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中小金融机构发展_现状_政策与问题

合集下载

菲律宾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与趋势

菲律宾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与趋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巴塞尔 I 框架 ,使用资本充足率标准 ( 根据本 国实 际有 一些 修 改 ) 02年 菲 律 宾 中 央银 行 进 一 步要 。20
求银 行测 量 并 实 施 市 场 风 险 和 信 贷 风 险 的资 本 冲 销 。在 巴塞 尔 I 框架 实施 中 ,菲 律宾 央 行 考虑 到 目 前有 些风 险没 有 计 入 ( 操 作 风 险 等 ) 如 ,要求 内外 资银 行 的最低 资本 充足 率 为 1% ,高于 巴塞尔 I 0 和 巴塞 尔 I推 荐 的 8 的水 平 。 ( )20 I % 2 04年 1 , 2月 菲律 宾央行 宣 布实施 巴塞尔 I计划 ,采 用 巴塞尔 I I I
20 年 ,菲律宾 中央银行 通过 20号通 告开 始采 用 01 8
标准 ,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有充足的应对贷款 损失 的准备 。此 标准要 求 包括 两个 方面 :一 是统一
的贷 款 损 失 准 备 金 标 准 要 求 ,一 般 重 组 贷 款 为 5 ,非重 组 一 般 贷 款 为 1 % %且 单 独 执 行 ,不 与个 别 现有 规则 下 的呆 帐提 备联 系 ;二是 对特 别贷 款 和 其他 风 险 资产 按 等 级 要 求 0 ~10 不 等 的准 备 % 0% 金 。()菲律 宾 中央银 行 努 力 争 取 通 过一 些 法 案 , 3 为建 立私人 部 门主导 的资产 管理 公 司以减 少银行 不
第 3卷 第 6 1 期 20 年 l 08 2月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Ju a o h i ha gU i r t o cnm c or l f ia u n nv s y f oo i n S jz e i E s
V 13 N . 0. 1 o 6

菲律宾的移民管理和移民政策

菲律宾的移民管理和移民政策

菲律宾的移民管理和移民政策菲律宾的移民管理和移民政策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潜力,因此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来移民。

菲律宾的移民管理和移民政策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移民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移民管理部门是菲律宾政府负责移民事务的机构,它负责协调和监督移民政策的执行。

移民管理部门通过签证、入境检查等措施,确保外国人的合法身份和安全。

菲律宾的移民管理部门还与其他国家的移民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打击非法移民、人口贩运等犯罪活动。

菲律宾的移民政策分为两类,分别是临时移民政策和永久移民政策。

临时移民政策旨在吸引短期访问、旅游、商务等目的的外国人。

菲律宾对于临时移民政策有明确的签证规定,包括旅游签证、商务签证、工作签证等,外国人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签证类型,并符合相应的申请条件。

永久移民政策则提供了更广泛的移民机会,吸引外国人来菲律宾长期定居及投资。

根据菲律宾的永久移民政策,外国人可以通过投资、就业、婚姻等途径来获得永久居留权。

例如,外国人可以通过在菲律宾投资一定金额的资金或参与特定的经济项目,获得永久居留权。

此外,外国人婚姻菲律宾公民也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权,但需满足一定的时间和文件要求。

菲律宾的移民政策也注重保护移民的权益,确保他们在菲律宾享有与本国公民相等的权利和义务。

菲律宾的法律规定,移民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应享有平等待遇。

移民也可以在菲律宾参与政治活动,通过投票行使选举权。

菲律宾的移民政策还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福利。

然而,菲律宾的移民管理和移民政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移民需求的增加,菲律宾的移民部门可能面临资源短缺和工作压力。

其次,非法移民和人口贩运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强执法和国际合作来应对。

另外,一些移民者可能面临语言、文化和就业难题,需要加强培训和融入计划。

综上所述,菲律宾的移民管理和移民政策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移民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关系

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关系

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关系菲律宾全称菲律宾共和国。

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相对;南面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苏禄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中国南海;东临太平洋。

菲律宾由7107个岛屿组成,其中较大的有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内格罗斯岛、民都洛岛、巴拉望岛等,国土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首都为大马尼拉市,全国总人口8452万(2002年7月)。

其中马来人占95.5%,华裔占1.5%,其他少数民族占3%。

[1]中国与菲律宾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菲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经济往来关系。

1975年6月9日,中菲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发展时期,经济合作也随之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存在着影响双边经济合作顺利发展的诸多复杂因素,长期以来中菲经贸关系的发展情况与中国和东盟其他一些主要成员国相比,发展过程较为曲折,规模相对较小。

1993年菲律宾政府宣布取消对中国贸易歧视性措施之后,菲中贸易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在1993~2002年的10年里,两国贸易额年均增幅约达25%。

特别是近几年,双边贸易额更呈迅猛增长之势,双方在投资、劳务、工程承包、农业、金融、航空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02年中国还首次被菲律宾列为“十大贸易合作伙伴”。

2003年双边贸易额已达94亿美元,同比增长78.7%,菲律宾对华的实际投资2.2亿美元,比2002年的1.86亿美元增长18.3%。

到2003年3月,中国在菲律宾设立的中资企业有40家,双方协议投资总额3960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641万美元。

中菲建交31年以来的经济关系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合作的类型也从单一贸易形式逐渐发展到资本投资、金融投资和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

中菲双边贸易额在中国入世后不退反进的事实,验证了中国入世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不仅是挑战,而且也是机遇。

第一节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一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菲律宾在1946年独立之前,曾先后受西班牙、美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国内产业结构畸形、民族工业受到压制。

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现状、成因与科技创新

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现状、成因与科技创新

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现状、成因与科技创新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现状 (2)1. 银发经济发展概述 (3)1.1 定义与背景 (5)1.2 全球银发经济的重要性 (5)1.3 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6)2. 不同国家银发经济发展状况 (8)2.1 欧洲银发经济发展 (8)2.2 北美银发经济发展 (10)2.3 日本银发经济发展 (11)2.4 其他国家银发经济发展状况 (12)三、国外银发经济成因分析 (13)1. 人口结构变化 (15)1.1 人口老龄化趋势 (16)1.2 人口结构变化对银发经济的影响 (17)2. 消费需求转变 (18)2.1 老年人群体的消费特点 (19)2.2 消费需求转变推动银发产业发展 (20)3. 政策扶持与鼓励 (21)3.1 政府政策支持银发经济发展 (22)3.2 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银发市场运行 (23)四、国外银发科技创新与应用 (24)1. 智能化养老产品与服务创新 (26)1.1 智能穿戴设备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27)1.2 智能家居与养老服务机器人 (28)2.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结合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29)2.1 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的普及与应用 (30)2.2 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32)3. 新技术在提高银发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与创新点研究展望等 (33)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银发经济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档将对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的现状、成因以及科技创新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我们将梳理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的现状,包括各国政府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方面的政策措施、银发产业的市场规模、就业状况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我们将探讨国外银发经济发展的成因,主要从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体系、家庭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菲律宾教育体制的挑战与机遇

菲律宾教育体制的挑战与机遇

菲律宾教育体制的挑战与机遇引言菲律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教育领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菲律宾教育体制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所带来的机遇。

本文将首先概述菲律宾教育体制的基本情况,随后详细讨论其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这些挑战所带来的机遇。

菲律宾教育体制概述菲律宾的教育体制主要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

基础教育阶段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共计13年。

中等教育阶段为高中教育,共计2年。

高等教育阶段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通常为4年,研究生教育为1-2年。

此外,菲律宾实行双轨制教育,即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并行。

公立教育主要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私立教育则主要由私人企业和宗教团体资助和管理。

挑战1. 资源分配不均菲律宾教育体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资源分配不均。

在菲律宾,城市和乡村地区、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显著差异。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难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2.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但菲律宾教育体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教师工资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 教育质量和评估菲律宾教育体制在教育质量和评估方面也存在问题。

例如,学生的学习成果参差不齐,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等。

机遇虽然菲律宾教育体制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些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 教育改革面对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菲律宾政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例如,可以通过实施标准化考试和评估,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2. 教师培训和发展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菲律宾政府可以加大对教师培训和发展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学习机会。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背景、政策支持、服务内容及其成效各具特点。

了解这些差异与共性,对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多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并为我国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借鉴。

一、国际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多样性1. 欧洲:小额信贷与合作社模式在欧洲一些国家,小额信贷已成为支持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的重要方式。

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这些国家的金融服务多依赖于地方性合作社银行。

这些银行通常不仅提供存贷款服务,还参与农民的生产和市场流通,帮助农民获取必要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

