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说说“敌”的妙处。
“敌”有对着、抵挡之意。 (步骤一)写出空床和素秋默 默相对的寂寥清冷氛围,而且突出了空床难寝无法承受素秋 的凄冷(步骤二)抒发了作者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步骤三)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 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七八颗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轻微的小雨,(步骤 一)几个数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 营造了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丰 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步骤三)
叠词
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增强韵律、渲染色彩等 作用。叠词中的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 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 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 字描画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湖南卷)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 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 江南江北。
“诗眼”分别是“咽”、“冷”,“咽”为呜咽之声,冷有 寒冷之意。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好像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好像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 孤寂的风景(意境)。
方法小结: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 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意境、感情)
诗歌鉴赏——炼字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 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 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 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 。 做渔翁。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 光。 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 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炼字
•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 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 物或表情达意。
• 炼字表达效果 • 1、 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 画面,传递感情。 • 2、 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 现意境。 • 3、 数词——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 ② 夸张渲染。 • 4、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 调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 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5 分)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 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所以,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 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 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
2014yw诗歌鉴赏之炼字
2014年高考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题 中“炼字”问题的相关要求(14 年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2、培养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把握答题方式,训练答题的规范 性。
二、高考命题趋势
11年
40% 12年 30%
13年
39%
14年
?
炼字的类型 (1)炼动词: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或摹写出对象的 特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炼形容词: 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传达出形象的 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炼副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 昌龄《出塞》) (4)炼数量词:“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5)炼叠词 :出现频率较高,作用是增强韵律感,富于音 乐美;回环往复,其强调作用;或绘声绘色,使诗文更生 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 (6)词类活用 (7)修辞
链接二:
今人: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 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 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 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 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 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 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 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 艺术效果了。
答:这句在词中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 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 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 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 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 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 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 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 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 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 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 “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
提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 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 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真题示例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 上的作用。(04浙江)
课后作业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 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 ①“引”在文中有“带走”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释含义 /明手法) ②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 山口,仿佛是大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愁去喜来,互相映 衬。 (描景象) ③此句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比“雁别秋江去”只是写大雁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更具有 感情色彩,并与下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 活泼,情趣盎然。(表感情/谈作用) 如果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诗歌鉴赏之炼字
华子冈(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有逐渐浸染之意,不仅写出了诗人在 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也写出夕阳余辉 逐渐消退的过程。 2、“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使人想 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 3、这两个字使云光山色都有了生命,它们追逐着 诗人的足迹,轻拂着诗人的衣衫,写出了云光山翠 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反衬出诗人对华子冈的喜 爱与留恋。
词性改变的活用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 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诗人 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 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 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句诗或一首 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 或一首词的“词眼”。
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 力、感染力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三、四两联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 析。
(1)① “绿” 字,意为“使……变绿”; ②写出了春风吹过春天到来林木变绿的动 态过程;③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 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 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 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 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 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 看雪》)
这里的“一痕”“一点”“一芥”“两 三粒”,用词再准确不过了,极有层次感、 对比感地写出了雪后银白世界中的景物的渺 小。而“一芥”“两三粒”,则以“小 草”“米粒”作喻体,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 了事物形状、大小。
• • • • • 春风又绿江南岸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日色冷青松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lx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
第二种模式:炼句型(一)
提问方式: 1.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要点: 1. 内容:①描绘怎样的景象;②表达诗人怎 样的情感; ③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2. 形式: ④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3. 结构:⑤结构上有何作用
