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资料3.寄情山水2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资料3.寄情山水2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资料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有意图的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介,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山水画学习中国画笔墨表现技法,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畅神抒怀”的表现特点,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尝试有意图的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有及其粗浅的认识,但对怎样“欣赏古代中国山水画长卷”是个空白,尤其是本课。关于《富川山居图》所欣赏的方方面面,取其中任何一点欣赏都非一节课可以完成。另外由于年代久远,学生有多大的欣赏兴趣也很难说。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人的情怀,历代山水画论中阐述的山水画创作法则等息息相关。学生对古代文学略知一二,其它所知甚少。但山水画构图中的远近法、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等通过赏析学生还是可以理解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树石画法的学习,增加对中国山水画的了解。

2.在对比欣赏——实践练习——感悟评价中加深对中国山水画技法的理解与运用。

3.通过学习,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镜和画境的统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寄情山水

【教学目标】

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第课 寄情山水(省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第课 寄情山水(省一等奖)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通过构图练习营造意境,最后通过作品表现意境。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强调绘画方法的掌握,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通过作品表达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意境、营造意境,通过笔墨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1.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意境、“三远法”和山水画技法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理解。

2.教学中设计了几个活动,第一,视频导入,观看名山大川,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二,运用教学道具,使学生们做构图练习,体会“三远法”的特点来营造意境。第三,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山水画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意境,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为主导,体现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最后以诗歌朗诵结束教学,升华情感。3.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目标,层层展开。通过练习和创作,感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用笔墨表现意境,寄托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
答: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以山 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 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游春图》
★知识点: 隋代 展子虔之作, 我国存世 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局部一
描绘了人们在山中游 玩,三五成群,或坐或行, 一种休闲,安逸的氛围
局部二
河面波光凌凌,人在 河边伫立,此时的山水画 还在启蒙阶段,树木的描 绘还不够细致,枝干简单, 树叶稀梳。
第一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国山水画 2.会欣赏一幅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山水画技法的透视与比例关系 2.教学难点:画家如何对画境营造
山水寄情,山水表心 三、教学过程
通过名作赏析掌握知识点 《游春图》、《溪山行旅图》
来自百度文库
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中国画?
答:中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 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 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
局部三
亭台楼阁、小乔与山的比例已经 合适,在技法上较之前有了进步
透视:即近大远小, 比例:物与物之间的大小关系都 体现出来了
《溪山行旅图》知识点:北 宋,画家范宽 (陕西耀县人), 画作高2.06米,宽1.03米, 是一副很大气磅 礴的画作!
议一议: 《游春图》与《溪山行旅图》分别体现了

(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册《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册《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画的借物寓意”的造型,学习写意的方法表现花卉、蔬果,体验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作品的赏析一评述一观察一民较一示范一实践一练习一>价”等方法体会用笔用墨借物寓意”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的借物寓意”的思想、体会写意的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写意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难点:借物寓意的真正含义。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采用作品的赏析一评述一观察一比较一示范一实践一练习一评价等方法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

会国画的造型理念。理解画家在运用笔墨技法描绘物象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情感。

教学中通过赏析与评述、观察与比较、体验与练习三个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写意的方法借物寓意表达情感。

教学时,教师在课前画一些花卉蔬果的小范画利于学生参考。实践时教师当堂示范,直观的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意画的技法。同时通过欣赏精品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挥艺术天地和展现学生自我个性的艺术舞台。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导入阶段

师:欣赏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课件展示图片)_____ 年国庆的时候画提问:1画中植物学生们认识吗?

