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锡常镇三模语文解析

合集下载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试题(一)(含解析)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试题(一)(含解析)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7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3月)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知难而上的勇气,一碰到困难便裹足不前,退避三舍.....B. 治学严谨的他写这本书决非率尔操觚....者可比,因此科学性的错误是不会有的。

C。

他就是这个样子,每次说话都要把一件小事渲染成大事,危言危行....,令人厌烦.D. 新近加盟这家明星企业的他,才华出众,待人谦恭得体,处处让人刮目相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B项,率尔操觚: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写作态度不严肃,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地写,随意着笔..A项,退避三舍: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属于望文生义;C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望文生义;D项,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不合语境.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题中的“退避三舍”。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题中的“惺惺相惜”。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在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苏锡常镇三模语文试卷评讲

苏锡常镇三模语文试卷评讲

3.下面是钱钟书《宋诗选注》中对陈师道的评价,请以 平实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不超过30个字) 陈师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想 做到“每下一俗间言语”也“无一字无来处”,可是本钱似 有黄庭坚那样雄厚,学问没有他那样博杂。他的情感和心 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往往格格不吐, 可能也是他那种减省字句以求“语简而益工”的理论害了他 假如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 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么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 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描写手法,(1分) 点面结合地(1分) 再现了“九宫女”生动的宫中生活场景,(1分) 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倍感亲切的心情。(1分)
1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2012浙江卷高考阅读题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 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 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 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 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 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 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陈师道的诗)模仿痕迹重,(1分) 情感和心思深刻,(1分) 因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3分,) (“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各1分,因果关系表述清楚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 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中国尽管是一个大国,但人均国土面积很小,人均可 用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更小。按道理应该非常节约土 地才是。可是, (1) 。为什么?因为土地太廉价,使 用者太容易获得,拥有者也不太珍惜。政府可以利用权力 征用农民的土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给的补偿价格非常低, 基本上是政府给多少就是多少,农民没有谈判资格和能力。 土地廉价自然就会造成土地浪费。 (2) ?根本原因在 于:第一,产权不明晰。没有谁有足够动力和能力保护土 地。第二,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物以稀为贵”这一原理作 用的前提是市场机制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苏锡常镇四市有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苏锡常镇四市有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苏锡常镇四市有答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7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注意: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知难而上的勇气,一碰到困难便裹足不前,退避三舍。

B.治学严谨的他写这本书决非率尔操觚者可比,因此科学性的错误是不会有的。

C.他就是这个样子,每次说话都要把一件小事渲染成大事,危言危行,令人厌烦。

D.新近加盟这家明星企业的他,才华出众,待人谦恭得体,处处让人刮目相看。

2.在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B.“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你应该抓住现在的青春年华,奋发向上,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C.可以看到,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维护极少数皇权阶层利益的人,终归被历史唾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作家无不在炼字、炼句、炼意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尔后修成正果。

3.下列对联涉及的传统节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何处题诗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②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树齐香。

③禁火今年逢春早,飞花镇日为人忙。

④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焰万点灯。

A.②④①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最后的建议,▲ ,▲ ,▲ ,▲ ,▲ ,让它们在文学的领土上争得各自的地盘。

2017-2018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2018年5月注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2)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

(3)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气度。

A.盘踞千头万绪博大精深B.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C.占据蛛丝马迹博大精深D.占据千头万绪兼收并蓄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7年中国工程院的新晋外籍院士,除比尔·盖茨外,还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琳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咖”也获此殊荣。

B.经历了三个月在中日韩各地打三十场正式比赛,柯洁熬了过来,最终夺得了第21届“三星车险杯”冠军。

C.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但仅有11%的德国消费者拒绝中国产品。

D.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是确定某种传统文化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3.下列诗句中,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4.依次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

鸣沙山被天边的霞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

▲,▲,▲,▲。

①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③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群④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⑤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的起点或是尽头⑥在夜色中静静蹲伏A.③⑥①②④⑤B.①③⑤②④⑥C.④⑤①②③⑥D.②③⑥①④⑤5.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岳阳楼的一组是(3分)①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②百代题诗至崔李一楼抗势压江湖③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④词赋千秋唯一序江山万里独斯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AlAAMH

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AlAAMH

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B )从屈辱到崛起、从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

