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与心理发展)-试卷1

合集下载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卷1(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被称做( )(分数:2.00)A.同化√B.顺应C.平衡D.适应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

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通过顺应,主体的认知结构会不断地得到修正。

平衡是个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

当某种作用于儿童的信息不能与其现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时,就会引起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儿童会努力地去克服这种不平衡状态,解除这种不平衡状态的途径有恢复旧的平衡或建立新的平衡。

儿童就是在这种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结构或图式(schema)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在皮亚杰理论中图式是指认识上的一种功能性结构,主体依赖它对客观刺激做出反应。

图式的变化导致儿童智力发展上的变化。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丰富。

3.受动物习性学中印刻现象研究的影响,心理学家提出儿童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有( )(分数:2.00)A.与动物相同的印刻现象B.最近发展区C.关键期√D.观察学习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关键期的理解和掌握。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试卷1(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研究认为( )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分数:2.00)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解析:3.(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分数:2.00)A.自我概念B.自我认识C.自我判断D.自我评价√解析:解析: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4.塞尔曼采用( )方法对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数:2.00)A.观察法B.调查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解析:解析: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5.下列不属于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特点是( )(分数:2.00)A.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B.传递信息技能增强C.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关系D.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友谊”√解析:解析:儿童在9~15岁时,友谊已经进入亲密的共享阶段,可以做到在心理上互相信任和支持。

6.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 )岁左右(分数:2.00)A.7B.10 √C.12D.15解析:7.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 )(分数:2.00)A.4年级√B.2年级C.5年级D.6年级解析:解析: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是在小学四年级(10~11岁),也有人认为可以提前到小学三年级或者推后到更高年级。

这个“关键年龄”可随教育条件的改变提前或推后。

8.下列不属于学习障碍症状的是( )(分数:2.00)A.成绩不好B.阅读障碍C.情绪障碍D.智力低下√解析:解析:学习障碍定义强调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推理、计算等方面有一定的障碍,造成学习能力滞后,影响学业成绩,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属于操作定义的是( )(分数:2.00)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操作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A项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通过这样的定义我们就知道实验中怎样测量智力的大小,它是操作定义。

而B项中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是对攻击的另一层解释,没有操作和测量性;C项的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也是一个观念或概念的定义。

3.下列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分数:2.00)A.事后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完全随机化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解析:解析:准实验设计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而事后设计又叫事后回溯设计,指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

因此,事后设计从对变量的控制上讲是一种非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是准实验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和完全随机化设计是真实验设计。

4.各种可以操纵量和质变化的刺激,一般称为( )(分数:2.00)A.课题变量√B.环境变量C.被试变量D.暂时的被试变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自变量的概念的掌握。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综合)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综合)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综合)模拟试卷1(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4,分数:48.00)1.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 )进行的。

(分数:2.00)A.突触√B.细胞体C.树突D.轴突解析:解析: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是神经元的组成成分。

2.( )被称为“生命中枢”。

(分数:2.00)A.延脑√B.桥脑C.中脑D.间脑解析:解析:延脑与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重要的关系,它具有调节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功能,是重要的皮下中枢,被称为生命中枢。

3.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的神经系统的结构是( )。

(分数:2.00)A.小脑√B.桥脑C.中脑D.间脑解析:解析:小脑主要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小脑发生疾病时,闭眼直立时站不稳,走路时歪斜易倒,运动不协调,不能完成精巧的动作。

4.(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粗糙的加工选择,故又称低级感觉中枢。

(分数:2.00)A.延脑B.中脑C.丘脑√D.脑干解析:解析:丘脑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粗糙的加工选择,故又称低级感觉中枢。

所以,认为丘脑是人体传入冲动的转换站。

5.视觉中枢位于( )。

(分数:2.00)A.枕叶√B.顶叶C.颞叶D.额叶解析:解析:根据负责的心理机能的不同,可以将大脑皮层划分为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

初级感觉区又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中央后回是顶叶的一部分,就可以说机体感觉区位于顶叶),初级运动区位于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

6.割裂脑的研究发现,人脑的左半球是( )优势半球。

(分数:2.00)A.言语√B.图形C.空间D.形状解析:解析: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不对称,使大脑两个半球在某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被称为单侧化。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1(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44.00)1.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

