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流失
浅谈传统文化的缺失
![浅谈传统文化的缺失](https://img.taocdn.com/s3/m/1a8a66e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e.png)
浅谈传统文化的缺失第一篇:浅谈传统文化的缺失浅谈传统文化的缺失狭义上讲,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视角的不同,对文化结构进一步分类。
首先,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其次,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其三,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
提起传统文化,我们知道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现在传统文化正在被严重的商业化,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事,它应该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不应该成为大众的娱乐。
话说“中国传统文化” 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但近来有许多怪异现象,使我不得不说。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很多艺人、匠人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似乎中国传统文化只剩下了酒文化、茶文化、根雕文化、古董文化,甚至是绣花鞋文化了!难道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只有这些物文化了么?中国先秦时期古人只懂得喝酒饮茶以及绣花鞋么?中国现代学者也只懂得喝酒饮茶以及绣花鞋了么?那么,首先我们必须要研究“文化”一词,只有弄懂了文化一词的根本含意,我们才能真正弄懂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的论文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ec620a376baf1ffc4fad56.png)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的论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自古以来,各少数民族就同汉民族一起生活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这片沃土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但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兴的经济文化给少数民族地区凝固的生活秩序注入了无穷动力[1],随着对外联系的媒介如交通、通讯等的改善,尤其是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的流行,各少数民族地区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文化盛宴”,一些思想前卫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对这些新鲜、时髦的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少数民族的许多本土文化就丧失了大量原有的受众群[2]。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保持在每一个民族中的由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是每个民族的“固有文化”,它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3],尤其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
徐万邦先生在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一书中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分为以下几个门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二是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三是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歌舞、民间游乐等;四是科技工艺文化;五是信仰、巫术文化;六是节日文化[4]。
不论以上哪一类传统文化,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都与各民族息息相关。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结果,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的存在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对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其民族成员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对于维护民族团结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语言文字,它不仅是本民族内部交流的重要工具,还是维系本民族的重要纽带。
另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这个民族历史、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等的载体,是进行民族研究的重要资料:藏族同胞“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就是其居住地青藏高原早晚温差大的多变的气候环境;看到碉楼,我们想到了羌族;西藏的布达拉宫,是研究唐蕃关系史的重要文物。
传统文化的流失
![传统文化的流失](https://img.taocdn.com/s3/m/59f51a7b69eae009591bec33.png)
中国传统节日的遗失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 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 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 同的习俗。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 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 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但是
中国传统节日的遗失
北京时间2005年11月25日下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
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大多数中国人对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 难以接受,而还有一些人认为,文化历史是夺不走的,不必大惊小怪,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韩 国抢注端午节,所拿出的历史资料和文化影响远比中国的更多,虽然端午节是流传过去的,
中国传统文字的衰落
我们非常清楚语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因为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 一个家里只有爷爷辈的会说会写傣语;到了父亲辈的能听懂,但说得不好,更不会写;到了青少年
一代,是既不会说也不会写,甚至听都听不懂。 这是因为: 汉语是全国通用语言,甚至等中国再强大一些汉语就能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高考的浪潮推动下,
中国传统文化 的流失
Part1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Part3 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现象 Part4 对传统文化流失的反思
乡村文化传统流失
![乡村文化传统流失](https://img.taocdn.com/s3/m/cf84ec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7.png)
乡村文化传统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村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流失。
曾经代代相传的乡
村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命运。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遗憾,更是对乡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一种伤害。
乡村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农耕社会中,乡
村文化传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对乡村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一种约束和规范。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传统逐渐被边缘化,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传承,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
乡村文化传统的流失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伤害,更是对乡村社会的一种损失。
传统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精神支柱,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是人们对乡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一种认同和传承。
