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寨婆媳》中“媳妇”形象的塑造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形象的审美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形象的审美分析从社会的发展形态来看,婆媳关系在人们的观念中,可以由六个字来概括恶婆婆苦媳妇。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化,婆婆媳妇这两个角色的关系也随着政治制度完善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关系而衍生出新的形态。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很多作品都使之充分的表现出来。
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婆媳形象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所提到的婆媳作品,婆婆媳妇的形象塑造是要重点表现的。
首先,婆婆和媳妇尽管要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但是由于她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就导致了她们拥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向往,她们的思想独立从而行为也比较独立。
另外,婆媳两者的关系存在着现实的社会伦理关系,这就使得她们的形象有着相似之处;最后就是因为婆媳之间有着较明显的年龄差距,这就使她们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所以导致她们常常会有不同的立场,她们的差异都会使她们的形象更加鲜明。
(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婆婆形象家庭在社会的整体形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的家庭中,占有最高权利的就是父亲,不过当封建宗法制正式确立并实行以后,父亲的权利就被分配到了家庭以外的领域,父亲的权利成为了社会领域的主要力量。
随着这种现象的衍生,我们进一步对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关婆媳形象的作品进行探究,从中我们发现,关于父亲这个角色一直以来都不被提及,比如古代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原野》,作品中所描写的父亲都已经死亡,所以相当于作品中没有了父亲的角色。
即使有些文学作品中提到了父亲,但是,父亲的形象也是无足轻重。
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相对于儿媳妇来说就是婆婆要接管父亲的权利,对家庭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婆婆一旦掌握对家庭的权利以后,就拥有了对家庭物质支配的权利。
旧社会中,婆婆的权利范围一般是家务事,但在她们的观念中,儿女是重点要保护的对象,但是媳妇就要对其排斥,所以媳妇的命运几乎掌握在婆婆的手中,婆婆就会对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媳妇面前树立绝对的权威,她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家庭的和谐。
好斗80后,赢了婆婆输了幸福
好斗80后,赢了婆婆输了幸福作者:丛晓波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2011年第11期有时候,柔软比斗争更有力量。
热播电视剧《当婆婆遇上妈》中,刁钻厉害的婆婆让一对原本恩爱的小夫妻的生活一地鸡毛:小说《双面胶》中的婆媳斗争以丈夫掐死妻子而结尾。
媒体和舆论总在渲染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和媳妇之间剑拔弩张,为了取得家庭主权,女性一旦结婚,就要和婆婆斗个天翻地覆。
烟台的冯海玲就是如此,信奉“斗争哲学”的她,时刻与婆婆斗、与丈夫斗,直到把丈夫斗进老虎机,把原本应该幸福的家斗得分崩离析。
《烟台日报》记者丛晓波跟踪采访了这个故事,希望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201 1年4月27日晚,冯海玲气得七窍生烟。
整个晚上她给丈夫陈秀强打了二十多个电话,都是关机。
“等你回来,看我怎么整治你!”冯海玲恶狠狠地自言自语。
凌晨,烂醉如泥的陈秀强被朋友送回来,还没等朋友离开,冯海玲就对丈夫又抓又骂。
她那愤怒的脸、不断晃动的头发,在醉醺醺的陈秀强眼中,就像毛发怒张的母老虎。
陈秀强酒醒了一半,摇摇晃晃地指着妻子不停张合的嘴问:“你这个血盆大口要把我吞下去吗?”说完,转身走出了家门。
冯海玲呆呆地看着丈夫出门,无比惊讶,以前无论她如何打骂,丈夫都不敢还嘴,更不要说擅自离开。
冯海玲和陈秀强都是80后独生子女。
冯海玲的父母是烟台知名企业的高管,陈秀强出身公务员之家。
大学毕业后,两人陆续考入烟台某事业单位。
婚后,公公婆婆用多年的积蓄给他们在烟台开发区海边买了一套200多平米的复式楼房,并配了车,小日子过得如鱼得水。
可一次偶然机会,冯海玲听说,婚后跟老公和婆婆的第一仗,一定要获胜。
谁胜,谁就拥有了持家大权。
冯海玲深信不疑,从此家里开始弥漫着火药味。
婚后三个月,因为不想跟公婆同住一个小区,冯海玲开始向丈夫抱怨上班太远,要用海边的复式房换市区的房子。
见丈夫无动于衷,她把矛头对准了公婆,说公婆对他们的生活干涉太多:有时候在婆家吃饭,不是埋怨婆婆做的菜咸了就是嫌婆婆不讲卫生,当着老人的面摔碗。
三个女人一出戏——小品《“山寨”婆媳》创作后记
系 列 触 目惊 心 的 问题 。
在 老 龄 化 、空 巢 化 现 象 日益 严 重 的今 天 ,空 巢 老 人 的
凄苦 状态理 应得 到迅速 改 善 ,事 实上 关爱 空巢 老人也 越
来 越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的话 题 。解 决 空 巢 老 人 的 诸 多 问题 ,对
营 造 文 明 和谐 的社 会 环 境 和 人 际 关 系 、推 动 社 会 和 谐 发
的 人 物 “高 老 板 ”两 口子 不 是 创 作 者 揶 揄 和 嘲 弄 的 对 象 ,
他 们 对 寡 母 不 缺 爱 心 ,也 不 缺 示 爱 行 动 。只 是 他 们 想 的 有
些 简 单 和 片 面 罢 了 。在 推 行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今 天 ,很