(分数:2.00)A.诱因B.需要√C.目标D.信念解析: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说,人的各种需要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那么人的各种动机就是这种源泉和实质的具体表现。

2.人们愿意归属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心、友谊、合作和赞赏。

这是( )。

(分数:2.00)A.权力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认识动机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

交往动机指人们愿意归属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心、友谊、合作和赞赏。

3.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这是( )。

(分数:2.00)A.权力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认识动机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

权利动机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4.动机的驱力减少理论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赫尔√B.麦独孤C.赫布和柏林D.德西解析:解析: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

他认为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

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

5.动机的本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赫尔B.麦独孤√C.赫布和柏林D.德西解析:解析:心理学家麦独孤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学方法)-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学方法)-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学方法)-试卷1(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分数:2.00)A.最小变化法B.阶梯法C.恒定刺激法√D.平均差误法解析:解析:恒定刺激法可以用多种方法测量阈限,包括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和最小二乘法。

3.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是( )(分数:2.00)A.等级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例量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心理量表的理解和掌握。

心理量表有命名量表:表示分类,没有大小的概念;顺序量表:表示大小,没有绝对零点和相等单位;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度零点;等比量表:它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这种量表所获得的数字,可以运用算术的基本运算方法进行计算,用比例量表进行的测量;不仅可以知道两事物之间相差多少,而且还可以知道两事物之间的比例是多少。

因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量表。

4.在一次司法审判中,将一名无辜者判定为有罪,这在信号检测论中被称做( )(分数:2.00)A.击中B.漏报C.虚报√D.正确拒绝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信号检测论中被试反应的四种情况的理解和掌握。

在信号检测论中,当信号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这个判断的概率称作击中;而在信号出现的条件下被试报告“无”的概率,称作漏报;当噪声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判断的概率,称作虚报;报告“无信号”的概率,标为正确否定。

本题就是虚报的情况。

即,本来没有目标(犯人)出现,而把噪声(无罪)判断为信号。

5.ROC曲线左下角各点表示( )(分数:2.00)A.被试辨别力强,d"值大B.被试辨别力弱,d"值小C.判断标准偏高,β值大√D.判断标准偏低,β值小解析:解析:ROC曲线又称为感受性曲线。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试卷1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试卷1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试卷1(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在这个定义里,体现了四个论点: (1)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但不能否认动物也有学习(现代比较心理学实验证明,无脊椎动物也有学习)。

(2)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

虽然由于物种进化的不同,学习水平差异很大,但一切个体的学习活动都是后天由于经验或实践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成熟或损伤、药物等暂时状态引起的。

(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

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而是相对持久的。

(4)不能把个体一切变化都归之为学习,例如,由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就不属于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解析:2.学习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总分68,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1. 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

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这种现象叫( )A. 运动后效B. 动景知觉C. 诱发运动D. 自主运动2. 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A. 大小错觉B. 方向错觉C. 线条弯曲错觉D. 线段长短错觉3. 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4. 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常用知识经验解释并利用词语加以标志,这是知觉的( )A. 选择性B. 理解性C. 恒常性D. 整体性5. 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A. 选择性B. 理解性C. 恒常性D. 整体性6. 强度较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A. 选择性B. 理解性C. 恒常性D. 整体性7.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B. 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C. 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D. 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8. 在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A. 接近律B. 相似律C. 连续律D. 多因律9. 具有连续性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A. 接近律B. 相似律C. 连续律D. 多因律10. 人对物体的形状特性的知觉,叫( )A. 形状知觉B. 大小知觉C. 深度或距离知觉D. 方向定位11. 人对物体的远近特性的知觉是( )A. 形状知觉B. 大小知觉C. 深度或距离知觉D. 方向定位12. 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这种知觉线索叫( )A. 对象重叠B. 线条透视C. 相对高度D. 纹理梯度13. ( )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观察者距离的增加而下降A. 对象重叠B. 线条透视C. 相对高度D. 纹理梯度14. 看风景照片中的景物,画面中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显得远些。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 )。

(2017年)A.外显行为B.意志过程C.情感情绪D.心理机制正确答案:D解析: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奈瑟、西蒙。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刺激接收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地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着重研究的是心理机制。

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解释脑的秘密。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行为主义研究人的外显行为。