从温饱不足、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倍受栉风沐雨B.积贫积弱备受栉风沐雨C.积重难返备受风雨飘摇D.积贫积弱倍受风雨飘摇【解析】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

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2.填在横线处,与语段含意最为吻合的一项是(3分)( C ),。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

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

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袁枚在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爱因斯坦则说:“在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这些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A.去糟粕,辨真伪B.博览群书,多多益善C.知贵精,不贵多D.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解析】本题属于理解一段话的内容,前面没有考过。

语段中有一些干扰内容,考生需要明确重点在哪里,这考验他们全面解读文本的能力。

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人们逐渐意识到,,,。

,。

①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②除了用一组指标来评价其发展水平③观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⑤这种“社会动力”决定了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⑥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持续推动发展的“社会动力”A.⑤①⑥②③④B.⑤⑥④③②①C.③①④⑤②⑥D.③②⑥⑤①④【解析】语句衔接题。

苏锡常镇三模语文讲评

苏锡常镇三模语文讲评

• (1)①远近结合,先写南雁飞回的远景,再写墙 阴雪霁、兰芽破土的近景; • ②俯仰结合;先写仰望天空南雁侧阵飞回之景,再 写俯视雪霁、兰芽嫩之景; • ③虚实结合,南雁飞回,雪霁为眼前实景,兰芽嫩 为内心感受; • ④选取南雁、霁雪、兰芽等具有初春气息的意象, 铺陈细描; • ⑤层层深入,由南雁回飞的依稀征兆,到墙阴雪霁 的实景,再到遍觉兰芽嫩,一步步写出春天到来的 • 过程。 •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答对三点得 3 分;意思对 即可。
• (2)(4 分)刻画了午夜酒醒、忆想前欢、 感慨时光流逝、内心烦忧的主人公形象。 •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 (3)(4分)通过花期渐近,寒梅传信 (1 分),写出对春天到来期盼、向往之 • 情(1 分),表达了词人豁达的、对未来 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人生态度(2分)。
• 12.(4 分)妄自尊大(趾高气扬)—— 鄙夷不屑——感到不快——心虚内荏。 •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 • • • • 13.①水是“我”创作回忆录的源泉; ②水代指生活,表现“我”对文学 本真的追求; ③水是“我”与来客创作观的分歧点。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苏锡常镇三模语文
选择题
• • • • • • • 1.B 2.D 3.B 4.B 5.D 6.C 7.C
• (1)(4 分)刘巴对曹公(曹操)说:“(如果) 刘备占有荆州,(这)是不可以的。”曹公说: “刘备如果图谋它(荆州),我率领六军随后赶 来。” • 评分建议:“相”、“以”、判断句式、语句通 顺,各 1 分。
• • • •
16. ①更加丰富和扩大读者的精神生活; ②有助于推动伟大文学的诞生; ③丰润人们的智的生活,帮助人们了解 “生”的意义,增加经验并澄清思路。 •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析21080322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析21080322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试卷分析 2018.3.221.有了“对其”,才有“追本溯源”;用“寻根究底”,就不用“对其”。

3.D后联有“祖宗”二字。

4.先有⑤中的分析、学习,后才③从之、去之。

5.相比较“历尽坎坷”较突兀。

7.“贡举”代替“科举考试”不对,科举考试是隋文帝(587年)开始的。

题号:8(1)分值:5分均分:3.07分【试题分析】原题:8(1)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5分)译文: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

(伯仲、清要、若、少,语意通顺各1分,共5分)【评分标准】:1、“伯仲”——兄弟俩。

译作“兄弟二人”、“你与你的兄长”“你们哥哥和弟弟”等亦可,2、“清要”译作“要职”、“重要的官职”、“显贵的官职”等均可。

3、“不若”译作“不如”,如译为“不像”不给分。

4、“少”译作“稍微”、“稍稍”等均可5、语意通顺分,学生主要在“亦物忌太盛”这一句理解偏差从而造成失分。

【复习建议】1、翻译句子,强调直译,是高考的要求,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不是直译,随意添油加醋描写。

应强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做到“信、达、雅”的统一。

2、翻译离不开语境,要求学会结合上下文揣摩,才能准确表达文句的意义。

3、回归课本,积累重点实词知识,重点训练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题号:8(2)分值:4分均分:2.45分【评分标准】1、“劝”:翻译成“勤勉、敬业、尽力”都对。

