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前测中测和后测,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探析“前测后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前测后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王倩雯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1期摘要:“前测后测”顾名思义,即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过程前和学习过程后分别进行检测。
“前测”方式主要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差异,在教学中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教什么,提高课堂的质量效果。
“后测”方式在我们中国,被认为学习者学习完知识后,立即展开试卷测试,测试学生驾驭了多少的知识,能做多少题,并结合实际应用,看学生能做多少事,否充分利用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本文简要分析“前测后测”的内容与意义,在此基础上具体探究“前测后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测;后测;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应该可以认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就很难学好其他学科,所以针对这样的学习数学阶段而且这个比较难的学科时,老师应该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感等三方面的能力,拿到实际生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很多生活场景都可以运用到数学相关知识。
但是,由于数学学科独具的抽象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使得一些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厌学,喜欢玩其它的,不愿主动学习,可能会走神,独立思考。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前测后测”的内容及意义小学生涯可以认为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涯的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生涯,在这个时期决定了每一个同学知识的根基。
如果在此时期学生没有充分把握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失去了数学兴趣,那对于这个学生今后的数学知识的获取肯定是没有益处的。
老师利用“前测后测”手段去授课时应当时刻把握好谁是主体谁是主导,必须意识到学生应该是主体,自己只是起到主导作用而已,以这样的方式去授课就无形中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水准。
“前测”的概念就是依靠小学学生目前所学的其他知识以及数学知识为前提的,然后结合教师恰当的授课基础,在授课进行之前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样方便老师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弱点,然后老师带着目标去为学生制定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研究前测中测后测学生设计问卷及问卷分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研究学生问卷调查前测报告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
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新建校,目前,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我校将立项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这一课题的研究,为了使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特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这一问卷调查情况作如下分析:二、调查方法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时间:年月—月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观察法:随堂听课时进行观察3.调查内容学生的听课习惯、说的习惯、书写的习惯、读书习惯、合作习惯、学习品质等因素。
4、调查范围XX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人)三、调查结果分析1.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等多种形式,发现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
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
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开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与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智能。
〔二〕实际情况分析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根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根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能力上都很不理想。
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开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使计算方法合理性和灵活性。
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根底,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与参与社会所必需的根本素质之一。
二、现状分析:1.算理不过关在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对算理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不去理解,对计算的算法却非常重视,以为只要能算就行。
对计算题普遍缺乏兴趣,认为计算题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出来,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致做计算题时马马虎虎,不够认真。
2.学生不能运用简算方法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一道计算题如果没有要求简便,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不去简便计算,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优的解题方法进展计算。
其实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运算过程,需要很多的运算步骤才能得到一个结果,应认真分析错在什么环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指导意见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指导意见“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战场,是教师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人的发展”的目的。
为了进下一步规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特制定本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如下:一、基本要求遵循数学教学从现实背景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总结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教学规律。
构建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拓展应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二、具体要求:1.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要符合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又要与数学学习紧密相连,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规律的目的。
