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地层资料

合集下载

北京地区地层表

北京地区地层表
下侏罗统
窑坡组Jy
灰绿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
南大岭组Jn
灰绿色玄武岩夹少凝灰质砂岩页岩
三叠系
上三叠统
杏石口组Tx
下一中三叠统
双泉组PTs
下部紫红色、上部多灰绿灰白色砂岩
古生界
6亿-
二叠系
上二叠统
石盒子组Ps
灰绿色为主下夹灰色,上夹肉红砂岩
石山
下二叠统
山西组CPs
深灰、灰黑色砂岩页岩粘土岩砾岩
黑色页岩为主,夹薄白云岩砂岩
雾迷山组Jxw
灰色灰白、灰黑色石灰岩白云岩
杨庄组Jxy
紫红至灰白色砂岩、白云岩
长城系
高于庄组Chg
白云岩、白云质石灰岩
高 大 团 串 常
大红峪组Chd
沉积石英岩、白云岩夹硅质岩
团山子组Cht
白云岩夹泥岩组合,灰色黑色
串岭沟组Chcl
灰、灰黑色泥岩、页岩、砂岩
常州沟组Chc
北京地区地层划分表
新生界
6500万年
-至今
第四系
Qh
马兰组Qm
马兰黄土
周口店组Qz
泥河湾Qn
第三系
鱼岭

天竺组
天坛组
前门组
长辛店组
紫红色灰白色砾岩砂砾岩
中生界
白垩系
下白垩统
夏庄组Kx
黄色、黄绿色粉砂岩页岩砂岩为主
夏庄
坨里
坨里组Kt
河流相冲洪积粗碎屑岩系
下白垩统一上
侏罗统
九佛堂组JKj
浅湖相细碎屑沉积岩,黑灰色砂岩页岩:



东狼沟组JKd
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复成分砾岩玄武岩
张家口组JKz

浅析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地热地质特征

浅析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地热地质特征

Vo1.14 No.01 March, 20192601季刊 第14卷 第1期/doi:10.3969/j.issn.1007-1903.2019.01.005Analysis on Geothermal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orthwest ofYanqing District, BeijingZHANG Jinping(Beijing Geotherm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2218)Abstrac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thermal geology in the northwest of Yanqing District, Beijing,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dition of the geothermal fluid channel, geothermal reservoir and cap rock in the studying area, combin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thermal field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othermal fluid, and analyzes the forming conditions of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main geothermal fluid channel was formed in the cross points of the main faults including the NEE-striking and NS-striking faults in the studying area. Meanwhile stratified reservoir represented by Wumishan Fm. of Jixian System is controlled by the faults in the studying area. Geothermal fluid mainly from the recharge of the old meteoric water is aged from 15,000 to 4,6000 years old, hardly having hydraulic connection with the groundwater from the Quaternary aquifer and shallow base rock aquifer.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Yanqing Basin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heat transfer process dominated by heat conduction. For the difference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between geothermal reservoir and cap rock,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the plane shows the tendency controlled by the faults.Keywords: Geothermal geology; Geothermal reservoir; Geothermal field; Geothermal fluid浅析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地热地质特征张进平(北京市地热研究院,北京 102218)摘 要:为解析延庆区西北部地区的地热地质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地热流体通道、热储层和盖层条件的总结分析,并综合地温场分布特征和地热流体化学特征,浅析了研究区内的地热资源形成条件。

北京地层总结

北京地层总结

北京地层总结注:本文档基于对北京地层的研究和总结,旨在提供对北京区域地质特征的简要概述。

1. 引言北京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41°03’,东经115°42’-117°30’。

地层通常是研究区域地质特征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北京地区的地层特征进行总结和描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地质构造。

2. 北京地区的地质背景北京地区地属于华北地块,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华北地区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1.4亿年前的古生代。

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事件,形成了丰富的地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3. 北京地区的地层划分根据北京地区地质特征和考古学研究,通常将北京地层划分为如下几个地层单元:3.1 上新统上新统地层分布在北京地区最上方,由长城古城储层和其上部的基坑填充物组成。

这一地层主要由砂、砾和黏土组成。

3.2 中新统中新统地层为北京地区最主要的地层单元,由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

地层厚度约2000米至3000米。

3.3 下白垩统下白垩统地层主要分布在北京地表以下1000米至2000米的范围内。

这一地层主要由灰色砂岩和泥岩组成。

3.4 上白垩统上白垩统地层是北京地区较深地层,主要分布在3000米以深的地下。

这一地层主要由砂岩和砾岩组成。

4. 北京地区的地层特征北京地区的地层特征多样,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地层特征:•上新统地层通常比较松散,容易发生滑坡和地质灾害;•中新统地层中的红色砂岩在暴露于地表时呈现出美丽的红色,是北京地区的典型风景之一;•下白垩统地层中的泥岩具有较强的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上白垩统地层中的砂岩和砾岩是北京地下水的重要储层。

5. 北京地区地层的应用北京地区的地层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地层特征,可以合理规划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预防地面沉降、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简介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北段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从北京南口至孙河、通州的一条长达70公里的断裂带。

该区域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次地质运动,形成了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该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探究该区域晚第四纪的地质演化历程。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磁化率测量、岩芯和样品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的地层进行研究。

研究成果地层划分本文将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三个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依次为:汉沽组、卧虎屯组和马驹沟层组。

•汉沽组:主要由泥岩、砂岩和含煤泥岩组成,上部出现黄土和胶结砂岩。

•卧虎屯组:由大量黄土和潮坪沉积相交替组成。

•马驹沟层组:主要由黄土和风成砂、卵石层交替组成。

层序地层学在本文研究区域内,发现了多个黄土-沉积相序列和风成砂-卵石层序列。

其中,黄土占主导地位,代表着较为干旱的气候,而潮坪和含泥淤泥沉积物则见于相对湿润区域,代表着较为湿润的气候。

对黄土层进行磁化率测量,发现了多次磁性事件,证明了该区域晚第四纪时期多次发生过气候变化。

地质演化历程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地层是在构造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新构造运动引起对断层南侧的软性岩石的沉降,形成了潮坪和含泥淤泥沉积物;同时受到剪切力的影响,断层北侧地区下切加深,形成了风成砂和卵石层。

