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04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或全球经济体的总体产出、就业、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讨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一、总需求和总供给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总需求由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组成。
总供给则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决定。
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时,经济体处于稳定状态。
二、经济增长与产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主要通过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来实现。
产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总量。
三、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就业情况的指标,失业率则是衡量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充分就业,即使就业率接近于100%。
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物价水平是指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通货膨胀则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能够影响投资、消费和经济活动的决策。
五、货币和货币政策货币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流通媒介。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能够影响通货膨胀、利率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六、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际贸易可以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
全球经济中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涉及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经济增长与产出、就业与失业、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货币和货币政策,以及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等方面。
理解和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政策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的总体规律,探讨国民经济总量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原因,以及实现全民福祉的政策方案。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涉及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和概念,同时也与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以下将详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政策。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总量优先原则: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的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GDP)、总就业人数等,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经济行为。
总量优先原则强调经济体的总体表现和总体发展趋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2. 收入-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基本模型。
该模型认为,经济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
通过调控这些因素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3.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推动的。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创新能力,而资本积累则是通过投资来扩大生产规模。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4. 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需求总量。
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有效需求的增加可以提升经济活动水平,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繁荣。
5. 前瞻性决策: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主体的决策往往具有前瞻性,即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和预期的经济情况。
前瞻性决策对于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预测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采取的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的政策。
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调整预算支出和税收等手段的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刺激或抑制经济活动和消费,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为了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而采取的政策。
通过调节汇率水平和限制外汇交易等手段,国家可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比例,对经济进行调控。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经济学原理是指在经济学范围内,对人类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进行系统分析、阐述经济规律、解释经济现象的一般性原则和基本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指对整个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动的总体分析、研究和预测。
以下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下原理:一、经济增长原理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加的过程。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和资本积累。
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指单位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数量增加,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实现。
资本积累是指企业和个人通过储蓄和投资来增加生产资本的数量,从而增加生产规模和产出量。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力。
二、货币原理货币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交易媒介、计算单位和价值储存器。
货币在经济中的发挥效用是在于货币的增长速度要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相匹配,因为货币的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的增长速度过慢则会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控制以及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经济原则。
三、失业原理经济稳定增长不仅涉及到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还需要解决人民就业的问题。
失业原理是针对宏观经济中劳动力的失业现象的解释。
它分为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对应的是经济结构变化的改变,原职业岗位的消失、替代或改变,而没有相应的新的工种可以提供让失业的劳动力重新就业的机会;摩擦性失业则是就业空缺和求职工人之间信息沟通的问题,导致就业岗位需要的人员和找到工作的人员的时间、地域等方面上的错配。
减轻失业需要政府有针对性推出减税、扩大公共支出以及资本市场政策等多种措施。
四、通货膨胀原理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的过程。
通货膨胀来源主要是货币过量发行而货币需求不足引起的通货膨胀和供需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和经济现象的总体关系。
它关注国家、地区或全球经济的整体表现,考虑经济总体的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指标。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以下是它的基本概念:(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生产力和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它是宏观经济学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不仅影响个体就业状况,也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4)消费:消费是指个人、家庭和企业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消费对经济增长和需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它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原理,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理:(1)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它们决定了物价和商品数量的平衡。
需求取决于消费者购买力和偏好,供给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和生产能力。
(2)总需求决定总产出:总需求是指经济中所有部门的需求总和,它决定了总产出和就业水平。
总需求过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过低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货币供应增加过快,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4)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它们对经济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控制经济活动,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经济。
3. 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意义宏观经济学对于了解和预测经济发展,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它旨在了解经济体系中的大规模经济现象,从而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宏观经济学的原理涉及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经济平衡、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