多人 的 价 值 取 向 发 生 了 变 异 ,有 人 把 金 钱 的 作 用 无 限 放
我 的母 亲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也 是 一 位 空 巢 老 人 。 自从 十 年 前父 亲去世 后 ,我 们几兄 弟不 放心母 亲 一人 独住 ,轮着 把母 亲接 走 ,但 老母 因有腿 疾不 愿爬 楼 ,再 加上 对老 宅老 邻 居 难 以 释 怀 的 眷 念 ,一 年 断 断 续 续 总 有 几 个 月 要 近 乎 固执 地 留 守 矿 区 的 家 — — 上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初 公 家 建 的 简 易平 房 ,这 就等 于 时不 时要 客 串一下 空巢老 人 的角色 。在 家 独 居 的 日 子 ,如 果 有 一 阵 没 接 到 我 们 的 电 话 ,她 会 主 动 用 手机挨 个联 系我 们 。话是 很 简单 的几句 问候 ,且 几乎都 是 重复 的字 眼 ,但 每次都 能让 我们 感受 到话 中 的寂寞 以 及 她 对 子 孙 浓 浓 的 关 爱 与 牵 挂 。 在 外 创 业 的小 弟忙 于 事 业 打 拼 。一 度 曾 经 连 着 几 年 没 有 回来 陪 过 母 亲 。逢 年 过 节 或 是 母 亲 生 日 ,他 往 往 会 打 来 电 话 ,让 做 大 哥 的 我 替 他 向 母 亲 敬 杯 酒 。代 理 的 次 数 多 了 ,母 亲 不 解 中也 会 有 些 许 埋 怨 。她 不 时 念 叨 :建 伢 子 (小 弟 IJ、名 )到 底 怎 么 回事 ?过 得 好 不好 ?我 便 安慰她 ,小 弟情况 不错 ,只是 太忙脱 不开 身。 即 便 如 此 ,老 人 也 时 常 揪 心 ,日夜 长 吁 短 叹 。像 母 亲 这 样 不缺 亲情呵 护偶然 空巢 独处 的老人 尚且 如此 ,那些一 年 到 头 与 子 女 长 期 分 隔 实 实 在 在 的 空 巢 老 人 又 该 如 何 ?
妙在“藏”与“不藏”之间
妙在“藏”与“不藏”之间作者:谭孝红来源:《艺海》2019年第04期〔摘要〕这种“藏”,到情节结尾时的暴露与突转,其实是深受西方戏剧影响的一种创作模式,剧情上往往对观众保守秘密,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犹如小说中的欧亨利式结尾。
中国传统戏曲则不同,讲究“不藏”,喜欢说破自己,公开秘密,不太强调故事的结局,而是注重剧中的人物是如何造成了这结局,让观众在明知事件结局的情况下欣赏人物的所作所为或表演。
二者不能一概而论地孰优孰劣,对不同的编剧来说,每种创作方式都可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因人而异;如果把两种创作方式杂糅一起,综合运用“藏”与“不藏”时,作品的风格、剧场效果就更显千秋了。
〔关键词〕“藏”;“不藏”;创作方法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上,由资兴市文化馆创作的花鼓小戏《老四碰车》演出了这样一个故事:老四在东江湖畔推三轮车失灵,撞破了一辆高级小车,恰被一摄影爱好者旅客乙拍下,老四说家里有急事得走开一会再回来,旅客乙以为他要逃脱,欲强行拉住他想捞一笔好处费,在旁的女旅客甲却认为老四一定还会回来的;没想到老四真的回来了,老四说自己是个有担当的人,当年还是村主任,游客乙立刻挖苦他肯定是违反了八项规定才辞职,老四被逼道出苦衷,原来只因自己的儿子被他人车撞瘫痪,一直没找到肇事者,只好时时照顾才辞去了村主任的职务;女旅客甲其实早就认出了老四,因为前几天在他那买枇杷时,没找零钱她就先走了,可是沒想到老四就立刻到邻摊位换了零钱追过来塞给自己,所以甲认定老四是个实诚的人;女旅客甲悄悄地走了,开走了那辆被老四撞伤的车,原来她就是车主!车主是谁,车主将如何要求赔偿?这一直是本剧中一个最大的悬念,直到剧情快结束时,才抖落出来,原来就是在身边的美女旅客甲,可谓藏之深。
但细分析这“藏”之背后,却又隐隐发现一些“不藏”之处。
当旅客乙埋怨甲没和他一起拖住老四可能得到好处费来报销自己的旅游费时,甲果断地唱道:“可惜人是白拖的,账还是要你自己报的。
当下都市家庭剧人物脸谱化分析
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
谈《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的塑造
刘广辉
【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1)003
【摘要】<百合花>是茹志鹃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件精品.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虽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紧紧抓住她那神情举止和内心感情的变化,将新媳妇这一革命战争年代农村少妇形象塑造得恰切传神,真实感人.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刘广辉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商丘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茅盾的异性立场——谈茅盾二十年代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J], 徐涵
2.谈《山寨婆媳》中“媳妇”形象的塑造 [J], 葛莹
3.青春与人性的歌唱——细读《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 [J], 朱芬
4.青春与人性的歌唱——细读《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 [J], 朱芬
5.青春与人性齐飞--试解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 [J], 马瑞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关系的表现和特点
浅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关系的表现和特点作者:赵艳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赵艳艳(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婆媳关系是一种微妙而又重要的社会伦理关系。
