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
引进外资对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影响分析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 放国,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减 缓气候变化、促进经济转型
具有重要意义。
外资的引进可以带来先进的技 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对于我 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
用。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引进外资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 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促进 低碳经济的发展。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进外资和低碳经 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 分析,以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 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02
外资在我国低碳经济中的地位 和作用
外资在我国低碳经济中的投资现状
外资在我国低碳产业投资规模持 续增长,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包 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
汽车等。
外资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和合作, 推动我国低碳产业技术创新和产
业升级。
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我国低碳城市 建设,提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引进外资对发展我国低碳经 济的影响分析
汇报人: 2024-01-05
目录
• 引言 • 外资在我国低碳经济中的地位
和作用 • 外资引进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影
响分析 • 优化外资引进,促进我国低碳
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 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发展的共同
外资引进对我国低碳经济的消极影响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外资企业可能存在高能耗、高排放的问题,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 造成一定压力。
市场竞争加剧
外资企业的进入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对国内企业造成一定的冲 击。
技术依赖风险
过度依赖外资企业的技术可能会使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受制 于人,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碳排放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碳排放作者:宋德勇易艳春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01期摘要鉴于排放增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以及我国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上减排40%-45%的承诺,本文旨在研究在不断开放和更加开放的中国,FDI对排放的影响。
文章使用1978-2008年间的数据探讨FDI对碳排放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FDI对排放有负的影响,这个结果是由于FDI的技术溢出带来的。
FDI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环境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FDI的流入对我国没有坏处,大量的FDI流入到了污染密集型产业之中。
我国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有选择地利用外资。
出口增长加重了我国碳排放的压力,这个结果是“污染避难所”理论的证据。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减少出口排放的根本途径。
农业在经济结构中份额的提高有助于碳减排,这个结果再次验证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有条件的农业大省更应该集中资源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则没有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 FDI;碳排放;污染避难所中图分类号 X1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1-0049-04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1.009中国由于其巨大的经济规模和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全球FDI的流入,成为全球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
2008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
FDI 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可能给东道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对于那些迫切要求发展经济而利用低标准的环境管制吸引外资的国家, 外资的进入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那么,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大量FDI 的进入是否会对中国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具体地,FDI的进入对我国的排放带来怎样的影响?1 文献综述国内外文献关于FDI与碳排放的关系的研究很少,学者们把眼光主要集中在FDI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上,重点是FDI的污染问题。
FDI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FDI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作者:王钰沛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30期[摘要]FDI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近年来专家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FDI对环境的影响,得出不同的结论。
文章对这些观点进行整合得到:FDI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依赖于一些影响因素的控制,研究FDI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合理规避不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FDI对生态环境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FDI;生态环境;微观机制[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831引言在全球强调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规制日益严厉的情况下,中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毕克新等,2014)。
作为“资本、技术、营销、管理的结合体”(ChengandKwan,2000)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还通过溢出效应带来了新的管理经验及技术,加快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进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钟昌标,2010)。
然而,国际直接投资具有“双刃剑”性质,其投资效应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
随着各国贸易与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外商直接投资引入量和东道国环境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陈建国等,2009)。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其影响环境的微观机制是什么,如何才能将FDI对环境的负向影响降到最低,合理规避不利影响?文章整合已有文献中分散的观点,对于FDI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述,以便为FDI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直观的理论依据。
