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介休后土庙为例探讨文物保护规划中历史环境保护的研究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合理规划其周边建筑环境,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它们具有不可再生性、独特性和珍贵性,是城市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三、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些变化可能来自于城市建设、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合理规划,这些文化遗产将可能被淹没在现代建筑的洪流中,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也将被削弱。
四、保护与规划设计原则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我们必须合理规划其周边建筑环境。
首先,我们要遵循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原则,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空间布局,实现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环境质量,优化交通组织,提高区域的舒适性和可达性。
五、具体实施策略1. 科学评估与调研:首先需要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详细调研,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制定保护规划:根据评估和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目标、措施等。
3.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协调性,采用适当的建筑风格和材料,避免过度现代化的设计。
4. 环境整治:优化区域环境质量,包括绿化、照明、交通等方面,提高区域的舒适性和可达性。
5. 文化传承与教育: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设博物馆等方式,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介休后土庙文化观后感
介休后土庙文化观后感
地处晋中绵山脚下、汾河岸边的介休,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士介子推长眠的地方。
这里神秘的张壁古堡有融着草原味的可罕庙,城里有溢着异域风情的祆神楼,更有着一座本地原生态文化的后土庙。
品赏这座后土古庙,印象非常深刻,它体现着中国汉民族先民纯朴的信仰和对力量、美的理解,渗透着中国古老哲学与艺术相融合的美学观。
后土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古味浓浓的金碧辉煌。
远远就可以望到它与民居不一样的古琉璃屋脊,色彩斑斓、绚丽夺目。
介休是琉璃之乡,这里黄土颗粒细腻,很适合陶器烧制,有着很出名的洪山陶瓷。
更出名的就是它的琉璃制作,工艺精湛、远近闻名,可以说其它地方几无可比,后土庙就很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特色。
后土庙的琉璃屋顶有金黄、碧绿、孔雀蓝三种颜色,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然流光溢彩、新鲜如初,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震撼。
特别是那纯正的金黄色,在汉民族古文化中是皇家专用色,弥显至高尊贵。
皇权神授,皇帝也须拜天祭地,皇家色彩神家可用。
这色彩耀眼的屋顶还让古时的外国人感到惊讶,丹麦作家安徒生在写给小朋友的童话里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国家叫中国,他们的屋顶金碧辉煌。
后土庙不仅屋顶、门楼、影壁顶是琉璃世界,影壁墙中的图案也如此。
色彩也不仅是黄、绿、蓝三色:“二龙戏珠”影壁有着五色云头、五彩祥珠;“蓬莱仙岛”海水里还有着黑色的海螺;戏台影壁上精美的“老鼠偷葡萄”是紫色、白色的,色彩纯正、栩栩如
生。
介休村里还留有琉璃牌坊、琉璃碑,都已成为国家保护文物。
化合与活化:文化遗产保护之“介休范例”初探
3 9 0处 古 建 筑 , 洪 山瓷 窑等 4 7处 古 遗 址 , 郭 有 道 墓等 1 5处 古 代 墓 葬 , 以及 清 明节 、 寒食节、 干 调
秧 歌 等 众 多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①, 却 始 终 无 法 提 炼
基金 项 目: 2 0 1 1 年度 国家社科 基金 重 大项 目 “ 中国非物 质文化 遗 产体 系 探 索研 究” ( 1 1  ̄ - Z D 1 2 3 ) 。 作 者简 介 : 张颖 , 四 川 美术 学 院中 国艺术遗 产研 究 中心研 究人 员, 厦 门大 学人 类 学研 究所博 - L - -  ̄, 主要 研 究方 向:
有 自己 的存 在 理 由 、 存 留方 式 和 存 续 范 畴 。遗 产
地方 。在这样的遗产视 野下 , 介 休尽 管拥有后 土
庙等 1 1处 全 国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 张 壁 古 堡 等
的认 知 , 首 先 要 强 调 其 自身 的历 史 生 成 逻 辑 和 表 述 形 式 。而 人 类 学 对 遗 产 的 关 照 , 落 其 实处 , 就 是 在 文 化 整 体结 构 中解 读 并 实 施 人 类 之 “ 内在 能
文化 遗 产 、 博 物馆 、 人类学。
① 数据 来 源 : 《 介 休 市 第 三次 全 国文 物 普 查 成 果 名 录 》 。 第3 1 0期
出作 为 家 园遗 产 之 介 休 精 神 和 介 休 符 号 。
( 一) 化合 之观 : 黄 土 文明“ 农 耕 为本” , 民族
总 3 1 0期
第 1 0期
贵州 社会 科学
Gui z ho u So e i a l Sc i e n c e s
Vo 1 . 31 0。 No .1 0 Oe t ob e r .2 0 1 5
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
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摘要: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物环境不和谐、文物环境受到污染及人为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文物产生质量问题,甚至可能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失。
文物保护单位应重视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改善文物环境,才能延长文物寿命。
本文分析了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文物保护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环境;文物保护;影响;对策文物是历史发展中留下的重要的文化瑰宝,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有着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文物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从文物保护工作实际情况看,文物环境很容易被污染和破坏,使得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文物损坏情况时有发生。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文物环境对文物的寿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文物环境受到污染,环境被人为破坏,或是出现其他不和谐因素等,文物就可能出现很大的质量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研究,从文物环境控制角度出发,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才能保证文物质量,延长文物寿命。
1、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1.1自然环境因素1.1.1水污染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相应水污染对文物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中,部分企业不重视环境保护,存在随意排放工业废水的问题,相应废水被排入江河湖海中后,水体也就容易被污染。
