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养之最高境界

合集下载

儒家和道家境界

儒家和道家境界

儒家和道家境界

引言

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和道家是两个重要的学派。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则注重个体的修炼和与自然的和谐。本文将探讨儒家和道家的境界,以及它们对人生追求的影响。

儒家境界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的实现。在儒家看来,一个人要达到儒家境界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修身

修身是儒家思想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意味着个体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品德和行为,并遵守礼仪、忠孝等传统美德。通过自我反省、学习经典著作如《论语》和《大学》,一个人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修养。

2. 齐家

齐家意味着一个人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在齐家阶段,一个人需要学会尊重长辈、关心子女,并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

3. 治国

治国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一环。儒家强调君主应以仁德为本,以身作则,以德治国。在治国阶段,一个人需要具备领导才能和道德操守,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 平天下

平天下是儒家思想中最高境界。这意味着君主应该为人民谋福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个体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道家境界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并追求无为而治、自由自在的境界。道家境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知行合一

在道家看来,一个人要达到境界首先需要明白“道”的本质,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中。通过修炼心性、研究《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个体可以逐渐领悟“道”的含义,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行为中。

2. 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即以自然的方式来处理事物。在这个境界中,个体不追求权力和名利,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通过修炼身心、放下私欲,一个人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养生之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之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之养神之道

*导读:养神,为道家养生之要。《黄帝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道家养神之功夫,基于练精化气,

养神,为道家养生之要。《黄帝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道家养神之功夫,基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基础之上。《生神经》云:身心并一,则为真神。所以,养神先要养心,使身心合一,形神相依,而致心神相交,此乃道家养生之法的至高境界。

生命之贵在于神,神兴生命的活力则旺;神衰生命的活力则弱;神健生命的能力则强;神失生命的能力则败。所以,养生所贵者在乎养神。玄中子言:养生之要养神为贵。乃:保全精力,养神之本。

和顺气息,养神之基。修养性情,养神之源。端正心地,养神之根。

节制七情,养神之道。强健体魄,养神之法。玄中子言:道家养生之道,求之于清静无为。乃清其心,寡其欲,静其神,安其形,固其精,养其气。善于养神,应习气凝神,若养之有素,心神凝一,养生增寿之益,必然孕育其中。道家养生延寿之法,在于修行致虚极,守静笃,清静无为之道,而达到此一境界,心与性,心与神,神与精气,神与身形,则须务实于修身心而养性,习练于精气神而合一。互为其根,互为其养,方生成于养生之道。

道家的五种境界

道家的五种境界

道家的五种境界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流派,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法则,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自由。道家思想中的五种境界,是道家修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理解道家思想的重要方面。

一、逍遥游

逍遥游是道家思想中的最高境界,它强调的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在逍遥游的境界中,人们不再受到世俗的束缚和限制,能够自由自在地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二、齐物论

齐物论是道家思想中的第二境界,它强调的是一种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在齐物论的境界中,人们不再受到世俗的偏见和歧视,能够平等地看待万物,包容不同的思想和观念,达到一种宽广的境界。

三、养生主

养生主是道家思想中的第三境界,它强调的是一种健康和长寿的生活方式。在养生主的境界中,人们注重饮食起居的规律和身体的锻炼,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大宗师

大宗师是道家思想中的第四境界,它强调的是一种道德和精神的高度。在大宗师的境界中,人们注重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追求一种高尚的人格和品质,以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五、天地人

天地人是道家思想中的第五境界,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天地人的境界中,人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以达到一种永恒的境界。

道家的五种境界是道家修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理解道家思想的重要方面。通过了解这些境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家的思想精髓和修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实践。

自我修养——了解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财富和精神智慧

自我修养——了解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财富和精神智慧

自我修养——了解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财富和

精神智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追求着外在世界的物质和名利,却忽略了自身内心的修

养和提升。而道家和佛家思想中的财富和智慧,可以为我们带来一种内在的提升和自我修养。

一、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即宇宙的基础规律和原则。在道家看来,世界是由阴阳、五行、气、神等构成的一个系统。而人类作为宇宙系统中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不断修炼自身,才能达成身心一体的境界。

道家修炼的方法多样,如养生、气功、禅修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内修,即内心

的沉淀和精神的提升。只有通过内心的净化和提升,才能达到修炼的最高境界。

道家思想中的重点是“无为而治”,即以放弃欲望、顺应自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种心态要求我们用平常心对待繁华世界的纷扰和争斗,让喧嚣的外界不会影响内心的平静。