2FDI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现有文献中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影响盛行的一个观点是“污染天堂”假说。
国外不少学者对“污染天堂”假说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Smarzynska and Wei,2001;Keller and Levinson,2002;Dean,2000)。
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FDI的进驻并没有恶化东道国的环境质量,反而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污染(Antweiler et al,2001;Feng Helen Liang,2005;Jie He,2006)。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转让。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他们通常会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中国市场。
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从而降低碳排放强度。
外资企业通常引入更现代、更节能的机器设备,使中国制造业能够更高效地生产,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还体现在环境监管和标准的提升。
外商直接投资通常伴随着国际环保标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
外资企业为了遵守这些标准和要求,必须采取更为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措施。
这将促使中国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碳排放强度。
FDI还可能对中国碳排放强度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但一些外资企业可能将技术密集型、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中国。
这可能导致一些新兴产业的碳排放增加,抵消了技术转让的积极影响。
某些外资企业可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能源,并通过出口来降低碳排放。
这在国际贸易中被称为“碳泄漏”(carbon leakage)现象。
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全球碳排放总量增加,并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
尽管FDI在提高技术水平和环境监管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FDI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中国应加强监管,引导外资企业向低碳、环保的产业领域投资,并加强合作,建立全球减排机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效应分析【摘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创新和转移对碳排放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碳排放增加。
在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减少效果和增加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碳排放控制中的角色。
结论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具有双重影响,需要在吸收外资促进碳排放减少的同时加强管理控制碳排放增加。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持续影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碳排放减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实现碳排放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碳排放、影响、技术创新、转移、减少效果、增加影响、控制、角色、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跨国公司在另一个国家建立或购买企业,并对该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和经营控制的行为。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这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包括对碳排放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控制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备受关注。
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创新和转移对我国碳排放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降低碳排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创新和转移对碳排放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减少效果、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增加影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碳排放控制中的角色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为制定更加科学的碳排放控制政策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效应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国,外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碳排放关系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碳排放关系一、引言关于气候变暖,科学家已达成共识。
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也引起各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关注。
由于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确定,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必然模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和消费呈现刚性。
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面临减少碳排放的国际压力和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重任。
本文旨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研究FDI与碳排放之间的长短期动态关系,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兑现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上许下的单位GDP减排40%―45%的承诺。
二、文献综述另一类观点反对“污染避难所”假说。
Letehumanan, R.& Kodamat F.(2000)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或清洁生产,降低了污染排放。
Eskeland & Harriso n(2003)的研究发现,相比内资企业,FDI会倾向于利用环境友好型的清洁技术,高污染行业的外企更重视环境保护。
FDI不仅促进了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而且通过引进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提高了东道国的环境福利。
[3]Colin Kirkpatrick & Kenichi Shimamoto (2008)利用日本的数据对污染天堂假说进行了检验,分析了流入日本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造纸、非金属产品等五个污染密集型行业的FDI,结果并不支持污染天堂假说。
相反,研究发现流入日本的FDI似乎是被日本透明和稳定的环境管制政策所吸引。
[4]Robert J. R. Elliott & Kenichi Shimamoto(2008)运用1986―1998年的数据验证了来自日本的FDI没有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变成了污染避难所。
[5]在外商直接投资改善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方面,研究结果给出了比较一致的解释:认为外企更有效率的技术能够促成能源节约的技术效应,相对于内资,外商直接投资更能实现能源节约。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碳排放-精品文档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碳排放中国由于其巨大的经济规模和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全球FDI的流入,成为全球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
2008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
