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曾家子孙皆成材看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

合集下载

曾国藩是如何教子的

曾国藩是如何教子的

[键入文字]曾国藩是如何教子的曾国藩反对买田、置屋、积钱留给子孙,他认为“做官发财可耻”,把做官得来的金银留给子孙更是“可羞可恨”!子孙若是贤才,不用靠父辈遗产也能自立。

如果是不肖子孙,那给他留多一分钱,他就会多造一孽。

因此曾国藩发誓“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官宦之家,再怎么兴旺都过不了三代,而曾国藩家却代代出英才。

不仅曾国藩自己的儿子个个成才,曾家的孙辈中还出了曾广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昭抡这样世界著名的化学家,曾孙辈中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

曾国藩从小寒窗数十年,备受艰辛,深知名誉、地位、家业来之不易。

他目睹那些达官显宦家庭的官二代们,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是挥霍浪费,吃喝嫖赌,最终家业荡然无存,为此深为忧虑不安。

于是,他教育子弟,首先就从做人开始。

曾国藩在清末官场中是属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但他却从不以势压人,更不许子弟作威作福,当败家的纨子弟。

他知道高官子弟最易骄奢淫佚,而骄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是万恶之源”,“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因此他时时告诫子侄要戒骄戒佚。

家里男的出门须走路,不许雇工坐轿或骑马,而家里的妯娌、女儿、媳妇,老老小小皆纺纱织布,养鱼养猪。

即使他的夫人也得参加劳动,为全家作出表率。

曾国藩时时告诫儿子不可假父之名而行事,要洁身自好。

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曾纪泽与家人乘船去金陵省父,曾国藩写信给纪泽,告诫他一路上不挂大帅旗,不惊动地方长官,“烦人应酬”。

同治三年七月,曾纪泽赴长沙科举考试,曾国藩又告诫他不许和考官疏通,“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曾国藩反对买田、置屋、积钱留给子孙,他认为“做官发财可耻”,把做官得来的金银留给子孙更是“可羞可恨”!子孙若是贤才,不用靠父辈遗产也能自立。

如果是不肖子孙,那给他留多一分钱,他就会多造一孽。

因此曾国藩发誓“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1。

曾家子孙皆成材 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

曾家子孙皆成材 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

曾家子孙皆成材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2009年09月24日11:51文汇读书周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5条(曾国藩画像)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勤俭持家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

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

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

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

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平民生活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曾国藩学贯古今,见多识广,不仅齐家堪称典范,而且在教子育人方面也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和完整的理论。

他集严父、慈父于一身,时时注意教子的方式方法,“爱之以其道,教之以其法”。

那么,曾国藩有哪些成功的教子经验呢?他的一套教子经验,对于今天年轻的父母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曾国藩的教子之道,我们把它归纳为:三句教子格言,五条教子原则。

一、三句教子格言格言一:只求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

所谓“成龙”,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做官或发财。

但是,做官与发财是不可求的,不是你想做官就做官,你想发财就发财。

做官与发财,首先靠本人的基本素质,即才智和能力;但是光靠才智和能力还不够,还要靠机遇,没有机遇,你才能再高也是枉然。

用哲学原理说,就是“内因”加“外因”。

“读书明理”的过程就是造就良好素质、增强才智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也就是改善“内因”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实现的;然而“外因”则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它是客观存在,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

所以说,曾国藩对子女“只求读书明理,而不求做官发财”的期望是明智的,恰当的。

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进身入仕的阶梯。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把它看得相当重。

他的儿子纪泽、纪鸿参加考试的时候,他总是去信说:“或中或不中,都无甚关系”。

父亲的这个态度,无疑会给孩子减轻许多压力。

“只求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这也包含着对子女的期望值不必过高、应当恰如其分的意思。

这一点也很值得今天的家长们学习。

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比较迫切,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不管孩子的天资如何,也不管孩子的学习基础怎样,一心巴望孩子能考进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将来好出人头地,就不恰当地给孩子提出过高的目标,施加过重的压力。

