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炼字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 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 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 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 。 做渔翁。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 光。 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 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炼字
•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 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 物或表情达意。
• 炼字表达效果 • 1、 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 画面,传递感情。 • 2、 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 现意境。 • 3、 数词——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 ② 夸张渲染。 • 4、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 调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 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5 分)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 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所以,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 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 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2)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 诗做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 查的是对诗眼的理解。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可知,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 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 全篇的字是“怀”。确定“诗眼”后,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 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
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解析:A 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 成冰的程度”;B 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 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 项,应该是表 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
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返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返回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 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西南。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白话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诗歌鉴赏 炼字

诗歌鉴赏 炼字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按要求回答, 按要求回答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 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 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 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解答分析
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 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可取的。 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可取的。 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 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符 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才能魅力四射。 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才能魅力四射。 所以答题的时候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所以答题的时候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 分析。 分析。
早梅
一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唐代诗僧,益阳人。早年曾 齐己,唐代诗僧,益阳人。 热心功名,而科场失利,不为人赏识。 热心功名,而科场失利,不为人赏识。
齐己
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 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 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 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 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 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 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提问方式
(一)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 什么字? 什么字?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二)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为它好在哪里?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 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 一树柳弯腰。 一树柳弯腰。

诗歌语言鉴赏——炼字

诗歌语言鉴赏——炼字

2、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
无雨,空翠()人衣。(湿、沾) ---王维《山中》 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 )。 (斜、飞)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4、两岸青山相对(),孤帆一片日边 来。(出、立)---李白《望天门山》
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拿一舟独往湖心亭,天 与雪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 痕 点 湖心亭一( ),与余舟 芥 一( ),舟中人两三 ( )而已。 粒
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 整首诗中作者情感抒发的关键。
例:

绿杨烟外晓寒轻, 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宋祁
[.江西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问题。(6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柔美之态
交融之状
“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
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 和形容词只有一个,这就是那最准确 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 一的句子、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
唯一---最能准确描绘事物,
最能鲜明表达作者感 情。
诗(词)眼----
把握意象特征,准确分析。
2、形神兼备,全面分析。
形:表达技巧及效果。 神: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
方面的作用。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 的作用。(2分)

“割”字照应上句“剑芒”
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 愁苦之深。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二: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格式: ⑴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⑵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课堂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 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 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 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 柳”是全诗的关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 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 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请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哪个字用的好?为 什么?
炼字就是找出诗中最能表现主旨和最精练、最传神的字
进行鉴赏。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 炼字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炼字类型
2.炼形容词。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 主观化的表现。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 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 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一剪梅·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浇。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炼字鉴赏
一、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 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 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拟 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 静等表达技巧。) 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完整版)诗歌鉴赏-炼字

(完整版)诗歌鉴赏-炼字
第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 境。
第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哲理。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现力
炼形容词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
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 物情感。
炼形容词
• 特别注意: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 现力。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在写景诗中,可以 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 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 “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 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 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 “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 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 情。
答题步骤: 析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
述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
+
析效果(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 的感情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 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特殊词:叠词、拟声词、

表颜色的词
一、炼动词
•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目录•炼字概述•诗歌中的炼字技巧•炼字与诗歌意境的营造•不同类型诗歌中的炼字特色•著名诗人作品中的炼字案例解析•如何进行诗歌鉴赏之炼字分析01炼字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炼字是一种修辞方法,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特点炼字强调字词的精准与生动,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提升诗歌表现力塑造诗歌意境传承文化精髓炼字有助于营造诗歌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炼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炼字的重要性炼字起源于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等句,已体现出对字词的锤炼。

先秦时期唐宋时期是炼字的鼎盛时期,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均在诗歌中大量运用炼字手法。

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炼字手法在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表现力。

元明清时期现代汉语诗歌在继承传统炼字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语言元素和表达技巧,使炼字手法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现代汉语诗歌炼字的历史与发展02诗歌中的炼字技巧动词的锤炼精准表达动词在诗歌中能够精准地表达诗人的意图和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既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又展现了江南的生机盎然。

生动描绘动词的锤炼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月光下的摇曳生姿。

情感传递动词还能够传递诗人的情感,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形容词的修饰描绘形象01形容词能够描绘出诗歌中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特征,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娉娉袅袅”,描绘了少女的柔美身姿。

