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实用版)目录一、说文解字概述二、说文解字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汉字的构造与演变3.汉字的形声字与假借字4.汉字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正文【一、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一部极富盛名的字典,作者是汉朝学者许慎。
全书共分五十卷,收录了当时常用的九千多个汉字,并对每个字进行了形、音、义的详细解释,堪称古代汉字研究的瑰宝。
【二、说文解字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骨骼等器物上的原始记号,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纹样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始记号逐渐演变为甲骨文、金文等形式,最终发展为小篆、隶书等现代汉字。
2.汉字的构造与演变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汉字的构造与演变。
汉字的构造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
象形字是描绘事物形状的汉字,如“日”表示太阳,“月”表示月亮等。
指事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汉字,如“上”表示上方,“下”表示下方等。
会意字是由多个象形字组合而成,表示一种抽象概念,如“明”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汉字,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如“湖”字,“氵”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胡”是声旁,表示读音。
假借字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示另一种意义,如“借”字,原意是“借助”,后来演变为“借给”的意思。
3.汉字的形声字与假借字第一章还重点讲解了形声字与假借字。
形声字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其构造方式为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表示发音。
形声字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词汇量,提高了汉字的表述能力。
假借字则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示另一种意义,这种现象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也非常常见。
4.汉字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汉字的形状、结构、笔划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
说文解字原文与解析
说文解字原文与解析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有关汉字的字书,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纂而成。
本文将介绍说文解字的原文及其解析。
1. 说文解字的原文说文解字原文共分为540个部首,每个部首下面解析了数十甚至几百个相关的字词。
以下是说文解字原文的一段例子:"口:丁字曰天。
古者,人名苗,不能言,因有口为苗來。
林在冬月,人不得言曰冰。
冰不芒芳,口非敖緹呮嵌。
尸既招开,子非司妄喈婦泉。
父牽孩子,無有嘿恢欤囀。
是故为口,言之所以发外以合所合之义也。
一曰神十苗者,口之象也。
古者百口用文,维人民之躯也。
"2. 解析在以上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描述了“口”字的起源和相关的含义。
下面是对这段原文的解析:在原文中,首先提到了“丁字曰天”,说明“口”字在古代是以“丁”来表示“天”的意思。
接着,提到了“苗”这个人名,由于古代人名苗不能言语,所以从有口的意义上来称之为“苗”來。
随后,讲述了冬天的林中的冰不能发出声音,所以称之为“冰”。
而冰不具备芳香之味,所以用“冰”的形象表示说话不花言巧语。
接着提到了“尸”的字形,以及它的相关解释。
接下来,描绘了父亲牵着孩子走,没有人喝斥或咒骂的情况,说明“口”字在此处表示为发音,并不具备厌恶或嘲笑之意。
最后,解释了“口”字的含义,它是言语发出的意义,也是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符合的。
综上所述,以上原文与解析展示了说文解字中对于“口”字的起源与含义的描述。
总结: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汉字的重要著作,它详细描述了每个字的起源和含义。
本文介绍了说文解字的原文及其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古代字书的内容。
通过学习说文解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成与意义,进一步认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文解字常识介绍
说文解字常识介绍一、说文解字的编纂背景说文解字是由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编写而成,成书于公元121年至公元147年之间。
许慎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代学者,他精通经史文献,对文字学有深厚的造诣,被誉为“文辞之精达”。
他在撰写《说文解字》之前,曾经在学术界和政府担任要职,为研究、整理文字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说文解字的编纂,正是基于对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和整理,旨在为后人提供一部系统的汉字字典,帮助人们理解和使用汉字。