五四运动以后,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给人民以洗礼,为了彻底推翻封建腐朽的制度,达到政治目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女性的解放,并以此为契机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相随出现了大量的表现婆媳关系的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作家的出现,她们以更为亲切的口吻讲诉自己身边的故事,传达自己的心声,表现真实的生活。
关键词:文学作品:婆媳关系:特点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155-02婆媳关系以其特殊性在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女性受传统儒家思想启迪的同时,也受到封建制度的压迫,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遵循着“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传统。
媳妇更是恪守着“婆尊媳卑”的观念,对婆婆言出既从,百依百顺。
顺从公婆、孝敬公婆是媳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婆婆成了封建家族制度的代言人,当苦媳妇熬成婆的那一天,也正是可以抬头的日子,下一位婆婆以自己的经验和标准教育者下一位媳妇,这样代代相传。
因此,婆媳之间矛盾的激化程度相对较浅,文学作品中也多勾勒着婆媳之间的和谐图景。
五四运动以后,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给人民以洗礼,为了彻底推翻封建腐朽的制度,达到政治目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女性的解放,并以此为契机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相随出现了大量的表现婆媳关系的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作家的出现,她们以更为亲切的口吻讲诉自己身边的故事,传达自己的心声,表现真实的生活。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自我意识的觉醒,媳妇有了反抗意识,开始维护自己的尊严,打破封建纲常,婆媳之间的矛盾便开始频频上演。
一、二三十年代小说——简单化初见端倪现代文学作品中最早涉及婆媳关系的是问题小说的出现。
正确把握人物的塑造与情感体验
正确把握人物的塑造与情感体验作者:余红瑞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01期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一部戏曲作品的魅力,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
演员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就是观众对这部作品的鉴赏过程,一位成功的演员,只有正确把握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认真体验和创造角色。
才能使戏曲作品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叫好。
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剧目,都离不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戏曲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人物是戏曲的灵魂。
如何才能塑造好剧中的人物形象,并对角色赋予恰当的情感表现。
谈谈我在现代戏《未露面的新娘》中对饰演黑姑妈的一点体会首先,“体验”与“体现”高度的统一。
现代戏《未露面的新娘》是反映现代农村破除旧道德,树立社会新风尚,建立和谐家庭的故事:我在剧中饰演黑姑妈,黑姑妈是一位中老年妇女形象。
我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体会到,只有“体验”与“体现”高度的统一,才能准确的捕捉到戏曲的灵魂,只有二者有机融合,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才能感染观众、打动观众。
我们演员是研究人的专业,对生活的积累,不能像一般人那样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而是要比一般人更早、更快、更多地积累生活。
演员的任务、演员的职责。
是以剧作家笔下的文字形象为基础,全心地塑造出真实的、生动的、鲜明性格的艺术形象。
首先应该去熟悉剧本,理解剧本了解剧本对所要塑造人物的要求以及作者所想要表现的意图,真正体会到剧本情节普通表象之下所蕴含着的巨大戏曲魅力,做到对人物的透彻理解。
接到剧本后,在导演的指导下,我开始分析人物找感觉。
反复阅读剧本,走近人物,认识人物,理解人物。
做到各个人物了然于胸,把剧本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的性格要牢牢的记住,不仅要分析自己所饰演的角色,而且要熟悉剧本中的所有人物,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树立一个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演员不仅是剧本的解释者,台词的朗诵者。
还必须对剧本反映生活赋予极大的热情,揭示剧本所表达的深刻内容。
把剧本和舞台联合起来,在特定的空间进行艺术创作。
【婆婆媳妇花田错】欢喜婆婆俏媳妇
【婆婆媳妇花田错】欢喜婆婆俏媳妇婆媳关系自古以为就很复杂,是历来家庭关系中值得探讨的一环,毫无疑问地,这也是众多婚恋戏里的热门题材,随着近2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韩剧《媳妇的全盛时代》的热播,使得荧屏上的“婆媳剧”随之大热了起来。
在以往电视剧中,“婆媳矛盾”往往显得有些极端,媳妇和婆婆大都针锋相对,从《双面胶》、《王贵与安娜》到《金婚》中我们看到“苦媳妇”和“恶婆婆”的形象似乎成为荧屏上的标准模式,但这一次《欢喜婆婆俏媳妇》将“婆媳矛盾”以喜剧手法夸张放大,并将故事背景十分巧妙地移花接木到古代,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展示了一个满清没落贵族家庭的喜怒哀乐,在让观众乐的同时,也传达了许多处理婆媳关系的小窍门。
