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教师版)

合集下载

【2018苏州高考二模】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

【2018苏州高考二模】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

【2018苏州高考二模】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

2017-2018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文2018年5月注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2)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

(3)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气度。

A.盘踞千头万绪博大精深B.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

C.占据蛛丝马迹博大精深D.占据千头万绪兼收并蓄

2.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7年中国工程院的新晋外籍院士,除比尔·盖茨外,还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琳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咖”也获此殊荣。

B.经历了三个月在中日韩各地打三十场正式比赛,柯洁熬了过来,最终夺得了第21届“三星车险杯”冠军。

C.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但仅有11%的德国消费者拒绝中国产品。

D.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是确定某种传统文化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3.下列诗句中,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作文分析及考场例文(二类卷)

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作文分析及考场例文(二类卷)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这里的快慢,可以理解为高速和低速,也可以理解为紧张、急迫和放松、舒缓。

具体分析时,可以从事实层面,谈论行为动作以及发展的快慢,更可以谈心态的快慢。也可以从价值层面,谈快好还是慢好。大多数学生持论——慢好。这既是一种讨巧的选择——可能这方面东西看得多,可能语文老师在这方面讲得多,也可能比较容易谈出道理来;但也是一种不讨巧的选择——我看到这个题目就猜到大多数学生会写慢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张适度的快慢,合理的快慢,甚至就主张快好,也许更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个材料的现实针对性:正是因为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人心里急迫,所以主张慢好才有现实针对性。太多的人,急于成名,急于敛财,急于奔向目标,比如学校里大量课时大量作业的安排,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比如各种培训机构的速成教育,所谓起跑线上的竞争,比如最近的股市,又吸引了大批的人投身股海,比如层出不穷的明星包装模式,等等。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慢有慢的成因,还有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那种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也有如朱自清的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另外,由于木心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从前”可能提供的参数也很多,或者是出国前、回国前、入狱前,等等。但是在写作中,不需要对应这些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够了。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

作文备考建议
总结词:语言表达
详细描述:语言表达是作文的重要方面。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注重语言的运用,力 求表达清晰、准确、生动。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章、模仿优秀作品等方式来提高 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05
模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总结词
难度适中,覆盖面广
详细描述
本套试题难度适中,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 识,也涉及了一些深度思考的问题。覆盖面 较广,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 鉴赏、作文等多个方面。
通过模拟高考的考试形式和难度,帮 助学生熟悉高考的考试流程和题型,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考试内容概述
阅读理解
考试中通常会有一篇文言文和一篇 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
深入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写作
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命题作文或给 定主题的写作任务,要求语言流 畅、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文言文阅读
学生需要阅读一段文言文,并 回答与该段文言文相关的问题 。
检查修改
完成初稿后,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修 改,纠正错别字、语法错误和逻辑问 题,提高文章的质量。
04
备考建议
基础知识复习建议
总结词:巩固基础
详细描述:对于语文考试来说,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考生应该注重对字、词 、句、篇的复习,包括对拼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等方面的掌握。可以通 过做题、阅读、背诵等方式来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插秧歌(杨万里诗作)

《插秧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作品名称:《插秧歌》;创作年代:南宋文学;体裁:七言律诗;作者:杨万里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⑴,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⑵,雨从头上湿到胛⑶。

唤渠朝餐歇半霎⑷,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⑸,照管鹅儿与雏鸭。

作品注释

⑴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

⑵插秧: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

⑶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⑷胛:肩胛骨。这里指肩膀。

⑸渠:他,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

⑹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1]

作品鉴赏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完整版)2019苏锡常镇二模语文(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9苏锡常镇二模语文(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文

2019年5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精神也是的。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质疑当仁不让无微不至

B.置疑不遑多让无微不至

C.置疑当仁不让一丝不苟

D.质疑不遑多让一丝不苟

D

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

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

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①醉翁亭②岳阳楼③鹳雀楼④蓬莱阁

B.①兰亭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滕王阁

C.①醉翁亭②黄鹤楼③天一阁④滕王阁

D.①兰亭②岳阳楼③天一阁④蓬莱阁

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月光洒满庭院,,,,。,,。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

③在那里荡漾④喷水池里的微波

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⑥轻逸而静寂

⑦烘出淡灰的影

A.④②⑥⑤⑦①③

B.⑤②⑦⑥⑦①③

C.⑤①⑦④②③⑥

D.④①③⑦⑤②⑥

B

4.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2018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含答案附加)

