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合集下载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及探索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及探索
层 强 夯 的 具 体 方 案
邯 郸 市 某 房 地 产 开 发 有 限 公 司 拟 建 小 区 . 区 原 始 地 貌 属 于 丘 场
( 如 果 试 夯 不 能 满 足 步 骤 3的 要 求 , 能 满 足 步 骤 5的 要 求 , 8) 而
陵 , 个 场 地 地 形 复 杂 , 沟 发 育 。 冲 沟 已 进 行 回填 平 整 . 存 地 形 同 样 可 适 当 增 大 试 夯 面 积 , 夯 结 束 后 . 用 现 场 检 测 方 法 确 定 深 整 冲 现 试 采
( ) ( 1 第 层 素 填 土 : 红 色 , 塑 , 强 度 低 , 质 分 布 不 均 , 褐 硬 干 土 场 处 回 填 . 目前 我 国 地 基 处 理 采 用 强 夯 法 处 理 素 填 土 地 基 工 艺 是 成 熟
( 第② 层 素填 土 : 黄 色 , 塑 , 强 度低 , 2) 褐 硬 干 上部 松 散 易塌 , 土 理 分 析 , 一 的 办 法 是 加 大 夯 间 距 离 , 少 夯 锤 底 面 积 , 大 落 距 , 唯 减 增
较 平 坦 。场 区 上 部 素 填 土 填 埋 时 间 较 短 , 埋 时 无 规 律 性 , 布 不 均 层 强 夯 的 影 响 浓 度 . 此 确 定 是 否 可 采 用 不 分 层 强 夯 处 理 方 案 。 填 分 据
匀 , 学 性 质 较 差 , 陷 等 级 为 Ⅱ 级 。 依 据 勘 察 报 告 , 区 地 层 共 分 力 湿 场
篁 堡
中国; 技术 企盖
强 夯 法 在 湿 陷 性 黄 土 地 基 中 的 应 用 及 探 索
文 /于 洁 李 霞 冯 晓洲
【 要】 摘 强 夯 法地基 加 固施 工技 术 在邯 郸 市某 小 区冲 沟地基 处 土 地基 的 成

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应用

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应用

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应用1前言我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复杂,分布土类繁多,工程性质各异。

我国黄土的分布很广,面积约达60万平方公里,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四分之三,遍及甘、陕、晋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豫、宁、冀等部分地区。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消除湿陷性深度大、开挖基坑(槽) 土方量小、工期短、成本低的优点,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2 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及适用范围2.1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重锤(10t~40t)反复从一定高度(10m~40m)自由落下,对地基土进行强力夯实,从而使地基土的密实度改善,承载力提高,压缩性得到降低的地基处理方法。

关于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看法仍不十分一致,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不同的地基而言,地基土的性质千差万别,强夯加固的机理相差较大,较难建立系统的加固理论,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针一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1】【2】【3】【4】。

由于在理论上无法得到统一的认识,导致了没能形成成熟而完善的设计计算方法。

目前,对强夯法加固机理的认识所达成的共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区分宏观机理和微观机理。

宏观机理从地基土所受冲击力、应力波的传播、土的各种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做出解释;微观机理,则对冲击力作用下土的微观结构的变化,如土颗粒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排列分布、微观特性的变化等做出解释【5】。

宏观机理是微观机理的外部表现,而微观机理是宏观机理内部依据。

其次,应该区分对饱和土和非饱和土、粘性土和无粘性土的加固机理。

饱和土中存在孔隙水,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将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强夯过程中伴随着孔隙水的排出和土体的固结这一问题,砂土的饱和度如果接近于1,不宜使用强夯法;而砂土中孔隙水的排除在夯击瞬间就基本完成,这与饱和土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经过强夯加固后,土体强度提高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夯击能量转化,伴随着对土体的强制压缩或振密,其中包括气体排出和孔隙水压力上升;2.土体液化或土体结构破坏,表现为土体强度的降低或强度的丧失;3.排水固结压密,表现为渗透性能改变、土体裂隙发展和土体强度提高;4.触变恢复并伴随固结压实,包括部分自由水又变成薄膜水,土体强度继续增强。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强夯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用前言湿陷性黄土是黄土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分为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种类型,当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后,没有任何外部的附加荷载,仅在地基的自重压力下发生湿陷的,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当湿陷性黄土地基没有外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浸水不发生湿陷,需要有一定的附加荷载作用下浸水才能发生湿陷的,叫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由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可知,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在岩土工程中如防治不当,会给建(构)筑物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消除有效深度范围内湿陷性应当做为施工的首要任务。