《欢喜婆婆俏媳妇》以民国为时代背景,讲述一个婆婆与三个媳妇的故事,剧中作为婆婆的玲珑,身为媒婆的职业赋予了她牙婆的特色,本身是一个非常幽默搞笑的人,她能搞定很多人的婚事,却搞不定自己三个儿子的婚姻,展开了一场场既搞笑风趣、又伤感温情的“婆媳大战”。
剧中不乏幽默的元素也融入到剧中的各色人物中,吴孟达饰演的落魄将军受老婆气,苑琼丹饰演的誓作“第一牙婆”的玲珑给自己的三个儿子乱点鸳鸯谱,胡杏儿、刘恺威、戴娇倩、何晟铭、高昊、杨蓉饰演的三对小情侣,也各自有着自己的出色,李菁菁与张达明这对出人意料的“情侣档”,在意料之中地产生了强烈的笑剧化学效用。
而香港实力派谐星苑琼丹、吴孟达、张达明的加入,无疑也为该剧添加了很大的看点。
马玲珑(苑琼丹饰)虽然长相不佳,却为人单纯可爱,努力上进,相信笨鸟先飞,却因为想当然尔常常闹出笑话,她希望她的三个儿子能娶到她理想中的儿媳妇,可是总是事与愿违,最终只能在打打闹闹里慢慢磨合。
铁木尔(吴孟达饰)前清将军,因世袭带来荣耀,也因世袭而娶了他所不喜欢的玲珑,清朝灭亡后跟如花私奔,后被抛弃回来,才觉得家有丑妻如宝,夫妻和好。
铁长欢(何晟铭饰)嘴甜舌滑,哄女人本事一流,却在爱情面前全面沦陷,鬼点子多,是家里的智多星。
婆媳斗,中国女人间的永恒主题
婆媳斗,中国女人间的永恒主题民国时期豪门家庭中的女性关系总给现代人的印象是极其紧张和奢侈的。
她们被演员塑造的形象是庄严肃穆,品德纯粹,是可以让大家一下便去辨别这是否究竟是个好坏的角色标准。
然而,这只是大众从近几年频繁播出的电视剧作品中得到的误导,并不真实。
至于真实的情况,我们有机会只能从一些如今移居海外的贵族后代得知。
可实际上,聪慧的编剧为何会以这么一种演绎画面来呈现当初的豪门景象呢?。
我们用观众最熟悉的三部电视剧来回顾那个时期,不同特点的豪门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部《钻石豪门》。
在《钻石豪门》中,由台湾老牌演员陈莎莉饰演于家老太太,支撑着在风雨中飘摇的于家,剧中陈莎莉的媳妇由刘雪华所饰演。
因为深知婆婆耳根子软,王采伶(刘雪华扮演)就频频在其面前大说于爱雪(戴娇倩扮演)的不是,并以有损于家运势而将于爱雪扫地出门。
历来两面三刀的王采伶人前对婆婆言听计从孝顺有加,背地里则对婆婆手上所握有的工厂的三分之一的股权垂涎已久。
后来为了扶助自己的儿子顺利接手面粉厂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渐渐看清了儿媳妇恶行的婆婆也开始幡然觉悟,于家老太太为了工厂而出面和王采伶斡旋到底。
整部戏中,有中国老年妇女的传统美德,也有世人常见不鲜的刁毒媳妇,两代人在社会转型时期斗智斗勇,看了让人直呼过瘾。
描写的女人间的战争节奏紧凑,让人看得喘不过气,不禁感叹女人又何苦为难女人。
这个电视剧表现出了女人的痛苦与无奈,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矛盾冲突激烈,演员表演出彩,值得一看。
第二部《徽娘宛心》。
这部由当家花旦李冰冰和老戏骨刘晓庆主演的电视剧,当年掀起过一阵收视热潮。
李冰冰扮演的宛心一角色是绝对的传统中国女性形象。
出身没落的她,因为给大户人家吴家大少爷冲喜下嫁于此。
然而吴家大少爷慧祥虽然自幼饱读诗书,但自己的体弱多病让他自暴自弃,他不顾宛心,宛心也在吴家处处受气。
相继吴家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老太太派去了自己的贴身丫鬟莲儿照顾慧祥。
一心想上位的莲儿乘机引诱慧祥,并怀上了慧祥的孩子。
老婆婆pk洋媳妇观后感
老婆婆pk洋媳妇观后感题目:老婆婆PK洋媳妇观后感观影之初,我对于电影《老婆婆PK洋媳妇》充满了期待。
从标题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以家庭关系为主要题材的电影,聚焦于老婆婆与洋媳妇之间的冲突。
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中国家庭的故事,通过老婆婆与洋媳妇之间的对决,反映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矛盾与融合。
在观影过程中,我深受触动,思考了许多问题。
电影以老婆婆和洋媳妇之间的冲突为线索,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
老婆婆是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代表,她习惯于自己料理家务,有严格的家规家训,对儿子的要求也非常严厉。
而洋媳妇则秉持着西方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念,她习惯为自己和家人准备餐食,也希望家庭成员能够平等相待。
两种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使得两位女性之间产生了许多误会和矛盾。
电影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展示了老婆婆和洋媳妇之间的争执和矛盾。
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争夺话语权,围绕着家务、孩子教育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这些情节引起了我对两种文化价值观的思考。
作为中国人,我深知传统家庭观念对于老一辈的重要性,但同时也看到了洋媳妇所持有的西方家庭观念的合理性和现代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无法回避的。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习惯,以宽容的心态面对文化碰撞。
除了矛盾和冲突,电影中也展现了老婆婆和洋媳妇之间的融合和理解。
通过各种方式,两位女性在相互交流中慢慢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老婆婆逐渐接受了洋媳妇的独立自主,尊重了她的价值观。
而洋媳妇也逐渐领会了老婆婆的传统观念,主动帮助照顾家庭。
两位女性之间的融合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更是家庭和谐与幸福的源泉。
在故事情节之外,电影还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画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传统的家具摆设到中国菜的烹饪方式,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细节的刻画,电影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而又温暖的中国式家庭。
