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力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路径新探

合集下载

抗逆力理论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抗逆力理论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抗逆力理论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了人们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社会地位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在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将抗逆力理论应用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抗逆力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旨在通过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高其应对困境的能力,在激发其积极性、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获取成功。

首先,高校贫困生在面临困境时,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应对困境能力。

在这里,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身体训练、自我控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对困境能力。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减少抑郁等症状,增强自信,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身体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逆能力及身心健康。

自我控制是指通过意志力来克服困难,让自己更稳定、更坚定。

在自我控制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温柔对待自己、坚定信念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是有效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以及同辈交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中要注重鼓励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乐观、自信、自立的心理素质。

社会支持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资助、援助,也可以是人群支持,更重要的是学校和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同辈交友也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交流,学生会收到来自周围的支持和鼓励,有更强的自我认同感。

最后,应该注意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成功,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

学校应该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注重高校贫困生特定需求,让他们可以有更好的辅导和支持,制定更合适的学生融入社会的计划和方案。

家庭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社交场所,需要充分支持孩子,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并在经济和情感上给予必要的关爱。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1.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学校可以建立就业指导团队,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和求职指导等相关资源,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要求。

2.开设就业培训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就业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提升经济困
难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3.提供创业支持:学校可以建立创业培训基地或创业孵化中心,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
创业指导、创业资金支持和创业资源共享,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

4.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为经济困难学
生提供实习机会,增加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

5.设立就业补贴政策:学校可以设立就业补贴政策,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资助经济困难
学生的就业,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6.开展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展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经济困难
学生明确职业目标,面对就业压力时保持积极心态,增强适应能力。

7.加强师生互动和校友资源利用:学校可以鼓励经济困难学生与老师、校友建立联系,通过校友资源的共享和老师的指导,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成功率。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增加就业机会,实现自身就业目标。

试论高校贫困大学生逆境商的培养

试论高校贫困大学生逆境商的培养

·教育广角·有一种逆境只有贫困大学生才会面对,那就是高额的学费与生活费。

近些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的的资助逐渐加大,但是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支持却远远不够。

有统计表明,贫困大学生占的比例为30%~40%,其中贫困大学生有精神障碍的比例也非常的高,其中包含抑郁、自卑、人际关系等障碍。

想要保持高校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贫困大学生的逆境商是必须执行的,高校已经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却在其中很少见到对逆境商的涉及。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逆境商产生的原因1.家庭的因素大学一般都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带有着丰富的城市特点,贫困大学生想要很好的融入到大学,就要跟上城市的生活步伐,而这需要些经济做为支持,这对那些贫困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往往都是依靠社会资助或是申请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长期受到经济的压力,就会产生自卑感,对自己进行封闭,这就使他们形成了不良的情绪。

2.比较中产生的压力贫困大学生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都有着美好的理想,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成功。

但是,他们需要理解、关怀、友谊,希望使自己的大学更加丰富多彩。

但因为贫困大学生多来自农村,教育背景不同,致使他们产生了综合素质的差异,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人可以随意挥霍,而他们却是囊中羞涩,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就在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因此跟同龄人相比,产生了不公平的心理。

3.不当的资助方式现在的困难救助方式,人们只注重财物上进行帮助,认为只要在这方面加以帮助,就会完事大吉。

却对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加以忽视,贫困生虽然得到了物质帮助,但心灵上却受到了伤害,感觉接受到的是施舍,自尊心严重的受到了伤害。

二、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对其逆境商进行培养1.教育和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逆境商(1)对大学生的逆境商的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经过有关调查,现在对贫困大学生的逆境商的研究和教育是远远不足的,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够深入的对贫困与逆境商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符铁军;尚道文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08(007)008
【摘要】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就业及收费制度改革以来,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现实条件下,贫困大学毕业生由于其特殊性,他们的就业更为困难.贫困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对其个人、家庭和学校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173-175)
【作者】符铁军;尚道文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吉首大学学生工作部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浅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J], 郑斌;
2.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 [J], 张依国;吕春
3.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探讨——以宁夏大学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为例 [J], 夏雪花;陈多宁
4.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J], 孟兴华
5.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J], 何佳振;胡节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就业逆境中抗逆力的作用机制

大学生就业逆境中抗逆力的作用机制

大学生就业逆境中抗逆力的作用机制作者:王凯旋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第02期[摘要] 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对就业逆境的应对措施和心理调节能力仍然很薄弱,究其原因,是学校对学生抗逆力的培养教育力度不够。

