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家

合集下载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家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家类’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邵曼珣〈子部總敘〉云:「自六經以外立說者,皆子書也。

……儒家以外有兵家,有法家,有農家,有醫家,有天文演算法,有術數,有藝術,有譜錄,有雜家,有類書,有小說家,其別教則有釋家,有道家,敘而次之,凡十四類。

」六經以外的子書,《總目》將其分為14類,這14類又可分為四組: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

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

術數、藝術。

以上二家,皆小道之可觀者也。

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

以上四家,皆旁資參考者也。

釋家、道家,外學也。

從以上分類看來,《總目》子部有四個特點:一、以儒學為正宗,「儒家中心觀」二、將農醫天文算法升至前六類,提高科學的地位三、排斥外學,將釋道置於子部最末。

四、排斥雜家:《總目》將墨家、名家、縱橫家等置於雜家類,〈子部總敘〉云:「群言岐出,不名一類,總為薈卒,皆可采摭菁英,故次以雜家。

」許多學者皆以為失當:如孫德謙說:「如名墨家學,以後世無傳概入雜家,未免失之淆亂。

」1余嘉錫《目錄學發微》斥指《總目》「最誤者莫如合名墨縱橫於雜家,使《漢志》九流十家頓亡。

」李致忠:「《四庫總目》的「雜家類」偷換雜家固有的概念,說什麼『雜之意廣,無所不包…』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

是說雜家兼有儒墨名法各家之長,博采眾家為一家,形成自己的學說,……《四庫總目》偷換概念,將雜家說成雜類,變成無所不包的大雜燴。

』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云:「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於寥寥不能成類者併入雜家。

雜之義廣,無所不包。

班固所謂合儒、墨,兼名、法也。

變而得宜,於例為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雜家類」共分六類:一、立說者謂之雜學卷117·子部27 雜家類一(雜學之屬,22部,178卷,皆文淵閣著錄。

)1參見司馬朝軍《「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頁158~162。

2李致忠:《三目類序釋評》,頁36。

見上揭書頁162。

《總目》以儒家為中心認為「古者庠序之教,胥天下而從事六德、六行、六藝,無異學也。

国学常识-什么是杂家——杂家介绍_国学经典

国学常识-什么是杂家——杂家介绍_国学经典

什么是杂家——杂家介绍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

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

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

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

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后有赵蕤著<反经>综述杂家.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

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杂家著作有《盘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缭》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吕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

其中以《吕氏春秋》、《淮南王》(但也有人认为《淮南王》一书以道家为主,兼才众家。

应属道家著作才是,《淮南王》在古代也曾被划入道藏)为代表著作。

杂家著作现在只留下《吕氏春秋》、《淮南王》、《尸子》(原书已佚,今仅有后人辑本)三书。

杂家的代表性人物是吕不韦,吕不韦(约前290—前235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

他任秦相期间,招揽门客三千余人,并亲自参与其间,历时近十年,编成《吕氏春秋》,足可为杂家代表性著作。

“杂家”鲁迅及其“杂学”

“杂家”鲁迅及其“杂学”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 收稿日期:2007-06-05作者简介:赵献涛(1975-),男,河北邯郸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 14 -“杂家”鲁迅及其“杂学”赵献涛(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102)摘 要:鲁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名目: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翻译家、教育家、美术家、编辑家、国学家等等。

这些名目仅仅能概括鲁迅思想肖像的一个侧面,而不足以包举鲁迅整个的思想地图。

鲁迅,只有“杂家”这一个名目才足以囊括其全部风貌。

之所以给鲁迅杂家的定位,是与其杂学的知识结构紧密相关的。

其杂学,一言以蔽之曰“三四之学”:四库之学、四野之学和四洋之学。

关键词:鲁迅;杂家;杂学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6-0014-04一、问题的提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鲁迅,总是人们回顾的对象,通过对鲁迅的反思性回顾,找到解决现实思想文化问题的路径。

为此,人们赠予了鲁迅各种各样的徽号或谥号。

其中尤其以毛泽东的论述具有较大影响:“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1]这种观念因为毛泽东的政治权威和特殊的历史境遇曾强有力地支配着人们对鲁迅的认识。