这种传统文化的表达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综上所述,电影《老婆婆PK洋媳妇》通过老婆婆和洋媳妇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对话。
超越婆媳那点小事读后感
超越婆媳那点小事读后感以前总觉得婆媳关系就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但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梳子,把这团乱麻一点点梳顺溜了。
书里没有那些高大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全是特别接地气的故事和实用的小妙招。
书里讲的那些婆媳之间的故事啊,就跟发生在咱身边似的。
什么因为做饭口味不一样闹别扭啦,因为带孩子观念不同起争执啦,这些事儿看着小,可真要是搁在自己身上,那也够头疼的。
不过呢,作者就像个“和事佬”,一边给你分析婆婆为啥这么想,一边又告诉你媳妇心里的委屈,然后再给出解决办法。
就好比婆媳之间是两座小冰山,作者就像那温暖的太阳,慢慢地把冰给融化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里说婆媳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
这就好比你站在婆婆的角度,就能明白她为啥总是唠叨那些节省的事儿,毕竟她们那代人吃过苦,知道生活不易;而婆婆要是站在媳妇的角度呢,也能理解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有些生活方式和老传统不一样了。
这道理一说出来,感觉就像捅破了一层窗户纸,简单得很,可之前就是想不到。
而且书里还提到要多沟通,这可太重要了。
我就想啊,以前婆媳之间闹矛盾,好多时候就是因为都在心里憋着话,你猜我想啥,我猜你想啥,最后猜来猜去就变成了误会。
要是能像书里说的那样,有啥想法就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虽然可能刚开始会有点小尴尬,但总比把矛盾越积越深强吧。
读完这本书,我就觉得婆媳关系其实没那么可怕,只要双方都能抱着一颗理解和包容的心,再加上点沟通的小技巧,那就能超越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这就像两个人一起搭伙过日子,虽然偶尔会磕磕碰碰,但只要目标是一致的——把家庭经营好,那还有啥过不去的坎儿呢?我都想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所有为婆媳关系发愁的朋友,告诉她们:“别愁了,看看这本书,啥事儿都能解决!”。
《老人与海》和《佐贺的超级阿嬷》中优秀品质分析
《老人与海》和《佐贺的超级阿嬷》中优秀品质分析《老人与海》和《佐贺的超级阿嬷》中优秀品质分析2021-11-08 11:27:18公文范文曹静尹婧红人生本来就是一本开启的书,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美好,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究竟是一味抱怨、怨天尤人曹静尹婧红人生本来就是一本开启的书,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美好,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究竟是一味抱怨、怨天尤人,还是消极怠工、得过且过?生活让我们成为理应成为的那个人,在教育中应当如何正确地引导大众的思维走向?我们无法改变一些,却可以正视和面对一些。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经历苦难背弃依旧自信乐观,从他的语言和微笑中常人难以体会到他所经历的那些无奈和辛酸。
《佐贺的超级阿嬷》中的德永昭广的外婆,一个孤苦的老太太无依无靠凭借自己常年不请假、做事认真的良好声誉做清洁工养活七个子女,还有个智商有问题的小儿子需要照顾。
与此同时,因为在广岛工作的女儿一个人无法同时开小酒馆维持生计、带两个孩子,不得已把小儿子昭广送到外婆也就是佐贺的超级阿嬷这边。
从该书中我们得知她的女儿只是带两个孩子都无法兼顾,而她一手却拉扯大了七个孩子,后来还要带外孙和因病智力缺陷的小儿子。
一般来说,这样的书肯定是一部声泪俱下的故事。
但是我们未曾感觉到凄苦、悲伤,即使贫困极致,反而处处流露出丝丝的幽默。
这个是当下教育的目标,因为很多人因为贫寒心理产生了极度不平衡造成一生性格极端偏执,严重一点儿甚至会酿成人生的悲剧。
换一个说法,倘若阿嬷整天因为没有饭吃而唉声叹气,对着自己的外孙以泪洗面,诉说自己的人生多苦多难,幼年懵懂的孩子一定从此自卑、胆怯,那就不会成就一代风趣幽默的相声大师岛田洋七,更有可能因为贫寒培养出一个人格缺陷的反社会分子。
一、人不论在何等的境地都应该坦然、乐观地面对在《佐贺的超级阿嬷》中,阿嬷不仅积极乐观、“坚毅耐劳”,而且在教育外孙方面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一见面没有和很久没见面的昭广嘘寒问暖,而是直入主题,“第一句话是‘跟我来!还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时候,阿嬷已经开始教昭广生火做饭了”。
超越婆媳那点小事读后感
超越婆媳那点小事读后感以前啊,我总觉得婆媳关系就像一团乱麻,怎么解都解不开。
在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整天为婆媳之间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头疼。
什么婆婆嫌媳妇不会过日子啦,媳妇觉得婆婆管得太宽啦,各种矛盾就像鞭炮一样,一点就炸。
这本书呢,就像是一本婆媳关系的“秘籍”。
它可没跟我讲那些大道理,什么互相尊重啊之类的空话,而是从生活里那些特别实在的事儿说起。
比如说,书里提到婆媳俩因为做饭的口味不一样闹别扭,这多常见啊。
作者就像个贴心的大姐一样,给了好多实用的办法。
像可以每周安排几天按照婆婆的口味做,再安排几天做媳妇爱吃的,大家互相迁就一下。
这办法简单吧?但是以前大家就是想不到,都在自己的小情绪里较劲儿呢。
书里还特别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
我就想啊,这婆媳之间有时候就像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人,都不明白对方心里在想啥。
作者告诉我们,沟通可不是光说话就行,得用心去听对方的想法。
