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歌剧《一抹夕阳》的认识

合集下载

施光南歌剧《伤逝》中《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

施光南歌剧《伤逝》中《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

施光南(1949-1990),被誉为“人民音乐家”,曾任中国音协 副主席和全国青联副主席。其歌剧《伤逝》中《一抹夕阳》是女主 人公的第一首抒情歌曲,也是教学中应用广泛,成为教学必唱曲目 之一的声乐曲。该曲是子君不顾家长的阻挠和世俗的眼光,勇敢的 到涓生工作的报馆与其相会,在她将要和爱人见面时,站在紫藤 架下深情演唱的一首作品。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对该曲进行原创分 析、演唱分析和情感处理,以期对该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 音乐探索
黄河之声 2018年第6期 总第507期
施光南歌剧《伤逝》中《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
何丽雅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歌剧《伤逝》是为纪念鲁迅先生的百年诞辰,由王泉、韩伟改编,施光南进行谱曲而成的。本文以该剧中子 君的第一首抒情咏叹调《一抹夕阳》为主线,从作品的原创分析、演唱分析和情感处理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对作 品中人物角色和艺术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歌剧《伤逝》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伤逝》;《一抹夕阳》;原创分析;演唱分析;情感处理
48
◎ 音乐探索
黄河之声 2018年第6期 总第507期
从艺术歌曲《冬之旅》看舒伯特的浪漫主义音乐特质
沈 屹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写作都带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强调自我,以“我”为中心,着重表现作者的情感以 及其内心世界。有些作者还对民间传说和民谣有很大兴趣,喜欢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等。某些游吟诗人们脱离了传 统的艺术形式以及精神上的束缚,喜欢追求更加新奇而且更有激情的内容。在这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之下, 音乐创作也紧紧跟上,音乐家们用自己的音乐抒发对社会、对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现实生活心理的体验。本文通过研 究艺术歌曲《冬之旅》来看舒伯特的浪漫主义音乐特质。 关键词:浪漫主义;舒伯特;音乐特质

歌曲《一抹夕阳》的作品分析

歌曲《一抹夕阳》的作品分析

引言歌剧《伤逝》乃施光南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

也是施光南创作的第一部歌剧。

这部歌剧所具有的不朽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融合了施光南的音乐才华和鲁迅作品的内涵。

《伤逝》这部歌剧承袭了鲁迅原著凝重、抒情、悲剧的精神和风格,注重刻画人物心理,把对爱情、人生的思考融入剧情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这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一抹夕阳》是歌剧《伤逝》之中三首咏叹调中的“夏的咏叹”,歌唱的是女主人翁对自由、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爱情执着追求的勇敢精神。

在整个歌剧中,《一抹夕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集中体现了曲作家的创作风格,不管从你音乐性还是思想性上都具有很高的成就。

对歌曲《一抹夕阳》进行全面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歌剧《伤逝》的创作特点(一)简约而不简单的表现形式这部歌剧表演时长达两个小时,而人物始终只有两个——男主人公涓生和女主人公子君。

当然,这也是歌剧《伤逝》最显著的特点。

作为一部只有两个角色的室内歌剧,歌剧界的同行们都戏称它为“二人转”。

这正如施光南在谈创作歌剧《伤逝》的时候说:“《伤逝》的情节简单这一点,用辩证的眼光来看,正可以舍弃一般戏曲中许多交代剧情的笔墨,为集中精力揭示内心世界提供了机会。

”(二)巧妙的声部设置剧中还加入一位男中音歌者和一位女中音歌者。

他们在幕后交代事件,勾连剧情,而四个声部正好组合四重唱,这样就把人声的全部音域充分利用起来了,从而增加了歌剧抒情的力量。

(三)朗诵调和咏叹调的灵活运用作曲家赋予了两位主人公以大段的咏叹调和朗诵调,把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抒发得淋漓尽致,也层次分明地表现了他们那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二、《一抹夕阳》作品赏析(一)《一抹夕阳》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一段非常抒情的咏叹调。

《一抹夕阳》,又名《子君浪漫曲》。

子君虽然已走出了封建家庭牢笼,得到了与所爱的人共同生活的机会,但周围的社会对她的抗争行为不相容的敌对气氛,给她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抑。

浅析艺术歌曲《一抹夕阳》与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浅析艺术歌曲《一抹夕阳》与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浅析艺术歌曲《一抹夕阳》与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一抹夕阳》是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它的歌词和旋律都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下面将对这首歌曲的艺术特征进行浅析,并进行演唱分析。

首先,歌曲《一抹夕阳》的歌词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怀念。

歌词中的“天边一抹夕阳,你是我最深的思念”,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情感在歌曲中通过细腻动人的词句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使听众可以深刻感受到歌曲里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这种真挚情感使得歌曲引人入胜,让人能够产生共鸣。