二、佛家思想

佛家思想的核心是“慈悲、智慧、空性”。佛家认为人生苦难的根源是执着和嗔恨,而通过打破执着和嗔恨的枷锁,才能迈向智慧和解脱的方向。

佛家的修行方法大多是静态的,如冥想、默念经文、打坐等。这些方法可以帮

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从而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提升。

佛家思想中的关键是“三观”,即无常、无我、空。这三个界定人生的观念,能

帮我们摆脱对物质世界的执着,寻找真正的内心自由和永恒的平等。

三、自我修养的启示

道家和佛家思想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倡导平和、宁静、安详的心境。这种心境是现代社会最缺乏的,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宁静,这是自我修养的重点。

首先要有一种内在的修行意识,注重内心的提升和净化。这意味着我们要多做一些冥想、打坐、默念经文等修行方法,提高自身的心智境界。

谈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

谈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

谈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

发布于2012-10-08 10:17

作者:萧天石

学道首在学为人,学为好人,学为君子贤人。尽人所以为人之道,使不与禽兽同生死,不与草木同朽腐,此即为学道之起步,进而方可学仙学佛学圣人,修仙修佛修圣人。三者其名虽异而其旨则同,其文虽异而其道则同。本天道以立人道,尽人道以合天道,此为三家人生修养之二大纲宗。人牟于人,天人合一,便超凡入圣矣。世未有做人做不好,而能成仙成佛成圣人者,此为道佛门中子弟第一金石药言。儒家谓:「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又谓:「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仙者,山人也,以学究天人,德参造化,而能不用世为务。是即神仙之修养标准,务必有圣而不可知,充周不可穷之学问与品格,再能超世独立、守道藏用、以自隐为务、归真反朴、同乎天地方可。余常谓:学做神仙,须先学做圣人,到了圣贤境地,再修神仙事。否则名神仙亦非神仙矣!

儒家做人重修养,以居敬存诚,履仁蹈义,克己复礼,守中致和为条目;以正心尽性为总纲;以修齐治平,经世济物为大用;而以配天地,赞化育,顺生死,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主在世间中,于事功内,以成就一个我,完成一个人,期能超凡入圣为主旨。

佛家做人重修持。以解脱尘缚,破迷开悟,转识成智,舍执成觉为条目;以明心见性为总纲;以修净修戒,修定修慧,无念无生,无相无法为大用;而以涅槃究竟,顿悟圆通,彻见本来面目,以了生死为最高境界。主出世间,绝尘物,以成就一个我,完成一个人,期能了性成佛为主旨。

道家做人重修炼。以虚无恬澹,守道明德,清静无为,柔弱无争,因应自然为条目;以炼心炼性为总纲;惟揉合阴阳,性命双修,返朴还淳,竊天地机缄,夺阴阳造化为大用;而以出神入化,还虚合道,羽化登真,超生死,超天地而驾神明,块然与宇宙精神独往来为最高境界。主超世间,合太虚一体,以成就一个我,完成一个人;最后并粉碎虚空,虚亦不立,期能了道入真为主旨。

道家的人生境界

道家的人生境界

道家的人生境界

道家的人生境界是指一个人在追求道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境界。道家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道,而达到道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

在道家的人生境界中,个人的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家认为,只有心态平静、内心深刻反省,才能真正领悟道的真谛。同时,道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悟到道的本质。

道家的人生境界还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修行。道家认为,只有通过修行和不断的自我完善,才能逐渐接近道的境界。修养和修行是道家人生境界的核心,它要求个人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地追求自我提高和完善。

总之,道家的人生境界是一个人追求道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境界。它强调了个人的心态、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修养和修行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追求道的人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地努力,才能逐渐接近道的境界,最终达到追求道的最高境界。

- 1 -

道家关于心的论述

道家关于心的论述

道家关于心的论述

摘要:

一、道家关于心的论述概述

1.道家简介

2.道家对心的认识

3.道家心性修养的方法

二、道家对心的认识

1.心为宇宙本源

2.心性相通

3.心与道的关系

三、道家心性修养的方法

1.内丹修炼

2.道德修养

3.自然无为

正文:

道家关于心的论述,可以从其对心的认识和心性修养的方法两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道家对心的认识独具特色。道家认为心是宇宙的本源,心即道,道即心。这意味着心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天地万物皆生于心。同时,心性相通,人的心性与宇宙大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道家的观念中,修养心性就是顺应大道,实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其次,道家提出了心性修养的方法。主要包括内丹修炼、道德修养和自然无为。内丹修炼是一种通过调息、调身、调心来炼化精、气、神,达到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的修炼方法。道德修养强调内心道德品质的培养,以诚信、仁爱、忠诚等道德品质来陶冶心灵。自然无为则是道家心性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人们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心境平和、从容自在。

综上所述,道家关于心的论述既包括对心的本质和作用的深入探讨,也包括一套系统的修养方法。

道家玄门弟子的特点

道家玄门弟子的特点

道家玄门弟子的特点

1.谦逊低调:道家认为“柔弱胜刚强”,注重柔性力量和内在修养,因此道家弟子都比较谦逊低调,不喜欢张扬和争斗。

2. 崇尚自然:道家弟子注重与自然相融合,追求自然的本真和自然之道,常常修炼在山林中,借助自然力量来提升自身修养。

3. 追求无为而治:道家认为“无为而治”是最高境界,因此弟子们注重“无为”,不过度干预事物的发展,以达到顺其自然的效果。

4. 持守中庸:道家认为“中庸之道”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弟子们注重保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地处理事物,不走极端。

5. 崇尚道德:道家注重修养自身,追求道德高尚,因此弟子们都有着高度的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力。

6. 多修炼:在道家中,修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道家弟子常常进行各种修炼,如静坐、气功、养生等,以提升自身的修养。

- 1 -

道家修炼体系境界划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家修炼体系境界划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家修炼体系境界划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道家修炼体系是古代道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道家修道者在修炼过程中逐渐提升境界的体系化划分。道家修炼体系的境界划分不仅是修炼者修行的指导,也是修炼者心性觉醒的标志。本文将深入探讨道家修炼体系的境界划分,包括基础境界和深入境界的讨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修炼体系,提升修行的境界。修炼者的启示":{}

}

}

}

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道家修炼体系进行整体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和核心观念。接下来,我们将对修炼境界进行详细划分,包括基础境界和深入境界的分类和探讨。最后,通过对修炼境界的总结和讨论,探究其在修炼者修行中的意义和启示。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将全面而系统

地探讨道家修炼体系的境界划分,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和启发。内容

1.3 目的

本文旨在对道家修炼体系中各个境界的划分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道家修炼体系的结构和内涵。通过对基础境界和深入境界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修炼的道路上不同境界的意义和作用。

此外,本文还旨在探讨修炼体系的意义和对修炼者的启示,希望通过对修炼境界的分析,让读者意识到修炼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不断努力和修行。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激励读者在修炼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不断提升修炼境界,最终达到心灵上的平静与境界的提升。

2.正文

2.1 道家修炼体系概述

道家修炼体系是道家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指通过修炼心性、修炼身体、修炼精神以达到修身养性、长生不老的境界。道家修炼体系强调顺应大自然,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通过内功修炼和外功修炼相结合,达到身心合一、阴阳调和的境界。

道德经第五章感悟体会

道德经第五章感悟体会

道德经第五章感悟体会

摘要:

一、介绍道德经第五章的背景和主题

二、解释道德经第五章的主要内容

三、阐述道德经第五章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

四、总结道德经第五章的重要性

正文:

《道德经》是古代中国道家学派创立者老子的主要著作,是道家学说的经典之一。第五章是其中的一部分,主题是“含德在内,涵真腹中”。这一章主要讲述了道德的本质和含德的重要性。

在第五章中,老子首先描述了含德的形态和特征,含德是一种内在的、看不见的、无形的品质,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老子认为,含德是相对于表面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而言的,是更深层次的道德境界。

接着,老子阐述了含德的重要性。含德可以使人更加谦虚、宽容、善良、真诚,可以使人更加接近道,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同时,含德也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最后,老子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修炼,才能达到含德的境界。而只有达到含德的境界,才能真正地理解和体验道的真谛。

总之,《道德经》第五章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让我们认识到含德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太乙金华宗旨 注释

太乙金华宗旨 注释

太乙金华宗旨注释

《太乙金华宗旨》是道家修炼的重要著作之一,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注释:

1. 金华:指金丹,道家认为金丹是修炼的最高境界。

2. 太乙:道家术语,指宇宙的本源。

3. 宗旨:指道家修炼的核心目标和方法。

4. 关东军:指道家修炼中的内在精神力量。

5. 金丹大道:指道家修炼的核心道路,通过修炼金丹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6. 性命双修:指道家修炼中同时注重精神和身体的修养。

7. 返璞归真:指道家修炼的最终目标,即回归到宇宙的本源状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注释,具体的注释可能因版本和注释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道家思想的心理学思想总结

道家思想的心理学思想总结

道家思想的心理学思想总结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派思想,其核心观点是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心灵的自由。道家思想在心理学上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它对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指导。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道家思想的心理学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平静和安宁。道家认为,心灵是人的本质,而心灵的安宁和平静是人的最高境界。道家主张修养内心,减少欲望,追求真善美,超越人世的浮躁和闲杂,使内心达到宁静的境界。在心理学上,这种境界类似于今天的冥想和正念修行,可以有效地减轻压力、提升专注力,增加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因此,道家思想提醒人们要注重内心的平衡和调节,不要被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干扰,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态。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家认为,自然是宇宙的法则,人应该与自然相融合,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不是去逆行和抵抗。正如《道德经》中所说:“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张人要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达到心境的平和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现代心理学中,有“自然疗法”一说,即通过与自然接触,如观赏风景、参与户外活动等,可以缓解压力、提升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因此,道家思想提醒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变化,不要逆行或抵抗,这对于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再次,道家思想强调人的生活态度。道家认为,人生没有固定

的目的和方向,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活,无为而治,以逍遥自在的态度面对生活。道家主张人要领悟和把握生命的真谛,对于外物的追求要持有一种克制和冷静的态度,对于生活中的变故要保持一种从容的心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态对于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道家思想告诉我们,在面对变化和困境时,应以一颗平和、从容的心态来面对,从而陶冶自己的心灵,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幸福感。

传统道家修炼境界

传统道家修炼境界

传统道家修炼境界

道家修炼境界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所达到的不同层次和境界。道家修炼境界的提升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灵的修炼和境界的提升。在传统道家修炼中,境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凡夫境界、仙境界和圣境界。

凡夫境界是道家修炼的起点,也是最初的阶段。在这个境界中,修行者主要是通过炼体、炼气和炼心来修炼自己。炼体是指通过各种体操和呼吸法来调养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和耐受力。炼气是指通过吐纳和吸纳自然界的气息来修炼自己的气息,使之与自然界的气息相通,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炼心则是指通过冥想和打坐来修炼自己的心灵,使之达到平静、安宁和宁静的状态。

仙境界是凡夫境界的进阶,也是更高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修行者已经脱离了尘世的束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他们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追求灵性的提升和心灵的升华。在仙境界中,修行者会更加注重修炼自己的精神和意识。他们会通过修炼道德和修养自己的性情来提高自己的修炼境界。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修炼道术和炼丹来提高自己的修为和境界。炼丹是道家修炼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炼制丹药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灵气,从而达到提高修为的目的。

圣境界是仙境界的最高境界,也是道家修炼的最终目标。在这个境

界中,修行者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了真正的仙人。他们不再受尘世的束缚,身心已经得到了完全的净化和升华。在圣境界中,修行者已经可以脱离尘世的轮回,成为了永恒的存在。他们能够自由穿梭于天地之间,掌握神奇的法术和神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道家内省功夫的最高境界——《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生命哲学”精神发秘

道家内省功夫的最高境界——《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生命哲学”精神发秘
明之于内,不明于外。 虽不明于外,其外无不明
道家经典注本数十种,光是 《 道德经》 注本就有 50
多种,足见汉代以来的制度道教是很重视汲取先秦
道家文化滋养来建构思想体系的。 事实上,制度道
教的人士也经常自称“ 道家” ,这一点,中国社会科
学院哲学研究所已故学者王明先生在《 道家与道教
思想研究》 一书序言中早已指出。 ① 鉴于此,本文拟
从广义上把握“ 道家” ,以《 道德经》 第三十三章为切
名者则 体 现 了 注 释 者 思 考 与 对 核 心 精 神 领 会 的
不同。
为什么称作“ 辩德” ? 河上公章句本并没有题
解,倒是宋代的道教学者董思靖有个提示,他说:
右三十三章,河上名“ 辩德” 。 此章首言自
养,谓之“ 修德” 。 《 亢仓子》 说:“ 天子宜正刑修德,
百官宜去私戒盈。” ④ 意思是讲,天子应该端正刑罚,
道家 学 派 的 理 论 奠 基 人 老 子, 为 世 人 留 下 的
“ 道” 为理论基石的学术流派;广义的“ 道家” 则包括
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人们雅好《 道德经》 ,是因
先秦黄老道家与汉代以来的制度道教之间划一条鸿
《 道德经》 ,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为《 道德经》 作注者
为这部经典著作所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普遍问题,
力行,以极其所当止,是以没身不殆也。 此女偊

