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笔记
中国古代建筑史笔记-中国古代建筑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
穿斗式: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间距较密,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特点是用较小的柱与“穿”,做成大的构架(整体性强,柱密,开间小)。
流传到现在,为中国南方诸省建筑所普遍采用。
抬梁式:沿着房屋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短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 构成一组木构架。
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连接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
檩上排列椽子承载屋面。
2,斗栱的作用:在柱子上,用以承托梁头、枋头,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重量的构件。
O唐宋:结构作用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O明清: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从密,用料变小,但结构作用仍在。
斗棋在宋称为“铺作”,清称为“斗棋”或“斗科”。
(江南称“牌枓”)O柱头上的斗棋一一柱头科(宋:柱头铺作),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
O两柱之间置于枋子上的斗棋一一平身科(宋:补间铺作),起辅助支撑作用。
O角柱上的斗棋一一角科(宋:转角铺作),其承托角梁及屋角的作用。
室内斗棋通常只支撑天花板重量,作为梁头节点的联系构件。
斗棋:斗-棋与昂的支座垫块;棋-短悬臂梁;昂-斗的悬臂梁,与棋的作用相同;♦当建筑物非常之大而屋檐出挑相应加大时,斗棋挑出距离也增加。
方法是:棋与昂的叠加层数(即出跳数),每增加一层棋/昂,斗棋多出一跳,最多可加至出5跳。
重檐建筑:一般上檐斗栱比下檐斗栱多一跳,以增加出檐深度。
♦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撑,用于固定支撑脊桁,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多见于唐宋元明建筑上。
3,台基作用:防水,防潮,保持室内干燥洁净。
(一般3到5个踏步)柱础: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致腐烂的构件,多为石制。
♦收分:柱身由下向上逐渐收小;梭柱:上下两端均有收分的柱子形式,体如梭形;卷杀:将某些构件末端切削使之具柔美而有弹性的外形的一种做法,其轮廓线由折线或曲线组成;4,庭院围合方式:1)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2)廊院: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3)三合院:住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之前再建院墙与院门;四合院:将三合院的院墙改为房屋,即主房东西两侧,相对之处均为房屋所围合;5,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建筑营造工官的职务:主持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估计工料及组织施工隋•宇文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大兴城规划;1:100的比例制作“明堂”图像及木模型宋•李诫:《营造法式》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1)工官掌管下建造的官式建筑;2)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干阑式一一由产生于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巢居发展而来。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建筑的定义与功能1. 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空间和实体的组合,满足人类居住、工作、休闲、文化等多元化需求。
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构成,它还承载着社会、历史、文化、技术等多重价值。
2. 建筑的功能(1)实用性: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如居住、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
(2)审美性:建筑通过其形式、色彩、材料、比例、尺度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
(3)象征性:建筑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权力、财富、信仰、身份等,成为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的标志。
(4)技术性:建筑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它体现了人类对材料、结构、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5)环境适应性:建筑需要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1)建筑实体:包括古代宫殿、民居、寺庙、园林、城市、墓葬等各类建筑。
(2)建筑技术:如木构架、砖石结构、穹顶技术、装饰工艺等。
(3)建筑制度:包括建筑规范、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等。
(4)建筑文化:建筑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的关系。
(5)建筑人物: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师、工匠、理论家等。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系统搜集和分析古代文献、典籍、地方志、建筑专著等,提炼建筑历史信息。
(2)实地考察法:对现存建筑进行详细的现场记录、测量和分析,了解建筑的实际状况。
(3)比较研究法: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进行比较,探讨其风格演变和相互影响。
(4)类型学研究法:对建筑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各类建筑的共性和特性。
(5)考古发掘法:通过对建筑遗址的发掘,揭示建筑的历史层次和结构特点。
(6)建筑复原法: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成果,对已不存在的建筑进行科学复原。