FDI 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可能给东道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对于那些迫切要求发展经济而利用低标准的环境管制吸引外资的国家, 外资的进入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那么,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大量FDI 的进入是否会对中国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具体地,FDI的进入对我国的CO?2排放带来怎样的影响?1 文献综述国内外文献关于FDI与碳排放的关系的研究很少,学者们把眼光主要集中在FDI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上,重点是FDI的污染问题。
关于FDI 与环境关系的文献中, 讨论和争议的焦点是“污染避难所”假说。
Baumol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自愿地实施较低环境标准,那么将会变成世界污染的集中地。
该理论认为,如果将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考虑的话,那么,环境保护强度低的国家,环境要素较为富裕;而环境保护强度高的国家,环境要素则相应匮乏。
这样,环境保护强度低的国家将充分利用本国充裕的环境要素专业化生产污染密集型产品;由于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那么高污染产业必然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世界污染避难所。
这便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成为“污染避难所”的理论根源,也是对外商在我国投资于污染密集产业的理论解释[1]。
在实证方面, Peter Grimes和Jeffrey Kentor[2]使用1980-1996年间的数据探讨FDI对碳排放的影响。
通过对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1980年的FDI对1980-1996年间的碳排放有正的影响。
对此的解释为:首先,FDI更集中于高能耗的产业;第二,跨国公司将高污染的产业分布于环境管制较少的国家;第三,过去三十年间全球生产的分散化导致投入产出活动所消耗的能源在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更贵。
对外经济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伴随着中国的入世与国际贸易的世界化,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198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381.4亿美元,到2013年已突破4万亿美元,以每年平均16%的速度迅速增长。
外贸的增长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我国2010年能耗占世界总能耗的20%,碳排放量达68亿多吨,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
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世界气候变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关系中的焦点问题,我国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的持续增长也使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面临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
在这种国内外环境下,研究我国碳排放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在维持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1、图2分别描述了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1年人均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人均进出口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不难看出,FDI与进出口总量与碳排放之间均存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不过这种判断并没有考虑其他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如经济增长)。
因为FDI、进出口总量和人均收入都是随经济增长持续增加的,考察FDI与进出口总量对碳排放的净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影响因素。
国外很多学者对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已经有了较深的研究,Grossman和Krueger最早提出将外贸对环境的效应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以此建立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
其中,规模效应反映经济活动的规模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构效应代表所生产的商品结构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技术效应体现生产技术的变革给环境带来的影响3。
贸易影响碳排放的机制与贸易的环境效应是一致的。
各国学者探究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贸易对环境的效应究竟是正还是负的讨论。
FDI对我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
一、引言随着各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作为主要污染之一的碳排放问题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
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2014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91.35亿吨,居世界首位。
因此,制定明确目标、采取积极手段减少碳排放量不仅是我国实现绿色、协调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作为世界大国需承担的国际责任。
我国除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外,2015年6月,我国在《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也做出更加长远的规划,声明到2030年单位GDP排放较2005年下降60%-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研究表明,经济活动是碳排放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跨国投资活动的增多,FDI(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开始引起学界关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知,超过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工业部门,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首要是研究其对工业部门的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为促进经济高速发展,我国采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外商对华投资的优惠政策。
在这一阶段,我国FDI的产业布局较为稳定,表现为70%以上的外资流入高污染的工业产业,仅有23%-25%流入第三产业。
随着对外引资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及引资政策的调整,2005年起,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一方面,FDI流向重心开始向第三产业倾斜,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商投资占比由2005年的75.28%下降到2014年的38.03%。
FDI对我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李思慧(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西安市710075)摘要: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34个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并运用GMM(广义矩估计)法对模型进行估计,考察了FDI对我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
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
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作者:林思宏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3期摘要:隨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FDI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碳排放水平。