新时期以来,人们解放思想,冲出牢笼,开始了对鲁迅新的思考。

“鲁迅逝世时,正值抗战前夕,于是他的葬礼便成了民族团结的标志;而他的精神,也就适时地成了鼓舞民族斗志的伟大象征。

应当说,这是对于鲁迅的最大范围的一次集体利用。

从此,鲁迅的名字,作为文化的一个符码,便开始被广泛使用了。

毛泽东在延安,以及以后发表的有关鲁迅的评论,都是在这一意义上进行的。

对鲁迅的这种肯定,是一种名义上的肯定,抽象的肯定,整体象征性的肯定。

儒释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家农家等各家综述

儒释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家农家等各家综述

儒释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家农家等各家综述儒释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家农家等各家综述儒家代表⼈物:孔⼦、孟⼦、荀⼦。

作品:《论语》、《孟⼦》、《荀⼦》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的⾃⾝修养的⼀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尚的⼈。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道。

⾄战国时,儒家分有⼋派,重要的有孟⼦和荀⼦两派。

孟⼦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仁政”,在对⼈性的论述上,他认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之所以提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道家代表⼈物:⽼⼦、庄⼦、列⼦。

作品:《道德经》、《庄⼦》、《列⼦》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称“道德家”。

这⼀学派以春秋末年⽼⼦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为,万物⾃然化⽣,否认上帝⿁神主宰⼀切,主张道法⾃然,顺其⾃然,提倡清静⽆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国寡民”、“⽆为⽽治”。

⽼⼦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派:庄⼦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学派。

墨家代表⼈物:墨⼦。

作品:《墨⼦》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为墨翟。

这⼀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如⼰;兼爱,即爱⼈如⼰。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思想上提出尊天事⿁。

同时,⼜提出“⾮命”的主张,强调靠⾃⾝的强⼒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蹈⼑,以⾃苦励志。

杂家的领导思想

杂家的领导思想

杂家的领导思想杂家的出现时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以博采各家直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一、杂家的代表人物儒家的王道和法家的霸道,可以说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治国之道。

可以说,各有利弊,各有优缺。

如果单用一个,未免有些极端。

于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就将儒家的“王道”和法家的“霸道”加以融合,又提出了宽猛相济、兼收并蓄的“杂道”之说。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汉广川群(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

儒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明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二、杂家的核心领导思想董仲舒认为,法家的“人性恶”和如儒家的“人性善”,虽说是对立的,但是他们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王道”从事的扬善事业,“霸道”从事的就是除恶事业。

讲了一辈子的仁义道德的孔子,当上鲁国的司寇仅仅七天,就下令杀了一个少正卯。

可见,道德必须以法律为后盾、为底线,应为“徒善不足以为政”。

但是,光讲法治不讲道德,同样也是治不好政的。

秦朝严刑酷法,迅速灭亡,因为“法不足以自行”。

董仲舒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将二者加以整合,提出“杂道”。

这一假设的前提就是人性“有善有恶”。

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行并重,以德为主,以刑为辅,礼法并用,刚柔相济。

“杂道”人性假设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归宿是“人性有善有恶”,的善恶兼论。

法家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如水无分于东西也。

”这就是说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善可以转化为恶,恶可以转化为善。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思维导图分享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思维导图分享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儒家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

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

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代表人物:孔子二、道家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

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代表人物:老子三、墨家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墨子)。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杂家的名词解释

杂家的名词解释

杂家的名词解释杂家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名词,它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古代,杂家是指那些通晓多种学科的人,他们可以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本文将探讨杂家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以及现代社会中杂家的角色。

在古代,杂家通常具备广泛的学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音乐、军事等领域的知识。

他们的思考方式超越了学科的界限,追求综合和整体的认识。

由于古代的学科分化不像现代社会那样明显,杂家在当时被尊为知识的权威和智慧的象征。

尽管杂家不追求精深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可以从不同领域获得知识和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他们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并创造新的见解。

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杂家可以提供独特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杂家的重要性在于他们能够促进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不再足以应对挑战和问题。

杂家可以帮助不同学科的专家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以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他们的全面思考能力和综合知识的结合,为解决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现代社会中,杂家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

在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学科分化的加深下,我们面临着更多复杂的挑战和问题。

仅凭一个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全面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杂家可以扮演一个桥梁的角色,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跨学科的解决方案。