三、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意义1. 文化传承:中国建筑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建筑史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教授整理-建筑-考研-笔记-【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教授整理东南大学建筑系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伏羲氏女娲直尺规画方画圆□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狮子·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鱼的演变:·西安半坡村遗址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从五千年文明说起□时间轴:□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中国文明起源示意: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一、夏(B.C.21——16世纪)二、商三、周·案例: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⑸河南偃师二里头⑹殷墟⑺西周蕲(qí)春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一、战国及秦⑴背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使用⑵成就·高台式建筑·宫殿建筑内有排水设施和冷藏室·先秦时期出现了砖二、汉⑴背景·罢黜百家“楚汉的浪漫”⑵成就①木构建筑三大结构体系:抬梁、穿斗、井干②楼阁建筑③斗栱的出现和应用④屋盖的基本形式的出现(第五立面)⑤技术上、制砖、拱券技术(主要用于墓室)⑥石阙艺术(高姬墓阙)⑶实例①汉长安②高姬墓阙③白马寺(佛教传入)三、三国两晋南北朝⑴背景·战争、分裂、人口急剧下降·“人的觉醒,文的自觉”时代精神⑵成就·因为精神的痛而关注彼岸世界→宗教的发展·三种石窟:·山水园林的发展·家具的出现(垂足而坐出现,宋代以后真正开始全面)△南北朝以前主要席地而座,少数民族因长期骑马不习惯席地,便产生了家具,垂足而坐产生⑶实例①永乐寺塔②南朝墓中国建筑史整理笔记朱光亚教授东南大学一、WHY:正确认识建筑和树立价值观过去时:修养现在时:古为今用将来时:职业精神二、WHAT:建筑史:“站立的基石”“智慧的积累”·Tadao Ando :有深度的建筑·克罗奇:历史是一门万古长青的知识·建立正确的建筑观三、HOW:⑴文化观的改变·古代的两大体系“道”形而上者,意识形态“器”形而下者,自然科学彼此不相往来1840(鸦片战争)→1861(洋务运动)→1894(甲午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1895(戊戌变法)→1911(辛亥革命)社会制度的变革1911→五四运动→30年代(文化心理的改变)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0年 1979—1989认识西方建筑之始:建筑之功能、技术、空间→“西方功能好,形式中国好”→反思“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并从根本上了解:弘扬中国文化建筑文化密不可分,“道”“器”相融的结果。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复习笔记.doc
屮国建窥史后很丘1、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有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的房屋,清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于原木垒成的墙体“井干”式建筑,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的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2、木架建筑的优势:1;取材方便2;适用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3、缺点;1、木材越来越稀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4、我国的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5、穿斗式木架结构特点;用穿杭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木品木品的房架;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再沿禀条方向,再用斗林把柱子串联起来。
6、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搁置禀条,梁头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7、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重量。
8、台基;是室内地面高出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的目的。
台基上则按柱网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蛀而导致腐烂。
9、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10、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耍的作用。
胆魄、平顶、囤顶、硬山、悬山、藏族平顶、毡包式圆顶、拱顶、fu 殿、歇山、卷棚、重殿。
11、中国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12、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是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出一般的气质。
13、建设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14、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15、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为体制的产物。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复习笔记.doc
屮国建窥史后很丘1、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有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的房屋,清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于原木垒成的墙体“井干”式建筑,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的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2、木架建筑的优势:1;取材方便2;适用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3、缺点;1、木材越来越稀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4、我国的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5、穿斗式木架结构特点;用穿杭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木品木品的房架;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再沿禀条方向,再用斗林把柱子串联起来。
6、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搁置禀条,梁头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7、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重量。
8、台基;是室内地面高出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的目的。
台基上则按柱网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蛀而导致腐烂。
9、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10、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耍的作用。
胆魄、平顶、囤顶、硬山、悬山、藏族平顶、毡包式圆顶、拱顶、fu 殿、歇山、卷棚、重殿。
11、中国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12、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是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出一般的气质。
