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寨上金矿区反S型背斜构造及其对成矿的控制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_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1—白关—党川褶皱带 2—洮河复向斜 3—白龙江复背斜 4—文县—康县复向斜 5—摩天岭复背斜 6—侵入岩 7—构造单元分界线 8—金矿床( 点) 9—县区
图 2 陇南地区金矿床分布图
岩组合,矿体受次一级断裂及岩性的控制,矿体长一般
100 ~ 1 000 m,宽 1 ~ 8 m( 低品位的矿体厚度可达 20 多 m) ,金平均品位 3 × 10 -6 左右( 一般为 2 × 10 -6 ~ 5 × 10 - 6 ) ,金属矿物主要为金银系列矿物—毒砂—黄铁
3 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陇南地区金矿床类型主要有微细浸染型、破碎蚀
变岩型、石英脉型( 见表 1) 。
3. 1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的北部,
处于中秦岭成矿带中,以李坝、金山金矿床为典型代
表。矿床发育于礼县—高桥断裂的旁侧,产出于中泥
盆统西汉水组、舒家坝组,岩性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
南部成矿带,含金地层为中下元古界一套变质基 性—中基性火山岩( 绿片岩) 及变砂岩、变砾岩、千枚 岩、变凝灰质砂岩。地层含金丰度较高,上部碎屑岩 含金 1 × 10 - 9 ~ 11 × 10 - 9 ,下部碎屑岩含金大于 6 × 10 - 9 ,中部火山岩含金 12 × 10 - 9 ~ 41 × 10 - 9 ,细碧岩 含金 162. 5 × 10 - 9 ,含铁白云岩高达 660 × 10 - 9 ,碧口 群地层金元素的高含量为变质热液型金矿体的形成
甘肃枣子沟金矿区中性岩脉与成矿关系
6 一细晶闪长岩 1一地质界线 3
7 一斜长闪长斑岩 8 花岗闪长斑 岩 9 一 一金矿体
1一 断层 1一岩相界线 l 2
图 1 枣子 沟金矿区地质略图 ( 大地构造位置据文献 [ ] 3)
收稿 日期 :0 l 0—2 2 1 一1 5
作者 简介 : 代文军(94 )男 , 17一 , 甘肃金昌人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 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 1l , 2 号 甘肃 省地矿 局第三地质矿产
2 1 第 1期/ 3 0 2年 第 3卷
黄
金
GoLD
甘 肃 枣 子 沟 金 矿 区 中性 岩 脉 与成 矿 关 系
代 文军 , 陈耀 宇
( 甘肃 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 院)
摘要 : 子 沟金 矿 床位 于新 堡一 力 士 山复 背斜 南翼之合 作一 岷 县 区域 断裂 带上 , 造和岩 浆热 枣 构 液控 矿 明显 。综合 矿 床地质 特征 , 时空 、 造 、 土元 素等 方 面对 中性 岩 脉 与成 矿 的 关 系进 行 了 从 构 稀 分析 。结果表 明 , 无论 在 时 空分布 , 还是 热 动 力条 件 和成 矿 物 质 方 面 , 显 示 出 中性 岩脉 与 成矿 具 均
矿体 。
矿区内未见大的侵人体 , 但岩脉发育 , 呈岩脉群 产出( 见图 1 。主要有闪长玢岩 、 ) 石英闪长玢岩 、 黑
云母 闪长玢 岩 、 岗闪长斑岩 和斜 长花 岗斑岩 等 。沿 花 断裂 带“ 冷侵 入 ” 对 围岩烘 烤 蚀变 现 象较 弱 , 有 多 , 具 次脉 动充填 的特 点 。各 类岩 脉接触 关 系清楚 , 岩性 分 带性 和岩浆 侵入期 次不 甚 明显 , 总体 上 略具从 酸性一 中性 的逆 向演变 特 点 。中性 岩 脉 与 酸性 岩 脉 常 常伴
甘肃拉尔玛金矿床成矿成因及成矿预测
炭二迭系由碳酸盐岩组成外 , 其他地层均以碎屑岩 为主 , 并夹少量钙镁碳酸盐岩。按 区域不同时代含 金丰度值统计结果 , 上震旦统—寒武统含金丰度最 高 , 出 同类 岩石地 壳 丰度值 1 高 O倍 以上 , 震旦 上 统一下寒武统是本区一个富金岩系。区内断裂很发 育, 以东西一北西 向走 向断裂为主 , 组成则岔一酒奠 梁 , 曲一 略 阳 和温 泉一益 哇三 组 大 断裂 带。温 玛
断裂 , 它们 被北 东 向断 裂所 截 切 。 区 内岩 浆 活 动 较
区属甘肃省碌 曲县郎木寺乡管辖 。区域构造位置属
于秦 岭褶 皱系 的 西段 , 可划 分 为南 北 两个 亚 带 , 北亚
弱, 具有多期次、 多旋 回活动 的特征 , 在空 间分布上
明显受 断裂 构造 控制 , 具有 典 型线性 特 征 , 浆活 动 岩 由超基 性一 中酸 性演 化 , 由碱性 向钙 碱性 演化 。
蚀 到 中部 和 中尾部 。
石 , 占矿石 总量 14 约 / 。矿床 的特点是矿石 品位低 , 规模大 , 埋藏浅 , 绝大部分为表露矿体 , 开采条件好 ,
矿 石 以低 品位 矿石 为 主 , 占总储 量 的 34 约 /。
3 成矿控 制 因素及矿床成因
3 1 成矿 控 制 因素 .
中, 易于形成富矿体 ; 特别是绢云母粉砂质板岩 , 含 硅质 团块 、 条带状粉砂质板岩等塑性岩石 , 劈理和裂 隙发育 , 分布范围大 , 易于造成矿质分散 , 形成面积 大, 品位低 的贫矿体。 2 构造控制条 件。矿体 呈近东 西一北 东东 向 ) 展布, 受破碎带控制。尤其是本矿床绝大多数是高
中晚期一喜山早期 , 矿床与矿源层形成时差为 4 7 .7 36 年左 右 , 此 期 间 , 矿 溶 液 流 体 的 对 流 .2亿 在 含
甘肃早子沟金矿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矿床地质甘肃早子沟金矿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刘伯崇,陈耀宇,梁志录,金鼎国(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50)早子沟金矿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发现勘查的特大型金矿床之一。
矿床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11年12月,已探明资源储量达115吨。
本文主要对该矿床矿体空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区域控矿因素分析矿床位于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南翼合作-岷县区域断裂带之次级断裂:桑曲-地娄塘-早子沟断裂北侧。
区域上金矿受地层控制非常明显,赋矿地层有二叠系毛毛隆组和三叠系古浪堤组。
毛毛隆组产三索玛、老日豆卡、答浪沟、老豆等金矿,绝大多数金矿产于古浪堤组,有早子沟特大型金矿、早仁道金矿、隆瓦寺院中型金矿,桑曲、杂恰勒布、也赫杰、直河完干、索拉贡玛、完肯、纳合迪等小型金矿。
金矿的区域性展布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已发现金矿床(点)均由北往南受控于大致平行的3条区域性断裂带:力士山-围当山断裂带、夏河-合作断裂带、桑科南-格里那断裂带。
早子沟金矿受杂恰勒布-早子沟断裂控制。
侵入岩总体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主要为燕山期花岗斑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
伴随的各类闪长质岩脉发育,与金矿化具密切时空联系的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
2 早子沟金矿体空间分布特征按矿体空间展布特点将其分为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和缓倾斜4个矿带,目前矿区共圈出金矿体211条,其中主矿体20条。
北东向矿带为矿区最主要矿带,带内存在9条赋矿断层,矿带长800~1 160 m,宽540~580 m,控制矿带斜深400~1 000 m。
产有金矿体81个,其中主矿体8个,主矿体走向50~70°,倾向南东(浅部因缓倾斜断层的错移而倾向北西),倾角82°~87°,上部受缓倾斜断层的错移而倾向北西,矿体陡倾,局部近直立,呈似层状、脉状,具左行斜列,尖灭侧现特点。
北西向矿带为矿区最小矿带,带内分布3条赋矿断裂,矿带长600 m,宽40~80 m,控制矿体斜深100~290 m,个别达500 m,产有金矿体41条,其中主矿体3条。
寨上金矿床控矿因素分析与成矿远景的探索
寨上金矿床控矿因素分析与成矿远景的探索寨上金矿区,布设在甘肃区段以内的东北部,大约20千米,它被涵盖在岷县架构之中的成矿带。
本文辨识了寨上金矿床关涉的地质特性,辨析各层级的控矿要素。
经过解析可得:二迭系及区域以内的泥盆系,是矿区范畴之中的主体矿源,它们紧密关涉总体态势下的成矿远景。
辨析了成矿及断层的潜藏关联。
成矿远景范畴的多样要素,整合了本源的地质环境、物化探表征的异常倾向、工程管控的水准及流程。
这个区段潜藏着深层级的找矿潜能。
标签:寨上金矿床控矿因素成矿远景秦岭西侧地段以内的寨上金矿床,位于矿带西段。
最近几年,调研探究得来的结论表征着:这个金矿床应被划归大规模情形下的浸染类矿床。
在这之中,热液石英脉、蕴藏着的方解石,都建构了流体态势下的这类包裹体,融汇着偏多的水溶液,且夹带着二氧化碳特有的包裹体。