后期气候变化加剧了该区域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使得层序地层学序列更加明显,成为了研究该区域晚第四纪地质演化历程的重要依据。

结论通过对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发现该区域晚第四纪不断的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对地层和地形的演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对揭示该区域的古地理和古气候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北京地区地层

北京地区地层

北京地区的地层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岩石类型也很齐全,包括各种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

大部分岩石出露在西部和北部山地,平原区则广泛分布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一)太古界太古界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密云县境和怀柔县东北部,延庆、昌平、平谷等县亦有零星分布。

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及混合岩化等特征分为两个群共七个组。

密云群为本区出露最老的地层,分三个组,由老至新为沙厂组、大漕组、阳坡地组,总厚度达三万余米。

张家坟群分四个组,由老至新为石城组、椴树梁组、山神庙组、宋营子组,总厚八千余米。

它们的走向为北东至北东东,从总体外观上看,似呈向西北倾斜的单斜构造。

据近年工作结果表明,存在较复杂的紧密同斜褶皱。

密云群的变质程度较深,以各种类型的片麻岩为主,并夹有麻粒岩、混合岩。

张家坟群变质程度较浅,以片岩、片麻岩为主,石英岩、大理岩次之,混合岩化不发育。

两群均含铁矿。

密云群有一同位素年龄值为23—24亿年,张家坟群没有年龄资料。

两群之间为断层接触。

密云群可能相当于河北太行山地区的阜平群(见表 2-2)表2-2 中国前寒武年代——地层划分表(年代单位:亿年)1.密云群(Army)主要分布于密云县北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本市出露最老、变质最深的岩层,属于中深及深区域变质程度,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及麻粒岩,普遍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

下分三组:(1)沙厂组(Ars)分布于密云县墙子路、大城子、沙厂、穆家峪等地,其次在平谷县关上、万庄子,怀柔,昌平县南口附近及延庆县红石湾等处也有零星出露。

岩性以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

混合岩化发育,主要为阴影状、条带状,其次为星占状。

出露总厚度约17346米。

(2)大漕组(Ard)分布于沙厂以北,龙潭沟——沙岭子以南。

包括东庄禾、太师屯、放马峪以西、上甸子、不老屯、石城以东一带。

北京门头沟区地质和地形地貌

北京门头沟区地质和地形地貌

北京门头沟区地质和地形地貌门头沟的地质和地形地貌一。

门头沟地形地质是地形的基础,过去叙述地质地形都从地质讲起。

因为地质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大家读起来枯燥无味。

为了便于大家阅读、理解,我们先从地形说起。

1、门头沟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门头沟区是北京西部的远郊区,山地面积占98.5%,是北京唯一的纯山区。

门头沟区属于华北陆台的一部分,处于我国地形三大台阶的第一级与第二级的过渡带上,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由四列西南-北东走向的山系组成。

自北向南依次为灵山-黄草梁-灰金坨-笔架山;白草畔-百花山-老龙窝-髽髻山-清水尖-妙峰山;九龙山-香峪梁;马鞍山-卧龙岗。

形成了崇山峻岭,大山连绵的景观。

北京最高峰灵山海拔2303米,永定镇四道桥子最低海拔73米。

地形高差悬殊。

由于山地切割严重,各岭脊之间形成大大小小的沟谷。

平缓的山地与陡峭的山坡交替出现,地形呈阶梯状、阶段性上升。

永定河似一把利刃将四列大山斩断,又象一条银链把重重大山串连起来。

山的雄浑,水的柔美,相得益彰,自然天成。

2、山地北京西郊的山统称西山,西山是太行山余脉,又称太行之首,神京右臂。

门头沟的山是西山的主体,自古以来,是北京的军事屏障。

门头沟的山分为中山、低山和丘陵。

中山800米以上,分布在百花山-髽髻山-清水尖-妙峰山山系及以北广大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0余座。

低山海拔800-400米,主要分布在九龙山、香峪梁、马鞍山一带。

丘陵40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200米。

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两侧和龙泉镇、永定镇周边。

门头沟的山以中山为主,山形以脉状为主,自西北向东南逐次降低,成阶梯状分布。

山脊宽厚,山坡陡峭,形成宽山,窄谷,山高谷深的自然景观。

门头沟的低山区和丘陵坡度较缓,黄土覆盖,植被较为茂盛,盛产优质水果和干果。

大山造就了灵山三海(云海、林海、花海),百花山三绝(千山万壑赴都门、百花争妍、晴天响雷),妙峰山“金顶圣境”、“万亩玫瑰”等许多美景。

北京地区地层表

北京地区地层表
窑坡组Jy
灰绿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
南大岭组Jn
灰绿色玄武岩夹少凝灰质砂岩页岩
三叠系
上三叠统
杏石口组Tx
灰色灰黑色砾岩砂岩及粘土岩
杏双
下—中三叠统
双泉组PTs
下部紫红色、上部多灰绿灰白色砂岩
古生界
6亿-
二叠系
上二叠统
石盒子组Ps
灰绿色为主下夹灰色,上夹肉红砂岩
石山
下二叠统
山西组CPs
深灰、灰黑色砂岩页岩粘土岩砾岩
北京地区地层划分表
注:



东狼沟组JKd
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复成分砾岩玄武岩
张家口组JKz
玄武安山岩凝灰岩复成砂砾岩流纹岩
侏罗系
上侏罗统
土城子组Jtc
紫红灰绿凝灰质页岩复成分砾岩
土髫
九龙
窑南
髫髻山组Jt
粗安质熔岩凝灰岩夹凝灰质砂岩砾岩
中侏罗统
九龙山组Jj
灰紫、灰绿色陆相火山碎屑岩
龙门组Jl
深灰色、灰黑色复成分砾岩、砂砾岩
下侏罗统
石炭系
上石炭统
太原组Ct
底部砾岩上为铁质砂岩粉红粘土岩
太原
奥陶系
中奥陶统
马家沟组Om
灰色、深灰、黑色灰岩白云岩