2018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含答案附加)

2018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含答案附加)

2018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含答案附加)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文2018年3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

要从▲、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

中对其

▲,仍任重道远。

A.因缘错综复杂寻根究底

B.因缘错综复杂追本溯源C.姻缘参差不齐追本溯源

D.姻缘参差不齐寻根究底

2.下列诗句中,没有

..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3.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20页)

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

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

③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

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

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文2024.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庋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09年12月7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经过近2周的激烈争吵,客方最终未能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以下是记者对本次会议中方科技顾问丁仲礼院士的采访。

记者:这次哥本哈根的峰会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激烈的争吵一到底在吵什么?

丁: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对于我们意咪着什么?

丁:简单讲,就是一个国家以后还能使用多少能源。对普通国民来说,它意咪着生活能否继续改善,福利能否进一步增加,甚至有没有工作。

一记者:基于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对于气候升温的预测,哥本哈根会议提出,相对于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对此,您怎么看?

丁: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一个科学结论,其实这个2摄氏度只是英国某研究机构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随着这个结论的迅速流行,它馒幔变成了一个价值判断。

记者:如果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是可信的话,那不算一个依据吗?丁:你怎么知道它可信?它并非科学实验的结果,它只是计算机的模拟。

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

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

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

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

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2019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一、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二、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列举现象,第二段文字提出问题。

第一段,“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利;“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是科技发展妨害情感交流的表现。省略号则提醒考生,此类现象还有不少。“使人……也容易使人……”这一句式,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情感交流带来的利与弊。

第二段,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倘若学生能从其他角度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影响,且能言之成理,也可以视为切题,但必须密切围绕“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两个要素的关联行文,倘若只谈一方,则视为审题不过关。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的情感”,偏重于人际关系,不能

2018苏锡常镇高三二模语文答案

2018苏锡常镇高三二模语文答案

苏锡常镇高三二模语文答案:

1.B(盘踞躇:盘结据守,比喻某些自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占据: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复杂纷乱。兼收并蓄指把

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大精深指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借以形容理论、学

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深奥精微。)

2.C(A结构混乱,B“经历”的宾语残缺,D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3.D(例句和D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4.C

5,A(②黄楼,①滕王阁)

6.A(仓卒:非常事变,这里指兵祸。)

7.C(祠既可以由后世子孙修建,也可由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修建。祠可为已逝伟人名士而修建的

供舍,也可为活人修建“生祠”。)

8.(1)部属有贫难,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每个分句1分,句意通顺正确即可。)

(2)他引导夷民,慢慢用礼义影响他们,他使夷开化的名声和任延差不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导”“渐”“侔”翻译正确各得1分,)

9、静泊无为,发展农业(或“教民耕作“),化育百姓,履正奉公(或“刚直不阿“) (每点1分) 【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县人。十二岁时,他就成了太学的学生,在长安学习,他通晓《诗经》《易经》《春秋》,在太学中有名气,在学府中被称为“任圣童”。赶上兵荒马乱,他到陇西避难,当时隗嚣已经占陇西四郡,派人去请任延,任延置之不理。

更始元年,任命任延为大司马部属,授予他会稽都尉一职。当时他十九岁,来接他的官员见他年轻很吃惊,他到郡以后,宁静淡泊无为,只是先派人拿了祭品去祭祀延陵季札。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道路不通,来江南避难的人都没有回中原,所以会稽一带有才能的人很多。任延上任以后,对品行高洁之士像董子仪、严子陵等人一概鹏请,并以师友之礼恭敬相待,部属有贫难,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他每次到各县巡行,总是派人慰问孝子,并招待他们吃饭。

