检索等环节。

4. 思维
思维是指个体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整合,形成新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思维的方法包括归纳、演绎、创造性思维等。

5. 人类个体差异
人类的个体差异主要来源于遗传和环境这两个方面。

包括智力、人格、情感等方面的差异。

本次形考任务是对导论至第五章的内容考察。

结合教育心理学
的五个研究领域,以及研究、记忆、思维、个体差异等内容,来回
答相关问题。

注意,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要尽量运用本课程学到的理
论知识。

以上是本次形考任务的要点。

教育类作业-教育心理学作业

教育类作业-教育心理学作业

《教育心理学》作业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2. 实验法3. 性格4. 教师威信5. 遗忘6. 健康7. 身心发展8. 主导性动机9. 智力技能10. 学习11. 知识迁移12. 学习策略二、填空题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体验。

19.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与教育。

20. 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1. 动机的形成是以()为根本的内驱力。

22.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动机。

23. 兴趣是带有积极()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三、选择题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B.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C.行为变化规律 D.心理活动的规律2.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

超完整——浙大远程教育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

超完整——浙大远程教育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

《教育心理学》作业三、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 1 。

(1)学习心理学(2)人格心理学(3)不同心理学(4)发展心理学2、贯穿本书学习分论部分的理论是 3 。

(1)同化论(2)信息加工理论(3)知识分类理论(4)解决问题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4 。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20世纪50年代(3)20世纪60年代末(4)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4、教学实验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共同点是 4 。

(1)调查研究(2)发展规律(3)验证假设(4)解决问题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2 4 。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2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3 。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7、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1 。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8、婴幼儿在与承认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2 。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9、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4 。

(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10、桑代克的准备率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 1 相一致。

(1)动机原理(2)强化原理(3)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4)成熟概念11、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 4 。

(1)人工饲养的黑猩猩(2)所有野生的黑猩猩(3)所有灵长类(4)个别野生黑猩猩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 1 实验结果得出的。

(1)系列学习(2)联想学习(3)自由回忆学习(4)S-R学习13、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属于 2 。

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1(第1-3章)一、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二、案例分析题P74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9031)《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31)《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31)《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多选题]下面哪些属于发现学习的特点A:材料无定论B:有学习的心向C:以学生为主D:坚持人本思想参考答案:AC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2:[多选题]下面哪些属于解释学习迁移的理论A:相同要素论B:强化论C:顿悟论D:共同原理论E:关系转换论参考答案:ADE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3:[多选题]归因理论认为人们一般将成败归因为A:能力B:运气C:努力D:环境E:老师参考答案:ABCD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4:[多选题]属于人本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有A:桑代克B:华生C:马斯洛D:布鲁纳E:罗杰斯参考答案:CE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5:[多选题]科尔别格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有A:前习俗阶段B:习俗阶段C:中习俗阶段D:后习俗阶段参考答案:ABD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6:[多选题]华来士问题解决的过程有A:准备期B:酝酿期C:豁然期D:验证期E:实践期参考答案:ABCD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7:[多选题]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A:学习材料本身的逻辑意义B:学习者有学习的心向C: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D:心向经验与思维风格E:学习材料有潜在意义参考答案:ABCE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8:[多选题]联结派心理学家有A:桑代克B:布鲁纳C:斯金纳D:巴甫洛夫E:华生参考答案:ACDE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一总共30题共100分一.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1.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4分)2.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3. 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 (4分)4. 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 (4分)5. 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

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4分)6.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4分)7.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4分)8. 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9.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分)2. 教育心理学家古柏史密斯在其所著《自尊心的养成》一书中,提出培养学生自尊3. 奈欣斯把学习风格描述为()这三者的结合。

(4分)5. 青少年个体面临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之间的冲突和选择时,会产生()几种可能的情况。

(4分)6. 远程学习或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已成为远程学习的主要特色。

(4分)7.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下面哪些属于加涅的学习?()。

(4分)8. 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呈现9. 在当代,改变教师传统的单一角色,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角色。

(4分)三. 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2.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勒诗于1974年首次提出,也有人译为“职业枯3. 多元文化教育并非是尊重差异并经常从各种文化群体的视角进行考虑的教育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育心理学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本文主要讨论教育心理学关于刺激反应理
论、学习理论、兴趣与注意、学生的差异这四方面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刺激反应理论学习理论注意因材施教
一、刺激反应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操练和记忆。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外界的刺激和反应有一个联结,学习的实质是情景与反应的联结。

根据这一学说,我认为在学生第一次接受数学新知识时,一定要让这个刺激在他脑海里有一个强烈的反应,即深刻的印象。

所以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手段来教学。

1.利用熟悉的游戏刺激反应。

在讲等积变形部分的应用题时,涉及到形变积不变,即利用形状改变前后的体积不改变性质列出方程式,学生很难找到等量关系。

我们可以准备一块橡皮泥。

课上先把它捏成圆柱体,叫学生写出求体积的式子。

再捏成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列出求体积的式子。

学生看到在这个形状变化的过程中,橡皮泥的体积并没有改变。

即:圆柱体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当然这类习题还有其他
的实验方法。

如:将一杯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也可以发现形变积不变这样一个事实。

2.利用实践刺激反应。

把学到的课本知识带到社会实践中去,使所学的知识更直观,易巩固。

如学解直角三角形一章,可以利用小平板仪测出不可到达顶点物体的高度;不可跨越河流的宽度,我们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学校绘制平面图。