下奥陶统
亮甲山组Ol
深灰黑色泥晶、粉晶灰岩、白云岩
冶里组Oy
泥晶灰岩、中上夹页岩竹叶状灰岩
寒武系
上寒武统
炒米店组∈cm
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
炒米
张馒
昌平
中寒武统
张夏组∈z
灰绿、灰色、深灰色鲕状灰岩
黑色页岩为主,夹薄白云岩砂岩

北京市水文地质概况

北京市水文地质概况

北京市水文地质概况北京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平原区第四系砂砾卵石层和山区及平原隐伏碳酸盐岩地层中。

平原区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错河和大石河等冲洪积层所控制,含水层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

大部分平原区地下水主要开采层的水质,符合国家生活用水卫生标准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要求。

平原区第四系下有隐伏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强,水质好,这对第四系地下水缺乏的地区,解决城镇供水和工农业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是以地下水资源为城市主要供水水源的大城市,全市年总供水量约4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地下水开采量为27亿立方米左右,占全市总供水量的三分之二。

北京地下水仅平原区深度150米以浅的第四系孔隙水的储存量,至1997年底为650.83亿立方米,其中城近郊区99.26亿立方米。

北京地下水天然资源量39.51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29.61亿立方米。

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其次为河流渗漏补给等。

北京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为26.33亿立方米。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资源为24.55亿立方米。

山区地下水资源年开采量1.5-2亿立方米。

影响北京地下水资源变化的最大因素是大气降水量变化和人为过量开采地下水。

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处于负均衡状态,供需矛盾突出。

北京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且不均匀,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和潮白河冲洪积平原上部。

平原区年开采量25--26亿立方米,处于超量开采局面。

山区地下水仅在缺水山村有少量开采,以解决当地饮水和工农业用水。

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地面产生沉降,水质污染等问题。

平原地区150米向下的深层第四系地下水和隐伏基岩岩溶裂隙水是北京地区应予重视的应急水源地。

表1北京地区岩石地层序列及门头沟地层分布情况

表1北京地区岩石地层序列及门头沟地层分布情况

表2-1 北京地区岩石地层序列及门头沟地层分布情况地质年代岩石地层单位门头沟地层分布宙代纪世期显生宙Ph 新生代Cz第四纪Q全新世Qh(按不同沉积类型划分)更新世马兰组Qm北京西山东斋堂剖面作为本组正层型。

周口店组Qz泥河湾组Qn第三纪R上新世鱼岭组Ny天竺组*天坛组*中新世渐新世前门组*显生宙Ph 新生代Cz第三纪R始新世长辛店组Ec中生代Mz白垩纪J早白垩纪夏庄组Kx坨里组Kt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九佛堂组JKj东狼沟组JKd张家口组JKz门头沟沿河城村剖面为次层型。

显生宙Ph 中生代Mz侏罗纪J 晚侏罗世土城子组Jtc髫髻山组Jt创名于西山,其正层型位于门头沟田庄。

中侏罗世九龙山组Jj创名于门头沟九龙山。

正层型位于门头沟岳家坡南山。

龙门组Jl创名于门头沟区。

其正层型位于门头沟区岳家坡村北。

侏罗纪J 早侏罗世窑坡组Jy创名于门头沟。

其次层型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马蹄沟。

南大岭组Jn创名于门头沟区,正层型位于门头沟区官—阳坡元。

三叠纪T晚三叠世杏石口组Tx选层型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东山梁。

早—中三叠世双泉组PTs创名于北京西山双泉寺。

选层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东山梁。

古二叠纪P 晚二叠世生代Pz石盒子组Ps以门头沟军庄火车站东侧剖面为次层型。

早二叠世山西组CPs以门头沟区灰峪东山梁剖面为次层型。

显生宙Ph 古生代Pz石炭纪C 晚石炭世太原组Ct以门头沟区灰峪东山梁剖面为次层型。

奥陶纪O中奥陶世马家沟组Om以门头沟区色树坟剖面为次层型。

早奥陶世亮甲山组Ol以门头沟区丁家滩剖面为次层型。

冶里组Oy以门头沟区丁家滩剖面为次层型。

寒武纪∈晚寒武世凤山期炒米店组∈cm以门头沟区下苇甸剖面为次层型。

长山期崮山期显生宙Ph 古生代Pz寒武纪∈中寒武世张夏期张夏组∈z以门头沟区下苇甸剖面为次层型。

徐庄期毛庄期馒头组∈m门头沟下苇甸剖面为次层型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昌平组∈c沧浪铺期早寒武世沧浪铺期元古宙Pt 新元古代Pt3青白口纪Qn景儿峪组Qnj以门头沟区青白口剖面为次层型。

北京门头沟区地质和地形地貌

北京门头沟区地质和地形地貌
沿河城大断裂
顾名思义,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门头沟断裂带发育。最主要的是沿河城大断裂。
沿河城—南口断裂带西起涞水县境的岭南台附近,经门头沟区的齐家庄、燕家台、柏峪、沿河城、大村到昌平县境的禾子涧附近。长达60余公里,宽约10余公里,是一条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带。断裂带的中心在沿河城向阳口一带,沉降深度达2000余米。地质学家以沿河城断裂为界把门头沟地质分为两盘。断裂以北为一片元古代岩溶高原,以南则以百花山、九龙山向斜为主。历史上著名的西奚古道顺沿河城断裂的北缘延伸。内长城和主要的边关要塞都在沿河城大断裂以北边缘一带。可见古道的形成,军事要塞的设置都与地质、地形有关。
新生代(0.7亿年-)陆相沉积地层是地质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分为老第三纪(7-2.5千万年)、新第三纪(2.5-0.3千万年)、第四纪(3百万年-)三个时期。每个‘纪’又分为若干个‘世’,如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这个时期正处于地质上的喜马拉雅运动时期,西山不断抬升,遭受侵蚀切割,很少有新的地层沉积。只有在永定河谷、清水河谷及两岸的台地上和山前平原有第四纪沉积。
侏罗纪(1.95-1.4亿年)地层在门头沟分布很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分布在百花山-髽髻山向斜和九龙山向斜两翼,即斋堂川、大台沟、门头沟陆相含煤地层,是侏罗纪煤炭的主要产区。二是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侏罗纪早期南大岭玄武岩山体,侏罗纪中期百花山-髽髻山-妙峰山火山熔岩、火山结块岩山体,其核部火山岩厚度达2200余米。火成岩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适于植物生长,是门头沟森林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的地区。
青白口穹窿
穹窿是一种奇特的地形,由于浸入岩的顶托作用,上部地层象蒙古包一样向四周倾斜。门头沟有上苇甸穹窿和青白口穹窿。青白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隆的北翼受到沿河城大断裂的影响而缺失,实际上青白口穹窿是半穹窿。