然而,物极必反,当孩子感到家长的要求过高,管束过于苛刻时,就会消极抵制,阳奉阴违,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曾国藩:教子需智慧,育儿有妙方

曾国藩:教子需智慧,育儿有妙方

曾国藩:教子需智慧,育儿有妙方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都达到了不朽的境界,被誉为传统中国最后一位完人。

曾国藩写给他两个儿子的家书里面饱含着诸多对于儿子修身处世等各个方面的教诲,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曾国藩的教子智慧。

01曾国藩是不是也望子成龙?现在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为孩子升学而焦虑。

从根本上来说,这其实涉及孩子的培养目标的问题。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作为朝廷高官的曾国藩是怎么看的呢?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谈道: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他在另一封家书中又说: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

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

尔兄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可见,在曾国藩看来,培养孩子,重要的是培养他勤劳俭朴的品格,培养他读书的习惯,这样孩子自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不必想着去做大官发大财。

据研究,曾氏家族的后人,涉足军界、政界的人很少,大多都留学欧美名校,学有所长,成为教育家、科学家等等。

曾国藩之子,数学家曾纪鸿曾国藩书法《百字铭》02曾国藩怎么教孩子读书?曾国藩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做了读书学习等多方面的指点。

曾国藩认为,读书首先要会选书。

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说:“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然后给儿子列举了自己所喜欢的书,即“四书”“五经”和《史记》《汉书》《庄子》、韩文、《通鉴》《文选》《古文辞类纂》及他自己编的《十八家诗钞》等八种书。

从列举的书目来看,都是传统经典中的经典,可见读书首先要读经典。

关于具体的读书方法,曾国藩认为“读书之法,看、读、写、作,每日不可缺一”。

什么是“看、读、写、作”呢?曾国藩解释说: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不仅表达了读书改变一个人情操和价值观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读经典、要读懂读透的读书方法。

书,要怎么读才对呢?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第一,要读经典。

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我们为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

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

所以,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

经典一定要精读,因为从学习的效率上来说,精读要比泛读还要重要。

泛读虽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学得多,忘得也多。

但精读就不一样,能吃得深、吃得透。

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就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

事实上就读书而言,有很多人有这种毛病,一下弄好多书,这本翻翻,那本翻翻,美其名曰读了好多书,其实一本都没读完,一本都没读通、读透。

而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学习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内,再能出乎其外。

读书更是这样,一本书,你要先能沉浸进去,你才能最终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曾国藩虽然主张读书要沉浸其中,但他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

他对儿子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

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也就是说读书沉浸其中,其实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

不过,读书应该是件轻松愉悦的事,但这不代表像看闲书那样就行。

曾国藩主张看书的时候要能作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

曾国藩教子的六种方法

曾国藩教子的六种方法

曾国藩教子的六种方法曾国藩将“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通过训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师教等六种方法,全面深入地传授到子女身上,灌输到子女心中。

1、训教。

曾国藩善于提炼家训,以培养淳朴的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

他将祖父治家的方法提炼为“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还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不信”(不信地师,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就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

他认为‘‘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他反复叮嘱子弟“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谆谆告诫诸弟子侄谨记家训。

他把家训、家风与家运联结在一起.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生气和敛气。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者生动之气。

俭者收敛之气。

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2信教。

曾国藩虽然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但是他常利用写信这种手段.教育自己的子女。

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并及时回复,细加指点。

3言教。

曾国藩只要跟子女们在一起时,总是精心指点做人之道、读书之方、习字之法.无微不至。

如‘‘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求恒”,作文“宜若思”,读书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经典“猛火煮慢火温”以及“读书须勤作札记,诗文与宇宜留心模仿”。

他还对纪泽、纪鸿因材施教:“泽几天资聪颖,但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宇上用些工夫。

