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伤逝》中子君音乐形象的塑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开题报告

一、课题论证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关于歌剧《伤逝》在国外尚无一本书籍研究。在我国关于本论文也没有专门的书籍,通过本人大量的查找,只发现有部分书涉及到其中的一点相关内容,并没有作过多的描写。此外,还有一些以论文的形式来发表了关于子君的一些观点,并没有深入研究,作为一名声乐爱好者,本人觉得很有研究的必要,所以想要深入研究。

李雯静在《歌剧<伤逝>中子君人物形象及其唱段分析》中对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人物形象塑造及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文章中侧重论述了子君婚姻前后巨大的性格反差的原因,论述了子君这一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悲剧爱情的价值所在。在主要唱段处理上,依托剧情,分析子君的几首著名唱段,就剧中人物子君的角色定位、演唱与处理进行剖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左靓在《涅槃中的经典·浅谈歌剧<伤逝>中子君角色塑造的艺术特征及咏叹调演唱技法解析》中以子君人物形象的角色塑造性音乐语言特征为经线,以歌剧中戏剧化冲突对比的实践演绎处理方式和技法诠释为纬线,挖掘子君角色塑造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三首咏叹调的演唱技法的解析。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施光南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而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首推其歌曲创作。他创作的歌剧《伤逝》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歌剧,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作为本科声乐学生,学习和学好此歌剧的演唱,有很大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研究和二度创作可以帮助更多的声乐爱好者提供一个资料的分享,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同行的人进行指导。

二、方案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简介《伤逝》

(一)作曲家简介及歌剧创作背景

(二)内容及剧情简介

(三)人物音乐形象分析

二、浓郁的文学色彩

三、多变的节奏型

四、优美的抒情性

五、强烈的戏剧性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人物的情绪变化

(2)音乐形象的特点

3、研究步骤

(1)阅览指导教师提出的参考文献

(2)按指导要求,梳理写作方向。

(3)撰写写作提纲。

(4)图书馆查阅资料

4、方法及措施

本文应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既有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吸取既有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

(1)图书馆查阅有关歌剧《伤逝》的各种版本的书籍;

(2)网络搜索关于咏叹调《伤逝》的音乐特点;

(3)图书馆查找关于《伤逝》的资料,搜集相关报刊、杂志。

三、进度计划

①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含实验、调查、观察等取证工作)阶段:(第六学期十八~二十周)2017年6月19-7月9日。

②论证与组织(或拟写开题报告)阶段:(第六学期暑假~第七学期二周)2017年7月10日~9月10日

③撰写成文阶段:(第七学期三周~十周)2017年9月11日~2017年11月5日

④论文修改定稿阶段:(第七学期十一周~十五周)2017年11月6日~12月10日

⑤外文翻译阶段:(第七学期十六周)2017年12月11日~12月17日

⑥论文答辩阶段:(第七学期十七~十八周)2017年12月18日~12月31日

四、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田可文.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湖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朱蕾蕾. 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赏析处理[J].齐鲁艺苑,2009,(06)

[4]孙晓春. 子君咏叹调的音乐形象与艺术处理[J].黄钟-武汉音乐学报,2000,(z1)

[5]潘明霞.爱的抗争与呐喊—谈歌曲《风萧瑟》的艺术特征[D]滁州学院学报.2015

[6]于宪淼. 歌剧片段《风萧瑟》的演唱风格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25)

[7]何忠辉. 施光南的歌曲创作[J].湘南学院学报,2004,(08).

[8]赵娜. 歌剧《伤逝》中子君唱段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9]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10]曹明明.歌剧《伤逝·风萧瑟》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1] 钟巧珍.歌剧《伤逝》作品的演唱分析——以子君主要唱段为例[D].艺术科技.2015

[12]莫纪纲.歌唱艺术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13] 周雨竹.浅析《风萧瑟》的角色塑造与情感处理[D].音乐时空.2013

[14]余佳. 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3

[15] 刘丽艳.咏叹调《风萧瑟》的艺术处理[D].音乐生活.2011

文献综述

民族歌剧《伤逝》是当代作品,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歌剧。由施光南谱曲,殷秀梅,程志,关牧村,刘跃演唱。该歌剧打破了分幕、分场的传统戏剧结构,以春、夏、秋、冬的时序及六个相互连贯的场景为线索展开剧情。在音乐表现手段上除了运用宣调、咏叹调等西洋歌剧的表现方法以外,也运用了重唱、乐池中合唱、旁唱等手法,在音乐描写人物心理方面也有所创新。因此,有很多的音乐爱好者通过它的调式调性、节奏以及不同阶段的音乐表现,对子君这一人物进行剖析,帮我更好的完善我的论文。

王志远在《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中以施光南的歌曲创作为研讨对象,从音乐形状剖析动手,以其所表现的平易近族特点为视点,分离从平易近族作风、创作技法、音乐形状、美学特点、创作思惟等分歧角度,对施光南歌曲创作的平易近族特点停止了剖析,并对曾激发争辩的“施光南创作形式化”成绩停止了商量,分析了施光南歌曲创作中独具特性的音乐形状特点一“施氏形式”的稳固性、灵巧性、平易近族性,意在总结这位“国民音乐家”在歌曲创作的“平易近族化”途径上所获得的名贵经历,为作曲界及施氏研讨者供给自创与参考。文章以为:施光南之所以能获得凸起的造诣,与其所具有深挚的平易近族平易近间音乐积聚、在创作中保持继续与立异是互相关注的。他在歌曲创作中以中国传统文明精力为基础,以平易近族平易近间音乐的创作办法为“底本”,继续了“平易近族性”,又注入了“发明性”,终究构成了标新立异的“施氏创作形式”。

余佳在《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中概述了20世纪80到90年代中国歌剧的发展状况及《伤逝》的创作方式和创作思维对当今中国歌剧创作的启示的显示意义,并肯定了施光南和歌剧,《伤逝》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李雯静在《歌剧<伤逝>中子君人物形象及其唱段分析》中对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人物形象塑造及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文章中侧重论述了子君婚姻前后巨大的性格反差的原因,论述了子君这一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悲剧爱情的价值所在。在主要唱段处理上,依托剧情,分析子君的几首著名唱段,就剧中人物子君的角色定位、演唱与处理进行剖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左靓在《涅槃中的经典·浅谈歌剧<伤逝>中子君角色塑造的艺术特征及咏叹调演唱技法解析》中以子君人物形象的角色塑造性音乐语言特征为经线,以歌剧中戏剧化冲突对比的实践演绎处理方式和技法诠释为纬线,挖掘子君角色塑造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三首咏叹调的演唱技法的解析。

杨霞在《<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中根据著名的子君唱段,“爱情三部曲”——《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进行深入剖析,从音乐曲式分析和子君不同阶段的形象分析为出发点,探讨了如何完整演绎歌剧中的咏叹调。

敖锤在歌剧《<伤逝>人物形象与演唱研究——以子君三首咏叹调为例》中,从《伤逝》的风格、特征、美学价值等方面研究了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着重紧扣歌剧的音乐特性,对子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