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素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其中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更是其鲜明特点。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艺术领域勇于创新、继承创造,形成了独特丰富的艺术创作和创新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创造与创新的价值和实践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一直注重创新,并将创造视为一种高尚的才能。
在古代中国,文化创造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青铜器、陶器等。
这些作品的创造和创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更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热爱。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体现在遵循传统并开拓进取的态度上。
中国古代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变革和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创新风格。
例如,中国书法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这种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使得中国的书法艺术能够融入当代社会,赢得广泛的国际认可。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也体现在中国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它注重传统技法与个人风格的结合,以及变革与创新的尝试。
在中国画史上,不断涌现出新的绘画风格、创作方法和意境表达,从传统文人画到工笔画,表现了艺术家改革、创新的决心和追求。
中国传统音乐也同样注重创作与创新,力求在保留传统音乐精髓的同时,融合现代音乐元素。
一些中国传统乐曲在当代经过改编和创新,成为了受人喜爱的音乐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艺术创造与创新是培养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造和创新,艺术家能够展现个人才华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其次,艺术创造与创新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艺术作品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繁荣发展。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中国艺术精神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这些文化内涵,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不仅融合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还表现出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是和谐相处的,艺术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中国艺术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精神也可以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精神也可以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前言《中国艺术精神》是一本关于中国艺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著作,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探讨,引发了我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本书进行回顾,同时分享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阅读《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所包含的独特气质和独到魅力。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崇尚自然、尊重道德、注重内涵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艺术家们试图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种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
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特征《中国艺术精神》在深入探讨中国艺术精神的同时,也提到了其核心特征。
其中,我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内敛与含蓄中国艺术精神强调内在的力量,注重反思和内涵的传达。
相较于西方艺术的开放和直接表达,中国传统艺术更多地运用隐喻和诗意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内敛与含蓄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2. 和谐与平衡中国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与平衡的美。
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舞蹈,都强调在有序中寻求美感。
这种和谐与平衡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
3. 自然与生命的认同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和认同。
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景仰和敬畏之情。
音乐和舞蹈也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和动作,展示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阅读《中国艺术精神》,我在思考中国艺术精神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艺术追求做出了一些反思。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自己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更加感到自豪和珍惜。
同时,我也意识到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致力于传统艺术的振兴和创新。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历经千年,涵盖了诸多方面,如文学、哲学、宗教、绘画、音乐等,这些文化元素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绘画、音乐和文学三个方面探讨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往往以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景象和生命之美为创作对象,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
中国传统绘画常常以为“写意”为创作理念,倡导艺术家自由发挥,自然流露。
这种写意的艺术表现方式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的,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以“天人合一”、“圆通达观”、“自然至美”等为核心,尊崇自然,强调自然和人的和谐,而这些思想都可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找到体现。
例如,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孔子的“适可而止”思想等,都在中国传统绘画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画家更加注重在作品中体现生命之美,追求精神层面上的韵味,而不是单纯的形式美。
此外,中国传统绘画也常常通过画的布局和笔墨的运用等技法来传达思想和文化,比如将松竹梅画在一起象征“君子三者”,借此来表达人生的境界和精神,画家的艺术创作也是在这些文化要素下形成的。
中国传统音乐以琴为主,琴曲具有优美的旋律和崇高的音乐价值,因此,古代著名的音乐家钟子期在他的《世说新语》中就曾说过“声满天下,曲无人听”,可见中国传统音乐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传统音乐在演奏技巧、曲调的设计,甚至音乐的意境中都蕴含了深深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更是在古代文人雅士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例如,华严经中常常被引用的“一叶知秋”的诗句,就形成了以叶落为主题的一系列曲调,包括《高山流水》、《流水曲》、《阳春白雪》等,这些曲调都以音乐传达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文学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文化的演变进程紧密相连。
