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必须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作者:来源:《老区建设》2022年第08期明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
这次是我主动提出要来讲讲的,目的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我常讲,领导干部要胸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纵览历朝历代,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凋敝、农民不稳,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到了近代,列强入侵,内忧外患,农村荒凉,民不聊生。
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致力于使农民从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解放出来。
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36年,他在延安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到,“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实现了亿万农民翻身得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组织农民重整山河、发展生产,进行了艰辛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三农问题的概念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数,因为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关系着很多农民的生存。
三农事业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将会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
“三农”问题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总称,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有质的区别。
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城市经济发达,农村面貌落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为农民依赖土地,种地收入少;学习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农业增产却不增收;农业科技推广的不全面,产业化程度与国外农业相比较低;与国际农业竞争没有优势,缺少优质高效品种等。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农民生活方式单一,大多时间花在种地上;收入方式少,种地或者出苦力;转移的劳动力的权利没有保障,剩余的劳动力得不到合理的安置等。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1)基本国情的影响。
人地比例关系的多少,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发达、农民贫富有着直接关系。
首先,影响着我国的农业就业容量,人多地少使得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比例缩小,靠农业增加收入的机会就相对于减少。
其次,影响着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业的产业化结构,较少的土地是不可能有效的经营大规模的农业,不可能有效的提高土地生产率。
最后,对于农民而言,耕地不足使他们的收入减少,影响到他们的生存。
虽然如今,农民外出务工,但是人均耕地的不足,相对于市民而言这是不公平的,并且在效率方面得不到保障。
(2)体制的制约。
为了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让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引进先进技术,组织大规模生产,财政、金融、社保等政策偏向城市,使城市处于发展的优势地位。
同时国家让农村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将农民的生活与土地紧密联系。
许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农村,对农村的财政支持部分只能完成很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农民从根本上就没有参与现代化的机会,使得农村其它产业得不到发展,生产方式没有转变,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遭到各种制度的威胁,生存权、发展权等处于不平等地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路径探析
行政与法爭村振兴■罐略2019年第11期实施乡村报兴战略甫最下解决吉林省“三欽'问題的跄径探析□杨朝丹[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吉林长春7300/2]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当前,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在解决“三农”问题进程中尚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増收难,资金匱乏、无力支撑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总体素质低下,农业科技创新不足、贡献率低等诸多困境。
应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从优化产业结构、创靳投融资机制、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多措并举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入手,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最终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9)11-0104-07收稿日期:2019-10-11作者简介:杨朝丹(7987—),女,吉林集安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项目基金:本文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一般课题"吉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gz07o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一)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新政策新机遇中国是人口大国,以往针对“三农”问题出台的政策更加注重于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供给。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
Word文档仅供参考Word文档仅供参考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一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认真兑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购买农机给予一定比例投入等政策,补助资金要足额及时到位,绝不能滞留或挪用。
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群众反映强烈,经委、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调控平抑。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以省内基本自求平衡为目标,按照保护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安排好明年的粮食生产,确保面积不减少,单产、总产增加。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要大力培育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的模式,发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
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要针对大宗农产品运销困难的问题,积极组织引导运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开拓市场、寻找销路。
三是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
中国民生问题在四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最新版)
中国民生问题在四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中国民生问题在四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既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五年,也是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的五年。
五年来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和世界的瞩目。
第一,更加重视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
在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在党和政府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下,城镇居民就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01X-201X年四年间,新增城镇就业353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80万人,超出了“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年度目标。
201X年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2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计划的70%。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201X-201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基本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
201X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连续三年超过6%,是1985年以来的首次。
201X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增幅高出同期GDP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
此外,各地还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城镇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下大力气降低今年以来由于物价上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就业形势好转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热点不断持续和巩固。
201X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别增长 7.6%和8.6%,分别是201X年和198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第二,更加重视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解决方案第1篇三农问题解决方案一、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提出一系列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二、目标1.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效益。