13、建设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14、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15、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为体制的产物。
中国古代建筑(全基笔记)新
第八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导言一、中国古代建筑溯源(一)形成时期:原始社会~秦汉1.原始社会:穴居、巢居---干栏式、木构架的雏形2.先秦(夏、商、周)建筑风格模式:城——方形,分城、郭两重,呈回字形宫殿——采用高台式建筑布局特点:夏——中轴对称商——散点式周——符合严格的礼制,见P162建筑主要成就:(1)瓦当的出现,是一个重要进步,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
(2)木构架结构日臻完善。
3.秦汉军事工程——长城宫殿建筑——秦:咸阳宫(设计集各国宫殿之长)、阿房宫汉:未央宫、建章宫、桂宫石建筑——东汉出现,如石祠、石阙与石墓陵墓建筑——秦始皇陵、汉茂陵(刘彻)(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佛塔、寺院建筑——嵩岳寺塔(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园林建筑——士人学子逃避战乱,初步出现写意山水园林(小巧、雅静及意境)(三)成熟时期:隋唐水利工程——大运河最早的敞肩石桥——安济桥(赵州桥)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城——长安城著名宫殿——大明宫(“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含元殿最著名)、洛阳宫(四)大转变时期:宋1、唐、宋建筑风格不同:唐——雄浑质朴、宏伟大气宋——柔丽纤巧、清雅飘逸2、民居布局制度转变:唐朝——里坊制、宋朝——街巷制3、建筑著作——《营造法式》(五)最后一个高峰期(集大成者):明清1、建筑著作:清代(1723年)颁布《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与用料标准。
2、代表性建筑: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以木材、砖瓦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1.外形特色:“高台基、木构架、大屋顶”2.最显著的特点:梁柱之间采用榫(sǔn)卯连接榫—凸出部分卯—凹进部分3.木构架的主要方式:(1)抬梁式①定义: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层叠而上,所以称“抬梁式”。
②常用建筑: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③优缺点:优点:能获得较大的无柱空间,空间更具连续性缺点:木材消耗较大(2)穿斗式①定义: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并且在枋上、两落地柱之间平行立短柱,与落地柱共同直接承檩,故称作穿斗式。
中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史上最全面的版本
中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史上最全面的版本中国建筑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第一节:影响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参考威尼斯宪章)人类的基本需要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手段气候环境文化社会我国地大物博,森林资源丰富,有充足的木材资源,这些资源是建筑发展的基础。
黄土高原的制砖技术。
南北朝时,从伊拉克传入的琉璃技术,这些条件构成建筑发展的基础。
中国多民族融合,民族文化和建筑本身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要保护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从单体到群体,有许多优秀实例。
人类的基本需要:我国是大河文明,以农业为主黄河、长江发大水,只有互相以集体的力量,向统一来发展,才能够生存,并非西方文化,被山与海洋分割成小块,以手工艺为主,强调个体的独立性。
形成的建筑特点:以居住为主西方17世纪世俗政权衰落,房子给神居住,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在此过程中表现了对神的虔诚,故宫建筑3年完成,与西方建筑的功能不同,神权与皇权相比,皇权有更大的权利。
建筑的发展与政治的变革有很大的关系南禅寺珍贵是因为其是灭法之前的产物,佛光寺大殿比南禅寺完整,是因为佛光寺是灭法之后的产物。
从满足需求来说,木材易于加工,适于人使用,木头被赋予象征意义。
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如河姆渡的榫卯结构,距今约6、7千年。
西方早有建筑师,如米开朗基罗,而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发生木结构的变化,出现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由老百姓建造。
气候环境:人工调节技术的发展,使建筑的外观差异越来越小。
全世界有三种极端的气候:干热:如新疆,厚墙小窗,平屋顶湿热:云南、海南,架空、通风、薄墙、屋檐大湿冷:东北一带,屋顶坡度大北京地区,屋顶做很厚的泥被,保温,院子大;苏杭:瓦直接搁�Z在椽上,轻盈,有天井。
文化:表现在不同社会阶层的建筑。
佛教在汉代发展,布达拉宫属汉藏建筑的融合。
北京胡同,上海石窟门,苏州水巷表现了建筑的差异,苏州的园林属官僚阶层,扬州的园林属商人阶层。
社会:第二节自然环境与中国建筑文化的关系地理环境与文化圈的形成西伯利亚荒原,苦寒之地;喜马拉雅山脉,陆地丝绸之路印度与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而中断融合,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是由地理条件决定的,而现代由于交通工具的发展,各民族融合,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多。
中国建筑史笔记
中国建筑史笔记中国古代的建筑特征:建筑本身的特征建筑历史的特征建筑认识的特征公官制度:样式雷又名样子雷,样房雷。
是清代宫廷建筑师雷氏家族的俗称。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及脉络流变史前——夏商周(大迁徙促成文化互动)——春秋战国(佛教文化入境)——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境外文化交流)——北宋辽金南宋(少数民族文化入侵)——元(多民族文化交融)——明(基督教文化入侵)——清——民国——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中国文化起源非单一性,而是满天星斗中国原始神会建筑发展概况旧石器时期建筑遗存:文化现象与神话传说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猎鱼之始《河图洛书》轩辕帝新石器时期建筑遗存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渭水)母系氏族社会(河北渑池)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父系氏族社会(山东历城)——东夷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干栏建筑细石器文化(东北,内蒙)——神庙多元文化的发展巢居(干栏)——长江流域穴居(木骨泥墙)——黄河流域土木相结合构筑方式,以土为主向以木为主过度奴隶社会建筑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商阶级产生1 青铜工艺相当成熟(生产工具生产力提高财产丰富产生私有制2 夯土台(技术上)区别高低,上下的方式3 郑州商城周渭水按照礼制分封土地,产生宗法分封制度建筑技术斗拱的概念瓦的发明及使用三合土抹面小结:这一时期神的地位降低,人的地位上升,但仍未完全脱离神,木构技术突出被使用封建社会前期先秦(春秋,战国,秦)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奠基,铁器开始出现并使用,经济飞速发展。