中国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诗、词、曲、文、散、言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同样蕴含了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记不清是哪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
我总觉得,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话,只有深得中国文化的三昧的人才说得出来。
据我的体会,这里所以称中国文化为“艺术的文化”,绝不仅仅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那些丰富多采的艺术样式和作品,而主要是指贯穿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那种艺术精神。
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伦理精神,已为世人所广泛了解,且论之者在在皆是;而相比之下,世人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艺术精神的了解,则显得很不够,且论之者亦不多。
其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的境界,而传统艺术的重要功能则是在陶冶性情、潜移默化之中以助理想人格的完成。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是人生修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程度如何也就被视作一个文化素质高下的体现。
道家,尤其是《庄子》书中所向往的人生境界中蕴含着的艺术精神,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不过,道家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在老庄时代并未达到自觉的程度,而是经由魏晋玄学和其时的艺术理论家的阐发才得以发扬光大,并达到自觉的。
徐复观先生在比较分析儒、道两家思想中的艺术精神时说:“儒道两家,虽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但孔子是一开始便有意识地以音乐艺术为人生修养之资,并作为人格完成的'境界。
因此,他不仅就音乐的自身而言音乐,并且也就音乐的自身以提出音乐的要求,体认到音乐的最高意境。
因而关于先秦儒家艺术精神的把握,便比较明显而容易。
庄子则不仅不像近代美学的建立者,一开始即以美为目的,以艺术为对象,去加以思考、体认。
并且也不像儒家一样,把握住某一特定的艺术对象抱定某一目的去加以追求。
老子乃至庄子,在他们思想起步的地方,根本没有艺术的意欲,更不曾以某种具体艺术作为他们追求的对象。
……他们只是扫荡现实人生,以求达到理想人生的状态。
我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探析
2020·10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
我国传统书法艺术作品是文字与美术的结合体,无论是从书法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来说,都能够有效体现出我国古代文人淡泊名利的价值观。
书法中包含了我国古代文人珍贵的精神力量,书法与民族精神拥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很复杂的,如何分析书法艺术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当前书法艺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对于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一、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一)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字,从甲骨文到后来统一的文字类型,如草书、楷书、行书、篆书等,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不仅可以展现出该时期独特的历史文化,还能够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沉淀出了非常优秀的书法艺术文化,不同的时期书法艺术会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书法作品承载着当时书法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人文精神,所以说书法艺术中包含着不同时期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同时,书法作品还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社会风貌,有助于当代学者对我国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每一篇书法作品中都包含着非常深远的艺术价值,也有助于学者对我国古代人民群众审美观和我国艺术审美发展的研究,可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书法作品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描述和传播,古代人们无法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情景详细记录下来,因此广大文人墨客就需要借助更加具体的媒介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悟,此时书法艺术作品就成为了较为直观、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能够以文字的形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加以传播,还能够体现出作者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功底。
因此,书法艺术作品基本可以代表当时社会最顶级知识分子的学识和思想情感,而这些知识分子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也是当时社会中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当时社会中广大知识分子严格筛选,表现出我国当时文化的精髓。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民积淀千年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分析进行探讨。
1. 尊崇传统文化中国书法艺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艺术家们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发扬融入作品之中。
书法艺术家通过研习古人的字帖,如《兰亭序》、《二王帖》等,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延续至今。
2. 追求艺术之道中国书法艺术强调“心境、气韵、神韵”,注重艺术家的修养和内涵。
书法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求意境与技法的完美统一,既注重技术的准确性,又要有情感的抒发和艺术的灵感。
通过对书法的修炼与体悟,艺术家们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境界,在笔墨间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3. 启迪人心中国书法艺术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能够直接启迪人心,激发人们的灵感和共鸣。
书法作品通常以简洁、凝练的方式表现出文字的魅力,唤起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并传递出人生哲理和智慧。
书法艺术家们运用自己的才华与智慧,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的情感和感受,引发观者产生思考和共鸣的回响。
4. 倡导思想与品质中国书法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始终倡导良好的思想和品质。
中国书法追求“字正、书法正、心正”,要求书法家不仅要熟悉技法,更要注重道德修养。
在书法家的作品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展示,更是一种心灵的显露。
书法艺术的创作背后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和品质,体现出人们对美好、高尚的追求。
5. 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中国特色。
它在形式上多样且丰富,不仅有隶书、楷书等书体,还有草书、行书等不同的风格。
书法作品中常见的横竖撇捺、虚实相宜、秀丽的节奏感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标志。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与美誉度。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包含了文字、思想、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元素。