如果乡村文化传统失传,将会导致乡村社会的精神空虚和文化断层,甚至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乡村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乡村
文化传统的保护力度,通过加强乡村文化传统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乡村文化传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乡村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其在乡村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乡村文化传统是乡村社会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保护
和传承乡村文化传统,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更是对乡村社会的一种负责。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乡村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1ff3c1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9.png)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文化正逐渐走向衰落。
下面列举十个例子,以说明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现象。
一、传统节日的衰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出现,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逐渐被淡忘。
例如,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已经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
二、传统服饰的流失传统服饰是一个民族独特文化的象征,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和现代时尚的流行,许多传统服饰逐渐被淘汰。
例如,中国的汉服和日本的和服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装束。
三、传统建筑的破坏许多传统建筑因为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需要,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命运。
传统建筑的破坏不仅丧失了历史遗迹,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落。
四、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许多传统文化教育被边缘化。
学生们更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五、传统手工艺的衰退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技艺,但随着机械化生产和工业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淘汰。
例如,中国的刺绣和剪纸技艺正在逐渐失传。
六、传统音乐的消亡传统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然而,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和电子音乐的普及,许多传统音乐已经不再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传承。
七、传统美食的忘却传统美食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然而,随着快餐文化和西方饮食的流行,许多传统美食已经逐渐被遗忘。
例如,中国的传统糕点和饺子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首选。
八、传统医药的边缘化传统医药是一个民族独特的医学体系,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药物的进步,许多传统医药逐渐被边缘化。
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九、传统婚俗的改变传统婚俗是一个民族独特的婚姻习俗,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许多传统婚俗已经被改变或废弃。
例如,中国的闹洞房和西方的白纱婚礼已经成为现代婚礼的常见形式。
传统文化失传(传统文化失传的危害)
![传统文化失传(传统文化失传的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3361bfe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9.png)
传统文化失传(传统文化失传的危害)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失传,以及传统文化失传的危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几乎失传的传统文化有哪些2、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很多都失传了3、传统文化要失传吗4、据你所知,目前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失传?5、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会失传6、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没有人传承而落寞的?还能拯救吗?几乎失传的传统文化有哪些1:非遗:舞龙、打铁花、糖人、邛窑、泥兴窑、喊山、长桌宴等2:少数民族舞蹈、戏曲等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很多都失传了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是对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所以,实践发展了,经济和政治条件发展变化了,文化也会发展。
因此,传统文化如果不适应时代的进步,不能因时而变,自会失传。
传统文化要失传吗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既没学到西方文化的精华,又距离自己的传统越来越远。
南怀瑾先生在30多年前就曾预言: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
惟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后,这个国家不可能复活了。
历史上的几个文明古国,不是亡在经济和科技的被打垮,而是自身的文化被摧毁。
这个教训,中华民族当牢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五千年古老悠久的历史,有璀璨夺目的现代文明,文化的传承不应该仅仅是对历史的积淀,更是对人类智慧的景仰。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上,还浸润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坎儿中。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淹没在人群中。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当可口可乐、肯德基、好莱坞大片、NBA成为我们的孩子津津乐道的话题时,还有什么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路阻且长,我辈能做的就是尽量努力复兴国学、民族传统文化等!即使微不足道,但有一点付出也是聊胜于无,唤起同伴,一路同行据你所知,目前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失传?民俗活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民间文化呈衰落状态,民间传统文化流失
![民间文化呈衰落状态,民间传统文化流失](https://img.taocdn.com/s3/m/f789272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5.png)
民间文化呈衰落状态,民间传统文化流失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祖先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创造出了许多丰富多彩、又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已经渐渐地流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那些闪耀在我们前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民间文化的衰落与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现代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现代化,这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民间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一些传统的节日、民俗、民歌、手工艺等在现代生活中逐渐被淘汰,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
二、文化遗产无人保护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的村庄或建筑群由于无人保护堕落,导致这些村庄或建筑群里面蕴含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而有一些文化遗产虽然受到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的保护,但却难以继承,这也实在是非常遗憾。