寨上金矿床关联着的成矿流体,总体凸显了低温及中温这样的倾向,带有低盐特性及低密度这样的表征。
金矿床框架内,含有足量的碳氢化合物,它们组成热液。
辨析流体特性、各时段演化进程,可得这一规律:偏深层级的热液,促进了矿床以内的元素活化。
变更着的构造体制,改变了初始的稳定体系,建构了富集情形下的成矿总框架。
1辨析概要背景寨上金矿床,是位于秦岭架构以内的造山带北侧。
构造单元固有的北侧,衔接着某一褶皱带;对应着的南侧,衔接着秦岭特有的这类造山带,以及印支褶皱。
矿区被布设在沉积盆地,暴露出来的层级带有泥盆的表征。
下侧范畴的石炭,包含二迭系。
中部架构内的泥盆框架,衔接着沿海区段中的碎屑岩体。
区段范畴内的岩浆活动,包含印支期这一时段。
这类岩浆活动,表征为酸性特性的岩层侵入,布设在区域东侧。
总体暴露面积能超出690平方千米。
区段内的一切岩体都带有岩基的表征。
这类岩基岩性,包含黑云母特有的花岗岩、偏少范畴的二云母、偏少的闪长岩。
2多层级的控矿要素2.1矿床固有地层从总体来看,矿体关涉的岩性状态,表征在北侧范畴的成矿带以内。
这个地段的初始岩性,包含砂质板岩、对应着的炭质板岩。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预测
黄
金
GoLD
甘 肃 岷 县 寨 上 金 矿 床 构 造 控 矿 特 征 及 找 矿 预 测
喻 万强 , 纲 王建 国 . 刘 , , 王晓军 王治华 牛翠伟。 , ,
(.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 学与资源学院 ;.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 质研究所 )
1 成 矿 地 质 背景
寨上 金矿 床大 地构 造 位 置 为 西 秦岭 海 西褶 皱 带 北亚 带 , 北侧 以商丹 断裂 为界 与祁连一 北 秦岭造 山带 相连 , 侧 以岷县一凤 县一 镇安 断裂 与西 秦岭造 山带 南 南亚 带相 连 ¨ 。 区域 上 位 于 岷一 礼 成 矿 带 西 段 , 。。 由
茶 固滩一 喂子 坝 断裂 带 、 新城 一红 崖断裂带及 夹持 于
矿
、 一脆 性叠 加断 裂构 造控 矿 韧
和褶 皱构 造
控矿 , 但这 些 认 识 都 无 法 全 面 解 释 矿 区 的基 本 地 质和构 造特征 , 背斜轴 、 对 转折端 、 伏端 的认识 还 比 倾
较 模糊 , 对断 裂构造 的规 模 和性 质研 究 较 少 , 特别 是
寨上 金矿床 自中 国人 民武装 警 察 部 队 黄金 第 五
支 队于 2 0 0 0年发 现 以来 , 多专 家学 者 对 控矿 规 律 众 进行 了研 究 , 得 了许 多 重要 的成 果 , 要 观点 有 4 取 主 种 , 斜 两 翼 及 断 裂 控 矿 ¨ 』 两 组 断 裂 交 汇 控 背 、
1 中泥盆统第一岩性段 一 5 一上泥盆统
2 中泥盆统第二岩性段 一
3 一中泥盆统第三岩性段
4 一中泥盆统第 四岩性段 9 一矿体及编号
西秦岭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摘
要 : 西 秦 岭 寨 上 金 矿 床 分 为 南北 两 个 矿 带 , 控 于 背 斜 构 造 的 两 翼 , 体 呈 板 状 , 镜 状 ; 受 矿 透 主
要 的金 属 矿 物 有 黄 铁 矿 、 砂 、 铜 矿 、 锑 矿 、 铅 矿 。成 矿 期 分 沉 积 一成 岩 期 、 造 作 用 一 热 液 毒 黝 辉 方 构 叠 加成 矿期 和表 生 氧 化 期 ; 矿 流 体 属 于 中 一 低 温 、 盐 度 、 密 度 流 体 , 力 集 中 在 4 ~ 7 成 低 低 压 o O MP , 矿 平 均 深 度 为 5 7 m。 流 体 包 裹 体 气 相 成 分 以 Hz 和 C a成 . 3k 0 Oz为 主 , N2 C C H , 含 , H , z z CH ,O等 ; 体液相成分中 , C 流 阳离 子 以 N 和 c 为 主 , a a 阴离 子 以 c 一,0 为 主 , 和 F l s; N0 ~ 次 之 。流 体 体 系 属 C 一Na a 一一C 一 s 1 一 0i 型 。印 支 一燕 山期 花 岗岩 岩 浆 上 升侵 位 , 部 流 体 沿 深
以北 矿带 1- 号 矿体 为例 , 体 产 于下 二 叠统 92 矿 b组 中段 , 岩性 为碳 质板 岩 、 钙质 板 岩 夹薄 层 一中层 石英砂 岩 。矿 体与 围岩 没有截 然 的界线 。矿 体呈 似 板状 、 透镜 状 , 状 1 。 4 。矿 体 控 制 长 6 0m, 产 5 0, 0 厚
区内地层 简单 , 主要 为 中泥盆统 e 、 泥盆 统大草 组 上
热点地区之一l ] 1 。上世 纪 8 0年代 , 卡林 型金 矿概念 滩 群 ab组 、 二叠 统 b C 地 层 。其 中 中上 泥 盆 、 下 、组 引入 该 区找 矿实 践 , 相继 发现 了九 源 、 拉尔 玛 、 坝 、 统 分布于 矿 区南 部 , 李 岩性 为粉砂 质板 岩 、 石英砂 岩及 鹿 儿坝 、 大水 、 山等多处 大 型 一超 大 型金 矿及 众多 少 量泥灰岩 , 阳 产大 量腕足 类化石 ; 下二叠 统 b组分 布 中小型金 矿 , 示了 良好的金矿 找矿前景 。寨 上金矿 于矿 区北部 , 显 岩性 为砾岩 、 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砂质板 岩 、 碳板 粉 含 经过 7 年勘查 , 资源 量规 模 已超过 7 , 0t随着 勘 探工 岩 、 泥质板 岩及少 量灰岩 , 灰岩 中产 出大量 的蜓 类化
加甘滩金矿床成矿过程分析-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及金赋存状态的证据
加甘滩金矿床成矿过程分析-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及金赋存状态的证据罗高培【摘要】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带南侧的加甘滩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床.通过对加甘滩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相学和矿石化学成分分析,金矿体赋存于三叠纪隆务河组石英长石砂岩夹粉砂质板岩中,呈雁行状、羽状分布,围岩蚀变强烈.矿石全分析结果显示Fe2O3、K2O、Al2O3含量较正常沉积砂岩略高,说明含矿热液与地层发生元素间的交代作用;微量元素中Th、U、Ta、Sr、Co、Zr、Y低于地壳均值,而Ba、Co、Ga、La、W较高,且Th/U(0.19)、Th/Sc(2.7)比值明显低于地壳均值,说明成矿过程中可能存在富铁镁质物源的参与.矿石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毒砂为主,次为辉锑矿、少量的石墨,极少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金矿物组成主要为自然金,很少的银金矿.金主要为自然金,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加甘滩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热液充填(渗滤)交代成矿,具多期性成矿的特点.不同阶段热液成矿作用的叠加,对金起到一定的富集作用.【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6(032)013【总页数】6页(P17-22)【关键词】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加甘滩金矿【作者】罗高培【作者单位】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西秦岭造山带位于中国大陆构造的主要地块与造山带聚集交接的转换部位,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和环太平洋3大构造动力学体系三面围限[1],区域构造复杂,岩浆作用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化类型多样,尤以金矿化最为发育,是我国最大的金成矿带之一[2-4]。
位于西秦岭西段的夏河—合作地区近年来的金矿床勘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以早子沟特大型金矿床为代表的一批金矿床的相继发现显示出该地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3-5]。
甘肃加甘滩金矿床位于西秦岭松潘构造结的西北部,夏河—合作—岷县断裂带以南。
【技术推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方法
【技术推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方法一、内容概述“三位一体”的深部找矿预测地质方法即:通过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确定成矿地质体,通过成岩成矿构造及成矿结构面研究判断矿体(床)空间位置,通过成矿流体作用标志研究判断深部隐伏矿体(床)的存在和可能位置。
成矿作用相关的地质作用特征研究是确定找矿思路的基础工作,包括沉积成矿地质作用、岩浆成矿地质作用、火山成矿地质作用、变质成矿地质作用,以及综合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等内容。