合作社银行通过集体形式降低了农民的融资风险,提高了信贷的可获得性。

2. 美国:农业信用体系美国的农业金融主要依托于农业信贷机构和全国性的农业信贷银行。

由联邦政府支持的农业信用体系能够在危机时刻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美国还设有农业补贴、保险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美国农业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迅速推进,在线贷款申请及风险评估系统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3. 亚洲:微型金融及农户贷款在东南亚,微型金融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趋势。

以菲律宾为例,微型金融机构通过小额贷款和储蓄产品,显著提高了贫困农村家庭的经济自主性。

这种模式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融资问题,也促进了女性的参与与经济独立。

同样,印度的自助小组(SHG)模式也以类似方式运作,基层合作组织通过互助贷款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提升。

4. 非洲:移动金融服务非洲的农村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例如,在肯尼亚,M-Pesa成为了改变农业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资金的转移、储蓄及小额贷款服务,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金融包容性,也加速了农村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流动性。

二、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尽管各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在某些方面体现出共同的特征。

中小银行外汇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小银行外汇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小银行外汇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政策建议近年来,地方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小银行相继走上本外币一体化发展道路。

中小银行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外汇业务发展中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中小银行外汇业务发展现状(一)外汇业务分支机构不断扩大,但仍显不足。

截止2014年6月末,T市地方性商业银行有一半以上的网点开办即期结售汇业务,但其仅占全市网点总量的7.4%,覆盖面较小。

(二)外汇业务增长较快,但对全市贡献并不显著。

2013年T市中小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和18.4个百分点。

但受市场资源、资金规模和制度门槛等因素限制,中小银行结售汇及跨境收支仅占全市8.2%和6.7%,对全市外汇业务增长贡献并不明显。

(三)结售汇业务集中度较高。

调查显示,2013年全市中小银行前五位客户结售汇业务量占全部的44%。

其中中资机构占比83%,中小型企业占比66%;进口型企业占比69%,这与当年中小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形势一致。

中小银行外汇结算方式主要为电汇和信用证,占比分别为51%和47%。

(四)外汇业务对银行贡献度低,业务考核所占比重相应较低。

由于中小银行的外汇业务起步晚,多不是银行主导业务。

调查显示,2013年中小银行结售汇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10.3%,占全部经营收入的2.3%,对银行收入贡献度较低。

外汇业务在全部业务考核中平均占比不足10%。

二、中小银行外汇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一)外汇衍生产品资格缺失。

目前,T市中小银行中仅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具备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但由于业务人员能力素质、客户类型单一等因素影响,远期业务未大规模开展,2014年上半年远期结售汇履约量仅占全市的0.6%。

部分中小银行在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中,只是充当同业“延伸柜台”角色,并面临流失客户风险。

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情况下,中小银行缺乏衍生品资格,导致重点客户资源逐渐流失。

2023菲律宾发展报告

2023菲律宾发展报告

2023菲律宾发展报告引言菲律宾是一个东南亚国家,地处太平洋环火山带,是一个由岛屿组成的国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菲律宾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菲律宾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旅游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菲律宾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经济概况菲律宾经济在过去几年取得了稳定增长。

根据预测,到2023年,菲律宾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继续增长。

这主要归因于政府的经济改革措施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此外,菲律宾在信息技术、旅游和农业等领域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政府经济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菲律宾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包括减税措施,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到菲律宾投资,并提高商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改善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外商直接投资菲律宾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预计到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增加。

菲律宾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政府改革和开放的经济政策也使其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首选。

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是菲律宾经济的一个快速增长的部门。

菲律宾的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菲律宾人才丰富,英语流利,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外包服务的首选目的地。

预计到2023年,菲律宾的信息技术产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政治发展政治体制菲律宾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府由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六年。

参议院和众议院是菲律宾国会的两个组成部分,负责立法工作。

政府稳定性菲律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政治不稳定,但近年来政府相对稳定。

2023年的选举预计将进一步巩固菲律宾的政治稳定。

政府稳定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法治和打击腐败,以保持政治稳定。

区域安全菲律宾是一个位于南海地区的国家,周边存在一些安全挑战。

在2023年,菲律宾政府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维护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菲律宾金融概况

菲律宾金融概况

菲律宾金融概况菲律宾为群岛国家,共有7107个大小岛屿,陆地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

2022年,菲律宾总人口为9730万。

菲律宾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制造业和农业为其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

2022年菲律宾GDP为63116.7亿比索(约合2504亿美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6.6%,人均GDP为2462美元。

一、金融业总体发展情况(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

自2002年1月起,菲律宾开始执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

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时滞,政府会提前两年公布未来年度将要实现的通胀目标(如2004年12月公布2006年的目标),该目标由一个跨机构的经济计划组织—发展预算协调委员会和BSP共同设定,选取的指标为CPI的年平均同比变动值。

货币政策的决定。

菲律宾的货币政策由咨询委员会讨论研究并提供建议、最终由货币委员会决定,主要内容是确定隔夜的正逆回购利率(基准政策利率)调整与否及调整幅度。

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包括BSP的行长、主管货币稳定部和监管检查部的两名副行长、货币政策分部和国库部的两名执行董事、经济研究部下设的技术秘书处的主管。

技术秘书处由来自经济研究部、货币金融政策中心和国库部的专家组成。

咨询委员会每六周召开一次会议,如有必要也可以召开临时会议。

货币委员会决定货币政策的会议在咨询委员会最近一次会议召开后的首个星期四举行,在会议四周后发布货币政策纪要。

货币政策的实施。

BSP采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促进价格的稳定。

主要有以下几种:1.公开市场操作(OMO),包括正逆回购、买(卖)断交易以及外汇掉期等。

2.接受定期存款。

3.常备便利。

4.准备金要求。

截止2022年4月,菲律宾中央银行储备为830亿美元,菲律宾中央银行基本借贷率为3.50%。

(二)利率制度菲律宾在1980年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1981-1985间逐渐放开利率市场化。

由于当时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改革两年后出现了严重经济动荡,也爆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在菲律宾投资经商的常见问题完整

在菲律宾投资经商的常见问题完整

在菲律宾投资经商的常见问题(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在菲律宾投资经商的常见问题1.在菲律宾设立企业时,有哪些商业类型可供选择?您可以选择创办如下企业类型: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分公司、代表处、地区总部以及地区经营总部2.外国投资者是否允许投资国内企业的资本占到100%?答:是的,只要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是在外国投资法令清单(FIA)中,但不属于外国投资限制清单限制范围(FINL),就可以在菲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3.外国投资法涵盖的投资领域有哪些?答:外国投资法涵盖了所有的投资领域,除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这些领域菲律宾中央银行监督与管理。

"外国投资限制清单"(FINL)是指某些特定投资领域清单,在这些领域中,外国投资者的股份或投资额低于资本总额的40%。

外国投资限制清单(FINL)A和B简介如下:清单A:宪法或其他特别法律规定限制外资进入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此:a.大众传媒(录音录像除外)、需执照上岗的专业人才的相关工作、零售业(商铺)、合作小规模采矿等行业完全禁止外资进入。

b.广告、拥有土地所有权、经营和管理公共设施等,这些领域中即使外资占少数股份是禁止的。

清单B:是指对国防领域以及对安全、公共卫生、道德有负面影响的领域;目标市场在菲国内的企业已缴资本低于20万美元的;经菲律宾科技部认可为“先进技术”或直接雇佣50名员工且已缴纳资本低于10万美元的企业,投资上述领域和企业,外资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4.在什么条件下,新建外商或投资菲律宾国内企业的资本可以占到100%?答:a.拟投资的领域不在外国投资限制清单(FINL)之列的;b.已缴资本不低于20万美元,或经菲律宾科技部认可为“先进技术”或直接雇佣50名员工,投资者的已缴纳资本可降低到10万。

c.产品和服务是用于出口的。

5.在何处进行投资注册的申请?答:a.对独资企业而言,可登录 ://.ph注册企业名称对于企业名称注册的有关问询,可联系:*有关企业名称的相关政策及说明,请致电:(632)751-3330;*有关任何技术问题,如网页无法显示,浏览表格时出现问题等,请致电(632)729-8681;*有关申请申请进度的问询或核实,请联系:大马尼拉地区的联系方式为:Trafalgar写字楼 (632)811-8367 or (632)811-8231Hi-way 54:(632)706-1767Park and Ride(马尼拉市政厅附近)(632)536-7153加洛干市:(632)332-0829*或前往首都的菲律宾贸工部,或前往大马尼拉地区Makati H.V Delacosta street 105号,Trafalgar Plaza 12层。

菲律宾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

菲律宾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 来自中国信保《国家风险分析报告》I nvestment and trade risk analysis about The Philippines菲律宾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投资状况及风险分析外国直接投资状况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起,菲律宾外国直接投资整体呈下降趋势。