第二种模式:炼句(二) 提问方式:有人说某句表达了某某主旨, 你同意吗?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 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到春天的生机形象。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 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见出其动态。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 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 “红”与“绿” 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形象地表明了感 叹时光匆匆,春 光易逝的这份儿 “着色的思绪”。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怎样 的表达效果。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 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答: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步 骤一)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 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而自然,寓 深沉于平淡之中。(步骤二)全诗景中寓情, 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步骤三)
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语言风格与特色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一、何谓炼字所谓炼字,指锤炼词语,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得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的常见题型①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试题变形:④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⑤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⑥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⑦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二、炼字,炼哪些字?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三、练习:请找出下列诗句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叶梦得评论道:细雨激起层层水纹鱼儿错以为有昆虫落下,于是争相浮上水面,追逐“食饵”。
如果风太大,燕子承受不住,就不能借风势而斜飞。
微风细雨,气候凉爽,燕子才有兴致驾风嬉雨而斜飞。
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微风细雨中,鱼儿活泼嬉水,燕子欢快舞风的生动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
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
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写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诗歌鉴赏之炼字总结
▪ 【注】〔华堂〕即达官显贵之家。这里借指官场。
▪ (2)元曲开篇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4分)
▪ 通过“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金 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 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的绚丽无比的秋江图, (2分)
▪ (这里的美景)令人爱玩得忘记了疲劳,加上在这儿可 以弹琴可以下棋,可以端起杯子喝酒,没有一点不适宜 的地方,章三益又在这儿修建了环中亭。
▪ 4.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回答下面的问题。(11分)
▪鹧 鸪 天
王质
▪ 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鱼儿得了浑闲事, 未得鱼儿未肯归。 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 知。华堂[注]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 元曲中的“渔父”是一个自由自在、宁静淡泊、傲视王 侯的孤傲者形象。(2分)
▪ 1、(江浦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起初考试)阅读下 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 灞上秋居 马 戴 ▪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 不为物议之所移夺 夺【改变】
▪ (2)皆竞秀献状 秀【峻秀】
▪ 抑以斯人为不足与 与【相与,相处】
▪ (3)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 林樾苍润空翠
苍【深青色】
▪ (4)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新结庵庐其间
结【构造】
▪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 (1)人因号之为“匡山”
▪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 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诗歌鉴赏之炼字
1炼动词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 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后两句的 “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后两句的“诗眼”分别是“侵”和“拂”。“ 侵”指云光追逐诗人的足迹,不仅写出了夕阳下诗人一 步一步下行的情景,也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散的过程 。“拂”字增强了动感,写山色好似轻拂诗人衣衫,描 写出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释字义,描景象) 这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云光山色获得了生命 ,表现了他们对诗人眷恋不舍的深情,折射出诗人对华 子岗的喜爱与留恋。(表感情)
练习4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 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步骤1]敌,不仅有对的意思,还有抵挡、承受的意思。(释含 义) [步骤2]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 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 ”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描景象) [步骤3]“敌”字传达出寂寥、凄寒的意境,同时抒发了诗人心 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寂寥凄怆之情。(点情境)而用“对”或其 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 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4、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6、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7、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014届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教学课件
主旨:这首诗通过写一只孤雁难寻同伴的凄苦之情, 表达了自己在动荡乱世企盼与亲朋知己相见,远离俗 客庸夫的情感。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 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步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步骤四) (或探讨结构上作用) 。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练习巩固: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 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么?(2002年高考题)。
答:同意, “折柳”二字,在诗中既指曲名,又含折柳 赠别之事,寓意是“惜别怀远”,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 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有了第三句的“折柳”,末句的“故园情”就 不显得空(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高三语文复习
把握答题要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 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 起,处处采菱归。 简析在颔联中的“遍”字妙在何处。(4 分 ) “遍”是多的意思;( 1分)颔联中“遍” 字写出了松茂鹤多,与表现来访者少的 “稀”字形成对比;(2分)突出了山居 环境的幽静。 (1分)
诗歌鉴赏--炼字
舞 摇 轻风 扶 细柳
隐 映 淡月 失 梅花
析:“扶”字把风人格化,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与“轻”、“细”相宜,和谐自 然,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在月光照映下,晶莹的梅花 与月色融为一体。 “失”字勾画 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 ————严羽《沧浪诗话》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4分) “入”表进入,“摩”字是擦、蹭的意思, 描写了黄河入海、山上达天的情景, (步 骤一,1分) “入”表现出河的生气 ,“摩”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步 骤二,2分)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之情。(步骤三,1)
问题?增分点?增分方法?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 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3分) “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 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以动衬 静,(步骤二)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 时环境的凄清冷寂。(步骤三)
增分方法:
强 化 三 大 意 识
• 1、主题统帅意识。真正读懂诗歌,准确 把握情感基调。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 歌中炼字的答题,都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 主题的表达作用,最终归结在“主题”这 个终结点上。 • 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例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穿”化静为动,描绘了陡峭不平的石 壁插入天空的景象,突出了乱石的陡峭、 险峻。
例四: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闹”写出红杏花满枝头,竞相绽放之热烈之灿烂。 “闹”有喧闹之意,不禁让人联想到杏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不仅有色,仿佛有声。春意为虚,红杏为实, “闹”字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内容提要】诗歌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炼字犹为重要。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
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