而被污染的水中大多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酸碱类物质,如果相应物质与文物相应接触,相应文物很容易被侵蚀,进而导致文物损坏。
1.1.2辐射污染纸质和织物类文物是文物中的重要类别,但这类文物很容易受到强烈光线的影响,主要指的是大气中的蓝光与紫外线。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氟化物严重破坏着地球的臭氧层,蓝光与紫外线问题更加严重,如果纸质和织物类文物长期处于相应环境中,很容易被光线侵蚀,比如敦煌壁画有着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但受到光线侵蚀的影响,其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为失去了原本的面貌,损失巨大。
文物的守护文明的守望——山西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实践之路
文物的守护文明的守望——山西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实践之路日前,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召开立法论证会,组织相关专家就《山西省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保护条例(草案)》进行“把脉”。
草案着眼于建立山西省域乡村文化遗产的全覆盖保护体系,将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全部纳入保护对象,形成村落+院落+建筑的全覆盖保护体系,这是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创新性探索,在全国也是首次。
文明需要呵护,历史需要传承。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代表,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现存的古村落约3500处,登记建档1736处,中国传统村落550处,是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数量最多、风貌最完整、集聚度最高、类型最丰富的省份。
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的保护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作出重要贡献。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表示:“山西省正采取一系列措施,用保护文物的思维来保护古村落,未来,将力争实现山西省建立全覆盖的分级保护体系,将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全部纳入保护对象。
通过近些年来的古村落古街区古建筑的保护,反映出山西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思想认识上对历史遗存遗迹的重视逐步在形成合力。
”建立沁河流域古堡古民居文物密集区体制改革试点“自2014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山西省加大对国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
2017年,山西省选定晋城市作为沁河流域古堡古民居文物密集区体制改革试点市,在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文物的研究阐释、文创产品的开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打破保护级别、地域、体制的限制,创新机制,统筹使用文物保护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试点区域内的文物保护维修。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白雪冰告诉记者,“目前,已组织完成了太行古堡文物密集区试点60余处建筑的保护修缮、立面改造,有效提升了太行古堡的整体形象和利用空间。
寺观园林与城市广场初探
寺观园林与城市广场初探摘要:后土庙以其悠久的历史,蔚然壮观的庙观联体建筑,独特的琉璃造型工艺成为了城市不可替代的文脉印记。
本文以山西省介休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土庙广场景观规划为例,从建筑景观风水学、寺观园林景观、传统城区发展方面入手,探讨介休古城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对古老遗迹的保护不简单流于形式上的完整?如何以一种全新的目光去审视它,使后土庙景观成为文脉延续与场所精神的追求?关键词:后土庙广场,建筑风水学、寺观园林、传统城区发展,再利用一个城市,每日都在写他的历史,今天的新建设,就是明日的历史;后之视今,亦然今之视昔,文化的延绵无尽,城市的蕴藏无穷。
——吴良镛1建筑景观风水解读现在对于风水一词存在着多种解释和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风水是住宅基地、坟地等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
迷信的人认为风水的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根据奥古斯丁.贝克尔,“风水将伦理观,尤其是对先人尊敬的伦理观植于景观之中”。
并且风水视周围环境如人之躯体,万物之躯体,人与自然是同一的,风水所阐述的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我们可以说历史上风水是中国人的一种“环境伦理”观。
现代人理解的风水是调节天、地、人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使之达到和谐的一种艺术。
建筑风水将阴阳五行、干支生肖等因素糅合在了一起形成的一套理。
本案依托道教文化、后土信仰设计广场及园林景观,在规划上融入农耕文明时期“黄天厚土”信仰、季节方位、五行元素等,将景观规划和后土庙建筑共同传递“天人合一”的文化传承。
根据风水中《天星卦序》所述:天地,宣八节之宫,四时之令。
本案主广场规划所表达的是天(太阳)与地运转所产生的效果——“四季轮回,万物循环”与厚土庙建筑群共同展示农耕文明对华夏民族的思想的影响。
2寺观园林解读寺庙园林,一般是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之一。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文化遗产及其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传承。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这些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的记忆和发展的脉络。
三、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与保护周边建筑环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建筑环境可以为历史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而破坏性的建筑活动则可能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四、规划设计原则1. 尊重历史:在规划设计中,应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原有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避免破坏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
2. 整体协调:注重周边建筑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协调,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3. 生态优先: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提高规划设计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五、规划设计方法1. 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建筑环境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建筑风格、环境状况等。
2. 制定保护规划:根据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
3. 空间布局规划:根据保护规划和实际情况,进行空间布局规划,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密度等指标。