二、说文解字的组成结构说文解字分为上下两行,上行是字的形体,下行是字的解释。
在解释部分,许慎按照汉字的内在含义,以形声、会意、象形等方式进行解释,对每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说文解字按照汉字的部首进行排列,以三十六部首为序,便于查找和使用。
在编纂过程中,许慎注重字形、字义和字音的结合,努力使解释尽量贴近实际使用,对于每个字的解释一丝不苟,力求精准。
三、说文解字的主要特点1. 系统性和综合性:《说文解字》全书收录了9000多个汉字,囊括了当时已知的汉字大部分,涵盖了官话、闽南语、粤语等不同方言的词汇。
《说文解字》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其成为一部涵盖面广泛,内容丰富的汉字字典。
2. 精细入微的解释:《说文解字》对每个字的解释都十分详尽,不仅包括了字的形态、来源和构造,还包括了字的义项、用法和发音。
这种精细入微的解释,为后人进行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修辞和含义的解读:《说文解字》在解释汉字时,注重了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解释通俗易懂,并且在解析字的内在含义时,着重阐释了字的意义和象征特征,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四、说文解字在汉字学研究中的意义1. 汉字词源和演变的研究:《说文解字》通过对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含义进行详细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汉字的发展轨迹和构造规律,对汉字词源和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汉字教育的重要工具:《说文解字》是汉字教育的重要参考工具,它系统地介绍了汉字的形体和含义,对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字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说文解字》赏析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照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其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
《说文解字》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字:详细阐述了汉字的起源、字形、字义及演变等方面的知识,揭示了汉字的内在规律和构成基础。
通过对每个汉字的形、音、义进行分析,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
2. 字体:收录了小篆、古文、籀文等各类字体,并对不同字体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比不同字体之间的差异,展现了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3. 文化:通过对汉字的字义分析,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例如,对“仁”、“义”、“礼”、“智”、“信”等汉字的解释,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
4. 艺术:通过对汉字的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汉字的艺术之美。
例如,对“永”、“书”、“公”等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分析,展现了汉字的线条美和空间美。
《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也是一部集大成的文化瑰宝。
它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汉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
同时,《说文解字》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说文解字》中,字义是指汉字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是汉字使用的核心和基础。
每个汉字都有其特定的字义,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
《说文解字》中对字义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本义:是指汉字造字之初,与字形最切合的字义,是汉字最基本的含义。
例如,“日”字的本义为太阳,“月”字的本义为月亮。
2.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其他含义。
引申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比喻、借代、象征等。
例如,“木”字的引申义有树木、木材、木材制品等。
3. 假借义:是指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另一个字的含义。
例如,“杯”字的假借义借用来表示“酒器”,而“不”字的假借义则借用来表示否定词。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说文解字是一部古代汉字字典,由西汉时期的许慎编纂而成。
本字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收集了当时共计9353个汉字,为后世的汉字研究和字形规范奠定了基础。
在说文解字中,每个字的解释由四部分组成:会意部分、形声部分、假借部分和释文部分。
下面将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解释。
首先,会意部分是说文解字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许慎总结了汉字的形状和表达含义的基本要素,并将每个字的意义归纳为一种基本图像或场景。