通过对2005-2017年我国各省数据的实证研究,探讨FDI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FDI通过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导致我国碳排放量增加,通过技术效应有利于抑制碳排放。
关键词: FDI 低碳经济; 碳排放一、引言1979-198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3年的合计总额仅为1769亿美元,在改革开放近40年后的2017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了131035亿美元,增加了74倍之多。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环境的管制相对宽松,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大量的污染密集型企业,增加了我国碳排放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做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自1998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虽然只下降了01%,但在2016年依旧保持着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到07%。
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FDI可以为东道国带来资本、技术、就业等资源和机遇,进而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对东道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FDI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为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二、研究回顾目前学术界对于国际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污染天堂假说”,该观点认为FDI会对东道国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Asghari(2013)、Shah-baz等(2015)、Lin (2017)等学者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证明了FDI会恶化东道国的环境质量。
发展中国家FDI收入与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FDI收入与环境污染【摘要】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发展策略,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探讨了发展中国家FDI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首先分析了FDI对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的影响,指出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FDI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
FDI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正面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质量。
FDI也面临着挑战,如环保成本上升和资源外流等问题。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如何平衡FDI收入与环境保护的建议,强调需在吸引投资的同时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监管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双赢。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FDI、收入、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挑战、治理、平衡、结论.1. 引言1.1 发展中国家FDI收入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发展中国家FDI收入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
发展中国家吸引FDI主要是为了获取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随着FDI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FDI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量的外资进入,带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也导致了能源消耗、水资源浪费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常常缺乏环保标准的监管和执行力度,导致部分外资企业违规排放废物,加剧了环境污染。
FDI也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
外资企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FDI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
如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保护环境,是当前发展中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需要建立健全的环保法制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环保要求,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Eviews)碳排放量研究
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研究能源消耗总量、第一产业总值、出口贸易总额、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碳排放量的相关性,得出了源消耗总量、出口贸易总额、第一产业总值与碳排放量有显著相关性,而人均GDP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则不显著。
关键词:碳排放量;能源消耗总量;出口贸易总额;第一产业增值;人均GDP一、引言随着气候变暖这一全球问题的逐渐严重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气候变暖除了自然因素外,更大程度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特别是源于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
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也是碳排放的大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减排。
而要想有效控制碳排放量,了解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也逐渐增多。
Shafik和Bandy0padhyay(1992)对149个国家1960—1990年数据研究发现:碳排放量与人均收入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Birdsall(1992)认为人口增长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影响存在两种方式:一是较多的人口对能源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能源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多;二是快速的人口增长导致森林破坏,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些都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
Wu等(2005)[5]利用LMDI方法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研究了1980-2002年碳排放的变化,他们认为1996年以前主要是能源需求方的经济发展规模、能源结构及能源强度推动了中国碳排放的变化,而1996-2000年能源终端利用和转化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是中国碳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Taylor和Copeland(1994)提出的“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国家的环境管制降低了国内污染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产业的转移,污染密集型企业会从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高的国家向低的国家迁移,从而使实施较低环境标准的国家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避难所。