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姻与学历关系
大学生恋爱婚姻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调查报告一、前言伴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的突飞猛进,我们青年人一代的精神观念也较之上一辈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校园里的恋爱似乎是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
不可否认,爱情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了它,人生就仿佛多了一道风景线,生活也变得很充实。
大学时代使我们人生中美好的时光,充满着许多美好的回忆,恋爱无疑使我们大学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大事。
甚至有些人认为“大学时代不恋爱乃人生一大憾事”,然而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我们在恋爱中所遇到的问题,正确的恋爱婚姻观能使我们身心放松、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而相反,大学校园里的许多恋爱存在许多误区,如恋爱动机世俗化,有些大学生恋爱的真正目的在于为自己找到一个坚实可靠地依托,可以让自己不劳而获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又如恋爱地位至上化,有些大学生一旦找到男朋友或女朋友,就会盲目的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方的生活中,以至于忽略了对父母亲人的关心,少了朋友间的互动。
还有一些大学生的盲目恋爱,只是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将感情当做儿戏,不明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基于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及婚姻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及婚姻观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组成员精心设计了一人关关于大学生恋爱观,择偶标准,婚姻观的调查问卷,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1、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关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等内容制作调查问卷,问题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和婚姻,以及对此的态度。
问卷共有十六道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还有一题简答主观题。
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我校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学生,在教一、教二、教科和三餐自习室等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有效率为99%.3、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内容。
回收问卷后,我们首先对问卷进行了男女性别分类,然后从01-99进行了编号,以降低分析难度。
婚姻门当户对真的那么重要吗?

众所周知,婚姻关系与恋爱关系是有所不同的。
在恋爱关系里,彼此喜欢的是对方的优点,而在婚姻关系里,彼此接受的是对方的缺点。
所以,婚姻需要比恋爱更多的包容、理解和尊重。
那么,如果选择一个合适的伴侣,结婚门当户对是否真的很重要?1、门当户对,能快速找到符合标准的结婚对象。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从客观来说,以门当户对作为择偶标准确实是一条婚姻的捷径,以门当户对的标准找配偶,会可能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找到一个符合标准的人。
因为社会阶层相似,所受到的文化影响的价值观相似,两个人的思想差异会缩小。
门当户对,主要还是以两个原生家庭为参照的,经济物质相当,教育学历相当,生活的环境相当,如此婚姻的适合度也会更为相近。
所以,如果想要快速走进婚姻,那么门当户对的选择可能是最好的捷径。
2、门当户对,能减少生活中的差距。
对婚姻的选择和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更追求的是心理的门当户对,也就是心理健康的相匹配、价值观的相匹配、性价值观的相匹配等。
当然,一个人的价值观受其生活和所学到的文化影响,只有两个内心思想相匹配的人才会可能有更多的交流,才有可能减少更多的差距。
虽然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但物质的多少并不是门当户对的全部。
3、门当户对,也需要建立在感情基础上。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R.J.斯腾伯格提出了爱情的三个核心元素理论,认为人类的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元素。
在两性关系中,要想有完美的爱情就需要这三要素齐备,包含了激情、承诺和亲密,才能造就最美好的爱情。
所以,门当户对并不仅仅只是物质的满足,更需要彼此的激情与亲密才能让彼此有更和谐的关系。
4、门当户对,也需要用心经营。
在两性亲密关系里,随着年龄和两个人的相处阶段,激情、亲密和承诺会有些动态的变化。
一开始两人的激情也会慢慢退去,从而变得更似亲人。
这也是自然规律,我们要接受自然规律,从而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影响这些变化,因此,即使门当户对的婚姻也需要用心去经营,比如多去看见对方,尊重对方,彼此为生活制造更多的浪漫和仪式感,一起为生活做一些计划,都可以增进彼此的亲密度。
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对于婚姻观的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准备群体,婚姻与就业一样,将是他们将要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
新时期文化、观念的多元使得大学生婚姻观念也正处于波动和变化期。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而婚姻观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功等问题,从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社会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对于正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线,获得纯真、高尚的爱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项调查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的婚姻观念及未来趋势。
也有利于针对相关问题指导与帮助大学生摒弃不正确的婚姻观念、树立健康婚姻观,走向更为幸福完满的人生。
针对目前涌现出的试婚、闪婚、毕婚、不婚等一系列青年人的婚姻新现象,将调查内容确定为婚姻主体对婚姻对象的选择标准和婚姻方式两个方面,进而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影响大学生婚姻态度的心理及社会、物质等各方面因素。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包头市内蒙古科技大学全体在校学生(不含高职);调查的样本规模为120人;每个年级(大一至大三)各调查20名,大四调查60名;调查的分析单位是个人;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为入教室及宿舍式访问;资料分析主要为数据分析。