3.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4.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三、解决方案1. 农业方面(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节水等性状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2)发展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
推广设施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比较2. 农村方面(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3)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政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3. 农民方面(1)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旅游、电商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负担。
四、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
制定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2. 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
3. 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作者:王秋玲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4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因此,我们要制定一系列方法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字:乡村振兴;“三农”问题;脱贫攻坚;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
一、抓关键点,突破瓶颈1.加快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培养。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主要表现在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导致了乡村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乡村经济急需振兴,而振兴经济靠的是人才,人才又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所以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的能力。
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2.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同时还指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土地等财产集体所有的经济性质,强调了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经营并存长期不变的政策要求。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作者:成习文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11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三农”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但同时也应看到,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农民增收难、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
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打破,农业农村农民尚未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可以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应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断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国人多地少,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实现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近些年来,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连年快速增长,基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推进速度最快的时期,社会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在快速增长。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仍然明显滞后。
在近年农产品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增长,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
粮、棉、油、糖、肉、奶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口数量在逐步增加。
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按我国农产品单位面积的产量计算,目前进口粮、油等主要农产品的数量,已相当于我国在境外利用了6 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于弥补我国农业资源的相对不足、加强与农产品出口国的经济合作都有利。
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口必须有度,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区科协“三万”活动工作组综合调查报告按照省、市、区委关于“三万”活动统一安排部署,我区科协驻峪山镇峪山居委会、峪山村、金寨村和樊岗村等四个村(社区),两个多月来,扎实开展了宣传政策,入户调查,走访民情等工作,工作组共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发送工作组名片2100多张,发送《致全区农村乡亲们的一封信》2000多份,走访2075户,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491个,解决各种矛盾纠纷19件,为群众发放科普读物1000余册。
基本上达到了“政策送下去,民情摸上来,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目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省“三万”活动要求,民情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一环。
因此,我们在四个村走访调查中,带着问题一边思考,分析原因,一边想办法,找对策。
针对“三农”工作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进行了认真排查疏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问题:问题之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
村集体经济最好的峪山村年纯收入仅5万多元,其他村(社区)几乎是空白,金寨村虽然成立了大地丰农村合作社和利源种兔合作社,由于刚刚起步,规模小,效益差,村里很多需要用钱化解的矛盾或民生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制约了全村公共事业发展。
樊岗村集体经济是空壳,村里每办一件公益事业都得要百姓掏腰包,由于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导致干部号召力、凝聚力下降。
问题之二,中心集镇建设管理滞后。
峪山是一个老建制镇,前几年作为市政府领导的联系点,市里投入近100多万元,硬化街道,安装路灯,虽然镇容镇貌有了很大改善,但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如老街硬化,老寨河治污,老水网改造,公厕建设等,明显满足不了集镇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
由于区位因素和管理体制不理顺,大量的集镇工作还是村委会在包揽代管。
而村里对街道建设投入显然有限,导致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当地集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问题之三,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一遇灾害天气,非涝即旱。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年失修,农业灌溉用水难。
如何改善中国民生问题范文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
一系列民生问题不断呈现出来,例如: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
当前,政府提出要像发展经济一样改善民生,但是,要如何解决现在我国所存在的民生问题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民生。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
狭义上的民生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而什么又是所谓的民生问题呢?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
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等。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
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
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等。
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准和公共财力的大幅度提升,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进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当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作者:高长武来源:《中华魂》2017年第09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其重要意义、基本目标、具体举措及做好这一工作从方法论上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等作了深刻阐释,为我们稳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一、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要意义的凝练概括。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进一步阐述,集中体现为如下三个论断:第一,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专列“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条,不仅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且对推进这一战略任务作了具体部署。
从全国发展的现状来看,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