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所陈述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逆境中抗逆力的对策,旨在为学生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逆境;抗逆力;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66-022015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而2016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季”。

我国自1999年以来开始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截至目前,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由2001年的114万人激增到2016年的765万人。

根据人社部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毕业人数加之中职毕业生和去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2016年待就业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之多。

根据教育部的调查,我国留学生人数已经由1978年的248人增长到2015年的40.91万人,回国人数累计达到221.86万人。

在调查中,有79%的留学生回国发展意愿强烈。

而在回国的留学生中,80%具有硕士学历,10%为博士学历,“海归”的加入无疑使新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更上一层楼”。

在国家化解过剩产能造成的职工下岗和经济下行重压之下的企业缩减用工量的背景下,2016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毕业即失业”这部分群体我们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相对于旧失业群体,他们拥有更加丰富的基础理论和完善的知识结构。

但在重压之下很可能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不但会对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也造成了我国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此,如何在当前的就业逆境中增强毕业生的抗逆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大学生存在就业逆境的原因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要从家庭、学校和毕业生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从家庭方面看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过高,给自己的孩子压力过大,总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找个收入高、稳定的、社会地位高的职业,这个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好高骛远,不愿意到基层去工作,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

抗逆力理论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抗逆力理论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抗逆力理论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作者:张璐璐郑泽萍来源:《现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04期[摘要]抗逆力指的是个体抵御逆境、克服困难、抵抗压力的一种能力,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当前,部分高校贫困生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稳定的情绪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高校学生工作者加强贫困生抗逆力的培养,是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抗逆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4-0042-041997年,我国全面实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高校学生每年需支付几千元至几万元的学杂费,高校贫困生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00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公布了《中国优秀高考特困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60%的贫困生家庭认为高校学费过高,25%的家长表示如果费用凑不齐可能会让孩子放弃读大学[1]。

2006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显示:60%的家庭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81%的家庭没有能力负担子女上大学的所有教育费用[2]。

高校贫困生不仅面临经济压力,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因交不起学费忧郁等消极心理情绪,甚至出现轻生、暴力等极端行为。

2011年11月22日,广东省某大学一贫困生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2012年7月2日,西安一高校贫困生张某因贫困补助减少而捅死班长。

缘于上述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如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抗逆力理论为新视阈,探究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开展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抗逆力理论概述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领域掀起了积极心理学的浪潮,积极心理学以积极为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得研究范式从“问题”转向“优势”。

在此思潮影响下,学者开始关注人们在困境中如何克服困难并取得良好的适应与发展。

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分析

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分析

了 解释者的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体现了 他们对社会福利的
责任、 资源和服务等三要素的看法 , 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纾
势地位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就成为问题中的问题 , 以助人为 缓和 消除贫困的基本思路。高校贫困 生本身就包含着贫 天职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 自助、 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 穷问题 , 其就业困境的归因也决定着家庭、 学校、 国家、 社 根据“ 人在环境中” “ 一般系统理论” 的假设来分产生的原因, 并借鉴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发 掘抗逆力、 赋权等方法提出从高校贫困生、 家庭到国家、 社 会等的应对措施。 ( 二) 概念界定 ( 一) 关于贫穷的理论 刘易斯为代表的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
结构, 也可能是某个社会场景中个人根据自身状况积极或 个分析的基础上。由于 很多学者已 经对各个影响因素做 在此就不再赘述, 主要从系统论角度提出几 消极应变的产物。科学合理地剖析贫穷成因显然是纾缓 过详细论述, 和消除贫穷的前提。 高校贫困生这一群体的共同特征是都受经济 因素影 点问题和建议。
是有 欠缺的。 因此, 本文试图借从社会工作视角研究就业 因。 来寻 求解决高校贫困 生发展与就业问 题。 二、 社 会工作 对贫 穷 的归因 分析 框架 和相 关概 念界 定 贫穷是社会工作 中的重要议题, 如何剖析贫穷, 反映


( 一) 分析框架
当前 , 大学生就业危机 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处于弱
3 .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 , 以科学的知识为基
后、 在签约率上明显偏低、 在就业岗位上明 显偏差。这对 础, 运用科学的 方法进行的专业助 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 于即将毕业的高校贫困生将造成巨大的压力并将引发一 的理念是“ 助人 自助” , 即着重提高 当事人 自助的能力。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抗逆力提升的思考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抗逆力提升的思考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抗逆力提升的思考王丽(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就业帮扶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抗逆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CKT-2019603。

