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
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牛刀小试
• 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第11题:
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 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牛刀小试
• 2011年课程标准卷:《血的故事》第2题: 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
思考方向:1.情节;2.人物; 3.结构;4.主题
【答案】示例一:瓦萨卡不会将这个包据为己有。1分 1、尽管自己也得了病,他首先想到的是妻子,瓦萨卡 虽然贫穷,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2分 2、当他看到那个偷盗耳环的女人时,他愤愤地骂。表明了 他的正义与正直。2分 3、当他经受诱惑时的犹豫其实也是他内心的斗争,哪怕没有 中年男子的介入,他拿到皮包后也会幡然悔悟。2分 示例二:瓦萨卡会将绿包据为己有(1分) 1、他生活处在最艰难的境地。急需一笔钱给他妻子和自己 看病。毕竟身体是第一位的。失去了健康,也就无法真正的维 持生计。(2分) 2、他觉得与这个女人是两个世界的人,她的钱来得容易, 他不会对一个富有的人产生怜悯。(2分) 3、从他的心情可以看出,他对小包的占有是相当动心 的,尽管有犹豫,但那也是暂时的。(2分)
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
杂性。
角度二 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 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 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 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四)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
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以这样结尾是否合适? 2.小说的结尾段能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合不合理,或小说中这个情 节换成另外一个情节合不合理。(如2011江西卷T18)
典型例题:2011年江西卷《晚秋》第18题 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 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 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 理由。(7分)
小小说
• 小说的一种。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 洁,人物集中。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 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着力刻划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 “借一斑略知全豹”。
2、小说的主题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

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 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 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理想, 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 兵,这 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 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 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 于父亲的干涉,弟是心怀怨愤的。他 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 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 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 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 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着着大片大 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 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 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解题指导]
对于这种考查某一情节(或某一内容、
某一句话)在全文情节中作用的题目,应先理清本处
情节主要写了什么,再联系全文,分析是否存在铺
垫、悬念等作用,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有何作
用。(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 文章开头的一句话或一个情节,在文中起什么 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总领全文;(2) 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
•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的向前走去, 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一 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 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 我的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 剩下虬枝无言的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 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 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 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 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

我那时己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 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 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 于体会到了现实间巷烟火的不易。弟方知 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 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 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 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 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 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
分文章结构。如《面包》开端是“妻子夜里醒来发
现丈夫不在”,发展是“妻子在厨房发现丈夫偷吃
面包”,高潮是“丈夫掩饰自己的行为”,结局是
“第二天晚饭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如《面包》的线索就
是面包;有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 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 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 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百度文库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 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 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 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 望,眼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 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 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 的晚景。
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 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其中一个角度命题 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四、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对象特点或主要事件、
第1讲 | 考情分析
[考情透析] “情节”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一是直接考查情节的梳理概括; 二是考查情节的作用; 三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三是结合探究考点,分析情节的合理性。
[典型例题] (2010·广东高考《面包》)
(《三维设计》 (厚)第188页)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解题指导:
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
基调。(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参考答案]
为后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
补充:某句话或某个情节出现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某句话或某个情节出现在文章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
人物;②理清文章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
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五、几个命题要点: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理解小说标题
5.概括探究主题
6.品味语言特色
7.分析写作技巧
第二部分
题型剖析
命题角度一:情节
知识储备: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的摇摆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 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 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
牛刀小试
• 2011年安徽卷: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 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 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 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案】 角度一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
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
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二)分析某情节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
起到什么作用?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 么作用?
典型例题:2010年浙江卷《静流》 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 有什么作用?(2分)
2010年浙江高考阅读《静流》
•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音乐.也 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 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 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 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 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 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 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 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 只有我一个观众。
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 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
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三)补充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根据情节,补写某空白处的内容。 典型例题: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 12.补写第二段“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3分)
指导:根据上下文相关情节来推断。
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
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面包》也可以从场面入手,第一个是卧室内的场
面,第二个是厨房内的对话场面,第三个是第二天晚 饭时的场面,抓住这些场面,就能概括出本文的故事 情节。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 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 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如《面 包》第一个场面答案为:“妻子深夜发现丈夫在 厨房偷拿面包。”
•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 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 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 你放心吧。 •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 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 赞许是他走后说出来的。
• 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 有什么作用?(2分)
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 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如“欧· 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
4.情节叙述顺序
•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 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 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使主题更加鲜明) •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小说情节类题常考查的有以下四类:
• 弟开始不停的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 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 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 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 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 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 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 走出大门。
命 题 分 析
1.涉及的阅读文本以外国小说为主, 往往选取独立成篇的现代微型小说。 2.命题题量和分值相对固定:总分20分左右 3.从考查的能力范围上来说,以考筛选、理解、概括、 分析能力为主,鉴赏评价能力偶有涉及,探究类的题 目有但命题角度每年不尽相同。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答案示例: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 简直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牛刀小试
• 2012年考试说明样卷: 《杰克的领悟》第13题: 根据情节,分别补写末段空格处的内 容。(各不超过20字)
答案示例: (1)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共享时光竟然如此重要。 (2)我需要与我的妻子和儿子共享一些时间。
[参考答案] ①妻子深夜发现丈夫在厨房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牛刀小试
• 2011年安徽卷: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1题: 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5分)
答案:示例一 : 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 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示例二 : 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 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