矿田构造研究提出了沉积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侵入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榴皱构造体系、复合构造体系、成矿后构造的划分方案及研究内容,及其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成矿作用标志研究包括成矿特征标志研究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标志研究,提出了成矿热液地球化学障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及其在深部找矿中的作用。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1、地质作用特征研究在矿产预测工作中建立成矿模型开展类比预测是通用的技术手段,大比例尺预测及深部找矿过程中应用已知或前部矿段进行类比预测也是常用的方法,因此开展成矿地质作用研究,判别矿床类型,建立成矿模型,确定找矿思路十分重要,对于深部找矿而言,特别强调工作区自身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的工作。
例如,辽宁弓长岭铁矿在高级变质岩区应着重研究多期变形构造,判断向型或北型构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位置关系,对于完全置换了的同斜榴皱构造应判别其可能的深部枢纽变形变化位置。
广西铜坑锡矿大树脚地区在笼箱盖隐伏岩体与大厂隐伏岩体与NE向黑衣沟断裂与大厂断裂交汇处,EW向次级榴皱及NE向挠曲交汇区层间破碎带控矿,经验证找到大型特矿。
湖南康家湾北段隐伏倒转背斜深部及推覆构造之上层间破碎带控制成矿。
2、矿田构造研究矿田构造研究是直接研究矿体三维空间变化的主要手段,是深部找矿理论方法的核心内容。
例如:云南大姚六直铜矿在平面上形成300m左右宽度呈带状展布的砂岩铜矿,因后期榴皱构造改造,向南产状转陡。
山西支家地铅特银矿地表为北西向断裂带和爆破角砾岩筒复合控制矿体,深部次火山岩体接触带控矿。
甘肃丁家梁金矿床富集规律与成矿机理研究
蚀变的内带 ( 硅化一 黄铁矿化一毒砂化 )由内向外逐渐变弱。 2 矿化富集部位往往是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次级褶 曲的叠加部位 。这些部位易形成品位高 , ) 厚 度 大 的透镜 体 。
4l
21 年 3 01 月第 3 卷第 1 1 期
四川地质学报
V 1
2 1 年 3月第 3 卷 第 1 01 1 期
四川地 质 学报
V 1 1 N . Ma. 0 1 o. o1 3 r ,2 1
甘 肃丁家梁金矿床富集规律 与成矿 机理研 究
冯永来 ,陈建英
(四川 省核工业地质局 2 2大 队,四川 德阳 6 8 0 I 8 1 00) 摘要 :甘肃丁 家梁金 矿主要 为微细浸染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 ,产于志留系的 变质碎屑 岩中,矿化受 10 ~ 6。 3 0 方位主应 力挤压形成的 复式 背斜构造所控制 ,矿体赋存 于复式背斜核部及其 北翼的蚀 变破碎 带中 ,围岩蚀 4。 变具 明 显 的 分 带 性 。 矿 床 成 矿 作 用 受地 层 岩 性 、 次级 构 造 及 印 支期 岩 浆 活 动 诸 因数 控 制 , 适 宜 的 容 矿 环 境 和 适 当的温压条件是金 成矿 的关键 因素。 关键词 :金 矿床 ;破碎蚀 变带 ;成矿机 理 ;甘肃丁家梁 中图分 类号 :P 1.1 6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一
34 围岩蚀 变 特征 . 在 金 矿 ( )体 上 下 盘伴 有 强 裂 的 与金 矿 化
囫 1 四 2
争取 样 位置及分 析结果
3 圈 4 园 5
3 砂质板 岩 厦 浸入煌斑 岩 层
l 强 烈破碎 蚀变带( — 金矿体) 2 碎 裂蚀变 带 —
( ) 化 体蚀 变类 型相 同的热 液蚀 变 , 围岩 蚀变 类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初探
北矿带以19—1号矿体为例,矿体呈似板状,产
状15。L450,主要产于下二叠统c组中段,主要岩性 为灰黑色含炭板岩夹薄层一中层石英砂岩。矿石以 微细浸染状黄铁矿金矿石为主。矿体一般长400m, 厚度7.32m,∞(Au)一般为5.91×10一。矿化蚀变 岩分布于金矿体两侧,宽10—35m,矿体与围岩没有 截然的界线。地表一般品位为2.0×10一一6.0× lO~,单样最高品位为22.1×10~,深部一般品位 为1.0×10一一5.0×10一,单样最高品位为17.6
金矿体,各矿体的主要地质特征见表l。现以19—1 号、3l一2号矿体为例,对南北矿带中各矿体特征进
行分析。
带上,多构成几组断裂的交汇,使韧脆性断裂进而破 碎或角砾化,同时发育矿化热液蚀变产物,含Au黄
铁矿、毒砂、辉锑矿、石英、铁白云石浸染交代容矿围 岩呈细脉状沿显微裂隙充填,形成工业矿体。 矿区内发育有卓洛一扎麻树背斜,背斜西起酸 茨坡村西,东至岷县牛场以西,长约30km,宽约3~ 6km,为一倒转背斜。背斜核部由中泥盆统e组细 碎屑岩一碳酸盐岩构成。两翼地层为晚泥盆统大草 滩群细碎屑岩夹薄层灰岩及下二叠统含炭泥质、钙
带(Ⅲ),新寺一大草滩复背斜(Ⅳ)西部∞],岷一礼 成矿带四端【6 J,成矿带走向总体呈北西向,东部向 南凸呈弧形,长400余km,宽50~90km。该成矿带 上分布有较多的金矿床(点),如鹿儿坝金矿、李坝
金矿、马家河金矿等(图1)。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统、下二叠统浅 一次深水相碎属岩夹碳酸盐岩岩系。中泥盆统细碎 屑岩一碳酸盐岩和下二叠统含炭泥质、钙质板岩为
因及不同矿化阶段黄铁矿及毒砂进行化学成分分
析,扶表2中不难看出,黄铁矿、毒砂外环比内核含 砷量高。沉积阶段形成的革莓状黄铁矿中不含金; 早期阶段形成的微细粒黄铁矿内核不含金,而其外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37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周宝青(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寨上金矿床是甘肃岷县发现的一重要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西秦岭岷-礼前渊盆地西侧南部,发育在不同岩性和不同粒度组成海底斜坡扇环境下的浊积岩系中。
主要的含矿建造为晚泥盆系a 组的一套沉积岩系。
岩石属于高频叠置的碳-钙-泥质沉积岩组合。
韧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是该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构造呈现NWW 向展布,向南侧倾斜,倾角为30°~50°,活动特点具有多期多阶段性,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
围岩蚀变主要为毒砂化、含砷黄铁矿化、硅化、铁白云石化,均与金矿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综合研究该矿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属于经典卡林型矿床类型。
关键词: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甘肃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2-0037-2收稿日期:2020-06作者简介:周宝青,生于1993年,回族,宁夏吴忠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地质调查。
卡林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主要在碳酸盐建造地层产出,属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这种矿床不仅规模大、品位低,同时矿体和围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金矿物主要产出特点为显微-次显微特征,矿物组合主要为中低温热液矿物,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As-Hg-Sb-Ti 等,矿床和岩浆岩不存在直接关系。
这类矿床在我国首次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在陕-甘-川西北金三角以及滇-黔-桂西南金三角等地发现一大批卡林型金矿。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实在在陕-甘-川西北金三角范围上勘探时被发现,通过多年研究取得较大的找矿成果,目前已有12条工业矿体被圈出,矿床规模为大型。
为了进一步对该矿床进行研究,寻求更大的找矿突破,文中对该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中 图分 类 号 :P 1 62 文献标识码 : A
寨上金矿位于祁 吕贺兰 山字型构 造带 和昆仑一 秦
第 4 5卷 第 2 期 2 2 ( 1 2 ) 0 1年 总 期 8
西 北 地 质
N o R TH W ES .2 .