【作者简介】王丽(1982-),女,山东兖州人,硕士,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旅游管理学院,讲师(思政),主要从事心理与教育研究。

【摘要】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对他们顺利就业有促进作用,而且能促进积极品格的形成。

高校就业帮扶要针对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帮扶的现状及问题,为其提供心理帮扶,充分挖掘和激发经济困难毕业生的优势和潜力,发现优化并利用其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促进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心理咨询;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0)02-0025-02经济困难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实现顺利就业,关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成才以及学生家庭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困难毕业生容易在遇到挫折、困难与困境时产生不良心理状态,出现应对挫折能力不足、环境适应性不强、自我认同缺乏,从而产生如自卑、抑郁、敏感、焦虑、情绪波动较大和心理负担较重等,如何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问题,因此提升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1]。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抗逆力提升的现状(一)教育活动多样,但深入水平与针对性不够目前高校就业帮扶中越发的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普遍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定期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并加入心理辅导、座谈等教育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处理环境适应、自主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其抗逆力水平。

于此同时,高校也逐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质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抗逆力的提升也起到促进作用。

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的高校贫困生社工服务模式设计

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的高校贫困生社工服务模式设计

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的高校贫困生社工服务模式设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社工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服务能够有效帮助有需要的人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中,关于贫困生的社工服务更是备受关注。

如何更好的为贫困生提供有效的社工服务呢?本文将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对高校贫困生社工服务模式进行设计探讨。

一、抗逆力理论简介抗逆力理论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或者压力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心理、情感、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资源与能力来应对挑战、逆境和变化的能力。

抗逆力理论强调了个体在逆境中的能力和潜力,强化正面着力点和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工思路,抗逆力理论引导着社工行业中的社工们关注和发挥贫困生自身的优势,以此为基础进行社工干预和服务。

二、高校贫困生的社工服务内容高校贫困生的问题主要围绕生活困难和学业压力两个方面。

社工的服务内容包括:1.生活困难的帮助:贷款的申请、食宿问题的解决、心理疏导等。

2.学习辅助:出勤统计和提醒、课业辅导、学科挑战赛、考研就业相关培训等。

3.人际关系维护:常规交友活动,社交技巧培训等。

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常规的服务项目,当然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转化。

三、抗逆力理论在高校贫困生社工服务中的应用1.个体主动性的引导:在社工服务中,我们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技能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引导,帮助贫困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困境。

2.强化正面着力点:我们可以将正能量的主题贯穿社工服务的全过程中,比如组织贫困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心理健康活动,这将有助于增强贫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构建有效的资源支持:当贫困生在学业、生活中遇到困境时,社工需及时的进行资源整合和支持,比如安排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开展职业规划培训等。

4.培养社会支持:在社工服务中,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支持性、鼓励性的环境,让贫困生更加愿意去接受外界的帮助与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社团活动、主题分享会等等,让贫困生在其中得到更多的正面价值感受。

大学毕业生就业:探索心理韧性与抗逆能力的培养

大学毕业生就业:探索心理韧性与抗逆能力的培养

大学毕业生就业:探索心理韧性与抗逆能力的培养引言: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韧性和抗逆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能力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的步骤。

一、心理韧性的定义和重要性1. 心理韧性是指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困难和压力时保持稳定并积极应对的能力。

2. 心理韧性是成功应对生活中种种挑战的关键要素。

3. 备有心理韧性的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快速发展。

二、抗逆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1. 抗逆能力是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心态并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抗逆能力是应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和压力的关键。

3. 备有抗逆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逆境,并且具备更好的自我发展和职业成就的潜力。

三、培养心理韧性的步骤1. 接受挑战并改变态度- 了解困境是成长的机会,接受挑战并拥抱变革。

- 改变负面思维,培养积极的心态,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任何困难。

2. 建立支持系统- 与他人分享困境,获得支持和鼓励。

- 寻找导师或 mentor,从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中获取帮助。

3. 设立目标和制定计划- 设立明确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

- 制定详细的计划,安排时间和资源,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

4. 培养适应能力- 学会适应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 主动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积极参与并改变自己。

四、培养抗逆能力的步骤1. 培养积极心态-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 培养自我动力和意志力,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并找到解决方案。

2. 学会解决问题- 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不要沉溺于问题,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案。