这次发放120份问卷,回收率99%,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83.3%,其中大一学生的有效问卷16份,大二大三的有效问卷均为19份,大四的有效问卷46份。
下面就针对这些有效问卷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
调查情况分析问卷数据资料分析(具体选项见附件)一: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恋爱是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而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强调两性、配偶身份及“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
当问及生活中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时,有的人说恋爱就像一杯美味香浓的咖啡,婚姻则是剩余咖啡渣的咖啡杯;有的人说婚姻是对恋爱一生的允诺与守候;有的人则认为恋爱与婚姻是可以分开的,恋爱时找个自己喜欢的来谈,结婚时找个爱自己的来结。
婚姻家庭关系调研报告

婚姻家庭关系调研报告【篇一】婚姻家庭关系调研报告本次报告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部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苏州、厦门、沈阳等城市举办了20多场单身座谈会进行定性研究,邀请各地单身男女典型代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择偶态度、及择偶经历,同时利用世纪佳缘与中科院心理专家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婚恋智能匹配系统——懂你婚恋智能匹配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1605214人参与测试,通过严格的审核,最终共抽取128982个样本进行分析,样本规模在国内。
90后“伪奔放”70后“伪保守”“非主流”、“任性”、“垮掉的一代”、“奔放”……这些都是贴在“90后”身上的标签,谈起90后的爱情,很多人也许会脱口而出“早熟”、“不负责任”,但世纪佳缘调查发现,跟70后、80后相比,90后的爱情观却最为保守,90后的奔放属于“伪奔放”。
在能接受闪婚的群体中,占比的不是以“任性”、“奔放”著称的90后,而是以70后和70前的年龄群体为主,其中70后单身男女接受“闪婚”的比例,男女占比分别达到63%和55%,其次是70前占比分别为58%和47%,排名第三的是80后,90后同意闪婚的比例最小,只有29%的单身男和18%的单身女能接受“闪婚”。
不仅对待“闪婚”问题谨慎,同样对待性的态度,90后也是最为保守的群体。
世纪佳缘对单身男女性爱观的调查中发现,年龄越大的男性对性的态度越开放,越希望配偶在性方面“经验丰富”,其中90后在“希望配偶在性方面擅长和开放”的问答中所占的比率最小,特别是单身男性仅占17%。
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上,男女差异较大,男性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普遍高于女性,近80%的男性赞成婚前性行为。
按年龄段来分,无论男女,年龄越大越开放、越赞成婚前性行为,其中90后对婚前性行为的赞成比例最小,相比于70后近50%的单身女性赞成婚前性行为,90后单身女性只有28%赞成,90后男性赞成的比例也大大低于70后和80后。
本科学历的女性婚姻最幸福

本科学历的女性婚姻最幸福婚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婚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与满意度。
而据研究显示,本科学历的女性在婚姻中更容易获得幸福。
首先,本科学历的女性通常具备更高的教育水平。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它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培养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婚姻中,这些能力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判断的机会,使她们更容易获取自己想要的幸福。
其次,本科学历的女性在经济上更加独立。
独立的经济基础是婚姻幸福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比于只有高中学历或者初中学历的女性,本科学历的女性通常具备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她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减轻经济负担,并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这将有助于维系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幸福。
第三,本科学历的女性更具有独立的思想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她们经过大学教育的培养,更加注重自我成长和发展,拥有更高的追求和更加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她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与伴侣的关系,不会过度依赖对方,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婚姻和家庭事务中,使婚姻更加平等和和谐。
此外,本科学历的女性往往拥有更广阔的社交圈和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这提供了一个更宽容和多元的婚姻环境。
她们可以通过结交朋友和参与社交活动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夫妻分享经验和倾诉心声。
这种社交资源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可以为婚姻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压力释放,使婚姻更加幸福美满。
综上所述,本科学历的女性在婚姻中更容易获得幸福的原因主要有:高教育水平、经济独立性、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以及广阔的社交圈和人际交往机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本科学历的女性无法获得幸福的婚姻。
婚姻幸福与否取决于夫妻双方的努力和共同经营,而非学历的高低。
因此,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自己更有能力去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最终,无论学历高低,只要夫妻双方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用心经营婚姻,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六爻预测怎样测婚姻感情附卦例及分析两则

六爻预测怎样测婚姻感情附卦例及分析两则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六爻预测怎样测婚姻感情(二)附卦例及分析两则在婚姻卦来说,六合卦大象主成。
不论男女测婚,如逢六冲卦,冲者散也,多主难成。
如逢六合卦,多主婚可成。
卦中冲中逢合,是先难后易,先坏后好。
卦中合中逢冲,主开始合好,后散局。
主卦六冲,若大象及变卦吉,勉强可成。
变卦六冲,破散无疑。
最好就是变卦六合。
游魂卦,游魂就是魂魄游荡之象,代表感情的心无所定。
归魂,一般来说,事情到了尾声,有结束之象。
凡遇世生应,是男求女; 应生世,是女求男,相合亦然。
未婚测婚成否,宜世应相生,应生世,主对方喜欢自己;世生应,自己喜欢对方;世应相合彼此相互爱慕。
世应相克,相害,相冲,相刑,都代表感情出问题,特别是世应相冲,又临白虎朱雀,白虎代表斧头(拳头),朱雀代表吵架,在一起就吵,分手之象。
相刑最不利,刑代表骨肉分离,为感情如刀挫,两方伤心。
世应旺,往往代表双方的信心,也代表双方意志坚定。
特别是在占跟某人成不成的问题上,世旺,代表卦主有信心。
世衰,甚至空绝,但代表卦主信心不足。
世应空,往往代表两方互有进退,缺乏诚意,无心再谈下去之象。