宏观经济学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观点。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实现的经济总量的增加,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由投资、消费、出口和政府支出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调节它们,以达到经济增长的最佳效果。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持续上涨,它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宏观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限制货币供应量,并采取政策措施抑制物价上涨,从而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宏观经济学还研究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采取措施来管理货币和信贷市场,它可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它既可以用来推动经济的增长,也可以用来控制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还研究经济平衡和国际贸易。
经济平衡指社会经济中某一时期各种经济活动及其结果之间的平衡状态,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平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政府支出、投资等措施来实现。
国际贸易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贸易,宏观经济学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和平与繁荣。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它涉及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经济平衡、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它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建议。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以及政府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介绍。
一、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状态、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波动等问题的学科,通过对经济总量、总体价格水平和总产出等因素的分析,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是评价经济健康与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二、宏观经济学的原理1. 总量关系原理: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总量指标,包括总产出、总需求、总供给等。
总量关系原理认为经济运行的总体表现是由独立个体的行为决定的,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会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2. 供需关系原理:供求关系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原理之一。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产品供应量的平衡。
供给方面包括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需求方面包括个人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3. 存量与流量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经济的存量和流量。
存量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经济量,如货币供应、人口总量等;流量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经济量,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等。
存量和流量互相关联,共同决定了经济的运行状态。
4. 回归原理:回归原理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原理认为,当某一经济指标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时,会通过内外部因素的调节而回归到均衡水平。
回归原理揭示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仅仅是学术研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制定经济政策、经营战略和个人理财规划时都需要考虑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包括经济预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等。
宏观经济学原理罗宾
宏观经济学原理罗宾相关的基本原理罗宾斯(Lionel Charles Robbins)是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其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贡献被称为罗宾斯宏观经济学原理。
以下将详细解释与罗宾斯宏观经济学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
1. 稀缺性原理稀缺性原理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原理之一,指的是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做出选择。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欲望。
稀缺性原理对经济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说明了为什么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分配问题,以及为什么经济学家需要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2. 选择成本原理选择成本原理是指在做出决策时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每当我们做出一个决策时,我们必须放弃其他的选择。
这些放弃的选择就是我们的选择成本。
选择成本可以是时间、金钱、资源或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选择成本原理说明了为什么经济学家强调边际效应的重要性。
边际效应是指在进行决策时所考虑的额外收益与额外成本。
经济学家通过比较边际效应来决定是否应该继续增加某种活动或放弃某种活动。
3. 市场均衡原理市场均衡原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供求达到平衡时,市场价格将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市场均衡原理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
市场均衡原理对宏观经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以及为什么市场调节机制可以带来资源的有效分配。
4. 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是指一个国家或个人应该专注于其相对优势的产业或活动,并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或个人进行交换。
比较优势原理是基于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比较优势原理对宏观经济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解释了为什么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各国都受益,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可以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5. 政府干预原理政府干预原理是指政府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原则。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5章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第04节总供给曲线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五章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重点章!)第四节 总供给曲线(AS 曲线)引子:1、总供给曲线,简称AS 曲线,它与总需求曲线(AD )一样是在),(P Y 平面中的一条重要曲线。
2、AD 曲线描述的是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价值之间的关系,而AS 曲线要描述的则是价格水平与总产出量价值之间的关系。
一、AS 曲线的导出(一)方法生产函数,式(5.6),描述的是劳动投入量)(N 与总产量)(Y 之间的关系;劳动市场均衡方程,式(5.15)或式(5.16),描述的是劳动量)(N 与价格水平)(P 之间的关系。
因此,从它们我们便可得到描述总产值)(Y 与价格水平)(P 之间的关系。
(二)AS 曲线的参数方程(消参化普)具体做法是:从式(5.6)与式(5.15)或(5.16)中消去N 即可。
或者,把N 看作参数,式(5.17)就是AS 曲线的参数方程:⎪⎩⎪⎨⎧⋅=⋅=)()()(N h P N g P N f Y e (5.17)(三)图解法我们也可用图解法得出AS 曲线。
为确定起见,设01P P >。
我们已知0)(≤'P e PP ,分两种情况讨论之。
1、情形10)(<'P e P P ,此时)()(10N h P P N h P P ee ⋅>⋅,故在图5-16中劳动供给曲线从)(0N h P P w e ⋅=下移至)(1N h P P w e ⋅=,从而可见N 从0N 增至1N 。
再利用生产函数,我们可见知,Y 从0Y 增至1Y 。
最后,我们在图5—16的),(P Y 平面中可得AS 曲线的示意图。
图5-162、情形20)(='P e P P ,此时对任何P ,PP e 为常数,这一事实反映在图5-17中,)(0N h P P w e =,)(1N h P P w e =,…(对任何P ),它们都为同一条曲线,从而与)(N g w =的交点为同一个,从而0N ,1N ,…在同一处。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它广泛应用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增长的推动以及预测和评估整体经济的趋势。
本文将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总量观点: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总量变化,主要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物价水平等。
2.均衡观点:宏观经济学认为,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存在一种均衡状态,即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经济运行稳定。
宏观经济学通过分析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探讨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的均衡状态。
3.周期观点:宏观经济学认识到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即经济发展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周期波动来解释经济活动的起伏变化。
4.政策观点:宏观经济学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通过调整政策,政府可以促使经济活动朝着稳定、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表示国内一段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通过计算GDP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体状况。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程度。
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高通胀率会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高意味着经济活动不活跃,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4.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5.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率是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体整体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我们需要探讨其核心概念、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主要的经济政策。
