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通史版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世界古代近代史 第7单元 第21讲 新航路的开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第3篇世界史第11近代前期的世界课件
D [根据材料“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顶点,而后随着 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昧的时 代”可以得出文艺复兴促进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即推动了思想解 放与社会转型,故选D项。]
4.(2019·赣州摸底)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 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 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这一现象 说明( )
题号 第1题
情境设置 角度转换
命题特点 沙龙聚会,一个信息交流、思想交锋、集 体批判、讨论学术的场所。以此创设情境, 更易让考生置身其中去思考问题 题目考查的是思想传播的氛围,而非传统 的“启蒙思想的内容、影响”等
对材料中国民公会的性质应从政治理念上进行 第 2 题 论从史出
阐释,即代表了革命中全体人民的利益 第 3 题 形式灵活 以柱状图作为命题的材料依托,信息直观、清晰
B [B项表述与题目中“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 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 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 地人民的重要食材”相符,故选B项;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题目中并未体现推动新旧大陆的发展问题,排除C项;新旧大 陆经济互补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
3.命题点:16—18世纪的奴隶贸易 (2018·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尝试解题] ________
A [奴隶贸易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对于欧洲 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 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 项;由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奴隶贸易对英国殖民帝国形成的影响,C 项不符合题意;奴隶贸易达到极盛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 需要,故D项错误。]
配套K12(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世界古代近代史 第8单元 第24讲
第24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近代民主政治的扩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
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 ) 【导学号:61600115】A.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B.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C.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D.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D[材料中“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说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他们良心发现,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这显然是空想,故D项正确。
]2.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C[材料“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反映了工人阶级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组织,努力争取政治权利,这说明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故C 项正确。
]3.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
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A[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国家制度完全由人民自己决定,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其与工人阶级斗争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里没有专门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拥有政治制度的理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是国家主人,应包括当时社会所有人,故D项错误。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高考讲座1中国古代史高考第Ⅱ卷非
高考讲座(一)中国古代史高考第H卷非选择题突破环节一高考第40题规范答题讲评技巧1 “三读”"三找三界定”破解高考非选择题▼1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2•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即材料的第一句,或材料的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3•答案要“三界定”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 “提示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 “变化”“有无”等)。
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做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
[高考示例](2014 •全国卷n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
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精选-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
第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农业()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安装了犁评,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田实行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灌溉工具:曹魏时出现翻车()。
筒车、唐朝时发明()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主张均田、限田,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手工业()魏晋南北朝:出现;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灌钢法()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商业[图证历史] 曲辕犁[问题探究] 均田制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吗?均田制下的农民需承担哪些义务?提示:均田制不是没收地主的土地而是将国家直接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下的农民需要承担赋税、兵役、徭役等。
[问题探究] “三教合一”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吗?“三教合一”中的“一”指什么?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思想()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的局面。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科技()雕版印刷术:隋唐发明。
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农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文学艺术()文学①魏晋南北朝: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②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同时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产生。
)盛唐(.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浪漫主义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诗人。
2020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3 模块总结
全文结束!谢谢
︹
人 教
︺
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历 史
返回导航
②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表明:称霸世界的政策不得
人心;侵略他国,干预他国内政是行不通的。
返回导航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局部战争的原因
(1)地区资源及其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
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
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
②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 历
︹ 人
遍增长,故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
史
教
︺
(3)结果
①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都给予朝鲜、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
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
返回导航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六、国际联盟与联合国比较
︹ 人 教 ︺
历 史
返回导航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人 教 ︺
历 史
返回导航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案[17]
︹ 人 教 ︺
历 史
返回导航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史
人 教
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
︺ 国。
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
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3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民族交融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220—907年)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民族融合【主干知识梳理】3.中书省门下省4.藩镇割据5.魏晋南北朝进士【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特点:①三省都有长官,有严密的下级机构,三省的长官与下级官员在工作上有严格的隶属关系;②三省是单纯的行政机关,而不是皇帝的个人附属机构;③在政务处理上,三省有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联系,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影响:国家体制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的过渡最终完成,并趋于成熟。
考点二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河朔型藩镇不向朝廷供纳赋税,东南型藩镇向朝廷供纳赋税,中原型和边疆型藩镇也向朝廷供纳少量赋税,因此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根据材料,特别是藩镇的兵额与功能可知,藩镇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排除B项;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的百余年间,唐朝绝大部分藩镇官员的任免权仍掌握在朝廷手中,且某些类型的藩镇在守卫边疆、抵御少数民族势力袭扰、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同时藩镇间互相牵制,有利于唐朝统治的延续,故D项正确。
考题2C[解析]本题考查武则天时期中央官制改革的目的。
根据材料“低品级官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等信息可以判断,改革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从而增强君权,便于实现君主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D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变化情况和官员晋升问题,故排除A、B两项。