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3.利用现代化刺激反应。

在这方面,1996 年青年教师优秀课一等奖获得者国大光同志有他独特见解。

他用直观、具体、形象变化的图板反映出圆的基本性质,深受各专家的好评。

4.利用理解记忆加深刺激反应。

有很多性质定理,学生在记忆时感觉较困难,不好背诵,这时可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如记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时,学生一边画出k>0 或k<0 时的图像一边记,就很容易记住。

所以,记忆时边理解边记忆比死记硬背更能加深刺激反应。

5.利用趣味记忆加深刺激反应。

趣味记忆法就是将疑难知识加以高度概括后,再用诗歌、顺口溜的形式将其要点、规则、变化规律等串联起来,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巩固记忆。

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顺口溜来记忆: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乘积二倍在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这样通过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理解记忆,真能提高教学效率。

所以趣味记忆更能加深刺激反应。

二、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桑代克指出,学习是不断地尝试错误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率不断加强、失用率不断减弱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作业或试卷中发现运算错误进行教学。

1.分析、统计学生出错的原因。

学生做题出错有多种因素,可能有概念的把握不清,或者是运算公式的不熟练套错基本公式,还可能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欠缺,数学思想方法不熟练,或是审题不清,马虎等因素。

只有对学生的错因有了详细的了解,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评讲。

如在讲单项式这一节练习时,问单项式-4πx2 的系数是什么。

有些学生会认为是-4,这就是对有关单项式系数的概念把握不清,正确答案应该是-4π。

2.依据错因,评讲到位。

课堂上针对多数学生的错误讲评,要通过对教材熟练的把握,对概念、算理明白透彻,使学生在课堂对错误的问题清晰明了,以便及时纠错。

课堂上不能解决的,课下一定要找学生来问清楚。

让学生自己找出出错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反思。

如在上平方根这课时,问姨25 的平方根是多少,这是学生易犯错的题,我们可以在新授课时,着重的讲到这方面,即问姨25 的平方根就是问5 的平方根。

3.建立错题本,及时巩固。

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把平时练习和小测试做错的题归纳总结到一个本子上,反复
琢磨、领悟,直至掌握。

每次考试前,让学生再重新复习一下错题本上的题,使其尝试错误的重复率大大降低,考试时准确率大大提高。

三、激发兴趣,引起注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教育心理学表明:注意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而兴趣和注意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培养注意力的一重要的心理条件。

对于有兴趣的事物,人就会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敏
捷、思维活跃,对所学内容能清晰地反映。

1.利用趣味性题目引起注意。

如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课本在趣味性上下了功夫。

如书中“想一想”的栏目,其中的一些题,如填幻方:将-4,-3,-2,-1,0,1,2,3,4 这9 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方阵(幻方)的九个空格中,使得横、竖、斜对角的所有3 个数相加为零。

这类题目对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有益的。

2.利用数学的广泛应用引起注意。

在一门课的结论课及一节课的开始引人入胜的语言介绍所学内容的广泛应用,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如讲勾股定理一节,可介绍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是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以至于有人提议将构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数据作为信息发送到其它星系上去,以试探那儿是否有理性生命的存在。

学生听了话,就感到必须掌握这一定理。

3.把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引起注意。

我们把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阐述,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比如讲初中平面几何“相似形”一节为了较形象有趣,就可以打了比方说:如果爸爸和儿子长得极像的话就可以说爸爸和儿子是一对相似形。

”学生感到既有趣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4.利用数学美引起注意。

有人认为美育是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的任务,而与数学课无关,其实不然,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直理,而且还具有至高的美。

”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比例美、图形美、对称美、简单美、统一美、奇异美等等。

教师还得提高自己对数学学科蕴含的美的鉴赏水平,并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数学内容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从而
认识到数学是一个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世界。

比如“黄金分割”就是比例美的一个典型,任何一个按“黄金分割比”的矩形结构,如镜框,书等都比较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古代的著名建筑院,印度的泰姬陵以
及近代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被誉为“商塔之王”的加拿大多伦塔等,都有一些与黄金比有联系的数据。

四、根据学生差异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人的禀赋、
环境等条件的不同,个人发展的自然趋势也不同,有些人往往只在某一方面展露才智,而其他方面着则一般,甚至有某些缺陷,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差异进
行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应研究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程度和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分层教学。

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按照量力和可接受性原则,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

1.好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做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在课外辅导和作业要求方面,让他们做些课外的练习题,鼓励多做奥数的题目等等,以扩展知识面。

2.中等的学生。

让中等学生做有把握的练习,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外辅导和作业要求方面,也是要求做一些中等的题目等等。

3.差的学生。

让成绩差的学生做一些比较容易的练习,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而在课外辅导和作业要求方面,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上最基本的公式、概念及其它们所涉及的一些简单的题目。

对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采取“放开走”、拉着走”、抱着走”的策略,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偏爱”,因为要想提高
班级整体成绩,差生的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上,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平等看待。

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课下,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在知识的技能上的欠缺,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满腔热情地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增加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开阔自己的视野,并把自己学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尝试着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少走很多弯路。

我相信只要不断用理论充实自己,不断摸索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得失,每一个老师都能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3 月第三版
[2]姚本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3 月第一版
[3]易小文,陈杰《教育心理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