例如,字“人”的意义是“人体”,字“山”的意义是“山岳”。
通过这种方式,许慎将汉字的意义简化为最基本的概念,并通过组合不同的基本概念来表达更复杂的含义。
其次,形声部分是许慎根据字的字形和字音进行的解释。
在这一部分中,字形部分通常指的是字的外形特征,例如“山”的字形是由三个山峰叠加而成。
字音部分通常指的是字的读音,例如“人”的读音是“rén”。
通过将字形和字音结合起来解释,许慎希望能够更全面地表达字的含义和使用。
第三,假借部分是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一些字通过引申或借用的方式,从本义延伸到其他意义。
例如,字“千”在本义上指的是一千个“人”,后来被引申为表示数量的单位。
这种假借的现象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非常普遍,也是词语产生丰富意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释文部分是对每个字进行简短释义的说明。
在这一部分中,许慎通常给出了字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并且通过类比和比喻的方式来进一步说明字的含义。
这一部分通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出,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使用各种汉字。
总体来说,说文解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古代字典,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字形的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后世汉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而且也对于理解和使用汉字有着积极的影响。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是由《尔雅》、《方言》等古代字书衍化而来的一部汉字字典,在汉字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凡例繁体字简体字拼音解释二、说文解字口者,言之官也。
从口。
發,音也。
从口,其旁旄聲。
,似乎也。
从口,其下牛聲。
,從口,其下口戸,口門也。
目者,明也。
象形,从目。
耳者,聞也。
象形,从耳。
手者,握也。
象形,从手。
足者,行也。
象形,从足。
馬者,所以觀天下也。
从馬,声從口。
,往也。
象形。
从往,聲从口。
,旅行也。
从彳,从馬。
,小馬也。
从馬。
,大驪馬也。
从馬,从王。
龜者,物名也,幸生水中。
从龜,从人,从水。
魚者,物名也。
从魚,从虫。
虫者,所藏之也。
从虫。
鳥者,能飛之物也。
从鳥。
犬者,所以守門者。
从犬。
豕者,物貌也。
从豕。
月者,以時而載物也。
从月。
山者,土傾也。
毛氏曰:言土隆起,高山也。
从山。
水者,下也。
从水。
火者,熱也。
从火。
竹者,中空而直也。
象形。
木者,植物也。
从木。
金者,治也。
从金。
玉者,美石也。
从玉。
土者,生長之所。
从土。
衣者,以羽毛為之也。
从衣。
糸者,繩也。
从糸。
石者,堅也。
从石。
米者,五穀之精食也。
从米。
黍者,一種五穀。
从禾,从虫。
大者,广之形。
从大。
小者,少也。
从小。
上者,物之高也。
从上。
下者,物之下也。
从下。
左者,迷也。
从左。
右者,正也。
从右。
中者,不偏也。
从中。
月者,以時而載物也。
从肉。
金者,白也。
从金。
玉者,美也。
从玉。
戈者,兵器之首。
从戈。
刀者,切也。
从刀。
巾者,織物也。
从巾。
弓者,鳥獸之用也。
从弓。
子者,種也。
从子。
死者,無生也。
从歹。
食者,以章之也。
从食。
飲者,以章之也。
从酉。
父者,所以生也。
从父。
母者,所以生也。
从母。
弟者,小也。
从弟。
妹者,女子也。
从女。
儿者,身也。
从人。
女者,亂之始也。
从女。
血者,易也。
从血。
心者,出入之處。
从心。
耘者,除草以養菜也。
从耒。
鼓者,德之至也。
从鼓,从皮。
患者,心慮也。
从欠,从心。
威者,權也。
从大,从里。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
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又以八体试之。
郡移太史并课。
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说文解字》收字
《说文解字》收字
《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收字 9353 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 个,共 10516 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1、《说文解字》从上万个汉字中区别其偏旁和部首,分类归纳成五百四十个部类,开启了汉字按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编排方法。
直至当今使用的汉语字典、词典,仍然使用部首检字法编排。
2、《说文解字》在说解内容中首次阐发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许慎对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世讲六书都沿用许慎的名称和定义。
3、《说文解字》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处当时汉朝的篆体外,还有籀文、古文等异体写法。
这些字体大都为象形体。
这就为研究汉字提供了宝贵的古文字资料,也为推究上古文字的本意给予极大的方便。
说文解字完整版 原版
说文解字完整版原版【前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家,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字书之一,它详细解释了几千个汉字的意义和构成,被誉为汉字学的瑰宝。
本文将对《说文解字》的内容进行完整解读,探讨其对于了解汉字演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文字演变与起源汉字是全球唯一的以象形符号为基础的书写系统,它的演变源远流长。