本题需考生熟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为考研高频考点,需考生准确记忆各个流派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等。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

(2010年)A.机能主义—冯特B.格式塔—铁钦纳C.人本主义—罗杰斯D.构造主义—詹姆斯正确答案:C解析:冯特开创了构造主义,是构造主义的奠基人,铁钦纳是该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

该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威还有安吉尔,主张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现者有斯金纳、班杜拉等。

人本主义学派由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主张研究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

格式塔学派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创立,代表人物是苛勒,强调心理作为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本题需要考生熟记各个流派的主要任务、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对心理学的认识。

各个心理学流派的内容几乎每年考试都会涉及,需要考生熟记并掌握。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

(2016年)A.听觉B.视觉C.嗅觉D.味觉正确答案:A解析:视觉区:位于枕叶,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最早明确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

(2018年)A.桑代克B.詹姆斯C.布鲁纳D.奥苏伯尔正确答案:A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并创建了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代表人物,近几年几乎都会考查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考生需多加注意。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2.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 )。

(2017年)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正确答案:B解析:学习: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具体包括:①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②只有当个体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认为学习发生了。

如本能、疲劳、适应和成熟引起的变化不能称为学习的行为变化。

因此B选项错误。

③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④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而且动物也存在。

本题为基础题,考生需熟记学习的定义,并理解其含义。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3.儿童在其发展早期,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后来,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会动的东西(如纸飞机等)并没有生命时,就会修正自已原来的认识。

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

(2013年)A.同化B.顺应C.图式D.平衡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同化是把环境中的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引起图式的创新和变革。

即个体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识新的事物的建构知识的方式。

顺应是主体改变动作以适应客体的变化,是质的改变,可产生新的图式或使原有图式得到调整、修正。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学习)-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学习)-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学习)-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的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是( )(分数:2.00)A.横向迁移√B.纵向迁移C.累积迁移D.逆向迁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迁移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从迁移产生的情景或层次上来看,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又称做水平迁移或侧向迁移,是指在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

例如,数学课上学习了三角方程式后能够促进物理课学习计算斜面上下滑物体的加速度。

纵向迁移又叫做垂直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较容易、较具体化的学习对难度较高、较抽象的学习的影响和较高层次的学习原则对较低层次的、具体学习情境的影响。

3.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分数:2.00)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解析:解析:形式训练迁移说认为心理固有的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对肌肉的训练一样,注意、记忆等各种官能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训练而得到增强,并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由于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因此,答案为A。

4.根据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认知迁移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分数:2.00)A.布鲁纳B.奥苏伯尔C.桑代克D.罗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知迁移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动机)-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动机)-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动机)-试卷1(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世纪30年代,最初提出成就动机并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分数:2.00)A.桑代克B.阿特金森C.默里√D.班杜拉解析:解析:成就动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

后来,经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等人的努力,使成就动机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并形成理论体系。

3.由海德提出,并由韦纳进行系统探讨的动机理论是( )(分数:2.00)A.归因理论√B.强化理论C.自我实现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解析:解析:海德是归因问题研究的创始人。

1958年他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

他把行为的原因基本分为两类:内因与外因。

韦纳1972年提出了他的归因理论,是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本观点认为:内因一外因方面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还应增加另一方面,即暂时一稳定方面,两方面都很准,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正确的与错误的或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凡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动机是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

错误的、低级的学习动机是以自我为中心,专门考虑自己的利益,学习的动力是来自于个人眼前的狭隘的利益。

4.1948年首先用投射法对成就动机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麦克里兰√B.阿特金森C.默里D.布鲁解析:5.根据耶克斯~多德森法则,动机水平为( )时,学习效果最好(分数:2.00)A.弱B.中等√C.较强D.强解析:6.强化动机理论是( )的动机理论(分数:2.00)A.联结派√B.认知派C.建构派D.信息派解析:解析:内部动机指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有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理论)-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理论)-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理论)-试卷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学习的尝试错误说又叫“试误说”,提出该学习理论的是( )(分数:2.00)A.桑代克√B.麦克里兰德C.班杜拉D.默里解析:3.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 )(分数:2.00)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制(再现)过程√D.动机过程解析:解析: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含四个子过程:①注意过程:观察者首先必须注意到榜样行为的明显特征,否则,就不可能习得这一行为。