常见的施工方法有: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桩法、预浸水法等。

强夯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使地基强度得到了提高,湿陷性得到了消除,对于防止工后沉降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工程应用1、项目概况某危废填埋场工程场地局部为人工填土(Q4ml)所覆盖,其下埋藏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表土层(Q4pd)及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的黄土状粉土层(Q3pl)。

场地内发育的地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如下:拟建库区内存在的特殊岩土为湿陷性黄土。

根据土工试验成果统计可知,③1:δs一般介于0.035-0.090,具中等~强烈湿陷性;③2:层δs平均值为0.020-0.050,具中等~轻微湿陷性;④3:一般不具湿陷性。

场地内黄土的孔隙比介于0.52-1.22,具大孔隙性。

由湿陷性计算统计表可以看出,拟建场区场地类型为自重~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非自重湿陷场地分布于自然形成的凹沟低洼地带,地基的湿陷等级为I~II级;地势稍高地带及昴梁地带为自重湿陷场地,地基的湿陷等级一般为II级(中等),局部地段为III~IV级(严重)。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 A b s t r a c t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o y n a g d i s t r i c t p r o j e c t s o r t s t h r o u g h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t e s t d a t a , f r o m h t e d y n a m i c c o m p a c t i o n m e h t o d( 1 .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 沈阳 1 1 0 1 6 7 ; 2 . 沈 阳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 院, 沈阳 1 1 0 1 6 8 )
Z HAOZh o n g - h u a , XI EL e i
( 1 . S h ny e a n g U r b a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e n y a n g 1 1 0 1 6 7 , C h i n a ; 2 . S h e n y a n g J i nz a h u U n i v e r s i t y, C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 S h e n y a n g l 1 0 1 6 8 , Ch i n a )
【 摘 要】 根据朝阳地区工程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 从强夯法的击数与夯沉量的关系、 物理力学指标与击数的关系方面进行对
比分析 , 研究强夯法的处理效果 , 为辽 西地 区进行湿 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表 明,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强夯法处理 有效 , 最小的单点夯击次数应为 1 0 击
【 关键 词】 湿陷性黄土; 强夯法; 击数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强夯法成为一种常用的地基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及其优势。

一、强夯法的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在土体中施加重物的重复冲击力,将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重锤通过自由下落或由机械设备提供动力,落下时对地面施加冲击力,使土体发生振动变形,然后在冲击力消失前收回,然后再次落下,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重锤的冲击力能逐渐使土体逐渐密实,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二、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先进行地基勘察和测试,了解地基的性质和湿陷特点,确定施工方案。

同时,还需要清理地表杂物,平整工地。

2. 施工设备准备强夯法的施工设备主要有重锤和夯杆。

重锤通常由较重的铸铁制成,夯锤头的形状可因土质而变化。

夯锤的重量和夯击频率需要根据地基的情况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3. 施工操作(1)夯击点布置: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在地基表面布置夯击点,并进行标记。

夯击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土体的不同特性和夯锤的工作效率来确定。

(2)夯锤操作:将夯锤举至一定高度,放开夯锤使之自由落下,击打地基。

夯击的力度由夯击的高度和重锤的质量来决定。

夯击后,夯锤回收至原高度,再次落下,反复夯击同一点位,直至地基密实。

(3)重复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夯锤的夯击次数和夯锤的布置顺序,对整个地基进行强夯施工。

正常情况下,重复夯击5-10次后会有较好的效果。

4. 后期处理施工完毕后,对地基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地基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地基仍存在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三、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1. 施工效率高:强夯法能快速对地基进行处理,施工速度快,能大大节约施工时间。

2. 提高土体密实度:通过强夯法施工,土体的密实度能得到显著提高,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浅谈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并依托工程实践介绍了强夯法对湿陷性地基处理,从有效加固深度、单击夯击能等多个方面详尽介绍了强夯法设计中的要点,并绘制施工工艺流程图,对质量检验也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有效加固深度,单击夯击能强夯法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该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即利用起重设备将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锤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力,以克服土颗粒间的各种阻力,使地基土达到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本文介绍了强夯法的加固原理,并结合工程实践中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对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及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强夯法加固机理强夯法主要通过超固结动压将土体中有空气充填的孔隙迅速压密;动载产生的剪切波主要在土颗粒间传播,使土颗粒重新排列而趋向更紧密并将土颗粒周围的部分弱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在动载反复作用下土体储存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增加的孔隙压力及产生的裂纹排水系统则提供了土体中水流动排除的条件。