鸿儿则从勤宇上用些工夫。

”他还针对纪泽“语言太快,举止太轻”的缺点.要求其“力行迟重”,即“走路宜重,说话宜迟”。

曾国藩家教方法范文

曾国藩家教方法范文

曾国藩家教方法范文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以深厚的家教而闻名。

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强调品德和学识的培养,注重让子女立志向、培养自律、提高学术能力,以下是曾国藩家教方法的一些重要方面:1.榜样的力量:曾国藩注重给子女树立良好榜样。

他本人是一个勤奋、有责任感、清廉无私的人,他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动去引导子女的行为准则。

同时,他注重通过介绍名人事迹、引导子女去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取长补短。

2.循序渐进的教育:曾国藩的家教注重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他会根据子女的年龄和成熟程度,逐渐引导他们对不同学科和知识的探索,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他注重以实例的方式,通过亲身体验锻炼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自律和自建目标:曾国藩强调自律的重要性,他要求子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他会给子女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让他们自觉地完成。

此外,他还鼓励子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勉励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

5.注重修身养性:曾国藩的家教方法强调修身养性,他要求子女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教育。

他鼓励子女从小从事善事、帮助他人,树立起爱国、助人、守纪的价值观。

6.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曾国藩注重让子女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他会鼓励子女参加社会活动、参与公益事业,并注重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不同背景和年龄的人相处融洽。

7.实践锻炼:曾国藩家教方法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

他鼓励子女参与实地考察、农耕生活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曾国藩的家教方法注重德才并重,他通过榜样力量、循序渐进的教育、自律和自建目标、重视阅读、修身养性、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以及实践锻炼等途径,培养子女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人。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曾国藩的子女,也可以为现代家庭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曾国藩的三大教子秘诀一是不...

曾国藩的三大教子秘诀一是不...

曾国藩的三大教子秘诀一是不...
曾国藩的三大教子秘诀
一是不睡懒觉。

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曾国藩要求子女必须勤奋,“天资不够,勤奋来补!”要想成就事业,必须有自律精神和毅力,不睡懒觉就是自律和毅力的体现。

二是不给孩子留财产。

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对家人表示:“绝不留银钱于后人!”作为湘军统帅,他说:“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


一无可恃,就是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依靠,孩子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

这是留给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财产。

三是:教育子孙“学优而不仕”。

曾国藩希望子孙当一个君子,但不要做官:“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做君子在乎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而不为外物所困扰。

他的后代中出了很多人才,大多在学界,表现优秀,这与他的要求有关。

曾国藩教子读书四法

曾国藩教子读书四法

曾国藩教子读书四法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他的家风和教子经验一直被后人推崇和借鉴。

曾国藩提出了“四书四法”来教导儿子读书学习,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当时的家庭教育,而且对现在的家庭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曾国藩教子读书的四法。

第一,持之以恒,勤奋读书。

曾国藩认为读书应该是一种“耗时、劳神、钻研”的过程。

为了使儿子能够持之以恒、勤奋读书,他所采取的方法是在家中设置专门的书房,严格规定学习时间,进行监督和督促。

在学习时,他要求儿子安排好时间,不要打乱自己的作息时间,坚持不懈地学习,以达到真正的学有所成。

第二,注重阅读经典。

曾国藩认为只有阅读经典才能得到深刻的思考和巨大的收获。

因此,他要求儿子读诗、读史、读经、读子,在此基础上拓展阅读范围,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他还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深入了解,不仅要掌握作品的内容,还要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加深领会。

第三,注重思考和实践。

曾国藩认为读书不仅要靠阅读和记忆,更要借助思考和实践来深化理解和增强记忆。

他建议儿子读书时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思考书中所得到的真理是否适用于自己的生活。

他还鼓励儿子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以巩固对书中内容的掌握。

第四,注重道德教育。

曾国藩认为读书不仅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更是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因此,他强调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道德修养,培养儿子的良好人格和家国情怀。

他要求儿子要以忠、勇、诚、恕为宗旨,时刻保持一种家国情怀,将自己的所学所用发扬光大。

总之,曾国藩的“四书四法”教子读书方法以其科学性、实用性、人文性等常常被引用。

通过坚持的学习、阅读,深入的思考和应用,以及高尚的道德感召,我们可以使家庭教育增加深度和广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提高。

曾家子孙皆成材看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

曾家子孙皆成材看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

[键入文字]曾家子孙皆成材看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

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

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

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

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平民生活。

曾国1。

曾国藩教子秘诀:孩子成大器,与天资无关,最重要的是这六点!