②保持过程:通过注意,观察者通常是以符号的形式把榜样表现出的行为表象化保持在长时记忆中的。

③动作再现过程:它是指把符号的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④动机过程。

班杜拉对行为的习得和表现作了区分。

习得了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这除了受到以往的强化史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当前是否有足够的诱因动机,只有具备了行为的动机后,习得的内隐行为才会表现于外。

4.主张学习的完形一顿悟说的心理学学派是( )(分数:2.00)A.格式塔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联想主义心理学解析:解析: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有机体通过认知重组建立学习情境的完形(即认知结构)的过程。

他们认为,有机体在面对新的学习情境时,原来的完形就会出现缺口,需要通过内部组织作用来弥补缺口,形成新的完形,这个过程就是学习。

5.人走迷宫时是通过( )学习过程而完成的(分数:2.00)A.模仿B.顿悟C.形成条件作用D.尝试一错误√解析:6.( )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分数:2.00)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目的说√C.认知一发现说D.有意义接受说解析:7.在一定反应后呈现厌恶刺激可以使有机体反应概率降低或终止,这是( )(分数:2.00)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恐惧性条件作用解析:8.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分数:2.00)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应C.人的悟性D.替代惩罚√解析:9.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社会心理)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社会心理)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社会心理)模拟试卷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9,分数:38.00)1.人们在和他人接触时有时会产生“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此时产生了( )。

(分数:2.00)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认知启发解析:解析: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是指由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最后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指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之后,这种印象会对影响他的其它特质的判断的现象。

认知启发指人们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喜欢感知那些最明显。

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现象。

2.人际关系发展到了( )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谈话开始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分数:2.00)A.定向阶段B.情感探索阶段C.感情交流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解析: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情感探索阶段是彼此探索对方在哪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

人际关系发展到了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谈话开始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到了稳定交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会更广泛。

3.小明急需要用钱,他跑去跟邻居家的老爷爷借钱,因为老爷爷看起来很和蔼,所以他一定很大方,一定会借钱给他的。

关于小明的推论,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小明对邻居爷爷有正性偏见B.小明运用了内隐人格理论√C.小明对老爷爷进行了行为归因D.小明可能犯了基本归因错误解析:解析:当人们对社会世界的本质不甚确定时,就会运用自己的图式来填补这些空缺。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概述)-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概述)-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概述)-试卷1(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发展心理学研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 )(分数:2.00)A.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B.生理机制和心理现象C.思维发展和言语发展D.个体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解析:解析:发展心理学包括两个主要部分:①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②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

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3.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 )(分数:2.00)A.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B.从猿人到现代人的心理演变C.从胎儿到成年个体的心理演变D.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心理演变解析: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分数:2.00)A.霍尔B.夸美纽斯C.达尔文D.普莱尔√解析:解析: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5.普莱尔在三年里每天三次对其子进行长期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完成其心理发展报告,从研究设计上看,属于( )(分数:2.00)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C.聚合交叉设计D.混合设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主要的几种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横断设计、纵向设计和聚合交叉设计。

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纵向设计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进行追踪,对其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也叫追踪设计。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统计图中的Y轴一般代表( )(分数:2.00)A.因变量√B.自变量C.数据D.被试变量解析:3.小李认为实验获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偏斜,他想通过一种迅速有效的方式描述这种偏斜。

下列各种统计图中能描述这种偏斜的是( )(分数:2.00)A.直条图B.直方图√C.圆形图D.线形图解析:解析:直方图又叫频率分布直方图,每一个柱状条的面积代表了位于特定分区间或者某一分组内的相对频数,通过使用直方图,可以检查样点分布的形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相关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分数:2.00)A.散点图√B.圆形图C.条形图D.线形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有关统计图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散点图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适用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直方图是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相等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