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是城市建设的高潮(齐——临淄赵——邯郸楚——鄢郢魏——大梁)宫高台建筑:在有小室围合的高台上宗庙围合在墙中水利方面出现齐国官书《考工记》鲁班著意识形态方面1商周学在官府——学在四夷2孔子将人还给社会3庄子将人还给自然2,3都是人文主义,崇尚天人合一由于意识形态过早发达,抹杀了宗教,摆脱了宗教对人的束缚秦阿房宫是政治象征——上扼天功下压黎庶秦始皇陵(气势宏大)平而伸展的空间意识出现轴线建筑是意识的象征汉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融技术出现两种木构架1抬梁梁柱交接是榫卯,垂直的2 穿斗梁柱交接是水平的,梁起串的作用斗拱的出现及应用屋顶(无硬山)材料砖石——板梁结构拱劵技术东汉末年山东济南石墓,板梁结构四川雅安县高颐墓阙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教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魏蜀吴——两晋——东晋(迁都南京)——东汉末年少数民族进入汉区频繁的战争,分裂,迁徙——思想(困惑)士大夫阶层(享有特权的人物)出现新的价值观——魏晋玄学,反天人合一,这表明人的觉醒,人的自觉。
中国建筑史笔记(DOC)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春秋三国南宋史前―夏―商―周―――秦―汉――魏―晋――――北-隋-唐-五代-辽――元-明-清战国朝金原始奴隶社会封建(前)封建(中)封建(晚)一、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21世纪)隧人氏:“用火的开始”天然洞穴(周口店)==>最早的居住遗址有巢氏:“住屋开始”“上者营窟,下者为巢”“构木为巢,冬窟夏庐”伏羲氏:“渔猎之始”618“结绳记事”735建立“数字“概念296三阶幻方“均衡为美”神农氏:“农业之始”(稳定)中国文化纷争时期轩辕氏:“华夏之始”龙凤图腾1、建筑类型:◆住宅◆祭祀建筑◆神庙2、建筑结构:①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巢居“构木为巢”②木骨泥墙建筑:(黄河流域)<――半穴居<――人工穴居<――天然洞穴◆墙体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屋顶往往也是树枝扎结的骨架上涂泥3、建筑材料:◆木、泥◆泥土经火烧陶化以防潮◆仰韶时期出现白灰面,仰韶晚期已有使用(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白灰抹面(室内墙面和地面)普遍使用龙山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出现土坯砖4、建筑实例:①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六、七千年前◆干阑式建筑◆我国最早采用榫卯结构技术的实例②陕西临潼姜寨村遗址◆仰韶时期◆居住区的住房共5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子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做环形布置。
③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时期◆分三个区域:南――居住区北――墓葬区东――制陶窑区④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分隔成几个房间⑤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时期◆白灰抹面、大空间、大跨度⑥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吕”字形平面◆一夫一妻制,面积缩小,面积分工,私密性加强◆材料:出现石灰面的广泛使用(防潮)⑦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国最早的神庙遗址⑧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原始社会祭坛遗址◆莎木佳祭坛◆阿善祭坛二、奴隶社会:(BC21世纪~前476年)1、夏:(BC21世纪~BC16世纪)◆夏之前,尧舜之“禅让”制大禹传子不传贤,制国制家不分使中国文化较早地脱离神性(神境削弱)◆祖先崇拜:代替了图腾,神的崇拜◆九鼎:在观念上有神权下降,人的地位提高的倾向2、商:(BC16世纪~BC11世纪)开始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①城市、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商代宫殿遗址)•“华夏第一殿”•夯土台8cm高,区别高低上下层的方式•封闭庭院、廊院,“庭院格局”突出“门”和“堂”;土木结合“茅茨土阶”形态•永定柱造•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走向定型◆郑州商城:最早的城市遗址◆湖北黄陂县盘龙城商代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羡道:商周的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西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
中国建筑史笔记(附部分图)
《中国建筑史》习题集一、填空题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平面八边形。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7、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
18、《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着,《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着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19、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0、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1、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2、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23、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中 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读了《中国建筑史》这本书,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建筑世界的大门,那些精巧的设计、独特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书中提到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种类繁多,从宫殿到庙宇,从园林到民居,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就拿故宫来说吧,那朱红色的城墙,金黄色的琉璃瓦,还有那精美的雕刻和宏伟的布局,无不展现出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们是如何一砖一瓦地搭建起这样一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的?他们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全凭一双双巧手和智慧,将无数的细节做到极致。
我还记得书中描写的苏州园林,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园林里的假山,看似随意堆砌,实则精心布局。
每一块石头的形状、大小和摆放的位置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有的像狮子,有的像猴子,活灵活现。