2.探究学习(1)系统的把握教材: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深刻体会教材意图,分析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系统和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紧密结合数学知识挖掘其蕴涵的思想方法、数学文化,能瞻前顾后的分析教材、统揽全局把握教材,把每一部分知识纳入到所在知识系统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感受数学文化,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让目标成为课堂的灵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准确、具体、实用,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目标设计,让目标成为有效调控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点拨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等一切学习活动的主线,突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灵魂作用。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找准教学的起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现实生活中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特别是要让学生经历由现实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一直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构建意识和初步的建模能力。
前测——让数学课更有实效性
前测——让数学课更有实效性摘要:课前测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课前前测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前测产生的数据,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而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及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测试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
如果教师还是像以前那样实施教学,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的课堂并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意思,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课前前测就变得更加重要。
另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必须要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真是认知情况,知识经验以及思维状态,在充分了解、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也是学生所喜欢的。
教师要想准确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需要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前测。
一、课前前测的重要性(一)前测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来的状况去进行教学设计。
”这“原来的状况”就是指学生掌握新知识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也即是我们说的学习“起点”,它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前提。
如果将教学目标比喻成教师引领学生要达到的“终点”,那么在出发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起点在哪儿?只有准确了解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基础,我们才能准确判断学生学习的困难,才能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这种状况,教师教的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会的,不教也明白;不会的,教了还不懂。
(二)前测有助于教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在相应的前测结果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结果反映出来的学生特点去选择合适的计划,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有利于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环境对于学习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课前小测对高效课堂作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课前小测对高效课堂作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义务教育质量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高效率的课堂。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高效率的课,能否运用课前几分钟做出一些相关教学的准备?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下面我将将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从高效课堂的一个小环节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比如我校现在开展的“练评讲赛”模式:老师讲、助教评,小组讨论、小组竞赛。
这样的模式使得知识点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学生学起来也很有兴趣,但考试结果却还是不容乐观,学生答题依然掌握不好。
经过分析,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知识掌握不牢固。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借助课前小测这一教学环节来解决。
别小看它,犹如一场100米的赛跑,一个好的起跑相信对最后取得好成绩意义非凡,所以,它就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前提。
下面,我将会通过一些理论、图片对这一观点作出阐述。
一、课前小测对教学的现实意义1.课前小测能有效调整学生的课前状态,使其快速投入课堂学习。
课间十分钟,学生可以从上一节课的紧张的节奏解放出来,利用有限的十分钟对身心进行放松。
但由于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课间十分钟变成了追逐打闹的的时间,如果不加以控制,对下一节课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体会:上课铃响了,学生们还处在之前下课的兴奋状态,教师们需要维持纪律、稳定学生,白白又浪费了宝贵的几分钟。
如果每次这样,谈何高效课堂。
所以,我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课前小测。
上课铃响之前,教师就可以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小测准备,学生见到教师进入教室,也会自觉坐好,等待教师布置任务。
小测内容是学生针对教师上一节课讲授的内容进行的有目的的复习和巩固。
能增强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识,促使学生由课间活动的“动态”,迅速转变为课上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的“静态”。
同时,学生们也能通过这几分钟调整状态,为接受新课作好准备。
落实“前测、中测和后测”,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落实“前测、中测和后测”,提高数学教学实效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 赵铁平【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何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很有意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作为数学老师,时刻都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因此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前测、中测、后测就会变得很有意义了。
一、前测,帮助老师找到课堂的教点 二、中测,定位学生多种感官学习的方式 三、后测,思考提高计算成绩的有效策略实施知识前测、中测和后测,感觉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知识的生长点,选择有效的教法、学法,也使复习教学更有针对性,为提高课堂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字】落实 测试 提高实效 【正文】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何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很有意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作为数学老师,时刻都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因此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前测、知识中测、知识后测就会变得很有意义了。
