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发展探究.kd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02)139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发展探究
李润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低碳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共识。交通业作为能源消耗主要部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必然要走低碳化发展道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优化交通体系结构、推动低碳交通技术的创新、引导居民健康出行、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等发展对策,最终实现城市交通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1)02-139-003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in CZT Complexes of Cities
Li Runji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Further acceleration of global warming,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world consensus.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 main secto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reenhouse-gas emissions, is bound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lower carbon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s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CZT complexes of c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opimization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which in some degree innovates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techn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is beneficial to residentail outings and intra-communication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city transportation.
Key words: CZT complexes of cities;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是主要的大气环境污染源。国际能源署(IEA)报告表明[1]:在过去10年,全球CO2排放总量增加了13%,其中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高达25%,占城市总碳排放很大比例。因此,为了更好的节能减排,构建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低碳交通模式尤为重要。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区[2],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之一。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转型成功与否,对湖南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1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的实践基础
1.1 城市群交通发展现状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交通是以低碳经济模式为前提产生的。基于此,我们认为:低碳交通应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发展方式,其本质在于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能源效率、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最终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长株潭城市群的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迅速。2008年长株潭客运总量已达95 886万人次,占湖南省客运总量的50%;城市群居民绿色出行率,占全省35%左右[10]。于此同时,湖南省自2006年来接连颁布《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长沙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2020年)》三个文件,指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是长沙市生态建设规划提出的城市交通生态化建设项目之一,要大力发展城市群内、城际间公共轨道交通建设,合理调整居民交通出行方式,减少因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
1.2 城市群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长株潭城市群政府从政策法规、经济投入上都加大力度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网扩容和轨道交通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建设,但城市群内交通拥塞、安全事故、交通潮汐现象屡见不鲜,极大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矛盾十分严峻。主要原因有:
1.2.1 城市群内立体公交体系发展程度低 国外发达城市交通建设多以轨道交通为主,而长株潭城市群轨道交通比重小。长沙市快速轨道建设方案规划了4条快速轨道线,目前1、2号线的一期工程也已开工,且整体竣工还需15年左
作者简介:李润洁(1984-),女,硕士。 收稿日期:2011-01-04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02) 140
右的时间。而国外公交体系构建追求的轨道交通、公交线路、城际铁路、城市轻轨无缝式衔接,在长株潭城市群现有的交通体系规划中还有很大差距。
1.2.2 城市群内公交线网设置不合理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融城后,为增大线网的覆盖率, 提高公交线路可达性,政府加快了常规公共交通建设的步伐。共规划设计城市群间运营公交16条线路,目前已开通达6条(图1)。
但从路线图可以看出,新设的长株潭公交线路辐射面过宽,站点设置多在城区僻远地带,导致居民换乘困难;另一方面线路车辆数分配失衡,无法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未达到预期目的。造成城市群内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
1.2.3 城市群内公共交通资源分布不均衡 从长株潭三城公共交通资源调查统计数据来看(表1)[4],无论是运营汽车数量、运营线路长度还是承载的客运总量,长沙都远远高于其他两市。长株潭城市群的公共交通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此外,城市群内出租车数量总和也远远高于公共运营车,出租车碳排放量是轨道、公共交通的数十倍,安全性能也低于公共交通系统,城市群内交通资源亟需合理调整。
1.2.4 对居民安全出行方式的引导方面有待提高 长株潭城市群在对私家车合理使用、居民安全出行方式引导上存在很多不足。三所城市中只有长沙市政府开展了大规模公益活动,引导居民选择步行、自行车等低碳方式出行。
2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原因,长株潭城市群的低碳交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低碳交通发展层次低,交通运输效率不高,极大影响居民日常出行和地区经济发展;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构建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的低碳交通体系已刻不容缓。长株潭城市群要实现低碳发展目标,构建低碳交通体系,需从下列四方面加强措施推动。2.1 优化交通体系结构
解决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问题,关键是打造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首先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耗轻、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等特点,是现今世界各国普遍认为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根本出路之一[5]。以轨道交通为主体一方面能替代传统交通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碳排放总量,另一方面节约居民出行时间、缩短换乘距离实行减排。其次要整合资源,结合城市规划原则,注重对现有公共交通软硬件配套设施的改善。在规划已有产业集中区、人口密度中等或低密度旧城区的交通线路,设置运送能力相对低但灵活性高的线路,提高城市群内公共交通整体运营效益和便捷性的同时,采用TOD模式集约利用土地,建立以城市公交为导向的新经济开发区,遏制城市低密度蔓延、降低小汽车出行依赖从而提高公交出行比重和效率。再次要大力推进慢行交通环境改善,在城市群内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保证自行车专用道网络的可达性,结合步行道一起为慢行交通提供专用空间,鼓励居民选择低碳交通出行方式。最后则应做到在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体系的同时,加强换乘枢纽体系的规划,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联接和零距离换乘。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降低交通能耗和城市环境污染,最终实现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的良性循环。
2.2 推动低碳交通技术的创新
新能源、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低碳交通持续发展的着力点。2004年,株洲公交开通了全国第二条、湖南省第一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线。目前,已投入45辆混合电动公交车示范运营。这种由南车时代自主研发生产的环保混合电动公交车能有效回收制动能源。较之传统车市公交车不仅节油率达10%,且减少污染排放60%[5]。由此,长株潭政府在加大对绿色环保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方面,已取得可喜成绩。除此之外,低碳交通发展应加强对现有车辆节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降低汽车附属设备能耗,改善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另一方面,要通过长株潭城市群智能交通技术构建,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实现交通管理低碳化。 2.3 引导居民健康出行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低碳交通既要重视交通设施建设,也要加强对居民低碳出行意识的培养。积极发挥长株潭地区传媒优势,大力宣传低碳出行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引导民众主动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通过个人实际行动减少碳排放。在宣传大家低碳出行的同时,加快相应政策法规的调整,
结合例如骑自行车游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