三、教育体制的改变一些年轻的人们从小就接受大量文化的启蒙和培养,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教育经验已经发生了改变。
很多中学和大学里的文化课要求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这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造成了不少的影响。
四、政府政策的不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文化保护,但在一些地区,政府部门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护,甚至因为经济发展而破坏了本土文化的传承。
为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政府方面加强保护政府可从制定优惠政策和积极推进本土文化宣传、鼓励民间组织保护本土文化等方式来加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
二、创造文化氛围提高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度,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既推广传统文化,也吸纳新鲜血液,进一步凸显本土文化内涵。
三、改进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中,应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课程,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科学、系统且深入的文化教育,扭转只注重基础知识的现状。
四、强化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者为本土文化宣传和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们可以帮助收集和整理本土文化信息,开展相关研究,为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消失?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消失?](https://img.taocdn.com/s3/m/8e9fd74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c.png)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消失?文化是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固有的精神财富,是一种丰富和多样的文明表现。
但是,有些文化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消失或逐渐消亡。
下面列举几个主要原因。
一、环境变迁环境的变迁是导致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球上环境的改变,许多物种和生态系统逐渐灭绝。
文化同样受到环境改变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农耕文化。
因为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文化也随之消失。
例如,一些热带地区的部落文化就因为城市化、森林砍伐等原因而逐渐消失。
二、政治压迫政治压迫是导致文化消失的另一个原因。
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里,一些独裁政府会压迫、禁止、毁坏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让少数民族丧失了保护自己文化的权利,导致其文化快速消失。
三、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导致文化消失的一个主要因素。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原本存在着的复杂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精神文化也随之迅速消失了。
比如,许多青年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祖先祭祀神明的方式和庆祝传统节日的日期。
四、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导致文化消失的另一个因素。
有一些文化以售卖手工艺品来获得收入。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有些地方的文艺品开始被生产线机器制造的替代品替代,导致一些手工艺品的传承变得困难。
这种情况会导致许多文化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导致文化流失。
五、青少年缺乏文化认同感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也是导致文化消失的一个原因。
当年轻一代不喜欢自己祖先的文化时,传承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年轻人接触的不是自己传统的文化,而是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所推广的普遍文化,也是因为老一辈无法向年轻人传递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尽管有时文化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维护和传承文化,尤其是那些面临消失危险的文化。
只有保护文化,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元、更加美丽。
传统文化流失研究报告
![传统文化流失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3b6e1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7.png)
传统文化流失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流失危机。
在我国,诸多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不仅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构成威胁,而且影响到了社会和谐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鉴于此,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当前传统文化流失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界定研究范围与限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报告首先概述了研究的背景与重要性,随后明确了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假设,最后对报告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传统文化流失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研究者多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展开探讨。
主要研究发现包括:传统文化流失与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全球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民族认同具有积极作用;而文化流失将导致社会价值观混乱、文化同质化等问题。
存在的争议或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多样性,导致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二是对于传统文化流失的界定及其影响评估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三是现有研究在探讨解决策略时,往往忽视了对本土化、地域性特色的关注。
本报告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传统文化保护提供更为科学、实用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设计,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传统文化流失的现状与原因。
以下是具体的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卷,收集公众对传统文化认知、态度及其参与度的数据。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传统文化活动参与情况、对传统文化流失的看法等。
- 访谈:针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如传统文化传承人、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流失的看法及原因分析。
- 实地考察:对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传统文化现状,收集第一手资料。
对传统文化流失的看法的作文
![对传统文化流失的看法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64430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4.png)
对传统文化流失的看法的作文
在咱们这悠久历史的长河里,传统文化啊,就像那慢慢滴落的
水珠,无声无息就没了,真是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
想当年,那戏曲、诗词、书法,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啊,年轻人都忙
着玩电子游戏了,这些传统艺术都快成稀罕物了。
老一辈的人看了,心里那个愁啊,生怕这些宝贝被忘得一干二净。
不过啊,也有一些人觉得,这传统文化的流失是自然而然的事。
社会在进步,文化也得跟着变啊,新的东西出来了,旧的自然就被
淘汰了。
他们觉得,老是怀念过去没啥用,还不如面对现实,想想
怎么让文化创新、发展来得实际。
但话说回来,传统文化那可是咱们民族的根和魂啊,没了它,
咱们还怎么跟别的民族区分开来呢?传统文化的流失,不只是丢了
些老物件那么简单,更像是断了跟祖先的联系,这可是大事啊!