- 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

3. 建立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寻找合作机会。

- 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结语: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因此培养心理韧性和抗逆能力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就业中的逆境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中的逆境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中的逆境与应对策略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起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需要面对各种就业难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的的现状、逆境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1. 求职难度加大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题越来越凸显,求职难度越来越大,相较于以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2. 就业领域狭窄不少大学专业的就业领域过于狭窄,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增大。

三、大学生就业的逆境1. 就业经验不足不少大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面试时显得相对不足,难以获得优质的工作机会。

2. 缺乏专业技能许多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难以与实际工作相匹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足,难以符合企业招聘条件。

3. 网络求职泛滥虽然网络求职方便快捷,但是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招聘骗局,使得大学生求职变得越发复杂和困难。

四、大学生就业的应对策略1. 提前规划职业生涯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尽早了解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学习相关技能,拓宽自己的职业路径。

2. 积极参加实习通过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提升自己的职业实践能力,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实习期间务必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3. 建立职业技能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补充一些职业技能,例如语言能力、文秘能力、沟通能力等,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4.借助职业平台除了参加校内就业招聘会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职业平台发布自己的个人信息清单和简历等资料,从而找到自己所适合的工作。

五、结语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当前一个普遍问题,需要大力解决。

对于大学生而言,一定要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实践和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新时代大学生抗逆力提升路径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新时代大学生抗逆力提升路径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 91·
HAI XIA KE XUE
2021 年第 5 期
海峡科学
时,随着新时代中国传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兴产业
蓬勃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
占比为 14. 96% ,但单项测试结果中,有 16. 16% 的被调
查对象认为自己在经历这一大类时间的过程中,处在
社会的需求,人才市场供求结构失衡愈加凸显。 市场
较高水平(克隆巴赫 α 值高于 0. 8,则说明信度高;KMO
值高于 0. 8,则说明效度高),可以采用(详见表 1)。
表 1 问卷前测信效度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效度)
可靠性统计( 信度)
项目
克隆巴赫 α 值
基于标准化项的
克隆巴赫 α 值
KMO 取样适切
性量数
近似卡方
自由度
显著性
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
支撑。
[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抗逆力 压力源
[ 中图分类号] G44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3 - 8683(2021)05 - 0089 - 06
抗逆力作为个体在应对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应对
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常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1] 。 抗逆力
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心理学
评价指标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大值
最小值
理论区间
理论中值
内在保护因子
3. 96
0. 70
5. 00
1. 00
1 ~5
3
4. 04
0. 69
5. 00
1. 00
1 ~5
3
外在保护因子
抗逆力水平
4. 13

提升高校毕业生抗逆力水平的对策研究

提升高校毕业生抗逆力水平的对策研究

提升高校毕业生抗逆力水平的对策研究前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加之各种社会变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不断增加,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因此,提升高校毕业生抗逆力水平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抗逆力水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与分析提高高校毕业生抗逆能力的对策。

问题概述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应对各种变动的能力,而抗逆力是这种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高校毕业生在面临各种不确定的情况和风险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应对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因此,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抗逆力水平非常重要。

分析原因要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抗逆能力,必须明确其原因。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毕业生的抗逆能力较低,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社会经验高校毕业生刚进入社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因此,他们在面对变动时往往无从下手,不懂得如何应对。

缺乏自信心高校毕业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时,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和无所适从,缺乏自信心、耐心和毅力去应对。

缺乏适应能力在面对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场所,高校毕业生容易陷入困惑和适应困难,无法适应环境和工作,导致厌倦、疲惫和对未来的悲观。

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抗逆力水平,必须采取具体且有效的对策,包括:增加社会实践经验高校毕业生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应对能力。

推进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应增加职业规划教育的课程比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培养自信心和适应能力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训练和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逐渐适应社会和工作。

结论提升高校毕业生抗逆力水平不仅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教育部门、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应该从教育、培训、实践等多个方面切入,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抗逆力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抗逆力的途径探析

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抗逆力的途径探析

Vol.37No.6Jun.2016第37卷第6期2016年6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抗逆力的途径探析成敏(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本文摒弃问题思维,对贫困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抗逆力的视角进行深入解读,从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提出如何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抗逆力的途径与方法,以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构建。

