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 教案
态度。《咏雪》一文并末对谢家儿女的答案加任何
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文叙事的 笔记
一大特点;二是语言简练。首句短短十五个字,涵
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
了解本文的写作 技巧。
说到了。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爱好文 学。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得到看重。13 岁 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 规,袭封临川王,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 备受礼遇。历任左仆射、江州刺史。刘义庆 15 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 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 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 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 位极人臣。但此一时期,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 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 因此刘义庆也惧 有不测之祸,29 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 职。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王凝之之妻
身份之贵 (侧面衬托)
学生做笔记。 给学生直观的感
欣道 赏韫 赞才 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
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作 者 展 示 预习结果 展示(分小 组展示预 习效果,其 他同学可 以作补充, 老师视学 生的预习 情况也可 以作补充)
刘义庆(403 年~444 年),字季伯,汉族, 学生做笔记。 原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世居京口(今 江苏省镇江市)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 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
主题归纳
《咏雪》教学设计
赴一场冬日里的家族茶话会《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4、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2、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
《咏雪》是初中第一篇文言文,虽然在小学时有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对于学生学习初中文言文来说,还是有些许陌生。
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及掌握程度相比小学来说会更高。
初一年级学生刚升上初中后,行为习惯都在逐步养成之中,学习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对教材内容的识记与认知能力较为薄弱,未能自觉形成课后复习教材内容、整理听课笔记的学习习惯。
但囿于该年龄阶段,学生对于新事物会有好奇心,从而形成学习古代汉语的一大兴趣点,乐于在课堂中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疑问。
同时,学生处于该年龄阶段,习惯于多媒体教学环境,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可以借助演示文稿、希沃白板等,加入些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比如:课堂活动、游戏互动等,使学生对于文言文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演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次机缘巧合,你穿越到东晋。
某日,你在家中闲坐,收到一封来自谢太傅谢安的邀请函,他邀请你参加“冬日茶话会”,与他的家人一同饮茶赏雪,早就听闻谢太傅大名的你欣然答应。
为了能尽快融入这次家宴,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查阅《世说新语》的相关材料,了解谢太傅一家。
1、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咏雪是一首以描写冬季雪景为主题的古诗。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古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启发学生对美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与神奇,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咏雪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能够理解诗中的描写手法和意象,从而能够欣赏和赏析这首古诗。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咏雪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理解诗中的描写手法和意象,能够欣赏和赏析这首古诗。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准备一些冬季雪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发他们关于雪景的认知和感受。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雪的印象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导入内容:冬天来了,你们见过雪吗?雪有什么特点?请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
第二步:课文学习(20分钟)•给学生分发咏雪这首古诗的课文,并在黑板上展示诗歌的原文。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教师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描写手法。
•选取诗歌中的某些句子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句子或一段诗句,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和解读这句诗句。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诗句传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感,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描写方式。
第四步:赏析欣赏(20分钟)•学生重点欣赏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和意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首古诗,比如音乐欣赏、绘画欣赏等。
第五步:诗歌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以“咏雪”为题材,创作一段短诗,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创作。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描写手法和意象来表达自己对雪景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单元导语表明“亲情”是该单元的人文主题,要在阅读中加深对亲情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单元导语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对“朗读”作出了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情感、节奏的变化。
本单元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写了真挚动人的感情。
因此,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
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第二单元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学习朗读,训练朗读技能,包括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后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从语文核心素养来看,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始终是基础素养,因此,识记和掌握基本字词,积累文言字词,发展言语能力,是本文的要点之一。
《咏雪》记叙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数》中的《言语》篇,因此本课可以试着让学生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
【学情分析】学生刚迈入初中一年级,《咏雪》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首篇,描写了寒雪日谢安一家人的生活情景。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接触了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了解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1)掌握“俄而”“骤”“急”“因”“差可拟”等文言词语。
2)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3)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4)感受古代儿童的智慧和良好的家风文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电化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预习检查(3分钟)师: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导学案第【1】篇〗《咏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咏雪》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
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构建单元整体,选文以诗化的散文为主,兼顾古今中外。
《咏雪》是一篇浅显文言文,语言文字理解起来不难,且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咏雪》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有吸引力,也有挑战性。
学生普遍认为诗歌是朗朗上口的,文言文是有难度的。
教师通过本课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文言文是有趣的,是可以掌握的”这一理念,激发学生通过学习,爱上文言文。
【创意概述】《咏雪》的教学设计基于这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一教学实际,由学生熟悉的《乌衣巷》导入,再通过“我爱朗读”“我会译读”“我能赏读”“我可背读”等几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顺畅朗读课文,习得学习方法,积累文言语汇,赏读精美比喻,感受良好教养……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领略文章意趣,提升思辨能力,体悟文字简约丰美的意蕴。
【教学方案】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复述故事,积累常用文言语汇。
(重点)2. 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重点)3. 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教养,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
(难点)教学过程:1. 导入: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我们做“小燕子”,重新飞回当年的谢家,去感受谢家寻常家居生活的情趣。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乌衣巷》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访谢家寻常家居生活的雅趣。
2. 我爱朗读(1)读准字音学生组内展示预习成果后,全班齐读:骤(zhòu)撒(sǎ)差(chā)可拟(nǐ)絮(xù)奕(yì)【设计意图】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习得的第一篇文言文,疏通字词读音障碍,是必须的,更应是由学生来主动完成。
《咏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咏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咏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