第3课 寄情山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 寄情山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寄情山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方法和描绘技巧;

3.了解著名的山水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4.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和绘制方法;

3.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山水画的审美意义和表现手法;

2.理解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

课前准备:

1.课件、网页链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创建、书法和文人艺术等;

2.展示:山水画家作品的图片、实物、书籍等;

3.绘画工具、纸张、颜料、毛笔等。

教学与练习:

1.介绍山水画的概念、起源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展示著名山水画家的代表作品,如:王维的《鹿柴图》、文徵明的《寒山拾得图》、郑板桥的《山水纵横图》等,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技巧、构图和风格特点。

3.分析山水画的构图,向学生介绍构图中的原则和要素,如:近远变化、立体感、色彩搭配等。

4.在练习中,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山水画,并对其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构图和技巧。

5.让学生通览山水画史,掌握从唐代到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大师及其主要作品、风格和贡献。

总结与展望:

1.总结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展望未来学习的方向和关注的重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山水画领域的研究和创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寄情山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寄情山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题为《笔墨丹青》。第3课的标题为《寄情山水》,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方法以及审美标准。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独特魅力。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情感目标:

1. 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魅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艺术作品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然而,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陌生和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适当进行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山水画。请大家看一下这幅画(展示图片),请你们描述一下你们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1:这幅画很宏伟,有很多高山和流水。

初中美术_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寄情山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也是存在问题,如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等。

寄情山水效果分析

整体效果分析: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学会观察,用笔墨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三远法等基本知识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画法,尝试完成以山石为主的山水画小品。

激趣引入环节效果分析:教师把准备好的山水画小品作为见面礼分享给学生,询问学生画上画的是什么,引出课题,与学生共同走进山水、感受山水、寄情山水。能够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绘画来描绘大自然,抒发情感。

《寄情山水》说课稿

《寄情山水》说课稿

《寄情山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认识,可以运用一定技法,画出一定意境的山水小品。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动手,自我创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山水画知道山水小品表现了什么意境及运用了哪些程式及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笔墨。注意构图及各种技法的运用,学习临摹创作一幅中国画山水小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了解中国的艺术的博大精深,通过画笔来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运用笔墨。注意构图及各种技法的运用,学习临摹创作一幅中国画山水小品。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山水画知道山水小品表现了什么意境及运用了哪些程式及技法。

教学关键: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了解中国的艺术的博大精深,通过画笔来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

初中美术《寄情山水》教案

初中美术《寄情山水》教案

初中美术《寄情山水》教案

课程类型:美术课程

年级:八年级

教材:《寄情山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方法。

2.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的山水画作品和教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墨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二、基本技法讲解(10分钟)

1. 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线条、墨色、构图等。

2. 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技法。

三、实践环节(10分钟)

1. 学生根据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进行山水画的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不足,制定改进的计划。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山水画的创作,深入研究和探索。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或者博物馆,加深对山水画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寄情山水美术教案

初中寄情山水美术教案

初中寄情山水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3. 引导学生体会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观察自然景观,进行山水画创作

4. 分析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

5. 探讨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接着,教师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并示范创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技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 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技法、构图、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欣赏,探讨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5. 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学生对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

1. 山水画作品展示:教师准备一些经典和优秀的山水画作品,用于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初中美术_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三课《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三课《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3课寄情山水

第1课寄情山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中国山水画作品中那份独特的情趣和意境。本课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表现技法“勾、皴、染、点”的含义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意境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勾、皴、染、点”的含义以及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与探讨”“比较与感悟”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表现技法“勾、皴、染、点”的含义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教学难点】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课前准备】课件、老师作品范例。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日渐丰富,观察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大部分是喜欢美术的,他们渴望美,欣赏美,创造美。绘画表现力有所提高,信心大增,但由于技法跟不上认识的提高,产生厌学情绪。

《寄情山水》这节课知识量很多,在有限的课时中学习这些内容难度较大。另外,有大部分学生都是刚接触有关国画的知识,虽然前两节课中已经涉及到国画课程,但是学生对这样的课程积极性不高,没有太大兴趣。所以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先观看祖国山河的视频,让学生先体会壮丽山河的自然之美,使学生产生对山川风景的热爱情感,为下面重难点的学习做好铺垫。

要充分认识到教授本课所面临的困难和重要性。本课有难到易逐层加深对意境的理解,通过欣赏、交流讨论、对比等方法,展示作品不同的意境之美,指导学生更加正确地把握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课方案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王炳栋电话