其次,歌曲《一抹夕阳》的旋律充满了民谣特色,音乐风格简单、朴实。

整首歌曲以吉他为主导乐器,伴奏简约、舒缓,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

歌曲的音调起伏不大,旋律曲线圆润流畅,既不张扬也不萧条,非常符合歌曲中所传递的温暖和平和的情感。

这种简约而优美的旋律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也展现了歌曲的独特之处。

另外,演唱方面,歌曲《一抹夕阳》的演唱要求较高。

首先,歌曲的演唱需要一位有表达力和情感的歌手。

演唱者需要准确地把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声音的变化和发音的处理来传达出歌曲的内涵和感染力。

其次,演唱者还需要有较强的技巧和掌握力来处理歌曲中的高音和低音部分,以及转调等技巧性的要求。

同时,演唱者还要能够与伴奏和谐配合,使整个演唱过程更加完美。

总而言之,《一抹夕阳》是一首充满艺术特色的歌曲。

它通过真挚的歌词、朴实的旋律和情感真切的演唱,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许多人的喜爱,并成为一首经典之作。

无论是在歌词、旋律还是演唱方面,歌曲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音乐享受。

歌曲《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

歌曲《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
在咬字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舌根。在演唱时很 多人为了唱出洪亮的声音,而去用下巴帮忙,用舌根帮 忙,这样出来的声音,乍一听上去很亮,但是没有搭上 气息,这样的方法是不长远的,而且也会对嗓子造成不 可逆的损伤。所以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放松舌头,放松 下巴是极其必要的。这首歌咬字吐字的难点基本就是这 些了。
笔者认为,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绝大多数是靠气 息来控制的。在叙述部分时,气息平缓、流动;在表达 坚定的情感时,气息是有爆发性的;在抒情部分时,气 息又是源源不断往外涌的。除此之外,在悲伤时,气息 又是“欲出还留”的;在欢乐时,气息又是颗粒性的, 轻快的。可以说,歌唱中的技巧就是为表达情感来服务 的,只有掌握了歌唱的技巧,才能更好的诠释歌曲。
保证歌唱状态同时在线,该松的地方松,该紧的地方紧,也就是要求歌唱者一瞬间达到歌唱器官、语言和情感
等多方面的高度协调。因此,后天科学的学习及练习也是很必要的。歌剧《伤逝》是施光南先生为纪念鲁迅先
生诞辰一百周年所作,也是施光南先生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其中很多著名的选段经久不衰,歌曲《一抹夕阳》
就选自歌剧《伤逝》,音域舒适,情感充沛,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三)歌曲《一抹夕阳》的旋律分析 歌曲《一抹夕阳》是一首互相对比的 A、B、A’的 三段曲式,G 大调。A 段的抒情性较强,旋律线条较为 平缓,讲述的是子君站在窗前,望着涓生产生种种思 绪,为之后的展开做出铺垫。整个 A 段的音域是从小字 一组的 d 到小字二组的 d,音域虽然不宽,但是旋律流 动性很强。B 段是整首歌的副歌部分,表达了子君要与 封建婚姻对抗到底,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如“出笼的 鸟儿”和“破网的鱼儿”一般,旋律铿锵有力,重音较 多,在唱出重音的同时还要保持旋律的连贯性。尤其是 第 50 小节的“啊”,由小字二组的 g 音到小字一组的 b 音, 跨度较大,更好的表现出子君此时此刻内心激昂的情绪。 A’是 A 段的再现,虽然旋律与 A 段完全一样,但 是伴奏肢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成了琶音,旋律的情 感发声了明显的变化,表达出来的是一种难以掩饰的激 动和内心的矛盾。整首歌的旋律有抒情、有坚定,但是

《一抹夕阳》的作品分析及情感表达

《一抹夕阳》的作品分析及情感表达

《一抹夕阳》的作品分析及情感表达摘要:《一抹夕阳》是我国现代歌剧《伤逝》中女主角子君演唱的一首咏叹调。

想要演绎好一首作品,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深入的剖析,比如作品的背景、词曲作者、歌剧整体的故事情节。

最后,还要充分发挥想象与歌曲产生共鸣,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演唱真正做到以声带情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作品分析;情感表达;演唱处理;《一抹夕阳》是一首咏叹调,因曲调温柔,旋律优美,又被称之为《子君浪漫曲》,因此受到了许多声乐爱好者的喜欢。

本曲选自歌剧《伤逝》,它是我国歌剧史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以及演唱的情感表达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创作背景及作品分析1、创作背景民族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组织创作排练,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同时,这也是施光南的第一部歌剧。

整部作品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广泛运用了咏叹调、宣叙调、对唱、重唱等声乐题材。

形式上吸收了我国二三十年代歌剧的某些特征,为歌剧音乐发展开拓了全新的空间。

由殷秀梅、程志等演唱。

于1981年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

整部歌剧描写了子君和涓生恋爱到最后爱情破灭的过程,同时刻画了子君和涓生勇于和封建社会做出斗争的精神。

2、作品分析《一抹夕阳》是整部歌剧中的第六首,是子君第一首独唱曲目。

这首之所以又被称为《子君浪漫曲》,是因为作曲家施光南先生正是运用了“浪漫曲”的这种思维,“浪漫曲”是法语艺术歌曲的前身,具有抒情性质的浪漫色彩,所以我们通常都会把《一抹夕阳》当作艺术歌曲来表演。