从知识前测中可以了解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从知识中测中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新授部分学会程度的准确信息;从知识后测中可以知道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下面我就以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内容为例,介绍一下我在实施知识前测、中测、后测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前测,帮助老师找到课堂的教点我组织45个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进行了前测,测试题目为: 1、看图计算,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13-9 =□2、小红有15块糖,吃了6块,还剩几块?□○□=□第一个题目中给出图示,学生可以借助圈珠子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第二个题目没有图示,自己可以借助各种方式得出结果。
考虑到学生的算法多样,第二题可以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捕捉思维的闪光点。
测试结果统计:1、看图计算:13-9=□11 345.8% 12.5%24人解11 945.8% 37.5%24人2、解决实际问题,列算式:15-6=9这道题是用十几减小数,剩下的数是9,与上一题的类型正好相反。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论文第一部分:背景与目标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大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整合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目标本论文旨在探讨以下方面:1. 分析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2. 探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大单元整体教学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方面的有效性;4.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三、研究内容1.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一个较大的知识单元为教学内容,通过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目标的协同发展。
(2)特点:整体性、系统性、生成性、开放性。
2.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目标的协同发展;(2)知识整合原则:以知识单元为载体,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形成有机整体;(3)学生主体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4)过程评价原则:注重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1)教学准备: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梳理知识体系,整合课程资源;(2)教学实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注重知识的应用与拓展;(3)教学评价:关注过程评价,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预期成果1. 明确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特点、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2. 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参考;3. 验证大单元整体教学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方面的有效性;4. 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5-21T09:49:48.367Z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作者:王春明[导读] 新课改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不断寻求各种教学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王春明【摘要】:新课改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不断寻求各种教学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本文主要从关注学生的前测做起,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制定相关的任务驱动,进而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并根据前测设计课堂练习,最后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前测;学生;任务;反思随着新课标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提出了向课堂要教学质量的观点。
仅仅只有35分钟的课堂,既要做到新授,又要做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课堂巩固,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新授过后都有所收获。
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正确制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快速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前学生已经对该堂课的相关知识点有所掌握。
由于孩子们个人背景的不同,学习方法以及经验的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没有经过教学有些孩子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又有些孩子掌握了那个知识点,也有孩子都掌握了同一个知识点。
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走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充分的去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摸清学生的底细。
根据所了解到的学情,可以进行有实效性,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正真做到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创造出每一个全新的35分钟,让学生有所成长,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让他们轻松学习数学,形成乐于学习数学的氛围。
了解学生学情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前测就是其中的一种。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
如何把教学计划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1为贯彻落实宁远县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切实规范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大幅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教学质量现状分析1.现状分析:我校现有18个班级,1082名学生,70名教职员工,学历合格率100%。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与关下,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果明显提升。
2.优势分析:我校有一支锐意进取努力创新的领导团队,有一群无私奉献乐于钻研的教师群体,有一个个文明阳光的学生。
近年来,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校风学风明显好转,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
3.问题及原因分析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处,随着新城区的建成与发展,部分学生到城区小学就读,生源萎缩较快。
我校教师虽然肯于奉献与钻研,但与毗邻的城区学校教师相比,专业素养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课堂效率需要提高。
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与城区学校相比,落后很多,如教学设备缺乏,活动室缺少。