一、GDP和经济增长:国家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内产出的总值,包括消费、投资和净输出等方面。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GDP的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衡量经济是否发展健康。
二、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运行的力量宏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需求和供给。
需求是指市场上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而供给则是指生产和销售这种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资源的分配。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
三、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面临的两大挑战宏观经济学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则是指劳动力供给超过市场需求,造成一部分劳动力无法找到工作的情况。
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是保持经济稳定的关键。
四、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手段政府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管理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结构性改革政策、就业政策等也都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
五、国际经济关系:宏观经济的国际影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单个国家或地区,还包括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汇率等都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
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呈现出复杂的国际经济格局,这对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是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石。
首先,供求关系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根据供求关系,当商品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会下降;相反,当供给减少,需求不变时,价格会上升。
这种供求关系不仅仅适用于单个市场,也适用于整个经济体系。
通过分析供求关系,我们可以理解经济中的价格变动和资源配置。
其次,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供应是指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而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根据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当货币供应增加时,通货膨胀可能会加剧;相反,当货币供应减少时,通货膨胀可能会减缓。
这是因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需求过剩,从而推高物价。
因此,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投资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本和增加生产能力的支出。
根据经济学原理,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投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投资可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最后,投资还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因此,鼓励和引导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此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和调控也具有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维护经济的稳定。
最后,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规模扩大。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互利。
宏观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是根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经典模型,概述全球经济运行及各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总结经济运作规律,具有指导实践意义的重要原理。
它是研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等相关规律的重要理论依据,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它也为教师和企业家提供指导,以优化其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原理基于宏观经济学的经典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学的均衡状态原理。
宏观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原理指的是经济系统静态均衡状态,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通货膨胀及所有经济指标都会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国家必须努力平衡供求关系,维持国内经济稳定。
第二,宏观经济学的循环变化原理。
宏观经济学中的循环变化原理指的是经济活动伴随循环变化,它在一定范围内持续循环,即经济增长和衰退的循环变化。
政府采取不同政策措施,可以改变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以改善经济状况。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外部性原理。
外部性原理指的是社会中某一活动,其前提条件和结果,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从而影响社会整体状况的原理。
外部性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政府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支出和税收的外部性,降低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第四,宏观经济学的投机原理。
投机原理指的是金融市场的实现上的投机活动,它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行为的主要经济学原理。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收益,但必须要谨慎,不能过于依赖投机,以免损失惨重。
宏观经济学原理是调节经济以达到最优状态的重要原则,在实践中可以提供有效的指导。
政府只有充分了解宏观经济学原理,并正确运用,才能为国家、企业和社会谋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旨在揭示经济的总体态势和发展趋势。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些基本原理。
1. 稀缺性原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稀缺性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进行选择,以满足最重要和迫切的需求。
稀缺性原理也意味着资源的分配必然会面临各种取舍和机会成本。
2. 供求关系原理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供求关系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下跌。
供求关系原理还可以用来解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现象。
3.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宏观经济学的又一个重要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当人们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增加时,其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例如,当一个人已经吃饱了一碗面后,再继续吃第二碗面的边际效用就会明显下降。
这个原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如劳动力市场和投资决策。
4. 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根据这一原理,当不同个体或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只要其中一个个体或国家的机会成本比其他个体或国家更低,那么这个个体或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这种商品或服务。
通过比较优势的合理利用,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
5. 学科交叉原理宏观经济学的最后一个基本原理是学科交叉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宏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需要考虑到各种社会、政治、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并与其他学科共同探索经济的全貌。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稀缺性原理、供求关系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比较优势原理和学科交叉原理。
这些原理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提供了基本框架。
通过运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宏观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系统运行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表现和影响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等重要问题的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总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原理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变革等方面的因素。
劳动力的增加可以通过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实现。
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二、就业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中十分重要的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之一。
就业的原理主要包括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两个方面。
劳动力供给受到人口规模、劳动参与率以及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主要受到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劳动力供求关系,可以为实现全面就业提供理论支持,并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理主要与货币供给、需求和成本等因素相关。
当货币供给过多时,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过多将导致需求过多,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同时,需求的增加也会推动物价上涨。