还有那曲折的回廊,走在其中,一步一景,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画卷之中。
池塘里的荷花盛开的时候,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池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片水花。
说起民居,福建的土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圆圆的土楼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土楼的墙壁厚实,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
走进土楼,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庭院,人们在这里晾晒衣物、聊天玩耍。
房间沿着墙壁依次排列,虽然不大,但却十分温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木材的运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那些复杂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就能将木材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而且还能承受巨大的重量。
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看到的老房子,虽然没有那些宏伟建筑的精美,但也有着简单而实用的木质结构。
房梁上的雕花虽然不算精致,但也能看出工匠的用心。
书中还提到了中国建筑的色彩搭配。
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被巧妙地运用在建筑中,不仅增添了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红色代表着吉祥和繁荣,黄色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这些色彩的运用,让中国古代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中建史笔记
Cap.01.抬梁式2.穿斗式3.单体建筑的特点4.建筑群的组合方式,特点,成就。
Cap.15.榫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
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木质器械6.茅茨土阶:茅茨——茅草所建的屋顶,土阶——素土夯实,形成高高方方的高台。
房屋建于其上。
7.上栋下宇8.姜寨:该遗址位于陕西临潼,是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分为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
9.大房子:唯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属于10.高台建筑:以阶梯形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
夯土台上的建筑物常是一组复杂壮观的建筑组群。
[产生原因]因为在防卫和审美上需要大体量的建筑,但当时的木构技术又难以实现。
随着木构技术的进步,高台建筑在汉之后就逐渐被淘汰。
11.赵州桥(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
建于隋大业年间。
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空腹拱桥。
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这种空腹拱桥不但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2.李春13.高颐(yi)墓阙: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的性质,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等。
汉代是建阙的盛期。
位于四川雅安,建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高颐墓阙是仿木构型阙的代表性实例。
整个子母阙分台基,阙身,阙楼,屋顶四部分。
台基、阙身上雕出柱、枋、栌斗,阙楼上雕出楼面平坐木枋、花窗和挑檐斗拱,屋顶雕椽及瓦饰,雕刻颇为精美。
14.巢居到干阑式建筑发展的过程+穴居到地面建筑发展的过程15.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①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②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③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④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⑤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16.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17.♥汉代建筑的主要成就♥(本子)成就:木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多的发展中建发展的第一个高潮1.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2.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出现。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篇一: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建筑艺术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建筑转人近代时期, 开始了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
而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主要体现现在没有取得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
如竣工——之中国近现代建筑于1919年的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这幢由美国建筑师史摩尔设计的教学楼,大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糅合了西方的建筑传承与交融化,整理了一些近现代中国建筑的实践活动资料,通过建筑艺术的表现来剖析近现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致,并且以此来体现中国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西方建筑风格的交融。
文章共分五个时段,配合照片以及手绘图。
风格:中部建有一座5层高的正方形塔楼,将整座建筑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式钟楼的变体;楼体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
沙逊大厦上海汇丰银行开埠以后引进了欧洲建筑文化, 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建二、现代主义风格的派生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的两点史实。
其一,现代建筑式样的出现,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
其二, 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 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