20l2 ( n1 SU l 82)
文 章 编 号 :l O — 2 8 2 1 ) 2 o 10 O 96 4 ( o 2 0 一 5 — 8 o
摘 要 :在 表 述 寨 上金 矿成 矿 地 质 背 景 和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的基 础 上 ,研 究 控 矿 因 素 。 对 同成 矿 构 造 体
系 ,昆 仑 一 秦岭 纬 向构 造 体 系 的西 秦 岭 东西 向构 造 带 的北 西 西 向断 裂 构 造 为 同 成 矿 断 裂 构 造 。分 析 矿
依 次 为前弧 、砥柱 、反射 弧 、反射 弧脊 柱 ,马 蹄形
盾 地及 脊柱 。该构造 区 内分 布着 小秦岭 、陕甘 川金 三角 ,还有燕 山和晋 东北金 矿 区 ,熊耳 山金矿 密集 区等 。大多数 金矿形 成于燕 山期 。
收稿 日期 : 0 0 0 —2 2 1 —4 1 ;修 回 日期 :2 1 —0 2 0 11 —0
区域 出露地 层 主要为 中一上 泥盆统 、石炭 系一
1 区域 地 质 背景
祁 吕贺 兰 山字 型构造 带 ,属 祁 吕贺 兰 山字 型构 造体 系 ,在古 生代末 期开始 活动 ,中生 代成形 ,新 生代定 形 。与 金成矿 关系极 为密切 ,金 矿主要 有含 金石英 脉型 、构造蚀 变岩 型 。祁 吕贺兰 山字型 构造 的各组 成部分 均 发现 有 金 矿床 ,以弧 顶 遥居 首 位 ,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2007-12-23 15:16:31)分类:能源矿产与环保标签:知识/探索基金项目: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102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基金资助项目(KZCX210203)作者简介:苏建平(19702),男,甘肃甘谷人,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地质及环境地质研究.第9卷第3期2003年9月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苏建平1 ,2,张翔2 ,3(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 21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摘要:甘肃地域广阔,北山,祁连,秦岭造山带都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众多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甘肃金矿受特定的地层,岩性及岩浆,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可划分为北山(北山北带和南带成矿带),祁连(带),西秦岭(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和摩天岭4个成矿区7个岩金成矿带.控矿因素111 矿源层甘肃已发现的岩金矿床(点),在元古—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等地层中均有分布,按其规模和拥有资源量首推南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和热水溶滤热泉型金矿,赋矿地层分别为早三叠世晚期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相高水位体系域及早,中三叠世台地斜坡相低水位体系域类复理石建造与早古生代海槽型含C泥质硅质岩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前者如南秦岭寒武—志留纪黑色岩系Au2U组合的微细粒金矿,后者如北祁连变质火山岩型,火山沉积变质型铜2金矿点(石居里沟,青羊沟)及火山沉积再造型金矿(北祁连寒山,鹰咀山,肮脏沟,青分岭和北山地区南金山,马庄山等金矿).其他如西秦岭地区印支—燕山期深—浅成中酸性岩浆岩外接触带热晕型金矿及北山南带以小西弓金矿为代表的古元古代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也具一定规模.大陆边缘尤其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强烈而广泛,上地幔及中下地壳中的Au及有用组分随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近地表)并富集形成火山沉积型矿床,或分散在火山沉积岩中组成Au的矿源层,或以基底矿源层和金矿体的形式被剥蚀搬运至边缘海盆地中呈悬浮态被富含有机质,泥质,凝灰质的沉积物吸附而形成"衍生矿源层",为后期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该类矿床围岩中, Au的丰度值普遍高于克拉克值n~n10倍,构成甘肃省多数岩金矿受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某些岩层控制的内在因素.构造活动金矿的形成,分布,富集均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矿质从上地幔,下地壳中被带到地表(近地表),直至活化,迁移定位的复杂成矿过程均与构造活动有关[ 12 ].大地构造环境控制着矿源层的形成与分布,区内的主要赋矿岩层(矿源层)均与地槽环境的沉积建造有关.深大断裂控制着金矿(化)带展布,不同方向的构造交汇处———"构造结"控制着金矿化成群集中产出,破碎带,褶皱带,强面理置换带,中性三角区,米字型构造的结点等控制着矿体的走向和展布[ 13~14 ].构造活动不仅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空间,而且为部分金矿成矿提供热能和热液,尤其是断裂.断裂中的含矿机率,矿体规模,矿体产状等与断裂的规模和方向及力学性质的演化有密切关系成矿区(带)划分岩金矿是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产物,甘肃的地质发展受华北,扬子,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滇藏地块的演化及相互作用制约,它们在地史中的差异发展控制了区内岩金矿的发育历程,并造就了不同的岩金成矿区(带)[ 3~8 ].据区域地质构造,成矿类型及生成时代等特征,将甘肃金矿划分为4个成矿区,7个成矿带(表1 ,图1).表1 甘肃金矿成矿区(带)成矿域成矿区成矿带典型金矿古亚洲北山北山北带460矿,霍勒扎德盖,扫子山,狼娃山北山南带小西弓,金窝子,老金厂,金川秦祁昆祁连寒山,鹰咀山,肮脏沟,童子坝,倪家营子,青分岭,白银秦岭北秦岭柴家庄,党川,东峪,吊坝子,花石山,阴崖沟中秦岭松香滩,多椤沟,锁龙,李坝,三人沟,金山,马泉南秦岭拉尔玛,青稞岩,坪定,大水,石鸡坝,鹿儿坝特提斯摩天岭阳山图1 甘肃岩金矿分布及成矿带分布图(据文献[ 3 ],[ 8 ]改编)Ⅰ1—北山北带成矿带;Ⅰ2—北山南带成矿带;Ⅱ—祁连成矿区(带);Ⅲ1—北秦岭成矿带;Ⅲ2—中秦岭成矿带;Ⅲ3—南秦岭成矿带;Ⅳ—摩天岭成矿区;金矿特征311 北山成矿区北山古生代裂谷—造山带呈NEE—EW—NWW向展布,体现了塔里木地块东北部太古宙,元古宙基础开裂,经历3次拉开与闭合,由南向北迁移的演化模式.在该裂谷带及其两侧基底岩系中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点)[ 16 ],该成矿区主要岩金类型为构造蚀变岩,火山沉积再造或次火山热液,石英脉型3种,受火山沉积建造控制,与区域性大断裂和华力西中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并明显分为南北2个金矿带.区内已知金矿床(点)56个,主要分布在3个时代地层中,即前寒武系25处,下石炭统白山组21处,下二叠统10处[ 17~18 ].31111 北山北带成矿带位于塔里木地块与哈萨克斯坦地块接壤处的晚古生代裂谷型火山盆地内部,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白山组中上部中基性火山岩,矿床(点)众多,金矿类型有火山沉积再造型(次火山热液型),如马庄山,南金山中型金矿,该类金矿受火山机构即火山喷发中心(火山口)控制16 ],集中分布于北带西段并延至新疆境内.其次为下石炭统白山组与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内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型金矿,受断裂控制,以裂隙充填为主,成矿热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主要矿床(点)有460矿,霍勒扎德盖,扫子山,狼娃山等金矿.金矿总体呈NW—SE向展布,向SE延入蒙古境内,石英脉型金矿随着单脉向复脉转化,其蚀变程度增强,尤其在宽大破碎带或断裂上下盘有可能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值得重视[ 17 ].31112北山南带成矿带位于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分界即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北侧前长城系西尖山群斜坡相火山沉积碎屑建造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方式有裂隙充填和蚀变交代2种,并以前者为主,多与岩浆热液有关,往往与石英脉型金矿伴生,以小西弓和金窝子金矿为代表.