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结婚与独身

合集下载

陈衡哲知识女性独身论探析

陈衡哲知识女性独身论探析

陈衡哲知识女性独身论探析
文/ 张 辉辉
摘 要 :陈衡哲早年为 了反抗 旧式家庭 , 发展 自己的事业 坚持独 身主义 , 但 陈衡哲遇 到任鸿隽后 ,放弃独 身,最终 选择结婚 。为人妻 为人母的体验使陈衡哲对知识女 性独 身的思考更加理性和 客观。她主张独 身主义可作 为例 外 ,不可作 为常 态。知识女性为 了 捍 守独 立和献 身事业选择 独身,是妇女 争取独立所付 出的沉重代价也是觉醒女性 无奈 的选择 。 关键词 :陈衡 哲;知识女性 ;独 身 “ 五 四” 以后 ,随着女性经济独立 和受 教育 的提高 ,一些新 女性 开 始反抗包办婚姻 ,倡导恋爱 自由 ,当这些诉求无法满足 时,便 勇于选择 条不 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独身。但独 身论作为五 四时期妇 女解放 运动的一个侧 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女性 自主意识 的觉醒 和对 自身 处境 的判 断 。 陈衡哲作 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杰出的女性 ,庚子赔 款的第一批女 留学生 ,现代 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女作家 ,北 京大学 的第 一位女教授 ,总 之 ,她是五四以来 中国妇女界的一大骄傲 。陈衡哲 曾经是 一位独身主义 者 ,为了理想和事业 ,她决 心不结婚 ,直 到 3 0岁那年被 任鸿隽 的三万 里求婚所感 动 , 才 与之结合成为终生相敬如宾的伴 侣。本 文从陈衡哲早 年选择独身的原因和由独身到不婚的转变挖掘婚后 陈衡哲 对知识女性独 身的态度和评价。 陈衡 哲早年选择独身的原因 陈衡哲 1 7岁 时,父亲为陈衡哲 从一个 高管家庭挑 了个 品貌都不错 的年轻人做丈夫。但 陈衡哲坚决 的说 :“ 我永远不结婚 。 ”虽然她母亲讲 述 了周 围许多单身女人的悲惨故事 ,极力夸大她们单身生活 的孤独 以及 由此造成 的心理异常和行 为古怪 ,并试 图夸大婚姻生活 的吸 引力,以便 让陈衡哲改变主意。但始终坚持 自己想法 的陈衡哲晕倒后得到 了父母 的 同情 ,不再强迫她结婚。陈衡哲早年坚持独身 ,选择不婚主义 ,概 括起 来 主要 有 以下 原 因 : ( 一 ) 发 展 女性 个 性 ,成 就 自身 事 业 陈衡哲在早年 自传中 ,透露出 自己选择不婚 的原 因。首要 的便 是希 望能保持 自由以便实现 自己在知识 界发展 的志 向,因为在 当时 ,陈衡哲 所认识 的已婚女子没有人能享受多少 自由。 为了维护 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权 利和尊严 , 先 觉的女性必然要誓 死力 争婚恋 自主权 。然而与此同时 , 她们又意识 到婚 恋本身在一定 程度 上妨 碍了女性成 为一个独立 自主的个体 。陈衡 哲 曾在 《 运 河和扬 子江》 一 文中提出 “ 造命说” ,借扬子江之 口指出 :生命是 自己 的,而非他 人给 的, 其 意义就在于奋斗 。女性要勇于发展 自己的个性和 天才 ,追求 自身 的价值 。陈衡哲 的 《 洛绮思的问题 》就是较早反映女性为理想 和事业 而 拒绝婚 姻的一篇小说 。女主 角洛绮思与 大学教授 瓦德相恋三年 后订婚 , 当他们二人开始筹划结婚时 ,洛绮思陷入犹豫 和思索 中。她 觉得 自己更 想往学术的道路上发展 ,担心结婚后 自己的事业会受 到影响。她对瓦德 说 :结婚的一件事 ,实是女子的一个大问题 ,你们男子 结了婚 ,至多不 过加上一点经济上 的担负 ,于你们的学问事业 ,是没有 什么妨害的 。至 于女子结婚之后 ,情形便不 同了 :家务的主持 ,儿童 的保 护及教育 ,哪 样是 别人能够代劳 的? ” 这篇小说 陈衡 哲借洛绮 思之 口,诉说 了 自己 早期选择独身的主要原 因是为了成就 自身的事业 ,矢志服务社会。 ( 二 )反抗 旧式家庭 ,畏惧不幸婚姻 近世女子的时行流露 出愿守独身的喊声 ,大部分都是 由不 良家庭制 度所造成的。陈衡哲 在 《 复 古与独 裁势 力 下妇 女的立 场 》 中也 提到 : “ 旧礼教所号召 的女性美德 ,如无条件 的服从 ,如无 才为德 的人生观之 类 ,我们与其说他 们是女 性的优 点 ,毋宁说 他们是 女性 的奴隶 教育 ” 。 在 《 陈衡哲早年 自传》 中忆起幼 时所见 的一个 守了 “ 望门寡” 的女子 : 她的未婚夫死后 ,她 依然按 照婚 约嫁进 陈家 ,守 寡不 到一年 就抑 郁 而 死。陈衡哲 字里行 间流露 出对旧式婚姻 牺牲品的同情和 落后 婚姻制度 的 不满。较高的教育程度使知识 女性对婚姻 有着更 为成熟而理性 的态度 , 而不似中学女生易 随思想界 的潮流所左右。只是这种更 理想 的期待和更 理性 的态度 ,却并不 曾有现实环境的配合。虽然 渴望拥 有 自由爱情 ,但 在内心深处 害怕甚至羞于走 传统道路 。愿望与现实 的落差便 不可避免 。 独身其实也是 女性一种无奈 的选择 ! ( 三)求医实习经历 ,畏惧女性分娩