1929 年9 月5日, 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 从其形式来说,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 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 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 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 但与周围沉造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建筑, 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和建筑空间。
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衷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艺术派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
如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汇丰银行,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建于1921—1923。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多样性:1)南方气候炎热潮湿的山区——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2)北方游牧名族——便于迁徙的轻质骨架覆以毛毡——毡包3)新疆干旱少雨地区——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4)黄河中上游——黄土断崖挖出的横穴——窑洞5)东北与西南大森林——利用原木垒成墙体——井干式2.主流: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二.木构架建筑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2.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
2)易遭火警。
3)难以满足大空间、复杂的空间需求。
三.组群布局1.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修建系统,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修建群体布局:讲求深度的深远美。
讲求条理的节奏美。
讲求序列的次序美。
讲求乐趣的意境美。
1)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2)纵横轴线同等重要。
3)部分有轴线。
4)无轴线。
2.庭院的围合方式: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两侧工具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
1四.修建与环境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四.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贸易与工业修建6.教诲、文化、娱乐修建7.园林与风景修建8.市政修建9.标志性建筑10.防备修建五.工官制度1.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系统体例的产物。
2.历史上有名的工官:隋代——XXX宋朝——XXX明代——XXX、XXX等第二节中国古代修建的立面构成1.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一.种类1.庑殿(宋称四阿顶)2.歇山(宋称九脊殿)3.悬山4.硬山5.攒尖(宋称斗尖)6.单坡7.平顶2二.屋顶的组合形态一)水平组合1.正脊并联1)屋檐勾连2)并连式抱厦3)翼角对接2.正脊串联1)两夹2)骑楼3)迭落4)牌楼5)阙式串联3.正脊相交1)丁字相交2)十字相交3)转角相交二)竖向组合1.重檐构成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重檐攒尖4)密檐塔2.重楼构成三.屋顶做法一)屋面曲线1.檐口曲线2.屋面曲线3.屋脊曲线二)屋角三)屋脊和屋面粉饰2.单体修建的“平分”——屋身33.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一.台基的基本构成1.XXX2.台阶垂带踏跺如意踏跺礓礤3.栏杆4.月台正座月台包台基月台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及特点一.叠(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XXX,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一)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一)《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一、概述•内容提要:介绍了中国建筑史的概念、发展历程、发展特点等方面,涵盖了建筑史的基本内容。
•重点笔记: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框架,了解其基本特征与文化内涵。
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1. 历史沿革•内容提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社会等各个发展阶段的建筑风格特征。
•重点笔记: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
2. 建筑类型•内容提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各种类型,包括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城墙建筑、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内容。
•重点笔记:掌握各种类型建筑的构造特点,了解其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
3. 策划设计•内容提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策划设计过程,包括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
•重点笔记:理解策划设计对于建筑结构和形式的影响,掌握其设计原则和方法。
三、现代建筑1. 建筑风格特征•内容提要:介绍现代建筑风格的特征,包括抽象、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个方面。
•重点笔记:掌握现代建筑的设计概念、艺术手法、建筑形式,理解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关系与转化。
2. 建筑技术革新•内容提要:介绍现代建筑技术革新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结构设计等方面。
•重点笔记:理解现代建筑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掌握现代建筑技术革新对建筑形式和结构设计的影响。
四、中国建筑文化1. 建筑文化内涵•内容提要:介绍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包括道教、佛教、儒教、民间信仰等多个方面。
•重点笔记:掌握中国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特色,理解其与建筑艺术之间的联系。
2. 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内容提要:介绍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包括历史演变、现状与未来发展。
•重点笔记: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掌握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建筑艺术与社会发展1. 建筑艺术与经济•内容提要:介绍建筑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包括建筑产业、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等多个方面。