应单方空,测婚姻恋爱往往不成,说明对方无心。
此点要注意。
应为世之库,说明卦主对对方如痴如醉。
反之也然,因为库有家,归宿之意,说明感情完全被对方吸引。
世动化回克或入墓化空,是因自己而败事;世化退,自己有退悔之意,应化退,对方退悔。
世应中,有间爻动为有阻。
具体要看什么样子的爻,可能有两种意思:1,有人横刀夺爱或进行干涉。
2,没有对象的,有人介绍对象。
如果世应动,原爻或化出的爻同其日月或其他爻合,都是容易有变心的现象。
以世所在的卦为自己的家庭,旺相说明自家条件好,休囚差。
以应所在的卦为对方家庭,旺相说明对方家庭条件好,休囚说明对方家庭生活条件差若世爻旺,而世所在的卦休囚,说明自己本人素质好,自身条件好,而家庭条件不太好应爻同理,当然,若世或应与所在卦同旺,两方面都好,若世或应与所在卦同休囚,说明两方面的条件都不好测婚姻必看父母爻的状态,父母为结婚证书,如果父母空绝,即使世应及用神旺,未婚者测,可能只是代表他们相亲相爱,有同居方面的关系,却不能发展到结婚。
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剩女 剩男

6
经 济 学 ( 季 刊)
第1 4卷
高校扩招增加了 全 社 会 人 力 资 本 存 量 , 为 经 济 增 长 提 供 了 动 力 , 对 家 庭 来说 , 让孩子接受高等 教 育 是 不 错 的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 但 受 教 育 时 间 延 长 却 给 婚姻市场带来冲击 :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不 仅 推 迟 进 入 婚 姻 市 场 , 也 占 用 女 性 的 最 佳生育年龄阶段 。 大 多 数 省 市 的 法 定 结 婚 年 龄 为 男 2 2 岁,女 2 0 岁。 根 据 中
3 满2 约3 约7 2 0 0 5年, 2 周 岁 的 本 科 生, 5% 已 毕 业 ; 2 3 周 岁 的 本 科 生, 0% 已 毕 业 。 在 读 女 研 究 生 处 于 平均年龄为 2 2 2—3 0 岁的人数占 8 5% , 5 . 6岁。 4 《 。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 , 全国各省 ( 区、 市)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规范性文件汇编 》 5 对最佳生育年龄的医学研究显 示 , 这 是 婚 姻 选 择 不 可 忽 略 的 生 物 学 基 础。 2 5—2 9岁 是 最 佳 生 育 年 龄, “ , 《 , 参见王家琦等 , 黑龙江 省 1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9 9 3—2 0 0 2年病残儿医学鉴定回顾性调查分析” “ , 《 , 刘玉玲 , 耿正惠 , 高龄孕妇的孕期保健 ” 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 》 2 0 0 6 年第 3 期 ; 2 0 0 6 年第 1 0期。
图 1 历年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数量 。 资料来源 : 历年 《 中国统计年鉴 》
8
经 济 学 ( 季 刊)
第1 4卷
出 , 两 个 群 体 数 量 变 化 的 时 间 趋 势 几 乎 完 全 一 致 。1 9 9 9 年 是 个 转 折 点,此 前的1 9 9 3—1 9 9 8年,大学生招生数量几乎没有增长,研究生招生数量虽有 增长也是相对平 缓 的。那 么,相 对 于 扩 招 前 的 平 缓 增 长,扩 招 后 的 毕 业 生 急 剧 增 长 , 就 会 产 生 一 种 冲 击 , 既 可 能 影 响 劳 动 力 市 场6 , 也 可 能 影 响 婚 姻 市场。 表 1 的统计结果显示 ,2 0 0 0—2 0 1 0 年,男 女 研 究 生 的 结 婚 率 都 在 显 著 下 降 。2 0 1 0 年 , 女研究生的 结 婚 率 下 降 到 5 0% 以 下 。 在 2 5—3 4岁这个适婚阶
大学生恐婚原因分析报告

大学生恐婚原因分析报告引言: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交关系,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现出对婚姻的恐惧和不愿意迈入婚姻殿堂的态度。
本文章将对大学生恐婚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解决方案。
一、经济压力1.1 就业压力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就业方面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担心负担不起婚姻所需的经济支出。
1.2 房屋购买困难买房成为婚姻的必要条件。
但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房价飞涨,给大学生购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即便是在二线城市,房价也难以满足年轻人的购房需求,这使得大学生更加犹豫是否迈入婚姻。
二、个人发展需求2.1 追求事业成功当代大学生普遍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
他们担心婚姻会对自己的事业进程造成限制和不利影响,从而对婚姻望而却步。
2.2 学习深造的需求一些大学生希望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和专业能力。
因此,他们觉得婚姻会打断自己的学业计划,对个人发展构成阻碍。
三、价值观念变化3.1 自我独立意识强化近年来,社会各方面的变迁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独立和自由意识,婚姻被视为束缚个人自由的一种形式,因此对婚姻存在恐惧感。
3.2 精神需求的变化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多样化,大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追求个人幸福和自我实现,更注重个人的心理健康。
相对于经济和物质层面的满足,大学生更容易在婚姻中感受到矛盾和压力,因此选择暂时或永久回避婚姻。
四、传统婚姻观念的动摇4.1 婚姻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婚姻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过去婚姻中的家庭分工模式正在被重新定义,对大学生来说,未来婚姻未必能够提供他们所期望的亲密关系和平等伴侣关系。
4.2 婚姻的稳定性下降现实生活中,离婚率不断上升,这可能给大学生造成对婚姻稳定性的质疑。
他们害怕婚姻可能带来的痛苦和不确定性,因此选择了暂时或长期地回避婚姻。
解决方案:1. 摒弃极端观念大学生应当摒弃极端观念,理性对待婚姻。
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0引言婚恋观是人们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本文中它包括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态度、恋爱动机、婚姻忠诚观和婚姻价值观。
婚恋观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并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婚姻幸福。
健康的婚恋观会促进幸福美好婚姻生活的形成,而不健康的婚恋观却是导致婚姻不幸的重要原因。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了解他们的婚恋观现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并对大学生的成长采取适当教育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父亲在位”研究正在成为父子关系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把父亲在位定义为孩子的心理父亲在位,即父亲对孩子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
心理父亲在位也表示父亲总是在他人之前,总是触手可及,总是在场以及总是存在。
父亲在位由四个维度组成:孩子内心的父亲感知、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孩子父亲在位的其他影响、与父亲相关的文化和宗教信念。
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展。