线形图是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演化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以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长条来表示各个统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常应用描述离散型数据资料。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5.在一个统计图中X轴适用于表示( )(分数:2.00)A.实验条件,即被试所在的组别√B.每个组中被试的人数C.被试解决所有问题所花费的时间D.被试解决第三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解析:解析:根据题目可知,在统计图中X轴一般代表自变量,本题的自变量为被试所在的组别。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试卷1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试卷1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试卷1(总分140,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1. 下面不属于毕生心理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胎儿心理B. 临终心理C. 民族心理学D. 始成年期心理2. 下列研究设计类型中,对年龄不同的多组被试在不同年龄进行重复研究的是A. 横断设计B. 纵向设计C. 聚合交叉设计D. 双生子设计3. 格赛尔为提出成熟势力说而进行的婴儿爬楼梯实验采用的设计类型是A. 横断设计B. 纵向设计C. 聚合交叉设计D. 双生子设计4. 调查者给儿童提出新任务,并在随后的一系列间隔密集的时间段中追踪儿童掌握新任务情况的研究类型是A. 横断设计B. 纵向设计C. 聚合交叉设计D. 微观发生设计5. 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是A. 普莱尔的《儿童心理》B. 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C. 霍尔的《青少年心理学》D. 何林渥斯的《发展心理学概论》6. 霍尔所确定的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A. 婴儿期B. 婴儿期和幼儿期C. 0一12岁D. 0~18岁7. 美国心理学年鉴(《Annual Review》)以“发展心理学”作为一章标题代替“儿童心理学”的时间是A. 1930年B. 1945年C. 1957年D. 1980年8. 在弗洛伊德看来,控制他所提出的“二级思维过程”的人格成分是A. 意识B. 本我C. 自我D. 超我9. 在弗洛伊德看来,最大的人格成分是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主体我10. 弗洛伊德确定人格发展阶段名称的依据是A. 性冲动的聚集区B. 无意识力量的大小C. 儿童的活动类型D. 发生精神疾病的类型11.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自我这一人格成分出现于A. 婴儿早期B. 婴儿晚期C. 幼儿早期D. 幼儿晚期12.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男孩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女孩的“伊莱克特拉情结”分别出现于A. 幼儿期;幼儿期B. 幼儿期;青春期C. 童年期;青春期D. 童年期;幼儿期13. 在弗洛伊德看来,本我的操作遵循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完美原则D. 道德原则14. 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合法延缓期”存在于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小学阶段D. 中学阶段15. 艾里克森认为,小学阶段要形成的人格品质A. 希望B. 意志C. 能力D. 忠诚16. 艾里克森确定人格发展阶段名称的依据是A. 性冲动的聚集区B. 无意识力量的大小C. 儿童的活动类型D. 任务冲突17. 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获得主动感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A. 3~6岁B. 6~12岁C. 12~18岁D. 18~3018. 巴甫洛夫以狗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验研究是A. 经典条件反射B. 操作条件反射C. 工具性反射D. 生理反射19. 依据华生的观点,治疗恐惧症的方法是A. 对良好行为进行观察B. 形成新的条件反射C. 对良好表现进行强化D. 进行认知改变20. 婴儿不小心碰到了摇铃的把手听到了摇铃的声音,继而婴儿为了听到摇铃的声音,不断地做出踢踏摇铃把手的动作。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2009.32)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正确答案:C解析:1901年,铁钦纳出版了《实验心理学》,190l到1903年,又先后出版了《学生的定性分析手册》《教师的定性分析手册》和《定量分析手册》。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2.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2010.32)A.费希纳B.赫尔姆霍茨C.斯金纳D.韦伯正确答案:C解析:斯金纳最先开始单被试实验。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3.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2013.32)A.冯特B.艾宾浩斯C.铁钦纳D.巴甫洛夫正确答案:B解析: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开创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4.根据波普尔(K.R.Popper)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36)A.如果理论被实验证实,则该理论是正确的B.如果理论被实验证伪,则该理论不一定正确C.如果理论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D.如果理论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不一定是错误的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波普尔的证伪观点,科学理论的预测,往往非常具体,而越具体就越容易错误。

在心理学研究中,无法穷尽一切证据证明一个观点的正确性,如果找到一个否定这个观点的证据,那么该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5.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2014.32)A.韦伯B.费希纳C.缪勒D.赫尔姆霍茨正确答案:B解析:费希纳最早提出心理物理法,将心理学与物理学相联系。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正确答案:A解析:利用红色使得知觉对象被选择。

知识模块:知觉2.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 )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图形B.封闭性C.刺激间的关系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知觉3.看到一面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记忆C.知觉D.视觉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知觉的概念一定要与感觉进行区分。

