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民生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朱步楼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

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人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社会的公正公平、权益诉求、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精神满足、幸福指数等等,同样也是民生的重要内容。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把改善民生放在战略的高度,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既是坚持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也对各级政府以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此,政府必须改变职能,更新发展理念,改进工作作风。

改善民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任重而道远。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要引导全社会参与。

改善民生,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分配,扩大社会就业,加强社会管理等,要切实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方面的职责,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贵”和“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把那些适合通过市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给各类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通过市场化竞争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还要鼓励全体公民参与慈善捐赠、社会捐助活动,弘扬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激发全社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积极性。

二是既要坚持尽力而为,又要做到量力而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有不少新的需求和期待。

我们一方面要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且又有可能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在呼应群众的民生期待中决惠民之策,行惠民之举,确保每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确保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确保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成效。

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稳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文化权益和民主权利,决不能不顾政府财力超前过急地要求,更不能举办劳命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那样,不仅不利于真正解决民生问题,而且会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是既要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建立长效机制。

民生问题是历史的、具体的、动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民生的标杆越来越高,改善民生需要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各级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在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花气力。

例如,要坚持富民优先,促进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要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增加廉租房房源,让所有低收入家庭做到“住有所居”;要从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出发,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切实做到“老有所养”。

与此同时,还要将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加以规范化、制度化,上
升为分配制度、公共政策和地方法规,努力形成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如建立公共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正常支出机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报酬、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从根本上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

来源:《学习时报》第41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