二、基本理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质量指标要求,优化学校管理内涵,落实各项工作环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质量指标1.总体目标:创建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工作的各项要求,在突出教学质量中心地位的同时,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完成计划中的各项目标。
2.具体指标(20xx年8月—2015年7月)(一)20xx-20xx年度入学率、巩固率指标:小学入学率保持在100%,年巩固率达99.5%以上。
以“三测”减轻学生阅读课业负担的尝试
GVANGJSIH GYAUYUZ 教学创新·语文研究以“三测”减轻学生阅读课业负担的尝试□玉林市玉州区古定中心小学苏里莉【摘要】教师在阅读课堂运用“三测”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有效减轻学生阅读课业的负担。
“前测”设置关键项,落实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测”常用快速检测、精准检测和大数据检测的方法统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后测”通过统计布置作业量,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关键词】“三测”阅读课业负担【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116-02在MS-EEPO有效教育的操作体系中,有一个监测工具叫“三测”,即前测、中测和后测,它是流程性评价中的主要检测指标。
“前测”就是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对相关学科内容在此前的进展程度进行检测;“中测”是对本节课关键内容把握状况的检测;“后测”则是对课的后半部分以强化次数为主的统计,以及对课后作业数量的估计或部署的把控。
教师运用好“三测”的监测方法调控课堂,真正落实了教学目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下面,笔者结合“三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教学策略。
一、“前测”短、平、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有一到三个关键项,关键项就是本节课主要落实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围绕关键项展开教学,教师采用“三测”进行自我监测,有助于实时监控课堂,并做好自我管理。
上新课之前,教师需要快速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应有知识储备的情况,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按照备课教案授课。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这就是“前测”。
当“前测”检查结果达到95%,即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前测”因本节课的关键项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测试内容。
从知识点方面看,可以是上一节课学习过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以前的生活积累,还可以是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知识积累等;从学习能力方面看,可以对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进行检测,因为师生的学习方式相一致,就能有效快速地展开课堂。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作者:冯喆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7年第08期【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前测分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学前测的目的就是通过前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案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前测分析,能准确定位教学预设,能合理选定教学行为,能快速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测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前测,是教学之前的测试,它是一项由教师组织设计,以学生为对象的测试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前测了解学情,得到相关的数据,通过分析前测产生的数据,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而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影响新技能的迁移,所以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因此,关注教学前测,找准学习起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前测设计,用数据了解教学起点(一)问卷调查法即设计一张问卷(或表格),在课前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
主要适用于概念课的教学和起始教材的教学。
例如课前可围绕“你知道什么是××?”“能举出生活中例子吗?”“你在哪里用到过?看到过?”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确定新知的切入点。
(二)个别谈话法主要用于后继教材的教学,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问题。
通过教师与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代表的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各自对新知生长点的掌握情况,确定怎样引导学生迁移或类推,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预习分析法即安排预习内容,设计预习作业。
通过设计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对新知自学的情况,了解学生哪些问题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似懂非懂,哪些问题不能解决。
《认识三角形》一课教学前测的问卷调查如下:1. 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至少写三个。
2. 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3. 三角形也有高吗?有多少条?4. 请试着画出所有的高。
5.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设计成三角形(如屋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你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节省材料;(2)美观;(3)方便;(4)牢固。
论小学数学课前测实验有益性研究
•教学视点171【参考文献】[1]马秀兰.小学数学“前置小研究”设计[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2):21.[2]黄正年.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29):49-50.[3]顾晓霞.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情前测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39.[作者简介:黄玲,南宁市高新二路小学。
]文/黄玲论小学数学课前测实验有益性研究摘要 前测实验是在正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前,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心理特征和能力而开展的测试活动。
在此基础上,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以准确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可以看出,前测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当运用前测实验,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前测试;有益性1 小学数学课前测实验的有益性1.1 前测实验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前测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状态下获得新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前测提醒学生课堂内容,这样他们可以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听课时效果会明显增强。
通过前测,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将简单易懂的内容内化,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和疑问。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