北京各主要地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北京各主要地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附录表2 各主要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天然密度(kPa) 内聚力(kPa) 内摩擦角( ) 压缩模量(100)(MPa)泊松比厚度(m) 垂直基床系数(MPa/m) 水平基床系数(MPa/m)层号累计深度(m)岩层名称平均值变异系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平均值变异系数① 2.7689 填土 1.8281 0.073 19.7506 0.563 14.01050.437 6.7969 0.631 0.32730.074 2.76890.6569② 5.1007 粉土、粘土、粉质粘土 1.9673 0.104 18.2748 0.505 18.20290.342 6.4731 0.432 0.31110.082 2.33180.6890 20.1500 0.4858 23.2000 0.3529②3 7.1927 粉细砂 1.9429 0.009 25.53850.122 17.60000.379 0.28690.040 2.09200.5194 29.1667 0.1539 28.2143 0.2282③11.6213 粉土、粉质粘土 1.9868 0.023 25.4133 0.344 23.49220.311 9.0139 0.384 0.30570.116 4.42860.5711 40.2646 0.3494 39.3431 0.3078③3 13.4584 粉细砂 2.0242 0.059 40 27.81250.104 20.41540.213 0.25170.097 1.83710.5793 30.9643 0.3264 32.9333 0.1222④17.0801 粘土、粉质粘土 1.9993 0.024 32.6587 0.202 16.97310.234 8.5766 0.283 0.33000.082 3.62170.6629 35.8599 0.2484 37.5764 0.3043④1 19.1153 粉土 2.0284 0.024 22.9852 0.382 26.77960.178 14.40850.290 0.27980.074 2.03520.6890 38.8566 0.3728 44.0941 0.3087④3 21.9225 粉细砂 2.0458 0.053 18.5000 0.824 29.24290.128 24.59400.251 0.24000.135 2.80720.6148 31.3842 0.2297 34.4800 0.1818④4 23.7347 中粗砂 2.0846 0.061 33.43480.104 32.08800.164 0.23480.126 1.81220.6478 35.4504 0.1836 43.7174 0.2665⑤28.1497 卵石、圆砾 2.1482 0.075 42.08110.085 56.89470.157 0.21770.230 4.41500.5044 68.4830 0.1966 77.3164 0.1890⑤1 29.8067 中粗砂 2.06961.65700.6475 38.6250 0.1261 50.5556 0.20160.009 35.27270.08636.02670.141 0.23830.110⑤2 31.6000 粉细砂 2.0312 0.014 31.28570.070 29.05000.179 0.24340.095 1.79330.6143 33.6389 0.1250 40.0344 0.1272⑥35.4953 粘土、粉质粘土 1.9860 0.031 39.7462 0.236 16.68000.208 10.53360.266 0.32450.114 3.89530.5393 42.9499 0.2030 44.0765 0.1986⑥1 37.9174 粉土 2.0442 0.015 25.3593 0.425 27.43850.104 15.91170.345 0.27990.082 2.42210.6652 48.6213 0.2071 49.5947 0.1658⑥2 39.3299 粉细砂 2.0500 32.33330.0791.41250.7512 42.7500 0.3793 47.6250 0.278532.28570.133 0.24750.075⑥3 40.7534 细中砂 2.0510 0.016 37.0000 32.96430.130 28.42120.317 0.24170.095 1.42350.5900 40.1568 0.2863 42.2727 0.1821⑦46.1734 卵石、圆砾 2.1439 0.027 44.18520.1106 67.91180.279 0.18760.105 5.42000.4734 80.4254 0.1535 84.4037 0.2559⑦1 46.5596 粉细砂 2.04000.38620.7014 38.8060 0.3035 43.7234 0.268836.08090.165 0.22820.1190.015 30 32.60000.107⑦3 48.9280 中粗砂 2.0935 0.012 38.27030.091 41.76820.142 0.22640.154 2.36840.6233 46.0625 0.2745 53.4390 0.2463⑦4 50.6280 粉土 2.0257 0.017 24.8788 0.327 28.00310.146 22.96640.184 0.25950.115 1.70000.7268 51.1890 0.2223 51.8045 0.2228⑦5 52.0940 粘土、粉质粘土 2.0046 0.021 41.8966 0.255 19.55260.183 13.61910.310 0.32710.078 1.46600.6567 41.6563 0.1733 45.1311 0.1024⑧54.2485 粉土 2.0346 0.017 26.6038 0.349 27.88760.133 21.53510.306 0.26000.132 2.15450.6214 52.6242 0.2272 57.5800 0.1855⑧1 57.2941 粉质粘土 1.9521 0.035 46.0907 0.342 19.56860.248 13.09850.614 0.30790.146 3.04560.7310 43.0633 0.1974 46.7457 0.1266⑧2 58.8197 细中砂 2.0618 0.015 37.78570.152 39.85870.250 0.23920.089 1.52560.5661 37.0000 0.4060 38.8000 0.2895⑨64.3708 卵石、圆砾 2.17105.55110.5595 84.3333 0.2537 89.5833 0.197385.52050.178 0.20440.1110.018 43.23080.141⑨1 66.8165 粉细砂 2.0600 0.009 33.60000.089 42.44440.126 0.23750.102 2.44570.7472 29.3333 0.3800 36.0000 0.2759⑨2 68.9122 中粗砂 2.100750.91840.164 2.09570.9016 39.0000 0.1332 47.7500 0.15420.015 40.00000.175⑩71.4518 粘土、粉质粘土 1.9632 0.027 53.7640 0.264 20.96380.192 16.62740.295 0.31330.116 2.53960.6083 41.3028 0.2145 44.3111 0.1987⑩1 73.4587 粉土 2.073626.70280.392 0.27130.0432.00690.7947 50.6250 0.0771 58.5850 0.079339.97330.0510.3130.21131.5333⑩4 75.9645 粉细砂 2.05 56.66670.0420.00000.2300 2.50580.800675.0000⑾1 78.2733 粉细砂 2.065841.50000.121 2.30880.53950.010 35.33330.107⑾4 82.0429 卵石圆砾 2.183893.75000.201 0.2000 3.76960.4981 30.0000 0.0000 50.0000 0.00000.022 47.50000.053⑿84.1929 粉质粘土 2.00030.02240.0000 17.0000 15.61080.386 0.2900 2.15000.5459 50.0000 0.0000 55.0000 0.0000- 29-。