在土地整体稳定性的条件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体积压缩及剪切排列作用均使土颗粒排列加密、孔隙体积减小,从而快速实现地基固结变形及强度提高。

2 强夯法的设计2.1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中的适用条件强夯法使用范围较广,既可处理加固砂土、碎石土及粘性土,对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也有良好的效果[1]。

由于黄土地区的总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以上,因此,强夯法对黄土湿陷性地基的处理尤为重要。

所谓湿陷性,是指黄土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地表水的侵蚀,在外荷载或土自重的作用下,土体结构遭到破坏,产生湿陷,给地基自身及以上的构造物造成很大的破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一节中对强夯法的使用条件进行了描述。

规范中规定:强夯法可用于Ⅱ以上自重湿陷性黄土。

在工程实践中,工程人员对强夯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进一步总结,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可处理的深度达3~12m。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应用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应用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应用摘要:强夯技术施工设备简单, 施工难度小, 质量控制方法简单, 可节省材料和施工费用。

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加固效果比较明显, 地基承载强度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度提高。

本文探讨了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夯技术;湿陷性;黄土路基;应用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黄土路基随着营运时间的延续和交通量的增大相继出现了许多病害, 如路堤或基底沉陷、路基整体滑动等现象, 这些路基病害及由其引发的路面病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一、黄土的分类和特点黄土按期成因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

一般将不具备层里的风成黄土称为原生黄土,原生黄土经过流水冲刷、搬迁重新沉积而成的为次生黄土,工程界统称它们为黄土。

次生黄土一般具有层理,较原生黄土结构强度低。

黄土在一定压力(自重压力或外压力)的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的显著下沉现象,称之为湿陷。

中国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对湿陷性黄土从工程角度作了明确划分,将湿陷系数δs≥0.015 的黄土定义为湿陷性黄土,同时将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cm 的湿陷性黄土定义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将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小于或等于7cm 的湿陷性黄土定义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二、强夯法施工工艺1、工艺特点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 是用起重机械将8~40 t 夯锤起吊到6~25 m 高度后, 自由落下, 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 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 迫使土体孔隙压缩, 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 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 孔隙水及气体逸出, 使土粒重新排列, 经有效压密、固结, 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是一种有效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2、工艺原理强夯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放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 使得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的破坏液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

其作用结果使得一定范围内地基强度提高, 孔隙挤密并消除湿陷性。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 工程技术与应用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48·2020年第22期作者简介:张启,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基处理及基坑支护工程。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张 启1,2,胡海江1,2,王天宝1,2(1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01;2 城市轨道交通深基坑岩土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 要: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方式有许多种,其中强夯法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施工的方法。

强夯法能很好地处理地基土的湿陷性,还能增强地基承载力。

笔者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对比,分析验证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性,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承载力;地基处理中图分类号:TU753;TU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22-0048-02近几年,全国基础建设工作迅猛发展,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极其复杂。

湿陷性黄土被水浸湿,地基土强度会被严重减弱,出现明显沉陷现象,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强夯法是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为国家节省了巨额基础工程费用。

1 工程实例笔者参与的项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瑞云观乡,拟建建筑物主要为住宅93栋、酒庄兼售楼中心1栋、物业管理中心1栋,总建筑面积约82850m 2,结构形式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

其中双拼别墅约71栋(142户),有地上2层加半地下室;联排别墅约22栋(80户),有地上2层加半地下室;酒庄建筑面积约7000m 2,有地上3层、地下1层;物管中心建筑面积约2250m 2,有地上2层。

1.1 工程地质条件现场场地从南到北有条冲沟,长度约为900m ,深度约为14m 。

地貌形态以河川平原为主,北部以平地为主,南部以缓坡为主。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摘要: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施工中会带来一系列的工程问题,如地基沉陷、建筑物倾斜等。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施工工法——强夯法。

通过优化施工工序和加固地基,强夯法能够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使得湿陷性黄土地基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在实际应用中,强夯法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引言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含有大量黏土和粘性土的土层,在湿润环境下易于发生沉陷和变形。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在工程中常常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建筑物倾斜、地基沉陷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强夯法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