媳妇不能觉得婆婆年纪大了就啥都不懂,婆婆也别老把媳妇当外人。
就像书里有个例子,婆婆想把老房子重新装修一下,媳妇一开始就反对,觉得浪费钱。
后来两人坐下来好好一聊,媳妇才知道婆婆是想把房子装修得舒服点,以后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有个好地方。
媳妇呢,也跟婆婆说了自己的经济规划,最后两人商量出一个折中的办法。
这多好啊,要是都不沟通,估计矛盾就越来越大了。
再说说里面那些关于家庭角色定位的内容。
婆婆呢,要明白自己不是家里的女王,不能啥都管;媳妇也得知道自己不是公主,不能太任性。
大家在这个家里都有自己的位置,要互相配合。
就像一场足球比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只有团结协作,这个家才能和谐美满。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婆媳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婆媳之间是天生的“对头”,现在才知道,只要大家都用点心思,那些小事儿根本就不是事儿。
我要是以后结婚了,一定得把这本书里的智慧用上,让我的家庭变成一个温馨的港湾,而不是战场。
我也打算把这本书推荐给我那些还在婆媳关系里挣扎的朋友们,希望她们也能早日超越那些小事,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
《红楼梦》里贾母与邢夫人假礼假体面的婆媳关系
《红楼梦》里贾母与邢夫人假礼假体面的婆媳关系推荐:作者福利来了:《阅读悦读》头条号创建专栏相关说明采用即有稿酬:《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8第四版)和征稿选题作者:韩雪丽(邢夫人)婆媳关系本来难处,何况是出身差异大的贾母和邢夫人,贾母是贵族派,邢夫人是小门小户出身,一个视金钱如粪土,一个爱钱如命,一个把名贵的软烟罗糊窗子,给宝琴名贵大衣,给宝钗布置房间,一个连侄女一两月银都算计,这样的差别,相处自然不投缘。
有一段时间,邢夫人还是看贾母眼色,比如对黛玉非常热情,亲自带黛玉见贾赦,黛玉返回,邢夫人目送车走远了,才转身。
黛玉不过是七八岁的小孩子,都是给贾母颜面。
对宝玉也宠爱,邢夫人不爱孩子,对宝玉热情,也是为了贾母疼宝玉。
邢夫人没有王夫人的大家作派,也无凤姐的八面玲珑,讨好婆婆有难度,所以才采取了最简单的方式,对贾母疼爱的孙子辈极热情。
宝玉挨打,她也送了水果过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贾母对邢夫人始终淡淡的,邢夫人努力没有什么收效,有些灰心吧,随着鸳鸯拒婚事件,矛盾白热化。
贾母说邢夫人贤惠太过了,邢夫人脸红了,只好分辨,管不了丈夫。
贾母问她,他逼着你杀人,你也去吗?(黛玉传,王熙凤)估计邢夫人真去。
这事之后,邢夫人依然来请安,她是无奈,明知道婆婆看自己不顺眼,老公能躲着不来,她却不能,只好硬着头,天天来装样子。
邢夫人恼了儿媳妇凤姐,儿子和媳妇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只知道奉承贾母和王夫人。
贾母不看好邢夫人,表面上敷衍罢了,知道这个儿媳妇,没什么坏心,也没干什么好事,都是听命于老公。
不过是贾赦的打手罢了。
(尤氏和邢夫人)当婆婆的教育几句,让她学着规劝丈夫,人家表态,自己劝不动,还能怎样。
婆媳关系到这一步,都是面子情了,大面上讲个礼仪规矩,内里早已经离心离德,邢夫人如此,贾母也是如此。
尤氏那一句,都讲个外面的假礼假体面,这个假字,形容得太过准确,可不是,就一个假字吗?可是不假又能如何。
(贾赦,邢夫人)【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写乎》《作家荟》《长江诗歌》等刊物。
关于《婆媳》的读后感
关于《婆媳》的读后感
《婆媳》是一部描写家庭关系的小说,通过描绘婆媳之间的矛盾和磨合,展现了传统
家庭中的复杂人际关系。
读后感可包括以下几点:
1. 真实性:小说中展现的婆媳之间的矛盾和磨合情节具有现实性,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引发共鸣。
2. 传统与现代:小说中展现了传统家庭中的价值观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让人
思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共存。
3. 人性冷暖:小说中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婆媳角色,既有温暖善良又有刻薄刁钻,展现
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亲情与理解:小说中也展现了婆媳之间的理解与亲情,通过磨合和沟通,最终达到
和谐共处的目的,让人感受到家庭关系的温情。
综上所述,读完《婆媳》这部小说后,我对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感慨传统
家庭中的复杂关系,也对现代家庭中的沟通与包容有了更多思考。
关于婆媳的读后感
关于《婆媳》的读后感
《婆媳》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宝鸡的普通农村妇女——王婆与她的儿媳妇的故事。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婆媳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因为很多时候婆婆和媳妇之间的矛盾无法避免,而这些矛盾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
然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种矛盾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来解决的。
在这个故事中,王婆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妇女,她对儿媳妇的要求非常高,而儿媳妇也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女性,她对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要求。
这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当她们开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时候,这种矛盾就开始慢慢地消失了。
王婆开始尊重儿媳妇的意愿,而儿媳妇也开始理解王婆的难处。
