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沉积特征_岩性分布与盆地演化规律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富集规律
黄 土 岗 为 低 矮 和 缓 的 黄 土
梁, 主要 分布在 芦河 横 山段东侧 ,
以风积黄 土为 主 。
黄 土 低 山 丘 陵 分 布 在 白 于 山, 环县 西部 , 达溪河 南部 以及 子
午 岭 西 侧 部 分 地 段 ,属 山 区 与 沟 壑 区 过 渡 类 型 。 沟 谷 呈 “ 型 切 V” 割 , 局 部 地 带 下 白垩 统 被 切 割 出 露。
关键词 : 鄂尔多斯
1 .影响 地下 水一集 的因素 1 - 1下垫 面 的影 响 1 - 形地貌 .1地 1
自垩系
地下水
富集规律
滑 坡 发育 的梁 峁沟 壑分 布在
庆 阳 县 城 以 南 的 黄 土 塬 侧 附 近 及
沟 谷 及 阶 地 等 。 主 要 由 Q ap 2 , -、 Q 的砂 、 砾 石 、 、 砂 砂卵 石 、 淤
《 论文天地 l
弼
0 0 9
从这 里 了解 西部 资 源
从 这 里 了解 西部 经 济
于地下水 的富集 冲洪积 砂 砾 卵石层 仅 分布 于
较 大 河 谷 , 性 和 厚 度 不 一 , 水 岩 赋
加庙一 带 , 岩性 和厚 度变 化大 . 大 多为水 平层 状 ,具一定 透水 性 和 储 水性 。深 部 以裂 隙孔 隙承压 水 为主 。浅部 为裂 隙孔 隙潜 水或 层 间水 ,沉积 环境 为 内陆湖 相含 盐 建造 , 富含石膏 矿层 , 于原始 含 由
《 文 地』 论 天
蓊卸鸳渔
鄂 尔 多斯 白垩 系 自流水 盆地 地下水 富集规律
马少华 霍 改 兰 马挨荣 郑成 杰 随春 明 秦冬 时
内蒙古 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6)0320387207①国家“973”计划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编号2003CB214607)和国土资源部“十五”重大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专题号1212010331302ZT121)共同资助.收稿日期:2005210224;收修改稿日期:2006202220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①杨友运1 常文静1 侯光才2 王永和2 张蓬勃1(1.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 710065; 2.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西安 710054)摘 要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是一特大型自流水盆地,发育洛河、环河华池和罗汉洞三个含水岩组。
通过分析早白垩世的盆地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划分含水岩组沉积相类型,探讨沉积相与含水岩组发育分布规律以及含水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岩相古地理是控制含水岩组分布特征、含水性以及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受其影响,在盆地边缘,含水岩组由多期冲积扇、河流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和砂岩组成,不同沉积期次的砂砾岩层叠置,形成巨厚含水层,泥岩隔水层不发育,地下水循环系统性好,矿化度低;在盆内,洛河和罗汉洞组风成相砂岩,产状稳定、组份和结构成熟度高、易溶组份少,顶底板及边界隔挡岩性匹配合理,是最理想的含水岩组。
环河华池组含水砂体,由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滨湖滩坝相长石石英细砂岩组成,呈孤立透镜体状,含水性差,孔喉结构复杂,水溶蚀作用强,矿化度高;早白垩世形成的鄂尔多斯东西不对称湖盆结构既控制当时含水层的发育和分布,又是现今自流水盆地结构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白垩系 自流水盆地 古地理 地下水第一作者简介 杨友运 男 1961年出生 硕士 副教授 沉积学、石油地质及沉积盆地分析中图分类号 P512.2 文献标识码 A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含水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又一特大型自流水盆地[1],盆地含水岩组的岩性分布规律,水资源量、水化学以及循环运动状态与早白垩世时盆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岩相古地理以及含水岩组岩层的沉积特征密切相关。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陆相沉积盆地之一。
其构造演化历史相当复杂,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1. 古生代构造演化阶段在古生代时期,盆地经历了一系列的构造活动。
早古生代开始时,盆地处于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环境中,沉积物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中古生代晚期,盆地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逆冲带。
逆冲作用使盆地内的沉积物产生了抬升和折叠,形成了现代盆地的基本构造格局。
2. 侏罗纪-白垩纪构造演化阶段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盆地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构造事件。
侏罗纪中期,盆地内发生了一次明显的陆内浅海深化和抬升事件,使得盆地内部的新生代沉积物与前寒武纪的奥陶纪系沉积物隔离开来。
然后,到白垩纪早期,盆地再次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造成了盆地东部的地质变形和沉降。
这个过程导致了新的沉积物的堆积,包括砂岩、页岩和煤层的形成。
3. 第四纪后构造演化阶段第四纪后期是盆地构造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盆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断裂和侵蚀事件,加速了盆地内部的沉积物的抬升和侵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侵蚀和抬升过程对盆地的形态和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阶段还伴随着大规模的构造反转和沉降事件,使得盆地的重力场发生了改变。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多阶段的地质历史过程。