2. 强夯法的原理
强夯法是通过使用强力夯下装置,在地基内产生冲击载荷,使土体产生加固和密实的效果。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强夯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2.1 应力传递
通过夯击荷载使土层发生变形,增大土层中颗粒的接触面积和相互负荷,从而增加土体内的垂直效应和水平效应。

2.2 土体重新排列
夯实的冲击载荷会使湿陷性黄土内部的颗粒重新排列,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从而提高整个地基的稳定性。

2.3 排水效应
强夯法中的冲击载荷有助于排除水分并改善土体的排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3.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1 地基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探讨

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探讨

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探讨前言湿陷性黄土地基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复杂地层,它的存在会给工程施工和后期使用带来很多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使用了很多方法,其中强夯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

强夯法原理强夯法是一种将加固材料通过冲击载荷传递到固体地基上的地基加固方法。

使用一定重量和一定高度的夯锤,将加固材料(如碎石、碎石混凝土或砂砾等)不断的冲击到地基上,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强夯法应用强夯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土质地基的加固,其中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尤其明显。

因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问题是含水量高,使其强度降低,容易发生变形。

强夯法可以采用冲击的方式破坏黄土结构,使黄土内的水分排除,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强夯法优缺点优点1.处理方便。

强夯法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只需要夯锤等简单工具即可进行施工,比其他地基处理方法更加简单。

2.成本低廉。

强夯法需要的加固材料比较简单,而且不需要进行大量加工,使其成本很低。

3.处理效果好。

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明显,可以大幅度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缺点1.强夯施工会产生噪音和震动,会对周边居民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后续工程如果需要开挖黄土地基,会很困难。

因为强夯将土壤打得十分坚硬,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才能开挖。

3.不适用于所有地基类型。

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强夯法对地基的增强效果较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本文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探讨,可以看出强夯法是一种简单、成本低廉、处理效果好的地基加固方法。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地基加固方法,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加固。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En = En ,p m + En ,s (1 - m ) 。
式中 : En ,p ———桩体变形模量 ,MPa ; En ,s ———桩体土变形模量 ,MPa ; m ———面积置换率 。
该工程振冲碎石置换桩复合地基变形模量计算结果 : En = 12. 93 MPa 。
7 振冲碎石置换桩施工体会
0. 128 0. 013
夯前 2. 0 夯后
19. 2 16. 6
1. 675 1. 76
0. 62 0. 537
0. 183 0. 114
0. 116 0. 012
夯前 3. 0 夯后
18. 2 17. 9
1. 70 1. 75
0. 597 0. 554
0. 186 0. 143
0. 058 0. 013
收稿日期 :2004210218 作者简介 :刘宇峰 (19742 ) ,男 ,2000 年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民建专业 ,助工 ,中港第四航务工程局 ,广东 广州 510000
陈开圣 (19752 ) ,男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陕西 西安 710054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 软弱地基采用振冲碎石置换桩加固处理方法在本工程效 果明显 ,取得成功经验 。2)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打试验桩 ,选好参 数至关重要 ,它是碎石置换桩施工的关键环节 。3) 碎石质量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 ,必须选择经试验检验合格的 碎石 ,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 。4) 施工现场供水 、储备 水源及排水 、集水坑要准备完善 ,集水坑安置地理位置好 ,水经过 沉淀可以循环利用 ,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干旱缺水 地区 。5) 使用振冲碎石置换桩加固软土地基比明挖砂石换填施 工方便快捷 ,效果良好 ,是今后在同类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值得深 入研究的课题 。 参考文献 : [ 1 ]J GJ 7929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S] . [ 2 ]姚育林. 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基工艺[J ] . 山西建筑 ,2003 (3) :462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

88 2015年17期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卢运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质量监督站,甘肃夏河 747100摘要:黄土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在工程结构中可构成一定的危害。

为使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可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强夯法是一种在重锤夯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基于其费用较低、工期较短及效果显著的特点,在当前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特对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价值做出了研究与分析,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图分类号:TU4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99(2015)17-0088-01湿陷性黄土在我国西北部具有较为广泛的分布面积,其原理为在水的浸透作用下,黄土的结构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受到自重压力及外荷载作用的影响时,可导致地面出现明显的下沉,这种现象便称为湿陷。

湿陷性黄土所导致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对地基的整体结构质量安全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不仅可导致基坑边坡出现下沉、坍塌等现象,还可引发衬砌面板开裂等病害的产生。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便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就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 黄土夯实的相关影响因素1.1 含水率对强夯的影响对于地基的强度而言,含水量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