关键词:抗逆力;贫困大学生;途径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245-02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如何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贫困大学生的比例接近30%,人数在300万左右,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人数在120万—180万左右[1],在该群体中,部分大学生在应对经济困境时伴随出现了心理困境,如自卑、自我封闭、焦虑、人际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如何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正确应对困难,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高校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本文摒弃问题思维,立足于有利于贫困学生积极应对困难的建设性因素,积极探索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抗逆力水平的途径。

一、现象:问题与超越并存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大学生在接受最前沿知识、积极锻炼自己、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多元化的价值冲突、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等,社会现实中积极环境与消极环境并存。

因此,如何规避消极因素、引导积极因素,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合理运用自身及外界资源,有效应对面临的困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率很高,人际敏感、阴郁、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敌对性”等因素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2],在心理咨询中,因为经济困难引发心理问题的个案占相当比重。

优势视角下贫困大学毕业生资助工作的实现路径

优势视角下贫困大学毕业生资助工作的实现路径

优势视角下贫困大学毕业生资助工作的实现路径作者:张杰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期张杰(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摘要:“问题视角”下的贫困大学毕业生资助工作着重于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救助与补贴。

新时期要真正贯彻资助理念与目标,帮助贫困大学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必须实现由“问题视角”向“优势视角”的资助理念转变,以及由“经济援助”向“就业帮扶”的过渡与转换。

引入新的“优势视角”,提出新视角下实现贫困大学毕业生资助目标的路径:即通过培养并增强受助人的抗逆力,构建就业支持体系,发挥其自身优势和资源,从而实现从资助依赖到助人自助的转变。

关键词:优势视角;问题视角;经济援助;就业帮扶;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2-0110-03收稿日期:20150620作者简介:张杰(1979-),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贫困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特殊的学生群体,与非贫困毕业生相比,他们面临就业经济的双重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46万,比去年毕业人数增长将近20万。

在这700多万的求职大军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显得尤为突出。

在传统的资助工作思维中,做好经济援助是基本且主要的,对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帮扶关注较少。

因此,本文拟从优势视角出发,由关注“问题”转向发掘贫困大学毕业生的“个人优势与潜能”,发掘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与机会,培养并提高受助者的抗逆力,充分发挥每一位贫困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由“经济资助”向“就业帮扶”的转变,从而实现资助工作的最高目标——“助人自助”。

1研究背景:“问题视角”下的贫困大学毕业生资助工作现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生人数连年递增,与此形成正比的,是贫困大学生人数的增多。

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中的抗逆力培养研究

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中的抗逆力培养研究

作者: 魏冬明
作者机构: 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河北秦皇岛066004
出版物刊名: 高教学刊
页码: 49-50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5期
主题词: 高校贫困生 就业指导 抗逆力
摘要:高校的贫困生就业问题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大重点。

通过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抗逆力培养,能够解决贫困生精神层面的贫困问题。

在整个高校范围内设立自上而下的抗逆力培养机构,加强抗逆力课程教育,并在整个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贫困生弱化客观困难、强化主观意识,进一步为贫困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为提升高校整体就业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路径新探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路径新探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路径新探
谢启文;余臣
【期刊名称】《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目的:当前我国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就业情况极不乐观,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得到特别关注。

结果:从抗逆力的视角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进行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分析,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

结论:提出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重点应是弱化客观困难、强化主观意识,把挖掘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抗逆力,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意识作为促进其积极就业的核心内容。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谢启文;余臣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海徐汇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4
【相关文献】
1.抗逆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视角
2.职业指导视域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新探——以广东某高校为例
3.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抗逆力的途径探析
4.基于抗逆力
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5.基于抗逆力视角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的高校贫困生社工服务模式设计

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的高校贫困生社工服务模式设计

155531 高等教育论文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的高校贫困生社工服务模式设计一、服务模式设计的基础当前,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有关研究也在逐步增加。

学者们总结归纳了高校贫困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具体如下:第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在外形、才能、境遇等方面不如人而产生一种悲观自怜的情绪体验。

自卑心理是贫困大学生最典型的特点之一。

很多贫困生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他们又看到很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他们会突然发现,不管怎么努力,似乎总是跟别人存在差距,他们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无法摆脱“贫困”的烙印,于是自惭形秽起来,内心越来越自卑。

第二,敏感心理。

因为贫困,贫困生的内心极度脆弱。

有时候同学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他们就会误以为是看不起自己,在含沙射影挖苦自己。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保护意识极强。