父亲在位研究让我们意识到’’父亲’’包含了比人们所看到的更丰富的内容,必须从系统的观念去理解孩子的心理父亲在位,父亲在位不只是父亲缺位的反面,也不仅指和孩子共同居住的父亲。
正确的理解是从孩子的视角和主观体验去考察孩子的父亲在位和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内心的父亲感知、孩子与父亲的关系都是孩子父亲在位和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人在父子关系上的影响以及有关父亲的信念等都有助于教养者对父亲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更深刻和全面地理解。
目前国内有关父亲在位的相关研究主要有:父亲在位与心理弹性的研究,父亲在位与性别角色的研究。
本研究以家庭关系中的父子关系为视角,探讨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父子关系与大学生婚恋观有密切的关系,父子关系处理的恰当与否对孩子的婚恋观会引起一定的差异。
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父亲在位理论对当前家庭教育和父子关系研究都有一定启示,通过研究父子关系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关系,引起大众认识到父子关系会影响下一代的婚恋观,进而会影响其婚姻幸福指数,从而使父母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养的方式,采取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帮助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最终促进下一代婚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婚姻李晶(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摘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经济学是理性的,所以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婚姻的本质,婚姻的选择和风险,目的是让人们理性地选择、维持和解除婚姻。
关键词:婚姻交易行为效用和成本从爱情走进婚姻,似乎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但是婚姻到底是爱情的升华还是爱情的坟墓呢?钱老先生曾经在《围城》里写道:“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也有对婚姻的看法:“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
”那么婚姻,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该不该走进婚姻?笔者在这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婚姻。
早在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就以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婚姻,并写进了《家庭论》一书中,也获得了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贝克尔的研究不可能是全面的,另外时代也在改变,所以对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是不断更新的,这也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婚姻提供了契机。
一、婚姻的本质在经济学看来,婚姻其实就是一份契约,是一男一女以某种利益为核心,出于自愿的原则来结为伴侣,彼此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契约。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婚姻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但是这个意义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是不完自由的假设前提下的,因为在这前提下,我们不能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或金钱,所以这时我们就需要另一个人来分担财政上的赤字和盈余。
简单来说,婚姻的意义就是一方生病了不能工作,这时就可以依靠另一方的收入,这是共担风险;婚姻双方可以共同使用房屋,共同吃一顿饭等,这就是共享收益。
另外,婚姻也是一种交易行为,有消费需求就有交易的产生。
贝克尔说过:“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来源于经济基础,所以也可以用经济规律来分析。
男人和女人之间互为消费品和客户,消费来自于差异。
婚姻要做到的“六个必须”(修改)

婚姻要做到的“六个必须”第一、必须“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户对,大的方面讲,就是两个家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信仰与追求相当,就是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具体地讲,就是家风、家教相当;孝敬长辈、夫妻恩爱、教育子女等等的文化教养相当;对金钱和财富的认识相当。
这样才会有共同的文化理念、生活理念和共同的默契的语言。
也就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看是不是一路人。
所以,婚姻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合,两个人也只是这两个家族的代表。
第二、必须注重品德思想决定一切,道德是第一位的。
牢记孟子说的:“德为才之主,才为德之奴。
”司马光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弟子规》上讲“首孝弟,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
”《易经》的《坤卦》“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意思也是说,如果内心坚守正直、端方、豁达大度的本性,即使不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利。
比如,内心真善美的人,即使是文盲,也不会做坏事。
尽管学历的大小与通情达理不成正比,但是,学历高的人还是占通情达理的比例要大一些,所以,对学历也要注重。
事实证明,凡是脾气暴躁的人,一定是缺乏修养的人,必须坚决否定。
凡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都会做到“温良恭俭让”,都会温和、谦逊、包容。
另外,还要具有勤俭持家的朴素、务实作风。
第三、必须调查其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身体是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与前提,人生的一切生活都是要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
所以,必须调查其本人及其家庭成员,是否有遗传病史、精神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以及其他重大疾病或手术史。
有这些情况的,坚决否定。
原因如下:1、久病床前无孝子。
2、经济负担。
3、身心负担。
4、影响工作。
5、影响生活质量。
第四、必须具有生存能力和经济实力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没有经济能力的“裸婚”是没有理论依据的,是站不住脚的。
不要相信“统一”,而要相信“矛盾”。
一个人的能力,必须体现在能够取得成功,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财富,也只能用“是否成功”作为标准。
论婚姻_高中高三作文600字

论婚姻
放眼望去,现如今社会,离婚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离婚率的高低也关乎着我们现在生活在的这个社会的和谐,到底是怎样的原因,导致离婚率在近十年来疯狂爆长呢?