其次为产于下二叠统双铺堂组前陆盆地裂谷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中与辉长岩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老金厂),及产于华力西期花岗岩或其围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金窝子).该带向东延伸至龙首山陆缘带形成有大型金川铜2镍硫化物伴生金矿.该带找矿远景区应以钻井沟—金场沟走滑韧性剪切带及咸水井—金庙沟—跃进山韧性剪切带为重点[ 18 ],其中黄铁绢英岩化是很好的找矿标志. 祁连成矿区(带)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北缘,赋矿地层为寒武系—下奥陶统阴沟组及下志留统肮脏沟组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属变质火山岩型金矿.元古宙末—寒武纪,奥陶纪是北祁连山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铜2金2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含矿火山岩系产于大陆裂谷作用和洋盆沟2弧2盆体系,形成大量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央穹驱使海底热卤水对流循环,同时火山喷出物提供了丰富的成矿元素[ 19 ].该带大致分为西,中,东3段,西段(玉门以西)处于北祁连北缘深大断裂与西侧阿尔金走滑断裂之间派生的次级断裂中,发育有加里东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超浅成斜长流纹斑岩及一套钙碱系列中基性火山岩,并构成Au的矿源层,后期断裂及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源和矿液集中空间,金矿床以剪切带型为主,控矿的主导因素是剪切构造和成矿流体[ 20 ].如寒山,鹰咀山,肮脏沟金矿.另一种为产于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围岩中的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前者主要分布于车路沟—青石峡一带,规模较小.中段(玉门以东,天祝以西)主要有产于岛弧及弧后盆地蛇绿岩及中基性细碧角斑岩建造中的黄铁矿型铜伴生金矿,如石居里沟,青羊沟铜2金矿化点,及以童子坝,倪家营子,青分岭为代表的火山沉积再造型金矿,以曹家口为代表的铅2锌2银2多金属伴生金矿,以祁连为代表的铁矿型金矿等.该段构造蚀变带发育,重砂,化探异常分布广泛,找矿潜力巨大.东段(天祝以东,白银以北)金矿发育在钙碱性基性火山岩中,为火山沉积再造型金矿,岩浆活动,热动力变质作用使火山沉积矿源层中矿质活化,迁移,聚集在有利构造空间成矿[ 21 ],典型代表为白银折腰山,火焰山黄铁矿型多金属伴生金矿,进一步找矿方向应为深大断裂两侧及韧性剪切带[ 22 ].313 西秦岭成矿区西秦岭为一复合造山带,受华北,扬子板块及滇藏地块相互作用制约,据造山带演化及成矿特点可分为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 23 ].31311 北秦岭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即秦祁接合带北侧震旦—奥陶纪丹凤群和草滩沟群基性火山岩中,其次在中酸性侵入岩内外接触带有一些规模不大的蚀变岩型金矿.金矿受断裂控制,以裂隙充填为主,目前发现柴家庄,党川,东峪,吊坝子,花石山,阴崖沟等金矿.矿体由含Au石英脉构成,呈脉,扁豆状,具分支复合现象[ 24 ],走向NW—NE.除石英脉型金矿外,对带内秦岭岩群,宽坪群,丹凤群中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为区内主要赋矿地层),尤其是印支—燕山期壳源型重熔中性侵入岩定位于上述火山岩地层区的应加以特别重视.另据东秦岭金矿成矿地质特征,除在上述岩体内外接触带找石英脉型金矿外,在断裂带内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还有一定前景,除此还应注意寻找与燕山期浅成斑岩体有关的金矿.31312 中秦岭成矿带位于秦祁接合带南侧,南界为以成县—宕昌—合作大断裂为界的华力西期软碰撞复合地体,呈狭长带状分布,主要由泥盆,石炭,二叠纪陆源碎屑和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建造组成.后经华力西期软碰撞及断裂作用与印支期华北及扬子板块再次对接碰撞造山形成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岩.其中石炭纪火山岩Au的丰度值达415×10- 9~710×10- 9,为金矿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随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岩浆热液石英脉,夕卡岩,构造蚀变岩型等伴生金矿床和爆破角砾岩型铜2砷2金等内生金矿床.3131211 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扎那山—母太子山复向斜轴部,金矿化(体)产于平山,小峡岩体内接触带花岗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和外接触带的红柱石板岩中,以大槐沟金矿床为代表,矿体严格受EW和近SN向构造控制,多产在含Au石英脉中,个别与铜,钨,银,铅矿伴生,主要呈单一大脉产出.少数情况下石英脉两侧的蚀变围岩形成低品位工业矿体,除大槐沟金矿外,较典型的还有松香滩,多椤沟金矿等.3131212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分布在双朋喜—新堡复背斜北翼.金矿化产在德乌鲁,阿米山,年木耳等岩体内外接触的碎裂蚀变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紧靠岩体的夕卡岩,板岩中,先后发现观音大庄,马坞,麻尕,阿芒沙吉,老豆等金矿(床)点,早仁道金2锑矿及德乌鲁,布拉沟,南办,锁龙等伴生或共生金矿点多处[ 25 ].该类金矿严格受构造破碎带和侵入岩控制,矿体多呈透镜,囊,不规则状等,品位一般较高.3131213 热晕型金矿已知矿床位于礼县—柞水褶皱带内中川岩体等花岗岩周围,容矿地层为中泥盆统(部分为石炭系)浊流沉积的陆缘碎屑含Au建造,常与水下古隆起周围的斜坡,浅海潮坪和浊积扇有关,靠近蚀源区常有利于Au的富集[ 26 ].中川岩体为华力西—印支—燕山期均有侵入的复式深成杂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华力西期闪长岩局部残存体—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期细粒黑云花岗岩.外接触带变质晕发育,由内向外分为红柱石,堇青石,黑云母及绿泥绢云母带.当黑云母带中斑点板岩出现褪色带则指示了含矿带的存在[ 27 ].已知的李坝,三人沟,金山,马泉金矿围绕中川岩体外接触带(距岩体115~415 km)组成金镶边[ 26~29 ].李坝金矿床是礼岷金矿带东部最大的金矿床.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主要呈脉,透镜状,分支复合,膨大缩小明显,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碎裂状少硫化物浸染型,次为角砾状硫化物浸染型,金矿化富集与中酸性岩脉空间密切伴生,同位产出[ 26,30 ].其次东部呱鸡山岩体,糜树岭复式深成杂岩体外接触带亦有金矿化显示,区域上麻沿—礼县—锁龙门和董河—黄诸关—两面庄大断裂控制了金矿带的分布,次级NWW向断裂控制金矿体的空间展布及产出形态,与NW向断裂交汇处往往形成矿体的膨大富集.矿体形态较复杂,规模差别悬殊,延深较大,向深部品位变化规律性不明显,矿床品位一般较低.根据金矿化在空间上与花岗岩体接触变质晕关系密切,成因上有内在联系,故称热晕型.南秦岭成矿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以宕昌—合作断裂为界,南界为青川—平武—黑水—阿坝断裂.主要赋矿地层为震旦系,寒武系,下志留统,中泥盆统下吾那组,上石炭统,三叠系,中下侏罗统,均为重要的含Au 岩系,晚印支—早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提供热动力,形成了丰富的岩金矿①.按成因可分为斑(玢)岩型,热水溶滤型,热水溶滤2热泉2爆破角砾岩的复合型等,该矿带含矿地层各矿区差异较大,沉积建造类型不尽相同.3131311 早古生代碳硅泥岩建造(黑色岩系)中的金矿组成包括金在内多元素矿源层,除与汞2砷相伴外,常与铀矿伴生构成典型金2铀矿带,矿石含有镍,铜,铂族元素等多种有益组分[ 31 ].以拉尔玛金矿为代表,含矿岩石呈块,条带,层纹,多孔和同生角砾状等,赋存在上震旦—寒武系太阳顶群含C2Si2碎屑岩系的碎裂岩和角砾岩中,受次级EW向断裂控制,矿体产状与断裂破碎带基本一致,部分与汞或锑矿共生,矿体形态复杂,品位较高[ 32~33 ].3131312 分布在白龙江复背斜北翼中泥盆统下吾那组及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碎屑岩中的金矿以青稞岩,坪定,九源,黑多寺金矿为代表.金矿体受断裂破碎带(包括层间剥离断裂)控制并与汞2砷2锑矿体伴生,产状与断裂破碎带基本一致,多为似层,透镜状.