北京东部丰台顶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北京东部丰台顶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北京东部丰台顶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北京东部丰台顶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一、基底构造
1、基底岩性:以火成岩为主,以泥质,砂质以及碎屑岩等火成岩组合而成。

2、基底裂隙:基底裂隙朝着南北、东西、东西和东北两个方向发育,中部以及南部发育较少,且以南北裂隙较多。

二、变形
1、地层变形:以断裂为主,整体变形发育不全,靠近丰台顶变形较为严重。

2、裂隙变形:裂隙发育朝着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发育,且多发育在南北方向,靠近丰台顶东西裂隙较多。

三、流体构造
1、油气井:油气井主要发育在北部和南部,以及东部,且以气井发育
较多。

2、岩溶构造:属于砂质-泥质夹层构造,以岩溶裂隙发育较少,且断层穿越构造较为常见。

四、岩性构造
1、岩性特征:火成岩为主,以泥质和砂质的火成岩组合交界,其中砂质岩层广泛分布,其他岩石以砂岩、灰岩和页岩开展。

2、古地层构造:主要以古生代沉积岩石为主,层位厚度较小,断层变形众多,具有较强的地质演化活动。

五、地貌构造
1、山地:环绕在北部、南部和东部,靠近丰台顶及其周围有小型山地群落。

2、水系:靠近丰台顶有少量河流,其他地区则以洼地均衡分布。

《2024年北京平原区东南缘钻孔TB02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特征》范文

《2024年北京平原区东南缘钻孔TB02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特征》范文

《北京平原区东南缘钻孔TB02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特征》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平原区东南缘的地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钻孔TB02的钻探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特征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本文将通过分析钻孔TB02的数据,对北京平原区东南缘的第四纪地层进行详细的划分,并探讨其沉积特征。

二、地质背景北京平原区东南缘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地区。

该地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沉积环境复杂。

第四纪以来,受气候、地貌、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地层序列。

三、钻孔TB02的基本情况钻孔TB02位于北京平原区东南缘,钻探深度达到了地层深部。

该钻孔的地层岩性、岩相、岩层厚度等数据详实可靠,为我们研究该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第四纪地层划分根据钻孔TB02的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等综合分析,我们将该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以下几个层位:1. 全新统(Q4)地层:主要包括近现代河流冲积物、湖沼沉积物等。

该层位岩性以砂土、粘土为主,含有大量现代生物化石。

2. 更新统(Q3)地层:主要包括古代河流冲积物、湖泊沉积物等。

该层位岩性以砂砾石、粘土为主,含有一定数量的古代生物化石。

3. 上更新统(Q2)地层:以河漫滩沉积为主,含有粘土质、粉质粘土及少量的粉质砂土等。

4. 中更新统(Q1)地层:该层位主要以河间地区为主的湖泊和河滩相沉积物为主,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五、沉积特征根据钻孔TB02的岩芯样品分析,北京平原区东南缘的第四纪沉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沉积速率:由于气候和地质环境的变化,不同地层的沉积速率存在差异。

总体上,全新统地层的沉积速率较快,而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地层的沉积速率相对较慢。

2. 岩性特征:各层位的岩性具有明显的特征。

例如,全新统地层以砂土、粘土为主,颜色多为浅色系;而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地层则以粘土质、粉质粘土为主,颜色多为深色系。

北京小西山的地质背景

北京小西山的地质背景

北京小西山的地质背景北京小西山位于北方地质构造的北边界,属于华北地块。

它位于华北地块与华夏地块的交界处,是一座旧石器时代以来的运动断裂。

地质构造复杂,各种地质现象繁多,形成了浩繁的地质景观。

小西山的地质构造主要由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主要有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

花岗岩是由火山岩熔化后冷却形成的结晶岩石,具有坚硬、耐用的特点。

片麻岩是一种含有黑云母的酸性岩,其晶粒较细,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硬度。

页岩是一种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沉积岩,主要由黏土矿物和粘土矿物组成,具有较强的隔水性能。

小西山还有一些地质特征值得关注。

起首是镜泊湖地震剖面,该地震剖面记录了从百万年前至今的地壳运动历史,对探究北京地区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白云石地质景观,该地区的白云石岩壁具有奇特的蛇纹和条纹,形成了多个瀑布和深潭,景色壮丽迷人。

此外,还有花岗岩地质景观,该地质景观是岩石构造裂缝与风化、侵蚀作用共同造成的结果,呈现出各种外形奇特的岩石造型。

小西山的地质背景来龙去脉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地壳运动,另一个是风化侵蚀。

在地壳运动中,小西山地区可能曾经历过屡次隆升和沉降,形成了上述各种变质岩和沉积岩。

在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岩石结构受到破坏,形成了多种特殊的地理景观。

小西山的地质后象期也有浩繁的特殊地质现象。

例如,地下水的存在使得小西山成为了一个丰富的水源区域。

同时,地下的岩溶洞穴也成为许多旅游者探险的目标地。

此外,小西山的地质条件还造就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也是其成为旅游胜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丰富多样,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景观使得其成为了一个奇特的地质旅游景点。

通过对小西山的地质背景的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京郊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对于保卫和开发利用地质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丰富多样,包括地壳运动、白云石地质景观、花岗岩地质景观等。

这些地质特征不仅对探究北京地区的地质演化有重要意义,还形成了奇特的地理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得小西山成为一个奇特的地质旅游景点。