最终,她们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这样的婆媳关系也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和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婆媳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必然的,而是可以通过双方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来解决的。
在现代社会中,婆媳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们应该尝试去理解对方的难处,尊重对方的意愿,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学习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是建立任何良好关系的基础,只有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实现我们自己的期望,也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婆媳》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婆媳之间的尊重和理解,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两个人之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对待任何人都充满尊重和理解,我们就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论古代笔记小说中的妒妇形象的开题报告
论古代笔记小说中的妒妇形象的开题报告一、引言古代笔记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类特殊文体。
从《醒世恒言》到《聊斋志异》,古代笔记小说流传甚广,其中不乏描写妒妇形象的篇章。
这些妒妇形象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理解和解读这些妒妇形象,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观念。
二、古代笔记小说中的妒妇形象1.《牡丹亭》中的李瓶娘《牡丹亭》是明代闫鹤年的一部爱情笔记小说。
小说中的女主角李瓶娘是典型的妒妇形象之一,她嫉妒两位男主角之间的感情,最终导致自己的悲剧结局。
2.《聊斋志异》中的钟离春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钟离春是一位典型的妒妇形象。
她嫉妒丈夫接纳了一个美貌的女佣,最终导致自己被杀害。
3.《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元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中,潘金莲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妒妇形象。
她不仅嫉妒自己丈夫的其他妻子,还曾经勾引其他男子,最终遭到了丈夫的杀害。
三、论妒妇形象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1.代表了古代妇女的弱势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妒妇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形象,这是由于古代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只能以丈夫为荣,以子孙为继。
因此,妒忌、嫉妒这些负面情绪就更显得突出和严重。
2.反映了古代文化中男女角色的固化在古代社会中,男女角色是非常明显的。
男性具有强势、权力的特征,而女性则是弱势、被动的代表。
因此,一些古代笔记小说中出现的妒妇形象,往往是反映了这种男女角色固化的现象。
3.突显了古代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古代文化中,道德观念非常重要。
妒妇形象的出现,往往是为了突显一些负面的道德倾向,例如忌妒、猜疑、贪婪等。
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不仅与古代道德观念相悖,还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个人悲剧的发生。
四、结论古代笔记小说中的妒妇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类重要形象。
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古代妇女的地位和文化观念,理解古代男女角色固化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例如尊重女性、平等相待,不让负面情绪和行为导致社会和个人的不幸。
民间故事《谎屁张三》中张三媳妇形象分析解答
民间故事《谎屁张三》中的张三媳妇形象分析(2009级民俗学专业谷凤娟)在整理谭振山的民间故事《谎屁张三》中,张三的足智多谋自不用说。
虽然她只是故事中的配角,但她身上却明显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女性一些重要而明显的人格特征。
三纲五常思想在她身上的体现。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女子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两个时代,从父时代和从夫时代。
而张三媳妇是一个非常的典型,截然进入角色。
在从父和从夫之间,做为已婚的她是明显选择从夫的。
在故事发展的第一个情节中,张三家遭灾,难以继日,张三想向老丈人借钱,而老丈人惜财如命,是不可能借给他的。
聪明的他就想出计谋,骗老丈人借他钱。
他说自己得了拨魂棍,能将死人拨活。
而这绝对离不开他媳妇的配合。
当老丈人来时,他让媳妇装死,老丈人大悲,他用拨魂棍拨媳妇,拨脚脚动,拨头头动。
也正是因为他媳妇的配合,老丈人才完全信以为真,用二百两银子买了这个棍子。
而这二百两银子让张三一家度过难关。
第二次借钱,张三出的计谋是请老丈人吃饭。
老丈人来时没看到女儿做饭,等张三用锯菜的家伙“哗啦棒”揭开锅时却看到热气腾腾,喷香可口的饭菜。
老丈人一方面出于对女儿的信任,一方面出于贪心,又一次上当,用五百两银子买了哗啦棒。