2003年跌至谷底,占GDP比重不足0.5%。

之后开始逐步回升,2004年为4.69亿美元,占GDP比重为0.55%。

预计2005年达到6亿美元左右,但要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尚需时日。

若与GDP规模相比较,菲律宾外国直接投资水平明显过低。

受制于政局不稳、投资环境不佳等因素,近年内难有大幅增长,投资规模将保持在GDP的l%以下。

制造业是菲律宾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近年约占投资总额的50%以上。

其他重要领域还包括天然气、电力、房地产及服务业等。

日本和美国是在菲律宾投资最多的国家,约占1998年后菲律宾接受外资总量的30%以上。

投资环境分析1.基础设施长期以来,菲律宾政府受困于巨额债务负担与财政赤字,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陈旧、能源供应不足。

虽然近年政府已采取推行私有化等一系列措施,但中短期内收效不甚明显,菲律宾仍是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状况最差的国家之一,基础设施已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的瓶颈。

菲律宾国内交通以公路和海运为主,货运的65%,客运的80%经由陆路。

菲律宾公路通行里程在20万公里以上,但其中65%以上为支线或乡村公路,可全天候通行的里程不及一半。

而支线公路由于低质量建设且缺少维护,路况很差。

近年,在政府努力下,吕宋岛公路运输状况有所改善。

铁路集中于吕宋岛,可通行里程有限,在菲律宾交通网里所起作用不大。

菲律宾各主要岛屿间均有航班,国内航线遍及40多个城市,与30多个国家签订了航空协定。

全国有近300个机场,重要的国际机场位于马尼拉和宿务。

近年,通信建设略有起色,但与周边国家水平相比较,仍比较落后,且发展呈地区性不均衡。

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供金融服务 ; 第二 , 保证小额信贷机构 自身的生存与
发 展 。这 两个 既相 互 联 系 又 相 互 矛 盾 的 方 面 , 成 构
农村信用社独力支撑农村贷款到户 的问题 , 而农村 信用社在疾风暴雨式 的推进过程中也伴随着资金不
足、 风险大 、 管理难 等 问 题 , 不 仅 关 系 到 这 些 机 构 这
了小额信贷 的完整要素 , 两者缺一都不能称为是完 善或规范的小额信贷。从本质上说 , 额信贷是将 小 组织制度创新 和金融创新 的信贷 活动 与扶贫到户
收 稿 1 :0 80 . 3期 2 0 -7 1 6 作者简介 : 朱宝存 (9 3~ ) 男 , 阳师 范学院财务处会计。研究方 向: 18 , 绵 财务核算 。 武小华 (9 3~ ) 女 , 阳师 范学院财务处 会计。研究方向 : 17 , 绵 财务核算 。 胥清 (9 9~ ) 女 , 阳师范学 院财务 处会 计。研究方向 : 16 , 绵 财务核算 。
20 0 8年 l O月
绵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 un lo a y n r l iest o r a fMin a gNoma Unv ri y
O t 20 c ., 0 8
V0 . NO 0 127 .1
第2 7卷
第 1 0期
小额信 贷发 展中存在 的 问题及对策研 究
和政府的推动下 , 农村信用社 小额信贷 项 目全面铺 开 , 只贷不存” “ 的商业性小 额信贷公 司成立 , 民间 资本进入小额信贷市场 , 加上现有 的近 30个非政 0
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 , 使得小额信贷得到 了迅猛 的 发展 , 在反贫困和发展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 了令人
瞩 目的成 就 。然而 , 我们 也 注意 到 , 国小 额信 贷 的 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菲律宾银行业的发展研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菲律宾银行业的发展研究

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及意义受金融深化理论的影响,菲律宾银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1993年,菲律宾中央银行在经历了长期的改革后,终于转变成为执行监管职能的独立机构(即BSP)。

从2001年开始,菲律宾中央银行丌始按照巴塞尔协议中的三大监管支柱对本国银行业进行监管。

截至2012年1月1日,菲律宾中央银行监管下的所有类型的银行机构均实行了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监管。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年左右的时问里,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两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1997年弧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1997年,从泰铢受到国际投机资本攻出开始,整个东业和东南亚的金融系统均遭受了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从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中请破产保护开始,国际金融海啸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也形成较大冲击。

由丁监管当局和政府经济部门迅速采取了得当措施,菲律宾银行业在这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

在这样的情势下,人们自然会提出一些疑问:经济落后的菲律宾,其金融系统为何在两次金融危机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银行业的改革是否已经让菲律宾银行业成长成熟?倘若如此,菲律宾的银行业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几何?菲律宾中央银行的监管机制是否较东盟其他国家更为健全?南以上疑问山发,笔者试图从菲律宾特殊国情出发,以菲律宾银行业应对两次金融危机作为切入点,探讨菲律宾银行业能够度过金融危机冲击的原因,详尽阐述菲律宾银行业发展现状,并对菲律宾银行业近二十年的发展作出综合评价。

第二节研究框架本文比较分析了菲律宾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差异,对菲律宾银行jlk第一章导论三、银行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世界银行研究小组(2001)认为,金融制度安排的改进促进了经济运行绩效的提高。

换句话说,高效运行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稳定和消除贫困i箭度相关。

菲律宾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与趋势

菲律宾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与趋势

菲律宾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与趋势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菲律宾的金融改革措施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菲律宾中央银行(111e Sago Sentral ng Pilipinas,BSP)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其国内银行体系抵抗全球化风险与冲击的能力。

这些措施的重点主要在于制定更为谨慎的与国际接轨的银行规则和标准,改善管理、提高管理透明度并努力降低道德风险,同时制定一系列处理问题银行的规则与程序。

(一)提高银行资产质量与亚洲其他国家不同,菲律宾政府解决其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能力十分有限,所以菲律宾政府主要采取动员私人资本的方式来解决和恢复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1)为改善借款人的偿付能力,菲律宾中央银行一直采取谨慎的政策,致力于维持一个稳定的通胀率和国内利率环境,2002年正式将控制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2)菲律宾中央银行制定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标准,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有充足的应对贷款损失的准备。

此标准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一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标准要求,一般重组贷款为5%,非重组一般贷款为l%且单独执行,不与个别现有规则下的呆帐提备联系;二是对特别贷款和其他风险资产按等级要求0%。

100%不等的准备金。

(3)菲律宾中央银行努力争取通过一些法案,为建立私人部门主导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减少银行不良资产提供便利的法律框架。

2003年1月通过的9182号法案,即SPV计划(SPV Act of 2002)和2004年3月通过的9267号法案,即安全化计划(Secufitization Act)显示了菲律宾政府加强银行体系制度建设的决心。

这两项计划主要是给予法律制度便利和税收激励并降低交易成本,使金融机构能够将其不良资产和被没收的抵押资产转让给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chicles,SPVs)和资产管理公司。