与加固饱和土地基相比,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天然含水量相对较小,在强夯的过程中出现孔隙水扩散的机率也相对较小,形成了强夯法施工中的有利因素[1]。

1.2 孔隙比对地基的影响孔隙比是描述结构性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天然含水量相对较小,当受到巨大的夯击作用时,地基中的土颗粒与孔隙空间将随之呈增加状态,导致孔隙比缩小。

相关研究表明,夯击参数无论如何变化,土中的水分与气体都无法彻底排出,在土质孔隙中气体被排出、土颗粒重新排列的影响下,可产生夯实变形[2]。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在道路、建筑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基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地质类型,对施工效率、施工效果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施工质量,所以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施工前做好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工作。

这样不但为整个施工建筑的后期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还为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在本文中,作者想就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与这方面的信息调查,将就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应用进行一定的浅析,希望有利于今后这方面工作问题的开展。

标签:强夯法、湿陷性;处理;1、引言所谓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外力和自重力的作用下,因受到水的浸泡后,土体结构会迅速受到破坏,并且产生明显附加下沉的黄土,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土。

一些杂填土也有一定的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华中和华东等部分地区。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设计、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而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使用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应根据基础埋深、湿陷性黄土的厚度、有无地下水、地基土含水率等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为了避免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对建筑物使用安全造成影响,我们在施工时就必须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

其处理方法有一般以下几种:灰土垫层或灰土桩、夯实法、强夯法、预浸水法、桩基础等,在以上几种地基处理方法中,强夯法以其施工简便并且成本低、施工工期短等优点,所以在我国湿陷性黄土居多地区得到广泛适用。

并且也得到了专家及学者的认可。

2、强夯技术发展强夯技术是从上世纪60年代从法国兴起的一种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其通过重量在8至30t的重锤、采取8至20m的落距对地基土进行不断的夯实,通过在夯实过程中产生的强大动应力、冲击力,使地基土不断的挤压使其密实。

以此在对湿陷性地基土进行加固,同时保证其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也逐渐对该技术进行了应用,并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随着在我国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强夯法也由其所具有的施工效果好、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短以及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成为了我国现今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黄土的湿陷性是由于黄土受到了水的浸湿,导致其结构被破坏,从而产生湿陷性。

一般情况下,黄土在天然含水率的条件下,具有比较高的强度,并且可压缩的系数很小。

湿陷性黄土的形成是在覆盖土层的自重压力下,加之在建筑物的附加压力之下,其自身受到了水的浸湿,导致黄土的结构被迅速的破坏掉,它的承载能力不断的下降,从而产生了地面下沉的现象,使建筑物自身出现裂痕。

一、黄土湿陷性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黄土湿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且,这些研究都是从黄土的机理出发,以及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出发,去研究黄土的微观特征以及黄土的孔隙特征,并对黄土在工程建设中所呈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明确黄土湿陷性形成的原因等。

(一)黄土湿陷的机理分析黄土湿陷的机理主要从黄土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

即:1、一般而言,黄土的结构比较疏松,并且具有多孔性的特征。

由于黄土自身存在着结构性孔隙,这就为黄土湿陷性创造了空间条件。

2、黄土本身也具有不抗水的特性,不抗水的粒间联结是黄土的湿陷性形成的第二条件。

3、在黄土中,不抗水的联结主要是指粘土中的水、胶的联结。

由于黄土中存在着可溶盐、溶液中离子的种类以及溶液的浓度,都给黄土的湿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的分析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黄土粒之间的组成、干重度、含水率、可溶盐含量以及水胀性矿物质等。

这些因素对黄土的湿陷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将对这些影响的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

1、粒间组成影响着黄土的湿陷性粒间组成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很重要。

从许多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土中的粘粒含量越少,其中的湿陷性就越强,反之,则湿陷性就越弱。

黄土中的粘粒主要起着胶结的作用,胶结作用比较显著的粘粒要属于小于0.002mm的细微的粘粒。

当黄土中的粘粒含量比较少的时候,那么黄土骨架的胶结形式就要以薄膜为主,但是,通常这种胶结的轻度都不高,很容易被破坏,所以它的湿陷性就比较强。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本文根据工程实例阐述了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必须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统筹安排,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施工,通过严密的质量控制手段,都能够经济而有效地获得期望的效果。

标签: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用通常,湿陷性黄土发生的气候比较干旱的条件,在初级阶段,少量的雨水将粉粒粘连在一起,干旱的气候促使水分实现不断的蒸发,多孔隙的结构形成,其中主要的构成为粗粉粒。