通过研究盆地内的构造特征和沉积物的堆积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盆地的演化历史,并为盆地内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对盆地的构造演化和资源潜力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化。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早白垩世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早白垩世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陈印;罗宁;陈路路;苗培森;李建国;赵华雷;李键敏【期刊名称】《华北地质》【年(卷),期】2022(45)4【摘要】白垩纪是我国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时期。
鄂尔多斯盆地内白垩纪侵入岩的研究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块体早白垩世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次工作以鄂尔多斯东北部杭锦旗下白垩统内黑石头沟玄武岩和榆林中侏罗统内大柳塔玄武岩为研究对象。
通过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本次工作探讨了白垩纪玄武岩源区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区域动力学背景。
主量元素特征分析表明,杭锦旗黑石头沟玄武岩为粗面玄武岩,属于钾玄岩系列。
大柳塔玄武岩属于低钾(拉斑)系列。
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均表现为右倾的特征,轻重稀土分馏较弱。
黑石头沟玄武岩来自于富集地幔,无地壳混染作用;大柳塔玄武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地壳混染特征。
区域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作用下的深部残留体,导致了华北克拉通西部板块(鄂尔多斯)东部及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深部岩石圈的失稳,进一步造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及邻区玄武岩的发育。
【总页数】10页(P1-9)【作者】陈印;罗宁;陈路路;苗培森;李建国;赵华雷;李键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铀矿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5;P619.14【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早白垩世自流水盆地沉积特征岩性分布与盆地演化2.大兴安岭东北部塔河地区早白垩世高Sr低Yb型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3.南天山托云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4.北淮阳晓天盆地早白垩世玄武岩地球化学:富集地幔的证据5.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与铀成矿的关系——来自玄武岩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水质和分布的关系
为主, 岩性主要为棕红色夹黄绿、 灰绿色小斜层理 细 砂 岩 、 中 细砂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岩, 砂岩厚度占地层总 大多在 #&0)(&0 之间; 明显具有下粗上细的特 厚的 1&0 以下, 点, 且上部一般多为厚层—巨厚层泥岩沉积。 该期岩相古地理以河流和湖泊相广布 为 特 征 , 大体呈盆 地北部以河流相发育为主、南部以湖相为主的沉积展布格 局。盆地北部和西缘北段主要发育冲积扇、 辫状河相, 向南到 白于山一带则过渡为曲流河相, 继续向南到定边、 靖边和盆 地东南缘、 西南缘则发育三角洲相; 盆地南部则普遍发育滨 浅湖亚相, 至天环向斜轴部南侧则为 浅 湖—半 深 湖 亚 相 。 值 得指出的是, 在南部湖泊相外侧靠近陆地的许 多 水 体 局 限 区 域, 发育串珠状盐沼亚相富含石膏的泥岩、 粉砂岩 夹 石 膏 层 , 表明局部时段气候干旱、 蒸发作用强烈、 水体盐度 高 , 这对白 垩系地下水水质的形成与演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罗汉洞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继环河期之后, 罗汉洞期气候又逐渐向干旱转化, 盆地 现今残留的罗 抬升, 开始了早白垩世第 ! 个大的沉积演化期, 汉洞组较其下伏各组分布范围明显缩小、 厚度变薄, 地层厚 盆地北部伊 (, 伊深 !, 伊 ## 孔一线及其以 度一般为 (&)!&& +, 砂 北地区相对较厚, 可达 "/1 +。岩性主要为 中 粗 粒 碎 屑 岩 , 粒级以上的碎屑岩厚度占地层总厚的 1(0 以上。盆地北部主 要为灰紫、 紫红、 灰绿、 黄绿色中粗砂岩、 含砾粗砂岩、 砾岩、 砂砾岩夹细砂岩、 粉砂质泥岩, 在 保 尔 斯 太 沟 等 地 夹 #& 多 米 厚的火山溢流相玄武岩; 盆地西缘中南部主要为棕红、 紫红 色夹姜黄色中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夹泥岩沉积。 该期岩相古地理发生了很大变化。盆 地 北 缘 、 西北缘主 要发育冲积扇、 辫状河相, 局部有滨浅湖亚相; 盆地西缘南段 和西南缘局部发育辫状河和滨浅湖亚相, 西 缘 中 南 段 环 县— 镇原—泾川一线主要发育沙漠沙 丘 亚 相 , 环 县—镇 原 一 带 沙 漠沉积厚度最大, 交错层理发育且规模巨大, 为此时沙漠的 中心地带, 是中国白垩纪沙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泾川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到泾川期, 气候再次由干旱向湿润转化, 盆内不均衡隆 升, 形成了分布范围更为狭窄、 呈不连续 “厂 ” 字型分布于盆 盆 地北缘和西缘的泾川组沉积。地层厚度 一 般 为 (&)#&& +, 地北缘伊深 !, 保 * 孔 , 喇 * 孔一带厚度多大于 #(& +。 该组岩石 组成类型较丰富。盆地北部主要为一套灰绿、 暗棕、 土红色泥 岩、 泥质砂岩、 砂质泥岩夹钙质细砂岩、 泥灰岩、 含砾砂岩及 含钙质砾石粗砂岩, 含生物碎屑; 向上岩石粒度变 细 , 泥质成 分和泥灰岩增多。盆地西南缘主要为灰绿、 紫红色泥岩、 砂质 泥岩或砂岩、 泥岩互层夹泥灰岩。 该期岩相古地理以湖泊发育为特征。 盆 地 北 缘 、 西缘局 部 (崇 信 、 陇县和盐池等地) 泾川组沉积早期以辫状河相为 主, 晚期基本为湖泊相沉积; 北缘东胜西部毛不浪 沟 以 西 、 色 拉敖包至乌加庙和鄂托克旗以西的布伦庙至大庙一带分布 较深水湖泊, 向南产有淡水鲕粒灰岩, 鄂托克旗一带有浅水 湖泊沉积, 产有恐龙足迹化石; 西南缘泾川、 千阳 等 地 为 湖 泊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一、概况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