原道训原文及注释

原道训原文及注释

原道训原文及注释

【引言】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道家思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原道训》则是道家经典《道德经》的一部分。作者以简约的文字,阐述了道、德、仁、义、礼等核心概念,揭示了道家思想的精髓,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原道训的核心思想】

《原道训》开篇即指出:“道者,天地之始;德者,万物之母。”道是宇宙的根本,德是万物的本源。道与德相辅相成,衍生出仁、义、礼等伦理观念。其中,道强调自然的运行规律,德则强调人类应如何顺应这种规律。

【道家的修身养性】

道家主张内心平和,追求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遵循自然规律,不过分干预事物发展。修身养性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要求我们顺应自然,去掉妄念,保持内心的清净。

【德行的培养】

在德行方面,道家提倡忠、孝、慈、俭、让五品质。忠,是对待国家、君主的忠诚;孝,是对待父母的孝顺;慈,是对待他人的关爱;俭,是生活节俭、珍惜资源;让,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谦让。

【人际关系的处理】

道家认为,仁、义、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石。仁,是对他人的关爱;义,是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礼,是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遵循道义,遵守礼仪,促进社会和谐。

【道家思想的实践】

《原道训》强调,道家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还适用于治国、齐家等方面。国君应以道、德、仁、义、礼来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家庭应以道、德、仁、义、礼来教育子孙,实现家庭和睦。

【结论】

《原道训》为我们揭示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的智慧。在现代社会,我们应汲取《原道训》的精华,弘扬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道德经静水流深全文

道德经静水流深全文

道德经静水流深全文

摘要:

一、道德经的概述

二、静水流深的哲学理念

三、在道德经中静水流深的体现

四、静水流深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

《道德经》是古代中国道家学派创立者老子的主要著作,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经典。它以简洁的文字,论述了道家学派的宇宙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在这部著作中,有一个哲学理念贯穿始终,那就是“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这一哲学理念,意味着宁静的水面下蕴含着深不可测的力量。这一理念强调,真正的力量和智慧往往隐藏在平静的外表之下,正如水一样,在宁静中展现出深邃的本质。在道德经中,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家的宇宙观。《道德经》认为,宇宙起源于道,道即是宇宙的根本原理。道无形、无象,却又无所不在,充满了整个宇宙。正如静水流深,道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始终存在,推动着宇宙的运行和发展。

2.道家的道德观。《道德经》主张,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内心的宁静。在宁静的心境中,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道的存在,才能顺应自然,实现无为而治。而这样的道德修养,正是静水流深在人类精神层面的体现。

3.道家的人生观。《道德经》教导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清静无为,这样的生活态度才能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而内心的宁静,正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力量来源。正如静水流深,在平静的生活中,人们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拥有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中,静水流深的哲学理念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人们往往被浮躁和焦虑所困扰。而通过学习《道德经》中的静水流深,人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回归内心的宁静,从而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修养之最高境界

人生最咼之境界,在于人之自我创造,创造之目的,在求完成其人生。循一定之规范,求得自我之正确修养,精进不已,自能达到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夫养生之道,儒、释、道三家虽各有其法门,然共同之目的,不外要人真实本分做人”,教人如何完成其完美人生”为要旨。故三家之学,首重人生修养,亦各有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其中尤以道家之于养生更为精辟,期人人皆能由超凡入圣后,再进而能超圣入神,复进而能超神入化,与化为体,与道合一!将人类导入最高境界。惜乎芸芸众生,什九汨没于凡俗境界与功利境界中,不能解脱超越.良可慨也!