随着湿度的增加,压缩性逐渐减少,强度增大,一旦遇到大量的水分的侵蚀,强度会大幅度降低,在附加压力的影响下,失陷变形发生。

1、强夯法的加固原理对于地基的处理,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对土壤力学性能的改变,改善其结构,实现渗水和孔隙缩小的降低,有效控制湿陷性的出现。

强夯法主要针对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借助起重机,利用夯锤进行由上到下的锤击,地基受到较大的冲击之后,强度得到增强,土壤的压缩性减小,黄土的湿陷性被消除,加固的目标实现。

重锤的作用使得土粒出现彼此之间的移动,微结构发生变化,孔隙中的气体被排出,体积随着减小,整个土壤结构的密实性得到增强。

2、工程概况该段工程主要跨十八里河~贾寨和金水河二个工程地质段,其中大部分为渠道,渠基、渠坡岩性为黄土状土、细砂和黄土状中粉质壤土,具有轻微~中等湿陷性,其中SH(3)190+688.1~SH(3)194+180局部存在黄土状轻壤土,具中等~强烈湿陷性,这些对渠坡及渠基稳定性不利,应对其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3、强夯试验3.1 试验目的针对设计的强夯参数进行现场试验,以消除地表及地表以下黄土状土及黄土状中粉质壤土层的湿陷性,确定具体的强夯施工参数,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的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指导进行大面积施工。

3.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现场强夯试验区首先查明试验区范围内有无地下建筑物或各种地下管线;通过现场比较,计划在渠堤SH(3)196+085.2~SH(3)196+173段左侧堤身基础夯实处理范围内,作为本次试验的试验区,试验区面积约为1375m2,分两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分成两个试验块。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施工运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施工运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施工运用摘要: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所面对地基类型也各种各样,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工程,属其中施工难度较大的地基类型,这是因为该类型地基本身不够牢靠,地基土层中含有的孔隙较大,同时在一定压力下还会发生水侵水塌陷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予以加固,那么必定会使得建设完成的地基出现坍塌,引发相关质量、安全等问题。

为了能够提升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稳定性,那么应当注重将强夯法运用到施工过程中,因为此种方法无论是资金还是效果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接下来将会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运用;科学研究根据专业人士研究发现,湿陷性黄土同粘性土存在极大不同,主要是因为黄土拥有较大孔隙以及湿陷性。

通常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在受到水分侵湿后,工程地基土也就会迅速破坏,而发生较为显著的附加下沉现象。

为了能够避免湿陷性黄土地基出现严重问题,那么需要采取科学技术展开施工操作,强夯法正是该种技术类型之一。

一、湿陷性黄土的情况研究在进一步展开后续内容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湿陷性黄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识,具体内容分析为以下方面:湿陷性黄土一般指的是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又或者是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由于侵水后土层结构遭到破坏,而产生的附加变形,该种土也就被称作为湿陷性土,也属于特殊岩土。

一部分杂填土本身也具有湿陷性特点,在我国东北、西北以及华东部分地区广泛存在。

湿陷性黄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它的土质极为均匀,但是结构存在疏松现象,并且内部孔隙较大,当没有受到水分侵湿时,一般具有的强度明显较高,但是压缩性并不大,而一旦在压力下受到水分侵蚀,那么内部土结构必定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的附加下沉力,强度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迅速降低。

正是因为如此,专业施工技术人员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展开建设工作,必须要依据建筑项目的重要性,地基受水侵蚀的可能性大小,以及使用期间存在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来科学采取最为有效的措施展开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从而使得湿陷性问题得到应对,加强地基承载能力,进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水平得到提升。

浅议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浅议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浅议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摘要: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附土层应力的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