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20世纪中国水墨画有文人画和非文人画两大系统。其中,文人笔墨又有两大支柱,一是书法用笔,强调“书画同法”,强调中锋为本和以线立骨,强调一波三折、藏头护尾等用笔规范,强调线的力度;二是程式化,文人笔墨中,造型程式是为笔墨程式服务的,程式化是为书法用笔服务的,文人画程式规范的核心就在笔墨。文人画代表人物黄宾虹,提出“用力无法,便是江湖”,他认为绘画中的世俗之气就源自笔墨不得法。吴冠中属于“非文人笔墨”系统,他的主张和实践是对文人笔墨程式规范的解构。用前者的标准衡量他,难免会有用笔“软塌塌的、浅薄无味”的判断。因此,笔墨之争并非工具材料之争,而是范式之争。吴冠中消解了书法的笔墨规范,同时融合西方艺术语汇,促成了今天笔墨艺术系统的多元化格局。
“今天还上课吗?”孩子们问。
“上的。今天教两个新字,四十二笔,你们看仔细。”
(选自《小说月报》2023年第1期,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课间休息,夫子望着窗外”的情景,承太与守真间有一番问答,这为小说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介绍。
B. 藤原将樱花树移植到苏园,象征着日本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深入;而樱花树被雷劈,则隐喻侵略者的野心不可能实现。
“前人虽有记录,却未必是信史。”
“那孔子春秋时见麒麟,看见的是什么?”
“一头驼鹿。”
“西汉武帝猎得白麟,又是什么?”
“一头白色的驼鹿。”

2024江苏省苏锡常镇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江苏省苏锡常镇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

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庋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XX年12月7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经过近2周的激烈争吵,客方最终未能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以下是记者对本次会议中方科技顾问丁仲礼院士的采访。

记者:这次哥本哈根的峰会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

丁: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对于我们意咪着什么?

丁:简单讲,就是一个国家以后还能使用多少能源。对普通国民来说,它意咪着生活能否继续改善,福利能否进一步增加,甚至有没有工作。

记者:基于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对于气候升温的预测,哥本哈根会议提出,相对于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对此,您怎么看?

丁: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一个科学结论,其实这个2摄氏度只是英国某研究机构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随着这个结论的迅速流行,它慢慢变成了一个价值判断。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

刘禹锡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 派的一员, 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朴素的唯物主 义的思想家,是比较爽朗和倔强的。 义的思想家,是比较爽朗和倔强的。 他并不因失败和不幸而消沉气馁, 他并不因失败和不幸而消沉气馁, 相反他却以为这倒可以更清楚地了 解自己的不足,从中获得教益。 解自己的不足,从中获得教益。这 就是他所说的: 百胜难虑敌, 就是他所说的:“百胜难虑敌,三 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 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 己。”
9.(1) .(1 玄蝉( ①玄蝉(或“蝉”,1分)。 ②对比(或“衬托”、“反 对比( 衬托” 衬”, 蕴含了诗人对时 2分) ,蕴含了诗人对时 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 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 (2分 慨(2分) 。
(2) 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 ①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 动拳曲的毛( 动拳曲的毛(1分),大雕 顾盼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 (1分),诗人笔下的骏马 和大雕蕴含着生气和力量 和大雕蕴含着生气和力量 (1分)。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 太子宾客,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 并称“ 刘宾客。 柳宗元并称 刘柳” 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刘禹锡 刘白” 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 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 饶有豪猛之气, 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 年月里, 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 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 他始终不曾绝望, 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 颗斗士的灵魂。 颗斗士的灵魂。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答案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答案

2022-2023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1.C(3分) 2.B(3分) 3.A(3分)

4.材料一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论述绘画的形式和主题不可分,要通过感知作品的表现形式去理解意义。(2分)材料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现代绘画要寻求对形式美的发挥与创造。(2分)

5.儿童的涂鸦主要凭感受与感觉,而画家的创作是通过独特的手法,用各种各样的细节构成“有序整体”,并非随意创作。(2分)儿童的涂鸦是乱涂乱画的成果,而绘画大师的作品是画家有意识地跟原有绘画理念作斗争的产物,是对传统绘画的解放和超越。(2分)

(二)

6.D(3分)7.C(3分)

8.①职工宿舍的普通寒酸,与最初入驻者的壮志凌云形成对照,表达对积极进取的开拓者的欣赏;②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在经历更多人生后,“我”对平静理性的人生态度的领悟;③打通了十七岁的“我”与现在的“我”两重叙述时空,营造出与读者交流的场景,丰富了小说内涵。(6分)

9.①核桃树和金银花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存在,使“我”反思、鄙弃自己庸俗的金钱观,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②核桃树和金银花让“我”重新找到与外界的有情连接,走出自我孤立的世界,以温柔善意的态度面对世界;③核桃树和金银花也意味着对平时被忽视的事物的真切关注,象征着“我”认识到“失败的胖子”这一标签所遮蔽的真实的自我。(6分,答出一点得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10.A(3分) 11.B(3分) 12.B(3分)