论结婚与独身

论结婚与独身

谈结婚与独身夫人之有妻儿也不啻已向命运典质,从此难成大事,无论善恶。兴大业,立大功,往往系未婚无儿者所为,彼辈似已与公众结亲,故爱情产业并以付之。按理而论,有子女者应对未来岁月最为关切,因已将至亲骨肉托付之矣。独身者往往思虑仅及己身,以为未来与己无关。有人则视妻儿为负债。更有贪而愚者,以无儿女为荣,以为如此更可夸其富足。此辈或曾闻人议论,一云此人为大富,另一则云否也,其人有多子负担,其财必损。然独身之原因,最常见者为喜自由,尤其自娱任性之人不耐任何束缚,身上褡带亦视为桎梏。未婚者为最好之友、最好之主、最好之仆,然非最好之臣,因其身轻易遁也,故亡命徒儿全未婚。未婚适合教会中人,因如先须注水于家池则无余泽以惠人矣。然对法官行政官等则无足轻重,彼辈如收礼贪财,劣仆之害五倍于妻。至于士兵,余尝见将军以渠等妻儿所望激励之,而土耳其人鄙视婚姻,故其士兵更为卑劣。妻儿对人确为一种锻炼。单身者本可心慈过人,因其资财少耗也,实则由于不常触其心肠,反而更为严酷(因而适为审判异端之官)。庄重之人守规不渝,为夫常能爱妻,是故人云优利息斯“爱老妻胜过不朽也”。贞节之妇自恃节操,不免骄纵。欲使妻子守贞从夫,夫须有智;如妻疑夫猜忌,则断难听命矣。妻子者,青年之情妇,中年之伴侣,老年之护士也,故如决心结婚,须善择时。昔有智者答人问何时可婚,曾云:“青年未到时,老年不必矣。 ”常见恶夫有良妻,是否由于此辈丈夫偶尔和善,更见其可贵,抑或此类妻子以忍耐为美德欲?可确言者,如妻子不顾友朋劝告而自择恶夫,则必尽力弥补前夫。(译文选自《王佐良文集 》)作品赏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培根从为公众服务及个人品质等多方面将结婚和单身生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分别列举了结婚与单身对人的不同影响。在培根看来,有妻儿之人可以说是对命运之神付出了抵押品,因为家庭难免拖累事业。所以,最能为公众献身的人应当是不被家室所累的人,因为他们能在感情和财产方面与公众联姻,馈赠公众。而单身者可以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从,却总难成为最好的公民,因为他们随时可以逃避。总的来说,重视婚姻和家庭能够使人具有责任感,充满爱心。培根进而立论:好的风俗能教化出坚贞严肃的男子汉。“妻子是年轻时的情人,中年时的伴侣,老年时的保姆”。总之,什么时候结婚都是好事。文章最后还专门对“坏男配好妻”现象发表了高见。在培根的随笔中,这是