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距对碳排放的影响蒋庚华;郭沛【摘要】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9 to 2010, this paper gives an empirical test on impact of Chinese FDI in regional disparities on carbon emissions regional disparities for the four regions by using the CV Index and FGL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s absolute gap of four regions is rising, and the absolute gap and the relative gap size order of the four regions are east, the central, west and northeast. The absolute gap of four regional FDI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relative gap size order during of the four regions is west, east, northeast and the centra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FDI in regional disparities on carbon emissions regional disparities is negative. The impact of per capita GDP in regional disparities on carbon emissions regional disparities is also negative. The impact of openness in regional disparities on carbon emissions regional disparities is positive. The impact of FDI in regional disparities on coal and oils carbon emissions regional disparities are both negative. The impact of FDI in regional disparities on natural gas carbon emissions regional disparities is positive.%本文根据1999-2010年相关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和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中国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距对地区碳排放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四大地区碳排放绝对差距呈逐年上升趋势,无论是碳排放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均表现为东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地区最少;四大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绝对差距逐年上升,且东部最大、东北次之、中部第三、西部最少;外商直接投资相对差距的大小依次为西、东、东北和中部;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距对地区碳排放差距的影响为负;人均总产值地区差距对碳排放地区差距的影响为负;地区开放程度差距对碳排放地区差距的影响为正;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距对不同能源碳排放地区差距的影响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距对煤和石油两种能源碳排放地区差距的影响为负,对天然气碳排放地区差距的影响为正,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3(023)003【总页数】7页(P98-104)【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碳排放;相对差距;绝对差距;四大地区【作者】蒋庚华;郭沛【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国际经济学研究所,天津300071;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4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在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工业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各地区在碳排放上也存在差距,这种地区间的碳排放差距不仅不利于我国与碳减排制度有关的政策的拟定,也制约着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FDI对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会产生何种影响?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FDI理论模型在理论上,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FDI可能会导致碳排放强度的上升,因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采用更为落后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
FDI也可能会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降低中国的碳排放强度。
基于这两种可能性,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来分析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首先是“污染转移假说”。
根据这一假说,FDI将导致发达国家高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从而增加中国的碳排放量。
发达国家企业之所以选择投资于中国,往往是因为中国的环保标准相对较低,这使得它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并最终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种产业结构的转移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就业和经济增长,同时也增加了中国的碳排放强度。
其次是“技术引进假说”。
根据这一假说,FDI将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帮助中国改善生产工艺和降低碳排放强度。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往往伴随着技术转让和管理模式的引入,这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生产效率,从而减少碳排放。
二、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实证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碳排放强度较高。
研究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来自发达国家的FDI往往伴随着高水平的技术引进,有助于降低中国的碳排放强度;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FDI可能对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些国家企业往往采用较为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
能源资源禀赋对碳排放的影响与传导机制
能源资源禀赋对碳排放的影响与传导机制作者:孙耀华来源:《商业研究》2020年第06期内容提要:中国实现碳强度下降目标面临一系列约束条件,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多煤、贫油、少气”的“高碳”能源资源禀赋特征。
本文在构建能源资源禀赋影响碳排放的数理模型与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能源资源禀赋通过人均收入、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市场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能源价格等中介变量对碳排放影响的强度、方向及传导机制。
研究表明:省际碳排放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特征。
能源资源禀赋抑制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资源诅咒”效应,通过降低人均收入进而抑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
尽管如此,能源资源禀赋通过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降低能源价格、降低市场开放度、阻碍外资流入和降低能源效率的途径推动碳排放上升。
关键词:能源资源禀赋;碳排放;传导机制;“资源诅咒”;空间效应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0)06-0065-10一、引言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伴随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快速上升①(见图1),不仅承受来自资源环境领域的约束,也使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面临巨大舆论压力。
基于履行国际义务、构建和谐对外关系和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多重需要,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2030年实现碳强度相对于2005年分别下降40%—45%、60%—65%,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碳强度下降18%的阶段性减排目标②。