4. 建筑风格设计:结合历史文化遗产的建筑风格和环境特点,进行建筑风格设计,使新建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5. 环境整治与绿化: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绿化,提高环境质量,营造宜人的生活氛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介休后土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介休后土庙位于介休市老城西北角的后土庙是一处道教庙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土庙是一处包括五进院落,并配有楼台殿阁的庞大古建筑群,有两条中轴线,东部为一条南北中轴线,后土庙影壁、山门过殿、子孙娘娘殿,以东横向依次为吕祖阁、关帝庙、土地祠、三连戏台。
后土庙的各处琉璃制品工艺精湛,历久色泽不衰,碧绿、金黄、孔雀蓝交相辉映。
八卦楼楼顶坡面用黄绿两色琉璃瓦构成图案,金黄色的莲花脊筒、脊刹、宝瓶、宝珠、仙人、走兽等,琳琅满目,光辉夺人。
就连十字歇山顶两侧的博风板、悬鱼惹草,也装饰着各种琉璃件,形象逼真,色泽艳丽。
装饰在影壁博风板上的紫白两色琉璃葡萄,鲜活逼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庙内所有琉璃制品,色彩纯正明丽,造型准确生动,是中国庙宇琉璃艺术品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被称为"琉璃建筑艺术的宝库"。
后土庙是个庞大的庙宇群,还没走近,远远看见关帝庙前的照壁就开始激动了。
照壁朝外是幅山水画朝内是五龙壁,好吧,从大同的九龙壁一路看来,看到五龙已不稀奇了脊上好多小人,算是见过最多的,左右各有七个关帝庙大门紧闭,从后土庙中进入在外面看,不知道这面卷棚建筑是什么,进去看才知道是三个大戏台琉璃这东西在阳光下亮闪闪山门前有照壁,山门金刚殿,四金刚威武雄健。
脊上有龙有凤山门殿,原建筑始建与毁灭年代不详,1991年原址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硬山顶,黄绿琉璃剪边装饰,方心点缀。
殿内供奉道教护法四大元帅:赵公明、马灵耀、温琼、岳飞。
我猜这个是岳飞山门以里正向为过殿,也称戟门,正面悬挂一方匾额,上书“道教开天”,殿内塑像4尊,手执剑戟武器,凶神恶煞,是道教中的护法神。
过殿以里左右两侧为东西配殿由过殿经高台甬道正向为献亭。
献亭建筑奇巧,四面开朗。
殿前有抱厦献亭以北是三清楼,楼三重檐十字歇山琉璃顶,前有抱厦,后连戏楼,因楼内藻井上雕有太极八卦木雕图案,所以又叫八卦楼。
三清楼下层为三清正殿,殿内塑主像3尊,三清楼背面为戏台,东西为钟鼓二楼。
文物事业单位的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文物事业单位的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事业单位以其独特的职责,承载着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使命。
然而,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在实践中常常面临着复杂的关系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文物事业单位的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一、文物事业单位的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共同目标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后代留下有保障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文物事业单位和环境保护机构都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宝贵的资源。
无论是文物还是环境,都需要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以确保它们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因此,文物事业单位和环境保护机构都应该共同努力,达到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共同目标。
二、文物保护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 文物保护对环境的约束作用文物保护需要考虑文物本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空气质量、湿度、温度等。
因此,在文物事业单位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必须对环境进行管理和调控。
这促使文物事业单位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2. 文物保护对环境教育的促进作用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反映,通过文物保护的工作,可以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人们通过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更能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环境保护对文物保护的影响1. 环境保护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改善作用环境保护的工作有助于改善文物保存环境,减少文物腐蚀和损伤。
例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减少酸雨对文物的侵蚀;严格控制水质污染,防止水体对文物的损害;加强土壤保护,减少土壤酸化对文物的腐蚀。
2. 环境保护对文物传承意识的提升作用环境保护的工作能够增强人们对文物传承意义的认识和重视。
环境保护工作展现了尊重自然和历史的观念,同时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文物的和谐关系。
这种意识的提升有利于推动文物事业单位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遭到了破坏,这不仅影响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生态环境。
因此,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现状分析当前,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一些新建建筑在风格、色彩、高度等方面与历史文化遗产不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一些老旧建筑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城市形象。
此外,一些地区过度开发,导致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被破坏。
三、保护与规划设计原则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确立以下保护与规划设计原则:首先,协调统一原则。
新的建筑设计和改造项目必须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建筑风格、色彩、高度等元素相协调,保持历史文化氛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其次,可持续性原则。
在保护和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再者,人文关怀原则。
在保护和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保护与规划设计策略具体而言,应采用多种措施。
首先,应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规范新建建筑的设计和审批程序。
其次,应加强对老旧建筑的维修和改造,提高其安全性和美观性。
此外,还应注重绿化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
同时,还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使历史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五、结语总之,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坚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原则,才能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城市文化的持续发展。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文化遗产资源所处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已成为当下重要议题。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存过去,更是对于文化传承、城市记忆的尊重与维护。