成本方面,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也会推动物价上涨。
通过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可以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维护经济的稳定。
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通过调控总需求、总供给和总体价格水平等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它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实现高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涵盖了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核心内容。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并为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学科,涉及国家、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
它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际贸易、货币政策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
总需求是经济系统中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而总供给是经济系统中所有企业生产的总和。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会出现通货紧缩。
通过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2. 经济增长与产出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经济增长与产出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系统产出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创新来实现。
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3. 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的第三个基本原理是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整体上涨的现象,而失业是指没有工作的人口比例。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寻找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应用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应用之一,它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需求,从而避免通货膨胀;当经济增长不足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对于实现经济稳定和控制通货膨胀非常重要。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它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抑制需求,避免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原理和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原理和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主要原理和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经济中所有市场上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总量,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总供给是指经济中所有企业和个人生产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
二、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中长期变量的重要指标,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能力的提高。
经济周期波动是宏观经济中短期变量的特征,它表现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包括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它会对经济活动和生活带来一系列影响。
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有意愿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中两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手段。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手段。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工具,它们可以用来调节经济活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五、国际收支与汇率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收支状况,包括贸易收支和资本收支。
汇率是指一种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国际收支和汇率是宏观经济中涉及到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问题,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经济政策与经济稳定经济政策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它包括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三个方面。
只有经济稳定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原理和概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曼昆(N. Gregory Mankiw)的《宏观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
本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分册,涵盖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对于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
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通货膨胀率则是衡量物价水平的指标,而失业率则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因此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至关重要。
其次,宏观经济学还涉及到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政策。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长期内GDP的增长,它关乎到一个国家的长期繁荣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以及各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例如,供给侧政策、需求侧政策等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
另外,宏观经济学还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研究。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政策,而财政政策则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这两种政策对于调控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两种政策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最后,宏观经济学还涉及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关系包括汇率、国际收支、国际金融等方面,而国际贸易则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对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总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原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经典教材,涵盖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对于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表现和运行规律。
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规模、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利率、货币供应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体,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原理是指在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时所运用的一般性原理和规律。
这些原理和规律是通过对大量经济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得出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原理。
首先是需求与供给原理。
这个原理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描述了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劳动力的交易过程。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商品和劳动力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和数量上升;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数量增加。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其次是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专门生产本国或本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或服务,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或服务。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再次是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数量理论是指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根据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下降。
货币数量理论对于理解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凯恩斯经济学原理。
凯恩斯经济学原理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主要研究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失业和不稳定的现象,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充分就业。
凯恩斯经济学原理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是供给侧经济学原理。
供给侧经济学原理是在凯恩斯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供给侧经济学认为,通过改革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供给侧经济学原理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FB Chap004d宏观经济学原理 弗兰克版
For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ncome equals expenditure, because every dollar of expenditure by a buyer is a dollar of income for the seller.