首先,我们从能力上来看。
现在有些婚姻都比较过早,有些年轻人毕业后,觉得现在的爱情是真爱,就不会管那么多其他问题,家里条件又充足,便结婚了。
有没有考虑过,从小时候,我们就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有多少次是自己全靠能力去做成无生活相关的事情。
即使你的学业成绩再好,学历再高,但你有没有适应社会环境,对于工作来说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做好,去坚持,能靠自己的实力去挣钱养家,能不能承担家庭中的一切繁琐的事情。
在工作和家庭中,我们必须能全顾,才能走向婚姻的殿堂,才能承诺那一生的爱。
还有,那就是爱情。
一个令多少人向往,追求的词语,它的力量简直不可想象,爱情来临时,我们有可能会迷失自己。
如若我们拥有的是一生一世不变的真爱,那么我们以后不管有什么压力,问题,为其坚持也是幸福的,无怨无悔的。
但是,现如今有些婚姻有没有领悟到爱情的真谛,只是看对方有好感,就觉得可以在一起,那就是爱吗?那为什么现在有好多离婚的原因都是说,“我不爱他了”,“他给不了我想要的”……,那么请问你们早干啥去了,总之不是哪一方所犯下的错。
离婚,会给一个人的人生造成多大影响。
结婚不是谈恋爱,说分就分说和就和。
婚姻是一个神圣的词!它包含着太多哲理,希望现在的我们不要拿婚姻当儿戏!。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婚恋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和转变。
特别是对于当代的女高职生而言,她们的婚恋观念更是与前几代有了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她们在婚姻和恋爱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一、调查背景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并且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的婚恋观念也在不断地演进和改变。
为了了解当代女高职生的婚恋观,本文在某市某高职院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对婚姻的态度在调查中,有近70%的女高职生表示对于婚姻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婚姻是人生的一种选择,能够给予她们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还有20%的女高职生认为婚姻并不是必需的,她们更倾向于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生活。
还有10%的女高职生则表示对婚姻持中立的态度,她们对婚姻并不感到特别执着,而是更看重自己的事业和发展。
2. 对伴侣选择的标准在对伴侣的选择标准上,大部分女高职生表示更加重视对方的人品和性格,认为这是建立稳定婚姻的重要保障。
她们也对对方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有一定的要求,认为这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还有一部分女高职生更加注重对方的学历和职业,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和自己相当的伴侣,共同成长共同努力。
在对恋爱的态度上,大部分女高职生表示愿意积极投入到恋爱中,追求真爱和浪漫。
但是也有一部分女高职生认为恋爱和婚姻并不是必然的联系,她们更愿意去尝试不同的恋爱关系,寻找适合自己的伴侣。
还有一部分女高职生更加注重理性和实际,她们将恋爱看作一种选择,并且更加注重两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三、分析及展望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代女高职生的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她们更加倾向于追求自我价值和自由,不再愿意为了婚姻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她们对婚姻和恋爱的态度也更加理性和成熟,注重对方的品质和能力,而不再只注重外在的条件和社会地位。
2023年教育市场调查报告:学历越高越难找到相应配偶

2022年教育市场调查报告:学历越高越难找到相应配偶在中国大多数人的眼里,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对工作的影响是几大的。
但是据最近的一份调差报告显示,教育水平的凹凸很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婚姻匹配,学历越高的人越难找到相应配偶。
以下是宇博智业我整理的2022年教育市场调查报告。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指出,教育结构变化导致城镇婚姻市场失衡,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女讨论生群体。
绿皮书统计结果显示,2000~2022年,男女讨论生的结婚率都在显著下降。
2022年,女讨论生的结婚率下降到50%以下。
在25~34岁这个适婚阶段下降尤其明显。
绿皮书分析称,高校扩招缩小了接受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差异。
这个影响尤其体现在讨论生阶段。
在20~29岁年龄组,2022年,女性已经超过了男性。
换言之,新入学的讨论生,以女性为主。
假如男性偏好受教育水平相当或略低的配偶,在35岁以上的讨论生中,因男性比例更高,女性简单找到相匹配的配偶;在34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中,性别比变得对女性不利,假如匹配模式不变,则接受了讨论生教育的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受教育水平提高,使她们同时面临年龄增大和候选配偶削减双重风险。
那么,婚姻市场上不同受教育群体是怎样匹配的呢?绿皮书称:根据婚姻阶层假说,在正常状况下,男女都会偏好同一个阶层的异性。