常形成辰砂异常,元素组合为Ag,Hg, As,Sb,Au等.沿断裂带分段集结成群成带呈串珠状分布,为由地下热水经渗滤作用而形成的低温金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周围Au丰度相对较高的岩层,天然水渗入地下后,在某种热源影响下演化成地下热水往复循环,分散于围岩中的成矿组分被带出,在温度,压力,热液性质等物化条件改变情况下,金矿物质沿断裂,裂隙和渗透性较好的岩石沉淀成矿.3131313 赋存于三叠纪地层中的金矿有3个含Au层位,分属于局限台地相白云质碳酸盐岩和台地斜坡相复理石碎屑岩2种建造类型.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斜坡相的高水位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控制金,汞,锑成矿[ 34 ].1)下三叠统上部马热松多组白云质碳酸盐岩建造中的金矿,主要分布在西倾山隆起带南缘,受忠曲—大水与玛曲—略阳大断裂控制,以大水大型金矿床为代表[ 35 ].大水式金矿床是一个新型金矿,其矿化特征独特,埋藏浅,品位高,金粒度较细,化学成分简单,易采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金矿(化)赋存在下三叠统马热松多组,中下侏罗统龙家沟组及燕山早期浅成—超浅成花岗闪长斑岩及脉岩中,受次级EW,NW,SN向弧形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展布方向与断裂破碎带,脉体方向一致,形态较复杂,矿石主要为一套热液成因的红,褐色硅化岩和硅质岩,极端贫硫化物.矿石组构和矿物组成等反映出的成矿作用方式主要为热液渗滤交代,构造裂隙和角砾岩孔隙空间的充填沉淀作用以及古构造岩溶内相对开放空间中的沉积或堆积作用[ 36~37 ].2)中三叠统光盖山组上部的金矿,构造NWW向,紧邻碧口古陆,有松柏—梨坪大断裂通过,以联合村,石鸡坝等金矿为代表,向西延入四川境内,与若尔盖阿西金矿处在同一层位,赋矿地层除了中三叠统外尚有泥盆纪和石炭纪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光盖山组是主要的含Au层位.以石鸡坝金矿区为例,光盖山组下部细碎屑岩中赋存有陶家湾,草坡等金矿点,而上部碳酸盐岩和粗碎屑岩中有新关等金矿床.矿区深成侵入岩不发育,但晚印支—燕山期的中酸性岩脉广泛发育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多产在脉岩附近或内外接触带上.金异常呈串珠状沿断裂带分布,元素组合为Au,Hg,As,Sb等,显示出中低温热液金矿化特征,在每个异常区内均发现有金矿床(化)点.地表矿体形态复杂多变,但总体呈似层状,并向深部矿体规模变大,品位变高.石鸡坝金矿与大水,马脑壳,阿西等金矿的共同点是与浅成—超浅成中酸性脉岩有成因联系,矿体与脉岩同处一个破碎带中,形成矿源层2构造2岩浆热液作用"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据自然重砂,化探异常的分布,卫星遥感解译及四川境内金矿分布看,总体与近EW,近SN和NE向3组断裂密切相关, 3组断裂交汇结是主要的金矿产出区,预测在达拉—新寨复向斜北翼,曲马,尖角拉,天干族一带近EW与SN向断裂交汇处寻找该层位砷2金或汞2砷型金矿还有很大潜力.3)上三叠统纳鲁组和卡车组中的金矿,这是岷县—成县锑2金矿成矿亚带的重要含矿层位.位于白龙江复背斜北侧,为半深海—深海斜坡相至盆地相的碳酸盐岩,陆源碎屑浊积岩建造.该层位仅发现鹿儿坝金矿床1处[ 38 ],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此外尚有锑矿点和汞矿点多处.含矿层位,沉积建造特征,含矿性等与玛曲—南坪—文县金成矿亚带类似.岩浆活动微弱,与锑矿关系密切,金矿直接产于锑矿下盘破碎带围岩中或其附近,而锑矿多位于构造带转弯地段或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314 摩天岭成矿区是指摩天岭褶皱隆起带及其边缘,赋矿地层为碧口群和震旦,泥盆系等.主要金矿类型为变质火山岩,构造蚀变岩及石英脉型等.其中变质火山岩型可分2个亚类,其一为火山沉积变质矿床,金与火山喷发沉积同时成矿,不见原生围岩蚀变,常与黄铁矿型铜矿及多金属矿相伴生,如康县铜矿坡铜2钴2金矿.其二为火山沉积再造型金矿,岩浆活动,热动力变质作用使火山沉积矿源层中的矿质活化,迁移,聚集在断裂带或韧性剪切带中成矿[ 39 ],如铧厂沟,八海,曹家沟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主要产于碧口隆起带边缘泥盆纪断陷盆地内的绢云千枚岩,绢云石英千枚岩,白云岩,细晶灰岩以及中酸性脉岩,石英脉发育处,成矿作用受断裂控制,成矿方式以裂隙充填和蚀变交代为主,并多与岩浆热液有关,新发现的阳山特大型金矿即属此类.除东部陕西境内铧厂沟,东沟坝,李家沟等中型金矿以外,均为不具规模的矿点和矿化点.该成矿带内经勘探查明2处大型砂金矿,中,小型砂金矿各1处,几乎每条沟均有砂金产出.而金的化探异常又成群分布,由于自然条件差等原因,找矿效果不佳,特别是岩金找矿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但找矿潜力巨大。
甘肃省礼岷金矿带成矿构造与控矿规律浅析
零 星下古生界 出露 , 西角分 布有零 星三 叠系 。 南 区 内主要 含矿地层 为 中泥盆统 和 中石炭统 。 中泥盆统 : 以礼 县 一洮 坪 一碾子 坝断 裂 为界 分 为两个不 同的沉积地 域 , 断裂 以北为李 坝群 , 区 内 是 主要 含金层 位 , 山、 坝等 金矿 床 赋 存 其 中 ; 金 李 断裂 以南为 西汉水组 。二 者 为 同期 异相 产 物 , 处 的 沉 统 : 主要为下 加岭组 地层 , 布 于 中川 岩 分 体南东 和西北部 , 泥 盆系 和 二叠 系 为 断层 或 不 整 与
一
燕 山期 中酸性 岩浆侵人 也起 了一定 的控制 作用 。
区域性褶皱构造极为发育 , 其中石家河坝复式
图 1 西 秦 岭 大地 构 造 略 图
I华北古陆板块 ; - 一 Ⅱ 秦岭褶 皱系 ;1 子古陆板块 ; 一 1・ 扬 I 祁连褶 V
皱系 ; 松潘 一甘孜褶皱 系; .一 V一 Ⅱ23北秦 岭加 里东褶皱带; 冲 Ⅱ4
a1区域地质礼岷金矿带是指甘肃礼县一岷县北部地区呈东西向展布的由若干个产于古生界浅变质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和金的化探异常区所构成的金矿带近年来区内发现了多处大规模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如李坝金山三人沟崖湾里马泉等其大地构造位置属西秦岭海西褶皱带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和扬子地台北缘两个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图1
岩浆 活动 、 积 一变质 作 用 , 沉 以及 次 级 断 裂 、 皱 的 褶 分布, 也控制金 矿 源层 和 金矿 的形 成 。临 潭 一凤 县
一
山阳深大 断裂在本 区的分支礼 县 一 坝 一 龙 口 罗 锁
断裂带和礼 县 一自云 一 子坝断 裂为本 区 的主干 断 碾
甘肃石鸡坝-阳山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三 叠 系 #"泥 盆 系 $"古 生 界 %"新 元 古 界 &"中 酸 性 脉 '"断 层 ("倒 转 倾 伏 向 斜 )"地 层 产 状 *"倒 转 地 层 产 状
图 ! 文县弧形构造略图杜子图等"##$%&'略有修改
第 ,. 卷 第 3/ 期 -:$2 年 $+ 月
甘肃科技 B7CDE &@FGC@G 7CH (G@IC<=<JK
;<=>,. *<>$/ ?@A> -+$2
甘肃石鸡坝阳山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控矿 因素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胡积球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0+
摘 要甘肃石鸡坝阳山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西秦岭褶皱带是南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 分 通过对整装勘查区主要矿床阳山金矿已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区域资料及其他矿床特征初步总结了区内 金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认为区内金矿受西秦岭复合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制约其形成时间空间和成因类型均与 造山作用息息相关是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多种控矿因素的耦合效应控制了金矿的形成其中区域性 文县康县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关键词控矿因素成矿规律找矿方向石鸡坝阳山地区 中 图 分 类 号 1%$2
区域构造以勉略构造带康县文县玛曲弧形 逆冲推覆构造为主要构造格架为一复杂的多层次 的指向南的弧形逆冲推覆构造系4.5由一系列*88*99 向的断裂构造和复式褶皱构成 断裂构造有松柏 梨坪断裂安昌河观音坝断裂马家磨魏家坝断
甘肃岷县曙光(寨上)金矿