北京下苇甸地区新元古代景儿峪组–寒武纪府君山组界线硅质角砾形成模式

北京下苇甸地区新元古代景儿峪组–寒武纪府君山组界线硅质角砾形成模式

北京下苇甸地区新元古代景儿峪组–寒武纪府君山组界线硅质角砾形成模式引言:硅质角砾是一种重要的沉积物,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探究价值。

北京下苇甸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富含丰富的地质、古生物、古地理等资源,对寒武纪府君山组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北京下苇甸地区寒武纪景儿峪组与府君山组之间的界线及其硅质角砾的形成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加深对该地区地质演化历史的熟识。

一、北京下苇甸地区的地质背景北京下苇甸地区位于华北地台的北部,为华北地区一部分,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起伏复杂,有多个地质断层和构造带,山地、山谷、河谷等地貌特征明显。

二、寒武纪景儿峪组与府君山组之间的界线1. 岩性特征景儿峪组和府君山组的岩性特征有所不同。

景儿峪组主要由粉砂岩、泥岩和页岩组成,颗粒细小,成分较均一。

而府君山组主要由砂岩、泥岩和角砾岩组成,颗粒较粗,成分不均一。

2. 化石特征景儿峪组与府君山组的化石特征也有差异。

景儿峪组中含有大量的三叶虫、腔肠动物和叶绿体等寒武纪标志化石,而府君山组中很少有这些化石出现。

3. 地层接触干系景儿峪组和府君山组之间的地层接触干系比较明显。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倾斜面,倾向以及倾角明显不同,形成了明显的界线。

三、硅质角砾的形成模式硅质角砾是指由含有少许硅酸盐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岩石。

在北京下苇甸地区的府君山组中,硅质角砾的分布较为广泛。

1. 硅酸盐供应来源硅质角砾的形成与岩石中的硅酸盐含量有关。

在府君山组的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硅酸盐矿物,如石英、长石等。

这些矿物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破裂作用,以及来自河流的水流搬运。

2. 降雨和水流作用降雨和水流作用是硅质角砾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北京下苇甸地区,降雨较为丰富,水流量较大。

降雨的侵蚀作用和河流的冲刷作用可以将含有硅酸盐的岩石破裂,并将其搬运到较遥的地方。

同时,水流还会将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分选和排序,进一步进步硅质角砾。

3. 沉积和压实作用河流水流的减速和停滞使硅质角砾得以沉积。

表1北京地区岩石地层序列及门头沟地层分布情况

表1北京地区岩石地层序列及门头沟地层分布情况

表2-1 北京地区岩石地层序列及门头沟地层分布情况地质年代岩石地层单位门头沟地层分布宙代纪世期显生宙Ph 新生代Cz第四纪Q全新世Qh(按不同沉积类型划分)更新世马兰组Qm北京西山东斋堂剖面作为本组正层型。

周口店组Qz泥河湾组Qn第三纪R上新世鱼岭组Ny天竺组*天坛组*中新世渐新世前门组*显生宙Ph 新生代Cz第三纪R始新世长辛店组Ec中生代Mz白垩纪J早白垩纪夏庄组Kx坨里组Kt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九佛堂组JKj东狼沟组JKd张家口组JKz门头沟沿河城村剖面为次层型。

显生宙Ph 中生代Mz侏罗纪J 晚侏罗世土城子组Jtc髫髻山组Jt创名于西山,其正层型位于门头沟田庄。

中侏罗世九龙山组Jj创名于门头沟九龙山。

正层型位于门头沟岳家坡南山。

龙门组Jl创名于门头沟区。

其正层型位于门头沟区岳家坡村北。

侏罗纪J 早侏罗世窑坡组Jy创名于门头沟。

其次层型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马蹄沟。

南大岭组Jn创名于门头沟区,正层型位于门头沟区官—阳坡元。

三叠纪T晚三叠世杏石口组Tx选层型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东山梁。

早—中三叠世双泉组PTs创名于北京西山双泉寺。

选层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东山梁。

古二叠纪P 晚二叠世生代Pz石盒子组Ps以门头沟军庄火车站东侧剖面为次层型。

早二叠世山西组CPs以门头沟区灰峪东山梁剖面为次层型。

显生宙Ph 古生代Pz石炭纪C 晚石炭世太原组Ct以门头沟区灰峪东山梁剖面为次层型。

奥陶纪O中奥陶世马家沟组Om以门头沟区色树坟剖面为次层型。

早奥陶世亮甲山组Ol以门头沟区丁家滩剖面为次层型。

冶里组Oy以门头沟区丁家滩剖面为次层型。

寒武纪∈晚寒武世凤山期炒米店组∈cm以门头沟区下苇甸剖面为次层型。

长山期崮山期显生宙Ph 古生代Pz寒武纪∈中寒武世张夏期张夏组∈z以门头沟区下苇甸剖面为次层型。

徐庄期毛庄期馒头组∈m门头沟下苇甸剖面为次层型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昌平组∈c沧浪铺期早寒武世沧浪铺期元古宙Pt 新元古代Pt3青白口纪Qn景儿峪组Qnj以门头沟区青白口剖面为次层型。

北京房山门头沟典型构造报告

北京房山门头沟典型构造报告

北京房山门头沟典型构造报告
首先,房山门头沟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北华山地地貌。

北华山地是指从山东烟台起,经河北、北京、天津,终至山西阳泉和晋城的一条狭长的山地带。

这一地区的构造特点是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了一系列的山脉和山谷。

房山门头沟也位于这一山地区域内,山势险峻,山谷纵横,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其次,房山门头沟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地震断裂带。

地震断裂是地球地壳运动产生的结果,是构造运动释放地壳应力的重要通道。

房山门头沟周边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很大程度上是与这些地震断裂带的存在有关。

这些断裂带的活动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地质灾害的风险,也为研究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实地资料。

此外,房山门头沟地区还分布着一些独特的构造地貌,如溶洞和地下河。

溶洞是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常见于石灰岩地区。

房山门头沟地区的石灰岩地层发育,因而也孕育了一些溶洞地貌,如石花洞、桃花源等。

地下河则是在地下岩溶层中形成的地下水流动通道,房山门头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地下河的发育也比较常见。

总而言之,北京房山门头沟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地区,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