感觉是指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这些个别属性并没有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客体或概念。

如看红旗时,看到红色是颜色感觉,看到长方形是形状感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当我们把红色和长方形结合在一起,识别出一个物体是红旗后,便是一个知觉的过程。

故本题的答案是C。

知识模块:知觉4.飞行员驾驶飞机在海上飞行时的“倒飞错觉”是( )A.图形错觉B.形重错觉C.大小错觉D.方位错觉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各种错觉的理解和掌握。

“倒飞错觉”是指飞机实际在平飞,但飞行员却感觉自己的飞机在倒飞,自己也倒悬在空中飞行,称为倒飞错觉。

海上飞行时把蔚蓝色的海平面当做天空或夜间飞行时把天上的星星当做地面灯光而发生倒飞错觉。

倒飞错觉是对方位的错误判断,因而是方位错觉。

故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知觉5.一朵红花,在不同程度的光照条件下,人们仍知觉为红的,这是知觉的( )A.颜色恒常性B.亮度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形状恒常性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觉的恒常性的理解和掌握。

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却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相关量数)模拟试卷1(题后含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相关量数)模拟试卷1(题后含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相关量数)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一项研究调查了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对在公众场合吸烟的态度,结果如表所示。

那么,性别与对待吸烟的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是( )(2008.51) A.0.12B.0.32C.0.48D.0.54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中第一个变量“性别”属于真正的二分变量,第二个变量“态度”属于人为二分变量,这种情形应采用的适宜统计方法为相关,公式为,其中a、b、c、d分别为四格表中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数据。

知识模块:相关量数2.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列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计算它们相关系数最恰当的公式是( )(2008.54)A.B.C.D.正确答案:D解析: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列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应该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选择公式D。

选项A为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计算公式,选项B是计算点二列相关的公式,选项C是计算二列相关的公式。

知识模块:相关量数3.一位研究者随机调查了50名城市居民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另外还搜集了老师对这些孩子的总体评价,得到积差相关系数为0.53,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2010.56)A.如果另外再随机调查50名乡镇居民,他们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与老师对其孩子总体评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会非常接近0.53B.用城市居民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预测老师对其孩子总体评价的准确率为53%C.城市居民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决定老师对其子女的总体评价D.城市居民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花费与老师对其孩子的总体评价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正确答案:D解析:0≤|r|<0.2时,可能没有相关。

0.2≤|r|<0.4时,弱相关;0.4≤|r|<0.6,中等程度相关;0.6≤|r|<0.8,强相关;0.8≤|r|<1,非常强的相关;|r|=1,完全相关。

题目中0.53属于中等程度相关,D 正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与心理发展)-试卷1(总分:9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36,分数:7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几乎终身从事学习分类的研究工作,并于1965年出版了《学习的条件》一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加涅√B.布卢姆C.布鲁纳D.奥苏伯尔解析:3.主要是研究学校学生的学习,在其学习分类中,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这个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加涅B.布卢姆C.布鲁纳D.奥苏伯尔√解析:4.提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概念的研究者是( )(分数:2.00)A.加涅B.皮亚杰C.奥苏伯尔√D.桑代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依据所得经验的性质不同,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5.从学习的机制来看,动物的学习主要局限于( )(分数:2.00)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第一信号系统为主,第二信号系统为辅D.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第一信号系统为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动物学习和人的学习区别掌握。

和人类的学习相比,动物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从学习的功能和动力来说,动物学习仅仅限于消极适应环境变化,以满足其生理需要。

从学习的形式与内容来说,动物主要以直接的方式来获取个体的经验,或者主要依靠其先天遗传的种种经验,在学习内容的质与量方面也不可与人类相提并论。

从学习的机制来看,动物的学习主要局限于第一信号系统,学习环节较为简单。

第一信号系统指非语言的现实刺激,第二信号系统指语言。

6.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 )的过程(分数:2.00)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D.运动技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有: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

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也可能有新的发现,但主要还是学习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

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目标的。

③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由于其主动性、积极性并不是由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激发起来的,需要教师注意调节。