如果翻译成“劝勉、勉励”必须在句义正确的基础上给分。

另外翻译成“劝说他去做官、群臣劝说他的属下”等都不得分。

2、“如”:翻译成“像……一样”“如同……一样”都可以;3、“集贤”:准确翻译是“集贤殿”或直译“集贤”等名词性的词语都可以,翻译成动宾短语如“聚集贤士、召集贤才、担任集贤”等都不得分。

4、“吾何忧哉”翻译成表达反问语气的都给分。

如“我还担忧什么呢?”“有什么好担忧的呢?”都得分。

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语文真题精编版

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语文真题精编版

2016-2017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注意: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知难而上的勇气,一碰到困难便裹足不前,退避三舍....。

B.治学严谨的他写这本书决非率尔操觚....者可比,因此科学性的错误是不会有的。

C.他就是这个样子,每次说话都要把一件小事渲染成大事,危言危行....,令人厌烦。

D.新近加盟这家明星企业的他,才华出众,待人谦恭得体,处处让人刮目相看....。

2.在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B.“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你应该抓住现在的青春年华,奋发向上,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C.可以看到,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维护极少数皇权阶层利益的人,终归被历史唾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作家无不在炼字、炼句、炼意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尔后修成正果。

3.下列对联涉及的传统节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何处题诗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②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树齐香。

③禁火今年逢春早,飞花镇日为人忙。

④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焰万点灯。

A.②④①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③④①②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最后的建议,▲,▲,▲,▲,▲,让它们在文学的领土上争得各自的地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个虎口没能脱险的人间惨剧,________了整个春节期间的舆论场。

好多人指责逃票翻入虎园的游客________,这没毛病。

只不过,世间的各种不堪与罪恶中,逃票实在________,怎么就让一众旁观者咬牙切齿呢?A. 贯穿责无旁贷无足轻重B. 贯注咎由自取无足轻重C. 贯注责无旁贷微不足道D. 贯穿咎由自取微不足道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专家提醒市民,夏季健身体能消耗大,锻炼能否达到健身的目的,关键在于运动项目适宜、运动强度适当、运动时间合理。

B. 从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里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自然之美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培育。

C. 福岛核电站看不到头的灾难背后,是日本核能行业数十年来伪造安全报告、隐瞒死亡事故和对地震危险性估计不足造成的。

D.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颇具见识,虽史料不足,但许多专家认为,“评传”无须对此要求太多,堪称迄今写得最好的鲁迅传记。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D.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②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③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④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⑤“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⑥“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A. ①⑤②⑥③④B. ①⑥③④⑤②C. ⑥③④①⑤②D. ⑥④②⑤③①5. 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国内的书店为何无法在专业阅读与公共阅读之间作出区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研究者往往不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更不愿投入到公共写作中去,而政府与社会对于公共文化从业者的压制与吝啬,也使得公共文化雪上加霜,反倒成为一种奢侈消费。

要么去听于丹,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去读章太炎的国学。

显然,这是一种深刻的公共智识危机,它不仅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而且加剧了知识鸿沟,它让专业研究者越来越远离公共的知识需求市场,并且多少还有一些带着孤傲的自鸣得意;另一方面,“无良书商”攒集着各种不可靠的鸡汤知识读本,获取丰厚的利润。

A. 要消除知识鸿沟必须充分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

B. 当前图书市场出版物品种单一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

C. 专业研究者应担负为公众提供适合的公共阅读产品的责任。

D. “无良书商”追求丰厚的利润使公众的阅读成为奢侈消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奇零草①序[清]姜宸英予得此于定海,命谢子大周抄别本以归。

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呜呼!天地晦冥,风霾昼塞,山河失序,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掩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

客为予言:“公在行间,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为逻卒取去,或有流落人间者。

此集是其甲辰以后,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

”公自督师,未尝受强藩节制,及九江遁还,渐有掣肘,始邑邑不乐。

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②,置寺中,实.粮其中,俟粮且尽死。

门有两猿守之,有警,猿必跳踯哀鸣。

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

既被羁杭城,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

守卒利.其金钱,喜为请乞。

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也,读之鲜不泣下者。

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祥。

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齐武帝曰:“粲自是宋忠臣,何为不可?”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君子讥之。