本文将就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这些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还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因此,保护好这些资源,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周边建筑环境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
一方面,现代化的建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视觉上的冲击,破坏其历史风貌;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城市建设可能对文化遗产的保存造成实质性损害。
因此,对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四、保护与规划设计的原则(一)保护优先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应首先考虑保护文化遗产,确保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不受破坏。
对于可能影响文化遗产的建筑项目,应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批。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的同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存,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是保护与规划设计的关键。
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到保护与规划设计中来,提高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五、保护与规划设计的策略(一)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在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性。
通过统一的建筑风格,使周边建筑与文化遗产相协调,形成和谐的整体风貌。
(二)绿化环境的营造绿化环境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减轻污染、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绿化环境的营造,通过种植树木、建设公园等方式,提高周边环境的生态质量。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文化价值的重视愈发加深,尤其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更是高度重视。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不仅是人类对于文明积淀的敬重,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
如何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核心议题。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这些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地区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一些新建筑的拔地而起,可能破坏了原有环境的和谐,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直接的视觉冲击。
此外,不恰当的改造和建设还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因此,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至关重要。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首先要从规划入手,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确保新建筑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和谐共存。
其次,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风格、色彩等元素,保持原有环境的整体风貌。
最后,要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四、规划设计研究针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首先,要充分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明确保护的目标和重点。
其次,要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布局:要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确保新建筑与历史文化遗产在空间上形成良好的关系。
2. 建筑风格:新建筑的风格要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协调,避免产生突兀的视觉效果。
3. 色彩运用:色彩是构成建筑环境的重要因素,要合理运用色彩,使新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的色彩关系。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价值的重视不断提升,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独特的文化积淀和人类的宝贵遗产,日益成为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如何进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承,更关系到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其周边建筑环境对于其保护和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良好的建筑环境可以保护和突出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价值,提升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优质的建筑环境可以为居民和游客提供舒适、美观的游览和居住体验,进一步推动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
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原则在保护和规划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历史原则:尊重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确保新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不与原有文化遗产相冲突。
2. 协调发展原则: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高度融合,保持与城市整体发展的一致性。
3.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规划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4. 公众参与原则: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到规划和设计中来,增强其责任感和参与感。
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方法针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可采用以下方法:1. 环境影响评估:在规划设计前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地质、水文、生态等要素的评估,确保新的规划和设计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 制定详细规划:根据评估结果和保护原则,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风格、色彩、高度等方面的规定。