整首歌结构方整,采用了“ABA1’的曲式结构,用G大调明亮的色彩表达了她将和涓生见面时兴奋喜悦的心情,后面子君与涓生合唱的《紫藤花》同样是运用了这里的音乐材料。

前16小节前奏响起,形象的表现出长满紫藤花的夏日庭院里,女主子君的喜悦之情。

舒缓的前奏结后,歌曲的A段,后16小节女主站在窗前,望着一抹夕阳照在窗棂上,紫藤花代表了她对于爱情的期待,后面“思绪纷纷”又表达出对于爱情来到的复杂心情。

浅析艺术歌曲《一抹夕阳》与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浅析艺术歌曲《一抹夕阳》与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浅析艺术歌曲《一抹夕阳》与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一抹夕阳》是一首具有艺术性的歌曲,它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传达出了深沉的情感和美好的意境。

本文将对《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从歌曲的音乐特征来看,《一抹夕阳》采用了简洁而抒情的旋律,突出了歌曲的主题情感。

歌曲以柔和的音量开始,通过渐强渐大的旋律表达出夕阳的渐渐消失与离别的情感。

曲调的起伏和变化巧妙地表现了夕阳的变幻和情感的起伏。

其次,歌曲的歌词也是该歌曲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

歌词以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夕阳的美丽与离别的情感。

比如“一抹夕阳映在水面”,表达出夕阳的美景;“伴着晚风一路寂寞”,表达出离别的心情。

歌词中的细腻描写和精准表达,使得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夕阳的美和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再次,从演唱的角度来看,《一抹夕阳》的演唱也是一种艺术表达。

歌曲的演唱要求歌手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要通过细腻的咬字和情感的注入来表达出夕阳的美与离别的情感。

演唱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和情感的抒发,能够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一抹夕阳》在音乐形式上也具备艺术特征。

歌曲的结构严谨,曲调流畅。

它充分利用了音乐元素的变化,如节拍、音调和音色等,使得整首歌曲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这种音乐形式的运用,使得歌曲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听众的聆听体验。

总之,艺术歌曲《一抹夕阳》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表达出了深沉的情感和美好的意境。

歌曲具有简洁而抒情的音乐特征,歌词准确地表达出夕阳的美和离别的情感。

演唱过程中要求歌手情感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较高。

整首歌曲的音乐形式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艺术歌曲《一抹夕阳》。

对歌剧《一抹夕阳》的认识

对歌剧《一抹夕阳》的认识

引言咏叹调《一抹夕阳》是歌剧《伤逝》的主要曲目之一,《一抹夕阳》是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写作的,它选自歌剧《伤逝》,是80年代中国歌剧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由王泉、韩伟两位作家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作曲而成。

它是施光南先生的第一部歌剧,是他在歌剧领域里的一次探险,也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

施光南将西洋正歌剧的创作手法应用于歌剧《伤逝》中,他采用宣叙调和咏叹调来塑造重要人物的形象。

同时还加入重唱与合唱一起来抒发人物内心波澜壮阔的情感。

这篇文章通过对咏叹调《一抹夕阳》的剧情背景与曲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于歌曲和感情表达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一抹夕阳》剧情及背景《一抹夕阳》是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写作的,它选自歌剧《伤逝》,是80年代中国歌剧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由王泉、韩伟两位作家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作曲而成。

它是施光南先生的第一部歌剧,是他在歌剧领域里的一次探险,也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

施光南将西洋正歌剧的创作手法应用于歌剧《伤逝》中,他采用宣叙调和咏叹调来塑造重要人物的形象。

同时还加入重唱与合唱一起来抒发人物内心波澜壮阔的情感。

鲁迅先生唯一写过的爱情作品---《伤逝》,这部作品像一首抒情诗歌,它歌颂了20年代的青年子君和涓生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数的一种大无畏精神;可是,他们最终以悲剧而告终,因为,自身的软弱使子君和涓生无法摆脱封建旧势力的压力和生活的贫困境。

这篇小说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不过其中却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这就是施光南之所以创作这类小说的原因,施光南先生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描绘了人物内心丰富的世界。

小说简单与凝练的笔调在歌剧《伤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故事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以季节的变化作为歌剧的场序结构,这场歌剧在人物设置方面相对比较简单。