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此帝王盛德事。

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宜思引君当道。

臣各为其主,凡一切胜国语言,不足避忌。

予欲稍掇拾公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悖史之求,犹惧搜访未遍,将日就放失也。

悲夫!【注】①《奇零草》为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张煌言的诗集,因为写于“或提师北伐,或避虏南征”的战斗岁月的间隙,颇多散佚,“零落凋亡,己非全豹”,故名“奇零草”。

②椑:棺材。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实.粮其中实:填满B. 而间.之至也间:从小路C. 守卒利.其金钱利:贪图D. 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听:听任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张煌言的诗集之所以残缺不全,原因之一是战火动乱,未善保存;二是清廷严禁存传抄录,更不用说刊刻了。

B. 文章以“争求翰墨”的“市井屠贩卖饼之儿”与“畏藏其书”的“士大夫家”对比,暗含对士大夫贪生惧祸的指斥。

C. 文章列举前代修史中正反两方面的史实,赞颂历代帝王的盛德,批评沈约、欧阳修等人明哲保身的做法。

D. 作者身处“天地晦冥”之世,不能直言胸臆,故序文叙事不求其详,论理不求其透,文辞隐晦曲折。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9分)(1) 虽其掩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写作这篇序言的目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南曲于鹄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采莲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1) 比较两首诗主人公的不同形象。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前人评价《江南曲》“一片心情只自知,‘偶向’‘还随’‘暗掷’妙极形容”,请作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 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3) 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4) 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5)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6) __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 子曰:“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8) ______________,不焚林而猎。

(《淮南子·主术训》)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赛里木湖周涛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特别是当你处在人生的秋天。

让溪流聚集起来,让河水交汇起来,让雨水或雪水贮蓄起来,根据地形自然的状态,造成一个非人工的海子,那就是湖。

湖不是海——它没有那么伟大;湖也不是水库——它要柔和自然得多;一般说来,它躺在那儿。

它使周围变得潮湿了一些,滋润了一些;它使天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蓝;使近处的山呈黛色,阴坡的松林幽静,使远处的山白发肃然。

一般来说,它躺在那儿。

它不像山那样远远地就跑过来迎接你,而是躺在那儿,等着你突然发现它。

它喜欢静静地微笑着看你吃惊。

这就是赛里木湖。

一个思想就应该是这样,经过无数条水系的源源不断的补充,经过地貌之下的颅骨加固合拢,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圆或椭圆的、深邃的内陆液体领域。

思想之所以称为思想,就因为它是圆的。

从它的任何一点出发,走完全程终点都复合在起点上。

瞧,被称为思想的这个东西有多么深邃,同时又有多么清澈透明!它深邃到使人不敢轻率地去游泳,仅只挽起裤腿在岸边浅涉一番,就足以使人领略到它的内涵,它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吸力;而它的清澈透明,则让人一望见底却倒吸一口凉气,那见底的明澈里,反射着无数层游动的光影、光环、光斑,造成无法分辨的幻象,使真实与虚幻浑然一体,因而更加捉摸不清。

这是那种比浑浊更深奥百倍的明澈!赛里木湖——多美的名字!这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清澈的深邃,有一种高雅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蓝,令人心醉。

你是伟大的海洋在撤离时留给伊犁河谷的一滴巨大的泪珠。

汪汪的,闪闪的,既像美人腮边泪也像英雄颊上泪,妩媚而又刚健。

你就是我们的海。

在亚洲腹地远离海洋的地方,你给了我们一个海的缩影,一个海的模特儿,让我们按照你的面貌在想象中放大去理解。

因而,你又是本关于海的初级教科书。

当我们散步在你身边的时候,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翩飞降落,成为浮动在水面的一片黑点,同时浴着水色和光影。

身材修长的马正垂着颈,披着头发,小小翼翼地亲吻你的水面,唯恐不慎弄皱了你的面容。

你与牧人的世界如此和谐。

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

你从不曾因为他们贫穷而鄙弃他们,相反,你把自己当成他们当中的一员,和他们气味相投。

你就是在他们当中找到平静的,你必须平静才能生存下去,而这,只有牧人才能给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