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咏雪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能目的: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假设”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发挥想象,学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的: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根底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学情分析^p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根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展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学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四、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五、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猜测谜语,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说的是谁?学生答复:雪老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答复〕老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老师板书课题:咏雪活动2【讲授】检查预习,扫除障碍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老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活动3【自学】探究新知,感受文境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3.四人小组合作翻译,老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初中语文《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咏雪》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咏雪》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谢灵运的背景及其对雪的赞美。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学会通过诗词来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雪》。
学会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理解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咏雪》这首诗的文本内容理解和解读。
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资源:教师教材《咏雪》。
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诗词鉴赏书籍。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雪的美好感受。
引出诗人谢灵运和他的诗作《咏雪》。
4.2 文本阅读与解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咏雪》,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教师引导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探讨。
4.4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尝试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一首小诗或一篇散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合作探讨和表达与创作的评估。
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解读的能力的评估。
5.2 评价标准:学生对诗的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的分析能力。
学生的合作探讨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词鉴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雪的诗词,如《雪梅》、《卖油郎独占花魁》等。
比较不同诗人对雪的描写和表达方式,深入理解各自的情感和意境。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3.讲解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所表达的高尚品质和崇高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举例说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为学生仿写练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诗人是如何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高尚品质的?
b.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诗歌背诵: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咏雪》,检查背诵情况,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仿写练习:布置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心中的雪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将所学修辞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咏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高尚品质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
4.学生能够分析并领会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3.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背景、作者、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3.课堂点评: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知识要点。
《咏雪》优秀教学设计
《咏雪》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咏雪》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咏雪》优秀教学设计1一、以冰心赞美儿童的诗导入课堂。
你还记得那些智慧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如果你们遇到同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呢?(导入老套而生硬,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创见更智慧。
二、翻开课文,可以说说我们平时怎么学文言文的吗?三、导读《咏雪》——“学会”介绍《世说新语》。
生读课文。
文中有几个多音字,你知道吗?生:“差”有四种读音,这里应该读第一声,是差不多的意思。
四、读准字音——读顺。
正音。
五、读准节奏——读懂。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怎么划节奏?分组读一读。
生试读。
重点分析后两句的节奏。
(是“王凝之/妻也”,还是“王凝/之妻也”。
学生是无法判断的,必须提供相关资料。
)六、读出韵味——品味。
找出你觉得最有意思,最有情趣的语句,摇头晃脑地读,读出语气,读出韵味;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有老师说“摇头晃脑”不是要求的,而是要营造一个氛围,这是很有见地的意见。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语句,试着读出韵味来。
一生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要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好。
老师不置可否。
(怎么能肯定“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呢?即使要从形容下雪籽的角度给于肯定,也应该由学生讨论而得出。
古诗词中的雪。
(引用略)以上诗句中,作者是把哪些事物比作雪的?七、读出自我——想像想像式对话用“未若。
”和“。
差可拟”的句式来比喻比喻雪花。
(应该更宽泛的让学生训练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而不应该局限于对雪的比喻。
)(针对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比喻是没有什么高下之分的,“谢家”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和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他只有先说出自己所面对的情景,我们才能说他比喻的好不好。
)八、朗读背诵——积累。
九、课外延伸。
(所有的课外延伸,如果不能有助于课文本身的理解,就叫无端延伸,只会扰乱课堂,削弱主题,徒生枝蔓。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特点及时代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咏雪》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1、分析《咏雪》这首诗的特点,及其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诗歌赏析方法。
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时代背景和文学特点。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讲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分享一些与南北朝诗歌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
2、《咏雪》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咏雪》进行逐步解读,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挖掘诗歌深层含义。
重点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咏雪》的特点,同时讨论诗歌中的意境与诗人表达的情感。
3、讲解诗歌赏析方法结合《咏雪》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教师讲解常用的诗歌赏析方法,例如:注意诗歌的格律、韵脚、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
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4、深入理解《咏雪》的诗意与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咏雪》所表达的诗人情感及其社会背景。
讨论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价值观念和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征。
同时,让学生体会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5、总结南北朝诗歌特点结合《咏雪》这首诗,教师总结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特点,如:注重形式、骈偶对仗、意象清新、抒情言志等。
同时,让学生思考南北朝诗歌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6、知识运用与拓展教师提供其他南北朝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赏析方法进行实践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分享给全班同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南北朝以外的其他诗歌流派与特点,扩大学生知识面。
五、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应预先准备好相关资料和素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咏雪》公开课教案
《咏雪》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咏雪》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并能够运用相关的诗歌技巧进行欣赏和创作。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的诗歌技巧进行欣赏和创作。
教学准备:1. 课文《咏雪》的复印件2. 音频设备和音频文件3. 诗歌欣赏材料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对雪的意象进行回忆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整体感知(10分钟)播放《咏雪》的音频,让学生先用心去感知诗歌的音韵和意境,然后集体讨论学生的感受和理解。