通过季节的变化来表现人物感情的变化,在最终结束的时候再现“春”,这种艺术手法带给了人美好的享受。

浅谈歌剧中角色的情感转换―――以歌剧《伤势》为例

浅谈歌剧中角色的情感转换―――以歌剧《伤势》为例
当下的歌曲研究当中,有不少学者对声音以及演唱技巧表现得非常重视,这两个方面研究非常多,不过涉及到怎样对作品展开整体内容以及人物分析从而保证自身演唱更加准确与符合作品情感意境的研究并不多。在这里将会对歌剧《伤逝》子君唱段的情感转换展开分析。
一、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
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所写的小说伤逝展开的再次创作。,在鲁迅所著的诸多作品当中,《伤逝》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鲁迅唯一一部关于男女恋情以及家庭婚姻的故事作品。这部小说当中,主角们的思想相比其他人显得更加先进,他们将这种思想务实在生活当中,为了得到最深的爱情,主角背叛了亲人,他们的行为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离经叛道的。不过在当代人看来,小说中的主角形象是积极正面的,他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敢于付出实践,勇敢的面对当时的封建社会
二、主人公子君的人物分析
在《伤逝》这部作品中,男主角因为受到过五四运动的影响,他的思想相比当时的人显得更为先进,他对于当时的社会现象非常不满意,但是他并不具备和社会决裂的坚定信念。女主角子君的性格非常的单纯温柔,和男主角相似的是,她也受到过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思想方面比较先进子君对于美好的爱情和自由的生活表现得非常向往。对于将来,她的内心满怀希望,不过事实上,她还处于封建家庭的束缚之下,也缺乏立足社会的谋生能力。子君虽然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同时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性格,她背叛自己的家庭,和当时的封建社会决裂。为了和男主角在一起,她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流言蜚语。不过还是因为时代的局限,导致她的美好爱情破灭。可以说,子君是一个悲剧性的形象。子君性格有的矛盾之处,她的思想虽然先进,也敢于付出实践,在追求美好爱情和自由生活的道路上勇敢的迈步她的行为可以说是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一种反抗,子君并不畏惧社会对她的流言蜚语,她所展现出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自由与爱情的执着。不过当她对自己的封建家庭做出反抗,而得到甜蜜的恋爱以及幸福的婚姻之后,却不知道怎样走好下一步。她每天都安于温馨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中,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家务和侍奉爱人上,这一点和过去的妇女形象是一样的,在这里可以看出她已经失去了奋斗的勇气,而在温馨和幸福家庭中逐渐变得平庸起来。

浅析艺术歌曲《一抹夕阳》与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浅析艺术歌曲《一抹夕阳》与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浅析艺术歌曲《一抹夕阳》与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摘要歌剧《伤逝》是我国第一部用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探索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实验性作品,也是我国歌剧史上的第一部抒情歌曲,由音乐家施光南作曲,王泉,韩伟编词。

而《一抹夕阳》歌曲是歌剧《伤逝》中的主要曲目之一,是一首特别抒情的咏叹调歌曲,在歌剧中有着重要的表达意义。

本人结合本科阶段的学习,首先对于歌剧《伤逝》的剧情发展及其主要的音乐风格进行解释,通过歌剧的剧情来进行分析,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歌曲《一抹夕阳》的歌曲的情感表达。

其次,建立与音乐本身的基础上,对于这首歌曲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作品提出歌曲情感的展现,歌唱的技巧,歌曲节奏变化的演奏技巧。

了解歌曲《一抹夕阳》的创造背景与情感表达,再充分地分析歌曲的表达与演唱技巧,通过这样的研究来说明声乐气息运用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利用声乐技巧与情感表达更好地来展现这个歌曲。

关键词:歌剧《伤逝》;歌曲《一抹夕阳》;施光南;剧情分析;艺术特征;演唱技巧;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analysis of the art song "A Touch of Sunset" and the song "A Touch of Sunset"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analysis of the art song "A Touch of Sunset" and the song "A Touch of Sunset"LE Jia-xinAbstract:The opera "Wounded Death"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Chinese National Opera exploration created by the first creative technique of Western opera in China, is an experimental work with exploratory significance, and is also the first lyric song in the History of opera in China, composed of musician Shi Guangnan, Wang Quan and Han Wei. and "A Touch of Sunset" song is one of the main tracks in the opera "Wounded Death", is a particularly lyrical aria song, in the opera has an important expression significance. I combined with the undergraduate stage of study, first of all, the opera "Wounded death" plot development and its main musical style to explain, through the opera plot to analyze, 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ong "A Touch of Sunset" song emotional expression.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music itsel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song, and combines the works to put forward the song emotion display, singing skills, song rhythm change playing skills. Understan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song "A Touch of Sunset", and then fully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songs and singing skills, through such research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vocal music use in song singing, the use of vocal skill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to better show the song.Key words: Opera "wounded Death"; Song "A Touch of Sunset"; Shi Guangnan; plot analysi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singing skills;目录引言 (1)一、歌剧《伤逝》的艺术体征 (1)(一)歌剧《伤逝》的创造背景 (1)(二)歌剧《伤逝》的剧情分析与艺术特征 (1)1.歌剧的剧情分析与情感表达 (1)2.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 (2)二、歌曲《一抹夕阳》的艺术特征 (2)(一)歌曲的背景 (2)1.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2)(二)《一抹夕阳》所表达的情感与艺术特征 (2)1.歌词的意义与情感表达 (2)2.歌曲谱面分析 (3)三、分析歌曲《一抹夕阳》的曲式及演唱方法 (4)(一)《一抹夕阳》的歌曲结构 (4)1.呼吸分句与节拍的重要性 (4)2.感情的流动走向 (4)(二)《一抹夕阳》的演唱方法 (4)1.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4)2.形成良好的气息的重要性 (5)3.演唱中国歌曲咬字清晰的重要性 (5)4.注意演唱歌曲的完整性 (5)四、结论 (6)注释: (7)重要参考文献: (7)致谢 (8)引言当认识《一抹夕阳》歌曲时,正因为欣赏了歌剧《伤逝》时,我对这首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歌曲讲述了当时社会女主角在面对爱情的情感激发。