在这些元素中,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艺术作品传达了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思考和表达。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塑造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通常指的是书画、诗词、音乐、戏曲、木雕、石雕、陶瓷等。
这些艺术形式自古就与中国人的生活和信仰息息相关。
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书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具有极高的地位,是文人雅士表现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渠道。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它强调书写的姿势、气息、墨色和纸张,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意境。
作为书法的“姊妹篇”,中国水墨画则注重笔墨的线条、墨色、韵味,强调画中意境的表现。
它的创作技法以“意、境、神、韵”为宗旨,强调画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也是一种能够表现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诗人们能够用极简短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有名的“唐诗三百首”就是中国诗歌优秀代表之一,它们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高尚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历史瑰宝。
中国传统音乐是另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对音乐艺术的感性把握,将音乐艺术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韵味。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琵琶、二胡、古筝、笛子等乐器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乐器奏出的音乐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一个特别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角色扮演、唱腔、音乐等方式将故事进行展示,并以此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传统戏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代戏曲表演形式也不断更新与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楼宇烈一、中国文化充满艺术精神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艺术精神。
我们讲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中心一种人文的文化。
它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文的精神,那么怎么样来养成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呢?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礼乐教育从一方面来讲它是讲的两个方面,礼,我们说也可以作为一种伦理的教育,那么也体现为一种伦理的精神,那么乐的教育呢,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或者说是美育的教育,体现中一种艺术的精神。
为什么我这儿要把艺术教育还要跟艺术精神提出两个概念来,主要艺术精神它所包含的意义要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来的宽泛,它并不一定说我要教你做一个会写诗、会画画、会演奏乐器等等一个具体的艺术的门类,而是指它一种体现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的那么一种精神。
所以不一定跟具体的艺术完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它是超越具体艺术的这样一种精神。
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伦理的精神,一个方面是艺术的精神。
这两个方面它又是互相配合的,不可分割的。
那么礼来规范人的社会的身份、地位等等。
就像我这儿讲的礼是辨易、来明分,说明分就是来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责任、权利、义务等等这样一些方面。
也就是社会秩序的建立。
乐按照传统说法它是统同的,也就是来合群的,因为这个社会都是一个群体,那么用礼把这个群分成了各种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级、各种不同的责任、权利、义务,同时又用乐,通过乐教来使得这个群体使得不同的身份、等级、地位的人能够和谐一体,能够达到一种和谐,通过这个乐来表达人们自己的一种志向、情感,那么来交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可以说礼乐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礼乐教化来养成一个人的最根本的品质。
也就是说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都是通过礼乐来实现的。
因此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重视乐教,因为礼教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过去常常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实际上只看到礼教这一方面。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相融合,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影响了无数艺术家,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笔墨的运用与构图的布局。
中国绘画注重以笔墨表达情意,追求自然的美感。
传统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通过表现山川壮丽、江河绵延、花鸟翩翩的姿态,表达出中国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追求。
中国绘画注重以观察和把握自然景物的形态来激发创作灵感,强调以形写神,以形立意,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察力和抒怀情感的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书法追求笔墨的工整整洁、书法作品的内涵和节奏感。
中国古代的书法作品常常通过丰富的线条和独特的布局方式,表达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注重以文字表达心情和人生哲理,通过墨迹的流动勾勒出思想;通过细腻的笔法展示出书法家的艺术造诣和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书法以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形式为主,每一种字体都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中国传统音乐也是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音乐注重以音乐表达情感和意义,通过乐器演奏的技巧和音乐作品的结构设计,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以音乐表达人的情感和人生哲理,通过和声的搭配和音调的变化,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传统音乐的乐器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等,每一种乐器都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的多样性和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赏析不仅关注艺术的美感和技巧,更注重艺术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往往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元素,通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来传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学精神与文化蕴涵
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学精神与文化蕴涵中国古代艺术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背景,其艺术思想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精神,具有美善统一、情理统一、认识与直觉统一、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境界。