但是,假如男性消失了削减,则男性会娶到更多高阶层的女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法国的青年男子削减,高阶层的女性只好“下嫁”低阶层的男性。
将受教育水平作为其所处阶层的代理变量,绿皮书统计显示,2000~2022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
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个偏好仍旧存在,而且没有发生转变的迹象。
详细为:2000年,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女性,其丈夫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为69.2%,2022年为73.6%;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女性,其丈夫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在这两个年份分别为64.4%和65%;女讨论生能嫁的丈夫最高受教育分类也是讨论生,两个年份的比例分别为48.1%和48.6%。
大学生择偶可行性分析论文

大学生择偶可行性分析论文标题:大学生择偶可行性分析摘要:大学生择偶是一项重要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幸福和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择偶的可行性,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择偶的因素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引言: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年轻人开始进入社会并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同时也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伴侣对个人的成长和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大学生择偶的因素1. 个人条件:大学生择偶首先会考虑对方的个人条件,包括学历、职业、身体健康等。
这些条件会直接影响到婚后生活的稳定性和质量。
2. 经济状况:大学生通常还处于经济上的依赖阶段,因此对方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提供婚后的物质保障和发展空间。
3. 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婚姻是一个长期的伴侣关系,双方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匹配程度对婚姻的稳定性和和谐性有着重要影响。
二、大学生择偶的现实困境1. 圈子限制:大学生在校园内的社交圈有限,很容易出现相同圈子内的人选择伴侣的情况,这也会导致选择范围的狭窄和匹配度的降低。
2. 婚姻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姻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少人追求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对婚姻的态度更为谨慎。
3. 私人选择与家庭压力的矛盾:家庭与个人选择之间的矛盾也是大学生在择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些大学生会受到家庭的压力选择伴侣,而这种强制性的选择往往难以得到幸福。
三、解决方案1. 拓宽社交圈: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实习、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增加结识不同背景的人的机会。
2. 增加婚姻观念的沟通:大学生在择偶前可以与对方进行充分的婚姻观念沟通,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对婚姻的期待,以求达到双方的共识。
3. 自主选择:大学生应该坚持自己的意愿,不被家庭压力和社会舆论所左右,选择一个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伴侣。
学历不等于学问

学历不等于学问跟一位同事聊天,多次谈到学历与学问的话题。
每天都在讲要考什么什么文凭,衡量所有的人也是在说人家可是硕士呀!真的是让我晕倒,其实,自古以来,学历和创造力就不等同。
也就是说学历不等于学问——学历很高的人学问不见得很大。
学问不等于能力——满腹经纶的人实际操作能力不见得很强。
所谓学问,其实就是一种感悟。
能够使人正确理解、识别和鉴赏事物的本质与内涵,并准确洞察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向,这种感悟就是学问。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算有学问。
即使有学问,关键在于会运用。
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这是一门技艺。
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有学历不等于有能力,有文凭不等于有水平。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深,不渡无缘之人。
从学历不等于学问这个现象可以折射出人生太多的不等式:学历不等于学问,文凭不等于文化;知识不等于才识,聪明不等于智慧;经历不等于经验,经验不等于能力;专家不能于专业,技术不等于艺术;价格不等于价值,炒作不等于运作;道理不等于真理,乐观不等于无忧;工作不等于事业,婚姻不等于家庭;传统不等于落后,前卫不等于先迚;朴素不等于落伍,认真不等于古板;认识不等于了解,朋友不等于知己;官大不等于权大,职务不等于威信;成功不等于英雄,失败不等于懦夫;活泼不等于轻浮,流泪不等于软弱;偷性不等于偷情,性交不等于性爱;谈笑风生不等于没有隐痛;刚毅坚强不等于铁石心肠;语言尖刻不等于心不善良;脾气粗暴不等于缺乏情感;儿孙满堂不等于天伦之乐;没迚监狱不等于遵纪守法;已蹲监狱不等于罪恶滔天;记住人生的不等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呵。