由于敏感,看问题悲观,贫苦生的思想经常处于消极状态,他们容易钻死角,认死理。

第三,忧郁心理。

因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挫折,贫困生会觉得内心特别地忧郁和孤寂,他们渴望爱和被爱,可是又找不到正确的途径。

当今的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面对这样一个自我意识强的群体,贫困生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偏大,内心充满沧桑感。

他们渴望在身边找到一个心灵上的知音,可是寻寻觅觅之后,发现很难如愿。

第四,封闭心理。

作为贫困生,他们极度渴望融入集体,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但是由于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现实经济窘迫,他们经常面临尴尬的处境,比如说,一次简单的聚餐,AA制,贫困生想去,但是又知道自己的现实条件,不去吧,又会把自己边缘化。

在进退两难的选择中,贫困生慢慢地自我封闭起来,不愿意跟太多人走在一起。

挣扎后,他们觉得自己还是融不进身边的人和事。

第五,孤独心理。

贫困生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同类,正常的交往和情感诉求得不到排解,内心常常感到无比的孤寂。

因为孤独,他们内心极度地缺爱。

当他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时,他们也会作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放纵自己,如,疯狂地购物一次。

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才就业难问题探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才就业难问题探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才就业难问题探析
梁正瀚
【期刊名称】《中国人才》
【年(卷),期】2014()14
【摘要】对于贫困地区出身的学生而言,家长们不惜倾家荡产,靠各种助学贷款
资助子女完成学业。

然而,“贫困”却让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遇了“就业难”的尴尬。

学生们不仅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压力,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等内部因素也使得他们在就业中消极面对。

解决这个问题,应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页数】2页(P98-99)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才;高校;专业知识技能;贫
困地区;助学贷款
【作者】梁正瀚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4
【相关文献】
1.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探析 [J], 叶逢福
2.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 [J], 张依国;吕春
3.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J], 刘曼曼
4.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J], 李浩然;郭沛;马巨海
5.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J], 张革英; 彭世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 不 乐观 , 已成 为社会各 界 共 同关 注的 热点 问题 , 需要 得 到特 别关 注 。结 果 : 抗 从 逆力 的视 角对 高校 贫 困大 学生 的就业 难 问题 进 行 主客 观 两 个方 面 的分 析 , 讨 高 探
校 贫 困大学生就 业难 的根 源所在 。 结论 : 出促 进 高校 贫 困大 学 生就 业 的重 点应 提
和个体 带来 威胁 和 挑 战 。其 中主 观弱 势 是 一 种潜
在 的危 机 。所谓 危机 通常是 指决 策者 的核 心价值
抗逆 力 ( eie c ) 社会 工作 的新理 念 , R sine 是 l 也
本 文系河 南省 2 1 0 0软科学项 目《 高校 大学生充分就业路径研 究》(0 4 03 0 2 阶段成果。 12 04 0 4 )
研 究生 ( 上海徐 汇 20 3 ) 027
贫困大学生 的就业 问题既关 系到千万个家 庭 的
是 近二三 十年来 欧 美 国家青 少 年 研 究领 域 的一 个 热点 视角 。抗 逆力 是能力 、 过程 与结 果 的统 一 。对 抗逆 力概 念 的界定 众 多 , 多 数 学 者认 为 , 逆 力 大 抗
出现功能失调还是非适应反应 , 是表现为 自 我平衡 状态 还是抗 逆力 状态 , 取决 于个体 与环 境 的交 互作
用 。平 稳反 应 , 极应 对 , 是具有 抗逆 力 的表现 。 积 就 从 抗逆 力 的视 角来 看 , 困大 学生 就业难 的根 贫 本原 因在 于客观 大 环 境下 政 府 、 会 、 校 的 能动 社 高 性不 足与 主观方 面 贫 困 大学 生 自身认 知 的不 够两 种状 态 的“ 加 ” 叠 。提 高 就 业 率 、 证 高等 教 育 的 保 收益率 、 护社会 稳 定 、 进 经 济 发展 等 一 直 以来 维 促 都是 政府 、 社会 、 高校 的主要 目标 , 然在就业 形 势 虽
应 对能 量 , 重运 用在对 贫 困大学 生主 观危 机意识 着 的强化 。它 主要 包括六 个步 骤 :
总体严峻的大背景下政府、 社会 、 高校都采取 了有
效措施 来 弱化 客观就 业 困难 , 化大 学生 的主观 积 强
极就业意识 , 但却忽视 了两者的有效结合。抗逆力 对就 业 问题 的解 读 就在 于 : 注外部 就业形 势 的严 关
就业 观 , 有助于其克服就业难 问题 。