杂家的培养需要一种全面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此外,社会也需要提供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以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只有在一个支持和鼓励多元知识和综合思考的环境中,杂家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杂家是一种多元而复杂的角色,他们可以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推动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

在当今的社会中,杂家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可以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杂家的概念

杂家的概念

杂家的概念杂家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之外的一个思想流派,也被称为“百家争鸣”的一部分。

杂家的概念源于《史记·百家列传》中的“杂说家”,后来又被称为“杂家”。

杂家有时也被称为“杂学家”,主张对百家学说中的思想进行整合、综合和创新。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杂家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思想家,如孟子、韩非子、墨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杂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注重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杂家思想家强调社会秩序、政治权力和国家统治的重要性,提倡法治和法家政治观念,并主张用法律和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利益。

杂家也对德行教育和道德规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孟子则强调人性的善良本质,并提出了以仁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孟子主张通过修身养性,追求人的精神和道德境界的发展,同时也关注社会公义和人民的福利。

杂家思想对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机械”等思想,主张和平与公义,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子对强化国家秩序和和谐社会有着独特的见解。

杂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思辨和创新。

杂家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经典和礼仪制度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和见解。

他们在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都进行了大胆的思考和探索。

杂家的思想观点在中国古代的学术和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杂家的思想家们在当时的社会政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兴盛,杂家的影响逐渐减弱。

尤其是在汉朝后期,儒家思想在政治和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逐渐确立起来,杂家的思想渐渐被边缘化。

总的来说,杂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和借鉴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注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并在道德教育、政治理论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虽然杂家的影响力相对于儒家来说较小,但它在当时的社会和学术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社杂什么意思

社杂什么意思

社杂什么意思社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e za,指古代对江湖术士的鄙称。

古代分类学中杂有巫、医、卜、星相等职业,故称这些人为“杂家”。

在粤语中指来历不明的外地人。

【出处】宋洪迈《夷坚乙志·九山观》:“九山观有狐仙号狐九者,求其道者必令酒肉香烛,乃得见之。

而世人不知也,以九为杂家,每以社日祭祀。

”【示例】清王韬《淞滨琐话·三本堂诗话》:“诗书之外,博览旁搜,善乎杂家,未闻其所自也。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二:“你们杂家在民间传说里,是个什么样子呢?”【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近义词】邪魔歪道、胡言乱语【反义词】正经八百、真凭实据【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歇后语】三个乞丐赶庙会;邪气混杂【成语正音】杂,不能读作“ za”。

【成语辨形】杂,不能写作“错”。

【成语辨析】社杂和邪魔歪道、胡言乱语都有古怪离奇的意思。

但社杂多指下层的流浪艺人,邪魔歪道多指上层的僧、道、尼或妖人。

社杂可以转化为纯洁善良、刚直不阿、嫉恶如仇。

【词目】社杂【拼音】 sheza【解释】旧时对下层社会的蔑称。

【出处】宋洪迈《夷坚乙志·九山观》:“九山观有狐仙号狐九者,求其道者必令酒肉香烛,乃得见之。

而世人不知也,以九为杂家,每以社日祭祀。

”【示例】清王韬《淞滨琐话·三本堂诗话》:“诗书之外,博览旁搜,善乎杂家,未闻其所自也。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二:“你们杂家在民间传说里,是个什么样子呢?”【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近义词】邪魔歪道、胡言乱语【反义词】正经八百、真凭实据【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歇后语】三个乞丐赶庙会;邪气混杂【成语正音】杂,不能读作“ za”。

【成语辨形】杂,不能写作“错”。

【成语辨析】社杂和邪魔歪道、胡言乱语都有古怪离奇的意思。

但社杂多指下层的流浪艺人,邪魔歪道多指上层的僧、道、尼或妖人。

社杂可以转化为纯洁善良、刚直不阿、嫉恶如仇。

杂家的解释及造句

杂家的解释及造句

杂家的解释及造句
导读:杂家拼音
【注音】:zajia
杂家解释
【意思】:战国末期到西汉初年的一个学派。

他们著书立说,标榜对各家学说兼容并包,即所谓‘兼儒墨,合名法’,所以后人称之为杂家。

杂家造句:
1、编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由专家向杂家转变;
2、前辈学者对之已多所纠正,子部杂家类的问题尤多。

3、研究先秦杂家对于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形态之间的转化,有启发和借鉴的价值。