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
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
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综上所述,早古生代构造格局的发育特点是:继承和新生构造的复合,在两期隆起复合部位仍保持险起状态(乌兰格尔隆起、坏县一庆阳隆起),在隆起与凹陷的复合部位形成鞍部(抉池凹陷与米脂凹陷间的鞍部),在两期凹陷复合部位仍保持为凹陷状态(昂苏庙一接池凹陷、米脂凹陷)。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古岩溶储层分布
关键 词 : 青 白云 岩 ; 化 剥 蚀 面 ; 露 风 化 壳 期 ; 藏 岩 溶 ; 含 风 裸 埋 古构 造 ; 尔 多斯 盆地 鄂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T l 1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S r t a v l i n a it i u i n fpa e ka s e e v i s t uc ur le o uto nd d s r b to o l o r tr s r o r
( 国地 质科 学 院 地 质 力 学 研 究 所 , 京 10 8 ) 中 北 0 0 1
摘 要 : 用 地 层 残 余 厚度 法 , 复 了鄂 尔 多 斯 盆地 不 同 时 期 的古 构 造 面 貌 , 合 奥 陶 系 岩 溶 储 层 的分 布 特 征 , 析 了古 构 利 恢 结 分
造 演 化过 程 对 岩 溶 储 层 发 育 的 影 响 。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奥 陶系 沉 积 时期 为 中部 高 、 西低 , 陡 东 缓 的古 构 造 面 貌 , 部 缓坡 东 西 东
带发 育含膏 白云岩沉积相带 , 为古岩溶储层的发育莫定 了物质基础。 自奥 陶系沉积后 , 失 了大约 13×1 a的沉积 , 缺 . 0 古 构造 面貌继承发育 , 中部古 隆起东斜坡带在古地貌上隶属于岩 溶斜坡 区, 流集 中, 流活 跃, 水 径 为风 化壳岩溶储 层 的发 育
创 造 了有 利 条 件 。 自石炭 纪本 溪 期 重新 接 受 沉 积 后 , 至早 、 中三 叠世 奥 陶 系顶 部 剥 蚀 面 始 终 保 持 了 中部 高 、 西 低 的古 构 东 造 面 貌 , 隆起 带 是 地 下 活 动 性 流体 运 移 的有 利 指 向 区 , 古 隆起 斜 坡 带在 早 期 风 化 壳岩 溶 的基 础 上 , 有 利 于 埋 藏 期 岩 溶 的 更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及构造
适用标准文案鄂尔多斯盆地堆积——结构演化及油气勘探新领域2002年 9月目录序言一.地背景与结构演化(一)地背景⋯⋯⋯⋯⋯⋯⋯⋯⋯⋯⋯⋯⋯⋯⋯⋯⋯⋯⋯⋯⋯⋯⋯1(二)结构演化⋯⋯⋯⋯⋯⋯⋯⋯⋯⋯⋯⋯⋯⋯⋯⋯⋯⋯⋯⋯⋯⋯⋯2二.鄂多斯盆地古生代—中生代沉演化(一)奥陶系沉系统区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4(二)石炭—二叠沉系统区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10(三)中生界沉系统区分及岩相古地理演化⋯⋯⋯⋯⋯⋯⋯⋯⋯⋯18三.鄂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生、、盖特色及天然气富集律(三)源岩特色⋯⋯⋯⋯⋯⋯⋯⋯⋯⋯⋯⋯⋯⋯⋯⋯⋯⋯⋯⋯⋯⋯25(四)集岩特色⋯⋯⋯⋯⋯⋯⋯⋯⋯⋯⋯⋯⋯⋯⋯⋯⋯⋯⋯⋯⋯⋯33(五)盖特色⋯⋯⋯⋯⋯⋯⋯⋯⋯⋯⋯⋯⋯⋯⋯⋯⋯⋯⋯⋯⋯⋯⋯44(六)天然气富集律⋯⋯⋯⋯⋯⋯⋯⋯⋯⋯⋯⋯⋯⋯⋯⋯⋯⋯⋯⋯四.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生、特色及天然气富集律(一)源岩特色⋯⋯⋯⋯⋯⋯⋯⋯⋯⋯⋯⋯⋯⋯⋯⋯⋯⋯⋯⋯⋯⋯55(二)集岩特色⋯⋯⋯⋯⋯⋯⋯⋯⋯⋯⋯⋯⋯⋯⋯⋯⋯⋯⋯⋯⋯⋯56(三)天然气富集律⋯⋯⋯⋯⋯⋯⋯⋯⋯⋯⋯⋯⋯⋯⋯⋯⋯⋯⋯⋯69五.鄂多斯盆地中生界生、特色及石油源价(一)源岩特色⋯⋯⋯⋯⋯⋯⋯⋯⋯⋯⋯⋯⋯⋯⋯⋯⋯⋯⋯⋯⋯⋯(二)集岩特色⋯⋯⋯⋯⋯⋯⋯⋯⋯⋯⋯⋯⋯⋯⋯⋯⋯⋯⋯⋯⋯⋯(三)石油成藏律⋯⋯⋯⋯⋯⋯⋯⋯⋯⋯⋯⋯⋯⋯⋯⋯⋯⋯⋯⋯⋯前言本课题以新理论、新思路为指导,以采集、综合剖析和总结已有成就为主,要点野外检查和岩芯察看为辅,深入、综合、总结古人研究成就,研究盆地堆积演化历史,确立生储盖组合、联合研究和总结石油地质规律和油气勘探新领域。
为了达成相关研究内容,课题构成员自合同判定以后进行了大批的资料收集,露头剖面观察,钻井岩芯察看等工作,达成了大批工作量,详细见表1。
表 1达成工作量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目序号项目单位数目1古人研究报告资料采集本207蒲片判定片5002古人学术论文篇308粒度剖析片2003露头剖面采集条509物性剖析件1004钻井岩心剖面采集条20010报告插图幅5野外观察剖面条3011岩相古地理图幅6钻井岩芯观察井20012研究报告份1经过一年的工作获得了以下认识1.确立了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侏罗系堆积系统种类,此中奥陶系主要为碳酸岩堆积,包含4大堆积系统,石炭—二叠系主要为陆源碎屑岩堆积,包含 6 大堆积系统,中生界侏罗系包含三大堆积系统。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盆地沉积演化阶段:第一阶段:上三叠系延安组。
潮湿型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阶段晚三叠世的印之运动,盆地开始发育,基地稳定下沉,接受了800-1400m的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形成了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岩和储集层。
第二阶段:下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
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阶段延安统沉积后,三叠纪末期的晚印之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顶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形成了高差达300m的高地和沟谷交织的波状丘陵地形。
细划出了一幅沟谷纵横,丘陵起伏,阶地层叠的古地貌景观。
三叠系延长组与上覆侏罗系富县组地层之间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平行不整合面。
因盆地的西南部抬升幅度较其他地区大,使陇东地区延长统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
所以陇东的测井剖面上普遍缺失长1、长2地层,个别井长3甚至长4+5顶都不复存在。