培根-论爱情论婚姻

培根-论爱情论婚姻

论爱情

爱情在舞台上要比在生活中更为美好。在舞台上,爱情只是作为喜剧或悲剧的素材,而在真实的生活中,爱情却常常伴随着不幸。有时候,爱情像是魅力无穷的魔女,有时却又像令人望而生畏的复仇女神。

一切真正的伟人(那些英名长存的古人今人),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犯癫,伟大的事业抑制住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古罗马的埃比克拉斯曾经说过一句不那么明智的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本应全力追求高尚辉煌的人,似乎只能玩偶般地逢场作戏。尽管做爱情的奴隶与只管埋头酒肉的禽兽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也只是追求眼目感官之乐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双目本是让人有更崇高的目的。

在爱情上过度沉湎追求,必然使人的自身价值降低。显而易见的是,在爱情的氛围中,无休止地充满了浮华逢迎之语。而这些词语用之于任何其他场合,则只能令人耻笑惊异。古人云:“人总是把夸张的奉承留给他自己”——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即使是最傲慢的人,也甘于在情人面前俯首帖耳。

“在爱情面前,即使神也难免糊涂”。古人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为外人所明察,即使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一目了然——除非她(他)也同时陷入了爱的漩涡。这是一种爱的代价,若不能得到爱的回应,对方心底就会生出难言的轻蔑。这是一条至真的定律。

因此,人们应当对这种感情抱以充分的警惕,因为爱情不但会使人产生迷惘,而且可以让人失去尊严与人格。至于其他方面的代价,古代诗人荷马早就告诉我们,美女海伦的那位追求者,全部放弃了他的财富与智慧。

人最软弱之时是爱情最易入侵之日——即春风得意和孤独窘困之时——人最易于为爱情之火点燃。当然,爱情未必会降临给那些一筹莫展的人。由此可见,“爱情”不过是“愚蠢”之子。

为何越来越多的女性只谈性不结婚

为何越来越多的女性只谈性不结婚

为何越来越多的女性只谈性不结婚

据有关婚恋机构的调查显示:北京大龄单身女性已多达80万,居然是单身男性的两倍,令人感到恐怖的是,在单身女性中,竟然有9成单身女性性生活不是空白。其实,无论是现实中周边的普通单身女性,还是有无数光环的明星单身女性都似乎能够证明,越来越多的女性是独身主义,如明星独身女性徐静蕾、瞿颖等,她们的性生活似乎从来就不是空白。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只谈性不结婚?丁丁曾经对这类女性有过不少的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发现这类女性之所以只谈性不结婚,主要基于以下七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没有找到比初恋更强的男性。许多女性之所以只变性不结婚,根本原因在于曾经有过轰轰烈烈的恋爱,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在以后的人生中,虽然有过刻意的追寻,但最终发现后来的男性似乎都没有超越过曾经的初恋,似乎心有不甘,所以,宁缺勿滥,宁愿选择独身也不愿意将就,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招呼追求者或明知其有意图的男性,以满足生理需要。

二是经过多次恋爱,已无男人敢娶她。经历多次恋爱的女性,自然有过太多的性生活,而这些男人往往明知其有过太多的情感经历,所以,这些男性在下床之后,往往选择的是礼貌性交往,而真正结婚的对象却是自己不知道其有情感经历的女性。这其实也证明,男人虽然喜欢滥性,但对结婚对象却希望其越单纯越好。

三是天下男人都好色,不敢再赌下去。许多选择独身的女性,多是因为看惯身边的男人都是好色之徒,尤其是看到身边的闺蜜,结婚之后都经历过老公出轨的折磨,自然害怕自己未来的婚姻也不如此,所以,不敢将自己的终生托付与他,所以,宁愿选择孤独,也不愿意托付终生。但生理的需要,只是在生理需要的时候才招呼男人。