4、它强烈反对现代主义的各种观点,并且坚持形式发展的多样性,可以说是杂糅了各种风格,颇有“杂家”的意味。

5、由比较分析可以认定:《吕氏春秋》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杂家”著作,《淮南子》则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著作。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先秦诸子概述

先秦诸子概述

先秦诸子概述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

所以读先秦诸子,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

所以读先秦诸子,有益于启发和引导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

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读先秦诸子,又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

二、“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

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

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

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

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

何为三教九流“三教九流”,通常指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各种学说的门类。

“三教”指的是:儒家、道教和佛教。

“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又一说法是:何谓三教九流“三教”无疑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

对“九流”历来有不同说法。

一说“九流”分三等。

上“九流”是: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

中九流是: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画匠),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

下九流是:一高台(唱戏),二吹(吹鼓手),三马戏,四剃(剃头),五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

还有一说法,也将“九流”分三等。

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

中九流:一医,二金(算命),三飘行(测字),四推(推算立法),五琴棋,六书画,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观星相定吉凶)。

下九流:一忘八(开妓院),二龟(纵妻卖淫),三优伶(唱戏),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六小财(耍小把戏),七生(理发匠),八盗,九吹灰(卖鸦片)。

“三教九流”把人分为若干等,在旧社会,受压迫者多被视作下九流,命运悲惨。

同课本上三教九流说法不一,书上的是:“三教九流”的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

古代指儒教、道教,释教为“三教”;儒、道、墨、法、名、杂、农、阴阳、纵横九家为“九流”。

后来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

三教九流现在人理解为旧时代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一些白话小说中对其有时含有贬义,皆因其不知所以然。

诸子百家百科

诸子百家百科

[zhūzǐbǎi jiā]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目录1出处解释2流派谱系3历史渊源4百家简介▪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兵家▪ 医家▪ 方技家5详细介绍▪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纵横家▪ 名家▪ 阴阳家▪ 杂家▪ 农家▪ 十一、小说家▪ 十二、医家1出处解释编辑名称: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拼音:zhū zǐ bǎi jiā解释: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百家:各个学派。

诸子百家有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各种学术流派。

例子:王西彦《古屋》第五部:“我们决不拘泥统属,我们只以会全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的--不管它是三教九流,~。

”2流派谱系编辑诸子百家谱系【先秦】文武道{顺天应人}微周公王道{礼法}小、姜子牙{霸道}兵法}大【春秋】管子老子、孔子、晏子、孙子、范蠡【战国】扁鹊尹文、列子、庄子、田骈黄老、杨子邓析、公孙龙子、惠子、鬼谷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孟子、墨子、告子{商鞅、申不害、慎子}许行、邹衍荀子、韩非子、吕不韦、【汉】司马迁、淮南子、董仲舒。

杂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杂家的创始人是谁

杂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杂家的创始人是谁

杂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杂家的创始人是谁杂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杂家的创始人是谁杂家:创始之人吕不韦,其思想兼收并蓄,兼儒墨,合名法,代表著作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

杂家本是当年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其内容很多与方术有关。

杂家代表性书籍一位是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另一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

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没有多少痕迹。

“杂家”这称号,在历史上一般指全才。

杂家的代表人物是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

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原为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

吕不韦在赵都邯郸见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

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

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

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

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后因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国职务,出居河南封地。

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

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他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

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杂家

杂家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
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 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 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战 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商鞅门 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 杂。又因杂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为主,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 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
黄老道家是战国中后期的显学。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 曾说各家皆是‛务为治者‚,都致力于服务君王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服务‚ 王治‛治世,为它们学派存在的基本原则,而各家哲学中以道家最为完美,对各家 治国王治之道无所不包没有不贯通的。江瑔有一个说法是很有启发的,他说:‚其 得道家之正传,而所得于道家亦较诸家唯独多者,则惟杂家。盖杂家者道家之宗子 ,而诸家皆道家之旁支也。惟其学虽本于道家,而亦旁通博综,更兼采儒墨名法之 说:故世名之曰杂家。此不过采诸家之说以浚其流,以见王道之无不贯;而其归宿 固仍在道家也。"(《读子卮言· 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章》)这里指出了所谓‚杂家 ‛和‚道家‛的密切关系。蒙文通说 : ‚司马谈说的道家 , 显然是杂家 , 这就是黄 老。 ‛ 吴光说 : ‚战国末期 各派思想家都试图以某家思想为基础 , 杂糅别家思想 而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于是所谓 ‘兼儒墨 , 合名法’ 的 ‘杂家’ 出现了 , 总结性 的思想史专著也出现了。有的即使不属 ‘杂家’ , 其著作中也明显地吸取了别的 思想资料。 ‛,‚被后人视为‘杂家’ 的 《吕氏春秋》 , 被称为 ‘若散乱无家’ 的 《鹖冠子》 、 被埋没二千多年的 《黄老帛书》 , 也就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产 生了。