所以啊,咱们得赶紧想办法保护传统文化。
教育、传媒这些渠
道都得用起来,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且啊,咱们还得
想点新招,把传统文化跟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地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3edf19fcf84b9d529ea7acc.png)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反思陈鹏A13120362水文1201班摘要: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
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
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
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近两年来,我国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不断遗失. 民族文化急需受到保护!!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流失;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已植跟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炎黄子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外来文化侵入的原因,更有自身传承的缺陷,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并不乐观。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在我国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报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国人去反思,从建国以来,以发展经济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政府和人民群众大部分都在注重经济的发展。
西化的东西不断传入国内,而传统文化却在不断的遗失。
看看现在的孩子,基本上已经成了半个西方人了,对中国本有的文化了解太少。
中华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但这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想黄河水一样,快要枯竭。
我们的青少年急需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十年、二十年过后,我们固有的文化还有多少?!很让人担忧!我国目前的民族文化正在面临威胁,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做法确实令国人感到愤慨,韩国声称中秋节为自己的节日,孔子是其自己的祖先......,最近在网上还有一些韩国人肆意发帖子,宣扬韩国文化,鄙视中国文化,令网友十分气愤,这种意淫中国文化的人大有人在。
其中崔程秀就是一个典型。
好莱坞来了,留给我们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会被美国人演绎成什么样子?其实,欲望也好,想象也好,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他们是好莱坞,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https://img.taocdn.com/s3/m/4e44b63dad51f01dc381f102.png)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刘梦溪我所说的百年,是指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也就是清末民初,一直到今天这一历史时间阶段,大体上相当于20世纪的100年。
具体时间应该是1895年前后至20世纪末年。
讲一讲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也可以说,是对这100年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作简略的文化解读。
就切入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文化社会学的问题。
一、百年中国的文化问题为什么从晚清讲起”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首先在理念上,如果我们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明、三是晚清。
晚周——东周时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百家争鸣”时期,孔、孟、荀、韩、墨、老、庄等中国最早的第一流的思想家,就产生于那个时期。
那是中国的思想源头,是学术的经典时期。
就世界历史而言,那是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
晚明——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
以汉族为中心的华夏文化经历了一次血和火的洗礼。
再没有比剃发易服更令一个有千年以上文化传统的民族更难堪的了。
所以顾炎武有“亡国”和“亡天下”的说法。
“亡文化”就是“亡天下”。
晚清——对中国的历史演进来说,就更重要了。
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
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都非常重视“历史时刻”这一概念。
“三晚”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时刻,是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社会、历史的最关键的历史时期。
其次在事实上,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到了晚清,真正开始了大变局。
不是说以前没有变化,而是说以前的变化和晚清都不相同。
到了晚清,中国历史的脚步不能照原来的样子走下去了,延续几千年的统治秩序不能照原来的样子维持下去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固有的社会结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西人”与晚清的“大变局”晚清时期的开明的官吏、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已经直觉地感悟到了这种社会与历史的变化,他们称这种变化为历史的大变局。
文化流失演讲稿范文
![文化流失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0d1c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3.png)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文化流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历史的积淀,是我们智慧的结晶。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商业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文化流失的问题。
一、文化流失的现状1. 传统节日被边缘化。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被商业化、娱乐化。
2. 民间艺术逐渐消失。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生存困境。
许多民间艺人因生活所迫,放弃了传承,导致民间艺术逐渐消失。
3. 语言文字面临危机。
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一些人开始忽视汉字的正确书写,甚至滥用网络用语,导致汉字文化传承受到严重威胁。
二、文化流失的原因1. 全球化冲击。
全球化使得西方文化迅速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
2. 商业化影响。
商业利益驱使,一些传统文化产业被过度商业化,导致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3. 教育体制问题。
我国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应对文化流失的措施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传承民间艺术。
政府应加大对民间艺术的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艺人传承技艺。
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
同学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石。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共同抵制文化流失,让我们的文化之花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谢谢大家!。
应对文化传承挑战
![应对文化传承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fa444c4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9.png)
应对文化传承挑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消失,文化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文化传承的挑战,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1.传统文化的流失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或消失。
许多传统技艺、习俗、语言等文化遗产因为缺乏传承人而面临失传的危机。
此外,由于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更大的挑战。
2.文化保护意识的缺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文化保护意识的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没有必要继续传承下去。
这种观念不仅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还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
3.数字化转型的挑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许多传统艺术形式、手工艺品等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地保存和传播。
然而,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难题和版权问题等挑战。
二、应对策略1.加强文化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为了应对文化传承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学校、社区等,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