渲染气氛02形容词的修饰还能够渲染出诗歌的气氛和情感基调,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急”、“高”、“哀”等形容词,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你认为颔联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 “萧萧” 生动形象地表 现出了落木瑟 瑟飘落的声音, 以动衬静,突 出了周围环境 的凄清。“滚 滚”则状写出 长江汹涌澎湃 之状,使人有 身临其境之感, 渲染出沉郁悲 凉的意境。
3、炼叠词:
表达效果: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起强调作用,造成一种反复回旋的抒情氛 围。 常运用的艺术手法:烘托,渲染,以动衬 静等。
请问后两句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赏析。
课堂演练:
。有
情 芍 药 含 春 泪, 无 力 蔷 薇 卧 晓 枝。 一 夕 轻 雷 落 万 春 丝, 日 霁 秦 光 观 浮 瓦 碧 参 差。
请问后两句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赏析。
答:
1、“含”饱含,“卧” 静卧之意。 2、一个“含”字,一 个“卧”字,运用拟 人手法。芍药带雨、 蔷薇匍匐在枝头上。 3、刻画了芍药、蔷薇 经雨后的娇艳妩媚姿 态,也传出了它们的 愁绪。将诗人对景致 的喜爱以及惜花之情, 也表达的淋漓尽致。
———————————————————————— (一)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句?哪个字?为什么?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 ——副词 2、渐行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动词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数词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拟声词 5、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形容词 7、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活用词 ——色彩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 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 遮灯, 风不动,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三、特殊词: 1、叠词: 作者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 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中的音响,表达 杂的思想感情。 作用: A、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 B、起强调作用加强抒情性 C、描摹声音形态,使诗文生动形象,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例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例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二、修饰语: 1、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 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 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 作用: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 出了春雨的特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例2: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和“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其动 态,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 人。
“绿”字指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 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 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北来人二首(其一)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 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 国之痛,情景交融。
2、颜色词: 颜色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 情感。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 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 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 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 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 节奏感。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 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 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舞 摇 轻风 扶 细柳
隐 映 淡月 失 梅花
析:“扶”字把风人格化,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与“轻”、“细”相宜,和谐自 然,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在月光照映下,晶莹的梅花 与月色融为一体。 “失”字勾画 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 ————严羽《沧浪诗话》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4分) “入”表进入,“摩”字是擦、蹭的意思, 描写了黄河入海、山上达天的情景, (步 骤一,1分) “入”表现出河的生气 ,“摩”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步 骤二,2分)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之情。(步骤三,1)
问题?增分点?增分方法?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 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3分) “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 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以动衬 静,(步骤二)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 时环境的凄清冷寂。(步骤三)
增分方法:
强 化 三 大 意 识
• 1、主题统帅意识。真正读懂诗歌,准确 把握情感基调。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 歌中炼字的答题,都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 主题的表达作用,最终归结在“主题”这 个终结点上。 • 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例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穿”化静为动,描绘了陡峭不平的石 壁插入天空的景象,突出了乱石的陡峭、 险峻。
例四: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闹”写出红杏花满枝头,竞相绽放之热烈之灿烂。 “闹”有喧闹之意,不禁让人联想到杏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不仅有色,仿佛有声。春意为虚,红杏为实, “闹”字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叠词的表达效果: 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 音乐美、修辞美。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 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解析 寒山是唐朝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中描写寒岩附近 高山深壑的景色,通篇浸透了寒意,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后两句才直接表现诗人情怀,让人联想起“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的意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答案 “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 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 序的变化,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 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三、先声夺人,既引起读者的注意又铺开全篇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七岁时写过一首《咏鹅》:“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全诗笔调 清新活泼,诗人更是体察细致入微。其中,以响亮的声音开头 尤为后人称道。一声声响亮的啼鸣从远方传来,吸引了大家的 注意,循声寻去:啊,原来是鹅向天曲项高歌,它白色的羽毛 漂浮在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面,在水面上泛 起一圈圈波纹。此时,人们自然会被眼前的美景吸引。
5、叠词 叠词:叠词的作用不外两种,即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三句连用 了七个叠词。寻寻——词人百无聊赖,若有所失,四处寻找,毫无着落; 于是进一步苦苦搜索——觅觅;然而寻觅无果,反倒增添了孤寂清冷的感 受——清清冷冷;一个闺阁寡妇,在国破家亡之后,又处于“冷冷清清” 的环境,凄凉、悲惨、忧伤之情怎能不一齐涌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 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 淋漓尽致,仅此三句,已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 声调看,这些叠词连缀成句,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 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炼字”的基本内容:1、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哪几个字比较传神?明确: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悠然见南山”。