到2005年6月,在这两项计划下转让的不良资产达到967亿比索,使银行不良资产开始减少。

菲律宾政府的FTAs和RTAs政策选择初探

菲律宾政府的FTAs和RTAs政策选择初探

2015年第2期南洋问题研究No.22015(总第162期)SOUTHEASTASIANAFFAIRSGeneralSerialNo.162菲律宾政府的FTAs和RTAs政策选择初探沈红芳ꎬ李志龙(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ꎬ福建厦门361005)㊀㊀㊀收稿日期:2015-04-06㊀㊀㊀作者简介:沈红芳ꎬ女ꎬ上海人ꎬ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ꎬ经济学博士ꎻ李志龙ꎬ男ꎬ湖南新化人ꎬ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ꎮ①㊀ 新一代 的FTAs/RTAs的内涵不仅包括大幅度削减直至取消贸易关税㊁拆除各种名目的非关税壁垒以实现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ꎬ还囊括了WTO新千年回合所提出的一些新议题的内容:激励外国投资进入到电子商务㊁知识产权㊁电讯服务㊁信息通讯技术㊁各类支柱服务业ꎬ包括银行㊁咨询和立法服务业(主要为外资法)等领域ꎮ摘㊀要:进入21世纪之后ꎬ以FTA和RTA为特征的东南亚区域内与区域间经济合作蓬勃开展ꎬ而作为老东盟成员国的菲律宾ꎬ参与步履却十分蹒跚ꎮ本文首先介绍菲律宾的FTAs和RTAs发展现状及特点ꎻ其次描述了菲律宾主流学界对东亚FTAs和RTAs的解析ꎬ进而勾勒菲律宾政府选择FTAs和RTAs的3项原则与两种策略ꎻ最后对菲律宾政府的国别差异化FTA政策和区域差异化RTA政策进行了研究ꎮ关键词:菲律宾ꎻFTAs和RTAsꎻ发展与特点ꎻ差异化政策中图分类号:F13/17.54.34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3 ̄9856(2015)02 ̄0038-09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和作用下ꎬ菲律宾政府对东亚地区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掀起的双边自由贸易和区域间自由贸易浪潮持较为矛盾的心理ꎬ并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应对举措ꎬ主要是以东盟成员的身份参与该地区的经济合作ꎮ菲律宾政府的智囊机构 菲律宾发展研究所(PIDS)的研究成果和主张对菲律宾政府的FTAs和RTAs政策的选择发挥重要的影响ꎮ菲政府在采取FTAs和RTAs政策时遵循了PIDS所建议的3项原则ꎬ在选择FTAs和RTAs的合作伙伴时持极为谨慎的态度ꎬ采取了国别差异化FTA政策和区域差异化RTA政策ꎮ一㊁菲律宾的FTAs和RTAs发展现状及特点20世纪90年代之前ꎬ东南亚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投资合作主要通过传统的经济纽带ꎬ以及国与国之间签订的各种经济贸易或合作协议ꎮ20世纪90年代之后ꎬ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贸易框架和以亚太经济合作(APEC)为中心的开放性地区主义是该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ꎮ进入21世纪ꎬ东盟及其成员国以集体或单个国家的名义签订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 新一代 (NewGeneration)双边自由贸易协议(FTAs)与地区贸易协议(RTAs)ꎮ①东南亚国家区域内与区域间经济合作蓬勃开展ꎬ成为全球经济事务中亮丽的风景线ꎬ使其从 后来者 (latecomer)变成了 推动者 (booster)ꎮ可是ꎬ由于东盟各国国情差异甚大ꎬ政治体制迥异ꎬ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差距悬殊ꎬ各国政界对 新一代 FTAs/RTAs所持的态度不尽相同ꎬ参与积极性亦有所差别ꎮ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和作用下ꎬ菲律宾政府对该地区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掀起的FTAs和RTAs浪潮持较为矛盾的心理ꎬ并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应对举措ꎬ即以东盟成员的身份参与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ꎮ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地区一体化中心的统计ꎬ截至2014年7月ꎬ包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内ꎬ东盟整体及其10个成员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拟议和谈判ꎬ以及已签订和执行中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主要为FTAs和RTAs)总数为219个ꎬ比2007年的157个增长了约39 5%ꎮ其中已签订协议并在执行中的为102个ꎬ占比为46 6%ꎻ已签订框架协议但仍处在谈判进程中的为52个ꎬ占比约为23 7ꎻ提议中的为65个ꎬ占比为29 7(参见表1)ꎮ显然ꎬ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是东南亚国家加快区域内和跨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的主因ꎬ以开辟新的贸易投资渠道ꎬ减轻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ꎬ并规避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ꎮ表1㊀东南亚10国的自由贸易区状况(截至2014年7月)国别拟议中1谈判中2已缔结3已签框架协议/谈判中a谈判中b已签订a执行中b总数菲律宾10020719文莱6220818越南5160820柬埔寨4020612印尼9161825老挝4020814马来西亚71521227缅甸4220614新加坡71922140泰国935112302014年全部6511416962192007年全部3717371551157㊀㊀注:此表包括了东南亚各国以东盟名义签订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议ꎮ1.拟议中系指双方正在考虑签订自由贸易协议ꎬ并建立了共同特别工作组ꎬ从事可行性研究以确定是否需要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议ꎮ2a.已签框架协议/谈判中系指各方开始商议框架协议的内容ꎬ作为进一步谈判的架构ꎮ2b.谈判中系指双方开始谈判ꎬ但尚未签订框架协议ꎮ3a.缔结系指各方经过协商之后签订了协议ꎬ但有些自由贸易协议仍需等待立法或行政的批准ꎮ3b.执行中系指自由贸易区的程序开始实效ꎬ比如减税开始ꎮ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地区一体化中心(AsiaRegionalIntegrationCenter)的数据编制ꎬ参见网页:http://www.aric.adb.org/ftaꎮ作为老东盟成员国的菲律宾ꎬ其参与自由贸易区的步履却显得十分蹒跚ꎬ并凸显出以下特点:其一ꎬ菲律宾参与本地区与跨地区的FTAs和RTAs总数仅为19个ꎬ只占东盟全部(219个)的8 67%ꎬ显然与其在区域内的经济与政治地位是不相匹配的ꎮ其二ꎬ在菲律宾参与的所有FTAs和RTAs中ꎬ有一半之多(10个)依然是处于拟议阶段(proposedFTAs)ꎬ即双方已经发布有意向进行FTA谈判的声明ꎬ建立了共同研究小组ꎬ或已完成一项有意建立FTA的可行性研究ꎮ①其三ꎬ已签订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议仅为7项ꎬ略多于柬埔寨和缅甸ꎮ除了一项为双边FTAꎬ亦即日本 菲律宾经济伙伴协定(JPEPA)外ꎬ其他6项都是菲律宾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的RTAsꎮ②其四ꎬ正在谈判过程中的两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菲律宾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进行的ꎬ其中一项是东盟 欧盟自由贸易协定(AEUFTA)ꎬ另一项便是区域全面经济关系(RCEP)ꎮ③其五ꎬ菲律宾总统在以东盟成员的身份参与的FTAs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东盟方式中的 N ̄X 原则ꎬ即如果少数几个成员国表示暂不参加某项议案ꎬ但又不反对该项决策ꎬ那么这项议案可获通过ꎬ而允许那少数几个国家缓期加入ꎮ④因此在东盟作为整体与其他国家签订FTA的过程中ꎬ菲律宾总统均爽快地在协议中签了名ꎮ但是在真正实施减税的过程中均提出了延缓执行的要求ꎬ并再三提出延期申请ꎮ至今ꎬ菲律宾依然主要是参照WTO的标准所制定的法律条文规范着本国的进出口贸易与投资ꎮ⑤二㊁菲律宾政府制定FTAs和RTAs政策的依据㊁原则及策略(一)菲主流学界的研究为菲政府制定FTAs和RTAs政策提供了依据面对东亚地区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以 新一代 FTA和RTA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合作ꎬ菲律宾政府责令其官方研究机构PIDS的研究人员和重点高校著名经济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ꎬ以了解FTAs和RTAs在本地区方兴未艾的背景㊁特定内涵㊁一般规律及效应ꎬ以及参与与否对菲律宾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ꎬ并达成以下共识ꎮ第一㊁以东亚 新一代 FTAs/RTAs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 高于 与 低于 WTO的双重特点ꎬ对民族经济有着多重和复杂的影响ꎮ菲律宾主流学界认为ꎬ东亚地区所达成的现代FTAs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被纳入WTO法律框架之内的GATT第二十四条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GATS第五条ꎮ⑥在东亚地区FTAs和RTAs的降税计划中ꎬ被纳入降税的商品种类更广㊁幅度更大ꎬ其降税步伐也较WTO更快ꎮ为达到大幅度削减直至取消贸易关税㊁拆除各种名目的非关税壁垒以实现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目的ꎬ东亚地区 新一代 的FTAs/RTAs的内涵比WTO更为激进ꎬ而且囊括了WTO新千年回合提出的一些新议题ꎬ具有 高于 WTO(WTO ̄plus)的特点ꎮ但同时ꎬ东亚地区的FTA和RTAs还蕴含着 低于 WTO(WTO ̄minus)的特点ꎮ在东盟内部对自由贸易与投资奉行由易到难ꎬ区别对待和灵活应对的原则ꎬ并将 东盟方式 运用到与之缔结FTAs和RTAs的建设过程中ꎮ虽然东盟是作为整体与其他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这些拟议中FTAs和RTAs包括:美国-菲律宾自由贸易协定(RP ̄USFTA)㊁巴基斯坦-菲律宾自由贸易协定(Pakistan ̄PhilippineFTA)㊁菲律宾-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Philippine ̄AustraliaFTA)㊁菲律宾-中国台北经济合作协定(Philippine ̄TaipeiꎬChinaEconomicCooperationAgreement)ꎮ菲律宾与其他区域的RTAs则有菲律宾-欧盟自由贸易联盟(Pil ̄EFTA)㊁东盟-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ASEAM ̄PakistanFTA)ꎮ菲律宾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的RTAs是东盟-中国香港自由贸易协定(ASEAN ̄HongKongꎬChinaFreeTradeAgreement)㊁东亚全面经济伙伴(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forEastAsiaꎬCEPEA/ASEAN+6)ꎮ它们是: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㊁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AANZFTA)㊁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ACFTA)㊁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协定(AIFTA)㊁东盟-日本经济伙伴协议(AJCEPA)㊁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定(AKFTA)ꎮ见http://aric.adb.org/philippinesꎮ东盟方式的内涵为:非正式性㊁低制度化㊁不干涉内政㊁协商一致㊁照顾成员舒适度ꎮ参见菲律宾政府贸工部网站资料ꎬhttp://www.dti.gov.ph/dti/index.php/resources/trade ̄agreementsꎮ根据WTO的规则ꎬFTA在并不提高对区域外的贸易障碍㊁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所有贸易障碍和全部谈判10年内完成等3个条件下ꎬ可以作为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成立ꎬ但是如果由于FTA的成立使针对区域外的贸易障碍有所提高ꎬ则视为违反WTO规则ꎮ或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区协定ꎬ但具体到商品市场进入(marketaccess)和最终税率ꎬ以及减税安排等问题ꎬ希望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还必须与东盟各个国家细谈ꎮ与单个东盟国家达成的协定不必报备WTOꎬ不受WTO规章制度的约束ꎬ也就得不到WTO的保护ꎮ没有约束力的协定为缔约方不兑现承诺或随意变动承诺提供了籍口ꎬ可允许菲律宾政府充分利用 东盟方式 ꎬ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采取灵活的应对举措ꎬ趋利避害ꎮ第二㊁菲律宾制造业发展滞后ꎬ参与东亚的FTAs和RTAs风险大于机遇ꎮ菲律宾制造业产出结构的数据表明ꎬ在1970至2010年的40年间ꎬ除了电子产品制造业得益于政府的自由化改革ꎬ其产出比重有所上升外ꎬ菲律宾的工业内部结构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变化ꎮ菲律宾的制造业部门仍然是 内向型 ꎬ其增长主要仰赖本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带动ꎬ并受到国内市场规模狭窄的制约ꎮ制造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也一直呈恶化状态ꎬ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和政府扶植政策缺位是主因ꎮ由于东亚 新一代 的FTAs/RTAs大多采取了 双边对等 的 双向 开放条款ꎬ以及降低或零关税是东亚FTAs和RTAs的基础ꎬ菲律宾制造业缺乏竞争力ꎬ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不但无助于菲律宾产品对外出口ꎬ反而导致同类外国产品的长驱直入ꎬ造成国内同样商品的市场让渡ꎬ而商品竞争力的减弱必然会对其生存和发展形成严重威胁ꎬ给面向国内市场的广大菲律宾中小厂商ꎬ或微型企业带来强大的 排弱 效应ꎬ进而对就业形成压力ꎬ加剧国内失业与贫困问题ꎮ因此ꎬ菲律宾主流学界认为ꎬ菲律宾参与东亚地区缺乏相对优势和互补性的FTAs和RTAs是风险大于机遇ꎮ第三㊁东亚地区的FTAs和RTAs存在着制度性缺陷ꎬ不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ꎮ菲律宾主流学界认为ꎬ目前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仅处于低级阶段ꎬ而且众多FTAs和RTAs存在着制度性缺陷ꎬ对WTO倡导的贸易投资自由化㊁便利化和公平原则会产生负面影响ꎮ主要表现在:(1)标准不一的原产地规则ꎮ由于东南亚各国国情差异甚大ꎬ东盟以整体的名义与本区域或跨区域谈判签订RTAs时ꎬ各成员国为了顾及各自的利益ꎬ要求协定谈判方必须与各成员国就原产地(RuleofOrigin)规则以及其他重要议程进行细谈ꎮ一个RTAs(东盟+1)可以衍生出11个FTAsꎬ由此产生出11种原产地规则ꎮ纷繁复杂㊁眼花缭乱的原产地规则ꎬ不仅会抑制新生产网络和环节的出现ꎬ压抑相关的创新ꎬ并且不适当地限制第三国资源流动而导致贸易偏转ꎬ还可能产生更为隐蔽的贸易保护ꎮ①(2)东亚地区由双边的FTAңCEPT ̄AFTAңASEAN+1ңAFTA+XңAFTA+6ңRE ̄CP层层叠加ꎬ产生了严重的 意大利面碗 现象(SpaghettiBowlphenomenon)ꎬ形成了独特的 亚洲面碗症 (AsianBowlsymptom)ꎮ②倘若 亚洲面碗 病症得不到有效控制ꎬ则可能演化为阻碍东南亚区域未来更广泛经贸合作的障碍ꎬ限制自由贸易区潜在利益的发挥ꎬ并抵消私人部门利用优惠体制的热情ꎮ③(二)菲律宾政府选择FTAs和RTAs的3项原则与两种策略基于菲律宾国内主流学派对东亚新一代FTAs和RTAs的解析ꎬ及对菲律宾参与FTAs和RTAs综合国力的考量ꎬ菲律宾政府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持非常谨慎的态度ꎬ在选择FTA伙伴时优先①②③加上东南亚各国签订的双边FTAsꎬ截至2014年年中ꎬ东南亚已经缔结并运行的FTAs共102个ꎬ与此同时ꎬ便产生了102种优惠程度各异㊁复杂不一和交错重叠的原产地规则ꎮBhagwati(1995)在研究FTA时发现ꎬ随着FTA的扩张ꎬ区域内的FTA相互叠加ꎬ各FTA包含了优惠程度各异ꎬ复杂不一的原产地规则ꎬ这使得整个区域内的FTA错综复杂㊁犹如意大利面条一样绞在一起ꎬ整个区域贸易体系会逐渐变得混乱ꎬFTA的积极效应会削弱ꎬ而负面影响会凸显ꎬ甚至成为区域贸易自由化的障碍ꎮ亚洲面碗症具体表现在:(1)各个自由贸易区具有各自的商品关税减让方式㊁优惠幅度ꎬ以及不同的减让时间表ꎬ使得商品流动在不同类型的自由贸易区中的畅通受阻ꎮ(2)原产地规则的认定标准非一致性ꎮAFTA采用的是简单原产地规则ꎬ即区域增值标准ꎻCAFTA采用的是区域增值标准ꎻ而JPEPA在纺织品上采取的是限制性原产地标准ꎮ(3)行政体制和管理水平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ꎬ有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ꎬ也有干预和放任兼而有之的混合性管理体制ꎮ有的国家设有快速高效的验单㊁通关窗口ꎻ有的却疏于宣传ꎬ无所作为等等ꎮ考量福利效应ꎬ还考虑经济初始条件㊁合作对象的规模㊁双边贸易扩展的潜力ꎬ还考虑静止收益之外的因素ꎬ如地理的接近ꎬ收入集中度ꎬ公司内贸易ꎬ政策趋同行等ꎬ并兼顾考量很多非经济因素ꎮ[1]在全球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在短期内很难判断的前提下ꎬ菲律宾政府不仅根据外部变化ꎬ更根据国内反映来制定更为合理的FTA政策框架ꎮ[2]从菲律宾先前的积极性和目前的谈判与参与程度来看ꎬ菲政府在采取FTAs和RTAs政策时遵循了PIDS所建议的以下3项原则:一是菲律宾与别国或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缔结的任何FTA必须有利于国家发展ꎬ并符合国家的改革原则和目标ꎬ即:有利于提高菲律宾在全球的竞争力ꎻ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ꎻ有利于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ꎻ有利于贫困的缓解ꎮ二是必须符合全球化的标准ꎬ即菲律宾参与谈判和签署的FTA必须与菲律宾的多边承诺相一致ꎬ并朝向达至多边目标的方向ꎮ三是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ꎬ考虑FTA合作伙伴本身的客观原因ꎮ[3]与此同时ꎬ菲律宾政府在选择FTAs和RTAs的合作伙伴时采取了两种策略ꎬ亦即国别策略与地区策略ꎮ所谓国别策略系指菲律宾政府在选择双边FTA合作伙伴时所采取的差异化政策ꎬ而地区策略则包括了菲律宾政府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RTAs时所采取的策略与政策ꎬ以及菲律宾选择与其他地区组织缔结RTA时所采取的政策ꎮ三、菲律宾政府的FTAs和RTAs差异化政策(一)菲律宾政府的国别差异化FTA政策菲律宾政府在选择双边FTA合作伙伴时采取了国别差异化的政策ꎬ至今仅有一项双边FTA缔结并生效ꎬ便可窥知其谨慎态度ꎮ美国与日本一直是菲律宾第一和第二大的贸易伙伴ꎬ按理与之缔结双边FTA会促使其贸易关系潜力的最大化ꎮ可是ꎬ菲律宾却仅与日本签订了双边FTA协定ꎬ与美国的双边FTA谈判却一直被被束之高阁ꎮ菲美双边FTA的谈判之所以延绵持久ꎬ未能修成正果ꎬ主要缘自于菲方的阻力ꎬ包括经济上㊁政治上与宪法上的阻扰ꎮ首先ꎬ在产业结构上两国分居产业链的两端ꎮ美国主要从事高端产品研发ꎬ高居全球贸易网络的顶层ꎬ而菲律宾在经历其特有的 逆工业化 后ꎬ产业结构畸形ꎬ制造业能力极其低下ꎬ是原材料的供给者㊁制衣业和电子电器等初级产品的制造者ꎬ居于全球生产网络的最低端ꎮ对美国而言ꎬ菲律宾可以作为其原料来源地ꎬ而非业务承接地ꎮ其次ꎬ美国对与之签订FTA国家的基本要求ꎬ一必须是WTO的成员国ꎬ二必须与美国已经签有投资贸易框架协议(TradeandInvestmentFrameworkAgreementꎬTIFA)的国家ꎮ菲律宾若与美国签订双边FTAꎬ便要认真兑现其承诺ꎬ提高产业的竞争力ꎬ从而要求菲律宾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改造ꎮ对菲律宾而言ꎬ一方面政府缺乏支持性机制和资金ꎬ企业也缺乏经费和创新动力ꎬ另一方面ꎬ政府财政拮据而导致的教育㊁培训与开发经费捉襟见肘ꎬ国民劳工素质每况日下ꎬ无法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必需条件ꎮ此外ꎬ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产业的就业弹性减小ꎬ会导致本已严峻的就业情势进一步恶化ꎬ加深贫困ꎬ从而会加重国内政局的动乱ꎬ这是菲律宾政府无法承受的ꎮ再次ꎬ与美国的过度亲近会激起菲律宾民间反美力量的强烈抵制ꎮ菲律宾如与美国完成了双边FTA的签订ꎬ其各种条款的运用ꎬ尤其是货物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等很多条款必然与宪法中的相关规定相抵触ꎬ从而遭致菲律宾反政府势力㊁反全球化人士㊁菲律宾反美力量ꎬ以及形式各异的非政府组织(NGOs)的猛烈抨击ꎮ①①虽然这部 