曾国藩教子秘诀:孩子成大器,与天资无关,最重要的是这六点!

曾国藩教子秘诀:孩子成大器,与天资无关,最重要的是这六点!曾国藩,一个盛名经久不衰的晚清名臣。

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曾氏家族在他的教育下人才辈出,八代辉煌不衰!曾国藩认为,成器之前要先学会成人,把人做好,孩子未来才能成大器。

于是,曾国藩用六个字提出了举世闻名的教子六项:勤、孝、俭、仁、恒、谦这六字渗透了儒家思想观念,也是古往今来同样适用的做人基准。

勤想做就做,说做就做,可做就做,能做就做。

想做就做:想到就去做。

有言道: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

不要怕你做不到,别人没想到而你想到了,你变比别人略胜一筹,别人想到没做而你想到去做了,那你便会高超出众。

说做就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话已出口,身体便动起来。

说做就做,脚踏实地取得成功。

可做就做:凡是大规则允许的,可做就做。

能做就做:凡事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能做就拼尽全力去做。

孝生命短暂,我们小时想要孝顺父母却没有能力,长大后却忙于工作,等到父母年迈,才开始懊悔自己对父母的忽视。

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切身行动为孩子做榜样,让孩子懂得孝顺,才能培养孩子善良的心性。

俭在这个物质资源丰硕的时代,孩子们丰衣足食,往往习惯于铺张浪费。

钱财总会花光,重要的是得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若一味挥霍无度,就算家财万贯也会有一贫如洗的一天。

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态度,细水长流过日子。

仁儒家始终提倡“仁”,对人仁慈就是对己仁慈。

仁爱待人才能收获真情,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才会获得真心朋友,一路同行。

恒学会坚持,是孩子从小必备功课。

用一颗恒心去对待万事,才能获得成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究一无所成,白白浪费大好时光。

下面是书法名家彧白老师手写真迹:曾国藩教子六项谦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谦逊使人沉稳。

时刻保持“谦”的态度,做事才可十拿九稳,顺心如意。

无论孩子天资多高,后天教育都是必需的。

教会孩子充实内心,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未来便可前途无量,终成大器!——文/冰糖下面是书法名家彧白老师手写真迹:曾国藩教子六项如果对我们的书法作品感兴趣,可以手动戳戳文章末尾的了解更多链接哦~希望我们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誉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出身低微,但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曾国藩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曾国藩教育孩子方法一:身教先于言教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然后回房练字一千,其中第一个字就是“俭”。

吃饭的时候,有一次遇到带壳的谷物,儿子便挑出来放在桌上。

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

身教的影响力自然优于言传,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语不发便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与此相对应的,又想起《唐语林》中两则吃饼的故事。

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割肉之后用面饼去擦手上的肉汁,唐太宗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看着他。

宇文士如芒刺在身,便将擦过肉汁的面饼吃了下去。

到了唐玄宗这一辈,故事又重新上演,这一次用面饼擦手的是太子李亨,不知李亨心中如何想法,在唐玄宗的龙目注视之下,竟也大口大口将擦过手的面饼吃了下去。

看到这个故事,内心并没有太多的触动。

因为太宗也好、玄宗也罢,他们是用皇威龙尊在威慑臣子,让他们不得不吃下擦了汤汁的饼子,但是皇上为什么不想想,臣子和儿子为什么要用饼去擦手呢?是唐朝皇宫宴席上没有人侍候他们洗手,还是太监宫女很没有眼色不知道该给主子们递手巾吗?是他们心底的不在乎、不珍惜,所以便自然而然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只是慑于龙颜威吓,便改了初衷勉强吃了当作“手巾”的饼子,心里不定是多么的不乐意。