用“见”还是用“望”?为什么?明确:“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1、炼形容词。

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这一句中“直”和“圆”分别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直: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又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更短亭。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 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 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 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 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 鲜明。 鲜明。
示例: 示例:
(09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9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川卷) 。(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五千仞岳上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炼形容词
08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08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天津卷 。(5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 人访荜门稀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歌鉴赏
鉴赏诗词莫 鉴赏诗词莫要慌,平心静气细思量。 平心静气细思量。 思量 先从标题来入手,再借注解来相帮。 标题来入手 注解来相帮 先从标题来入手,再借注解来相帮。 诗中意象要注意,暗示形象 思想。 意象要注意 形象和 诗中意象要注意,暗示形象和思想。 题干务必要精读 务必要精读, 不能放。 题干务必要精读,一字一句不能放。 词句来作答 自己不 乱主张。 来作答, 扣住词句来作答,自己不要乱主张。

高一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一诗歌鉴赏之炼字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照我何时还。” (《泊船瓜洲》王安石) 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 “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 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 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作者借此景表 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
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 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①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 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 穿行。②“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 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③两个动作传神地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古诗炼字的作用及炼字类型。 古人写诗“一花一叶见世界,一字一词总关情”,
(2)①“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
强烈的色彩对比,②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 之情。③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 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 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 要分析。 ①分别是“明”和“出”。②诗人在这里用了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炼字,主要有以 下几种类型:
一、炼形容词 二、炼动词 三、炼数词 四、炼虚词 ……
一、炼形容词
(1)形容词具有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 的特点。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直: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异景观,烽火台上的浓烟就 格外醒目,“直”写出烟的坚毅挺拔之美。圆:广阔的长 河背景,更加衬托出落日之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 合在一起,画面壮观。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 象。 (2)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中,“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正是通过樱桃变 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考题的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南浦秋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题:①、“看”在诗中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3、鉴赏炼字类题目的一般角度①、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修辞手法、活用等)。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作动词,化静为动。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

如: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人为什么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月呢?→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一样,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起一样,故用一“涌”字,而“涌”字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不是从江中浮起,而是“涌”起,又因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赋予春意以动感。

③、体会所写事物的情趣(情意)及情感。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一个“低”字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为何不说“人近月”而说“月近人”,除了要符合音韵、格律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日暮客愁新”,所以“月亮”成了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炼字2003年全国卷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过去我们运用客观性命题的方法,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来考查这一能力,从2002年开始,运用了主观性命题的方法,2003年沿袭这一作法,继续采用主观性命题。

试题用了王维的五律《过香积寺》一诗来赏析,题目的切入点为“诗眼”。

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宋以后不少人认为,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我们题目中讲的“诗眼”,也就是指这样的一个字。

王维这首诗的五六两句一向为人所称道,前人对此评解甚多,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引汪道昆的话说:“五六即景衬荒凉意,‘咽’字‘冷’字‘工’。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唐诗从绳》中说:“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

”《缆斋诗谈》认为这两句写“泉遇石而咽,松向日丽冷,意自互用。

”清人赵殿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

昔人所谓诗眼是也。

”等等。

可见,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

这两句诗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呜咽之声;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

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再从全诗来看,诗人谓初“不知”有山寺,等到深入云峰,于古木林丛人迹罕到之处,,忽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寺院的暮钟之声,而方始知寺之所在。

前面几句的描写其实也都勾画了香积寺外山中的一种幽微僻静之景。

现在“咽”“冷”二字更加烘托出了全诗所表现的孤寂之境。

对诗的赏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如采用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这样的方法对“咽”、“冷”二字进行赏析,或从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来鉴赏“咽”、“冷”二字的作用,也是完全可以的,只要赏析得恰当,都可给分2004年吉林、黑龙江、云南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4年福建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答:“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2004年浙江卷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2004年辽宁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蝶恋花苏拭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3分)答:“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200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8分)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答案】14.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2005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6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答案】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

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00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分)【答案】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犹有”更好。

“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

(理由见上)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06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2006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以上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0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006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面各题。

[黄钟] 人月圆张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

1分答案:曲牌(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答案:B(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

(20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