其地貌景观丰富多样,有北华山地的褶皱和断裂构造,有地震断裂带的活动,还有溶洞和地下河等独特的构造地貌。

这些构造特征既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风险,也为地质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例。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地区构造特征的研究,为房山门头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物理特征

北京物理特征

北京物理特征
北京市位于华北地区的东北部,地理坐标为39°54′-41°37′北纬、115°25′-117°30′东经。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城市。

北京地势东高西低,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

北京的地势起伏不大,整体呈现平坦的特征。

北京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北京的气候特点是雨量集中,春、夏季多风,冬季干燥且刮风频繁。

北京市内有许多河流穿过,其中最重要的是母亲河之一的永定河,流经市区中心。

此外,还有许多湖泊,如什刹海、后海和颐和园内的昆明湖等。

北京地域面积较大,总面积为16,410.54平方公里。

市区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部分,东部为城区,西部为西山丘陵和燕山山脉,南部为平原区,北部为山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区的地层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岩石类型也很齐全,包括各种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

大部分岩石出露在西部和北部山地,平原区则广泛分布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一)太古界太古界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密云县境和怀柔县东北部,延庆、昌平、平谷等县亦有零星分布。

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及混合岩化等特征分为两个群共七个组。

密云群为本区出露最老的地层,分三个组,由老至新为沙厂组、大漕组、阳坡地组,总厚度达三万余米。

张家坟群分四个组,由老至新为石城组、椴树梁组、山神庙组、宋营子组,总厚八千余米。

它们的走向为北东至北东东,从总体外观上看,似呈向西北倾斜的单斜构造。

据近年工作结果表明,存在较复杂的紧密同斜褶皱。

密云群的变质程度较深,以各种类型的片麻岩为主,并夹有麻粒岩、混合岩。

张家坟群变质程度较浅,以片岩、片麻岩为主,石英岩、大理岩次之,混合岩化不发育。

两群均含铁矿。

密云群有一同位素年龄值为23—24亿年,张家坟群没有年龄资料。

两群之间为断层接触。

密云群可能相当于河北太行山地区的阜平群(见表 2-2)表2-2 中国前寒武年代——地层划分表(年代单位:亿年)1.密云群(Army)主要分布于密云县北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本市出露最老、变质最深的岩层,属于中深及深区域变质程度,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及麻粒岩,普遍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

下分三组:(1)沙厂组(Ars)分布于密云县墙子路、大城子、沙厂、穆家峪等地,其次在平谷县关上、万庄子,怀柔,昌平县南口附近及延庆县红石湾等处也有零星出露。

岩性以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

混合岩化发育,主要为阴影状、条带状,其次为星占状。

出露总厚度约17346米。

(2)大漕组(Ard)分布于沙厂以北,龙潭沟——沙岭子以南。

包括东庄禾、太师屯、放马峪以西、上甸子、不老屯、石城以东一带。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大量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且纵向和横向变化较稳定,出露厚度约9734米。

(3)阳坡地组(Ary)分布于半城子——黄土坎以西、白马关——杨房子以南、冯家峪——赶河厂以东地区。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斜片麻岩为主。

纵向变化较大,横向变化较小,厚约4692米。

密云群的三组从下到上,变质程度由深变浅、混合岩化由强到弱。

各组段之间均为连续过渡的接触关系。

2.张家坟群(Arzj)主要分布于密云西北部及怀柔中部地区,围绕云蒙山花岗岩体,呈向北突出的弧形分布。

为一套以片麻岩、片岩为主,下部含较多的石英岩、大理岩的浅变质岩石。

地层的成层性较好,延伸稳定,混合岩化作用较弱。

属浅、中深区域变质。

其大型构造为短轴背斜。

自下而上可分为四组:(4)石城组(Arsh)围绕云蒙山岩体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岩体的东侧及北测,即密云县石城至张家坟一带,西侧仅零星出露。

岩性以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夹石英岩为主。

岩层由东向西变薄,与云蒙山岩体呈侵入接触,使其出露不全。

出露最大厚度为486米,与下伏密云群阳坡地组之间为断层接触关系。

(5)椴树梁组(Ardn)分布于密云县贾峪、椴树梁、二道城至四合堂及怀柔县梧桐豪等地,即围绕云蒙山岩体的东、北、西三面成环状分布。

岩性以石英岩、大理岩为主,还夹有板岩和片岩,顶部夹有一层很薄的赤铁矿层。

岩层厚度约为659米。

在最底部的局部地点(密云沙坨子)见厚三至四米的不稳定的同生砾岩,被认为是底砾岩。

(6)山神庙组(Arss)主要分布在云蒙山岩体的北部、西北部,西从怀柔崎峰茶、琉璃庙至大北沟门一带,东经百庙子、四合堂,东止于冯家峪之西,呈弧形带状分布。

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有透镜状或似层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层。

岩层总厚度为1631—5264米。

(7)宋营子组(Arsy)分布于山神庙组的北部及西部,即密云县白马关以西,榆树底至怀柔县大蒲地沟、马圈子、德田沟一带。

西部以干沟门——琉璃庙——崎峰茶断层与山神庙组相接触。

北部则由断层开始向东延续到白马关以南。

岩性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

总厚度1519—1958米,自西向东逐渐变薄。

综上所述,张家坟群变质呈度浅,其沉积韵律较明显,原岩成分由泥砂质——硅质——钙质——泥砂质——泥质,构成一大沉积旋回,每组以至每一段可形成更小的旋回,反映当时地壳运动频繁,海水逐渐加深又逐渐变浅的沉积环境。

(二)元古界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约占全市山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密云、平谷、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和房山等区县均有出露,以平谷县和天津市的蓟县一带发育最好,成为我国北方的标准地层剖面,也是世界上典型剖面之一。

在蓟县沉积厚度达11000米,向西延至昌平及西山等地,厚度逐渐变薄。

北京平原区下的元古界基岩分布也较广。

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

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和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