到侏罗纪延长统顶侵蚀完成,盆地再度整体下沉,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早侏罗世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
在延长统顶部的风化剥蚀面上,侏罗纪早期富县、延10期厚0—250米的河流相粗碎屑砂、砾岩,以填平补齐的方式沉积,地层超覆于古残丘周围。
延10期末,侵蚀面基本填平,盆地逐渐准平原化,气候转向温暖潮湿,从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出现了广阔的湖沼环境,沉积了延9~延4+5厚度250~300m的煤系地层。
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与延长顶古残丘,古潜山基本一致具继承性的披盖差异压实构造,成为中生界的主要储集层及次要生油层。
第三阶段:中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干旱型河流浅湖地层沉积阶段延安期末的燕山运动第一幕,盆地又一度上升造成侵蚀,使盆地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缺失了延1~延3地层,延安组(延4+5)与上覆的直罗层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面。
中侏罗世盆地第三次下沉,沉积了干旱(氧化)气候条件下的直罗组大套红色河流相砂岩,进而又沉积了上部安定组浅湖相杂色泥灰岩,之后盆地又再度上升。
第四阶段:下白垩系志丹统,干旱型湖泊沉积阶段第三阶段安定组杂色泥灰岩沉积之后,燕山运动第二幕开始,盆地再度上升,并在周边发生了强烈的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褶皱断裂造山运动开始,形成了盆地格局(侏罗纪晚期)。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划分及岩性简述
T1l 260~280 海西期(无明
灰色、灰白色块状砂岩夹同色泥岩及砂砾岩。
显的构造运
P3s 250~280
动)
下部紫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上部为棕红色含钙质结核。
P2sh 140~160
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互层,夹薄层砂岩及粉砂岩,上部夹 有1~3层硅质层。
石
盒5
中统
盒 子
下 石
盒6
组盒 子
盒7
二叠系
灰色、灰白色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夹薄粉砂岩
、黑色泥岩及煤层(底部为北岔沟砂岩),主要含气层系
古生界
太原组
太1
太2
石炭系 上统 本溪组
本1
本2
马六
马五11
马 马五12
五 1
马五13
马五14
马 马五21
奥陶系 下统
马家沟
五 2
马五22
P1t1
P1t2 C2b1 C2b2 O1m6 O1m511 O1m512 O1m513
地
界
系统
新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下统
中统
侏罗系
中生界
下统
上统 三叠系 中统
下统 上统
层 组
洛河组 宜君组 安定组 直罗组 延安组 富县组
延长组
纸坊组 和尚沟组 家沟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划分
符号 Q
R K1l K1y J2a
厚度 (m)
主要运动
主要岩性
10~200 喜马拉雅运动 0~10 晚期燕山运动
J1f
厚层块状砂砾岩夹杂色泥岩。
T3y
1000~ 1100
印支运动
上部为泥岩夹粉细砂岩、碳质页岩及煤层,中部以厚层块 状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炭质页岩,下部为长石砂岩夹紫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图文
盆地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中国北方陆块东北缘,位于巴彦淖尔地块、巴音布
鲁克地块与呼伦贝尔地块的交界处。
该地区构造活动频繁,经历了多期构
造事件。
岩浆活动发育,构成了较复杂的构造体系。
由于多次构造作用,
盆地内部出现很多断裂、褶皱、岩浆岩和断阶地貌。
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印支期岩浆活动的喷发物和剥蚀产物,以及晚期的造山活动形成的碎屑岩储层。
盆地内沉积相较为复杂,沉积物
种类丰富,有海相、湖相和陆相沉积。
盆地内河流发育,形成大量的三角洲、河道、湖泊和海湾。
河流的冲刷和聚敛作用,使得沉积物在盆地内部
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单元。
矿产资源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资源富集区之一,盆地内的煤炭资源
储量极为丰富。
同时,盆地内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主要分
布在盆地的深层和孤立的小凹陷中。
盆地内的油气田分布广泛,主要为油田,但也有少量的气田。
另外,盆地内还存在着丰富的地下水和非金属矿
产资源,如石灰石、硼矿、盐矿等。
总结起来,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复杂的盆地构造特征、多样的沉积相特
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些特征使得盆地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
源供给地区。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勘探技术的提升,鄂尔多斯盆地的
资源潜力有望进一步发掘和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陆相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接黄土高原,西邻阿尔泰山脉,南邻大漠戈壁,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地质变迁和构造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本文将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进行浅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
古生代是盆地形成的时期,中生代是盆地的扩张和演化时期,而新生代是盆地的最终定型和稳定时期。
以下将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
古生代阶段: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始于古生代,大约在6亿年前的太古宙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地壳增生和改造时期。
地壳增生和改造时期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时期,地壳增生是指陆壳的形成和演变,改造是指陆壳的变形和变质过程。