7.按照加涅的分类,实质上是连锁学习,是一系列语言单位的连锁的学习种类是( )(分数:2.00)A.连锁学习B.刺激一反应学习C.信号学习D.言语联想学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加涅的学习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加涅根据学习由简到繁的系列将学习分为八类。

其中连锁学习是指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言语联想学习实质是连锁学习,是一系列语言单位的连锁。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象的不同,连锁学习的加工对象是刺激反应动作,而言语联系学习加工的对象是语言单位。

8.奥苏伯尔强调的是( ),并认为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分数:2.00)A.机械的接受学习B.机械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伯尔学习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依据所得经验的性质不同,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维度的划分,不能简单地把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把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

两个维度的结合,可以将学习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四种类型,奥苏伯尔强调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9.按照加涅的分类,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

需要把握多个概念形成的命题的学习种类是( )(分数:2.00)A.概念学习B.规则学习√C.解决问题D.辨别学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的了解和掌握。

加涅认为,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需要把握多个概念形成的命题。

比规则学习更高一级的学习是解决问题(或高级规则),该水平在各种条件下应用原理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它们一个强调概念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一个强调概念的应用。

10.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 )来进行新的学习(分数:2.00)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D.原有经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意义学习的理解和掌握。

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

其重心在于在新旧之间建立的联系是实质性的、非人为的。

11.按照加涅的分类,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需要把握事物的抽象的共同的特征的学习种类是( )(分数:2.00)A.概念学习√B.规则学习C.解决问题D.辨别学习解析:解析:概念学习指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这种学习需要把握事物抽象的共同的特征,其实是个体形成概念的过程。

12.加涅提出了5类学习结果,其中,“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的学习是( )(分数:2.00)A.认知策略B.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D.运动技能解析:解析:智力技能是指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

智力技能又包括一系列子类别,加涅依据学习的不同层次所划分的8类学习都可以看做智力技能。

13.按照我国研究者的观点,下列学习中最复杂的学习是( )(分数:2.00)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社会规范的学习√D.认知策略的学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研究者的学习分类观点的理解和掌握。

我国心理学者把学习分为三类:①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受和占有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②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或者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过程,有心智技能学习与操作技能学习两种。

③社会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学习或者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社会规范的学习既包括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含执行以及情感体验问题。

因此,比知识、技能的学习更为复杂。

14.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分数:2.00)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接受学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伯尔的两种学习的区别和掌握。

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其中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易混淆。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的符号是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词汇,即明确所学的词汇代表什么。

这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等值关系。

尽管表征学习具有机械学习的基本特征,但由于符号与实体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因而表征学习从总体上看仍属于意义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由符号所代表的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如果某类事物的这种特征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了一般意义,那么他就掌握了这个概念。

获得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学习者根据直接经验,从多个具体事例中抽象出它们的关键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叫概念形成。

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叫概念同化。

奥苏伯尔认为,后者是学校中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

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已经对这几个词中抽出了他们的关键属性,而并不仅仅是和一个具体的人物相联系,所以是概念学习。

15.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发出行为指令B.通过观察行为测量C.激活速度较快D.提取需有意识搜寻√解析:解析:知识的学习依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知识,是静态的知识。

因此无法发出行为指令,也不能通过观察行为测量,激活速度与操作技能相比较慢,陈述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提取时需要有意识地搜寻。

16.我国的武术动作教学中,不仅有教练员的动作示范,而且每一个基本动作往往有个形象的名称,如: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名称对动作技能的促进作用是( ) (分数:2.00)A.便于语音编码B.便于动作形象编码C.提高学习兴趣D.便于言语和形象双重编码√解析:17.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分数:2.00)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解析:18.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 )(分数:2.00)A.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B.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D.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解析:19.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分数:2.00)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解析:解析:表征学习也叫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意义。

20.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 )的学习(分数:2.00)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解析:解析: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进行分类,态度的学习是指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的学习。

21.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 )(分数:2.00)A.动作技能B.智力技能√C.言语信息D.态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智力技能指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有人称之为过程知识,如应用一些原理、法则去解答问题。

在电脑上对文章进行排版就是利用规则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作技能,也叫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如骑自行车、练习体操等。

排版利用的是排版的知识,而不是肌肉的熟练、协调,所以不选该选项。

22.阅读技能是一种( )(分数:2.00)A.操作技能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D.学习技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技能的概念和分类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