中国建筑史笔记
中国建筑史笔记中国古代建筑史笔记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2.居住状况: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B.C 21世纪——B.C 476年)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胤甲……商在东方强盛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
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 历史文化背景: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重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建筑史部分〈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
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5、工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自周至汉,国家最高工官称作“司空”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土木之工”称做“将作”8、将作少府秦至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大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
大匠的副手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
监的副手称为“少监”。
11、工部隋朝开始设置的,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各项工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比将作大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明清时期,在工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工程的营建。
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
14、宇文恺隋代著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
长期担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员,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他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
宇文恺著有《东都图记》2O卷、《释疑》1卷和《明堂图议》2卷。
15、李诫宋代建筑师,字明仲,编纂了《营造法式》一书,是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
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按宋《营造法式》,柱有侧脚,外柱都稍向中心倾斜,目的是为了加强屋架整体的相心和稳定,角注轴线偏8%,平柱轴线偏1% 。
16、蒯祥、徐杲(gǎo)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
蒯祥主要负责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徐杲负责了明代故宫三大殿的重建。
17、样式雷明末清初“大木”匠师。
清初主持设计故宫的改建,参与故宫太和殿的重建工程,后在工部样房主持营建和设计。
后代子孙共七代都承续其业,举凡清代重要宫殿建筑的营建设计,都出自雷氏之手,被誉称为“样式雷”。
18、梁九明末清初,著名建筑师,故宫太和殿的设计者。
19、斗拱:为我国古典木构建筑的特有构件,斗是斗型的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挑头上上架升,同一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拱,或由上向下斜出的昂组成。
20、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中轴对称、大屋檐、群落式布局。
21、木架结构建筑体系是.中国建筑体系的主要特征。
22、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吕彦直。
23、东都洛阳的规划设计人由以下杨素、宇文剀、封德彝、牛弘组成 24、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创立者是梁思成。
25、柱式通常由以下柱子、柱础、柱身、柱头、檐部部分组成。
26、中国原始社会南北方最初的建筑形式是巢居和穴居。
27、中国古建筑发展的三个高潮期:秦汉、隋唐、和元明清28、山西应县佛宫释加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
是国内现存唯一木塔29、现存的白马寺的齐云塔,高约35M 。
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内容建筑)30、江苏苏州虎丘岩寺塔(五代—宋)后周显德六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59—961年)建造,砖石塔仿木楼阁式且(双壁)者,以此为最早。
31、20世纪80年代当代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在北京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成功的表达了高雅古朴格调和建筑构思的统一,这是在现代建筑中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的探索。
32、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青铜器取代陶器成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33、中国宋代五大窑指定窑、汝窑、哥窑、钧窑和官窑。
34、明以来,景德镇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
35、中国黑陶工艺特点是黑、薄、光、纽36、元代陶瓷成为主流的装饰方法是绘花。
37、中国古代设计的审美特征①功能之美②造型之③装饰之美④材质之美⑤工艺之美⑥鉴赏之美38、中国古代青铜设计发展的高峰是商晚期末西周早期。
39、司母戊大方鼎我国目前最大的青铜器。
40、中国古代家具从宋代作分界,前的家具以低矮型为主后流行高坐型家具。
41、艺术设计学在我国正式成立为独立学科是在(1998)年42、在中国古代产品设计中,陶与瓷之间还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43、明代的金属设计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突出成就是宣德炉和景泰蓝(景泰蓝:正式学名应该是“铜胎掐丝珐琅”,以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它起源于明景泰年间,习惯称之为景泰蓝。
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制造,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工艺)。
44、金银错:春秋战国新工艺。
又称金银错。
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团花纹,用错石(细沙岩)再磨错平滑。
45、失蜡法:用蜡制成器型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溶液,蜡液流失,原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46、简述中国原始社会以几何纹为主的彩陶装饰产生的原因?编制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标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