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天子,唐玄宗自己奢华无限,用宝马良驹不远万里为贵妃运送荔枝,所费又何止千金,得值多少面饼,解决多少老百姓的温饱呢?所以,做秀的表面功夫,是不会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的。

“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

”做人要惜福,这“惜福”二字中的“福”在古代原是指祭神的酒肉,也泛指食物。

惜福就要从爱惜粮食开始,宁在有日思无日,别到无时思有时。

所以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体味艰辛、了解疾苦、勤俭做人这是品格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包括:
1. 勤俭持家:曾国藩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养人格的摇篮。

他教育子女要勤劳节俭,注重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他强调“勤俭持家”,即家庭成员要勤奋努力,节约开支,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繁荣。

2. 读书明理: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读书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他教育子女要认真读书,掌握知识,明白道理。

他强调“读书明理”,即通过读书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诚实守信:曾国藩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

他教育子女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诈。

他强调“诚实守信”,即做人要诚实守信,不失信于人,不欺骗他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这三个方法在曾国藩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浅谈曾国藩治家教子智慧

浅谈曾国藩治家教子智慧

浅谈曾国藩治家教子智慧参观完曾国藩故居,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是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曾国藩家族至今190余年,绵延至第八代孙,在他的子孙后辈中,未见有纨绔子弟,反而有近百人是在学术界颇有建树的大家。

有长子曾纪泽,晚清著名外交家,曾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次子曾纪鸿,清末著名的数学家,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100多位。

还有曾约农、曾宝荪等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

众所周知,一个家族的兴衰际遇有“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然而曾氏家族却能如此成为古今皆属罕见的长盛兴旺之家,这与他成功的家庭教育理论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八德、三致祥、三不信、四字要诀穿插其中,经纬相连,脉络相通,形成一套治家教子的完整理论体系。

就是在这样大的教育体系下形成了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一、注重品德培养。

曾国藩非常注重人格修炼,人格修炼对他事业很有帮助。

他将祖传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顺序调整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就体现其重视品德培养,德为先。

他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出了“不晚起,勤打扫,好收拾”的戒条,也要求家中子弟皆以“贪睡,晚起”为戒,以“早起,洒扫”互勉。

他严格要求子弟,主要是防止子弟们好逸恶劳,染上纨绔习风。

二、注重名利观教育。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求其做官发财,甚至也不求其早日成名,只求子女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深刻阐明了“读书为做人”,“做人须读书”这样一个平实的道理。

三、注重能力培养。

他不愿子孙为大官,并非伪托之词,实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世家子弟往往“由骄而奢佚,一至于无恶不作”而成为高素质、有才干的人。

进可以入科场,做大官,干大事;退可以安身立命,勤于耕读,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第三、他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地主为子孙后代筹建安乐窝的举措极为鄙视。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对于教育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郦波在其著作《曾国藩家书》中总结了曾国藩教子十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的父母。

一、勤俭节约曾国藩认为,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

父母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节约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珍惜每一分钱,并且不浪费食物等资源。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遵守承诺,不说谎话,并且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三、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师长的重要性,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刻苦学习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五、勇敢坚毅勇敢坚毅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勇敢面对挑战,并且不轻易放弃。

六、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七、关注公益事业关注公益事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关心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八、崇尚美德崇尚美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美德的种种表现形式,并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

九、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

十、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心灵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曾国藩教子十法是非常实用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

父母应该从孩子成长的早期开始,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曾国藩的教子秘诀:首要读书明理,学会做人

曾国藩的教子秘诀:首要读书明理,学会做人

曾国藩的教子秘诀:首要读书明理,学会做人曾国藩的教子秘诀:首要读书明理,学会做人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十分有影响力的人物,不仅学识渊博、文武兼备、位列三公及拜相封侯,教育孩子也别具一格、卓有成效。