记得央视论坛一大师讲过———一个不懂得伦理的人读三十个博士也无用!知识不等于智慧,学历不等于学问,经验不等于能力!没有学历要学历,有了学历要能力,有了能力要心态,有了心态要综合运作能力。
80后女性群体婚恋观研究

80后女性群体婚恋观的社会学探析李夏(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社会学系,04356026)【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简单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80后女性群体有关恋爱婚姻问题的态度进行了解,研究主要从80后女性群体的恋爱观、婚姻家庭观、择偶标准三个方面进行,并结合“择偶梯度效应”理论侧重对这个群体的择偶观进行研究。
文章以量化的形式分析了80后女性群体恋爱和结婚的最佳年龄观、两性的年龄匹配观等婚恋观重要方面;以定性的方法对80后女性个体婚恋观中的婚姻主权、婚姻目的、家庭观念以及对离婚、再婚的认识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探讨并归纳出80后女性群体的婚恋模式。
在研究方法上,笔者试图将带有定性研究与定量统计分析手段相结合,希望因此能够对问题分析得更全面、深入。
【关键词】80后;女性群体;婚恋观;择偶一、引言:80后女性的婚恋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压力?转眼,1980年后出生的孩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社会变迁中成长,经历着与上一辈很不一样的社会变化,80后群体的恋爱、婚姻生活状况自然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80后一代的受教育程度与上一辈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80后常常被贴上“大胆、好奇、叛逆、新新人类”的标签。
作为80后的半边天,大多数是独生女的80后女性在“不娶80后女生”、“80后女性急嫁”等舆论压力的社会环境下一度成为城中热话,80后女性群体的婚恋问题更是倍受关注。
如今,80年代女已届适婚年龄,作为计划生育政策下诞生的特殊一代,作为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标新立异的群体,她们如何转变人生的角色并担负起为人母的责任一时间有了探讨的必要。
而作为被谈论对象的主体,80后女性群体自身如何看待并选择她们的归宿?她们是否能够树立良好的婚恋观,是否可以承担起婚姻家庭中重要一员的角色呢?80后女性群体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女性群体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女性的婚姻家庭状况,同时80后女性群体的婚恋观也从侧面反应了同时期婚姻模式的变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们结婚到底为什么?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们结婚到底为什么?引导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是人生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一段旅程。
在传统观念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将婚姻看得十分重要。
人类为什么要结婚?是为了与相爱的人厮守一生,还是为了更好地养育后代?其实,婚姻的好处与意义有很多,以下是我们一定要结婚的十大理由。
1、结婚让爱情更长久。
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相反,结婚是一段感情最完美的结果。
调查发现,同居者很少会对长久关系做出承诺,婚姻则能让双方变得更亲密,越来越离不开对方。
2、结婚让性生活变规律。
稳定的婚姻关系对性生活有很多好处:让性生活变得更规律;夫妻间彼此熟悉,可以让双方获得充分满足;在性方面一起成长与改进,能不断发现新的乐趣。
华盛顿大学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已婚夫妻的性满意度比未婚同居者高出40%,已婚男性的性生活满意度最高。
3、结婚让人变得富有。
英国有调查发现,结婚者比单身或同居者,享有更多的财富。
在拥有同等教育和职业经历的前提下,已婚男性挣钱比单身男性多。
4、结婚帮助抵御疾病。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已婚人士比未婚人士恢复得更快。
研究证明,婚姻生活能降低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糖尿病、心脏病、认知障碍症等多种疾病的几率,能帮助女性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5、结婚让日子变得充实。
婚姻能使丈夫和妻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相互协作,共同处理家庭内部事务、进行社会交往、计划休闲活动、养育后代……让生活变得丰富、充实。
6、结婚让生活方式更健康。
与未婚者相比,结婚人士中有酗酒、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的比例更低。
婚后,男性饮酒、吸烟的量会有所减少,作息也更正常。
男女双方都会更重视体检和体育锻炼。
7、结婚提升幸福感。
幸福感有四个源泉:亲密、信任、忠诚和健康,婚姻恰恰可以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
不过,研究发现,婚姻中产生的幸福感在最初几年较高,之后会下降,直到晚年又会上升。
8、结婚减少人们成为罪犯和受害者的几率。
调查发现,离婚率高的地区暴力事件发生率也高,相反,离婚率低的地区社会环境更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婚姻与学历关系
新闻传播学院09级2班200918140221刘怡萍
最近网上流行起这样一个小段子:小学同学在晒孩子上幼儿园的成绩,初中同学在晒宝宝,高中和大学同学在晒结婚,研究生同学在晒被子。
我自己最近也老是收到高中同学的结婚邀请函,是不是受教育程度越低,结婚年龄就越早呢?