婚姻家庭与个人自由辩论辩题

婚姻家庭与个人自由辩论辩题

婚姻家庭与个人自由辩论辩题正方,婚姻家庭是个人自由的保障。

首先,婚姻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家庭成员相互扶持、共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家庭的存在,可以为个人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生活保障,满足人们对情感和生活的需求。正如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所说,“婚姻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合作,它需要付出和投入。”婚姻家庭可以为个人提供情感上的依靠,让人们在面对生活困难时有一个坚实的后盾。

其次,婚姻家庭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和教育资源。例如,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经说过,“家庭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可以看出,婚姻家庭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婚姻家庭也是个人自由的保障。婚姻家庭关系是由个人自愿建立的,是基于爱情和责任的选择。婚姻家庭可以为个人提供稳定的情感关系和生活支持,让个人在家庭中得到尊重和关爱。正如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所说,“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

可以看出,婚姻家庭关系是个人自由的保障,可以让个人在家庭中

得到尊重和关爱。

反方,婚姻家庭对个人自由构成限制。

首先,婚姻家庭关系可能对个人自由造成束缚。在传统的婚姻

家庭中,往往存在着男尊女卑的现象,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限制,个人自由受到侵害。正如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

所说,“家庭是女性的监狱。”可以看出,传统的婚姻家庭关系可

能对个人自由构成限制。

其次,婚姻家庭关系可能对个人发展造成限制。在家庭中,个

人往往需要承担家庭角色和责任,无法追求自己的个人发展和成长。例如,有些女性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个人发展受到

经典散文翻译赏析:培根《论婚姻与独身》

经典散文翻译赏析:培根《论婚姻与独身》

作为献身宗教的,是有理由保持独身的。否则他们的慈悲就先布施于家人而不是供奉于 上帝了。作为法官与师,是否独身关系并不大。因为只要他们身边有一个坏的幕僚,其进 谗言的能力就足以抵上五个妻子。作为军人,有家室则是好事,这正可以在战场上激发他 们的责任感和勇气。这一点可以从土耳其的事例中得到反证那里的风俗不重视婚姻和家 庭,结果他们士兵的斗志很差。
Chaste women are often proud and froward, as presuming upon the merit of their chastity. It is one of the best bonds, both of chastity and obedience, in the wife, if she think her husband wise; which she will never do, if she find him jealous. Wives are young men’s mistresses; companions for middle age; and old men’s nurses. So as a man may have a quarrel to marry, when he will.
Certainly wife and children are a kind of discipline of humanity; and single men, though they may be many times more charitable, because their means are less exhaust, yet, on the other side, they are more cruel and hardhearted (good to make severe inquisitors), because their tenderness is not so oft called upon. Grave natures, led by custom, and therefore constant, are commonly loving

是否应该禁止单身税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单身税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单身税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单身税。

首先,单身税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选择是否结婚。征收单身税就是在惩罚那些选择独身生活的人,这是不公平的。

其次,单身税也可能导致歧视。征收单身税可能会导致对独身人群的歧视,这违反了平等权利的原则。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无论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此外,单身税也会加重经济负担。对于很多人来说,独身生活已经很辛苦了,如果还要被征收额外的税款,那将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最后,单身税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如果征收单身税,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选择结婚,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结婚,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家庭矛盾和离婚,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单身税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应该被禁止。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单身税。

首先,单身税可以促进家庭稳定。征收单身税可以促使更多的人选择结婚,从而建立稳定的家庭,对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单身税也可以减轻财政压力。征收单身税可以为政府增加税收收入,从而用于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建设,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单身税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征收单身税可以让每个人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单身税也可以促进个人责任感。征收单身税可以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对个人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单身税的存在是合理的,不应该被禁止。

名人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家和万事兴。”——《三字经》。

王佐良翻译的培根随笔

王佐良翻译的培根随笔

《论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培根论说文集读书笔记

培根论说文集读书笔记

培根论说文集读书笔记

培根论说文集读书笔记

不久前,经朋友推荐拜读了《培根论说文集》,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在《培根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培根论》这本书中也有些篇章存在着争议。如《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论》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因而,我认为《培根论》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培根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