考题3D[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高考历史全册通史整理汇总
高三高考历史全册通史整理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先秦时期的中国时代特征:⏹中华文化起源与初步发展⏹前8世纪以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和奴隶社会繁荣时期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下):世界时代特征:●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时代,文化繁荣第二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中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第二部分: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中国:下 隋唐宋元)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第三部分: 14世纪-19世纪前期的世界时代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第四部分: 19世纪中-20世纪初的世界时代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穷途末路●中国:战争不断●中国:社会主义的确立与曲折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与潜在危机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必修一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集锦(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②“秦——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①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三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模块三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第一次考试]公元前5世纪雅典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全部体现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并直谏当时的执政者,而执政者“并不因之而有任何禁演戏剧或迫害作者的措施”。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社会腐败现象严重B.政治氛围相对宽松C.戏剧创作深受重视 D.知识分子受到保护解析: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全部体现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并不意味着社会腐败现象严重,故A项错误;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全部体现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并直谏当时的执政者,而执政者“并不因之而有任何禁演戏剧或迫害作者的措施”,这说明当时的雅典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故B项正确;执政者“并不因之而有任何禁演戏剧或迫害作者的措施”不能说明戏剧创作深受重视,也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受到保护,故C项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古罗马时期,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如:没有资格为他人作证,丧失选举和被选举权,不得担任需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公职等。
这反映出古罗马( )A.公民普遍漠视个人名誉 B.民主政治出现严重危机C.公民道德的法制化趋向 D.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解析:个人名誉是公民个人素质和道德的体现,因个人名誉减损而使公民权力受到限制,说明公民道德也受法律的制约,故选C项;根据材料意思可推知,公民应当重视个人名誉而不是漠视,排除A项;古罗马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共和国时期的政体是贵族政治,帝国时期的政体是帝制,材料没有信息显示这些规定出现于什么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仅是法律的个别内容,不能由此推出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排除D项。
答案:C3.[2019·山东青岛一模]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3单元 民族交融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220—907年)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2019/8/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
谢谢欣赏!
2019/8/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220—907年)经历了魏晋时期(220—420年)、南朝 (420—589年)和北朝(439—581年)并立、隋朝(581—618年)、唐朝(618— 907年)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的强盛,下为隋唐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是封建国家分裂、 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江南经济大开发的历史时期。具体来说,在政治方面,政权 更替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士族制度盛行;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代表的北方 各少数民族地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的全面改革,不仅加速了北方各少数 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更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在经济方面,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在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在不少 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文学艺术和三教并行发展。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3单元 单元整合(三)
高考链接突破
【解析】儒家思想向来重视慎终追远,这种一直存在的思想无法解释宋朝发生 变化,故A项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故B项错误;文化氛围宽松不 于庶民阶层的政治话语权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不能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错 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为庶民参政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 断,材料中的祭祀礼仪的变化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 D
专题纵横拓展
【考题例证2】 [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 “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 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 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 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 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 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3单元 听课手册-正文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220—907年)经历了魏晋时期(220—420年)、南朝(420—589年)和北朝(439—581年)并立、隋朝(581—618年)、唐朝(618—907年)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的强盛,下为隋唐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是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江南经济大开发的历史时期。
具体来说,在政治方面,政权更替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士族制度盛行;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代表的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的全面改革,不仅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更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在经济方面,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
在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在不少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文学艺术和三教并行发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局相对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制度发达;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全面辉煌。
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民族融合目标解读1.了解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与监察制度,理解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唐朝藩镇割据的现象及其危害。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重大史实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1.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朝代更迭2.士族制度(1)概念: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
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逐渐消亡。
(2)特点(特殊地位):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方面,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盛行。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课件:单元整合提升3
斗争
国民党右 派叛变革 命,中共 开始武装 反抗国民 党反动派
中共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 逐步探索出农 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中共
日本不断侵 两党合作 华,中日民 抗日战争 ,建立抗 族矛盾上升 时期 日民族统 为中国社会 一战线 的最主要矛
盾
蒋介石在美
国支持下,
解放 时战 期争 两党内战
企图消灭共 产党,维护 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
统治
抗日战争 胜利,中 国的国际 地位得到 提高
解放战争 胜利,成 立中华人 民共和国 ;台湾与 大陆分离 ,中国长 期不能统 一
俄国十月社 中国新民主
异同点 会主义革命 主义革命道
道路
路
方式 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相
基础
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 人民参加的人民大革命
法、美、俄外, 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
德、日、意加入 正统地位
,尤其是日本曾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
独霸中国
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
侵华工具
(1)侵略方式:侵华
(1)政治:中华
方式主要从“以华
民族危机空前严
治华”到独霸中国
20世纪三
重,促成国主要格局:
代
19世 纪末
20世 纪初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1)侵略方式:政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
治上,由掀起瓜 高涨
分中国狂潮到实 (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
行“以华治华” 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
;经济上,商品 进一步瓦解
输出为主到资本 (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
输出为主
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