湿陷性黄土是我国一种主要的、分布较为广泛的区域性土,它以粉土颗粒为主,富含碳酸盐,具有大孔隙和垂直节理,以黄色、褐色、浅褐色为基本色调,具有湿陷性。

关键词:工程实例湿陷性黄土强夯法应用Abstract: refers to a report on collapsible loess soil under the action of stress, or additional stresses under combined action of stress and weight, because of immersion of soil structural damage incurred significant additional deformation of soil. Collapsible loess is a major regional soils, distributed more widely, it predominantly silt particles, is rich in carbonate, with large pores and vertical joints, to basic tones of yellow, Brown, light brown, with collapsible.Keywords: engineering in collapsible loess by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中图分类号] TU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以工程实例来说明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处理的有效性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地面建设和新疆米东区中泰化学工业园工程所在的位置土质即为典型的湿陷性黄土。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角架、龙门架)将8——40t夯锤起吊到6——25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分析应用Abstract: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also known as 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with a tripod, crane (crane or crane gantry) 8 - 40t hammer lifting to 6 - 25m height of free fall to the foundationpowerful impact energy tamping the soil of the shock wave and the impact of stress, forcing the compression of soil porosity, soil partial liquefaction, tamping around the cracks to form a drainage channel, the pore water and gas escape.soil particles rearrange compacted to achieve consolidation, aging, thereby enhancing th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and reduce the compression of an effectiv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Key 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collapsible loess; analytical applications1工程概况山西省山阴至平鲁(晋蒙界)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165+060~K177+050,全长11.99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摘要: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附土层应力的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

湿陷性黄土是我国一种主要的、分布较为广泛的区域性土,它以粉土颗粒为主,富含碳酸盐,具有大孔隙和垂直节理,以黄色、褐色、浅褐色为基本色调,具有湿陷性。

关键词:工程实例湿陷性黄土强夯法应用Abstract: refers to a report on collapsible loess soil under the action of stress, or additional stresses under combined action of stress and weight, because of immersion of soil structural damage incurred significant additional deformation of soil. Collapsible loess is a major regional soils, distributed more widely, it predominantly silt particles, is rich in carbonate, with large pores and vertical joints, to basic tones of yellow, Brown, light brown, with collapsible.Keywords: engineering in collapsible loess by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一、以工程实例来说明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处理的有效性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地面建设和新疆米东区中泰化学工业园工程所在的位置土质即为典型的湿陷性黄土。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经过方案比选,前者采用强夯处理法,后者采用土方换填法,本文主要针对前者的强夯处理进行论述。

(一)工程概况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地面建设工程是拟建的国家能源安全重要项目之一,是国家的能源战略工程,民生工程。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城南约12公里的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较深,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深在20.1 m以下。

1. 地层岩性拟建场地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岩土层以第四系(Q4)的粉土、粉砂、圆砾为主。

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粉土(Q4al+pl)(2)-1粉砂(Q4al+pl)(3)圆砾(Q4al+pl)(4)-1粉土(Q4al+pl)(5)粉土(Q4al+pl)(6)粉质粘土(Q4al+pl)2. 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根据《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项目地面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地属Ⅱ类建筑场地,场地土类型属中软-中硬土场地土。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按呼图壁县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特征周期值Tg为0.45s。

3. 湿陷程度场地粉土①层及粉土③层具有湿陷性,湿陷程度见下表:4. 湿陷等级本场地湿陷等级以Ⅱ级(中等,300mm≤ΔS≤700mm)为主,局部为Ⅲ级(拟建压缩机房等区域,严重,ΔS>700mm)。

5.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项目地面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见下表:(三)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本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各项参数对比表:依据上表分析可知:挤密桩法与预浸水法所需的工期较长,垫层法地基处理深度较浅,均不适合本工程;强夯法施工周期较短、符合本工程对进度控制的要求,因此选择强夯法做为本工程的主要的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本工程建(构)筑物的类别和地基土的湿陷性特性,并考虑施工设备、施工进度、材料来源和水稳性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后确定采用强夯+灰土垫层方案做为本工程地基处理方法。

(四)强夯法地基处理的加固机理强夯的结果是在地基中沿深度形成性质不同的三个区:地基表层松动区;松动区下面某一深度,受到体波的作用,使土层产生沉降和土体的压密,形成加固区;加固区下面冲击波逐渐衰减,不足以使土产生塑性变形,对地基土不起加固作用,即为弹性区。

从加固原理与作用来看,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按地基土的类别可分为动力夯实、动力固结、动力置换三种情况,其共同特点是:破坏土的天然结构并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五)强夯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技术准备工作以熟悉和领会施工图及设计意图为工作重点,在理解施工图纸和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掌握设计要求和夯后需要达到的目标;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掌握现场土质情况,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水文资料,分析施工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2)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场地应经过机械平整,修筑行车道路。

强夯施工设备运输的道路路基经推土机推平压实后,宽度达到6米,即能满足强夯设备运输需要。

(3)劳动力组织与培训教育。

根据工程实际规模、工期要求调配管理人员、技术操作人员以及劳动力。

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HSE、技术交底和培训,内容包括现场HSE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设计要求、施工参数、质量措施、进度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技术措施、竣工验收标准等。