然而,实现碳强度减排目标面临一系列约束条件,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多煤、贫油、少气”的“高碳”能源资源禀赋特征。
首先,能源资源分布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格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新疆等内陆省区,而中国经济重心位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沿海地区,能源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空间区位上的错位,不仅加大交通运输压力,而且在能源资源运输过程中也产生损耗和污染;其次,能源资源结构不合理,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相对不足,导致中国一次能源供应的70%都来自于煤炭的消费,远高于29%的世界平均水平。
FDI对制造业碳排放影响研究
FDI对制造业碳排放影响研究作者:杨波方莉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年第07期摘要:FDI(外商直接投资)为武汉市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FDI对武汉市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是两面性的。
FDI在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其具有争议性的技术、高碳产业的转移以及规模效应等对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产生负面影响。
对武汉市制造业碳排放现状以及利用外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FDI对武汉市制造业碳排放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低碳环境管理等建议,促进武汉市制造业低碳化转型。
关键词:FDI;制造业;碳排放一、引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以稳定的速度持续增长。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在各个行业中,制造业接受的FDI比重偏大。
众多外资企业中,制造业占全部外企的70%,在2012年新增加的外资企业中,七成的企业和3/4的金额对制造业继续进行投资,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和专用设备领域为投资主要方向,有着明显的集群化投资特征。
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各种渠道的运用使得FDI对本国的资源、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
特别是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为了吸引外资而降低了对环境管制的要求,致使本国成为污染的聚集地,更甚者因为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碳排放问题。
纵观目前FDI在中国经济中的规模和作用,FDI对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为高耗能的主要国家之一的中国,面对严格的低碳减排国际要求无形中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武汉市有许多石油加工、炼焦、纸制品、纺织服装等行业,其工厂排放气体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所以当外商对这些制造业加大投资时,随着生产力度的加大,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就会相应的增加,所以外商投资的增加促使制造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开放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中国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21 0 1年 9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人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n l fZ ein nv ri ( u nt sa dS c l ce c s o r a o h j g U ies y H ma i e n o i i e) a t i aS n
V o . 1。 N o 14 .5 S p 2 I e . 01
DOI 0 3 8 /.s n 1 0 — 4 X. 0 1 0 . 1 :1 . 7 5 j is . 0 8 9 2 2 1 . 7 1 1
开 放 经济 对 碳 排 放 的 影 响
基 于 中 国地 区 与行 业 面 板 数 据 的 实证 检 验
使 企 业 改进 生 产 技 术 , 少 排 放 。 减 [ 键 词 ]开 放 经 济 ; 排 放 ; 商 直 接 投 资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国 际 贸 易 关 碳 外
Th mp c fOp n Ec no n Ca b n Emiso s e I a to e o my o r o sin :
Ch na o h n e o I nd n s ra pa l i b t i r gi na a i du t il ne da a, wh l e po t nc e s s a bo e ison . t ie x r i r a e c r n m s i s H o v r he i l n e o e c o y o a bo mi son n d fe e t r g on nd i us re we e ,t nfue c fop n e on m n c r n e s i s i if r n e i s a nd t i s s ws dif r nt c r c e itc . Re i na if r n e n c r n e ison e l c he d v l p e t ho fe e ha a t rs is g o ld fe e c s i a bo m s i s r fe t t e e o m n
基于STIRPAT模型的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测度
DOI:10.13546/ki.tjyjc.2020.18.031基于STIRPAT模型的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测度李艳红(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0)摘要: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全面评价地方财政制度对环境的影响,分别选取四个指标反映财政分权程度,构建面板数据模型。
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指标表征财政分权程度时,均可得出财政分权程度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的结论。
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性提高不利于碳排放的减少。
由于国内的财政分权体制与政府官员晋升机制,使地方政府受经济增长的单一激励,因此在地方财政自主程度提高时,导致地方政府牺牲具有环境正外部性的公共产晶,转而支持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高碳行业发展。
关键词:财政分权;碳排放;STIRPAT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0)18-0136-050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但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温室气体无节制排放,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源于“中国式分权”下的政府行为叫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体制确立了中国特有的有限分权下的有限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叫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可支配的支出逐年增加,地方财政逐渐拥有了更高的权限。
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接受中央政府的考核,其考核结果成为个人的晋升的重要指标。
因此,当面对中央政府出台的环境保护政策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人事制度时,地方政府易被激励选择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发展策略,而忽略当地环境问题。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财政分权与碳排放的研究来看日,多数学者主要关注财政分权中财政支出指标对环境的影响,而财政分权在不同的财政体制和经济制度下,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同时,在模型设定方面,学者们主要采用线性模型分析,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往往呈现为非线性。
基于HLM模型的FDI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