浅谈《一抹夕阳》演唱风格及舞台表现

浅谈《一抹夕阳》演唱风格及舞台表现

浅谈《一抹夕阳》演唱风格及舞台表现发布时间:2021-04-27T06:59:58.25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5期作者:张议方[导读] :歌剧《伤逝》是作曲家施光南所创作的第一部抒情歌剧。

它是由王泉、韩伟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编剧、施光南谱曲而成的。

其中,女主人公子君所演唱的咏叹调《一抹夕阳》,因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被世人广为传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一抹夕阳》的创作背景、演唱风格以及舞台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张议方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歌剧《伤逝》是作曲家施光南所创作的第一部抒情歌剧。

它是由王泉、韩伟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编剧、施光南谱曲而成的。

其中,女主人公子君所演唱的咏叹调《一抹夕阳》,因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被世人广为传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一抹夕阳》的创作背景、演唱风格以及舞台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创作背景;演唱风格;舞台表现一、《一抹夕阳》的创作背景演唱一首作品之前,首先应当要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把握歌曲的风格。

其次,《一抹夕阳》作为歌剧中的作品之一,还应当弄清楚故事的内容、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诠释作品。

歌剧《伤逝》是作曲家施光南所创作的第一部抒情歌剧,在我国歌剧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故事是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子君与恋人涓生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由的爱情。

但在旧社会无情的压迫与摧残之下,最终以悲剧收场。

《伤逝》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时期我国歌剧表演形式与西洋歌剧的表演形式相融合,西洋“美声唱法”的技巧被运用其中。

在《伤逝》的创作中,施光南大胆的运用了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他采用宣叙调及咏叹调来塑造歌剧中各人物的形象,并投入了大量的笔墨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但归根结底其音乐还是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二、《一抹夕阳》的演唱风格与分析歌曲《一抹夕阳》是女主人公子君出场时演唱的第一首咏叹调。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作者:张琳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此篇论文重在剖析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中子君的音乐形象及其咏叹调《一抹夕阳》,在本篇论文中我将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施光南的歌剧《伤逝》故事情节的浅析,剖析子君的性格与形象;(2)重点分析子君的咏叹调,通过分析其曲式结构,旋律走向,使读者能够较好的把握演唱情绪。

结合自身的实践,实现作品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伤逝;子君;咏叹调;音乐形象;二度创作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115-01一、演唱背景提要不论是鲁迅的原著还是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都是在紫藤花盛开的夏日小院中展开的,涓生在租住的小院中苦苦等待子君的到来,他坐立不安,深怕是前一晚上带着子君去看易卜生的戏剧晚归,而害得子君受到叔叔的责难不能前来了,他满脑子胡思乱想着莫非她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子君便是在涓生的盼望中、在这样的小院场景中首次出场,她与涓生讨论着前一晚易卜生的戏剧,盼望着能像戏剧《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那样,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她想要挣脱原本富足但却不自由的封建家庭,希望得到涓生的认可,虽然,她争取到了与心爱的人共同生活的机会,但是社会上的压力也让她感到迷惘,子君站在窗前,看着夕阳西下,一时有感而发演唱了这首咏叹调——《一抹夕阳》。

二、演唱分析《一抹夕阳》也叫做《子君浪漫曲》,是由王泉韩伟、施光南作曲,这首咏叹调篇幅不大,旋律线条优美、朗朗上口,被作为音乐学院本科学生的必唱曲目。

《一抹夕阳》以G大调贯穿全曲,以A1BA2三段式的曲式结构呈现,这三段看似简单,但是要求演唱者要把握三段演唱的不同情绪,才能更好的呈现出子君的人物特点,下面,我们来分段了解这首咏叹调。

前16 个小节是从容、轻缓的前奏,也是整首咏叹调的主题线条,这16小节的前奏,是在《紫藤花》原8小节前奏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虽然伴奏音型有了改变,但是主旋律的走向是一致的。

浅谈歌曲《一抹夕阳》的曲式结构及艺术特点

浅谈歌曲《一抹夕阳》的曲式结构及艺术特点

浅谈歌曲《一抹夕阳》的曲式结构及艺术特点作者:喻信吾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1期摘要:歌曲《一抹夕阳》是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谱曲,王泉、韩伟作词,歌曲充分表达了女主人公子君走出封建家庭后和心爱的人结合在一起的愉悦心情,对美好、自由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以及准备反抗封建社会的决心。