功利境界,亦可称之为凡夫境界。凡沉溺于富贵功名.与物质境界中不能超凡脱俗者,皆凡夫也。能用存养省察正心养性及克己归仁功夫,力自修养以向上者,即可由凡夫而为君子为贤人,上而超凡入圣。修养之道,在能去人欲存天理,去凡心存道心,以超脱凡夫境界(帝王卿相英雄豪杰等事功境界中人,亦皆在凡夫与君子贤人境界中)。人类大都为物尘所蔽,为名利所陷,生于斯,死于斯,代代相传,愈陷愈深,灵明尽丧,几难有人迷途知返,能毅然超脱功利境界者,深可叹也!

进而入于道德境界。主在能解脱功利境界、物质境界之束缚,尽心尽性、立德养气以修道,使气质变化,超世独立,动心起念,不堕凡俗观念中,保其本性灵根(即圣人种子),全其天真,即是圣人。

人皆有圣性,返朴还真,以存其本来赤子之心与圣性,扩而充之,上登圣境,即入于圣人境界。圣人境界之极,则天地与我为体,万物与我为一,此亦即天人合一境界(在儒家亦谈天人合一,但无天人合一之修炼法)。至此则可称为天地境界中人。

再进而入于神人境界。此即超道德境界与超圣人境界,丹道派则称之为真人境界。于超凡入圣后,继续自圣人起修,向上迈进一步,而至于超圣入神,以期神化登真。此一段功夫,除变化气质之外,尚须变化心性,其着手处,宜使人心与天心合一,人性与天性同流,全其真我之本心本性之真。在道家不但主张尽人皆可成圣人,且进而力主尽人皆可成神人。盖人人本具神性,存之养之,保之充之,炼之化之,脱其后天,返其先天,人自成神。人与神合,无人无我,无物无相,无念无意,此人神合一境界,亦可称之为超天地境界。在此境界中人。尚须超思想,超知见,超信仰,超是非善恶,超寿夭生死。宗教家之神的境界,如佛陀境界,上帝境界,莫不可归入此一境界中。

最上一乘则为造化境界,亦即超神入化境界。老子所言之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自然境界即指此。道家内观丹派,于超圣入神后,尚有超神入化一步功夫。通过内观丹田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修至出神境界后.尚须修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功夫,粉碎虚空,与化为徒,亦即上与造物者为徒之谓。至此境界,即能变化形骸, 变化万有,变化天地;无时空,无相对,无绝对,无形相,无分别,

无差等,无圣亦无神;浑而为一,冥一入无,无无亦无,全无所立,至此便可人与道合,因称之为人道合一”境界。

道家认为道乃先天地生,先天地存。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

物,弥纶宇宙,生化宇宙,运行宇宙,枢纽宇宙之绝对本体。此即道家所谓之先天境界”并由于人与道合,遂产生无限生机,无限妙用,与天地同其博大,与日月同其高明,与造化同其神通,与宇宙同其悠久。生生不息,永恒不灭,不有而有,不成而成,不空而空,不化而化;无生而长生,无死而不死。宇宙乃一大化炉,天地亦一大化境,无时不化!无时不生,无地不生。修我之生化,以应宇宙天地之生化;本宇宙之生化,以养我之生化,则宇宙天地生生不息,而我亦自生生不息矣;宇宙天地不灭,而我亦自不灭矣,我与宇宙天地化而为一故也。在此境界中人,亦可称为是宇宙境界中人。

尤有进者,道家欲上入于宇宙境界,必先由忘我境界中,进而至于无我境界,便自然即能物我同冥,而我与物合,此即物我合一,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在此境界中,浑浑沌沌,不识不知,忽尔轰然一声,透体能明,天地生光,六神和合,四大皆空,全只是一气流行之一团气天,亦无从分别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矣。在一团气天中,时至神知,而我与天”合,我与神”通,我与宇宙精神共往来矣!此即是天人合一”境界及神人交通之神人合一”境界以上之宇宙境界”在此境界中,理无其理,气无其气,理气俱泯,纯是一团性天。性光普照.历历在目,前知后知,了然一切。亦无从契得何者为天?何者为

人?何者为我?何者为神?天无其天,人无其人,我无其我,神无其神,境无其境,界无其界。且也,一寿夭,同生死;生无其生,则自生无其死。杜其死机,则纯是一片化机与一片生机,化化不已,生生不已,则自能长毕不死矣。

长生不死者,非形体不死也,其神不死,其化机与生机不死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神人之大德曰化。天地生生不息,其生也出于无极,而入于无极:神人化化不已,其化也,亦出于无极,而入于无极。此即道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也。

(马光亚于1968年6月15日应台湾健康长寿会邀请所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