3. 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如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植被绿化等手段,提高建筑环境的生态性。
后土庙琉璃耀华夏
后土庙琉璃耀华夏
佚名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00(000)0S1
【摘要】后土庙位于介休市旧城西北角,是一处全真派道教宫观建筑群。
整个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后土庙、三清观两大部分,有十数进院落,占地面积九千余平方米。
1965年,山西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有关史料记载,该庙最少有1550余年的历史,因遭地震毁坏,元、明、清三代扩建和重修。
现存部分主要为明正德年间扩建。
三清观则始建于元代,其它附属庙殿均系明清两代修建。
后土庙虽系陆续改建,但整体布局合理,建筑结构严谨,集中保存
【总页数】2页(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7
【相关文献】
1.忙碌的"琉璃夜"——怀柔区琉璃庙镇"四夜"工作机制调查 [J], 宋明晏
2.琉璃建筑的瑰宝——介休后土庙 [J], 王文博
3.“崇圣尊神”和“近民就俗”的完美结合--浅析介休后土庙琉璃色彩艺术 [J], 王东芳
4.介休后土庙琉璃鸱吻艺术之考辩 [J], 王晶
5.外八庙琉璃牌坊——论外八庙琉璃牌坊的建筑特点 [J], 李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文物局关于灵石后土庙保护规划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灵石后土庙保护规划的意见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文字号】办保函[2015]1206号
【发布部门】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2015.08.28
【实施日期】2015.08.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文物局关于灵石后土庙保护规划的意见
(办保函〔2015〕1206号)
山西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审批灵石后土庙保护规划的请示》(晋文物〔2015〕125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一、关于文物认定和评估
(一)进一步梳理保护对象构成,规范保护对象分类。
加强历史研究,补充对后土庙选址及历史景观要素的研究内容,说明地下遗存保存现状。
(二)细化文物本体及环境现状评估,明确文物建筑保存现状,分析病害致因及类型,补充周边建筑评估标准,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补充后土庙展示利用现状和周边旅游资源的分析内容,客观评估后土庙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关于保护区划和管理规定
(一)应根据文物分布情况和保护管理需要,进一步调整保护区划。
保护范围划定应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可操。
山西介休后土庙彩塑的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西介休后土庙彩塑的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后土庙彩塑位于山西介休县城中心,是一座明代建筑,建筑规模庞大,整体布局严密合理,彩塑雕刻精湛,保存完好,是介休县现存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后土庙彩塑面临着许多保护和传承上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彩塑表面出现了一些裂缝和脱落现象,威胁着其安全和稳定性,迫切需要加强对其保护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山西介休后土庙彩塑的历史、现状、价值和面临的保护问题,通过对彩塑的材料、类型、结构和造型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彩塑在保存、修缮和展示方面的最佳实践,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彩塑历史:通过文献和现场调查,了解彩塑的建筑背景、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等,明确彩塑的重要性和价值。
(2)彩塑现状:对彩塑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和测试,研究其表面的裂缝和脱落现象的原因,评估彩塑的损伤程度和保护状态。
(3)彩塑保护措施:根据彩塑的材质和保存特点,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包括传统材料的修复和保养、新型材料的应用、环境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建议。
(4)彩塑展示技术:研究彩塑的展示方式和技术,包括复原、数字化、虚拟展览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彩塑的展示效果和教育价值。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现场勘测、实验测试、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对后土庙彩塑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建议,为彩塑的修缮和展示提供可行性方案,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学术价值。
同时,本研究也可作为该领域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参考。
(74)【晋中】介休后土庙
(74)【晋中】介休后土庙晋中介休后土庙2018年10月2日下午,我们游览完晋中介休史公塔后,直接开车前往介休后土庙,到达时间是14:50左右。
下幅照片是介休后土庙的北门,就是后门,正常不开门。
后土庙的南门,就是在影壁墙的后面,是个出口,入口在左侧的偏门。
后土庙在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土庙的入口就是下幅照片中的三清观。
介休后土庙,是一处包括五进院落并配有楼台殿阁的庞大建筑群。
这个建筑群里,有影壁、山门、过殿、东西廊房、三清楼、钟鼓楼、后大殿等。
天王殿。
护法殿。
献亭和三清楼。
献亭。
献亭内的古碑。
三清楼。
由于在大殿内不让拍照,所以三清楼内的泥塑介绍和照片均来源于《wenbo的博客》,在此谢谢作者。
三清殿中的三清、四御、二侯及金童玉女彩塑,均是明正德年间重修大殿时所置。
按说后土皇地祗是四御重要成员,这里的四御却是四位男神。
不过前边也提到过道教神祗系统的混乱,联想到中华几千年土生土长的所有神灵崇拜都被道教一网打尽,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道士们肯定数不清这庞杂神仙世界的成员。
后土庙的道教彩塑之全在目前全国首屈一指,塑像神态各异、气韵生动、栩栩如生,为明代塑像之上乘。
但现在1000多尊彩塑几乎全部不见了,只剩下三清殿这完整一组和东西配殿接近房子顶部的几个巴掌大小的彩塑小人。
1993年,彩塑因潮碱而碱化剥落,山西省文物局决定让这千尊塑像“搬搬家”,从原来的彩塑架子上移下来进行暂时的保护。
然而落架时部分彩塑即被损坏,如今只有800多尊一尺多高的彩塑被放躺在仓库里。
落架横躺在库房里十多年,有的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也已开始黄土落地。
三清楼的后面是一个戏台。
戏台下方的古碑和造像碑。
后土大殿。
九曜星君殿。
三曹殿。
三官祠。
真武殿。
娘娘殿。
过殿。
山门殿。
大约15:4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介休城隍庙继续游览。
文化遗产的生命样态——以山西介休后土庙为例
文化遗产的生命样态——以山西介休后土庙为例
彭兆荣;张颖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遗产有生命,其理于传承.无论汉语还是西文,遗产都有延续和传递的意思.西文之遗产(heritage)与继嗣(heritance)同根.汉语中“遗”有“遗留”的意思,而“产”与“生”同义,强调“生生不息”.今日之遗产事业,边界范畴骤然扩大,赋予遗产更加多元的生命现象和更为多种的生命样态,从山西介休后土庙的生成衍化可以看出遗产的形态、形式、符号、意味、价值、展示、阐释等多种“再生产”方式,大大超越了人们既往对遗产的认知.