这不仅节省了不必要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探索时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有针对性,并且学生为掌握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前测中学生标记了他们不理解的内容,在上课时他们将积极专注于听课。
在了解学生的前测结果后,老师发现学生更加集中和典型的问题,并且在教学中加大对这部分内容讲解的力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Osubel 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原始知识进行教学。
”通过前测,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扫描浏览,清除学习障碍,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缩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之间的距离。
分而治之,逐层提升——谈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检测的思路
•教学视点201【参考文献】[1]蔡国奇.数学作业涉及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2017.[2]孙正刚.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J]小学数学参考,2018.[作者简介:宋英兰,南宁市高新二路小学。
]文/宋英兰分而治之,逐层提升——谈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检测的思路摘要 小学数学教育是当前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很多数学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群体、经济发展等都对当前的数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很多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自身的学习能力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学习的意识与主动性不强。
如果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仅仅以固定的标准、固定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就很难提升整体数学教育的成效。
所以从教育成效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在课前的前测练习,坚持“分而治之,逐层提升”的教育理念,是保证数学教育成效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很多家长的关注点都在学生的成绩上,缺乏从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角度出发进行数学教学的意识。
因此要进一步激励,教师群体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过程中通过“分层练习”的方式提升不同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意识与能力。
1 前测作业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发展现状1.1 教师的作业布置针对性不强前测作业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成效进行巩固的一种形式。
但是很多教师对目前的这种教育方式关注度还不是很高。
有些教师虽然能够按照数学教育发展的要求,为学生布置前测训练习题,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成效与习题的布置方面,很多教师都缺乏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进行内容布置的意识。
有些教师仅仅是以简单的课后作业中的部分练习题作为前测作业的主要题目,对学生的预习成效的检测效果不明显。
1.2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差前测作业最根本的意义在以通过提前练习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成效进行检测,同时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握下一步的教育重点。
但是在当前的前测练习布置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认识与自主学习意识还相对较差。
柳暗花明又一村——例谈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柳暗花明又一村——例谈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彭柳萍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6期浙江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318000)彭柳萍前测,就是教学之前的测试。
通过对前测产生的数据分析,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
前测,是教学预设的“奠基石”,是教学行为的“风向标”,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有效地运用前测,能为课堂教学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境界。
缘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教学困惑偶然的一次机会,我承接了一堂县级教研活动的展示课,上课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这是一堂典型的概念课,在概念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画高”技能的教学。
为了将概念的揭示和技能的落实能在本堂课完美地结合,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和磨课。
根据对教材的解读,本堂课应重在概念的理解和画图技能的教学上,尤其是高的概念的揭示和画高的方法。
因此,在概念的揭示及画高方法的指导上设计了“自学高的概念——以概念画高——画高技能讲解”这样三大环节,以此突破重难点。
在试教后发现,在此环节花了大量时间,学生学习效果也并不乐观:部分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兴趣低,部分学生对高的概念无法清晰理解,部分学生对画高的方法不得要领。
面对这一现象,我感到很困惑:在重难点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分解和落实,为什么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而且毫无学习兴趣?经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前测尝试基于试教后产生的困惑,我作了这样的思考: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对学生的前认知有所偏差?抑或是对难点分解上存在误区?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未授课的四(3)班51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式的前测。
【前测内容及反馈】1.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至少写三个。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三角板、支架、自行车……2.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全班学生都能画出三角形。
3.三角形有高吗?有()条。
有32人认为三角形有1条高,占全班人数的62.7%,;有7人认为三角形有3条高,占全班人数的13.7%;还有4位学生认为有无数条高,占全班人数的7.8%。
小学数学学科关于学情前测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关于学情前测的研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原有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对原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才能开始新的教学。
前测是指在不加任何干预情况下对被试的原始水平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照和依据。
前测是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最初水平或心理特征,再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
“学情前测”顾名思意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学生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该了解些什么?怎么了解呢?我想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而定,总体上可以分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等几个方面。