“金矿”。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结婚与单身的优劣对比

结婚与单身的优劣对比

结婚与单身的优劣对比

2007-11-21 15:58:00

佚名

网络

所有的日子,无论是单身也好、结婚也罢,都是一种生活状态。那些把婚姻比为童话城堡和可怕坟墓的人们,忘却了理论可以偏激复杂,而情感流程本身是中庸简单的。

单身的日子充满着“自由”,最常见的一句问话就是“你住哪里?”,这个和婚姻后面的那个家(你家在哪?)有本质区别,一个家没有女人和男人是不能真正意义称为“家”的,单身只能是住一个栖息地,租房子买房子或者和父母住。既然不是家,就会缺少家的责任。

爱情是甜蜜和孤独的,对于单身人士,如今意义上并没有禁欲的束缚,选择爱情充分自由,也可以完全投入的享受恋爱带来的乐趣,只是单身(那就是还没有达到婚姻的条件)这种恋爱总是让人不塌实,没有一个人会真的喜欢动荡不安全的情感,单身时候的爱情到处隐藏着杀机。有人说结婚也同样可以离婚,离婚是要付出一生代价的,而再惊天动地的生死恋最多也就算个人生插曲。

单身的生活状态看似轻松,实则沉重,情感和肉体都无人慰籍。逍遥地过着,自己挣钱自己花,想和朋友玩到几点也无人管,单身的人很少会一个人做饭,不是不会做,做了自己吃也没有胃口,长期下去,青春的肠胃奔走相告发表着不满。即使是同居,换着花样更新技巧,性生理也是不和谐,因为没有结婚就一定会在无法泯灭的传统中受影响,久之,里壮不如表壮。

单身时期,最难对付的就是寂寞,即使朋友成群,友情永远无法取代爱情。脑子是轻灵的,孤单清净的日子能让灵魂激发出很多优秀的思维,只是那些东西对于生活并不实用,现实是一种俗,但这种俗中也蕴藏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单身,让品性永远站在成熟的门槛外。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赏析整理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赏析整理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

何。所以是能为公众献身人,应当是不被家室所累的人。因为只有这种人,才能够把他的全部爱情和财产,都奉献给唯一的情人——公众。而那种有家室的人,恐怕宁愿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后代。

有的人在结婚后仍然愿意过独身生活。因为他们不喜欢家庭,把妻子儿女看作经济上的累赘。还有一些富人甚至以无子嗣为自豪。也许他们是担心,一旦有了子女就瓜分现有的财产吧。有一种人过独身生活是为了保持自由,以避免受约束于对家庭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但这种人,可能会认为腰带和鞋带,也难免是一种束缚呢!

实际上,独身者也许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人,但很难成为最好的公民。因为他们随时可以迁逃,所以差不多一切流窜犯都是无家者。

作为献身宗教的,是有理由保持独身的。否则他们的慈悲就先布施于家人而不是供奉于上帝了。作为法官与师,是否独身关系并不大。因为只要他们身边有一个坏的幕僚,其进谗言的能力就足以抵上五个妻子。作为军人,有家室则是好事,这正可以在战场上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勇气。这一点可以从土耳其的事例中得到反证——那里的风俗不重视婚姻和家庭,结果他们士兵的斗志很差。

对家庭的责任心不仅是人类的一种约束,也是一种训练。那种独身的人,虽然在用起来似很慷慨,但实际上往往是心肠很硬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对他人的爱。一种好的风俗,能教化出情感坚贞的男子汉,例如像优里西斯(Ulysses)那样,他曾抵制美丽女神的诱惑,而保持了对妻子的忠贞。一个独身的女人常常是骄横的。因为她需要显示,她的贞节似乎是自愿保持的。

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

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

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青木李美陈甲妮徐李燕

来源:《视野》2011年第01期

英国结婚人数已跌至近150年来最低;美国“单身文化”上世纪90年代就已进入成熟期;法国每三户人就有一户是单身;德国柏林独身人口达到60%;日本30~34岁男青年未婚率为47.1%,女青年为32%;韩国正式宣布进入“单身全盛时代”;在中国,“我们只恋爱,不结婚”的口号甚嚣尘上……婚姻不再是维系社会的惟一纽带,单身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潮流。

单身=自由、特立独行和成功

“自由,特立独行,成功!单身贵族多么潇洒!”这是德国一则著名产品的电视广告语。据德国联邦人口研究所4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德独身人数已经上升到39.5%,柏林达到60%。尤根·朵布里茨博士告诉记者,一些德国年轻人很早就立下“誓言”:1/3的年轻女性和40%的年轻男性表示不会结婚;离过婚的德国人中,也有70%表示不会再结婚,甚至连仍然保持婚姻状态的夫妇也流行起“分居生活”:工作时各自住,只在周末团聚。有的夫妻则在同一套公寓里,划分出妻子、丈夫的私人空间。