作品中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以及深刻的艺术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本文主要阐述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艺术特点。

关键词:《一抹夕阳》;曲式结构;艺术特点1 《一抹夕阳》的创作背景歌曲《一抹夕阳》又名《子君浪漫曲》,出自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由王泉、韩伟编剧。

该部歌剧把鲁迅作品的内在涵养与施光南的音乐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该作品有着不朽的艺术价值。

作品生动形象地把涓生和子君从恋爱到破灭的过程展现出来,从而刻画了两个青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勇于和封建社会的势力抗争的无畏精神,并以喜剧性的结果收尾。

2 歌曲《一抹夕阳》的曲式结构歌曲采用“前奏-A-B-A1-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的构造形式,一共分为4个乐段。

前奏由第1小节到第16小节;A段部分由第17小节到第32小节;B段部分由第33小节到第67小节;最后一段是A1部分,是对前面部分做的一个再现形式,由第68小节到第83小节;尾声是由底第84小节到第90小节。

作品调式为G大调为主调,并且全曲下来都没有出现转调,整首曲子以较慢的旋律进行,体现的是一种抒情性较强的意境。

前奏:音乐进入马上使用的就是Ⅰ级主和弦中的分解和弦,明确地把腔调定为G大调;节奏大多采用了四分音符的长音,让人觉得是一种很悠扬的情景,慢慢地把大家引入旋律主题之中。

在A乐段当中,我们始终使用的是慢和中速,整个乐段的旋律没有大起大落之势。

在16个小节的前奏之后,旋律进入主题;非常明了地将旋律和主题融合在一起直接进入主题,使用的音区是比较低的。

在17小节到24小节为第一句,主要的作用是一个利用身边的景物描写而做一个引出,到第25小节到第32小节是该乐段的第二句,这一句是由第一句引出来描写女主人当时的心情,采取这种语法更能够突出地表现女主人公子君此时的心情。

论咏叹调《一抹夕阳》的艺术特色

论咏叹调《一抹夕阳》的艺术特色

收稿日期:2020—05—03作者简介:张子婧(1989—),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姬红兵(1964—),男,河北顺平人,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第3期(总第120期)2020年9月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xi radio &TV UniversityNo.3Sep.2020论咏叹调《一抹夕阳》的艺术特色□张子婧1姬红兵2(1.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太原030027;2.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大同037009)摘要:咏叹调《一抹夕阳》选自于以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为蓝本的歌剧《伤逝》,是其中女主子君的经典唱段。

演唱这首作品需要表演者充分掌握剧中角色情绪发展,同时需要运用到中国民族元素歌曲的美声唱法咬字与大量华彩性演唱技巧,因此十分考验表演者的演唱和表演能力。

关键词:演唱处理;曲式分析;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64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50(2020)03—0088—04咏叹调《一抹夕阳》选自以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为蓝本的歌剧《伤逝》,是其中女主子君的经典唱段。

是20世纪80年代由施光南先生作曲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当时的国内歌剧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

一、咏叹调《一抹夕阳》的演唱处理特点咏叹调《一抹夕阳》的旋律主题出自整剧主题曲《紫藤花》,是歌剧《伤逝》的女主角子君的咏叹调,也是子君自歌剧开幕之后演唱的第一首咏叹调。

《一抹夕阳》出自序幕“夏”中,唱段通过优美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词讲述了子君和五四青年涓生之间的爱情,面对自己封建家庭以及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让她陷入彷徨之中。

整首咏叹调笔者认为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主角子君的三个心理状态:第一个阶段是倾诉爱情的甜蜜,同时暴露出自己面对社会压力而产生的踌躇与不安;第二个阶段是面对不公正的现状,子君毅然决然地选择抗争到底;第三个阶段为子君在抗争下幻想自己最终一定能够获得甜美的爱情和自由的权利。

一抹夕阳听后感

一抹夕阳听后感

一抹夕阳听后感
(一)作品的时代背景与艺术追求歌曲
《一抹夕阳》的时代色彩特别浓厚,时代气息饱满丰富,因此这首歌曲恰恰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背景,是普通小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缩影。

(一抹夕阳》选自歌剧《伤逝》,它描写了子君虽然已经走出封建家庭的牢笼,可以和自己的爱人生活在一起,但她做不到随遇而安,与现实社会的形形色色产生矛盾,这给她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女主角子君站在窗户前,面对窗外的夕阳有感而发,唱出了自己当时的境遇和复杂的心情。

(二)作品的音乐要素
《一抹夕阳》这首歌曲感人至深,观众很容易受到女主角的感染,因为这首歌歌曲的旋律丰富多彩,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时而委婉,是整首歌曲当中的亮点,也是始终贯穿整首歌曲的主旨。