当老丈人发现又一次上当时,勃然大怒,和儿子们打算把张三扔到河里淹死。
张三凭借自己的聪明又一次脱险。
并将计就计,把老丈人和三个小舅子扔到东海里淹死了。
按常理,对于张三媳妇来说,张三这样做是杀父弑兄,不共戴天。
而故事中对于张三媳妇的反应并没有交代,抑或是没有大的反应。
因为接下去,故事又顺理成章地发展,在阎王爷派底下兵将来捉张三时,他媳妇还是一如既往地配合他。
张三媳妇全心帮助丈夫,甚至对杀父弑兄也能容忍,看起来有悖常理和人伦。
但是作为读者,我们都能接受,并不起责怪之心,甚至觉得她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这也许和我们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背景和氛围的熏陶不无关系。
三纲五常的影响。
虽然我们都极力批判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糟粕,对女性压迫至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 馆 编 排 的 小 品 《山 寨 婆 媳 》 推 出后 , 反 响 十 分 强 烈 。该
作 品演 出一 年 来 , 相继获得“ 天穆杯 ” 全 国第 三 届 “ 新 农
} - . j - 、 新文化 、 N N. 尚” 小 品展 演 大 赛 二 等 奖 。 第 四 届 湖 南 艺 术节小戏小 品类银奖 、 观 众 最 喜 爱 的剧 ( 节 ) 目 。 今 年 , 入 围 第 九 届 中 国 艺 术 节 。作 为 该 剧 中 “ 媳 妇” 角 色 的
晖 编 写 了《 梁 祝 》、 《白 蛇 传 》 等二十余 册唱本 ; 为 了 在
农村J L 童 中普 及 语 言 教 育 , 他 加 强 了 对 儿 童 音 乐 作 品 的编创力度 , 并于 1 9 5 5年 出 版 儿 童 歌 曲 集 《快 乐 的 早 展 》。 黎 锦 晖 的 一 生 面 对 的 是 时 代 更迭 的 不 断 挑 战 , 他 亦 以卓 绝 的才 华 挑 战 着 时代 , 早 在 1 9 2 1年 , 黎 锦 晖 就
小 女人似 的“ 媳 妇” 形 象 在 头 脑 中有 了 影 子 , 虽 说 理 解
而今再 回望 , 黎 锦 晖 先 生 已去 世 4 6年 , 但 他 留 下 的千余 首音乐作 品 , 编创 的书刊 , 以 及 其 坚 守 一 生 的 编 辑 思 想 却 能 为 当 下 挣 扎 在 社 会 效 益 与 经 济 效 益 之 间 无 从 选 择 的 编 辑 工 作 提 供 一 次 历 史 的 观 照 。黎 锦 晖 的 编 辑 思 想 是 其 人 生观 与价 值 观 的折 射 , 只 有 在 对 少 年 儿 童 满 怀 期 待 与热 爱 ,对 时 代 满 怀 抗 争 与 牺 牲 。 对 中 华 大 地 满 怀 赤 诚 与 笃定 , 对 劳 苦 大 众 满 怀 热 忱 与 悲
合 与强 大 的 精 神 支 撑 。
新 中国成 立之后 , 为了给 “ i P , 字 不 多 和 在 速 成 识 字 班 新 结 业 的劳 动 大众 能 够 获 得 足 够 的读 物 ” , 黎 锦
扮 演者 , 我强烈地感觉到 , 塑 造 有 鲜 明 性 格 的 舞 台 形 象
不 难 ,要 塑 造 贴 近 时 代 贴 近 生 活 贴 近 实 际 的 人 物 形 象
的 编辑 思 想 。
艺 术 来源 于 生活 , 又 高 于 生 活 。对 社 会 生 活 的 切 身 体验 , 为准 确 塑 造 艺 术 角色 提 供 了基 础 和 前 提 , 要 准 确 表 达人物思想 感情 , 必须对 作品的创作 背景 、 主 旨、 情 节 以 及 人 物 关 系 进 行 研 究 ,而 这 种 研 究 必 须 建 立 在 对
对 生 活 深 入 观 察 体 验 是 塑一 篇 文 章 中道 出 了 自 己的 编 辑 理 念 : “ 新 ,固 然 不 能
说都可 以‘ 新得好 ’ , 但 是无论 如何失败 , 也 比 旧 的有 价值 些 。 ” @由 平 民 音 乐 到 儿 童 音 乐 再 到 爱 国 音 乐 。 编 创 重心 的 一 次 次 转移 . 展 现的正是他 “ 音 乐 当随 时代 ”
在 中华 平 民 教 育 促 进 会 任 l i p , 编 辑 的 黎 锦 晖 再 次 刊 发
由 郴 州 市 艺 术 研 究 所 许 贤 志 编 剧 ,郴 州 市 群 众 艺
了 一 本 名 为 《中 华 民 族 战 歌 》的 歌 集 , 《 我 是 中 国人 》 、
《 全 民抗 战歌 》 等 2 9首 抗 日 爱 国 歌 曲被 广 为 传 唱 。 抗 日歌 曲 的传 播 , 虽 不 似 刀枪 能 杀 敌 复 地 , 却 为 中 华 民 族统一 战线 , 齐 心 抗 击 外 来 侵 略 提 供 了 民 族 心 灵 的 契
实 际 生 活 的观 察 体 验 之上 。 由于 小 品 艺 术 的 短 小 精 悍
性 , 让 演 员很 容 易 为表 演 而 表 演 。拿 到 剧 本 后 , 往 往 只 看 到 剧 本 的 表 象 后 就 匆 忙 排 练 ,舍 不 得 花 时 间 更 多 地 置 身 实 际生 活 , 从 而 塑 造 的 艺 术 形 象 缺 乏 感 染 力 。我 在 《山 寨 婆 媳 》中 扮 演 “ 媳妇 ” 这一 角色时 。 最 初 为 了 赶 在 市 里 的春 节 联 欢 晚 会 演 出 , 拿 到剧本后 , 看 了几遍 , 练 熟 了 台词 , 就开始排练 , 根 本 没 有 仔 细 揣 摩 人 物 性 格 和 形 象 , 更不 要 说 研 究 作 品 的创 作 背 景 , 与 实 际 生 活 中 的 人 物 关 系 等 。而 且 我 本 人 的 生 活 与 思 想 跟 作 品 里 的 “ 媳 妇” 比起 来 迥 然 不 同 , 到临上台表演时 , 突然发现对“ 媳 妇” 的理 解 还 有 很 大 差距 。虽 然 演 出较 为成 功 , 但 我 对 自己 塑造 的形 象 并不 满 意 ,  ̄ - , j - 我而言 , “ 媳妇” 角 色 还 有 很 大 挖 掘 空 间 。 幸运 的是 , 由于 作 品 的新 颖 、 趣 味 和 教 育 性 等 多种 因 素 , 该 作 品又 入 选 第 四节 湖 南 省 艺 术 节 。 我沉 下心 来 , 认 真 回忆 与 作 品 中 “ 媳妇” 相关的人和事 , 想 到 在 网 络 上 看 到 的 很 多 为 了 金 钱 和 前 途 而 忽 略 亲 情 的辛酸故事 , 我 感触很深 , 一个漠视 亲情 、 有 些 自 私 的
就 不 容 易 了 。在 塑 造 《山 寨 婆 媳 》中 代 理 媳 妇 过 程 中 , 我
通 过 对 生 活 的深 入 观 察 体 验 , 对 角色 性 格 的 深 入 解 读 , 有意 识地 设 计 一 些符 合 人 物个 性 的 舞 台形 体 语 言 , 将 一
个 个 性鲜 明、 感情 丰 富 的“ 假媳妇” 展 现 给 了广 大观 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