《说文解字》作为一部汉字解读的经典著作,为我们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部分将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涉及的文字,揭示汉字演变的历史轨迹和特点。
【第二部分】组件分析与意义解读汉字是由基本部件组成的。
在《说文解字》中,对于每一个字的构成和意义都进行了详细解释,揭示了汉字在形与意上的特点。
本部分将通过对《说文解字》中的典型字进行组件分析和意义解读,探讨汉字形成的规律和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文化传承与思想启示汉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思想和价值观。
《说文解字》对于汉字的解读正是对这种文化传承的体现。
本部分将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蕴含的思想启示,探讨汉字对于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结论】《说文解字》作为一部关于汉字的经典著作,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演变和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说文解字》的完整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揭示其形与意之间的丰富内涵。
同时,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通过《说文解字》中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启示。
因此,读懂《说文解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汉字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参考资料】1. 西汉·许慎等著,《说文解字》。
2. 傅斯年、贺纪昌等校点,《说文解字校勘大成》。
3. 杜忠诚、王福堂主编,《说文解字学究象形词典》。
【致谢】感谢所有对本文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士和机构。
【作者简介】xxx(作者姓名),xxxx(简要介绍)。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 ..........。
1.《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它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编撰。
《说文解字》的名称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文”,即解释文字;二是“解字”,即剖析字形。
它首创了汉字部首的概念,以形作为分类的依据,是汉字部首的鼻祖。
《说文解字》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是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进行概述;其次是列出每个字的部首和对应的字义解释;最后是列出每个字的读音并解释其含义。
《说文解字》的编者是东汉文学家许慎。
《说文解字》的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1.集中、系统地阐述了“六节”理论,为后来文字学的研究提供了钥匙。
2.在部首方面,全书共列出五百四十个部首,对每个部首都有明确的定义和举例说明。
这些部首按照部首的形状、笔画、笔顺进行分类,方便了读者对汉字的查找和理解。
3.《说文解字》不仅解释了每个字的字义,还列出了许多字的异体写法,包括篆、隶、行、草等字体。
这为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
4.在文字的编排上,采用部首法进行编排,使得查找汉字更为方便和有序。
5.《说文解字》中还首次阐述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为后来的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许慎对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子,后世讲六书都沿用许慎的名称和定义。
总之,《说文解字》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语言学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为研究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理论框架。
许慎-《說文解字》原文及译文
许慎-《 說文解字 》 原文及译文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召陵区)人,由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入为太尉南阁祭酒。
尝从贾逵受古学,博通经籍,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所著除《说文解字》外,还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今皆散佚。
清人有辑本。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 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序原文及译文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 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 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 ,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 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经典常谈的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的说文解字内容概括