革命宪法 已经不合时宜ꎬ宪法也明文规定ꎬ可在宪法批准生效5年之后对宪法实施修改或补充ꎮ但是ꎬ近20多年来菲律宾修宪运动都因反修宪联盟的强烈抵制而屡试屡败ꎬ使得这部具有强烈反美色彩㊁与WTO ̄WB ̄IMF联盟所推行的经济自由化理念相背离的革命宪法依然能够延续至今ꎮ经过约3年的正式谈判ꎬ菲律宾政府与日本在2006年9月签署了«菲律宾-日本经济伙伴协定»(PJEPA)ꎬ日本议会在3个月后批准了该协定ꎮ可是ꎬ由于招致菲律宾社会一部分民间力量和利益集团的反对和积极游说ꎬ菲律宾国会在历时两年之后才予以批准生效ꎮPJEPA是菲律宾签订的第一个ꎬ也是唯一的双边经济合作伙伴协定ꎬ而其他的协议签订都是菲律宾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签订的ꎮPJEPA是 新一代 的FTAꎬ除了FTA所具有的消除商品贸易关税外ꎬ还包括了平稳的跨境劳动力流动ꎬ投资㊁竞争㊁政府采购㊁贸易等资本和信息便利化ꎬ科技合作㊁人力开发㊁中小企业和环境等ꎮPJEPA的设计突出了能力建设与经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ꎬ以帮助菲律宾经济取得可持续增长ꎬ解决发展的差距ꎮ因此ꎬPJEPA被视为菲律宾国际贸易关系的里程碑ꎮ菲律宾政府之所以批准PJEPAꎬ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菲律宾民间反日情绪处于可控状态ꎮ其二ꎬ菲律宾政界和商界均希冀通过与日本的经济紧密关系ꎬ引进日本的资本ꎬ以弥补20世纪90年代因菲律宾政治动荡而失去的日本资本向东南亚转移的机遇ꎬ给菲律宾长达30多年萎靡不振的资本投资带来刺激的同时ꎬ进入日本在东亚乃至全球的生产网络ꎮ其三ꎬ从协定的内容来看双方在敏感产品(农产品㊁水产品)等领域的关税减让非常谨慎ꎬ采取逐步降低的政策ꎮ菲律宾在服务业领域对自由化程度的承诺很低ꎬ而在投资领域ꎬ协议生效后菲律宾立即消除投资自由化的障碍ꎬ废除优惠国内企业的政策措施ꎬ承诺对于日本投资者的安全和公平待遇给予充分的保护ꎬ但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ꎬ只允许日本参与经济特区内建筑㊁运输等特定的服务业领域的投资ꎮ这些内容ꎬ反应了菲律宾政府在与日本签署FTA时对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以及服务业进行保护的策略ꎬ同时为吸引外资排除了障碍ꎮPJEPA执行之后ꎬ菲律宾经济避免了因结构调整和经济开发所带来的振动ꎮ尽管全球经济疲软ꎬ日本国内发生海啸ꎬ来自于日本的投资不断进入菲律宾经济领域ꎬ使菲律宾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国际生产网络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ꎮ至于一些其他的双边FTA的提议ꎬ比如巴基斯坦-菲律宾自由贸易协定㊁菲律宾-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㊁菲律宾-中国台北经济合作协定都因来自于政界㊁商界和非政府组织等的反对而停滞不前ꎮ(二)菲律宾政府的区域差异化RTA政策出于各种考量ꎬ菲律宾政府在参与东亚地区内及跨区域的RTAs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以规避区域自由贸易所带来的风险ꎮ除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菲律宾是以独自的身份参与其中ꎬ其他类型的RTAs菲律宾都是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ꎮ(1)菲律宾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太自由贸易区政策虽然在自由化程度上APEC的提议高于WTOꎬ但鉴于APEC是经济合作的论坛与平台ꎬ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承诺㊁采取自主自愿㊁协商一致的合作方式ꎬ会议最后文件不具法律约束力ꎬ不会动真格ꎬ只是各成员在政治上和道义上有责任尽力予以实施ꎮ作为美国在东亚的盟国ꎬ菲律宾政府和主流学界高调支持ꎬ积极推动 类似于走形式 的APEC投资贸易自由化ꎬ高调主持1996年APECꎬ并积极担任了当年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 ̄APEC)的主席国ꎬ提出了 APEC就是做生意 的口号ꎬ大力促进在15个部门优先实现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的旗舰建议ꎮ菲律宾政府和主流学界积极支持将APEC转型为自由贸易区的提议ꎬ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ꎮ①由于美国已将注意力集中在TTP上ꎬ对FTAAP的热情有所减退ꎮ菲律宾将在2015年于首都马尼拉主持APEC峰会ꎬ为避免引起舆论界鼓噪ꎬ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已将2015年APEC的主题定为 建设①2010年横滨APEC部长级会议提出在各国之间43项双边及小型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ꎬ将APEC转型为在亚太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oftheAsia ̄PacificꎬFTAAP)的提议ꎬ并于当年11月得到APEC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赞同ꎮ包容性经济体ꎬ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ꎮ阿基诺三世表示ꎬ菲政府将引导本年度APEC向着确保经济发展能够真正惠及所有人这一方向发展ꎮ2015年的APEC将强调全球价值链在服务贸易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性ꎬ为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的增长提供适宜的政策环境ꎻ加快中小企业参与地区和全球经济ꎻ投资人力资源建设㊁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和富有韧性的共同体等议题ꎮ这些会议主题充分体现了菲律宾政府试图回避APEC自由贸易区有争议的议题ꎬ避免提及自由化和便利化等对菲律宾现行经济状况具有风险的策略ꎮ(2)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政策为了规避经济全球化给本地区带来的风险以及为本国经济改革带来的动力ꎬ菲律宾政府也积极支持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建设的3次提速ꎬ为此在经济领域包括税制㊁金融和财政领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以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ꎬ尤其是进行了第三轮(1996 ̄2000)和第四轮(2001 ̄2004)税制改革ꎬ①并在2009年12月颁布了850号总统执行令ꎬ除了一些被列入共同有效优惠关税(CEPT) 敏感 清单的商品外ꎬ从东盟其他成员国进口的商品均为零关税ꎮ[4]为加强在政治㊁经济㊁安全㊁社会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ꎬ保证区域安全㊁稳定与发展ꎬ建立区域自觉应对外部冲击的多种机制ꎬ菲律宾政府支持东盟共同体的建设ꎬ并主持2007年1月第十二届东盟峰会签署的决定提前于2015年实现 安全共同体 ㊁ 经济共同体(AEC) 和 社会文化共同体 3个共同体的«宿务宣言»ꎬ承诺兑现其诺言ꎮAEC建设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ꎬ由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㊁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极不平衡ꎬ各成员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量ꎬ许多在东盟会议上达成一致的措施在提交国内审批时仍然面临障碍ꎬAEC的地区目标并未真正纳入到各国的发展战略中ꎬ越到后期利益协调难度越大ꎮ鉴此ꎬ菲律宾政府与主流经济学家认为ꎬ2015年底不可能成为实现AEC的 最后期限 ꎬ而应该被视为AEC发展的 里程碑 ꎬ东盟要真正实现经济共同体尚需时日ꎮ(3)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菲律宾政府认为与中国在贸易㊁投资㊁人力成本等方面都存在竞争ꎬCAFTA经济效应在短期内很难判断ꎬ菲律宾不适宜与中国签订双边FTAꎮ出于遵循 东盟一个声音 的原则ꎬ菲律宾政府在正式场合上对CAFTA持肯定态度ꎬ但却采取否定措施ꎬ认为CAFTA给菲国经济带来的威胁要多于机遇ꎬ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并采取 软性 参与策略可规避风险ꎮ因此ꎬ在东盟与中国所签订的有关协议中ꎬ菲律宾总统均爽快签字ꎬ以体现东盟协调一致的原则ꎬ但在实际推行中菲律宾政府则视国内具体情况而定ꎮ囿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谈判过程中所达成的协议并不受到WTO相关条款的保护ꎬ也不可强制执行ꎬ菲律宾政府在CAFTA谈判中一直保持低调与消极的姿态ꎬ通常以没有准备就绪为由ꎬ提出推迟执行CAFTA的降税进程ꎬ以平衡国内党派利益㊁政治舆论与商界的压力ꎮ(4)对与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RTA的政策正当欧盟(EU)与东盟(ASEAN)就建立RTA谈判因遇到一些政治障碍包括缅甸问题而陷于停滞之时ꎬ菲律宾政府与欧盟在2009年2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有关FTA的谈判ꎬ经过7轮的谈判ꎬ终于2011年6月在比利时签订了伙伴合作协定(PCA)ꎮ②由于多重复杂因素作祟ꎬ真正意义上的菲律宾-欧盟自由贸易区(Pil ̄EUFTA)谈判尚未开始ꎮ英国谈判代表表示ꎬ欧盟与菲律宾缔结的①②根据东盟秘书处所公布的资料ꎬ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建设在经过3次提速之后已于2002年宣告初步建成ꎮ截至2007年8月ꎬ区内所承诺的约98 58%商品都已置于共同有效优惠关税(CEPT)的减税清单(IL)中ꎬ其中93 67%的商品关税已降至0-5%以内ꎮ零关税AFTA的最终实现时间ꎬ老东盟成员国提前至2010年ꎬ新东盟成员国则为2015年ꎬ其中敏感产品的进口零关税可推迟到2018年ꎮ除了商品货物的贸易自由化外ꎬAFTA还包括了服务业领域的自由化ꎬ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ꎬ以及东盟工业合作计划ꎮPCA不是FTAꎬ它只是加强各种相关贸易的合作ꎬ并未涵盖双方的贸易优惠ꎮ尽管如此ꎬ双方均认为PCA可为达成FTA提供便利ꎮ。