英国政府2009年统计的结婚数字,是该国自1862年以来最少的一年。2010年的预测结婚人数也不太乐观,据说“单身家庭”将高达40%。在日本,国家国情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5~29岁的男青年未婚率达到71.4%,女青年是59%。这只是未婚率,如果算上离婚后恢复单身的人,数字就更高了。

在更重视婚姻的中国,人们如今也见惯了二十八九岁的“剩男”、“剩女”。过去二十五六岁就为人父母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现在,这样的人像珍稀动物一样让人羡慕。据国家权威统计数字显示,早在4年前,上海男性的初婚年龄就上升到31.1岁,女性上升到28.4岁。1992年到2005年间,中国人口飞速上涨,但到民政局登记结婚的人却少了350万,晚婚甚至不婚成为普遍现象。

论结婚与独身读后感

论结婚与独身读后感

论结婚与独身读后感

结婚与独身,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

活方式和价值观,因此对于结婚与独身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觉得结婚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有人则认

为独身可以更自由、更轻松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我看来,结婚

与独身各有其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做出适合自

己的选择。

首先,结婚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当两个人决定结为夫妻时,他

们需要承担起相互照顾、支持和共同生活的责任。他们需要在物质

上和精神上互相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而且,结婚

也意味着要为下一代负责,要承担起养育子女的责任。这种责任和

义务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因此结婚并不是一

件简单的事情。但是,结婚也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和满足感,可以让

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与此同时,独身也有着自己的优势。独身可以让人更自由、更

轻松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了婚姻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可以更

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他们可以更多地投入工作、学习和个人发展,可以更多地享受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且,独身

也可以让人更独立、更自主地生活,不需要依赖他人,可以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自由和独立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在我看来,结婚与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有些人适合结婚,因为他们喜欢家庭生活,喜欢和另一半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而有些人则更适合独身,因为他们更喜欢自由、独立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被婚姻所束缚。无论选择结婚还是独身,都需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感,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的女生的案例

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的女生的案例

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的女生的案例

标题: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的女生的案例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结婚,而是选择独身生活并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这种现象在过去可能会被视为异常,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证实了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一些成功的、事业有成的、独立自主的女性的案例,并共享她们的故事和生活观点。

一、王小姐

王小姐,30岁,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她在大学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她成功地将自己的公司发展成了一家知名企业。尽管周围的人纷纷结婚生子,但她却选择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认为,她的事业就是她的孩子,她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二、李小姐

李小姐,35岁,是一名资深的金融分析师。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一直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不断追求卓越。她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多次获得公司的表彰和奖励。虽然家人和朋友都督促她赶紧结婚,但她坚定地认为,她的职业是她的生活重心,她不愿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散在家庭生活上。

三、刘小姐

刘小姐,40岁,是一名独立的健康生活顾问。她在30岁之前一直专

注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尤其是在健康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她认为,独身生活让她有更多的自由和时间,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和追求内心

的梦想。她坚信,一个女性没有必要依赖于婚姻来获得幸福,她可以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以上是三位成功的、事业有成的、独立自主的女性的案例。她们的故

事展现了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的可能性,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反

思和启示。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的女生并不是追求单一

论独身

论独身

论独身

往往一说到独身,似乎总会令人想到那些不近人情却又取得了非凡业绩的智慧大哲们。是的,我们真有足够的理由这么想。试展开人类文化的长卷,那些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大思想家,他们的光芒犹如恒星一样地光耀着宇宙,而同时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却是孤独地走过了他们短促的一生的啊。不错,他们或许恋过爱过,甚至有些还有过与女友同居的生活,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最后都没有结婚,故仍被划定在独身者的行列中。柏拉图,笛卡尔,布莱兹•帕斯卡尔,斯宾诺沙,牛顿,伏尔泰,康德,叔本华,尼采,维特根斯坦等等,我们用不着列举出更多的名字了,事实上还有许多的大文豪及艺术家们莫不都是独身者。作为个体的普通生活,这些伟大的独身者或许是不幸的,是值得我们同情感叹的。可是如果因为独身而取得这么丰硕的成绩,于其个人来说也算是亡羊补牢了,然于人类事业的发展,这或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尽管这样说过于残酷。这让我同时想起了培根的一句话“最有益于公众的丰功伟业历来皆为独身者所创造,这些人在感情上已娶了公众,并用他们的一生为公众置备了丰厚的嫁妆”。诚哉斯言!