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可以分为:试题检测、调查问卷、学生访谈、观察捕捉和教师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学科中很多课均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程,而有目的地进行学情前测,能帮助老师们就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根据这个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故此,学情前测在小学阶段尤其是数学学科中显得格外重要。
一、学情前测帮助老师确定学生“学什么”学情前测主要是一种直接性的测量,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同时也是进行数学教育评价的基础和手段。
课前做好“学情前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教材”、基于“教师”、还是基于“学生”,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其中基于“学生学情”是最重要的。
皮亚杰曾说过这样一句撼动人心的话:“你教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想法、困难有具体的了解,才能更大程度地设立目标帮助学生。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在生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不是一张白纸,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
浅析初中数学“前后测”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其结构-最新教育文档
浅析初中数学“前后测”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其结构一、影响后进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随着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的推进,后进生所占的比例日渐增大,特别是初中二年级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在实施“前后测”教学模式前,我们对县域一所中学的初二后进生班级做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目的是了解后进生数学学习的情况,调查问卷主要通过对后进生学习动机、态度和对教师教学的敏感度三个维度进行考察。
访谈对象是从班级数学成绩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中各抽取两名同学,使访谈更具有代表性。
访谈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己,家庭,学校三个维度来了解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调查问卷实发51份,收回51份,利用率100%。
通过Excel表格统计,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对于数学期望,有66.7%的同学对目前数学学习成绩不满意,而且有84.3%的同学想把数学成绩提高一些,说明大部分后进生对数学学习抱有期望。
对于数学学习动机,96.1%的同学是为了满足他人,60.8%的同学对数学不感兴趣。
对于数学学习方法:62.7%的同学不能认真完成作业,甚至有抄袭的现象,96.1%的同学认为数学课前预习不是很有必要,能做到平时、测试和考试前预习的只有19.6%,说明后进生的学习习惯有不合适之处。
教师对后进生的影响,有17.6%的同学不受数学授课方式的影响,49%的学生几乎听不懂数学课,说明后进生对数学知识接受的不是很好。
结合调查问卷数据和对本班个别后进生的访谈,我们考虑有以下因素会影响到学困生的数学学习:(1)在心理层面上,后进生学习动机明确,但比较浅显,很多同学是为了“自尊心”或是为了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
大部分后进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对于解数学题具有畏难情绪,抗挫能力比较弱。
(2)在数学学习内容与方法上,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所学习的内容逐渐由直观转向抽象,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虽然都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但是有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学生数学学习就会出现分化现象;部分同学小学数学基础薄弱,但数学知识是有连贯性的,导致初中数学学习困难;一些同学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已不在适用初中数学的学习,导致在数学学习上无论多么努力,还是学不好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前测、中测和后测”,提高数学教学实效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 赵铁平【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何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很有意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作为数学老师,时刻都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因此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前测、中测、后测就会变得很有意义了。
一、前测,帮助老师找到课堂的教点 二、中测,定位学生多种感官学习的方式 三、后测,思考提高计算成绩的有效策略实施知识前测、中测和后测,感觉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知识的生长点,选择有效的教法、学法,也使复习教学更有针对性,为提高课堂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字】落实 测试 提高实效 【正文】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何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很有意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作为数学老师,时刻都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因此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前测、知识中测、知识后测就会变得很有意义了。
从知识前测中可以了解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从知识中测中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新授部分学会程度的准确信息;从知识后测中可以知道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下面我就以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内容为例,介绍一下我在实施知识前测、中测、后测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前测,帮助老师找到课堂的教点我组织45个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进行了前测,测试题目为: 1、看图计算,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13-9 =□2、小红有15块糖,吃了6块,还剩几块?□○□=□第一个题目中给出图示,学生可以借助圈珠子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第二个题目没有图示,自己可以借助各种方式得出结果。
考虑到学生的算法多样,第二题可以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捕捉思维的闪光点。
测试结果统计:1、看图计算:13-9=□11 3 45.8%12.5% 24人 解二班合计:24人2、解决实际问题,列算式:15-6=9这道题是用十几减小数,剩下的数是9,与上一题的类型正好相反。
脱离了图示,让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16 366.7% 12.5%人1 3 16 1 14.2% 12.5% 66.7% 4.2% 4.2%二班合计:24人测试结果分析:1、第一题的测试结果,学生的正确率达到100%。
大部分学生在图示的帮助下可以梳理清楚自己的思路,其中一班有58.3%的人明白“破十法”和“连减法”,二班有83.3%的人明白。
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图表示出来自己的思路,两个班的学生解决13-9=()能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破十法”、“连减法”和“想加算减”。
2、15-6=()这道题从解题思路分析,一班有79.2%的人用基本的画图法解决,20.8%的人不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班学生的思路比较开阔,有91.7%的人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路,8.3%的人解题思路不清晰。
此题没有给学生任何思路限制,学生的解法多样化:“基本画图法”、“破十法”、“连减法”和“想加算减”。