2.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为了确保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
这包括建立传统技艺、手工艺品等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制度,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防止传统文化的流失和破坏。
3.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应对文化传承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方式,将传统艺术形式、手工艺品等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保存;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数字化处理的精度和效率,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921e6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5.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承的国家,曾经独树一帜地展示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逐渐面临着遗失的危机。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原因1. 现代化进程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许多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受到了冲击。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下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生活和快速发展,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
2. 教育系统的变革随着教育体系的变革,许多学校的教育重点逐渐转向了科学、技术和外语等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传统文化的教育渐渐被边缘化,导致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并对其产生淡漠态度。
3. 媒体的影响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电视、电影和互联网等媒体形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的重要来源。
然而,出于商业目的和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制约,传媒中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和宣传相对较少,这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提升传统文化的意识和传承1. 教育的角色教育系统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学校应该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
同时,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研究方向和专业,培养更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2. 加强宣传与推广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展览和节日庆典等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重视。
此外,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推送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视频和音频等内容,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3. 文化遗产保护与保护对于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和重要历史遗迹,要加强保护和维护工作。
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并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和技艺的传承与培养,鼓励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手工艺,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为什么有些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为什么有些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https://img.taocdn.com/s3/m/4bf1a4f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c.png)
为什么有些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受到科技和现代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甚至消失。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传统文化遗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很多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流动人口也较少,这些地方的传统文化往往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甚至是不尊重。
一些人不遗余力地追求现代化,却把传统文化当成是一种过时、落后的东西,从而让这些文化遗失。
二、教育体制不完善也是造成传统文化遗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体制的支持。
但是,由于许多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儿童和青少年无法接触到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导致了传统文化的逐渐遗失。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历史、文化等传统学科被削弱,对相关知识的传授不够全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凋零。
三、城乡差异化加剧造成了传统文化遗失。
城乡差异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能避免的一个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异化更加明显。
在城市和大城市周边地区,由于各种社会交际和文化活动不断涌现,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娱乐活动精彩纷呈,但同时也导致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出现分化,对传统文化的忽视程度也更高。
而在农村和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较少,文化认同也不够强烈。
这些都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丧失。
四、政府与个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同。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工作非常重视。
他们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整理、利用和传承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传统文化被遗忘的例子
![传统文化被遗忘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ceb505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0.png)
传统文化被遗忘的例子
1. 中医传统文化: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许多人疏远了中医文化,不再信任传统中医的方法和草药调解。
2. 传统手工艺:手工艺品,在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的大面积发展下,也逐步消失,很多传统手工艺品珍贵品亦失传。
3. 传统节日:许多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逐步失去了庆祝和重视,从而淡化文化符号的意义和潜力。
4. 传统剪纸: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技艺,但现在很少有人了解或关注,这种文化也受到了荒废。
5. 传统服饰:许多传统服饰仅为表演或节日使用而被制作,日常使用过程中,很多人选择穿西式服装,传统服饰的风格和文化特征却被忽视或忘记。
6. 传统音乐:当代音乐,从音色和节奏上与传统音乐形成了很大差异,这使得许多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冷落。
传统文化的流失PPT课件
![传统文化的流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8118ea783e0912a3162a33.png)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 而让我们走的更远,我们难道不会心思神往?
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 ,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 萸。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我不 知道谁是阿福,也好久没放过爷爷纸糊的风筝了 。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 的文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 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 ,轻轻流失。梁启超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 富则国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进 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造世界”的少 年气质在我们身上依稀可见,却再嗅不到中华之 气息。纯粹的行乐主义、盛气,在没有文化底蕴 的支持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轻浮。
中国传统文化的同化
.
中国传统文化的同化
1文7 艺
而现如今...... 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好像只能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 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当日韩流袭击中国的时候,80和90后甚至00后也再一次沦陷了。
.