在这一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大陆东缘的古老太古宙陆架上,沉积了大量的古生代地层,形成了盆地的初步地质架构。
中生代阶段:中生代是盆地扩张和演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和地质事件。
在侏罗纪时期,盆地发生了剧烈的构造活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断裂,盆地地表出现了大量的岩浆岩和变形构造。
随后,在白垩纪时期,盆地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碰撞构造运动,形成了花岗岩和变质岩,同时盆地的北部和南部发生了深层构造活动,促使盆地逐渐扩张和演化。
新生代阶段:新生代是盆地最终定型和稳定的时期,盆地的地质构造逐渐趋于平稳,地层沉积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
在新生代时期,盆地地表经历了强烈的风蚀和水蚀作用,形成了广泛的黄土和河流沉积。
盆地地下深层地层经历了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到了晚新生代时期,盆地的地质构造逐渐趋于稳定,形成了当今的地质格局和地质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_成岩环境意义
收稿日期:2009-11-23;修订日期:2009-12-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02020、40872085)、“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编号:200112100006、1212010331302ZT1-2)、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重点项目和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编号:07ZQ026-037)联合资助作者简介:谢渊(1971-),男,博士,研究员,从事油气地质、沉积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研究。
E-mail :chdxyuan@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第29卷第1期2010年1月Vol.29,No.1Jan.,2010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成岩环境意义谢渊1,王剑1,李令喜2,3,谢正温4,邓国仕1,李明辉1,江新胜1XIE Yuan 1,WANG Jian 1,LI Ling-xi 2,3,XIE Zheng-wen 4,DENG Guo-shi 1,LI Ming-hui 1,JIANG Xin-sheng 1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3.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濮阳457001;4.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0511.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Geological Survey,Chengdu 610081,Sichuan,China ;2.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3.SINOPEC Zhongyuan Oilfield Sub-Company ,Puyang 457001,Henan,China ;PC Sichuan-Chang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Chengdu 610051,Sichuan,China摘要:系统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特征及其沉积、成岩环境意义。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沉积特征_岩性分布与盆地演化规律
2008年8月29卷4期:4052413地 球 学 报ACT A GE OSC I E NTI CA SI N I C A Aug .200829(4):4052413本文由国家“973”项目(编号:2003CB214607)与国土资源部“十五”重大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编号:1212010331302)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2007211216;改回日期:2008203227。
责任编辑:刘志强。
第一作者简介:杨友运,男,1960年生,汉族,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与区域地质研究;通讯地址:710065,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电话:029*********;E 2mail:xsdyyyxx@ 。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沉积特征、岩性分布与盆地演化规律杨友运1) 张英利2) 侯光才3)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3)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摘 要 鄂尔多斯白垩系含水盆地是国内特大型自流水盆地,沉积相和盆地演化是影响含水岩组发育特征以及含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从盆地边界特征、盆地结构、沉积环境背景以及沉积物特征入手,着重探讨了盆地演化与含水岩组分布规律、含水岩组沉积相与含水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早白垩世时,盆地以南北向为轴、东西非均衡沉降,盆地结构东缓西陡,极不对称。
盆内发育的洛河、环河华池和罗汉洞3个主要含水岩组受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相控制,洛河组最发育,分布面积最广,环河华池组以及罗汉洞组比较局限,同时在盆地西部沉降中心区分布的地层厚度明显大于周缘抬升带。
随盆地沉积环境变化,沿盆缘以冲积扇、河流相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和砂岩沉积为主,盆内由风成沙漠相、三角洲前缘相和湖泊相砂岩和泥岩组成。
其中洛河组风成沙漠相砂岩,因产状稳定、覆盖面积广、岩性组分和结构成熟度高、孔渗性能好、杂基和有害可溶组分含量低,顶底板及边界隔挡岩性空间匹配关系合理,形成了自流水盆地最理想的含水层。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产地之一。
它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是一个古生代构造演化较为复杂的盆地,其演化过程受到多种构造活动的影响。