一、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沿革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枝叶纷繁。
在一万多年前,山顶洞人就开始制作石珠、骨附一类的装饰品。
他们不仅掌握了打磨、钻孔的技术,而且在新石器后期,陶器的大量制作促进了原始造型艺术的发展。
在出土的仰韶半坡彩陶上,绘制着狗、鱼、蛙、鸟等形象,马家窑彩陶则以图案化的几何文饰为主。
这些一方面开了中华雕塑的先河,另一方面,也成了绘画艺术的滥觞。
和原始绘画、原始雕塑齐头并进的是原始歌舞。
原始歌舞是与艺术礼仪、图腾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它除了音乐之外,还包含着舞蹈乃至戏曲等表演艺术的萌芽。
商、周直至战国,中华艺术逐渐摆脱实用性,慢慢显示出更为独立的审美价值,这首先表现在青铜器上。
青铜器兼含雕塑与工艺美术的因素,殷商后期及西周前期的制品尤为明显,早期书法艺术也发展起来。
甲骨文之类尚属全然的天意所得,而钟、鼎上的金文则开始具有了装饰性,至东周便有意识地追求美的书法了,篆刻艺术亦随之诞生。
绘画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帛画、壁画、漆画、雕饰画都发展起来,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时期,音乐的发展更为惊人,至西周后期,史书所载乐器已达数十种。
以编钟与建鼓为主的大型钟鼓乐队兴起于西周,大盛于春秋战国。
商周时代已有了庞大的建筑群,庙堂、宫室大多为“四阿重屋”形式,即四陡形的重檐建筑,中国建筑的基本造型与布局已经形成,以木建筑为主的特色也显现出来。
至春秋战国时期,以华美为目的的建筑大量出现,吴王夫差筑姑苏台用十余年时间,晋灵公搜刮民财装饰宫室台榭。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在咸阳修造了巨大建筑群“阿房宫”,仅一个殿堂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掌旗”。
整体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自秦汉以迄隋唐,是中华艺术兼收并蓄,发展壮大的辉煌阶段。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许多领域,其中艺术是其中之一。
中国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工艺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
在本文中,将以书法、绘画与音乐为例,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赏析,来探讨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的刻画,隶书的成熟标志着书法的确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书法以文字为媒介,通过笔墨纸砚的表现,展示出了中国人的情感、气质和精神风貌,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沟通方式,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绘画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法,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通过线条、墨色、构图等手法,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审美理念。
中国绘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蕴的表达。
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赏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进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中国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中国音乐以器乐、民乐、戏曲音乐等形式存在,它以其独特的音韵和旋律,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和谐”、“流畅”和“内敛”,通过音调、乐器和编曲的组合,表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中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几点阐释
中国人一方面强调人为主宰、独与天地精神 往来,一方面又认为人太渺小,天太浩大,人 与天当浑然一体。
(二)、尚气尚势;
在中国古代的知识与思想系统里,道、理、气、神、心、阴阳、
五行、天人、万物之间莫不存在着一种密切的神秘联系。 这个世界是中国历史文化建构的,它是“美丽的谎言”,它不 是科学的产物,它是玄想的产物,因而它美丽,它给人类以安慰, 具体说给中国文化以想象力的活泼泼的生命。 气是中国哲学中的生命本原、原动力,万物皆有其气数、气机、 气运、气象和气质等等。综合而论,汉唐绘画更富于气势,北宋画 也重气势,南宋以后则更重气韵、气息了。气势壮大,场面宏大、 气象博大,是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艺术的总体感觉。而至 南宋而后,虽也有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和明代北京法海寺壁画这样 的气势磅礴之作,但毕竟是凤毛麟角了。更多的中国画是以卷轴册 页的形式、水墨或浅绛的风格传递一种“逸”文化的情怀。汉唐的 动气、浩气至此而代之以静气、文气,从蓬勃昂扬一变而为宁静优 雅。
三、中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是互为 表里的。(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 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 某种样式” )
“表里一致”“外内相通” ;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与汉代盛行的神仙 黄老之学相一致
四、历史上的中国画阶段性的区分
1、从时段上分可分为先秦至北宋和北宋至清末民 国这样两个时期;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可以说中国画是线条与 笔墨互补; 中国画被誉为“以一管笔拟太虚之体”(宋王微《叙 画》)和“以一点墨摄山河大地”(明李日华《画媵》)
(五)、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 ;
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语,我以为是中 国画的八字真言。 五代荆浩在太行山洪谷“写松凡数万本”(《笔法 记》)与宋代易元吉于居舍凿池蓄水养置水禽,“每穴 窗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画笔之妙”(《图画见闻 志》);清人说:“万物可师,生机在握”(《绘事雕 虫》)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石涛画语录》 )“再造第二自然” 中国画不落于纯客观也不落于纯主观,因而“虚实 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画筌》),敢于取 舍、长于取舍、删繁就简、突出主题或主体,正是中国 画富于单纯简约之美的原因。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它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历经千年的演化和发展之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的是意境表达和笔墨的运用,它强调对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念,以及对自然、生命、情感的独特感悟。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家追求的不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寓意上的深刻和内涵上的丰富,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所在。
除了绘画艺术以外,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的是对情感的表达和观众的共鸣,它以古典乐器为基础,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中国传统音乐曲调优美,婉转动人,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广陵散》、《高山流水》等名曲,都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品。
中国的舞蹈艺术、戏曲艺术、书法艺术等,也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点。
中国的歌舞、戏曲、书法等艺术形式,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它们都是中国人民对自然与生活的审美表达和感悟,也是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凝结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艺术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国际艺术家,他们纷纷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都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美。