Chapter 4: Spending, Income, and GDP
• Increase overall output • Quantities are known • Prices cannot be established
Government production is valued at cost
• Overstates GDP if there is waste and inefficiency
Chapter 4: Spending, Income, and GDP
2
Production, Income and Expenditur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s a measure of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of an economy GDP also measures the total income of everyone in the economy. And, it also measures total expenditure on the economy’s output of goods and services.
• End products of production • Included in GDP
Intermediate goods are used up in the production of final goo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M
B
y
IS—LM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模型使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假定利率与投资 不变(即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影响),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 说明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引进利率与投资这两个 变量,研究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 利率决定的模型,可以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和 国民收入的影响。 IS-LM模型又称正统凯恩斯主义学派模型,是凯恩斯的追随 者对凯恩斯理论的总结。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Hicks, 1937)提出,随后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Hanson, 1944)进 一步加以解释和推广。这一模型是短期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
5 IS-LM模型
5.1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IS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使产品市场均衡; LM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使货币市场均衡。 能够同时使两个市场均衡的 组合只有一个。 解方程组得到(r,y) r0 r
LM E
y0
IS
y
一般而言:IS曲线、LM曲线已知。 由于货币供给量m假定为既定。 变量只有利率r和收入y,解方程组可得到。 例: i=1250-250r s=-500+0.5y m=1250 L=0.5y +1000-250r 求均衡收入和利率。 解:i=s时,y=3500-500r (IS曲线) L=m时,y=500+500r (LM曲线)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IS=LM。 解方程组,得y=2000,r=3
这意味着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
1.3 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
(1)税收
(1)所得税:对公司的利润征收的税。 (2)投资税抵免:厂商可以从其所得税中扣除其投资额的一定百分比。
(2) 风险与预期
不确定因素:产品价格的变化,实际利率变化,宏观经济政策。 预期: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3) 产品成本
工资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
4.3 LM曲线的位置与移动 m/h
ky m r= − h h
A(在LM曲线上方) A LM
m 与LM曲线同方向变动 P 与LM曲线反方向变动
r r2 r0 r1 y1 y0 y2 A
● ●
4.4 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r0>均衡利率r1,L2减少, m>L,利率下降(自发调节) B(在LM曲线的下方) r0<均衡利率r2,L2增加, m<L,利率上升(自发调节)
货币需求变动导致的货币均衡
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控利率水平。 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使m0移至m1,则利率则由r0降至r1。
在货币需求的水平阶段,货币供给降低 利率的机制失效。 货币供给由m1继续扩大至m2 利率维持在r1水平不再下降。 货币需求处于“流动陷阱” 。 此时,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扩张,增发 的货币将被“流动性陷阱”全部吸纳, 阻止了市场利率的进一步降低。
L2 =-hr
h: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
3.3 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或者证券价格 不再上升,而会跌落,因而将所有债券全部换成货币。此 时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无法再降低利率。
3.4 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 L =L1+L2=ky-hr
3.4货币需求函数 L =L1+L2=ky-hr
s
3 储蓄函数s= y - c(y)
s
均衡条件i=s
2
曲 线 的 推 导 图 示
IS
y
IS
i r
r
均衡
函数
i(r)
y - c(y) 4
i= i(r)
y
i
1
(2) IS曲线的斜率
r y与r 负相关 Β一定时,d越大, 则斜率越小 IS曲线平缓; d一定时, β越大, 则斜率越小, IS曲线平缓 0 y
LM
E
Ⅲ y0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s Ⅳ 有超额产品需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5.3 IS-LM模型的政策含义