标题:《说文解字》的内容概述
一、引言
《说文解字》,又称《许氏说文》,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一部研究汉字字形、字义和字音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本书以六书理论为指导,详细解释了9353个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对汉字的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内容概要
1. 字形解释:《说文解字》通过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和形状,揭示其内在的意义。
它将汉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类型,即所谓的“六书”。
2. 字义解释:对于每一个字,许慎都尽可能地给出了它的基本意义,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语境中使用这个字。
3. 字音解释:许慎还试图通过描述每个字的发音来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
然而,由于当时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相对困难。
4. 词语解释:除了单个字的解释,许慎还提供了一些词组和成语的解释,这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
三、影响和价值
《说文解字》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而且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汉字的重要资料,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打开了一扇窗。
四、结语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字学之祖”。
无论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还是对汉字的学习,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字书,由东汉末年的许慎编纂而成。
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录了9353个汉字,并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解字分析。
以下是《说文解字》的全文及译文:【上篇】。
一、天地篇。
天地之始,以创造万物。
天者,所以载阳也;地者,所以载阴也。
故天为阳,地为阴。
天地者,万物之母也。
天地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天地。
二、人物篇。
人者,所以为万物之灵也。
物者,所以为万物之形也。
故人者,灵物之尊也。
人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人。
三、昆虫篇。
昆者,众也;虫者,小也。
昆虫者,众小之类也。
昆虫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昆虫。
四、鸟兽篇。
鸟者,有翼而飞者也;兽者,有躯而行者也。
鸟兽者,飞行之类也。
鸟兽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鸟兽。
五、草木篇。
草者,所以为生也;木者,所以为立也。
草木者,生长之类也。
草木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草木。
【下篇】。
六、器械篇。
器者,所以为用也;械者,所以为具也。
器械者,用具之类也。
器械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器械。
七、衣服篇。
衣者,所以为体也;服者,所以为用也。
衣服者,体用之类也。
衣服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衣服。
八、居室篇。
居者,所以为止也;室者,所以为安也。
居室者,止安之类也。
居室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居室。
九、车船篇。
车者,所以载也;船者,所以济也。
车船者,载济之类也。
车船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车船。
十、农事篇。
农者,所以为稼也;事者,所以为成也。
农事者,稼成之类也。
农事之初,无以名之,故名曰农事。
以上是《说文解字》的部分内容。
全书共分为十篇,涵盖了天地、人物、昆虫、鸟兽、草木、器械、衣服、居室、车船和农事等方面的字义解释。
这本书对于理解汉字的起源、构造和含义有着重要的贡献。
译文:【上篇】。
一、天地篇。
天地是万物的起源。
天指阳气的载体,地指阴气的载体。
因此,天为阳,地为阴。
天地是万物的母亲。
天地最初没有名字,所以称之为天地。
二、人物篇。
人是万物的灵魂。
物是万物的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的 产生
姓的概念虽然产生得很早 ,后代也承袭 了下来 ,但它仅是氏族集体的公名 。 随着社会的发展, 氏族个体之间由于交 往 、事务 、财产 、婚姻等多种原因 , 需要确立个人的符号 , 于是名就应运 而生了 。
4
汉民族的常用命名方式
• 五行命名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行相生相克。如 果某人命中五行有缺, 则将缺行之字用作名字或作名字偏旁 以补救 。 如鲁迅小说 《故乡 》中的少年朋友闰土 , 因是闰 月所生 , 五行缺土 , 于是取 名为闰土
16
妙
妙本身是个性,所以把妙字用在名字 里的并不多。妙姓最有名的是《红楼 梦》里的妙玉,如果把妙用在名字里, 叫张妙玉也未尝不可。“妙”在名字中用 来当修饰字也是很不错的,但“好人”不 能说成是“妙人”,这就是妙字要注意的 修饰习惯问题,也就是要让人听着顺 耳。注意了这些问题,把妙字用在名 字当中是很容易起个好名字的。比如: 李妙红、姜妙香、孔妙玉、舒妙韵