在长期的地质运动作用下,盆地内地壳发生了多次的构造变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地貌和地质结构。
本文将就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浅述。
盆地的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起源于古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
在这一时期,受到板块运动的影响,地壳开始出现了断裂和隆升的活动,形成了简单的断块盆地。
之后,在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作用下,形成了今天具有典型特征的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构造凹陷阶段、沉积充填阶段、中生代复活重现阶段和新构造变动阶段。
构造凹陷阶段在古生代的板块运动中,地壳表面开始出现了断裂和隆升现象,形成了一些简单的断块盆地。
隆升断块部分被侵蚀形成了高地,而沉陷断块部分则形成了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当时,由于地壳受到巨大的挤压力,出现了断裂和沉陷的现象,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浅的盆地。
这一时期的构造凹陷是盆地形成的第一步,也是盆地演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
沉积充填阶段在构造凹陷阶段之后,随着地壳的变动和板块运动的继续,盆地开始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动。
在这一时期,盆地内陆相沉积主要为煤系、古水系和古湖泊相为主。
在地壳的隆升和沉陷作用下,盆地内陆范终沉积了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能源资源。
这一时期的沉积作用为盆地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期的复活和变动打下了基础。
中生代复活重现阶段随着地壳板块的变动和构造活动的继续,鄂尔多斯盆地开始出现了复活和隆升的现象。
在这一时期,地壳板块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导致盆地内部地层重新抬升,形成了今天的地貌和地质结构。
在这一过程中,地壳板块的运动对盆地的沉积层和地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盆地的演化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总结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产地之一,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复杂变动。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之间,是中国最大的陆上盆地之一。
它的地质演化历史悠久,自古生物的演变与盆地的构造进化密切相关。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相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地质特征。
本文就将简要介绍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可以追溯到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当时是地中海型地槽。
通过大自然的雕琢和改造,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古、中、新三个地质时期,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地质资源。
盆地的形成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
在第三纪地质时期,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多期的地壳构造运动,包括隆起、沉陷、断裂和褶皱。
这些地质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地貌和地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盆地内部的高地和低地,以及丰富多样的地质构造。
这些地质构造的形成既决定了盆地的地貌特征,也为盆地的沉积和岩相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盆地的演化也与沉积作用和岩相变化密切相关。
在盆地演化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天然力和人为力的双重作用,如大气、水、地震、火山、坡度、植被、人为活动等综合作用,形成了惠斜盆地、海水盆地和水下盆地,盆地的演化趋势呈现出多样性。
盆地的构造演化也与地热演化和古气候演化有密切联系。
古地温分布特点表现出陆水型分布,海水型分布特点表现出山地型分布。
盆地演化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区域气候变化、气候特征、洪水和风化侵蚀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盆地的沉积作用和岩相变化。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受到了地壳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岩相变化、地热演化和古气候演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通过对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盆地的地质特征,为盆地的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机理,为盆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撑。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资源计算与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资源计算与分布
黄钢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06(28)1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完整的巨大的开启型自流水盆地,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裂隙含水层,白垩系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本文在分析白垩系地下水赋存规律的基础上,用补给量法计算了白垩系含水层的天然地下水资源量,并阐述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黄钢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长庆兴隆圆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1.1+2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主要含水岩组沉积岩相古地理对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和水质分布的影响 [J], 谢渊;邓国仕;刘建清;董维红;鲁洪江