甘肃岷县曙光(寨上)金矿的构造控矿与找矿摘要本文是曙光金矿区应用同成矿构造控矿,找矿的一个成功实例。
在分析区内控矿构造,总结控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矿化蚀变强度,进行矿产预测及找矿。
关键词曙光金矿构造控矿矿产预测及找矿1 矿区地质概况曙光金矿是近十年内发现,地方开发利用的新兴矿山。
曙光金矿位于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缘弧的西翼,构造线由北西转向为北西西的部位。
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还分布着著名的李坝金矿、拉尔玛金矿、鹿儿坝金矿。
矿区地层以NW向的泥周山—马营口背斜的形式产出,有二叠系下统、石炭系—上泥盆统、中泥盆统。
岩性为砂岩、板岩、夹灰岩。
金矿体赋存在中泥盆统炭质板岩,砂岩,灰绿、紫红色砂岩,粉砂岩中。
但岩层不控矿,和矿体无明显的成生联系。
金矿以矿脉体的形式沿断裂带产出,并严格受断裂控制。
(图1)图1 曙光金矿田构造钢要图1—第三系红、紫红色砂岩、砾岩;2—下二叠统炭质板岩、砂岩;3—石炭系—上泥盆统板岩、砂岩,紫红色砂岩;4—中泥盆统灰色板岩、砂岩,夹灰岩;5—矿体及编号;6—背斜轴;7—压扭性断裂带及编号。
区内主要受单一的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应力场的长期作用,其它构造活动表现不明显,山字型构造活动老幼店—砖塔寨—郭家沟弧形断裂在印支、燕山早期成岩,于燕山晚期成矿。
2 控矿构造本文所指的曙光金矿是包括大雪梁、东路湾、东路口等数个金矿床(点)的金矿田。
大雪梁、东路湾典型矿点剖析,表明在祁吕贺山字型应力场中,区内长期受到NNE和SSW挤压与顺扭应力场联合作用,形成NW向的泥—马背斜(W段)和NWW向断裂两类规模较大的构造,但褶皱构造不控矿,断裂构造明显控矿。
2.1 控矿构造特征区内矿体主体严格受一组NWW向的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并产于断裂构造带内。
断裂呈舒缓波状,断裂面大部分北倾、倾角很徒,有些近直立。
断裂带内岩石普遍破碎,片理化发育,破碎带宽约数十米至数百米。
矿脉体沿走向尖灭再现、交会分枝明显。
甘肃隆瓦寺院金矿中性岩脉与成矿关系探讨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6月上70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隆瓦寺院金矿中性岩脉与成矿关系探讨刘志兵,刘晓涛,赵朝伟(甘肃省矿产局第三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 要:隆瓦寺院金矿床位于西秦岭褶皱带的北部断褶带与中部裂陷槽之间的过渡部位,中性岩脉与成矿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具有密切联系。
本文在总结前人勘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岩脉岩性特征、时空分布特征及脉岩型矿石与其他类型矿石微量元素特征作对比,对其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岩脉在该矿床形成中的作用及对金的找矿工作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金矿;中性岩脉;成矿关系;隆瓦寺院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1-0070-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tral Dike And The Ore-Forming Of The LongwasiyuanGold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LIU Zhi-bing, LIU Xiao-tao, ZHAO Chao-wei(No.3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Team,Gansu provini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and, Lanzhou 730050,China)Abstract: Longwasiyuan gold deposit bed in west Qinling fold belt of northern fault fold belt and central chasmic trough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parts, neutral dike and mineralization has a close connection. On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is article explore the role of dike in the ore deposit formation through the 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k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or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and metallogenic material source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neutral dike, neutral dike indicating significance for gold prospecting. Keywords: Gold; Neutral dike; Metallogenic relationship; Longwasiyuan gold deposit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刘志兵,男,生于1985年,湖北武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勘查工程。
甘肃天水李子园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分析(康亚龙,韩要权,《甘肃冶金》2003.1)
第25卷第1期2003年3月甘肃冶金GANSU METALLURGYVol.25No.1Mar.,2003甘肃天水李子园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分析X康亚龙,韩要权(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总队,甘肃天水741020)摘要:通过对李子园地区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描述,对区内金矿成矿条件、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主要地层李子园群和燕山期石英正长岩体。
岩体提供主要热源,构造提供成矿通道及空间。
地层、构造、岩体是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
据此提出了/石英正长岩体+构造+异常0的找矿思路,并提出了区内今后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李子园;金矿床;成矿条件;控矿因素;找矿方向1前言李子园地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李子园乡境内。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区一直致力寻找与天子山岩体有直接成因关系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但始终未有新的突破。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区内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从而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及找矿方向。
2区域地质概况李子园地区处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南侧,元龙-李子园区域性反/S0型构造的李子园背形转折端,天子山岩体碎石子/舌0型侵入体外接触带部位,见图1。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下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界李子园群、中-上泥盆统舒家坝群、上泥盆统大草滩群,此外还有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少量出露。
其中李子园群指分布于舒家坝大断裂之北、秦岭群之南的裂陷槽火山-沉积岩系,是区内金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其东与北秦岭东段丹凤群相连,总体呈反/S0展布,延长220km,宽8km。
区内构造以李子园-党川复背斜及娘娘坝-舒家坝大断裂(唐藏-商丹断裂)为主,次为柴家庄-李子园韧性剪切带、甘泉-麦积山-马家台子韧性剪切带。