100多年来,他的子孙中没有一个纨绔子弟,个个都很成器。

儿子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孙子曾广钧是一位极有才华的诗人,曾孙曾昭抡和曾约农分别为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

纵观曾国藩的著述和书信,可以看出他的育儿秘诀。

一是读书明理、学会做人。

读书不在于做官,而在于明事理。

当官是一个时期的事,而做人则是一辈子的事。

职位的高低取决于别人,而学问的多寡则完全取决于自己。

一个人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就得有深广的学识和过硬的本领。

学识和本领从哪里来?当然靠读书了。

因此,曾国藩对孩子从小就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们喜欢读书、乐于读书。

他要求孩子读书应该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从小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是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虽然曾国藩身居高位、家境殷实,但他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娇惯放纵、养尊处优。

曾国藩认为玉不磨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

他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乡下,并且要求饭菜不能太丰盛、衣着不能太华丽及门上不准挂相府的牌匾。

孩子出门要尽量走路,不得坐轿子;穿衣喝茶一类小事一律自己动手,不得使唤仆人;考试前后,不得拜访考官……曾国藩通过这样的方式磨砺孩子的意志,让他们懂得勤俭持家,未来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三是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曾国藩认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学会尊重别人。

他教育孩子与人相处要和善友好,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对于别人的错误要宽容大度,不过分要求他人,尽可能地为他人提供方便、予以帮助。

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及包容他人,方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受人敬仰的人。

四是以孝为先、以和为贵。

百善孝为先,孝乃为人之本。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反哺,不懂得感恩,即使是学富五车或有经天纬地之才,那又有何用呢?和乃兴家、兴国之本。

曾国藩的治家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治家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治家教子之道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他母亲对他的要求极严,从小就要他参加农业劳动,因而“耕读”为本的传统观念对他影响极深。

故他做了高官,仍忘不了教育子女保持一个“勤”字。

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健”;“劳则善心生,逸则淫心生”,“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能而见弃”。

具体来说,他治家教子有五招:第一招:早晨要早起曾家一直保持了祖父起早床的习惯,不准家人睡懒觉。

曾国藩和夫人也一直以身作则,每天黎明即起,要求儿女"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曾国藩自己也想了许多良法,督促家人克服惰性,养成勤勉劳苦的作风。

第二招:强调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曾家男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写字做文章,除此之外还必须参加一些诸如打扫卫生、喂鱼养猪种菜之类的体力劳动。

曾国藩归纳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治家八事,其中除“考、宝、书”讲的是祭祀、待邻、读书外,其它五事讲的都是劳作。

他反复叮嘱:“此八事纵不能一一亲自经理,不可不识得此意。

”女子则要求每天都必须做些针线活,还要求学会做小菜,下厨房做饭。

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子女要求之严并不亚于普通家庭,甚至是高于普通老百姓。

第三招:提倡俭朴、力戒奢侈曾国藩认为,“儿女越贫贱,越知生活之艰难;越知发奋,亦就越易成器”。

“而世家子弟条件优越,易犯奢侈”;一门心思都用在追求豪华的生活上,不仅难以成才,而且还会由此变坏。

因此世家子弟欲成大器,就须“崇俭”,“以戒奢侈为要义”,努力像普通贫寒子弟那样生活。

基于这种认识,他对家庭的物质生活管束很严,规定甚细。

他们家日用家具是“但求结实,不求华贵”。

文房四宝是“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

每月生活所需银两,“限一成数,另封称出。

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谁亏欠”。

吃饭方面,他自己经常“夜晚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菜而不用肉汤”。

穿衣方面,他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

曾国藩教育孩子

曾国藩教育孩子

曾国藩教育孩子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曾国藩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曾国藩教育孩子注重家教勤俭持家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

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

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

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

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平民生活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家族好家教的秘诀:全靠这3件法宝,八代中无一败家子