面对多样的解题方法,老师要如何把握教的重点,有效引导孩子理解别人的解题思路,真正做到算法多样化呢?结合本次前测试题分析,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个尝试:(一)利用“破十法”和“连减法”异同进行巩固理解破十法:连减法:“破十法”和“连减法”是退位减法中最常见的两种方法,学生很容易发现都是要从15里面去掉6个还剩下9个,不同的是从哪里面去掉了6个,是怎么去掉的。
在研究这两种方法时,学生充分进行比较、充分说异同点,在比较中很快抓住方法的本质进行理解和记忆,效果会很好。
(二)补充其他解法进行算法多样化的升华在前测的过程中,前测题的第一题为学生提供的图示实际是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表示自己思路的过程中只能局限在画图上了。
如果把第一题的图示去掉,让学生自己写解题思路,相信他们的思路还会更宽、更丰富一些。
针对学生出现的三种方法,还可以为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算法:1、因为我们知道6+9=15,所以15-6=9。
“想加算减”的思路在一年级上册没有学习退位减法之前,学习填括号里的数时学生对这种方法已经很熟悉,现在用起来会很自然。
2、对比法因为16-6=10,15比16少一个,所以15-6=9,结果也就比10少一个。
对比法相对来说用的比较灵活,想起来也比较简单,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训练比较有好处。
从前测的结果分析,老师的教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上,灵敏的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教在概念建立的初始阶段、教在相似算法的异同点上、教在知识的延伸之处。
二、中测,定位学生多种感官学习的方式“20以内退位减法”是单纯的计算知识,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算法是本段知识内容中的教学重点。
学生用多种感官学习的方式是否有效,在课中利用12-9=()这道题进行中测,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上先呈现前测题:13-9=()这道题中学生所用的“画图法”、“连减法”和“破十法”三种解题思路,利用磁性方块进行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的专项训练。
在“画图法”的学习中,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摆就一眼能看出是13个方块?从学生的摆一整行、到摆两行无序数,最后优化到10和3的摆法上。
利用13去掉9个可以是虚线圈去掉、也可以是斜线去掉的两种不同方法,找到两种画图法之间的异同来。
画图法容易理解、很直观,但是很麻烦,不容易操作结果。
因此“连减法”和“破十法”成为课堂重点研究的内容。
在“连减法”学习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解题顺序,先干什么了再干什么了。
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边说边操作过程,明确步骤以后让两个人参与整个过程,一人说过程一人写算式。
接着请3个人分工合作,一人说过程一人摆方块一人写算式。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对于为什么先减3再减6都能够理解到是用数的组成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破十法”时,同样让3个学生分工合作,老师重点指导说的过程。
课中利用“12-9”这道题对两个班级进行了中测,鼓励学生能用几种方法解决就用几种方法来计算。
减法、想加算减法、对比法”都差不多有25%的人掌握,一班学生除了“连减法”以外,其他的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占有的比例相差较多。
通过分析中测结果,深刻感受到:(一)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际的操作机会。
舍得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找到学习兴趣,使“我要学”变为“我爱学、我乐学”。
(二)帮助学生建立图示、算式、数字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学得牢固。
让学生把看到的图示和算式,借助摆磁性方块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实际操作中找到图示和算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到每一个数字在算式中所代表的含义,使三者真正建立起联系。
(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灵活。
通过分析每种算法的比例,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学生在中测过程中有17.4%用了列竖式的方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我想是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他们确确实实学会了、学懂了,这样的学习启迪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加乐于动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方式,而不是只把思维停留在老师所教的那些知识上。
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已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活动”上,课堂上舍得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给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的权力,让他们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
三、后测,思考提高计算成绩的有效策略讲授完“20以内退位减法”,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后测。
想通过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更准确的制定好下一步的复习计划。
后测题目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口算题:42道20以内的加法、减法题。
其中加法有3道:12+4、9+8、8+4,剩下的39道减法题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两种。
第二部分是笔试题:(一)圈一圈,算一算。
17 9 815 74 713 615-9=□ 16-7=□(二)填一填(三)小猴摘桃(连一连)(四)在○里填上“>”“<”或“=”。
6+9○16 13-6○8 19-9○10 3+9○13-4 5+7○11 16-9○9 17-5○16 12-7○13-8(五)想一想,算一算: 32-口算采用计时方法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完成口算的情况进行了统计:42道口算题完成时间的统计表42道口算题正确率的统计表间差距,我及时访问这两个学生后了解到:算得快的学生把计算题分成了需要退位和不需要退位两种,做题时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算得慢的学生做题时经常掰手指计算。
从计算的正确率来分析,两个班做对40道题的正确率分别在71.4%和69.6%。
通过对两个班错题进行统计发现,学生比较集中错的题主要有17-4(占20.5%)、13-7(占11.4%)、18-6(占9%)、16-8(占9%)、11-3(占9%)。
学生受刚学完退位减法的干扰,计算不退位减法时出现的错误很多,计算的速度也很慢。
笔试部分的习题类型比较丰富,把要考察的计算题设计的比较有意思,让学生在做题时觉得很好玩,边做边动脑筋思考。
通过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得出下面的统计表:一班学生笔试部分正确率统计表(总计:20人)15121711131686 4 7虽然每一个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不同、形式不同,但是都离不开数的计算。
针对学生计算速度慢的现象,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方法很重要,巩固退位减法计算的正确性是关键。
我们可以尝试做:1、利用一张口算试题,组织学生把口算题进行分类,认识到口算题主要分为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两类。
计算时学生就会更有针对性,减少错题。
2、把易错类型题告诉学生,从易错题中再次认识到选择合适方法计算的重要性。
“13减几”这一种题学生计算都不熟练,组织学生专项练习。
3、让每个学生都根据退位减法表制作一套36张小卡片,课上让同桌两个学生对口令,抢答得数,全班一起拿卡片找朋友、接力赛,和自己的父母摆擂台、争红花……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各种比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练多说,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
实施知识前测、中测和后测,感觉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知识的生长点,选择有效的教法、学法,也使复习教学更有针对性,为提高课堂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1、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3版2、《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