另外还有北西向或北东向的次级断裂构造。
区内喷出岩主要有李子园群中由基性玄武岩、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组成的熔岩类,由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组成的火山碎屑岩类,以辉绿岩为主的次火山岩类。
(冶金行业)大水金矿区地质特征
(冶金行业)大水金矿区地质特征第一章大水金矿区地质特征第一节大水金矿区自然地理概况大水金矿区位于甘肃省玛曲县县城北东50°-70°方向16-18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1º59′00″-102°15′04″,北纬34º00′00″-35º05′00″,行政区属于甘肃省玛曲县尼玛乡管辖,矿区南侧与四川省邻接,交通位置图见图1。
矿区内有简易公路与其南部的郎木寺-玛曲省级公路连通,交通较为方便。
矿区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属于秦岭山脉南段,属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海拔3600-4075m,比高450-550m,年平均气温1.2℃。
矿区海拔高,相对高差大,植被覆盖严重。
矿区为一天然牧场,人烟稀少,无固定居民,以游牧为主。
矿区内有一条小河,由上游季节性小溪汇流而成,非干旱季节可作为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
甘肃省地质四队于1996年在矿区4km外设计施工一深水井,可满足矿山常年工业及生活用水。
由刘家峡电站供应的玛曲-大水10kVA供电专线,能能够满足矿山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该金矿发现于1990年,1992年开始边探边采,2000年黄金产量达到2360kg,在全国同行业94家企业中排名第4位,在全省同类企业中排名第1位,是名副其实的利税大户。
第二节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西秦岭地区是我国近年来发现和查明的微细浸染型金成矿集中区(毛裕年等,1989;李小壮,1992、1993、1996;郑明华等;1993,1989;杨恒书等,1994,1996;殷洪福等,1992;刘建明等,1993;吕古贤等,1999),已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小型金矿床、矿化点和异常区。
迄今为止,已基本查明该区有三个规模较大的金成矿带,即西秦岭北成矿带、白龙江成矿带和南坪-玛曲成矿带,大水金矿田即位于南坪-玛曲成矿带的西段(图1-1)。
西秦岭地区之所以成为金矿聚集带,与成矿区域地质背景有关。
图1-1西秦岭地区地质构造略图(据吕古贤等,1999)1-K-Q 松散沉积建造;2-K-E 磨拉石建造;3-侏罗系;4-三叠系复理石建造;5-石炭-二叠系;6-泥盆系;7-志留系;8-寒武-奥陶系;9-前寒武系基底;10-花岗岩;11-闪长岩;12-断裂;13-节理裂隙带;14-地层产状;15-复背斜、复向斜;16-背斜、向斜;17-金矿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找矿预测
北矿带酸茨坡至沟麻背一带(地层及矿脉变为近 EW 走向,第三系覆盖区)和东路沟北侧的下二叠统 第一岩段段(P11)分布区,南矿带泥周山南部的中泥盆统分布区,均为有利的找矿靶区(图中矿脉虚线)。
质板岩薄层。
第三系(E)为红色厚层—巨厚层砾岩 夹砂岩,大片分布于矿区西部,其他地区只
有小片出露。
2 反 S 型背斜构造
卓洛—国营牛场—申都牧场背斜是一
个长约 25 km、宽 3~8 km 的反 S 型背斜。
核部由中、上泥盆统组成,翼部由下二叠统
组成。背斜中段(国营牛场段)呈 NW 走
向,西北段(卓洛段)和东南段(申都牧场
2010 年
矿床地质
MINERAL DEPOSITS
第 29 卷 增刊
甘肃寨上金矿区反,喻万强,王晓军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寨上金矿床位于甘肃省岷县境内,地处西秦岭褶皱带北亚带中西段的岷-礼成矿带。区域构造由茶固滩 -喂子坝、新城-红崖断裂及夹于其中的卓路-国营牛场-申都牧场背斜组成(甘肃省地质矿产局,1989),区 域及矿区出露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下二叠统和第三系,侵入有辉绿玢岩脉,具南、北 2 个矿带,共发现 金矿脉 20 条,圈定金矿体 22 个(王伟峰等,2008),提交金资源量(333+3341)108 t。
段)偏转成 NWW 走向,整个背斜地层及 轴部在平面上扭曲成反 S 形状。寨上金矿床 即产在该反 S 型背斜的西北部。
图 1 甘肃寨上金矿区地质图
1—断裂(推测断裂);2—推测背斜核部范围;3—背斜轴及产状;4—矿脉及编号
矿区背斜核部的泥盆系地层及背斜轴线随着反 S 型背斜的总体形状在平面上呈弯曲状分布(图 1),由
(1)在左旋压扭性应力作用下,含矿断裂伴随着反 S 型背斜二次变形形成,二者协调一致,相互配 套。地层陡,其中的矿脉也陡,如南矿带;地层缓,其中的矿脉也缓,如北矿带;地层发生扭曲、折曲时, 其中的矿脉也跟着扭曲、折曲,如 31 号脉。含矿断裂优先沿软、硬不同岩性界面顺层发育。北矿带沿碳 质板岩与砂岩、砂质板岩界面,南矿带沿泥质板岩与灰岩、钙质板岩界面发育。构造破碎带偏向板岩一侧 发育,板岩层破碎强烈,抗风化能力弱,呈负地形。砂岩、砂质板岩、灰岩和钙质板岩等较硬岩层比较完 整,抗风化能力强,呈正地形。矿脉处于正、负地形的交接地带,偏向负地形一侧。
背斜核部区西端出露最老的中泥盆统岩性段 D21,向东南依次变新至 D24,表明背斜枢纽向 SE 倾伏, 矿区位于背斜的扬起端而不是倾伏端。沿背斜轴面发育一条枢纽断层,产状 50°∠75°,破碎带宽 4~6 m。 断层以北地层缓,以南陡。该枢纽断层断距向西增大,向东逐渐减小,直至背斜中段(国营牛场段)近于 尖灭。
(2)以轴面断裂为界的北矿带矿脉过转折区(沟麻背后至寨上一带)后矿脉向西部延伸,南矿带过 转折区(扎麻树至东路沟一带)后向东延伸,矿脉围绕背斜轴向转折部位,形成左行斜列分布格局。矿脉 过转折点后走向发生逆时针偏转,呈 EW-NWW 向弧形(图 1)。北矿带应力以压为主、扭性为辅,与缓的 含矿断裂形成对应。南矿带则以扭(剪切)为主,与陡的含矿断裂形成相对应。
(3)背斜轴向转折部位、扬起端、地层转扭折处及 3 处叠加部位,均是应力集中地段,裂隙发育, 有利于热液交代、充填富集成矿。北矿带各矿脉在地层转折处(寨上沟两侧)的矿化最好,矿体厚,成矿 深度大。远离转折处,矿化越来越弱,矿体薄,深度变浅;南矿带在地层扭折处矿化最好,如 31 号脉 59 线至 71 线(大雪沟)是民采最好的地段。背斜地层左旋水平转折产生的离心力,使内外侧含矿顺层断裂 构造破碎最强段在空间上具有右行斜列,造成矿脉中的矿体在转折部位呈现右行斜列状分布。矿体与矿脉 的斜列方向相反。
1 地层的重新厘定
中泥盆统(D2),自下而上可分为 4 个岩性段(图 1):第一岩性段(D21)为含腕足类化石的青灰色薄 层灰岩、土黄色钙质板岩和灰白色泥质板岩。第二岩性段(D22)为灰-灰绿色钙质板岩、钙质粉砂质板岩、 粉砂质板岩,局部夹微-泥晶灰岩。第三岩性段(D23)为一套由灰-深灰色泥晶灰岩、生物灰岩和微晶灰岩 组成碳酸盐岩建造,为背斜的标志层,厚约 130 m。第四岩性段(D24)为一套灰-灰绿色块状及薄层状细 粒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局部偶夹灰岩。
参 考 文 献(略)
上泥盆统(D3),称大草滩组,围绕中泥盆统分布,分为 2 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D31)为细砂岩夹 砂质板岩,夹少量灰岩及硅质岩等。第二岩性段(D32)主要为紫、灰绿色砂质板岩,产洮砚。
下二叠统(P1)也分为 2 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P11)主要由浅黄、灰色中细粒砂岩、砂质板岩与黑 色碳质板岩组成,两者呈互层状。第二岩性 段(P12)为灰色厚层状中细粒岩屑砂岩、 岩屑杂砂岩、中粗粒砂岩,夹黑色碳质、泥
东南到西北,走向由 310°转变为 280°。轴向弯曲转折部位大致在泥周山—扎麻树村—东路沟一带,转折地
段内侧地层小褶皱发育,外侧地层顺层断裂发育,易形成矿脉。
54
矿床地质
2010 年
矿区背斜的主要特征是,西部倒转,向东南部逐渐过渡为正常。背斜倒转地段两翼地层均向北倾,北 翼产状 0~15°∠40~60°,南翼 350~10°∠70~85°。背斜正常地段北翼产状 30~45°∠45~65°,南翼 205~ 200°∠60~80°,南翼地层呈现北倾—直立—南倾的扭曲状;背斜两翼不对称,地层厚度相差很大,部分岩 性段缺失。如南翼中泥盆统(D2)出露宽度约 1 100 m,北翼宽度只有 600 m;南翼上泥盆统(D3)出露 宽度可达到 800 m,但北翼只有 100~200 m,并且缺失第二岩性段(D32)。在背斜西端,上泥盆统则趋于 尖灭。导致地层减薄或缺失的原因是北翼断层属于走向断层,使地层在地面缺失。
矿区背斜至少经历了 2 期构造变形,第一次在印支期 SN 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正常背斜,第二 次在燕山期左旋压扭应力作用下,改造了原正常背斜(轴面)形态,形成目前所见的反 S 型背斜。
3 成矿控制
寨上金矿属产于碳质、泥质板岩内的黄铁矿化构造破碎带中的微细浸染型矿化(刘新会等,2005), 区内的反 S 型背斜对含矿断裂形成和矿脉、矿化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