年东南亚地区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年东南亚地区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年东南亚地区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金融行业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成为全球经济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系统正逐渐成熟和多元化。

一、经济增长推动金融需求东南亚地区多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这直接带动了金融服务需求的上升。

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市场的扩大,促使人们对储蓄、信贷、投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例如,印尼和菲律宾等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信贷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融资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然而,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往往存在不足,这为新兴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金融科技的崛起金融科技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

移动支付成为了改变金融服务格局的重要力量。

像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率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手机进行支付和转账。

网贷平台也在该地区蓬勃发展,为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

与传统银行贷款相比,网贷平台的审批流程更短、更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展开,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政策环境的支持为了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例如,新加坡政府积极打造金融科技中心,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完善的监管框架。

泰国政府则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金融服务的投入,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马来西亚政府也在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政策,以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保障金融稳定。

四、金融监管的加强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监管也在不断加强。

各国监管机构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

在金融科技领域,监管机构也在努力跟上创新的步伐,制定相关法规以规范新兴金融业务。

例如,对于虚拟货币和数字资产,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出台明确的监管政策,以防止洗钱、诈骗等违法活动。

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市场

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市场

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市场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包括泰国、印尼、韩国、菲律宾等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

这场危机对亚洲国家和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影响、应对措施以及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起因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亚洲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一度十分繁荣,许多西方国家的资金涌入亚洲,让亚洲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但是,这些资金的快速流入和投资并没有伴随着金融制度的健全和管理的完善,而是滋生了许多不良的金融行为,如过度负债和过度依赖短期外债等。

此外,亚洲国家的政府也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犯下了一些错误。

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国家多数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金融体系中的政府控制比重较高,导致银行行业的管理不够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差,而政府又使用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来维稳自己国家的汇率。

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亚洲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影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谓全球性的。

首先,亚洲国家因为外汇储备的急剧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经济发展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此外,亚洲国家的信誉受到了损失,因为他们在危机爆发前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明星,但现在看来他们的经济水平没有那么高。

更重要的是,这场危机波及到了国际金融市场,许多国际机构和公司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一,国际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亚洲投资的资产急剧贬值,造成他们巨大的损失。

这些损失的达数百亿美元,严重地威胁了国际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第二,在危机爆发期间,国际市场上的投资者失去了信心,纷纷撤资,造成了股市暴跌和货币崩溃。

第三,亚洲金融危机还加剧了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紊乱,使得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和稳定性的制定失去了一定的信心和实力。

应对措施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来应对危机。

例如,亚洲国家经过紧急协商,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紧缩货币政策、外汇管制、银行重组、利率上涨等。

菲律宾的土地经济政策

菲律宾的土地经济政策

菲律宾土地资源、价格和政策简介◆土地资源、土地价格土地资源:菲律宾森林面积1 585万公顷,覆盖率达53%,有§木、紫檀等名贵木材。

水产资源丰富,鱼类品种达2 400多种,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

菲律宾有3 000万公顷国土面积,47%是农业用地,主要农业用地集中在城市附近及人口稠密地区。

林地1 580万公顷;1 420万公顷为可使用的土地,其中93%(1300万公顷)为农业用地。

300万公顷农业用地中,又分为粮食用地、其他食物用地和非食物用地。

粮食用地31% (401万公顷)、其他食物用地52% (833 公顷)、非食物用地17%(220万公顷)。

粮食用地中,玉米334 公顷,水稻331万公顷。

其他食物用地中,椰子最大425万公,甘蔗67.3万公顷,工业作物59.1公顷,果树14.8万公顷,菜和块根作物27万公顷,牧场40.4万公顷。

农业用地中,78.31%最适合农业,610万公顷最适合耕种。

土地价格:如表1所示资料来源:亚洲管理学院2006年编著《如何在菲律宾做生意》。

◆土地投资政策菲律宾全部公共领土归国家所有。

只允许菲律宾公民或菲律宾公民所持资本比例不少于60%的公司或协会可以拥有公共土地外的其他土地并通过租赁获得公共土地。

外国投资者只能租赁私有土地。

《投资者租赁法案》共和国第7 652号法案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菲律宾租用商业用地最长不超过75年(过去规定为50年)。

根据该法,任何到菲律宾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在遵守菲律宾法律和下列条牛的情况下,可租赁私人土地:①土地租赁合同期限为50年,仅可一次性延长25年;②租赁的土地仅做投资用途;③租赁合同应符合《综合土地改革法》和《地方政府法案》。

菲律宾农业保险和外商农业投资保险政策菲律宾农业保险是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保护措施的政府计划。