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
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
齐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字师”。
为什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染力,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我们鉴赏诗歌一般都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语言——意象——意境——情感。
简言之,就是“因文识象,由象悟道”。
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基础。
而鉴赏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如何鉴赏诗歌炼字所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
一、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古诗句中的一些词语的用法较为特殊,了解其用法,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考点精解】鉴赏诗歌字词意义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推敲: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类试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牢记语言风格的种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诗歌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点拨】考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应关注“两把握,四要点”。
“两把握”指:1.从字词的表面义和语境义入手,把握字词的含意。
无论是炼字还是炼词,首先要把握字词的具体意义,除了把握字词的表面义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握其语境义。
2.从使用的手法入手,把握句子的特色。
分析关键字词所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把握句子的语言特色。
“四要点”指:1.交代字或词的具体意思。
2.给出字词所使用的手法。
归纳字词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具体的答题模板:字(词)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
【典例解析】一、(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一) 。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步骤二) ,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步骤三) 。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炼字”的基本内容:1、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哪几个字比较传神?明确: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悠然见南山”。
用“见”还是用“望”?为什么?明确:“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1、炼形容词。
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这一句中“直”和“圆”分别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直: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又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歌鉴赏之炼字(龚毅鹏)
古诗鉴赏专题之炼字
炼字: 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 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贾岛
苦吟 炼字
二、高考考纲阐释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鉴赏文 学作品 的形象 、语言 和表达 技巧。 能力层 级:D 级(鉴赏 评价)。
答题公式
【答题模板】 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 · · · · ,它运用了· · · · · · 的 修辞(或其他表达方式),描绘了一幅· · · · · · 的景 象,表现了· · · · · · 的意蕴(表达了诗人· · · · · · 的思想 感情)。 【公式】 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 或作用+诗人的情感
四、 高考 例题 解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 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确定字
解释字义
手法绘景
“藏”和“透”。藏本意为隐藏,诗句中引申为覆盖。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出大雪纷飞、道路 莫辩、行人稀少的意蕴。“透”意为穿透。用“透” 点明作用(意 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 境、情感) 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这样写表现了雪大人稀的 边塞之景,并刻画清廉为官、清贫而归的诗人形象。
(4)炼数词、副词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字与“ 一”字哪个更好?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 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 波钓叟。
? 【注】〔华堂〕即达官显贵之家。这里借指官场。
?(3)请概括宋词元曲中的“渔父“形象。 (4分)
? 宋词中的“渔父”是一个 无拘无束、享受自由快乐、 厌恶官场的隐者 形象;(2分)
?运用助词和口语词,如“了”“快活”。 (1分)
? 4.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11分)
?鹧 鸪 天 王 质
? 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鱼儿得了浑闲事,未得鱼儿 未肯归。 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知。华堂[ 注]只见 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 朴
?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 【注】〔华堂〕即达官显贵之家。这里借指官场。
? (2)元曲开篇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4分)
? 通过“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金 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 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的绚丽无比的秋江图, (2分)
? 3.B(因为庵正南诸峰间可以弹琴、下棋、喝酒,才建 了环中亭。选项错在将环中亭混淆为三个亭子,又弄反 了因果关系)
?(1)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
?那些能够冒着岁寒而不改品行的,难道不是松吗 ?
?(2)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 亦若斯而已。
?因此以前的君子每每把情志寄托在松树身上来勉 励自己,探求章君的志向,大概也像这样罢了。
?元曲中的“渔父”是一个 自由自在、宁静淡泊、傲视王 侯的孤傲者 形象三起初考试)阅读下 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 点明“渔夫”活动的背景,同时透露出一种宁静、愉悦的心绪, 为下文进一步表现渔父做了铺垫。(2分) )
?4.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11分)
?鹧 鸪 天
王质
? 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鱼儿得了浑闲事, 未得鱼儿未肯归。 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 知。华堂[ 注]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2.老将黄忠之死(第 83回)
? 答: 黄忠因听了刘备说老将无用,即提刀上马至军中, 要与东吴交锋。 \\他斩了东吴史迹,又打败潘璋。关兴 ,张苞劝其回营,黄忠不听。 \\次日潘璋战不数合,璋 败走,黄忠追之,中了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被 救回营后当晚去世。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采之可茹 茹【吃】
?(2)蛟龙潜于其中
【介词,在】
?(3)可挈尊罍而饮
【连词,表修饰】
?(4)今乃以“看松”名庵
【副词,竟然】
?(5)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代词,他】
?(6) 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目的连词,来】
?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 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 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 波钓叟。
? 【注】〔华堂〕即达官显贵之家。这里借指官场。
? (1)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宋词《鹧鸪天》的语言特点。 (3分)
?语言通俗易懂,极具口语化。 (1分)
?运用儿化词,如“船儿”“鱼儿”; (1分)
? (这里的美景)令人爱玩得忘记了疲劳,加上在这儿可 以弹琴可以下棋,可以端起杯子喝酒,没有一点不适宜 的地方,章三益又在这儿修建了环中亭。
?4.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11分)
?鹧 鸪 天
王质
? 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鱼儿得了浑闲事, 未得鱼儿未肯归。 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 知。华堂[ 注]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诗 歌 鉴 赏 专 题 之 炼 字
?1.简述张飞之死的原因和经过。(第 81回)
? 答案: 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下令军中在三日内置办白 旗白甲,挂孝讨伐东吴。 \\第二天,两位部将范疆、张 达说一时难以置办齐白旗白甲,希望能宽限几天 \\。张 飞一听大怒,将二人绑在树上,使性鞭挞五十鞭。 \\范 、张二人不服,当夜,趁张飞喝醉之机,杀了张飞,投 奔东吴去了。
?(2)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分) ?颔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尾联:直抒胸臆。
?(江浦高级中学 2014届高三起初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灞上秋居 马 戴
?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不为物议之所移夺 夺【改变】
?(2)皆竞秀献状 秀【峻秀】
?抑以斯人为不足与 与【相与,相处】
?(3)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林樾苍润空翠
苍【深青色】
?(4)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新结庵庐其间
结【构造】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人因号之为“匡山”
【连词,表因果】
? (3)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 ,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 章君怀有济世的大才,福建贼寇压境的时候,曾经 树立起旗帜,磨砺兵器,率领众人击退贼人,大概是有 意建功立业而扬显自己的。
? (4)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 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 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 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
?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 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