【总页数】9页(P116-124)
【作者】彭兆荣;张颖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4;K207
【相关文献】
1.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方法论思想浅谈——以《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为例 [J], 李巍
2.山西介休后土庙彩塑修复材料的室内筛选研究 [J], 李燕飞;王旭东;赵林毅;梁收
运;唐伟;乔海;杨韬
3.山西介休后土庙彩塑病害机理的室内实验研究 [J], 李燕飞;赵林毅;王旭东;梁收运;范宇权;杨韬
4.山西介休后土庙彩塑的制作材料及工艺分析 [J], 李燕飞;王旭东;赵林毅;范宇权;傅鹏;李波;杨韬
5.山西省介休市后土庙彩塑制作材料及工艺初探 [J], 李燕飞;赵林毅;王旭东;范宇权;付鹏;杨韬;李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介休古城的资源调查与分析
山西介休古城的资源调查与分析
山西省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等遗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而介休是山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建城历史。
该地拥有灿烂丰富的琉璃艺术遗存,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技艺的传承地;同时也是是清明寒食文化的发源地,被国家授予清明寒食文化之乡;介休古城的营建集山水环境、文化理想和宗教信仰于一体,是从大区域环境入手进行人居环境营造的中国古代城市典范,浸润深邃的中华人民智慧。
正是由于介休在中华文化发展演进的历程中的不断创造,使得介休成为一个享誉中外的文化名邦。
论文基于介休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层面,分析了介休的历史沿革、历代建置隶属资料、以及城池建设等,总结了古城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笔者开始分析介休古城的空间结构,以点、线、面的方式分层次将古城的构筑物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从这三方面发掘出介休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继而介绍了市域范围内介休文物古迹的分布情况,将介休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归纳。
最后针对介休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与保护所面临问题,提出了通过发展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方案,以保护传统文化的发展。
本文通过汇编市域范围内的文物古迹,梳理整合历史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城的发展模式,即联动式开发,此点为论文的创新之处。
希望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与现实价值。
2021山西介休后土庙文化遗产的生命形态范文3
2021山西介休后土庙文化遗产的生命形态范文 一、文化遗产的多种“生命样态” 以人类学的眼光,生命形态,或曰生命史,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个体性生命现象,又包含着文化生命传承的社会历程。
[1] 包含今日学术界“生物物种/文化物种”的组合。
这一基本视野构成了人类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代际相传,宗族世系(lineage)也因此成了人类学研究最为重要的亲属关系;其中“继嗣”(heritance)专门指涉群体内部的传承制度---既有生物性的,也是社会性的。
遗产(heritage)与之同根,故为继承关系中的基本要件。
由此,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从过去遗续之事物,具有生物和文化的“生命传记历史”(thebiographical experience)。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化遗产的“生命形态”,或可称为“第二种生命”(a second life as heritage),[2]除了个体的、生物性原理之外,还具有超越个体生命的“累叠现象”,呈现多种“生命样态”.特别在当今世界的“遗产事业”中,这种情势更趋扩大,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生产方式。
[3] “遗产”作为特殊的遗续,被赋予时间维度。
我们可将遗产视为“今天的过去”.但遗产与历史又不同,“遗产本身正如其所显示的那样,全然不像历史,而像中世纪的的遗物,被认可的不是其本尊的正名,而是今天的发掘利用。
”[4] 在遗产学里,“过去”被赋予了特殊的价值、意义、符号和幻像,具有语境性。
在西方语境中,着名描述“过去”的方式为:“过去是外国,他们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