(4)主要物资及施工机具设备的准备。

各进场机具复检、校验合格,具备施工条件。

2. 设计要求根据强夯能级的设计要求,将强夯区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检测一区、检测二区、检测三区。

本工程采用6000kN.m能级和8000kN.m能级进行强夯。

主夯分两遍进行,主夯为8-10击,且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应≤200mm,满夯遍数为一遍,能级2000kN.m,击数为2-3击;满夯相邻两锤锤印搭接1/4。

6000kN.m能级强夯夯点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3. 强夯施工主要技术措施(1)强夯锤底面形式采用圆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取≥30kPa。

(2)施工机械采用配置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

(3)施工前提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4)施工中要及时检查各项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采取补夯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

(5)施工前在施工图上对夯点进行编号,施工对号进行,防止漏夯。

(6)夯击数由测量员控制,并具体负责签写《强夯施工记录》,《强夯施工记录》应如实填写锤重、落距、夯击数,每击的夯沉量及总夯沉量等,质检员检查并签字认可后,经监理工程师签字验收后方可作为核算完成工程量的依据。

4.强夯主要施工方法(1)平整场地,定出第一遍主夯点,作好标记,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后,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对夯锤落距进行测量,并采取措施,使其在夯击过程中保证每击均达到设计夯击能,同时测量夯前地面/锤顶塔尺读数。

(2)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后脱钩,夯击地面,并测量锤顶面塔尺读数,计算单击夯沉量。

如此反复,达到设计要求的夯击数后,将主机及夯锤移至下一个夯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所有第一遍主夯点施工。

(3)第一遍夯后,用推土机平整场地,测量夯后标高,布置第二遍主夯点,施工方法与第一遍施工方法相同。

(4)第二遍夯后,用推土机平整场地,测量夯后标高,(5)满夯施工时,不再进行夯点布置和夯沉量测量,仅控制锤击数、夯锤的落距、范围和夯印搭接即可。

5.施工工艺强夯施工工艺:(六)检测方法1.检测目的对地基处理采用原土强夯的工程,检测目的为:(1)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地基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强夯设计要求深度范围内土的湿陷性是否得到消除。

2.检测方法(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a.载荷试验依据及要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以及设计文件,试验荷载不小于设计荷载的2倍。

b.试验方法:载荷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反力由强夯机的自重提供,通过强夯机的腹梁传至千斤顶,再由千斤顶传至载荷板。

在载荷板直径方向各放一只高精度百分表进行沉降观测。

用连于油压千斤顶上的油压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其荷载。

c.试验设备:根据试验的最大加载量选择相应的液压千斤顶,加压装置采用手动油泵,沉降观测采用精度为0.01mm的百分表。

承压板面积采用0.25m2。

d. 试验终止条件: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某级荷载作用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s/b≥0.06。

(2)标准贯入试验a.试验依据及要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以及设计文件,试验深度不小于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深度。

b.试验方法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

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c.试验数据处理应先剔除异常值;然后依据相关规范并结合地区经验对实测锤击数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锤击数绘制单孔标准贯入击数N与深度关系曲线;统计分层标贯击数平均值。

(3) 室内土工试验a.试验依据及要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以及设计文件,试验深度不小于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深度。

采用人工挖掘探井采取原状土样,测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及湿陷特性。

b.试验方法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的规定进行试验。

c.试验数据处理应先剔除异常值;然后依据相关规范要求提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数据分布范围和数据的数量。

(七)检验结果及评价1、经过对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人工探井所取原状样试验结果的分析汇总,综合确定:检测一区(1#、2#压缩机房)粉土层经强夯处理后承载力为200kPa;其余工程粉土层经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

;检测一区、二区、三区地基压缩层范围内粉土①层压缩模量Es为12.3MPa。

2、经过对人工探井所取原状样试验结果的分析汇总,综合确定:检测一区粉土层经强夯后,基础以下4m以内湿陷完全消除;检测二区、三区粉土层经强夯后,基础以下3m以内湿陷完全消除;检测一区、二区、三区地基压缩层范围内湿陷等级为Ⅰ级。

二、结论通过工程实例证实,和对该工程强夯效果的检测,充分说明强夯法对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具有显著的效果。

但在施工过程中及工程交付使用后应严格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中第八章、第九章的规定执行,以防止地表水及地下水渗入地基,避免给地基带来不良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