自称杂家是什么意思

自称杂家是什么意思

自称杂家是什么意思
杂家自称指的是:
古代太监对于自己的称呼,杂家即“咱家”,咱家在明朝以前的一些朝代,最早是和尚和道士对自己的称呼,这一词意味着清*、寡欢、淡泊世事的一生。

咱家顾名思义也是指自己已经没有性能力,清*地过一生,故称“咱家”,而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

“杂家”的杂字应该是“咱”(音za)。

“杂家”疑为“咱家”之误。

京剧里的内侍臣自称都是这么说得。

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

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

民间则俗称老公,李自成进北京后,即有“打老公”一说(《枣林杂俎》)。

如是看来,老公最早的身份,原是太监。

1。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申子、韩非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术流派,而至战国中期,百家争鸣,众多学说纷呈,丰富多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论六家要旨),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先秦诸子百家当中有名的共有189家,著作更达到了4324篇;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而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1)儒家公元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起初仅是诸子百家之一,在秦代更是大受迫害,自汉代起才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学与国教,在两晋南北朝和唐代,儒家与佛、道二家并称三教,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继后经宋儒重新阐释,形成理学,发展心性之学后得以重振声势,并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大受尊崇。

儒家尊崇孔子为圣人,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等大儒加以发扬,历久而犹新。

(2)法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用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学派,法家的思想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

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一个组织或学派叫“法家”,只是在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中将韩非子、管子等理念相似的人归类为一派并命名“法家”。

杂家杂谈免费范文

杂家杂谈免费范文

一.永恒的悲剧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永远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

几百年后,一个叫梁山伯的寒士,一个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

又几百年后,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后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婉也易嫁赵士诚。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躇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二.仲卿是懦弱的吗?无论如何,焦仲卿对爱情是忠贞的,对封建伦理道理的反抗是彻底的。

只是在面临爱情与孝道的冲突时,有时显得无能为力。

而这也正是表现仲卿善良与无奈:一方是自己衷爱的妻子;一方是自己敬爱的母亲。

在鱼与熊掌之间,这种取舍实在太难。

我们无理由去挑剔他,更无理由去责怪他。

有人说他反抗不彻底,这实是一种误解。

多年以来,兰芝一直忍辱负重,而仲卿又何尝不是在夹缝中求生活,其中的酸苦,比起兰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兰芝尚有可倾诉对象,而仲卿呢?他向谁去诉苦?他向谁去叫屈?如果兰芝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那么仲卿的作为则更令人叹惋不已。

仲卿最终选择了殉情,他走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伦理,自缢于庭树,兑现了自己生前誓言,这又需要何等的勇气?应该说,仲卿和兰芝一样,骨子里是充满着一种反叛精神的。

中国古人鲜少有属于自己的真正而大胆的爱情,有的至多是母亲为自己安排的“爱情”,他们的感情是属于自己的母亲的。

钟情如陆放翁者,在“老娘”与“小娘”面前,尚且弃“小娘”于不顾。

而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走得不是老、老、老祖母为我们安排的道路?三.焦母仅仅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吗?焦母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亲手毁掉了自己儿子的幸福,然而,仅仅如此吗?这种分析固然使主题深刻而有现实意义,然而,这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吗?这样一个极端蛮横不讲理之人,之所以视兰芝美德而不见,置仲卿夫妻的爱情于不顾,一意孤行,棒打鸳鸯,我想是否还可以从人类的固有的心理因素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家
一、杂家起源
杂家,与诸子百家并列,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

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体的杂家。

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自身的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故能独为一家。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没有多少痕迹。

杂家的代表一是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另一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

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

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二、杂家的特点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狭议的杂家是以治世为目的,采百家之精华融为一体,自成一家。