学科美术年级八年级

邮件

单位胶州市第二初级实验中学

教课方案

教课主题寄情山川

一、教材剖析

《寄情山川》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3 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共分为 2 课时。第一课时以山石的画法为主,在感觉山川情境的同时接触树木的画法;第二课

时以云水的画法为主,在感悟山川的境界的同时认识山川画的艺术表现特点。本教课方案

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本课作为学生传承民族传统艺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初中阶段接

受民族文化教育的重点学习内容。在本单元教课中,《寄情山川》是在承接前面几课的教课

内容基础上,在学生认识了中国画“纸墨笔砚”和“用笔、用墨” ,对花鸟画有所学习的状况下而设置的。这一课的教课对后边有关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学习留下了铺垫。

本课时以山石画法中最具中国画风格特点的“勾、皴、擦、点、染”五种表现技法为

学习重点,同时又从笔墨情味的表现上指引学生感悟山川的意蕴和传统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从学生的心里为学生建立起富裕民族特点的诗意情怀。

二、学生剖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不论心理上仍是生理上都有了些许变化,开始变得

爱思虑了,也变得更多疑了,这就是青春期反叛期的开始。怎样抓住孩子的心,让他们

的思疑变为相信甚至是崇敬,那么他们的善思多疑就会成为学习的助力。《寄情山川》一课不单要借助自然山川拓展学生的审美视线,更应当经过显现传统艺术的魅力感动学生内在

的感情世界。幸亏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盛情识,对美的规律有了必定的

认知和追求,因此指引学生发现自然美,感觉艺术美,研究创建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是

寄情山水美术教案

寄情山水美术教案

寄情山水美术教案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现,传递出内心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山水画的学习和欣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培养情感的寄托和审美的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份寄情山水美术教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教案名称:寄情山水——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笔墨技巧;

3.通过欣赏和创作山水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山水画的欣赏材料,如名家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2.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3.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山水元素,询问他们对此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步:学习

1.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包括远近景的处理、前景、中景和后景的分布等。

3.引导学生学习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如线条运用、水墨渲染、山石的描绘等。

第三步:欣赏

展示多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意境和艺术魅力。可以通过对画作的细致解读,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创作

1.提供给学生一些山水画的参考资料,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山水题材进行创作。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和笔墨技巧,自由发挥创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

3.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感受。

第五步:展示

在教室或学校的展示区域,展示学生的山水画作品。通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创作的成果,并激发对艺术的更深入的热爱。

初中美术_第三课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三课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备课人:备课时间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察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实践自我感受山水画的魅力。

效果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充分理解了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学习了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并配以几句诗文表达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情感。

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材分析

该单元按照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山水画学习中国画笔墨表现技法,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畅神抒怀”的表现特点,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尝试有意图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本课的学习任务是欣赏山水画,通过临摹山水画并尝试表现。

课堂导入通过对山水画表现特点的概括,以及元代大家黄公望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将教学引入传统山水画所营造的情境之中。借助文字线索,漫步于山水之间,身临其境地感受画面传达的意境。为教学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获取对山水画的一般认识,为理解画家借助笔墨以“畅神抒怀”开辟途径。教材这一部分通篇选用《富春山居图》为欣赏内容,并完成了导入到树木画法的过渡。

学习活动一的山水画技法学习从树木山石开始,内容包括基本步骤和各式,以欣赏、发行临摹等学习方式展开。

寄情山水教案

寄情山水教案

寄情山水教案

《寄情山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空间关系的处理方法。

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基本画法。

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并配以几句诗文表达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等活动,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2.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阶段:

教师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提问学生对于山水画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学习:

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背景和历史。

讲解山水画的意境和空间关系的处理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基本画法,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

3. 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要求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并配以几句诗文表达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情感。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4. 总结与延伸: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山水画的画法,并观察自然风景,尝试用自己的笔墨表现出来。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初中美术_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课教学注重了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社会、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初二年级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初二年级的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一学段中,应该逐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造型表现的意趣,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水平。