自我国进入了供给侧改革以来,高质量且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众多学者和大众讨论的话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引起的环境气候变化,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并且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无论是碳中和还是碳排放权交易,都是以我国的实际碳排放量为基础的,如何去正确判断并全面地理解各方面的资源经济因素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也就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更是处于研究的中心。
1 研究背景外资对于一国环境影响早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主要理论包括“污染避难所”和“技术外溢”,前者认为重污染企业会自动向环境规制程度较低的国家流动,从而使得环境规制较低的国家污染会变得更加严重;而后者是说,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较为先进,他们带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也比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更加清洁,而且还会带动发展中国家企业提升自身技术,会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
这两个主要理论也是相关研究的基础,而就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①面板门槛模型:邓荣荣等[1]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探寻了环境规制视角下FDI对碳排放的影响,发现FDI对我国的碳排放具有双门槛效应,即当区域采用的环境规制合理时,FDI会促进碳排放的降低,而当环境规制不合理时则会不利于减少碳排放;江心英等[2]同样利用门槛模型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北京、天津、上海的FDI对碳排放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在我国的其余区域,FDI均提高了碳排放。
②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杜凯旋[3]基于中国省际数据,采用了该模型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外资利用规模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但是不同区域的关系差异较大,其中西部的倒“U”型关系最为显著。
③ARDL模型:王政[4]利用“一带一路”国家的相关数据,用ARDL模型证明了FDI与碳排放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且间接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环境的改进作用。
上述研究方法大部分将我国FDI作为直接的影响因素,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等建立相关计量模型,或者将FDI作为间接的影响因素研究其与碳排放的关系,这些研究方法只能从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忽略了碳排放的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作者:郑展鹏许培培来源:《商业研究》2018年第01期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02-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纳入EKC 模型,考察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并对我国各区域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进行再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地区腐败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全国层面及内陆地区层面,腐败通过扭曲资源配置、放松环境规制增加了碳排放;而在沿海地区,地区腐败对碳排放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降低了碳排放,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技术正效应、结构正效应大于规模负效应的结果;全国层面及内陆地区层面均不存在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只有沿海地区存在库兹涅茨曲线。
关键词: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碳排放;库兹涅茨效应中图分类号:F83059;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8)01-0153-08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但长期以来,由于引进外资企业质量的参差不齐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针对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形势,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提出诸如外商直接投资的“污染光环”假说、“污染天堂”假说及“综合效应”理论,这表明已有研究在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结论并不统一。
为了遏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规制政策,但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地方政府可能由于经济发展及部分执法官员寻租的需要,往往会主动或被动放松环境规制的执行效率及执行力度。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渐重视,制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受到理论研究的关注。
首先,一些学者认为制度因素如扩大清洁发展机制的开发范围、提高产权保护和市场导向的生态补偿与惩罚机制相结合,可以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碳产业低碳化(周健,2013)。
加强环境规制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张博和韩复龄,2017)。
腐败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弱化经济增长对碳排放产生负向作用(晋盛武,2014)。
其次,张翼(2014)发现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财政分权的提高不利于地方碳减排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一些学者把财政分权、税收(贺俊和刘亮亮,2016)、非税收入(邓晓兰和车明好,2017)、地方政府支出(余长林和杨慧珍,2016)等因素纳入到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现有文献的研究也比较充分,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一些学者认为外资企业进入具有“污染光环”的特征即FDI可以减少碳排放(李金凯等,2017)。
此外,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尹东东和王雅楠,2016)、引资转型、FDI质量(韩永辉和邹建华,2015)等因素被纳入到关于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
其次,一些学者从实证方面入手研究了FDI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如郭沛(2012)认为,FDI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FDI的引进会加剧我国碳排放量。
还有学者发现我国较为宽松的环境政策对FDI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外资的进入增加了污染排放量(史青,2013)。
再次,一部分学者认为,FDI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比较复杂,可能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沈永昌和余华银,2015)。
一些学者认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区域差异性分析FDI的进入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具有“污染光环”和“污染天堂”的双重效应,且存在区域差异性(刘飞宇和赵爱清,2016)。
综上所述,关于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虽然比较丰富,但还存在不足:(1)少量学者研究涉及腐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大多基于国际层面展开,实际上,由于国别差异较大(如文化差异、制度差异),研究一国内部的地区腐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更具现实意义。
(2)虽有不少学者检验了我国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但由于采取的方法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论并不统一。
(3)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究竟产生了正效应还是负效应,目前的研究结论也不一致。