尽管那些创造了艰深的哲学体系的智慧大师们好多都出自于独身者,可独身者并不一定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相较那些有家室的人来说独身者似乎更缺少爱心,甚至于在某些方面有着惊人的薄情与冷酷,其中更不乏有着心理变态乃至极度不可理喻者。这大约亦与其生活环境及经历所养成之个性有关。在世人的眼中,孩子是希望是未来是纯净可爱的天使,是上帝派来的播种机,他用他的童稚的笑声温暖着家庭,从而也在每一个父母心头播撒上了关怀、爱与善的种子。而关怀、爱与善正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石。然而独身者却无缘感受这种温暖的情感,不论他有着多么火热的事业心,也不论他活得多么充实,在其内心深处柔软的一角总仍被孤独与苍凉占据着。据说斯宾塞在老年检点自己一生的事业时,面对自己所著的十多卷书曾感叹道,要是以这些著作换回一个自己的孩子或许会更好。可见,纵是有着丰厚灵魂的智者,其独身之老景亦不无凄凉。正因为独身者的心未曾被天使般的爱温暖浸泡过,其情感因渴望异性的关爱而不得,或许还因为经历的赠予,他们对于异性更有一种过于偏激与厌倦的心理,故其在情感上总流于冷漠与孤独。如果没有一种远大的人生志向支撑着他,比如写作及其它从事艺术的创造等,那么因了这种冷漠与孤独,随着时间的累积,他还会转而产生一些扭曲的心理,憎恨社会厌倦人生,极端者更会走向自杀或是报复社会。事实上当我们仔细考察历次社会变革,我们一定不难发现,往往那些独身者在里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故哲人说独身者往往并不是忠顺的臣民。不仅如此,在人际关系中,独身者也绝非一个好的沟通者,其敏感孤僻生性多疑以及偏激爆燥也总是令周遭的人们敬而远之退壁三舍。叔本华及维特根斯坦应该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

单身潮中的独身主义现象剖析-精品文档

单身潮中的独身主义现象剖析-精品文档

单身潮中的独身主义现象剖析

“双十一”从一个网络营销发展为整个社会的购物狂欢不过 8 年的历史,但中国“第四次单身潮”却早于光棍经济近十年。相较于前三次单身潮的政治性、集体性特点,第四次单身潮中个体性突出。越来越多的人自愿主动单身。而在这些单身者中,独身主义者无疑是最高傲的存在,他们是“第四次单身潮”中的弄潮儿。

一、各式各样的婚恋观

长期的小农经济中,婚姻主义一直是社会的主流声音。婚姻主义者将完成婚姻作为重要的人生目标,结婚是完整人生的必然组成。稳定婚姻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是对这种生育观的最好体现。与此不同的是“丁克”,即具备生育能力却不选择生育,“自愿不育的生育意愿和行为”。一个针对结婚五年以上的婚姻调查显示,丁克现象在各大中心城市已有较大规模,北京家庭占10%,上海占 12.4%,深圳占 11.8%。

单身主义,即现在未来无恋爱或结婚倾向,习惯享受单身的婚恋价值取向。“不结婚、不同居,而是组成一种新型的单身集团(第三类单身),这种类型的单身不结婚不同居,而与一名固定的、忠诚的异性保持密切关系,同时依然生活在各自‘小家庭'内”。与之相应的是渴望结婚,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暂“单

身”的伪单身主义。单身主义者很少选择恋爱、婚婚及生育。他们并不

排斥追求异性。但这种追求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满足性的需要,而不为追求恋爱或者婚姻形式本身。享受性生活同时并不

以夫妻或恋人名义生活。

传统意义的独身主义,即不恋不婚不性不育,这种婚恋观在本质上拒绝爱情组建成的婚姻家庭和子女,并且选择离开父母家庭独自生活。他们推崇独身并很少依赖于父母家庭。传统的独身主义生活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结婚与独身.txt
谈结婚与独身