市场失灵假定:两个市场很难同时达到均衡;即使同时达到均衡, 此时的国民收入yE ,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 必须依靠政府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 IS IS’ E E’, 货币政策 LM LM’ E E’’ r
L2=L2(y) r
m=M/P
m
3.6 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 利率的作用与商品市场中价格的作用一样。利率的调节作用最终使货币供 求趋于均衡。 r r1较高, 货币供给>需求,感觉手中的货币 太多,用多余货币购进证券。证券价格 上升,利率下降。直到货币供求相等。 r2较低,货币需求>供给,感到持有的货 币太少,就会出卖证券,证券价格下降, 利率上扬;直到货币供求相等。 均衡利率r0, 保证货币供求均衡。 m=M/P
(4) 托宾q
q=企业的市场价值/其资本的重置成本。 如果q<1 ,企业不会增加投资 如果q>1,企业会增加投资 股票价格与净投资正相关。
2 IS曲线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I=S),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1)IS曲线的推导(两部门经济) s = y-c= y-(α+βy)= -α + (1-β) y i= e-dr i=s 产品市场均衡
5.2 非均衡与调整
IS上方,AD<AS IS 下方,AD>AS LM上方,实际r>均衡r LM下方,实际r<均衡r r Ⅳ r0 Ⅰ Ⅰ Ⅱ
i>s Ⅲ 有超额产品需求 IS L>M 有超额货币需求 L<M 有超额货币供给
区 域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L<M 有超额货币供给 L>M 有超额货币需求
i<s Ⅰ 有超额产品供给 i<s Ⅱ 有超额产品供给
r
m=M/P
r0 r1 m1 m2 m0 货币供给的变动 L L(m)
4 LM曲线
LM曲线表明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
4.1 LM曲线的推导
L=L1+L2=ky-hr M/P=m=m1+m2 m=L m一定时,要保持货币市场均衡时, L1与L2此消彼长。国民收入增加, 使得交易需求L1增加,这时利率将 提高,从而使得L2减少;反之,利 率会下降。
r L1=L1(y) 两类货币需求曲线 r 总的货币需求曲线 L=L1+L2 L2=L2(y) L 货币需求曲线
凯恩斯陷阱 L
3.5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一国某个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硬币、 纸币、银行存款之总和;是外生变量,不受利率影响,由国家 政策调节。 货币的类型: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 (长期存款,政府债券) 价格指数=P 名义货币量=M 实际货币量=m=M /P 货币供给
IS’ IS LM E’ E E’’ LM‘
r∗ ∗ rE
yE↓ ↓ y*
yE y∗
y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5.4 IS-LM模型的缺陷
(1)单纯的AD分析,而假定AS有完全的弹性;宏观经济 政策的重心全部在AD方面; (2)假定价格不变,只有总收入决定理论,而无价格决 定理论 (3)政策目标是经济增长,而忽视通货膨胀。
IS
●
调整:企业减产AS
C E
●
●
D
调整:企业增产AS
3 利率的决定
3.1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1)货币需求是由于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 (2)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
3.2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与货币需求动机
(1)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持有货币的偏好 (2)利息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 (3)持有货币的成本是利息
IS
(3)IS曲线的位置与移动
r 两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 y = c+i+g = α+β(y-t) +e-dr+g = α+e+g- βt+ βy-dr 0 投资:e 储蓄:s α
IS1 IS2
y IS右移 IS右移 IS右移 IS右移
政府购买:g 税收:T
(4)产品市场的非均衡与调整
C(IS上方):AD< AS 原因:r i i<s C点左移 r1 ro D(IS下方):AD>AS 原因:r i i > s D右移 0 y1 yo y2 y r2 r
=39930
其资本边际效率应该怎么计算?
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
R为资本供给价格 R1 R2 …Rn R1、R2、…Rn等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 J为残值 r 代表资本的边际效率,或贴现率,或资本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其原因1.随着企业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 资本品价格就会上涨,成本上升。2. 企业投资增加,其产品供给增加, 产品供给增加意味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降低,预期收益减少。
r1 r0 r2 m1 m0 m2 E L L(m)
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货币需求曲线的变动
r L2 L0 L1 m=M/P 货币交易、投机动机等增加时, 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利率上升; 反之左移,利率下降。 r1 r0 r2 m0
L(m)
THINKING:
利率上升对经济有何影响? 国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应对?
第4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模型
投资的决定 IS曲线 利率的决定 LM曲线 IS-LM模型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上一讲讨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即产品市场 的均衡问题。其中假定投资与利率是一个外 生变量,但实际上投资是由利率决定的,而 利率是由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是在两个市场的相 互作用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