抗逆 力及 其对 高校贫 困大 学生就 业 问题 的
解读
鉴于此 , 我们把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 问题 的客 观 困难 和 主观意识 弱 势归结 为就业 危 机 , 因在 于 原 其 本身 就是 一种 客 观存 在 的不 利情
与逆 境 的几率 相 对 较 少 。然 而高 校 贫 困大学 生大 多来 自农 村 , 小 缺 乏 良好 的社 会 亲 近 资源 , 于 从 对 新 的环境 适应 性也 比较差 ; 些贫 困大学 生 由于性 一 格 孤僻 、 内向 , 缺乏 与老 师 、 同学 以及 社会 的有 效交 流、 沟通 与互 动 , 长期 封闭 压抑 的心理 状态下 , 在 自 身 能力 的发 展受 到很大 影响 , 这其 中就包 括对 就业 能 力 的影响 。促进 贫 困大学 生亲社 会连 结 , 励他 鼓
难 以及 强化 主观 意 识 。而 当今 关 于贫 困大 学 生就 业 问题 的研究 , 然在 经济 、 虽 社会 、 心理 等不 同 的视 角透视 下 出现 了许 多优 秀 的学术成 果 , 大都 忽视 但 了客观 环境 分析 和主观 认知 探讨 的有机 结合 。
题单纯从 以上两 方 面来着 手分 析 , 得 有些 捉 襟见 显

5 5—
观念 受到 严重威 胁 或 挑 战 、 有关 信 息 很 不充 分 、 事 态发展 具 有高度 不 确定 性 和 需 要 迅捷 决 策 等 不利 情境 的汇 聚 。与危 机 相对 应 的危 机 意识 就 是 通 常
意义 的忧 患意识 , 面对危 机时 的一种 心态 。它是 是
会 做 出相应 调 整 , 要 运 用 在 对 于 客 观 困难 的 弱 主 化; 二是 抗逆 力建 构 系 统 , 旨在 强化 贫 困大 学 生 主 观危机 意识 , 重在 促 进 学 生建 构 抗 逆 力 , 升 危机 提
负面 的 、 乱 的 、 劣 的生 活 环 境会 导 致 抗 逆力 的 混 恶 缺失 , 当个 体面对 逆境 和压 力时 , 会束 手无 策 , 就 无 计可施 , 以致产 生 严重 后 果 。个 体 面对 危机 时 , 是
峻、 高等教 育 的缺 失错 位 、 大学 生 自身 素质 弱 势 等 因素 造成 就业 问题 的综合作 用 , 并把 获取有 效抗 逆
力, 培养贫 困大学生 的就业 危机 意识 作为解 决 贫 困
图1
大学 生就 业 问题 的一个新 路径 。
1强 化亲社 会 连结 , 强就 业信 息 . 增 研究 证实 , 富有 良性人 际关 系 的学生 陷入 危机
肘 。在我 们看来 , “ 逆力 ” 从 抗 的视 角 介入 分析 贫 困 大学生 的就业 问题是 一个 全新 的领 域 , 它却 能够 但
对此 问题 进行综合性 的解 读 。因此通 过各种途 径 和
方式 , 充分挖 掘贫 困大学生 的抗 逆力 , 培养贫 困大学 生 的就业 危机意 识 , 帮助贫 困大学生 树 立起 正 确 的
2 1 第 5期 0 2年 ( 总第 9 期 ) 1
壅 圉