夫人之有妻儿也不啻已向命运典质,从此难成大事,无论善恶。兴大业,立大功,往往系未婚无儿者所为,彼辈似已与公众结亲,故爱情产业并以付之。按理而论,有子女者应对未来岁月最为关切,因已将至亲骨肉托付之矣。独身者往往思虑仅及己身,以为未来与己无关。有人则视妻儿为负债。更有贪而愚者,以无儿女为荣,以为如此更可夸其富足。此辈或曾闻人议论,一云此人为大富,另一则云否也,其人有多子负担,其财必损。然独身之原因,最常见者为喜自由,尤其自娱任性之人不耐任何束缚,身上褡带亦视为桎梏。未婚者为最好之友、最好之主、最好之仆,然非最好之臣,因其身轻易遁也,故亡命徒儿全未婚。未婚适合教会中人,因如先须注水于家池则无余泽以惠人矣。然对法官行政官等则无足轻重,彼辈如收礼贪财,劣仆之害五倍于妻。至于士兵,余尝见将军以渠等妻儿所望激励之,而土耳其人鄙视婚姻,故其士兵更为卑劣。妻儿对人确为一种锻炼。单身者本可心慈过人,因其资财少耗也,实则由于不常触其心肠,反而更为严酷(因而适为审判异端之官)。庄重之人守规不渝,为夫常能爱妻,是故人云优利息斯“爱老妻胜过不朽也”。贞节之妇自恃节操,不免骄纵。欲使妻子守贞从夫,夫须有智;如妻疑夫猜忌,则断难听命矣。妻子者,青年之情妇,中年之伴侣,老年之护士也,故如决心结婚,须善择时。昔有智者答人问何时可婚,曾云:“青年未到时,老年不必矣。 ”常见恶夫有良妻,是否由于此辈丈夫偶尔和善,更见其可贵,抑或此类妻子以忍耐为美德欲?可确言者,如妻子不顾友朋劝告而自择恶夫,则必尽力弥补前夫。(译文选自《王佐良文集 》)

作品赏析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培根从为公众服务及个人品质等多方面将结婚和单身生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分别列举了结婚与单身对人的不同影响。在培根看来,有妻儿之人可以说是对命运之神付出了抵押品,因为家庭难免拖累事业。所以,最能为公众献身的人应当是不被家室所累的人,因为他们能在感情和财产方面与公众联姻,馈赠公众。而单身者可以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从,却总难成为最好的公民,因为他们随时可以逃避。总的来说,重视婚姻和家庭能够使人具有责任感,充满爱心。培根进而立论:好的风俗能教化出坚贞严肃的男子汉。“妻子是年轻时的情人,中年时的伴侣,老年时的保姆”。总之,什么时候结婚都是好事。文章最后还专门对“坏男配好妻”现象发表了高见。在培

根的随笔中,这是难得的语言诙谐的一段。
作为一篇论说文,《论婚姻与单身》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旁征博引,论据确凿,时有精妙 之语。培根的修身处世箴言充分体现了他一贯的崇尚实用、讲究实际的思想。对于希冀寻找爱 情梦想的人,培根在此文中的思想也许显得过于实际,甚或有些庸俗了。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散文家, 和莎士比亚是同一时代的人。培根生于伦敦贵族家庭,自幼天赋极高,12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 院,23岁进入议会,同时开始撰文论述宗教和政治等问题。以后仕途得意,曾任大法官兼上院 议长等职,60岁时因受贿被捕入狱。罢官去职后,晚年专心致力于文学、哲学著述和科学研究 。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其主要著作有《学术的推进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1605)、《新工具》(New Instrument, 1620)和《新大西 岛》(New Atlantis, 1627)等。 培根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他的《论说文集》或称《随笔》(Essays),共收入文章58篇。英 语论说文又称“随笔”,或“小品文”,都是散文(prose)体的一种。培根学识渊博,阅历 丰富,对社会人生观察细致,思考周密,其文涉及社会风尚、为人处世、治学方法等各个方面 ,无所不包;兼之文笔简洁,擅用类比,论述透彻,文中充满哲理之精辟处几乎俯拾皆是,许 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