(2)国家:除英、 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
(通史版通用)新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世界古代近代史 第8单元 第26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第26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1|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文学1.时代背景工业革命正在深入开展;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
2.文学风格:浪漫主义。
3.代表(1)英国:拜伦的《唐璜》。
(2)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二、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文学1.时代背景(1)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
2.文学风格:批判现实主义。
3.代表(1)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2)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
(3)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三、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的文学1.时代背景(1)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碰撞之后取得了共同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西方文学①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②美国: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亚非文学①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和《戈拉》②日本:川端康成的《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的《海燕》、《母亲》等;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1.时代背景(1)二战后,各种力量重新组合,世界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着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2.主要流派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愤怒青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解冻文学”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等,统称为后现代主义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C[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不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出现在16世纪,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寻金热”,“寻金热”的出现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到东方去寻找黄金,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2.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导学号:61600101】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D[材料中“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有的史学家”表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史料,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故D项正确。
]3.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 430匹和15 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 450匹和3 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A[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商业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商业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即西欧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原来的商业中心威尼斯、热亚那和米兰等相继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安特卫普等港口开始崛起,故A项正确。
]4.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表明“地理大革命”()【导学号:61600102】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C[这里的“地理大革命”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能说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B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得出“地理大革命”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地理大革命”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但并没有奠定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故D项错误。
]5.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
材料说明西班牙( )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没有涉及其是否已经是霸主,故A项错误;“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可见财富流向了其他国家,本国财富积累少,故B项正确;材料“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仅从掠夺财富的数量无法确定其贸易状态如何,故C项错误;“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价格革命”,故D项错误。
]6.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
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
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C[材料反映的是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海上掠夺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可知,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是材料现象的直接反映而非特点,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公司具有国家职能,是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贸易的商业公司,故C项正确;商品输出是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特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
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D[题干信息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故D项正确。
]8.《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到: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
此时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于( )A.个人B.企业C.国家D.国际组织C[根据材料时间“1492-1800年前后”,这一时期为工场手工业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欧洲国家纷纷推行重商主义,推动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故C项正确。
]9.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
该观点反映了英国( )A.商业贸易观念落后B.资本积累的途径C.自由贸易观点形成D.殖民掠夺的野蛮B[材料中的观点体现出重视对外贸易的重商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可知,其观点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反映的是英国海外贸易获取资本积累的途径,故B项正确。
]10.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
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导学号:61600103】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B[西方的征服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同时西方的征服活动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项正确。
] 11.1651年10月,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此条例(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B.违背了重商主义的思想C.适应了自由主义的要求D.标志着英国确立了霸权A[随着英国《航海条例》的颁布,英国与荷兰的矛盾日益尖锐并直接导致了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条例的规定不难看出,这是英国政府在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鼓励和支持海外贸易的发展,这依旧是一种典型的重商主义思想,故B项错误;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是两种截然对立的两种商业政策,故C项错误;英国是在18世纪中后期经过与法国的“七年战争”才正式确立了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故D项错误。
]12.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
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D[英国在1840年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可知,英国虽然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但奴隶贸易仍在继续,故B项错误;英国反对和打击奴隶贸易有利于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推行自由贸易,但并不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故C项错误;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并着手打击奴隶贸易,客观上保障了黑人的人权和自由,这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体现了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
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
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
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
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
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
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
在16、17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
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
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
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16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外政策的变化,并简要说明中西方的海外政策产生的直接后果。
(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
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可以得出新航路开辟前,是个人行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做后盾;新航路开辟后,国家提倡海外贸易,鼓励个人到海外冒险。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得出政府的鼓励;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推动;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解放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角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