歌剧选段《一抹夕阳》的演唱方法及艺术特征

歌剧选段《一抹夕阳》的演唱方法及艺术特征

歌剧选段《一抹夕阳》的演唱方法及艺术特征
石元柳;周丰庆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21()19
【摘要】歌剧《伤逝》是我国较早的一部著名歌曲,在中国歌剧发展至今,仍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其成功的因素包括了剧本的选择以及施光南先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入剖析,从而谱曲做到了切切实实地贴了剧本情节的发展。

其中《一抹夕阳》是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女高音咏叹调作品,其艺术性至今仍值得探讨与研究。

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以及亲身的演唱实践经验,来对这首咏叹调的演唱方法的处理与艺术特征作出相关研究论述。

【总页数】3页(P111-113)
【作者】石元柳;周丰庆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7.2
【相关文献】
1.浅析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夜后选段《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
2.从民族歌剧的发展--看《伤逝》选段《一抹夕阳》中新的音乐表象
3.歌剧《白毛女》之《杨白劳》选段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
4.浅析歌剧《运河谣》选段《灿若星辰的目光》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5.歌剧《伤逝》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探究——以选段《一抹夕阳》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咏叹调《一抹夕阳》是歌剧《伤逝》的主要曲目之一,《一抹夕阳》是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写作的,它选自歌剧《伤逝》,是80年代中国歌剧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由王泉、韩伟两位作家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作曲而成。

它是施光南先生的第一部歌剧,是他在歌剧领域里的一次探险,也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

施光南将西洋正歌剧的创作手法应用于歌剧《伤逝》中,他采用宣叙调和咏叹调来塑造重要人物的形象。

同时还加入重唱与合唱一起来抒发人物内心波澜壮阔的情感。

这篇文章通过对咏叹调《一抹夕阳》的剧情背景与曲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于歌曲和感情表达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一抹夕阳》剧情及背景
《一抹夕阳》是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写作的,它选自歌剧《伤逝》,是80年代中国歌剧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由王泉、韩伟两位作家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作曲而成。

它是施光南先生的第一部歌剧,是他在歌剧领域里的一次探险,也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

施光南将西洋正歌剧的创作手法应用于歌剧《伤逝》中,他采用宣叙调和咏叹调来塑造重要人物的形象。

同时还加入重唱与合唱一起来抒发人物内心波澜壮阔的情感。

鲁迅先生唯一写过的爱情作品---《伤逝》,这部作品像一首抒情诗歌,它歌颂了20年代的青年子君和涓生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数的一种大无畏精神;可是,他们最终以悲剧而告终,因为,自身的软弱使子君和涓生无法摆脱封建旧势力的压力和生活的贫困境。

这篇小说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不过其中却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这就是施光南之所以创作这类小说的原因,施光南先生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描绘了人物内心丰富的世界。

小说简单与凝练的笔调在歌剧《伤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故事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以季节的变化作为歌剧的场序结构,这场歌剧在人物设置方面相对比较简单。

通过季节的变化来表现人物感情的变化,在最终结束的时候再现“春”,这种艺术手法带给了人美好的享受。

《一抹夕阳》是歌剧《伤逝》中女主角子君演唱的一段特别抒情的咏叹调。

曲子主要描写的是子君虽然已经走出了封建家庭的牢笼,得到了与所爱的人共同生活的机会,但周
围的社会对她的抗争行为不相容的敌对气氛,给她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本曲女主角子君站在窗前面对夕阳唱出自己复杂的心境,抒发子君内心的苦闷、彷徨和对生活的苦苦思索。

二、咏叹调《一抹夕阳》的曲式分析
咏叹调《一抹夕阳》曲调委婉、含蓄、坚定,给人一种被压抑的悲伤情绪和反抗情绪。

其曲式结构是A+B+A’对比再现的三段式。

A段旋律进行到中低音时,主要的手法是级近,这个时候旋律波动不大,节奏不快,在抒情方面的特点比较明显。

第一句的句型是锯齿形,用这种方式来表现女主角内心情感的变化。

如果从歌词的角度来考虑,女主角是站在窗前看到外面的景色有感而发,音区相对比较低,以此来表现主人情感的变化。

第一句与第二句是同时进行的,也是通过这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女主角的感情世界。

B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旋律在中高音区进行。

第一部分从33小节到49小节,即“破网的鱼儿……自由的爱情”。

在节奏方面,使用了很多前八后十六,这样就有利于增强旋律的动感,提高人的情绪,为高潮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从50小节到67小节,即“啊,心中的歌……明亮的星”。

这部分主要是用长音接三连音和四十六的节奏类型,有助于突出节奏变化性的特点。

长音能够更好的抒发深厚的感情,不过后面采用的是三连音和四十六则,能够更好地表现情绪的变化。

这种艺术手法能够更好地突出戏剧性的特点。

在这里女主角的情绪变化比较大,情绪最高是在音高升到g2,女主角这时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最强烈,表达了女主角渴望自由的感情。