鉴于此,本文将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纳入到传统的EKC模型,在理论阐释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考察我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效应的存在性。
二、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理(一)地区腐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均显示,在转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的腐败不可避免。
腐败通过扭曲资源配置、放松环境规制的执行力度等途径加剧了碳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恶化。
首先,腐败扭曲了资源配置,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加剧了环境污染。
腐败意味着公职人员清廉程度较低,由于受公职人员个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影响,企业遭遇“敲竹杠”行为的可能性上升,寻租成本增加。
清洁型生产企业在清洁技术研发、清洁能源使用上投入较多,在同等条件下,污染型企业与清洁型企业相比其利润空间更大。
因此,在面对公职人员的“索租”时,污染型企业可以拿出较多的“租金”,而清洁型企业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空间狭小而无法满足或没有污染企业更能满足政府公职人员的“索租”要求。
公职人员在行政审批或招投标上偏袒污染企业,致使清洁型企业进入市场的利润下降,或由于利润薄弱自动退出市场。
由于政府公职人员的寻租行为,导致污染型企业将清洁型企业逐出市场,因而加剧了环境污染。
其次,腐败放松了环境规制的执行效率,加剧了环境污染。
受企业利润最大化思想的影响,企业所缴纳的“租金”一般远远小于应缴纳的环境治理成本,导致无法对违规企业起到惩戒作用,也无法对其他企业起到警示效应。
因此,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清洁能源使用以降低污染排放,促进环境优化的积极性不高,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了环境规制的执行力度,也降低了环境规制的执行效率,致使环境污染加剧。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
目前,学术界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主要有三类观点,即“污染天堂”假说、“污染光环”假说及“综合效应”理论。
第一,“污染天堂”假说。
该假说把环境因素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认为环境管制的差异性是造成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下、人力资源比较匮乏、生产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着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为了引进外资、刺激经济发展制定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政策和各种外资优惠政策,这对于因原生产经营地严格环境标准而需要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较高成本的企业来说,将污染较为集中的生产环节转至发展中国家,有助于其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该假说认为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会将污染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剧了发展国家的环境污染。
第二,“污染光环”假说。
该假说主要从清洁能源技术传播和技术外溢效应的角度出发,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
自新世纪以来,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也由产业链的低端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攀升。
这些高附加值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内部的调整与优化,使碳减排政策更加行之有效。
因此,该假说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会减轻东道国的环境污染。
第三,“综合效应”理论。
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效应理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综合表现为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及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是指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期,拥有高附加值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发展中东道国的产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外溢效应,该效应有利于发展中东道国国内产业生产技术的改革创新,使得先进的生产和污染处理设备得以充分利用,进一步减少发展中东道国的碳排放量。
结构效应是指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加之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人力资源向优质产业的转移,导致碳排放的减少。
规模效应是指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技术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碳排放规模效应不断扩大,增加了环境污染程度。
因此,“综合效应”理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实际影响要视技术效应、结构效应所产生的正向效应与规模效应所产生的负向效应的综合作用。
三、模型设定、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一)模型设定基于上述分析,为了研究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设定基本回归方程:LnCO2it=β0+β1LnCorrit+β2LnFdiit+Xitβit+vi+ut+εi,T(1)其中,i代表第i个省(直辖市、自治区),t代表年份。
β0代表常数项,vi 、ut分别表示截面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β1 、β2 、βit表示相应变量的参数。
CO2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即碳排放量;Corr和Fdi为核心解释变量,分别代表地区腐败与外商直接投资,Xit表示控制变量。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将能源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次项、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等控制变量纳入到(1)式中,得到最终回归方程(2):LnCO2it=β0+β1LnCorrit+β2LnFdiit+β3LnEiit+β4LnPgdpit+β5LnPgdp2it+β6Indusit+β7Humani t+μit(2)其中已有的变量含义与(1)式中相同,其中Ei为地区能源强度,Pgdp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2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次项。
本文加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次项,是为了检验我国是否存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库兹涅茨假说。
Indus为工业化水平,Human为人力资本。
为了减弱和消除计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并体现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本文将绝对量表示的变量均进行了取对数处理。
(二)变量描述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碳排放量(CO2),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对数值表示。
省域层面碳排放量的具体测度方法是:依据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推荐的方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将《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7种具体的消费能源(煤炭、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归纳为三大类即原煤、原油、天然气,然后对其产生的CO2进行测算,公式为:CO2=∑[DD(]3[]i=1[DD)]Ci=∑[DD(]3[]i=1[DD)]Ei×δi(3)其中,i表示能源种类,CO2表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即碳排放量,E表示能源消费总量,δ为碳排放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