47、简述六朝画像砖与汉画像砖的区别?①汉多为一砖一画,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体性的大型转印壁画,一个题材要几十或几百块砖;②题材内容的发展。
除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奇禽瑞兽外,还表现圣贤高士,更具生活气息;③纹样除动物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亦占重要地位;④六朝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形象,并多为浅浮掉的立体效果;⑤不同于汉代的质朴古拙,而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48、简述中国古代北方皇家园林造园特点是什么?①规模非常大。
“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②布局:宫殿集中,自成一区;各景区各有特点,通过游线连成整体;③功能:拜佛。
居住。
办公。
④平面构图的原则和规律,建筑规整庄重,轴线;⑤主要建筑群——外向“园中园”——内向⑥造景要素:海岛仙山。
林泉丘壑。
佛道寺观。
街市酒肆。
田园村舍。
49、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著名青铜雕塑品。
50、斑漆是六朝时新创新的一种漆器工艺。
51、龙泉窖又通常被称作哥窖。
52、唐锦为纬锦(采用纬线起花),汉锦被称为(经)锦。
〈二〉中国古代建筑断代发展概况◆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1、巢居与穴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人为的生活空间。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南方为躲避潮湿与虫蛇而构木为巢,谓之“巢居”;北方为防严冬的风雪却掘土为穴,谓之“穴居”。
2、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村落遗址,发掘出了许多石器、骨器和陶器,其中有一种陶器表里光滑,表面彩绘,十分精美,因之又叫“彩陶文化”;距今 5000─7000 年,属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制,以从事农业为主,定居,有房屋和聚落。
主要遗址有:西安半坡古建筑遗址(木骨泥墙),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3、龙山文化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发掘的陶器中,多为灰陶和黑陶;农业与畜牧业都很发达,开始了产品交换。
父系社会已确立。
西安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门联通;内室有柱洞和火塘,外室有柱洞、灶、壁炉和窖穴。
4、茅茨土阶以茅盖屋,夯土为阶。
◆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1、西亳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
2、羡道商周的陵墓,地下以木椁(guǒ)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为“羡道”。
天子级用四出“羡道”,诸侯只可以用南北两出“羡道”。
3、僭(jiān)越西周时期,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造城,规模按等级来决定: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
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4、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5、瓦的发明是在西周重要知识点: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商——殷墟建筑遗址西周——第一次城市建设高峰(《考工记》)、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瓦的发明春秋——秦国的宗庙(陕西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遗址)和陵寝(陕西凤翔秦国陵园区)、砖的使用◆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1、墓阙墓阙是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它渊源于早期社会建筑群入口处的两侧的一种木构建筑物。
阙的初期用途只是作为建筑群大门口处的标志,到后来人们逐渐赋予其更多的功能,阙起到了表现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用。
到了西汉,为了祭祀的需要,为了表示对神的敬重,以及表示死者的身份、地位,就出现了墓阙。
东汉则是墓阙发展的顶峰时期。
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宋代,墓阙则仅限于帝王陵墓专有,到了元、明、清三代,墓阙就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了。
代表建筑有: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2、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3、“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很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所谓“舍宅为寺”。
前厅改为大寺,后院改为讲堂,于是佛寺进一步中国化。
4、佛塔佛塔是为埋藏舍利供佛徒礼拜而修建的,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东汉已有的多层木结构阁楼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
典型的有: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应县木塔。
5、石窟石窟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型的佛寺。
著名的有四大佛寺等。
6、石辟邪辟邪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可以镇邪除凶的神兽。
石头雕刻的辟邪一般成对的摆在陵墓的神道上。
7、兆域图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出土的金银嵌错铜版兆域图,是公元前三世纪中叶为中山王陵墓群所作的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重要知识点:战国——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遗址)台榭建筑的盛行(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秦——咸阳城、秦始皇陵、长城汉——城市建设(汉长安)、斗栱的普遍使用、楼阁建筑的发展(几件明器)阙(四川雅安高颐墓阙)、石墓(山东沂南汉代石墓)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建筑:佛寺(洛阳永宁寺)、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石窟寺(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石刻(南京梁萧景墓墓表、河北正定北齐石柱)◆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隋、唐、五代、宋、辽、金)1、安济桥(赵州桥)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 605─617年),在河北赵县的皎河上,由李春主持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