2.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成岩环境意义 [J], 谢渊;王剑;李令喜;谢正温;邓国仕;李明辉;江新胜
3.西部地下水资源勘查的综合地球物理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勘查为例 [J], 王赟;王平;蔡纲;田小红;励宝恒
4.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第三系界线贵金属的分布:铱的变化——对白垩/第三系界线事件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一种约束 [J], J.H.Grocket;府善德
5.西部地下水资源勘查的综合地球物理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勘查为例 [J], 李茂榕;王平;王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8月29卷4期:4052413地 球 学 报ACT A GE OSC I E NTI CA SI N I C A Aug .200829(4):4052413本文由国家“973”项目(编号:2003CB214607)与国土资源部“十五”重大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编号:1212010331302)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2007211216;改回日期:2008203227。
责任编辑:刘志强。
第一作者简介:杨友运,男,1960年生,汉族,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与区域地质研究;通讯地址:710065,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电话:029*********;E 2mail:xsdyyyxx@ 。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沉积特征、岩性分布与盆地演化规律杨友运1) 张英利2) 侯光才3)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3)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摘 要 鄂尔多斯白垩系含水盆地是国内特大型自流水盆地,沉积相和盆地演化是影响含水岩组发育特征以及含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从盆地边界特征、盆地结构、沉积环境背景以及沉积物特征入手,着重探讨了盆地演化与含水岩组分布规律、含水岩组沉积相与含水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早白垩世时,盆地以南北向为轴、东西非均衡沉降,盆地结构东缓西陡,极不对称。
盆内发育的洛河、环河华池和罗汉洞3个主要含水岩组受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相控制,洛河组最发育,分布面积最广,环河华池组以及罗汉洞组比较局限,同时在盆地西部沉降中心区分布的地层厚度明显大于周缘抬升带。
随盆地沉积环境变化,沿盆缘以冲积扇、河流相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和砂岩沉积为主,盆内由风成沙漠相、三角洲前缘相和湖泊相砂岩和泥岩组成。
其中洛河组风成沙漠相砂岩,因产状稳定、覆盖面积广、岩性组分和结构成熟度高、孔渗性能好、杂基和有害可溶组分含量低,顶底板及边界隔挡岩性空间匹配关系合理,形成了自流水盆地最理想的含水层。
关键词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沉积相;岩性;盆地演化中图分类号:P53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021(2008)042405209D epositi ona l Character isti cs,L itholog i c Fac i es D istr i buti on and Evoluti onPa ttern of Cret aceous Artesi a n Ba si n i n O rdosY ANG Youyun 1) ZHANG Yingli 2) HOU Guangcai3)1)X i ’an Shiyou U niversity,X i ’an,Shaanxi 710065;2)Institute of M 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 cade m 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 eijing 100037;3)X i ’an Institute of Geology &M ineral R esources,X i ’an,Shaanxi 710054Abstract O rdos basin is one of the Cretaceous aquifer basins in China,where sedi m entary facies and basin ev oluti on consti 2tute one of the i m portant fact ors affecting the devel opment of water 2bearing f or mati on and water content .Based on boundary features,basin structure,sedi m entary envir on ment and sedi m ents of this basin,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relati onshi p s be 2t w een basin ev oluti on and distributi on pattern,sedi m entary facies of water 2bearing for mati on and water content .It is indicated that,during early Cretaceous,its axis extended fr o m s outh t o north,and its disequilibriu m subsidence appeared in E 2W di 2recti on and its configurati on was asy mmetrical,being flat 2di pp ing in the east and steep ly 2inclined in the west .Three main wa 2ter 2bearing for mati ons,na