中国传统文化也激发了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他们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艺术表达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形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形式,更在于其对人心灵的深刻触动和对生命的独特诠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它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和灵魂。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1. 引言1.1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艺术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承了其中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审美理念和文化积淀。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轨迹。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往往会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韵味。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艺术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赏析和诠释,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代社会,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不仅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更有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拓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1.2 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赏析意义通过对艺术作品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赏析,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千年传统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意识。
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赏析意义不仅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在于让人们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启迪人们的心灵,促进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发现。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都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和谐的道德准则,启发了许多艺术家创作出弘扬美好品德的作品;道家的自然观念和超脱世俗的理念则激发了一些艺术家创作出超脱现实、追求灵性的作品。
佛教的慈悲与舍己精神也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仁爱和宽容的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还对艺术的形式和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为艺术提供了灵感和素材,更赋予了艺术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些精神将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区别开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一、艺术创作精神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精神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它强调写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品质,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字或字画作品。
中国书法艺术家认为,艺术的品质不单纯是一种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和情感表达。
因此,在书法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除了技法和技能的训练外,更要注重对自身的完善和修养。
二、审美精神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精神是强调内涵的,它要求艺术品不仅要具有优美的形式,还要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情感。
书法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注重表达内在的情感,借助笔墨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强调玩赏书法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精神强调钩深文化传统和尊重前辈大师。
中国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书法大师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经典作品和创作理论,在书法创作和学习中,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和继承书法大师的精神和艺术成果。
同时,传承精神也要求书法家们创作出符合时代需要、富有现代感的书法作品,让书法艺术在不断传承发展中保持其生命力和活力。
四、自然精神中国书法艺术的自然精神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天地自然融合。
在书法创作中,书法家注重运用自然元素如山、水、云、树等进行表现,同时也借助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表现自然元素和意象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艺术化的形式传递自然的真实感和哲学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精神
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源于《老子》这本书,但“大美无言”这句《老子》原文中是没有的,是后人由《老子》原文意思生发开来的。
“大美无言”是指最美的东西不需张扬,自身也不会张扬。
它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仅仅特指哲学的美或者用来形容大自然的美丽,而是已经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基因中,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生活生存的方式,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
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则是老子对“道”的阐释,它是指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就是看不见行迹。
在音乐欣赏这方面,他倡导应追求一种超越对声音的直接感知的“大音希声”的境界,即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但现在它更代表一种将美融入生活的智慧;情感热烈深沉而不矫饰喧嚣,智慧隽永明快而不邀宠于形。
为了获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即进入“道”的境界,我们作为主体,必须要有“致虚极,守静笃”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忘掉周围的一切,也忘掉自身存在,这样就可与物同化,而完全顺应自然规律由此可以看出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是崇尚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还有就是关于矛盾双方独立统一的相互转化。
人拥有美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拥有自己的美丽。
但是每个人真正的美永远在他自己宽博的内心,这份内在的美丽会进一步影响一个人的外表。
一个人的的美在于悠然自持,而且它真正难以拥有的不是对他人美的肯定,而是对自身笃定坦然的认同。