13.(1)主上不忍心使用武力,所以命令我当面告诉你们,我们会让你们生活安定,不会残害你们。(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苏锡常镇高三二模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因缘:缘分,或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姻缘:指婚姻的缘分。

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整齐。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

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

▲,仍任重道远。

A.因缘错综复杂寻根究底B.因缘错综复杂追本溯源

C.姻缘参差不齐追本溯源D.姻缘参差不齐寻根究底

2.下列诗句中,没有

..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C

(没有使用“夸张”手法,为比喻手法。)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

...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3分)D(根据内容,适用于祠堂。)

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根据整体语境可知。)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

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

③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

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

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

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②③⑤D.⑤③④①②

5.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C

(寓意牵强附会,没有“历经坎坷”之意。)

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

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B.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

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

C.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

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D.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

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徐锴是会稽人。四岁丧父,母亲正教他的兄长徐铉学习,没有时间照顾徐锴。徐锴自己能读懂书籍。等到他稍微长大,文章与徐铉齐名。昇元年间,议论的人以文人浅薄的原因,多凭经书和法律获取功名,但是徐锴耻于这样做,闭门不求做官。徐铉与常梦锡一同当值门下省,拿出徐锴的文章给他看,常梦锡欣赏不停,于是向烈祖推荐,还没得到被任用,烈祖就驾崩了。元宗继承皇位,刚出仕时担任秘书郎,齐王景遂上奏授予他记室之职。当时殷崇义担任学士,草拟军书,用典有错误,徐锴私下议论这件事。殷崇义正被君主宠信,就上奏诬蔑徐锴泄露禁内机密,于是被贬乌江太尉。一年后被召回,被授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议论冯延鲁为人名望浅薄,不应当做巡抚使。又违逆权要,凭秘书郎的身份掌管东都。但是元宗很怜爱他的才能,又召他做虞部员外郎。后主即位,徐锴又担任屯田郎中、知制诰(起草诏令)。后被授予右内史舍人,被赐予高官显爵,夜间值班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长徐铉一同在皇帝身边侍奉,号称“二徐”。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当初徐锴任职已久应当担任中书舍人,游简言掌管国事,每每压抑徐锴。徐锴于是拜访游简言,

游简言镇定地说:“凭借你的才能见地,何止一个中书舍人呢?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徐锴很不高兴。游简言慢慢让艺伎助酒,艺伎所唱的歌词都是徐锴写的,徐锴很高兴,就起来拜谢说:“丞相所说的,正是我的意思啊。”回来后告诉徐铉,徐铉叹息说:“你太痴了,竟然因为几支歌曲换了一个中书舍人?”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

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徐锴总共四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官职,号称得人。后主聚集所写的文章,让他作序,士人以之为荣。徐锴酷爱读书,隆冬严寒和烈日酷暑,都不曾停止。后主曾得到周载的《齐职仪》,江东当初没有这部书,也没有人懂,(后主)因而拜访徐锴,徐锴一一逐条应对,没有一点遗忘。久在集贤殿以后,黄笔红笔不离手,不到傍晚不出门。年轻时候就精通小学,所以所校对书籍尤其精当。后主曾经感慨地说:“群臣努力尽官员的职分,(如果)都能像徐锴在集贤殿那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李穆派来的使者,见到徐锴和徐铉,感叹说:“这是二陆一类的人才啊。”

锴凡四知贡举

..,号得人。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既久处集贤,朱黄

徐锴曾经夜间值班,后主召见他回答问题,谈论天下大事,以及用人,才能和德行哪个为先,后主说:“国家多难关头应当以才能为先。”徐锴说:“有人才能像韩信、彭越那样却没有德行,陛下敢把十万兵权交付给他们吗?”后主称好。当时国势一天天衰落,徐锴忧愁愤懑、郁郁不乐,生了病,对家人说:“我现在免于做俘虏了。”开宝七年七月病逝,终年五十五岁,被追封礼部侍郎,谥号文。徐锴病逝一年后,江南被讨伐,等到国家破败,他的文章也大多散失了。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

彭而无行,陛下

..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忧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D(比:等到)

A.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直:当值

B.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忤:违逆

C.故所雠.书尤审谛雠:校对

D.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比:近来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选拔人才不只贡举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