Step 3:诗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抒情和主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诗人通过雪来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Step 4: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诗歌欣赏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其中一首诗的阅读和分析。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Step 5:诗歌创作(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雪的图片或者描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关于雪的诗。
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修改,最后两个小组进行诵读和展示。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将诗歌的感悟和创作带回家继续学习。
Step 7:课堂延伸(自主学习)(10分钟)给学生布置扩展阅读的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咏雪》教学设计(通用5篇)
《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雪》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2、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1、注意字音骤差奕谢道韫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点“公”指谁;补充“欣然”)(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5)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四、悟读课文,自主探究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咏雪》教案(优秀6篇)
《咏雪》教案(优秀6篇)语文《咏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
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
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
“……也”,“是……”3、即……之妻也。
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
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
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1.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 )可拟 ( ) 无奕( )女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作者,朝家。
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呈现目标明确任务】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语文文学咏雪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文学《咏雪》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咏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绘了一场大雪之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咏雪》,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以及将课文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展示雪景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咏雪》,并尝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实例分析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学生思考《咏雪》中的景象和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对比。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咏雪》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和播放雪的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雪中,激发他们对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年级上册咏雪译文
七年级上册咏雪译文《〈咏雪〉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二、教材分析《咏雪》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节选自《世说新语》。
本文通过谢家子女咏雪一事,展现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氛围,也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敏。
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简单,但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生能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 通过探究式学习,体会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理解谢道韫比喻的精妙之处。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展示下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雪景,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从而引入课文。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尝试理解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 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疑惑,共同探讨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5.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在哪里?谢道韫是个怎样的人?6.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雪的诗句或故事,进行分享。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课堂活动开展“小小赛诗会”,让学生以雪为主题进行即兴创作,评选出最佳作品。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3.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内容。
2.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难点1.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关于雪的故事或播放雪的图片,引出课题。
2.介绍《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2.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内容。
4.赏析课文1.提问:文中两个比喻句哪个更好?为什么?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形似和神似的角度进行分析。
3.总结:两个比喻各有千秋,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5.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仿照文中的比喻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雪。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评价。
6.课堂小结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3.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通过朗读、理解、赏析,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阅读古代文学作品,领略古人的智慧和风采。
7.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在教学《咏雪》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韵律美。
在理解文意和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文言文的讲解还不够深入,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文言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2.发挥想象,品析诗句的高下,并用比喻作诗;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情境中感受诗意,能喜欢《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义,背诵课文,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一些动漫的下雪图片,选用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幻灯“动漫飘雪图”,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激趣导入
方法1.背诵写雪诗:略
方法2.讲述《七步诗》故事。
对七步诗,谢灵运说,“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
”“才高八斗”的由来。
谢灵运对曹子建的推崇和自信真性情。
方法3.谢家子弟不一般,介绍谢家
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两个大家族,赫赫有名的家族。
谢家,谢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都是诗文卓著,诗仙李白特别推崇谢安和谢朓。
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显赫的谢家里。
走进谢太傅时代的谢家,有如此多的名人,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呢?一起走进谢太傅家一个雪天咏雪的故事里。
二、熟读成诵,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几遍,读到自己认为熟了就停下来。
指名学生读,点评。
换一种方式读课文。
去掉标点读。
再换一种方式读,古籍是竖排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竖排本的,慢悠悠读全文。
2.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或者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要落实的重要字词:儿女:子侄辈;骤:急速,迅猛。
(暴风骤雨);拟:相比,(无可比拟);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预设:这两句诗到底谁的好?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点评?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受“咏絮才”
1.文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从文字中捕捉信息。
2.师小结: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3.四人一组,演读故事。
4.对诗,赏诗,评诗
①在场的绝不只有谢朗、谢道韫两人,还有其他孩子,只是作者只录下了两人的回答。
聪明的你也在场,发挥你的想象,也对一句,展示你的才华。
仿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曰:____________差可拟。
曰:“未若_____________。
②历代诗人还有那些咏雪的比喻呢?读诗并简单赏析。
③兄子和兄女谁的诗句更好,现在我们来评判。
④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已经暗示了,你读到了吗?
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补充“咏絮才”
这就是一个典故的源头“咏絮才”,指诗才出众的女子。
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判词就用到了这个典故,“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林黛玉是大观园里吟诗最好的女子。
四、拓展延伸,爱上好书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有才的同学。
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却不为所动?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的一鸣惊人?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一本书《世说新语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