正是这种全新美的提出,对后来文学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它还成为文学家、艺术家所追求的一种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凿的最高的艺术境界。
古人以朴素的方式,阐明了中华文化的宏观定位和发展定向,可以说,"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所特有的景象、特有的气派。
例如"大象无形"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点,概括其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伟大精神气质一个心中有美的人不需要迎合外人,不需要去努力赚取眼球。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作者:林烜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7期摘要:文化是一定时期里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所形成和集起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文化发展的“根”之所在传统文化也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艺术;传统美学;中国传统一、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
儒家美学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禅宗美学是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第一,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在表达意境的时候,往往不是把什么东西都画出来。
如宋徽宗的《听琴图》,宋徽宗就非常强调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他认为书画作品首先要有意境,只有有了意境,这个书画作品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宋徽宗搞了个宫廷画院,养了很多画家,他在选画家的时候是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首先是命题作画,让你用一句诗来画画,有一年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结果绝大多数绘画都未能入选,其中有人画了一座庙在山上,这样的画根本就没有意境。
有一些稍微好点的,在山间画了庙宇的一角,露出一个屋檐,稍好一点,有些意境。
最后入选的一幅画上根本没有庙,画的只是一座山,山中有一条小溪流下来,一个光头小和尚正在打水。
有和尚就有庙,而且是个小和尚下来挑水,说明和尚还挺多。
这样“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就出来了,这是讲意境。
现在很多文艺作品就没有什么意境了,特别是一些电影电视作品。
我们现在一些艺术作品就是太直白,没有意境,生怕人家看不明白。
我们要想应对这种情况就要积极改进我們的文艺创作方式,不要太直白。
艺术应当是有很好的教育作用的,但是,艺术的教育作用有它自身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寓教于乐,“艺术的教育作用在娱乐作用里面”这是周总理讲的。
【精品】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如何在中国艺术中体现出来﹖
【精品】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如何在中国艺术中体现出来﹖
中国文化以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背景而闻名于世,其中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
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千古流传的中华文化精髓,禅宗、道家、儒家是三大哲
学流派,而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体现在孝道、礼仪、古代理论、思想文化教育等
方面,维系着中华民族万古不变的精神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艺术中的体现,主要展示在以下几点:
一是唯美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的唯美的意境,这一唯美的美学理念一直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创作,让中国艺术与世界不同,并被全球艺术家所称赞。
二是艺术风格怀古。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怀古、念古,把古典文学作品和思想作为精
神文化的灵魂,在中国艺术中表现在艺术的选择,在艺术的造型、艺术的结构上都反映出
一种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思想和精神。
三是明喻有礼。
中国传统文化把礼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明行为,让文明的概念植入到
每一个深处,在中国艺术中体现出一种明喻有礼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
体系和精神内涵,用一种独具一格的视角去审视现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蕴藉,其中的精神理念和美学观念在中国艺术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
作用,它立足于古老传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笔墨文化,奠定了中国艺术文化的历久弥新的
理论基础,为世界各国观赏中国艺术的素养提供了学术文化借鉴材料,也为世界文艺的繁
荣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作者:本报记者陈鹏《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5日11版)彭吉象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越剧《梁祝》《哈姆雷特》剧照人类虽然都要追求真善美,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西方传统美学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很多明显的区别。
其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比较。
中西美学比较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善就是伦理)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就造成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很大的不同,例如我们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人公几乎都死了,哈姆雷特自己死了,他的父亲被他的叔父害死了,然后叔父死了,母亲死了,未婚妻死了,他的岳父也死了,小舅子也死了,台上的人几乎都死光了,这就是西方的悲剧。
中国的戏曲就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戏曲并不是没有悲剧,但是中国的戏曲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尾,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非常注重焦点透视,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也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是流行于2000多年前的民间歌谣,《楚辞》是屈原、宋玉创作的作品。
而且《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都是抒情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的抒情。
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
《荷马史诗》包括了《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两部巨著,《特洛伊》便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
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
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也是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主客分立”。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的,最早是上帝和人,到了文艺复兴以后,上帝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正因为这样,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
“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都是他们的体系,都是他们划分的。
可以说西方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功不可没的。