中国传统精神的淡化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
中国传统精神的淡化
比如:革命精神
.
中国传统精神的淡化
14 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中有几个活力因素,一是爱国主义,二是集体主义,三是英雄主义,四是理想主义和乐观 主义。 爱国主义是1840年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后形成的。也就是说,是在国家受到外来侵略时才形成 的。那么在和平时期,当人们感受不到侵略感受不到危机的时候,这样的精神自然会淡化。 集体主义,对于很多人来说,集体观很幼稚,潜意识里对集体主义存在反感和排斥。 英雄主义也常常被人认为是“炒作”。这就像当代青年缺乏一种博大的胸襟一样,总是以一种 鄙视怀疑态度看待人。 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虽然现在还是存在的。但按照钱理群先生的话来说,这是中国人的国民性 之一:做梦。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1c00e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e.png)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
1. 四书五经的学习减少:在传统文化中,四书五经是重要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儒家思想和价值观。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经典的学习逐渐减少,很多人对其知之甚少,导致传统文化的衰落。
2. 传统节日的失去意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原本是重要的文化庆典和祭祀活动。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人对这些节日的重要意义逐渐丧失,仅仅将其视为放假和娱乐的机会,导致传统文化的衰落。
3. 传统手工艺的消亡: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民族的智慧和技能。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市场和传承者,导致其逐渐消亡。
4. 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遗忘:传统音乐和舞蹈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表达方式,但在现代社会中,流行音乐和舞蹈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导致许多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遗忘和衰落。
5. 传统道德观念的淡化: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孝顺、忠诚、正直等,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石。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逐渐盛行,导致传统道德观念的淡化和衰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8e8693c83c4bb4cf7ecd153.png)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时事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现象首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各国之间的交流逐渐加深,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文化碰撞的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交融甚至同化。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虽然历史称不上悠久,但它的文化却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
就从电影这方面来说,它的科幻大片在全球电影市场都占有很大份额。
更显著的影响是世界各地都开始把圣诞节当做一个较为正式节日来过,在中国它的热闹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传统节日,尤其是当代年轻人,更是把这个节日过得像模像样。
而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其由来,背后的故事,也不太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过节。
尤其是在城市,以传统的方式来过传统节日的家庭更是越来越稀少。
其次,道德缺失问题尤为严重。
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儒家文化倡导的礼仪孝悌。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人们更加注重功利,忽视道德培养。
如果说,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方式是使人类获得更好生活的动力,那么道德约束便是这种动力发挥积极功效的有效保障。
而缺乏了道德约束,人们在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就很有可能损害到他人利益。
例如,市场上假货次品泛滥,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长久以往,消费者将会对市场失去信任,而反过来影响市场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另外,媒体不断报到出一些青年不尊重长辈,甚至对长辈辱骂、大打出手的新闻。
这些现象都让我们思考,一个先进的社会知否只需要发达的经济,我们的传统道德能够抛弃吗?二、中国传统文化遗失的原因(一)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中国历经5000年变迁,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世界历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抢”走了我们的文化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很简单,我们随便就能说出几个,京剧、传统节日、皮影戏、儒家思想、花木兰、四大名著……当然这些答案回答的都是非常正确的。
可是如果我再问一个问题,“这些传统文化现在还在中国宣传吗?是否到了我们这几代正在逐渐的衰退呢?”这时你还会继续洋洋得意地回答我吗?