”(The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①这种故事包含着对“过去”一种怀旧式的幻想;仿佛讲故事的开场:“很久很久以前……”这种将时间和空间推返至一个特定“情境事物”,使遗产的生命样态被“具像地拉长”,遗产的过去成了一种超越物理时间的错乱性记忆,即不按时间序列进行的选择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休市区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原有居 民院落被新式居住小区迅速更新,原有街 巷被不断拓宽,各文物保护单位之间原有 的路线、视线联系被改造道路和新建建筑 一步步割裂。后土庙周边的道路、建设、基 础设施等硬件设施改造发展,都会对后土 庙的生存发展产生影响;其他文保单位、胡 同、民居保存状况等城市文脉的变化,也会 影响到后土庙的文化环境。
介休市内很多街道名称延续了传统的 命名方式:或以就近的城墙、门关、河道等 城防设施名之;或以街道所临近的集市或 直接承担的集市功能命名;或以比邻建筑 物或建筑群名之;或以街巷所居氏族称谓。 这样的命名方式不仅印证了旧城原有设施 的存在和位置,更暗示了旧城的功能分区。 耐人寻味的旧城格局和丰富的现存文物构 成了后土庙所依托的介休旧城历史文化背
后土庙周边传统民间环境的保护措 主要通过对保护区划的划分,及制定保护 区划内对建筑修缮、改造及新建的控制要 求,达到对周边传统民居环境的保护。
后土庙保护区划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 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包含所有后土庙所有 相关的文物建筑。主要管理要求:保护范围 内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 活动,对已经构成破坏和影响文物安全的 因素必须采取措施,破坏性设施限期拆除。 规划在保护范围外设置建筑控制地带,主 要分为:后土庙庙前街传统民居划入后土
附属文物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原东西 配殿内的彩塑。彩塑由于受潮等原因导致 下部风化剥落,现在被移存在后土山门、真 武殿两处,这种暂时存放既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风化问题,又不利于文物的展陈。后土 庙目前作为介休市博物馆在使用,但严重 缺乏现代化的研究和展陈空间。保护规划 对后土庙的管理、利用提出相应的措施。
景的核心部分。 虽然在旧城、关城区域内存在大量传
统民居,但均存在保存状况残破、居民生活 水平低、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差等问题,甚至 有相当比例的传统民居处于濒危状态。随 着城市更新的进行、城市街区功能的调整 改变,相当一部分遭到拆除,具有可持续发 展前景,具有保留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修 缮、改造工作没有能够开展起来。 1.2 主要问题及制定原则
介休市除了后土庙以外,仍存留有数 量可观、价值独特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及 相关附属文物。旧城范围内还留存有:祆神 楼、五岳庙、文庙、城隍庙、龙泉观、关帝 庙等众多庙观,秩序严谨,分布有致,保存
89
建筑学报
文化遗产保护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表1旧城范围内文物建筑状况
2) 介休旧城格局,由于新建设发展, 旧城格局已经不完整,但原有的街巷系统 仍然基本保留,该级环境保护及研究主要 针对市内现存文物保护单位及现存旧城街 巷格局。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规划要求,并 将措施区分为强制性要求与建议性要求。 第一级环境保护措施为强制性要求,第二 级为建议性要求。 2.1.1 后土庙周边历史环境分析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北京,1 0 0 0 8 3 )
收稿日期:2 0 0 8 - 0 2 - 0 5
1 项目概况及主要问题 1.1 项目概况
介休市地处山西省太原盆地西南端, 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适处冲衢,历史人 文深厚悠久,是中原重要的农耕地区。明清 以来,我国商业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 了许多较大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明 初开中制“招商输粮而与之盐”,促进晋商 发展;入清以降,晋商贸易范围益广。在此 历史背景下,晋中地区城市常见票号建筑, 多有豪门大院兴造。经过历史变迁与近现 代城市改造,介休市内旧城原有格局尚可 辨认。介休后土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位于介休县城关镇西北隅,现存 建筑格局形成于明代中期。后土庙古建群 有五进院落,两条并列的中轴线,座北向 南。该古建筑群南北长120 余米,东西宽近 100m,总占地面积 9196m2。作为道教宫观 文化的典型遗存,这组建筑群规模宏大、体 系完整,建筑结构极具地方特色,尤其以屋 顶琉璃构件造型精巧、色彩华丽闻名于世, 被称为:琉璃艺术博物馆。
