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1.《牧童》
人 教版五年级下册语 文
5
古诗词三首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翁媪)
(剥开) 剥 (bāo)
牧蓑遮
醉媚锄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 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 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 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 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吧。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作者 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对悠闲自 在的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 树挺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 萧地吹过,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 的响声,就像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 的月夜奏上一曲动听的“夜曲”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 个牧童,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 奏着笛子,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 传遍了整个草原,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 幽雅……时间飞快地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 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 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 安然入睡了……
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读全诗 方 •逐字、逐句理解 法 •读懂全诗的意思 一 •背诵、默写诗 方 法 •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
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
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如下:
1. 《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
1.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所作,全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黄昏时分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
2. 《舟过安仁》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描绘了小渔船上两个孩童的有趣动作,表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明才智。
3. 《清平乐·村居》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以上是三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
读诗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树挺 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萧地吹过, 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的响声,就像 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的月夜奏上一曲动 听的“夜曲”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个牧童 ,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奏着笛子, 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传遍了整个草原 ,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幽雅……时间飞快地 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 ”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 ,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安然入睡了……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读诗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
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
唐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五年级下册语古诗
五年级下册语古诗
根据《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以下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所有古诗:
1.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牧童》等 精选1篇
《牧童》是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之一,以下是该诗的内容: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放牛娃在田间放牛的情景。
诗中首先描述了牛群在田间吃草的场景,然后写到饥饿的乌鸦啄牛背,使得放牛娃无法在田埂上玩耍。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半山坡上的草很多,牛儿们散开吃草,小黄牛不时地向着芦苇荡中发出鸣叫声。
最后,诗人提醒放牛娃要注意不要让牛群相撞,否则会被官府砍去角。
《宿新市徐公店》是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之一,以下是该诗的内容: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把酒话桑麻。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农村客栈的情景。
诗中首先写出了农家自酿的腊酒虽然浑浊但却很美味,而且在丰收之时还会留下一些鸡肉和猪肉款待客人。
接着,诗人通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现旅途中的艰辛和困惑,但也透露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清平乐·村居》是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之一,以下是该诗的内容: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
诗中首先写出了茅屋低矮、溪流清澈、草地茂盛的景象。
接着,诗人通过“醉里吴音相媚好”来表现自己对于家乡方言的喜爱和自豪感。
然后,诗人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来表现家中几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分工合作的画面。
最后,诗人用“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来表现自己对于小儿子顽皮可爱的印象以及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享受。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牧童
2
意思: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 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意思:晚风中隐约传来牧
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意思:牧童放牧归来,在吃 饱晚饭后的晚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铺写出写了草的茂盛和草 原给人的那种缓舒般的感 觉
后两句写了牧童的生活无忧 无虑,悠然自得
1
吕岩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 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
降职。吕岩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 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
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 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 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注释
1.弄:逗弄 2.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 风挡雨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牧童
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儿童形象? 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诗人向往什么? 诗人向往自由自在,宁静淡泊的生活。
。
铺
弄
铺和弄好在哪里呢?
。
铺
弄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 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 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 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 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 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体会诗境: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 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 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 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 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 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 宁。
牧 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铺:铺开。 ⑶横野:辽阔的原野。 ⑷弄:逗弄,玩弄。 ⑸饱饭:吃饱了饭。 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 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 挡雨。 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童
吕岩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 五代著名道士。号纯阳子,自 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 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 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 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 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 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 (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
读读说说:
我们来看看这个牧童在干什么? 哪些句子是写景的?
风景: 野草 横铺—六七里 晚风 明月—黄昏 牧童: 弄笛 卧
优美 恬静
表现出牧童的 天真.悠闲. 自在.无拘无束
悟诗情: 自由读读,说说你从牧童 这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童 年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说你对这种童年生活的 感受。
《牧童》是 唐 代诗人 吕岩 的作 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所见 ,第二句 写 所听 ,分别从 视觉 和 听觉 上 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 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 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的三四 句写 吃饱饭的牧童休息 的情景,塑造 了一个 无牵无挂 、自由自在 的牧童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 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牧童》中“铺”字好在 把 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适 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 的意思是 逗弄 ,好在 传达出了 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 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 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 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 明月。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 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 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 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 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 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 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1)
人教பைடு நூலகம்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牧童
吕岩,字洞宾 ,
唐代京兆人。考过科 举,做过县令。后来 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 的农民起义,时局动 荡,吕洞宾就带家人 躲入山中修道。是传 说中的逍遥大仙。
牧童
吕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铺 开 草原茂盛
平缓舒服
草
铺
横
野 六 七 里,
草 铺 横 野 六 七 里,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这两个“铺”给人的感觉一样吗?
逗弄
笛
弄
晚风三四 声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声逗弄什么?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样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两句写的是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猜想:如果你是他,在如此安逸 的月光下你的心情会如何呢?
想怎么睡 就怎么睡
不脱蓑衣卧月明。
推
《牧童》
荐
(宋)黄庭坚
阅 骑牛远远过前村,
读 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作业
1、你心目中的快乐生活是什 么样的?
2、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 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 幅画面,然后将诗中描述的景致、 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通过注解、图片等,在
反复诵读、想像中体会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
情趣和欢乐。
3、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暇和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古诗课件
设计理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千百年前的古诗,如今读来同样让我们感动。
吟诵是古诗词与学生学习的桥梁,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一、创设情景,回顾引入
(一)出示“牧童骑黄牛,边吹边走”的动画,并配以古诗《所见》的文字、声音。
指导学生跟着吟诵。
(二)你想说什么?这样童趣的古诗我们还学过很多,谁能说一首。
(三)是呀,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用心去揣摩童年这首诗,你能读出美好的韵味。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创设童年生活的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
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个中国人,肚子里应该有几首古诗。
且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
二、学习《牧童》
(一)大声诵读,亲近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学生读,从字音与节奏上去指导。
让学生感受到读准确、读清楚、读得有节奏就是一种美。
同时指导书写“蓑”
3、学生比着读,听听谁把古诗读得美。
4、就近找个伙伴合作读,读整齐、响亮,读得有节奏,读出味道。
5、齐声诵读
(古诗是一种经典,千百年前的作品,我们如今读来,依然让我们感动,引
起我们的共鸣,就像今天写的一样,它是我们民族思想情感的宝贵财产。
如何亲近经典,诵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在不断的回旋往复的朗读中,在不同的朗读要求下,多次反复地读。
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了祖国言语与文字的音韵。
) (二)品读想像,理解诗意:
1、小声读,沉下心去读,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有所想,有所悟。
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生活趣事……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
2、交流,同时结合学习
(1)“草铺横野六七里”
A、重点理解“铺”:从“铺”让你感受到什么?
b、播放大草原的画面,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草场?
c、如果你身在其中,你会怎样?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2)“笛弄晚风三四声"
a、结合注解理解“弄”
b、从笛声中你听出了什么或感受到什么?
c、结合指导朗读
(3)“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a、“不脱蓑衣卧月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牧童不脱蓑衣卧月明,那是因为
c、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适时地朗诵古诗中的句子,读出自己体会到的诗韵。
d、天为床,地为席,在清风、明月中,和衣而卧,那是何等地自在,何等惬意。
一起诵读此诗,能背的背。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
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
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3、这么悠闲的童年生活,出自诗人吕岩的笔下。
介绍作者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吕岩就是“吕洞宾”,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吕洞宾到底成不成神仙我们不知道,但《牧童》的意境就像仙境一般。
4、再次齐诵古诗。
过渡: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的牧童在月夜下很惬意,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向船上的两位儿童又在干什么有趣的事,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舟过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