要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就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按时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助力和保障。
第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历史经验表明,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
工业化、城镇化初期,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援,工业难以起步和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工业不能反哺农业,农业发展缓慢,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工业的发展也不可能持续。
三农问题
[编辑本段]内容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编辑本段]背景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丁稀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年为3.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
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农民第一次出现了“手里有粮卖不出”的现象[来源请求]。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从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内而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
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
农村的发展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大的挑战,从而使三农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中显著的问题。
[编辑本段]三农问题的衍生影响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
三农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指出,2009年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以及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三农”工作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应对仍在持续的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下,农业农村经济外部环境复杂,内部制约突出。
在连续6年丰收的高起点上保持粮食继续增产难度加大,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挑战更加严峻。
因此,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对整个国家意义重大。
——五大薄弱环节待解2009年粮食虽然丰收了,但是棉花糖料等工业原料作物产量有所下滑,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更加繁重,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由于当前农村生产主要是大量家庭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个体小农经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目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家庭分散经营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个体小农经济在资源、信息各方面与农产品市场供求及价格波动严重不对称,导致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出现下降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农产品生产下滑、农业生产滑坡、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等问题随时可能发生。
农产品进口和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也会冲击农业生产。
农产品卖难未得到有效解决。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随着农业科技包括良种、化肥、农机和其他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农产品过剩成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在包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过,近些年来我国多种农产品卖难问题正是反映了这种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我国农业在90年代解决了吃饭问题后,在新世纪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过剩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发生“谷贱伤农”。
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农民增产不增收,浪费农业资源。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邱 力 生
解决我 国“ 三农 ” 问题 的关键
2 优化财政支 出结构, . 加大转换支付力度 。
财政支出结构 的优 化要 以调 整公共保 障支出为
中心 , 加大 转 移 性 支 出 的基 础 上 , 在 对经 济 建 设
支 出, 除涉及 国计 民生 的公益性投资 、 基础设施 和重点建设项 目外 , 其他应退出。 3 协调 区域 经济的发展 , . 大力发展 中部地 区, 中部地 区成 为西 部大发展 的 阶梯 。促 使 使 东 、 西部有序发展 , 中、 缩小地区差异 。现在不少
维普资讯
锯衔 考 2 6 第1期( 碍宪 考 0 年 5 总第1 5 0 9 期) 7
农业 与农村经济
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 尤其是服务 产业 , 吸纳农村 剩余 劳动力; 同时政府应加快城 镇化进程 , 取消农 业与非农业 户 口的差别 , 以住
转让土地使用权 , 并享受与城镇 居民同等的最低 生活保障待遇 , 以解除农 民的后顾之忧 。
( 徐摘 自《 农业 经济}05 第 1 期 《 民收 20 年 1 农
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
师资队伍及贫困户子女的受教育水平 , 从而保证
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 , 要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 , 建立健全多渠道 、 多层次、 多形式 的农 民技能培 训体系, 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 务的农技推广队伍 , 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的开 发工作 , 以及做好农 村的科技普 及工作 , 来提高 农村人 口的综合素质 , 特别是要把青壮年农 民和 即将成为农 民的农村 中学毕业 生作为主要培训 对象 , 提高其科学种养水平和务工技能。 2 .加大对农村物质资本 投入 , 有利 于提高 农 民收入。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农村的“ 贫 困恶性循环” 使农 民走出贫困陷阱。政府应增 , 加农业投入并坚持多渠道 、 多形式逐步建立起 以 1 .切实 保护农 民中低 收 入人 群 的基本 生 活, 防止贫困问题加剧。( ) 强对贫 困主体的 1加 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 。切实解 决困难 人 口的基 本生活。( ) 2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 解决农 民因失
“三农”的五个“务必”
龙源期刊网
“三农”的五个“务必”
作者:
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13期
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
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统筹兼顾的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才能确保“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最棘手的一大难题,也是关系“三農”发展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
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
搞好新时期新阶段的“三农”工作,更需要我们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摘自习近平《之江新语》)。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出现可喜变化。
但由于农民基数庞大,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很少,加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受教育条件差和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等,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从长计议,更多地考虑一些治本之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客观估价当前“三农”形势20xx年,在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的多种因素促动下,我国“三农”实现“三突破”:一是粮食生产突破4550亿公斤的预期目标,达到4695亿公斤,增长9,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
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突破5的预期目标,达到2936元,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多的一年,农民仅售粮收入就增加600多亿元。
三是农业效益取得新的突破,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19公斤,实现增产增收。
与此同时,农村市场活跃,农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望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改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加,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
主要包括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等。
接着,中央一号文件从九个方面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可以预期,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势头将会保持下去。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民收入的增长还只是恢复性的,下一步如果没有新的思路和对策,不仅农民收入难以进一步提高,而且“三农”问题也难以根本解决。
从长远看,影响“三农”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粮价和减免税收余地有限。
过去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于粮食价格的提高和政府减轻农民税费负担,今后这个方面的情况将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