No 5, 01 . 2 2 Ge r l No 91 nea , .
青 少 年 研 究
抗 逆 力视 角 下 高校 贫 困大 学 生就 业路 径新 探 术
谢启文
[ 要] 摘
佘 臣
: 当前我 国贫 困大 学生 作 为 大 学 生就 业 中的弱 势 群 体 , 业 情 况 就
是弱化客观 困难、 强化主观意识 , 把挖掘高校 贫困大学生的抗逆力, 培养贫困大学
生 的就业 危机 意识作 为促进 其积 极就 业 的核 心 内容 。
[ 关键 词 ] 高校 贫 困生 ; 业 ; 就 抗逆 力 ; 机 意识 危
[ 作者 简介 ] 启 文 , 南师 范大 学青 少年 问题 研 究 中心 助理 研 究 员 , 究 方 谢 河 研 向: 青年福 利 与保 障( 南新 乡 4 30 ) 余 臣 , 东J x大 学社 会 保 障 专 业硕 士 河 50 7 ; 华 E. -
危机袭 来 时 , 有 可 能 被 激 活并 进 发 出 巨 大 的力 才
量, 帮助个 体面对 危难 , 聚集 力量 , 渡过难 关 。 因此 有就业 问题 才有 抗 逆 力 的话 语 背 景 。二 是抗 逆 力 形成 于个体 与 环境 ( 业 情 景 中主 客 观 两 方 面 的 就 环境 ) 交 互 作 用 之 中。环 境 因素 对 个 体 抗 逆 力 的 的形成 至关 重要 , 向的 、 正 和谐 的 、 康 的生活 环境 健 有利 于抗逆 力 的获取 , 当个体 面对危 机 与挑 战时就
二、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贫困大 学生就业意识培 养
外 部 客 观环 境 的压 力 以及 贫 困大学 生 主 观危 机意识的缺乏是其就业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 而对 主、 客观 因素 的分 析应该 包括 对整 体就业 形 势的科 学判 断 , 对社 会交 往 的主 动选 择 , 自身 实 力 和技 对 能 的正 确估 量 以及对 随时 可 能 出现 的 困难 的有 效 处 理 。故而 我们 可 以明确 , 化客 观 困难 以及 强化 弱 主观意识是促进贫 困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举措。 而这两 方 面归结 为一点 , 就是 要培 养贫 困大 学生 的 危 机意 识 , 而获 取实质 意义 的就业 “ 逆力 ” 进 抗 。 没 有危机 也就 无所谓 抗逆 力 , 是我们 对抗 逆力 理论 的重要认 知 和 理解 。在 危机 和 困难 情 景下 激 活抗逆 力 、 养危 机意识 是促 进贫 困大学 生就 业 的 培 有 效助 推力 。在 此我 们 将 引 入抗 逆 力 研 究成 果 中 的“ 抗逆 力轮 ” 对如 何弱 化 客观 困难 以及 强 化 主观
会 表 现 出抗 逆力 , 主动 调 整 , 积极 应 对 , 渡过 难 关 ;
“ 逆力 轮 ” 见 图 1 指 出 了培养 危 机 意识 的 抗 ( )
操 作方 法 , 内置于 两大部 分 , 是危 机缓 冲系 统 , 一 旨 在 弱化 客观 困难 , 帮助学 生在 面对 危机 与压力 时学
意 识进 行分 析 。
指在危 机 事件发 生 前 就能 对 拟 发 生 的事 件 进行 跟 踪 、 现 、 析 、 断并 及 时做 出反应 , 而 增 强行 发 分 判 从
为 的主动性 、 科学 性 、 针对性 和实 效性 , 以尽 可能地 减少 损失 。
通 过 对 抗逆 力 内涵 的分 析和 就业 危 机 状态 的 把握 , 我们认 为 , 是没 有 就 业 危 机也 就 无 所谓 抗 一 逆力 。抗逆 力是个 体 与生俱 来 的一 种潜 力 , 利之 顺 时得不 到激 发 , 以一 种 潜伏 的状 态存 在 , 仅 当就 业
幸福 , 也关 系到高等教育 的历史 使命 , 关系到 社会 更
的稳定与 国家 的未来 。无论 从 经济 学 、 会 学还 是 社
心理学 的视 角对 大学 生 的就业 问题 进 行探 讨 , 我们 都会发现 , 大学生整体来看 , 从 客观就业 环境 的不乐 观 以及大 学生 自身就业 意识 的不足是其 就业难 问题 的根源所 在 。而贫 困大学 生 由于其成长 环境 的经济
贫 困以及 社会 融 入过 程 中的 心理贫 困 , 其就 业难 问
是个 人具 有 的某些 特质或 能力 , 使个 人处 在危 机或
压力情境时 , 能发挥 出健康 的应对策略。该理论认 为, 个体 发展 的消极 结果 与单 一 的危 险 因素之 间并 不存在必然的、 单一对应 的关系 , 每一个体 的心理 问题或行 为 问题都 是多种 因素综合 作用 的结果 , 将 注意力放在探究个 体如何具有的正向、 积极 、 健康 的一面 , 更有 利于 问题 的解 决 , 有 利 于个 体 的成 更 长 … 。抗 逆力 之功 能简 单 来 说 就在 于 弱 化 客观 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