12
从五行看名字取的好不好
• 刘歆=刘音欠,谐音流莺欠,音欠=欠音,此名不好, 取此名的宝宝在音律方面难以有大成就。歆字发音 同心,不利于识别,难以识别的名字,不利于人际 沟通。
• 峰含山旁,五行本应为土,康熙字 典认为峰五行为水,如给宝宝取名, 稳妥起见,宝宝的吉利五行若是土 和水,可用峰字。
• 李欣佳就是李斤欠佳,该 名不好
说名解字
1
东汉学者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对 “姓”进行解释说 :“姓 ,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 母感天而生子 ,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
姓 的由来
2
从文字结构考察, “姓”当与女性有密切联系。 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时期的铜器铭文中 发现的古姓许多都从女旁, 如姬、姜、好、 姒、妊、妃、妫、姚等 。这些资料表明 ,中 国早期的姓多从女旁 , 是因其产生于以女性 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 。
10
1
含山旁,五行本应为土,康熙 字典认为峻五行为金,如给宝 宝取名,稳妥起见,宝宝的吉 利五行若是土和金,可用峻字。
峻
2
我们可以把峻看成2种五行的字, 一种是土,一种是金,人是天地 之心和五行之秀,蕴含五种五行。
11
歆
歆,康熙字典把歆的五行 定为金,歆的部首是欠, 但欠在康熙字典的五行为 木,音在康熙字典的五行 为土,因此,稳妥起见, 歆字的五行实际有3种:金 木土。
7
8
名字与五行
9
从五行看取名
• 一个人的名字带有宇宙密码,对一生好坏有很 大的影响,八字好,名字也好,那是好上加好, 八字不好,名字补的好,将来也可避开遭受大 灾大难,一生平稳幸福。 • 从五行方面来说,一个五行相合的名字,可 以 让普通人多吸引一些宇宙中光明的能量到 自身,慢慢的命运就会开始变化,有了“运气” 后,自己再努力下,就会往越来越好的方向 发展。 • 五行所缺每个人的八字都具有五行,按 照传统命理学来说,要讲究五行齐全, 缺一不可。这样的命格才算是好的。 • 另外女孩和男孩起名,用的字有很大 差别。
17
如
如:用在名字里就是把人比做某种事 物,王如凤,意思就是像凤。白如冰, 就是像冰。所以“如”要用在名字里,主 要取决于“如”修饰的字是什么。您想让 这女孩子像什么,就让“如”修饰什么。 想让女孩像玉,就叫她白如玉。李如 晶、王如嫣、金如何都是不错的名字。
18
每个人的姓名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要 想取好一个名字一定要有深厚的文 字功底。
13
起名寓意好 的汉字
14
宏
• 宏字的主要含义是表示广大和广博。 如《周礼•考工记》:“其声大而宏。” 陆机《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 覆,援日月而齐晖。”上述两个宏字, 一指声音巨大,一指功德广博,分别 代表了宏字的两种基本含义。
15
文
文字的本义是指丝织品上纵横交错的 条理、图形,花纹,后来也指其他相 关的东西,如文彩、文明、文化、文 才等。文字广泛用于人名,所取意义 主要包括:1)华美,有文采;2)文化、 文明、文辞;3)有文质彬彬的修养
姓名与汉字
• 汉字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号,记录了中国人的姓、 氏、名、字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字的享 有权和个人的身份、地位、家庭、 职业等有 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使用汉字作为姓、氏、 名、字的 记录符号时,有许多讲究。 • 姓名是人的符号 ,每个名字都有着自己的含 义,其中寄予着父母浓浓的关怀和深切的期 望
19
汉字赋:一首恢宏大气的中国文字颂歌
契文刻甲骨,硝烟铸青铜 饱蘸洹河水,巨笔写苍穹 横平竖直显真功,生动形象传文明 仓颉做字启明灯,甲骨文字盖世空 撇出去的是长江,捺出来的是黄河 点横竖直挺如峰,字音如歌惊天宫 千百年头顶一盏灯,历史长空穿梭行 四大文字唯甲骨 ,华夏文明汉字宗 把天地支撑! 历史长河点繁星,落地有声步为营 宝剑在手扬眉鞘,挥动水袖聆听声 破解历史基因码,刀笔金石一脉承 颜柳欧赵文人骨,一夜扁舟辞赋兴 千百年头顶一盏灯,历史长空穿梭行 四大文字唯甲骨 ,华夏文明汉字宗 把天地支撑!
• 盼子命名 中国传统思想是重男轻女, 因为儿子才能承递香 火 ,传宗接代 ,因此如果生的是女儿 ,就常命名为盼弟 、爱弟 、 招弟 、来弟 的常用命名方式
• 贱称命名 为了让男孩子健康成长, 不致夭折 , 在许多 农村地区盛行贱称命名。贱称方式主要有 • 动物命名 如:狗蛋、阿牛、猪娃等 • 用锁柱 (协音住 )、栓住 、长锁 、金 锁 、铁栓等名 , 直言留住 • 反映时代特征 建国 、振国 、立国 、国强 、定国 、振华 、光华 、兴 华 、建华 、保华 、爱华 、耀华 、耀邦 、立邦 、建中
6
世 伋 修 伟 参 宗 州
舜 众 倝 列 叔 宙 巡
丞 伸 倡 则 吏 宣 帅
主 佐 倧 刚 嗣 实 庚
产 佺 偿 创 士 宰 战
仁 侃 储 前 壮 尊 才
仇 侪 僖 剑 孺 峙 承
仓 促 僧 助 守 峻 拯
仕 俟 僳 劭 宽 崇 操
仞 信 儒 势 宾 崈 斋
任 俣 俊 勘 宋 川 昌 俞 宜 姑 婧 妍 环 珍 倩 女 姜 娴 妙 珆 琦 倪 奴 姣 婉 妹 珊 玫 倰 妶 嫂 姐 娆 珠 琪 偀 好 嫦 姞 娉 玲 琳 偲 妃 嫱 姯 娥 珴 环 妆 姗 姬 姲 媚 瑛 琬 佳 姝 娇 姳 媱 琼 瑗 亿 姹 娟 娘 嫔 瑶 琰 仪 姿 嫣 娜 婷 瑾 薇 寒 婵 婕 妹 玟 瑞 珂
21
20
参考文献
① 那红:《浅析姓名文化与汉字之关系》,《语文学刊》 2015年,第10期。 ② 李娜:《汉人取名的语言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2007年 ③ 李润. (2005年). 论姓 、氏 、名 、字的起源及文化意蕴 (卷 02期). 茂名学院学报. ④ 文武. (2009年). 易经与十二生肖. 中国物资出版社. ⑤ 杨友亮. (2008年). 好名好运伴一生. 中国城市出版社. ⑥ 岑泽丽. (2006). 汉字形体结构与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文化 (卷 36). 中国西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