似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忽视国粹,越来越少的中国人爱听京剧,反倒是那些外国人开始兴致勃勃地学习起来了。
那么传统节日呢?现在国务院规定传统节日开始放假,那是不是证明我们已经开始自觉重视起我们的文化了呢?可是这种重视是在韩国“端午申遗”成功的情况下才进行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也是一种悲哀呢?再如皮影戏被印度尼西亚所申报,儒学思想在韩国倒是大肆推行,在中国却开始销声匿迹。
至于花木兰、梁祝爱情故事,甚至于我们的国宝,都被美国电影拿去做了动画片的题材,接下来就轮到了四大名著了,日本公司在抢注了《三国志战记》后,继续抢注了《三国志-驰骋沙场》、《三国志网络》、《三国志无双》、《孔明传》等商标。
不仅如此,其还抢注了《西游记》、《水浒传》。
面对这一个个事实,我们是否感到了汗涔涔,感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是不是要义愤填膺地怒斥抢走我们文化的人,可是究竟是谁呢?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胆子,胆敢公然抢走我们文明古国的东西呢?答案我将在下文揭晓。
作为21世纪的孩子,我们从小开始主要学国外的那一套,“数学”“语文”“物
理”“化学”“英语”“马克思主义”等等,而中国自己的东西最多就念念几首诗词,“中国传统文化”自从民国开始似乎就当成垃圾丢在一边了。
西方的科学成了主流,西方的语言成了主流,就连西方的文化也成了主流,似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民国以前“科学”在中国是缺失的,所以造成了中国发展的一大障碍,但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又使历史重演了,我们是否捡了“西方科学文化”的芝麻,丢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西瓜呢?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一度几乎停滞不前。
为了跟世界接轨就有必要丢失自己吗?有的人说要取消中国的龙图腾,龙,早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难道就因为美国人说龙是传说中凶猛的动物就要改?难道改了就不让他们说什么“中国威胁论”?有人说要取消中国的中医,孰不知全世界有多少人在研究中医,那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放眼望去,全中国有多少人在研究中医?我们80后的人一听说要吃中药就摇头,西
医是更快,但是不能治本,而且还有很多的问题,病毒不是会有什么耐药性吗?难道咱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难道真的就要这样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就连纪年都用公元,“公元”知道吗?就是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到现在也就两千零七(2007)年,中国不是上下五千年吗?怎么成了两千零七!
当然,你会说,这都什么时代了,要跟国际接轨才能走的更远,不然会被淘汰的。
我承认跟国际接轨不是错,错就错在“丢失了自己”!试问:一个连自己国家的文化都不知道的民族算什么?一个丢失了“自己”的国家又怎么能在世界立足?现代的年青人就知道“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却不知道“论语”“大学”“中庸”“易经”“史记”“资治通鉴”!在他们的眼里这些都是无用的,都是可以被摒弃了的。
也许只有原子弹才是有用的吧!充斥在年轻人思想当中的,更多的是西方的文化,“星巴克”“肯德基”“宝马”“耐克”,现在圣诞老人的名气比屈原大,情人节大家过的比重阳节流行,以至于现在国家不得不将清明,端午设为法定节假日,这难道是我们想看到的包容吗?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在却要像一个婴儿似的,向西方讨文化的奶喝。
其实,自鸦片战争之时,英国人用枪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古老的中国就一直在经历着包涵了血与火的社会变革。
在一百七十年间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力量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痛苦的洗礼。
这中间,无数仁人志士、贯通中西的学者一遍又一遍地痛苦反思、自省、叩问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自救和发展的意义。
长期占据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及其传统也几经受到质疑和批判,在现今诸多专家学者都一致提出儒家思想、老庄精神的现实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确实是把他们淡忘了,我们的确没有更好地应用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传统文化存在一些缺憾,这也是不可争辩的现状,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争端,因为他的不足而遗忘他。
相反,我们要问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我们究竟体会多少呢?
说到现在之前那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很清楚了,到底是谁抢走了我们的文化了呢?其实谁都不是,真正的凶手正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不珍惜,是我们的忽视,才会导致我们传统文化的流失,那么我们面对这种危机,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这虽不是一个生存与灭亡的问题,但它的确已关乎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精神世界。
但传统文化应该怎样继承和发展,却成了一个未知数,拥有无限可能的话题。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不仅仅是建几个博物馆,让老祖宗的东西静静躺在那里待人来观摩,不应该仅仅是建几座图书馆,将老祖宗的思想藏起来,而是应该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去,成为我们的准则和规范。
同时,我们又不能固步自封,把自己捆在井底,隔绝于世,仅
仅将老祖宗的东西重新学一遍,这显然是不够的,也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将时代的新元素融合到传统文化当中去。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根基更加的牢固,才能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枝叶更加的茂盛,才能让我们跳上国际的平台大唱《绿叶对根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