美术知识的掌握要通过不断积累和反复运用,教学活动应该注重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大胆表述独立的见解。

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重视不够。

2、有囫囵吞枣现象。以文本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

分析总结概括上欠缺较多。

3、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寄情山水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

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

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教具

师范用的示范用具

教学法设计

讲解示范、观察练习

教学实施过程

一、引入今天,我们也来学画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欣赏研讨:?欣赏课本上的树木、山石和云水范图,

1、画中的山石、树木与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

引出:对形体进行概括提炼,抓住最能体现物体的本质部分进行表现。

2、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树石的结构和肌理的?

引出:以笔墨造型,辅以颜色。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多种变化和效果。

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以线条为基础,笔墨变化为根本。不应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用生动的笔墨“写”出画面,从而取得作品的笔墨情趣。

(一)、教师演示山水画基本技法,并讲解形体结构和用笔方法,指导学生练习。

1、山石的画法。

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石块的凹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中国画画石主要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皴法来表现。

画山的步骤:(1)、勾。用中锋或稍侧的笔锋画石块的轮廓,用墨可以稍淡。

(2)、皴。依轮廓加皴,增加石块的质感和立体感。皴笔中锋、侧锋兼用,开始勾皴的墨色也要淡,以后可以逐次加深。

(3)、染。用淡墨渲染暗部,渲染时笔中水分要多,即所谓“干皴湿染”,才显得有笔有墨。渲染要用侧锋大笔触,开始用淡墨,逐渐加重墨、浓墨。

(4)、点。用焦墨画苔点,表现石上的苔草。

2、树木的画法。

(1)勾勒枝干,取势定位。古人说:“树分四枝”,就是指树枝前后左右生长而形成的立体形象

(2)、画出其他树干,皴出树皮的肌理。注意树与树之间要有前后、远近及疏密关系。用墨要有浓淡,用笔要有虚实。

(3)、画出树叶,注意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树叶的不同形状。

(4)、用淡墨补画近处及远处的树叶,整理补充画面。

3、云、水的画法。?

云、水是山水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有留白发或勾线法两种表现方式。

三、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以临摹为主,展示学生作品,点评技法运用。

课后小结

观察优秀作品中山石树木的绘画技法,分析尝试临摹,提高自己水平,传承中国画的精髓。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

(2)、通过《梅竹言志》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技法。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作品的临摹。

1、学生作画时用笔有些变化,用线有些僵死。学生大胆地进行用笔的尝试,体验笔墨的情趣,即使不像所临摹的对象,但也能表现出树木及云水的基本特征。

2、教师发给学生一些自制的小课稿,让学生自由选择临摹,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如改变树石的形状,再组合等。

展示学生作品,点评技法运用。

观察优秀作品中山石树木的绘画技法,分析尝试临摹,提高自己水平,传承中国画的精髓。

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上单元学生对中国画的笔墨认知的基础上。这一单元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山水画学习中国画笔墨表现技法,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中国画传统山水画“畅神抒怀”的表现特点,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尝试有意图的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本课的学习任务是欣赏山水画,通过临摹学画山水画并尝试表现。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2)、通过《梅竹言志》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技法。(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作品的临摹。

评测练习

1、画中的山石、树木与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引出:对形体进行概括提炼,抓住最能体现物体的本质部分进行表现。

2、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树石的结构和肌理的?引出:以笔墨造型,辅以颜色。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多种变化和效果。

中国山水画是以线条为基础,笔墨变化为根本。不应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用生动的笔墨“写”出画面,从而取得作品的笔墨情趣。

教师演示山水画基本技法,并讲解形体结构和用笔方法,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自主探究,学生练习,以临摹为主。

结合《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发展水平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本科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根据课标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要求,通过本课学习,能大致说出山水画作品的表现特点,运用山水画技法知识和临摹学习的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并大胆表述自己最华中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2、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