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_《诗歌鉴赏之炼字切入技巧》教学设计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诗歌鉴赏之炼字技巧教学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炼字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一、概念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二、古诗鉴赏炼字切入点(一)、从词性入手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
例: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析】第三联有动词“咽”、形容词“冷”【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入手我们在分析炼字题时,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分析】第三联写了诗人的行为。
【答案】“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入手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有表现手法,要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课前导入】知识情况反馈,引入课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2)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在改卷过程中,很多同学错误的分析了本诗的情感。
总结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1、写出了诗人一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年华易逝的苦闷。
2、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独、落寞、心酸之情。
4、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
5、讽刺当朝统治者政治腐败,表达了自己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要求】(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1、红杏枝头春意闹2、云破月来花弄影3、一片孤城万仞山4、人生几度新凉5、羌笛何须怨杨柳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二、牛刀小试:(5分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①,宿鸟声中自掩门【注释】①张罗地:指十分冷落的地方【问题】首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网,“网住”之意,2、丝丝小雨像网一样,要把春天网住,3、诗人运用想象、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惜春之情。
高考语文 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学习目标:炼字的题型炼字的种类炼字的方法炼字的答题学习重点、难点:炼字的方法炼字的答题学习课时:4课时第一、二课时【课前预习】一、导引苏小妹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下品!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中品!苏东坡???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上品 ! ! !平常的两个字,却令一代文豪苏东坡拍手叫绝,为什么?贴切地表现了细柳在轻风中弱不禁风的娇态以及如雪梅花融化在皎洁月光中的情景。
二、高考考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与②是否孤立的?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三、高考回忆1、高考试题分析2008年高考卷全国有六套试题考查了炼字: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天津卷、上海卷、安徽卷、湖南卷,其中湖南卷更是将考查点集中在炼字上。
而我们湖北卷,05 、06、07、08 、09连续五年没有涉及到炼字。
2、高考题型展示(08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设计(定稿)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一:导入新课: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
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大家品味一下,说出二字的妙处。
(请两位学生来品评,结合诗句,品味出苏小妹所用二字的妙处。
)明确:东坡用“摇”“舞”二字,均显出风的强劲,与“轻风”不符,也不能体现“细柳”的轻盈。
“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而且“扶”字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去追究,但它却告诉我们古人写诗是多么地讲究遣词,这就是诗歌鉴赏中常说的“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师:古典诗歌的炼字对象主要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实词,还有少量虚词。
古人锤炼语言目的是要生动准确的描绘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
所以:“炼字”即“炼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推敲字词(一)炼动词师:一个好的动词可以使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
比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掉“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就会平淡无奇。
而加上“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
师:一起来欣赏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师:①都说诗中的“系”用得准确传神,请大家联系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生:“系”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柳条藤蔓对诗人的依恋之情。
诗歌鉴赏之炼字_公开课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系列之诗歌鉴赏炼字艺术与析字方法自贡市外国语学校唐昭霞导语: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的感动。
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也流传下“推敲”和“一字师”的佳话。
既然诗人创作注重“诗眼”,那么,我们分析也要从“诗眼”这个关键环节入手。
一、怎样问1、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字。
该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简析该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2、该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该字用得极为传神,试作简要说明)2、比较哪个字更为恰当为什么?二、怎样答1、题型不同答法不同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
综述题:通过什么方法写了什么事或物有什么作用,表达(蕴含)了什么情感。
2、答题术语积累①、常见的表达效果准确生动/生动形象/凝练传神/准确传神动静皆宜(动态美和静态美)/移情(比拟手法)/画面感(声色美)/音乐美(叠词、拟声词)/联想性与想象性/虚实结合②、常表现的主旨情感建功报国/忧国伤时/怀才不遇/借古讽今/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闲适宁静(1)动静谐宜(动态美和静态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2)移情(比拟手法)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3)画面感(声色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对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关注动词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关注特殊词(颜色词)四、高考真题例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诗歌鉴赏之炼字篇教案

鉴赏诗歌的关键字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见考察范围2、重点了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导学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以刚刚做过的段考题为导入,向学生们说明鉴赏诗歌是一定要抓住诗中关键字的提炼。
再者以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等人的名句来说明诗歌中炼字的重要性。
二、高考要求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2、古诗词鉴赏考查范围三、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
以下分别举例来套用这一格式:分别举白居易的《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等来分析。
四、分析综合1、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举例: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举例: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公开课诗歌鉴赏——炼字

思考:“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 故事引申出来的,请你说说看,颔联中,不用“推” 字 而用“敲”字的妙处。(6分)
解题策略: (释义)敲是 意思;(1分) (分析) “僧敲月下门”,能让人联想到(描述 画面) (2分) (作用)敲字运用 手法, 使得要描写 的环境显得 ,同时也照应了诗的标题:幽 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向往之情。 (3分) (总结)这些都是“推”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所以,选用“敲”字好。
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 于物,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词
类
解
说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 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 形容词 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 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 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
好事近· 梦中作 秦 观
小试牛刀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注]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注 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中的“动”字作鉴赏。(6分)
参考答案: (释义) “动”字,有晃动、摆动的意思。 (2分) (分析) “花动一山春色” 写出了春雨的 播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随风摆动,争奇斗艳、 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2分) (作用)“动”字 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把春天写的热闹, 突出了繁花在春天的主体地位。(2分)
2.聚焦形容词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数量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颜色色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颜色词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
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PPT1.重点关照动词
2.关注修饰语(形容词为主、兼顾副词和数词)
3.关注词的特殊用法(词类的活用)
副词:“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三、品
对我们解题来说,光知道哪个字是最精炼传神的,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去的答题才是关键。
下面让我们来看下昨天的作业,分值为6分。
投影上有我们四个同学的典型答案。
大家看看能给几分,要说得出原因。
(PPT展示出)(PPT展示的答案类型可能有①2分分析不充分情感理解错误②4分缺手法、啰嗦③5分缺通感分析将错误部分在每句后面标注出。
)
这几个答案总有一些缺憾,都是不了解答题步骤造成的。
根据正确答案和做题经验来概括答题要领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请大家根据正确答案归纳出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同桌进行交流。
(3min)教师请一位同学回答,并板书。
答案:答案:两个字分别是“咽”、“冷”。
(1分)
“咽”运用拟人手法,描述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人呜咽之声。
(2分)
“冷”运用通感手法,“日色”是视觉形象,“冷”是感觉,这样的描述写出了由于山林幽暗,阳光照在青松上,带给人阴冷的感觉。
(2分)两字营造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写出了作者宁静淡泊的感受。
(1分)(PPT炼字解题法)
1.解释该字的含义;
2.指出该字的特殊用法(表现手法、活用、被动等)及效果(结合诗句描述);
3.这个字在全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简写:
1.释义
2.特殊用法及效果
3.意境或感情
四、练
在掌握答题要领以后,让我们趁热打铁,再来一题!检验下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请分析第三联中“递”“窥”两个词语的表现力。
第三联两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递”和“窥”。
(1分)
①“递”运用拟人,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仿佛它也对早梅充满了爱怜之意,写出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
(2分)
②“窥”运用拟人,将无知的禽鸟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
(2分)
两个字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丰韵,烘托了诗人的惊喜心情。
(1分)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练习讲评,归纳总结出炼字题要关注哪些词类,是哪些?答题模式的步骤是?大家再回忆下,步骤应该是怎么样?第一步....(PPT呈现)。
课堂上的练习并不够,需要课后巩固。
今天的作业是三维设计P230的题型一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