现在进入21世纪,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现在很多西方的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东方传统文化中去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
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
儒家美学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禅宗美学是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从来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突出一个“仁”字。
“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讲和谐,儒家尤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禅宗的思想是“遁世”。
我们可以分别对“三家”各列举一位唐代的大诗人来说明。
儒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道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因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
禅宗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王维,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是典型的禅宗思想。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两个方面来对这三位大诗人进行比较,从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三家美学各自有什么特点:儒家美学。
杜甫的人生态度是“忧国忧民、正己正人”,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非常经典的儒家思想。
儒家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讲的就是人生的一个修养过程。
第一是“修身”,就是先把自己的各方面修炼好,搞好自身修养,现在讲素质。
第二是“齐家”,就是管理好家庭。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没什么了不起。
其实不然,管理好一个大家庭在封建社会是很不容易的。
在“齐家”基础上就要努力去“治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后就能“平天下”,也就是说治理好国家后才能去统一天下,这是儒家的追求。
杜甫的诗歌完全体现了这种精神。
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别》,讲的是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和杜甫自己的感受,典型的忧国忧民。
甚至杜甫的其他诗歌,包括大家熟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是在忧国忧民。
现在成都还有杜甫草堂,当时杜甫就住在里面,住在一个茅草屋里,有一天刮大风下大雨把他房顶的茅草给吹到河对岸去了,结果河对岸有一些小孩不懂事,就把这些茅草给抱回家去当柴火了。
杜甫年纪老了,追也追不上,最后杜甫回来以后叹气道“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虽然狂风吹走茅草屋,个人贫困潦倒,但是这个时候,杜甫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自己房子都没有了,还在忧国忧民。
这就是儒家可贵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道家美学。
道家提倡的是“出世”,提倡要到自然中去追求和谐。
如果说儒家是人与社会的和谐,那么道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突出一个“道”字,如果在唐代找一位代表大诗人的话就是李白。
李白被称为“诗仙”,“仙”就是道家的(杜甫被称为“诗圣”,圣就是圣人,即儒家)。
我们先来看李白的人生态度,李白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是人与自然和谐。
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就一再提出人要到大自然中去,比如《逍遥游》,里面说“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
说的就是要在大自然中得到心理和谐。
例如李白的《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具有浓郁的道家色彩。
此外,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写的也很有哲理性,所以说李白是道家的代表。
李白诗歌的风格就跟杜甫完全不一样了,杜甫诗歌十分严谨,中规中矩。
李白诗歌的风格却是不拘一格,挥洒自如。
比如李白的诗歌《蜀道难》,“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请大家注意看这首诗,开头的“噫吁兮”是三个字,“危乎高哉”是四个字,“难于上青天”是五个字,后面还有七个字的,甚至还有十一个字的……可见,三个字、四个字、五个字、七个字、十一个字的都有,在别人看来这是毫无章法的,可是李白写出来后大家都叫好。
只有李白才有这样的道家风范、挥洒自如,“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清代画家石涛语),如果换个人谁都不敢这样写的。
禅宗美学。
禅宗是典型的以心传心。
应当说,“以心传心”这是禅宗最主要的一个精神。
禅宗突出一个“心”字。
禅宗主张“遁世”。
道家的“出世”还需要先进去再出来,而禅宗的“遁世”就是说进都不要进去,绕开尘世,更加彻底。
禅宗强调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即“人与人心和谐”。
如果说对中国古代文学、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那么对中国绘画、书法来说,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禅宗。
禅宗就是中国化的佛教,主要强调以心传心。
如果选唐代的一个大诗人作禅宗美学代表的话就是王维。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追求就是禅宗美学。
王维既是大诗人、大画家,又是书法家、建筑艺术家,王维官职很高,曾任尚书右丞。
早年丧妻,终身未娶。
亦官亦隐,晚年隐居在辋川别墅。
书上讲王维“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以禅颂为事”,他的人生态度就是禅宗。
王维诗歌的两大特点就是“禅意”和“画意”。
比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说的是夜晚,山上非常宁静,远远仿佛能听到有人说话声音,到了山林里一看根本没有人,只看到月光照在青苔上。
非常富有禅意和画意。
还有一首叫《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
”讲的是山间夜晚静得连桂花落地的声音仿佛都听得见,月亮从云层里出来把树上歇息的小鸟惊醒了,鸟儿鸣叫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这首更有禅意和画意。
另外《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写自身,写真情,写实感,反映出王维此时此地此景的心境。
以上讲的这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
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
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东西,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东西,王维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东西。
比如,王维进朝做官肯定要按儒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儒家,退朝是禅宗。
所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三种美学都有,只不过是每个人更侧重哪一种。
另外,一直讲“儒道互补,庄禅相通”,这八个字概括了三种美学、三种文化相互渗透。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过青岛崂山,就能发现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和平相处,互不侵犯。
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是在中国什么教派都能留下来。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其分支,但是谁也不占统治地位。
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和禅宗。
刚才讲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作为他们精神的家园予以寄托。
比如说中国画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扬州八怪”全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家和禅宗里面尽情地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