广义的杂家,厚积薄发,不失其道。

广义的杂家:顺阴阳之理,法天地之道,博采众长于一身,融会贯通于一点。

时代的大集成者,乃至华夏之道的大集成者,这才是杂家。

每个圣人成圣之前都是杂家,没有杂家的大集成,不能将历代智慧结晶集于一身的人是无法挖掘出新的智慧。

三、词语来源杂家一说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乃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四、杂家思想思想核心是“体用之道”,大至帝王之道,中至君子之道,小至百姓之道。

不过古代的政治思想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因为权力在帝王手上,造福天下帝王是媒介。

杂家也不例外。

杂家之道,有人说他是学无所主,有的说他调和折衷。

但杂家不主张迷失自我,强调主观目的性,即为“体”,而博采众长,称之为“用”。

体、用的辩证应用,就是杂家思想的一次涅盘,产生新的思想与智慧。

1
《隋书》说杂家之书的主旨是“古者司史历记前言往行,祸福存亡之道”,其实也就是以史资政的“王治”精神。

近人张琦翔也说:“杂家者,杂取众说而能自立宗旨,杂而能成家也,此所谓杂即调和意义。

调和并非凑合,亦非混合中和,兼揉众长,舍去其短,免去矛盾,融合为一,此之谓调和,杂家之意以大矣。

”司马谈认为 "道家者流……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史记〃太史公自序》)
五、杂家经典著作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杂家著作有《盘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缭》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吕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

其中以《吕氏春秋》、《淮南子》为代表著作。

今大多不存,现存杂家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尸子》(原书已佚,今仅有后人辑本)三书。

六、杂家代表人物
吕不韦:杂家的代表性人物吕不韦(约前290—前235年),战国末年秦相。

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

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

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

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

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表示了他对《吕氏春秋》的重视。

东汉的高诱还为其作注注释,认为此书“大出诸子之右”,即超过了诸子的成就。

《汉书〃艺文志》则将该书列入杂家,所以以儒家学者不再重视。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他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

他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2
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编著的杂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著录又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现只流传内二十一篇。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五行等多家思想,并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了“道”“气”等的学说和观点,同时还包含和保留了许多自然科学史的材料。

尸佼:(约前390-前330年)。

魏国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人。

秦相卫鞅客。

秦相卫鞅从前360年到秦,执政选20年,尸佼为其“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提供重要决策意见,为秦国富强,统一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秦惠公处死商鞅,尸佼惧恐株连,便离开政界,逃往了蜀地,在那里生活了近10年,便去世了。

尸佼之学在古代颇受重视,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刘向说“《尸子》,晋书”,这是有道理的,得到历代学者的承认。

尸佼其学具有先秦战国时期三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他的《尸子》一书,含有他对秦国社会改革的总结,实质上是对魏国思想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三晋思想的精神。

《尸子》:二十二篇,早佚。

清代所行辑本共四种:震泽任兆麟本,元和惠栋本,阳湖孙星衍本,萧山汪继培本。

汪本晚出,能参校三本。

主要思想为发展的宇宙观。

在先秦老子、墨子后学、惠施思想中,都有宇宙观内容,论述也十分精辟。

如老子提出“道”与“域”,《墨经》有“久”、“宇”,惠施有“大—”、“小一”,使中国哲学思想,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但只有尸佼赋予“宇宙”以精切而简明的界说。

他说:“天地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说明整个空间就是宇,整个时间就是宙,宇宙就是具有时空属性的运动着的客观世界。

鶡冠子:《汉书〃艺文志》注云:“楚人,居深山,以鶡为冠。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鶡冠氏,楚贤人,以鶡为冠,因氏焉。

鶡冠子著书”。

《隋书〃经籍志》曰:“楚之隐人。

”可见,鶡冠子应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一位隐士。

而鶡冠子是别号,姓名不详。

《鶡冠子》中鶡冠子认为世界上一切
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人要不断地学习,国家要靠大家来治理。

“举贤任能”,“废私立公”是他的主要思想,他提出废除封建,设立郡县,建立法制等主张。

这些新颖的提法在当时是很进步的。

后来,鶡冠子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写成了一部书,书名叫《鶡冠子》。

由于在他的书里阐述的思想进步,文笔雄健,瑰丽多采,很快便传遍全国,深得后人喜爱。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