介休市内的其他文物保护单位,与体 现原有城市格局的街巷系统也是后土庙很 重要的历史环境。它们清晰的反映出后土 庙在介休旧城中的历史地位,并与后土庙 庙前街传统民居历史环境联为一体,使后 土庙庙前街的传统民居不再孤立,并使后 土庙历史环境延伸到整个介休旧城。
后土庙文物保护范围区划 建筑学报
3 后土庙历史环境保护规划措施及建议 3.1 后土庙周边区域环境规划措施 3.1.1 保护区划划定
2 后土庙保护规划中环境保护的范围研究 2.1 环境范围分级
虽然与后土庙相关的历史环境的范围
几乎可以扩展到整个介休旧城,但考虑到 城市的发展需要及规划的可操作性的层面。 规划对后土庙所处的环境,进行了分级研 究,将后土庙历史环境基本分为两个层次:
1) 围绕后土庙周边现存的传统民居区 域,该片区域主要分布在后土庙前街—— 庙底街两侧。具体规划环境调研范围基本 以体育路、沿河北路、西大街、北大街四条 道路为四周边界。
建筑学报
88
介休旧城区区位图
后土庙
后土庙现状总平面
1.2.2 后土庙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书画、园林乃
至城市格局都讲求一种流动空间的视觉效 果,所谓“步移景异”。单纯研究现在后土 庙现处地块的历史格局,或者以四至距离、 视线距离来确定后土庙需要研究的历史文 化环境,都无法全面分析并有效保留后土 庙与介休旧城的历史脉络发展关系。后土 庙历史环境的整治决不仅仅是以简单距离 标识文物周边相关建筑的控制问题,后土 庙文化环境牵扯到整个介休市老城区的历 史文脉保护问题。
考察介休市旧城区街道的名称,发现 了一些颇有意味的历史信息。介休市内很 多街道名称延续了传统的命名方式:或以 就近的城墙、门关、河道等城防设施命名, 如西南、东关马道、南、北河沿街、水门南、 北巷;或以街道所临集市或直接承担的集 市功能命名,如绢市巷、猪市巷、蒜市巷、 草市巷等;或以比邻建筑物或建筑群名之, 如南、北寺街、云楼巷、祠堂巷、小钟楼巷、 宋家牌楼巷等;或以街巷所居氏族称谓,如 段家巷、宋家巷、朱家巷、武家巷、侯家巷、 郭家巷等。这样的命名方式不仅印证了旧 城原有设施的存在和位置,更暗示了旧城 的功能分区。
后土庙文物本体包括后土庙内所有文 物建筑物以及附属文物。后土庙内部分文 物建筑出现了漏雨、墙体酥碱开裂甚至大 木构件糟朽歪闪等残损状况,规划对所有 文物建筑现存的残损问题都进行了比较详 尽的调查和记录,尤其对后土庙内结构最 复杂、价值最高的三清殿进行了深入到每 个构件的残损调查与病害因素分析,并以 此分析结果作为标准对寺内其他建筑的残 损现状进行评估,根据建筑价值及现状评 估结论制定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措施。
根据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由于城市 建设的影响,后土庙所在街块的沿街建筑 几乎全部是新建筑,只有正对后土庙大门 的庙底街两侧仍保留了鱼骨形的传统胡同 格局,该区域内的建筑虽然局部有翻新,但 大部分保留了传统的合院式建筑。该区域 建筑是长期在后土庙周边按照地方格局规 律逐渐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出后土庙在 该区域乃至介休旧城的核心地位。而且该 片青砖布瓦传统民居的存在,很好地烘托 出后土庙高大、庄严、华丽的气氛。试想如 果该区域老建筑被拆除殆尽,取而代之的 是新式的高楼大厦,后土庙会变得多么尴 尬。所以,庙底街两侧传统民居是后土庙最 重要的文物历史环境,是规划中急需保护 的部分;而该街块沿街两侧的新式建筑需 要被严格的控制高度、体量和建筑形式。 2.1.2 介休旧城整体历史环境分析
后土庙历史街区用地性质现状比较复 杂:街区北侧后土庙为文物保护单位;街区 四周干道两侧大多为新建二层商业用房, 或为底层商业上层居住的商住楼;街区西 侧主要为市委、公安、司法等政府行政大院 与宾馆等办公商业用房;内部以庙底街为
主干的胡同区,大部分为居民住宅。整个历 史街区新旧建筑、用地性质混杂状况严重。
文物名称
后土庙 祆神楼 五岳庙 文庙 城隍庙 关帝庙 龙泉观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占地范围 (hm2) 0.9 0.2 0.5 0.3 0.3 0.4 0.4
保护范围 (hm2) 2.1 0.9 2.9 0.5 0.7 0.7 无
管理状况 建控地带
(hm2) 36.9 46.4 13.8 3.0 3.7 3.6 无
说明标志 记录档案 管理机构 管理人员
有
有
博物馆
21
有
有
文物局
4
有
有
文物局
1
有
有
文物局
1
有
有
文物局
1
有
有
文物局
1
有
有
文物局
1
介休旧城原有古迹分布
完整。除文物保护单位,介休旧城的道路格 局仍基本保留。介休旧城区原有东西大街 一条,南北大街一条,两街在城中心交叉后 分割为东、西、南、北四条街。城内地形南 高北低,下大雨时雨水顺街面向北直泻,当 时四条大街全用石条铺筑。街道两侧分布 着 26 条巷道。顺城关有东西大街一条,该 街称为“顺城路”,有巷道 12条。文家庄有 南北向大街一条,该街称为“水门南街、水 门北街”,有东西街 16 条,巷道 1 条。这些 老街巷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老巷两侧也 保留下不少的传统民居。
文化遗产保护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以介休后土庙为例探讨文物保护规划中 历史环境保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