mely Luohe f or mati on,Huanhe 2Huachi f or mati on and Luohandong f or mati on,were contr olled by structural ev oluti on and sedi m entary facies .Luohe f or mati on was devel oped extensively,while Huanhe 2Huachi f or mati on and Luohandong for mati on were distributed l ocally .Stratigraphic thickness at the center of the subsidence was thicker than that a 2l ong the up lift z one ar ound O rdos basin .A lluvial fans,river facies and distributary channels of the delta fr ontwere mostly dis 2tributed al ong the basin margin,whose lithol ogic characters were mostly sandy congl o merate and sandst one .Thus,aeoliandesert facies,delta fr ont and lacustrine facies are distributed at the center,whose lithol ogies were co mposed of sandst one and mudst one.Among all sedi m entary facies,the aeolian desert facies sandst one of Luohe f or mati on constitutes the best water2 bearing bed,which is attributed t o stable attitude,large distributi on area,high textual maturity,high por osity and per meabil2 ity,l o w heter oco mpound and s oluble co mponents,and reas onable s patial matching relati ons of r oofs and fl oors.Key words O rdos basin;Cretaceous;artesian basin;sedi m entary facies;lithol ogy;basin evoluti on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面积约25×104k m2,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多种矿产资源聚集区和大型能源基地(长庆石油地质志,1992),但其地表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干旱缺水区之一。
近期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又一特大型自流水盆地(孙永明等,2004;梁永平等,2005),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水化学以及赋存运动状态与盆地沉积特征、岩性分布以及盆地演化规律密切相关。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盆地内白垩系地层尚未发现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有关研究一直不被重视。
近年来,随着盆内勘探技术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地质信息丰富(郭建强等,2001;侯光才等,2006;杨郧城等,2007),已经普遍认识到,尽快了解地下水运动规律与盆地结构对包括水在内的各种资源开发以及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但由于早白垩世时盆地外围区域构造背景复杂,盆内地层分布范围广、层系厚度大,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组分、岩相组合及剖面层序复杂,致使对于白垩系沉积时盆地特征认识不够,或者观点分歧(何自新,2003;梁永平等,2003;武毅,2003),这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该盆地岩性分布特征和盆地演化规律的系统了解,也制约了对白垩系含水岩组和地下水运动特性的正确认识。
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盆地沉积背景、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岩性发育类型和组分变化以及控制因素系统分析,探循白垩系岩性、含水层和砂体展布规律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而为查明白垩系地下水赋存运动规律并正确评价水资源奠定坚实的地质理论基础。
1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及主要沉积类型 根据陕西岩石地层划分方案(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98;郝诒纯等,1986),将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洛河组、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和泾川组(表1)。
各个地层单元的界限主要依据区域性的沉积间断面、沉积相突变面以及韵律旋回。
单元内岩性特征及单元之间界限特征不仅在露头剖面清晰可辨,而且在盆内有明显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和变化标志。
近年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表明,洛河组、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是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系统中的3个主要含水岩组(孙永明等,2004)。
1.1 洛河组洛河组是一套风成沙漠相(程守田等,1996)、河流湖泊相以及冲(洪)积物、泥石流和风化残积物沉积组合(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91),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紫红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灰质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和泥岩以及泥质粉砂岩,其中以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细砂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