早在08年的时候,韩国就有调查显示,一份题为《出生率降低现状及原因分析》的调查报告,在对韩国女性结婚年龄推后及独身现象进行研究后,得出了“韩国女性学历与收入越高结婚率越低”的结论。
有资料显示,而在法定初婚年龄较低的今天。
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初婚年龄呈现出一个较高的年龄段。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初婚年龄也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中。
这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同时在内在因素上受结婚对象的机会成本比较、教育程度的提高、结婚成本的增加争性行为、同居现象的普遍化影响。
婚姻与性及生育的逐渐背离使得结婚更成为一种社会化的标志,而不是生理上的需要。
从法定婚龄上看.由于其规定主要是受人的生理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各国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除部分受教会影响严重的国家或地区外.大部分国家的法定婚龄只相差2 ̄4岁,但平均初婚年龄就不同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各国的平均初婚年龄都要高于法定结婚年龄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但其差额由于各国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
而表现出多少不等.而且许多国家的平均初婚年龄不但大大地超过了法定婚龄.还在不断地向后推迟.即使原来差额不多的,也有扩大的趋势,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首先看目前世界各国的平均初婚年龄比较:从各国平均初婚年龄来看.目前的人们普遍都倾向晚婚.非洲国家为世界最低.女性基本上在20~22岁之间。
亚洲中。
日本最高,在30岁左右,其它国家在22。
25岁之间,但远远低于人们理想中的结婚。
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也处于一个提高的过程之中,据史料记载,在古代,大多为男15、6岁,女13、4岁,这和当时人们的寿命较短有关。
有的封建王朝为征丁税.驱劳役.还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倡或压迫使人们早婚。
民国规定男18岁。
女16岁即可结婚。
但实际结婚年龄往往还低于该法的规定。
上世纪50年代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是18岁,现在则达到了23岁。
除了结婚年龄推迟以外.还有更多的人选择不结婚。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法、德国25。
44岁的未婚女性均在23%左右.瑞典更高达41.4%,韩国、菲律宾相对较低。
而在中国仍十分罕见。
随着观念的多元化、女性自我意识增强.更是由于女性经济上的自立,相当一部分女性不再将婚姻视做人生的必经阶段和幸福根源。
年轻人对承担配偶和父母等成人角色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婚姻家庭以及孩子不再是人生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是作为一种禁锢自由的围城。
当然,在逾越了这个阶段后,多数人还是要进入婚姻。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结婚年龄推迟的原因.由于高等院校近年来的扩招,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我们以6—7岁进入小学学习来计算.经过16年或19年的学习时间.这样在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
年龄就会达到22~25岁之间.虽然新出台的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但是并没有相应的补充办法。
比如延长学习时间的规定、在大学为大学生子女设立幼儿园的规定等等,况且大学生在校期间.经济还需由家庭供给,并没有独立的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在校大学生结婚也是不为公众所接受的二种新生事物,因此,虽然规定出台.但并没有引起更多的个案出现。
在校学生结婚个案少的原因还在于对机会成本无法进行真实有效的比
较.虽然在校时差别不大。
而当他们走上社会岗位之后.不仅是他们的自身能力,而且包括他们家庭的社会关系等都将成为他们占有社会资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环。
这将直接成为他们寻找就业岗位.甚至于获得经济收入高低的关键因素。
因此。
大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机会成本会很大,冒着很大的风险。
自然也就会推迟结婚年龄。
另外。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劳动力的供给要远远大于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就业形势一直不被看好。
失业率不断增高,使得年轻人四处奔波,难于成家。
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迫使人们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只有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才能获得有一份较好工作职位的可能.也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
也才能在社会上自立和发展。
而在现今的中国社会,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结婚的年龄当然也普遍较高。
据统计,上海平均结婚年龄:男性32岁,女性29.6岁。
大多数高学历的女性对另一半的要求苛刻,自视甚高,也导致了大量“剩女”出现。
在我看来,受教育程度越低,跟结婚年龄还是存在一定的关系。
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地区,受古代封建思想影响比较严重,民风古朴,认为不需要读太多的书,在17、8岁的时候就应该结婚生子,部分大龄未婚女青年还要受到其他人的鄙视。
曾经有篇新闻报道过关于一个小村庄早婚早育现象,在村里,超过20岁没有结婚的姑娘和小伙子几乎没有,十八九岁结婚正常,还有十六七
岁就结婚的。
当记者问到他这么早被家庭所累后悔不后悔时,他还笑着说:“早成家早立业,没啥后悔的,再说,即使不这么早结婚,就我这连初中都没念下来的文化,还能有啥发展吗?”更说明了早婚早育的现象在农村山区已经根深蒂固。
但是最近也有资料显示“学历高的夫妻婚姻离婚率高”。
其实,许多高学历者因为种种原因往往忽视了培养夫妻感情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处理婚姻问题的智慧。
婚姻是一种“共生”的状态,夫妻双方都须适当控制过强的自我意识,理解包容对方。
从心理层面看,高学历夫妻自我意识更强,更容易否定和贬低对方。
而且,有些高学历者因为修炼成了某领域的专家,在婚姻中更容易过分坚持自我,难以接纳对方的观点。
他们往往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压制对方。
婚姻关系中,双方应该处在一个平等的位臵,不以学历高低来衡量人生价值,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想要婚姻幸福,就要丢弃一些外在的条件。
还记得有部台湾偶像剧叫《恶作剧之吻》,片中男女的能力学历都有非常大的出入,但是女主角的努力还是让他们的婚姻非常幸福。
一个人的修养与她的个人感悟能力有关,而并非取决与她的教育程度。
但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譬如你现在.你会怀疑学历与婚姻的关系.因为你有所在意所以
才有这个问题的出现.其实两个人在一起只要舒服就够,学历并不能左右.当然,学历会
使我们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沟通问题.这只是次要.有没有关系还是要看你们之间那种
相容度.合则婚,不合则散.
当然,婚姻关系还与经济、政策等等因素有关,但是教育对婚姻的影响,却是不容质疑的。
虽然高学历导致了离婚和“剩女”等一系列问题,但高学历晚婚现象还是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加,甚至出现了韩国、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人口负增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