在元古代地层中发现只有少量微古植物和迭层石等化石,但沉积矿产丰富,有铁、锰、钾、磷等矿产和石灰岩、白云岩等各种建筑石材。

元古界下分三个系,发育完全,共分12个组26个段,基本上可与蓟县标准剖面进行对比(见表2-3)。

表2-3 北京元古界划分表1.长城系(Zc)主要分布于昌平、南口、密云及平谷县一带,延庆县的红旗甸、马蹄湾等地也有出露。

本系下部以碎屑沉积岩为主,由石英岩、杂色页岩过渡到灰岩;中部为石英岩、硅质白云质灰岩夹安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上部为碳酸盐岩,构成两个显著的沉积旋回,共划分为五组十一段:(1)常州沟组(Zcc)主要由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岩组成。

底砾岩一般不稳定,在西部昌平、延庆县等地一般不发育,而在东部密云、平谷县一带就比较发育,尤其在密云县聂家峪、平谷县大华山一带最发育,厚有8—13米。

本组岩层厚度变化较大,可分三段。

第一、二段,灰白,浅红色薄——厚层含长石,或长石石英砂岩。

厚59—227米。

第三段,下部为白色巨厚层石英岩及灰绿、灰色中层石英岩状砂岩,交错层发育、常具底砾岩。

中部为紫、淡绿、灰黑、绿灰色薄——中层粉砂岩及细粒石英砂层,或呈互层,夹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白、灰白或黄褐色厚层——巨厚层石英岩,有时会褐铁矿斑点,并夹有石英砂岩,厚35—329米。

本组顶部含古植物及其碎片。

厚度东厚西薄的趋势,底部有时含磷、金矿化与下伏太古界片麻岩系呈角度不整合关系。

(2)串岭沟组(Zcch)下部为灰白、黄绿、灰黑色硅质页岩、白云质页岩、硅质粉砂岩,底部夹泥质白云岩透镜体;上部主要为灰黄、黄绿色硅质页岩或白云质页岩与黑绿色砂质页岩,偶夹泥质白云岩,底部为白灰色厚层石英岩及石英砂岩或细砂岩。

厚度为 31—105米。

含有大量微古植物化石。

有多层含钾页岩,含氧化钾品位达7—13%。

(3)团山子组(Zct)本组与下伏串岭沟组呈连续沉积。

下部为灰白、灰色硅质白云质灰岩,夹白云质粉矿岩,粉砂岩中含泥质白云岩透镜体;中部为淡紫红色硅质白云岩与黄绿色页岩、紫色板岩、粉砂岩互层,白云岩有时具纹带及结核构造,上部为灰白、浅灰色中层硅质白云岩,有时含砂质。

厚度为76—356米。

含微古植物化石和迭层石,如喀什迭层石Kussiella,格鲁纳迭层石Crunneria。

(4)大洪峪组(Zcd)本组与下伏团山子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下部为灰白、黄褐色中层粗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中部以灰白、灰色中层硅质白云岩为主,上部为浅黄、灰白色石英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灰色硅质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顶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硅质白云岩及白云质板岩。

在密云县东智一带,底部出现一层安山岩。

本组厚约67—285米,含迭层石:锥迭层石ConoPnyton等及微古植物。

(5)高于庄组(Zcg)它与下伏大洪峪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岩性特征,可分四段:第一段:灰白、浅灰、灰黑色厚——巨厚层硅质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底部为白色厚层石英砂岩,厚约45—290米。

第二段:灰白、灰、灰黑色板状硅质含锰白云岩与中层硅质含锰白云岩互层,夹巨厚层硅质含锰白云岩,底部为含锰页岩。

“蓟县式锰矿”层位,厚50—274米。

第三段:灰白、灰黑色薄——中层白云岩,常呈页片状、板状,局部纹带构造发育。

厚111——393米。

第四段:浅灰、灰色中一厚层硅质白云岩和白云岩,含燧石团块及稀疏的燧石条带,夹含沥青质白云岩。

厚134—481米。

本组厚度巨大,岩性稳定,不但顶、底界线清楚,且四段岩性特征均较明显,易于区分。

本组富含迭层石,及微古植物化石。

本系分布较长城系广泛,除蓟县地区发育较好外,平谷县、密云县、怀柔县、昌平县、延庆县和房山区一带出露较全、门头沟区显著变薄。

以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夹少量砂质页岩。

根据岩性特征分为四组。

(6)杨庄组(Zjy)底部为白云质石英砂岩及砂质白云岩,有时见紫色泥质页岩、燧石团块白云岩及紫红色巨厚层白云岩;下部及中部为浅灰、浅紫红色中层含砂泥质白云岩及含砂白云岩,会红、紫红、绿、黑及白色等彩色燧石,彩色燧石呈块状或透镜体状;上部为土黄色白云质砂岩、石英砂岩与青灰色结晶白云岩,后者含黑色燧石团块。

厚29—81米。

含迭层石及微古植物。

与下伏高于庄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在密云、平谷县见有底砾岩存在,故以此面做为长城系与蓟县系的分界面。

(7)雾迷山组(Zjw)以巨厚层燧石条带或团块状白云岩为主,岩性均一,分布广泛,最大特点是含白云质灰岩增多,所含的条带也增多,常呈细而密的纹带状规则地平行于层面排列。

与下伏杨庄组呈整合接触,是元古界中沉积最厚的一组,从204—3315米。

含有迭层石,如聚环迭层石Collenia。

本组代表性剖面:昌平县德胜口——万娘坟——大宫门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剖面。

(8)洪水庄组(Zjh)以黑色页岩和含白云质页岩为主,有时夹白云岩透镜体。

含砂岩质较多,有时见黄铁矿晶体,有的地区变质成为板岩或千枚岩。

岩层厚度虽小,但岩性稳定,与上覆、下伏地层岩性不同,地貌上呈负地形为良好标志。

因与上、下地层均呈过渡关系,故其顶、底部时而出现白云岩夹层或透镜体。

岩层一般厚38—142米。

(9)铁岭组(Zjt)岩性稳定、沉积厚度变化不大。

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二段:下段:底部为绿、浅灰、灰紫色页岩夹薄层灰质白云岩,有时为浅灰色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与页岩互层,下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上部为浅灰、灰色含燧石条带和燧石结核的灰质白云岩,夹含锰灰质白云岩及页岩;顶部为黑、绿色页岩,夹黄褐色含铁石英砂岩及鲕状赤铁矿(“四海式铁矿”层位),有时为褐紫色含锰灰岩(相当“瓦房子式锰矿”层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