该计划的实施具有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原因,目的不仅在于“提供灾后救济”,还在于“稳定农民收入”,进一步地,还期望达到“改变农户的风险厌恶偏好,引导他们更多增加技术投入,以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金需求, 贷款额度随各银行股本大小而异, 单个 由于绝大多数农 借款者一般介于 ( : # 万比索。 村银行是单一银行, 贷款审批权由持有大额股份 的经理控制。 农村合作银行则不同, 经理审批 信贷委员会则审批 !0 # : (% ( : # 万比索的贷款, 万比索的贷款, 超过 (% 万比索由董事会决定。 农村银行遍布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 和乡镇。菲律宾政府最初的规定是一镇一行 制,业务活动限于一个城镇内 # 。 &% 年代金融 改革后,竞争加剧,大量银行破产倒闭,农村 银行在一些城镇消失。为帮助农村银行与农村 合作银行恢复经营,政府通过参股等方式提供 资金援助。目前菲律宾土地银行 ; >?@ < 和农业 部还拥有农村合作银行的普通股票。 "0 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为业绩优良的企业扩 大经营规模与现代化提供长期融资,有时也为 发放短期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便利,分准 银行和非准银行两类。准银行由住房投资和金 融公司组成;非准银行主要为小企业,尤其是 银行不愿贷款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包括金融 公司、当铺、借贷投资者等 (% 种。 下面以金融公司为例说明非银行金融机构 的作用。金融公司是一种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 构,是银行体系的延伸和补充。 金融公司按修正 “ ” 后的 金融公司法 经营, 受菲律宾央行和证券交 易委员会共同监督管理, 主要从事票据融资与金 融租赁业务, 如为消费者提供耐用消费品融资, 为商业和生产企业提供融资租赁以及开展后来 “ 金融公司 新兴的证券交易与住房抵押业务等。 法” 规定金融公司能从 $% 个以下 ; 不含 $% 个 < 的 放贷者手中融资从事再贷款和票据购买业务, 贷 款利率可任意确定。 短期借款是金融公司的主要 自有资本 资金来源, 约占资金来源总额的 =%6 , 与保留利润约占 $"6 , 剩下的为其他负债。 由于 受法律 $% 个以下借款者的制约, 资本金不足是 金融公司壮大规模的最大障碍。 ; 二 < 金融自由化改革后中小金融机构的基
"’
国际金融研究 ! "##$% $ &
环 球 金 融
期贷款, 而储蓄抵押银行集中从事房地产与消费 贷款。 股票贷款协会, 半数以上发放中长期贷款, 同时在房地产市场也扮演重要角色。 金融改革 后, 这三类银行的业务功能得以拓展且更规范, 但专业化程度降低。 与商业银行相比, 储蓄银行 拥有一个特权, 即储蓄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法定准 备金低于商业银行 $6 。 储蓄银行经中央银行允许还可经营可开支 票的活期存款、 789 帐户、国内信用证及信托 业务等,简单地说是一种不能经营国际业务的 “国内商业银行”。在满足央行最低资本金前 提下,可演变成综合性或普通商业银行。储蓄 银行以零售业务为主,开展小额存贷款业务, 贷款额一般介于 ( : $ 万比索。储蓄银行支行有 贷款审批权,如支行总经理可审批 (%% 万比索 以 内 的 个 人 贷 款 , (%% : $%% 万 比 索 的 企 业 贷 款,超过此范围须经贷款委员会同意。 储蓄银行是一种区域性银行,支行常设在 总部附近 ; 尽管可在全国各地设立 < 。从地区分 布看,马尼拉集中度最高,因为 ’$ 家储蓄银行 中有 $$ 家总部设在马尼拉,且马尼拉农村与农村合作银行 农村银行体系包括农村银行和农村合作银 行。农村银行是 $% 世纪 #% 年代为支持政府发 放农业补贴而建立的私有制银行,实行单一银 行制,不能经营国内信用证业务。 (’&% 年金融 改革后其业务范围扩大且功能更完善,目前与 储蓄银行相似,不能经营外汇业务但可设立分 支行。农村合作银行由农户或农村合作协会建 立,既是合作社又是银行,须遵守“合作法” 和“银行法”的有关规定 。
一、引言
菲律 宾 自 !"() 年 独 立后 , 经历 了 进 口替 代、出口导向和经济自由化三次战略调整。进 口替代战略( !"(* + !")")重视资本密集型工 业和马尼拉及附近区域的发展,在发达地区经 济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导致马尼拉与其他区 域、各区际间以及区域内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 衡极为显著。为缩小收入差距,菲律宾从 ,$ 世 纪 *$ 年代开始采用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重 视原材料加工和初级产品出口产业的发展,同 时政府设立各种农业信贷补贴项目以促进农业 生产发展。然而,由于低利率补贴不足以补偿 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而当时的固定 利率也未考虑农业贷款的风险和交易成本,大 银行不愿发放农业生产性贷款,导致农业贷款 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这反而损害了农村经济和 金融市场的发展 - ./01234 ,$$( 5 。 按照生产要素禀赋论,菲律宾劳动力资源
展。然 而在长达 ,! 年 的马科斯 政权 ( !")6 + !"#))时期,政府主导型经济政策主要扶持国 有大企业发展,对劳动密集型出口和中小规模 企业不重视,致使金融资源低效配置。!"#) 年 阿基诺政府( !"#) + !"",)上台后,致力于经 济金融自由化改革,积极引进外资,对许多国 有企业进行整顿和民营化,同时改革国有金融 机构。随后的阿莫斯( !"", + !""#)、埃斯特 拉达( !""# + ,$$!)以及现任的阿罗约政府基 本上沿袭了阿基诺政权的经济战略,致力于解 决马科斯政权遗留的问题,如农业改革、地方 经济的开发、贫困问题的改善,尤其重视扶持 中小企业的发展。据菲律宾统计局统计,,$$$ 年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注册企业共 #,&### 个,其 中 , 大 型 企 业 ,",# 个 , 占 企 业 总 数 的 $7 &68 ,中小企业 #,$")$ 个,占 ""7 )68 ;资 产低于 !6$ 万比索、雇员人数不超过 " 人的微 型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数量的 "$7 **8 。 中小企业能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尤
菲律宾中小金融机构的构成、规模及市场份额 " #$$% 年底 &
合计 F< BGB B< #GA !< #FF !< C!C !$% !!< $$$ %$ !$< GF$ !C< BGB 总部 CGG B# G# F#! BB @< ABF !! @< A%A A< @BA 分支机构 A< @G@ B< #@B !< !C@ !< $GF @G @< %@% !G @< %%B !!< GBC 资产总额 " !$ 亿比索 & %< AA!D $!B %< #GFD !F! #FBD !F! CBD $!! @D AA! CA%D A #CD F%% C%BD CF B@#BD A!B 资产份额 " E & C$D G! F#D CF AD $A !D C@ $D !% !GD $G $D AB !CD B@ !$$D $$
!
的贷款补贴政策等。 为了解菲律宾金融自由化改 革前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下面以储蓄银行、 农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例来进行阐述。 !D 储蓄银行 储蓄银行由私有发展银行、储蓄抵押银行 和股票贷款协会组成。 !GC$ 年金融改革前功能 各异,私有发展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发放中长
#$$$ 年 @ 家最大商业银行总资产 !AA$$ 亿比索,占全国商业银行体系的 BCD @@E ;总贷款额 F#AFD @ 亿比索, 占全国总贷款 !%B$$ 亿比索的 @ BD %CE ;总存款额 !#!$$ 亿比索,占全国 ##!$$ 亿比索的 @@E ;总资本 !G@%D # 亿比 索,占全国商业银行总资本 %AF%D @ 亿比索的 @%D !FE 。
注:准银行包括住房投资和金融公司。非准银行包括投资住宅公司、金融公司、投资公司、证券交易商和经纪 人、借贷投资者、政府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资本公司、股票储蓄贷款协会、当铺和贷款信用卡公司 !$ 种。 资料来源: ’()*)++),-. /0+-12).314 5-+316. 7,8 /608)-. 9::);-< /0+-12).)3, 7,8 =>7?),76)3, /-;631。
二、现状与特点
" 一 & 菲律宾金融体系概述与中小金融机构 体系的构成 菲律宾金融体系有着明显的双重特征, 即正 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大体系共存。 正规金融包 表!
金融机构类型 ND 银行 OD 综合和普通商业银行 HD 储蓄银行 PD 农村银行 QD 农村合作银行 NND 非银行金融机构 OD 准银行 HD 非准银行 合计
作者简介:范香梅,女,湖南师范大学金融系讲师,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彭建刚,男,湖南大学金融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该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项目编号 $(’9:$$* 5 阶段性成果。
国际金融研究 ! "##$% $ &
""
环 球 金 融
其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贫富差距方 面,发挥着大企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中 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目前理论界 " H-1I-1 J K8-**, !GG@ 等 & 普遍认为中小金融机 构为中小企业和农户融资具有比较优势,主要 表现在可降低融资双方的交易成本、缓解大银 行与小客户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以及提高贷款的 偿还率等。本文下面探讨菲律宾中小金融机构 发展现状与特点,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菲律 宾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和农户服务存在的 障碍和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括银行和非银行两类机构, 其依法登记成立, 接受 金融监管机构 " 中央银行等 & 监督和约束。 银行有 商业银行、 储蓄银行、 农村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和 政府专业银行; 非银行有准银行和非准银行。 菲律 宾长期以来银行业高度集中且银企集团利益相互 锁定, 大的私营企业是正规银行体系的优先借款 人, 银企之间的利益锁定决定着资金的分配去向 " L7?M-16-< !GCF & 。 商业银行主要分布在城市 " 如马 市场份额大 ! 。 储蓄银行、 农村银行和农村 尼拉 & , 合作银行主要分布在农村, 规模较小, 市场份额 少。 整个金融体系资产总额 B@#BAD !B #$$% 年底, 亿比索, 其中, 商业银行 %#GF!D F! 亿比索, 占资产 总额的 F#D CFE ; 储蓄银行资产 #FB!D F! 亿比索, 占 AD $AE ; 农 村 银 行 CB$D !! 亿 比 索 < 占 农村合作银行 @AD A! 亿比索, 占 $D !%E 。 !D C@E ; 非 银 行 金 融 机 构 总 资 产 CA%A 亿 比 索 , 占 准银行资产占 $D ABE , 非准银行 !GD $GE < 其中, 占 !CD ACE " 表 ! & 。 非正规金融不必登记注册, 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