曾国藩家族好家教的秘诀:全靠这3件法宝,八代中无一败家子

曾国藩家族好家教的秘诀:全靠这3件法宝,八代中无一败家子古代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都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毕生奋斗目标。

"中国近代第一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也是如此,他奋斗一生,终于做到了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成为了和圣人孔子、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比肩的圣人!大家可能都把目光放在曾国藩当官和为人处事方面的成功,比如有句话叫“为官学曾国藩,经商学胡雪岩”,却忽略了曾国藩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取得了骄人成就。

曾国藩虽然没有给后人留下多余的财产,甚至曾国藩儿子曾纪鸿去世时,家人连安葬费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左宗棠资助300两银子让其入土为安。

但是曾国藩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产——《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冰鉴》、《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等著作!其中,《持家教子之术》是曾国藩在曾氏治家的八字格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也是曾国藩家族好家教的秘诀。

它让曾氏家族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100多年来,后代都从未出过纨绔子弟,八代中无一败家子。

《持家教子之术》中明确说明了曾国藩家族好家教的三件法宝,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1、孝致祥,意思就是说:忠孝可以带来好福分。

人生在世,忠孝当先,一个不忠不孝的人何以立足于天地之间?曾国藩认为一个好的家教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而如何孝顺父母呢?正如孔子说:“色难”,就是说对父母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我们要多真心实意地善待父母,而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一个人能够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就是最基本的孝顺。

其次,曾国藩还认为友善兄弟姐妹也是孝顺父母的重要表现,因为父母看到子女和睦了也会欣慰快乐。

正如曾国藩所说“兄弟怡怡,才能使双亲和悦,才能慰藉父母之心”,反之,兄弟之间薄情寡恩、形同陌路,甚至互为仇敌,父母是最为伤心的。

当今社会很多兄弟姐妹之间,因为利益纠纷而不和睦,其实这是最大的不孝顺,最伤害父母脆弱的心。

就凭这三件事,曾国藩的家庭代代出人才,没有一个败家子

就凭这三件事,曾国藩的家庭代代出人才,没有一个败家子

就凭这三件事,曾国藩的家庭代代出人才,没有一个败家子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而曾国藩正是凭借其传承百年的治家之道,使得曾氏家族走出有名望的人才240多人。

有商界巨贾,有学界泰斗,每一代皆烜赫一时,创造了中国家族史上的一大奇迹。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然而,曾氏家族绵延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其中的秘诀,就在于曾国藩治家有道,他制定了很多的家训,其中最值得后人借鉴的,是以下三点。

不睡懒觉,可磨砺心性早起,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良好行为品格。

曾国藩所立下的第一个重要家风,就是规定必须高度重视早起。

其实,从曾国藩祖父曾玉屏开始,曾家就有了早起的家规。

曾玉屏制定了家训“八字诀”,分别是“早、扫、考、书、宝、蔬、鱼、猪”。

可以看到,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早”。

在曾国藩家书中,就早起这件事,他对家人有很多叮咛。

在给四弟曾国潢的家书中,他说祖父留下的八诀家训就是“若不能尽行,但能行一早字,则家中子弟有所取舍,是厚望也”。

他还强调,“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就是说,要想去掉自己懒惰的习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早起。

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他则不厌其烦地询问:“尔在家常能起早否?诸弟妹早起否?”他不但要求子女家人早起,自己更是身体力行。

他在床边放个铜盆,盆上用绳拴个秤砣,再把香系绳上。

香尽绳断,秤砣砸盆就会发出声响。

曾国藩就翻身起床,开始点灯读书了。

早起的习惯,他坚持了一生。

早起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习惯,其意义却绝不可小觑。

早起可去惰。

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弟弟“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床为第一要义”。

他又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

”我们常说要修身自律,首先要从勤字开始,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一勤天下无难事。

早起能强身。

“医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早就明确提出“晏卧而早起”,把它作为重要的养生经验传给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曾家子孙皆成材看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
导语: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

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

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

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