随着旋律的不断加强,观众的情绪也相对发生变化。

B段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女主角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通过把节奏与旋律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表达女主角的不满情绪,从更加细腻的角度来表现女主角内心的感情世界。

A’段为对比再现段。

通过把这一段的旋律与第一段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它们的词与曲基本一眼,不过在节奏上更加舒缓,会带给观众一种比较悲伤的情绪。

与此同时,优美的曲调也更富有歌唱的特点,这样就使《一抹夕阳》实现前后统一的结构模式。

三、咏叹调《一抹夕阳》的演唱与情感表现
(一)、咏叹调《一抹夕阳》的演唱
1.歌唱中的呼吸
呼吸在歌唱中是极为重要的。

它在整个演唱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把呼吸调好了,才能为把歌唱好奠定良好的基础[1]。

只有在歌唱时保持良好的呼吸,才能使演唱者的歌声更加具有表现力,所包含的感情也就更加丰富。

《一抹夕阳》的高潮主要通过
高音来表达,只有把呼吸调好才能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

例1、
这句主要表达的是女主角希望摆脱束缚,获得自由的渴望。

所以,我们在对这句歌词进行演唱时要求演唱者采用轻松愉快的演唱方式,来表达女主角的内心渴望,所以在演唱时不要有压迫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歌唱,可以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更好的表达女主角的内心感情。

2.歌唱中的节奏
A、休止符的艺术处理
全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休止符用在不同的地方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例2、
休止符用在这里,主要是通过模仿感叹语气的艺术表现形式。

演唱者在对这段进行演唱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采用轻柔的方法,这样就使演唱更加具有流动性。

在这一段时女主角的情绪不是很稳定,心中想说的话无法顺利的表达出来,所以可能会哭泣,脑子出现暂时短路的现象,需要思考一下才能继续来说,这时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

这样的艺术表达效果能够更好的表达女主角的感情,这样的艺术方式更具有表现力。

例3.
这两句的休止符运用在次强重音上,是模仿愤慨、激动语气的手法,表达了女主角子君由不满到想反抗的情绪。

B、节奏快慢的处理
例4
演唱者在对《一抹夕阳》进行演唱时要重点突出曲子的流动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进
行演唱,把每一个音都靠前,这样的演唱方式能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前面的节奏并没有这里快,所以在进行演唱时演唱者内心要比较稳定,对于旋律的要求主要是流畅和连贯两方面的特点,节拍之间的时间相对要长一点,如果节奏过快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演唱内容一次不要过多,这样就能够提高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的愉悦感,不仅能够使演唱内容来给人美得享受,也能够更好的抒发女主角渴望冲破传统礼教束缚的愿望。

(二)、咏叹调《一抹夕阳》歌唱中的情感表现
1.形象的塑造
歌剧和其他的戏剧形式相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歌剧在表演过程中更加注重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

《一抹夕阳》是歌剧《伤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演唱过程中就特别注重抒情的表达,作家施光南通过音乐旋律来打动观众;其次,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使用多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吧女主角的感情变化表现出来。

这将对以后的音乐演唱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把女主角的形象设定为女高音,通过女高音自身的音色特点以及在演唱过程中声音的变化,来把女主角内心的感情深刻的表达出来。

在这个音乐作品中女主角的音乐形象主要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不过由于其内心的冲突比较大,所以这也就使《一抹夕阳》在创作时具有明显的戏剧性,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要把抒情的特点和戏剧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2.情感的表现
在对《一抹夕阳》进行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声音的调整,要保证声音的圆润与柔美;另外还要保证声音的上下连贯,要使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保持气息的畅通。

如果声音能够达到整体共鸣的效果,也就把声音的圆和坚的特点表达出来了。

如果我们在进行演唱时能够做到轻松自如,就更有利于把歌曲的感情表达出来。

《一抹夕阳》是歌剧《伤逝》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想要把其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必须在咬字方面加强注意。

例5、
这句的“阳”与“棂”在进行表现的时候可以采用延长字尾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把女主角失落感充分的表达出来。

详细的做法:把鼻尾音(ng)首位靠前,把字腹与鼻尾音所占的比例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样有利于把字尾音的作用充分的表现出来。

结论
通过对咏叹调《一抹夕阳》的剧情背景,曲式,演唱与情感表现做了简要的分析,我们对于这首歌的剧情背景、曲式和演唱和情感表现有了初步的认识及了解,根据剧情的背景情况,我们就可以对整个歌曲感情的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在施光南先生《伤逝》中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可以在这里使用,比如《风萧瑟》与《不幸的人生》中也可以使用这种艺术手法。

歌剧和其他戏剧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要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物的感情变化。

在《一抹夕阳》中就把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的发挥了出来,作曲家通过使用优美的旋律来给人的内心以震撼;其次,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使用多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吧女主角的感情变化表现出来。

这将对以后的音乐演唱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2] 杨兆祯:《歌唱的理论与实际》,[M],全音乐谱出版社1996年。

[3] 周晓燕:《声乐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