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地利用

合集下载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的考点重点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的考点重点

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量在吸湿水和膜状水之间时,植物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因而导致植物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毛管水:又称毛纲管水,是受毛管压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运动方向和速度依毛管压力的大小而定。

按其存在形式,分为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和孔角水。

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纯净度:指从种子中剔除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真实纯正种子的百分率。

种子纯净度不应少于95%,否则不宜作种用。

追肥:根据植物的需要,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期内施用的肥料称为追肥。

用作追肥的主要是无机速效肥料,有撒施、条施、穴施、随水灌入和根外追肥。

及时而充足地对植物各个生育过程供给所需要的养分,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追肥,促进其生长发育。

基肥:播种或种植植物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称为基肥。

对土壤起培肥作用,满足植物整个生育期的肥料需要。

撒施、条施、分层施、混合施。

天然牧场:牲畜和野生动物放牧获得饲草的各种天然植物群落着生地统称天然牧场。

青干草(狭义):特指牧草或饲料作物在质量兼优时期刈割,并经过一定的干燥方法制成的粗饲料,制备良好的干草仍保持青绿色,故也称为青干草。

草地载畜量: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载畜量包含三项因素:家畜数量、放牧时间、草地面积。

其中两项不变,一项为变数,即可说明载畜量。

混合放牧:指在同一放牧地有计划地同时或相间放牧两种家畜。

这种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地,提高草地利用率。

但要注意混合放牧家畜的数量不得超过单一家畜数量总数的10%。

有毒植物:指该种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以青饲或干草形式为家畜所采食,即使采食量不多,但其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能引起生理上的异常现象,从而妨碍家畜的健康或使其发病致死者,可认为是有毒植物。

浅谈放牧利用

浅谈放牧利用

浅谈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之放牧利用放牧是人类生产食物和纤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尽管科学已经高度发展,但利用放牧来获取人类所学的畜产品,仍然是世界性的草地利用方式。

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中,放牧利用有利有弊,以下是分别论述。

一、放牧利用之优势新鲜牧草,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物质,与其他饲料相比,营养价值高于青贮和干草,营养成分完善。

家畜依靠放牧,从草地获得各种营养物质,不仅节约舍饲所需的劳动和物质成本,而且对家畜的健康有积极作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幼畜的生长,成年家畜的繁殖,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都有意义。

合理的放牧更能改善草地的质量,刺激牧草的分蘖,促进牧草的再生,对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放牧利用之劣势过度放牧对草地的影响较大,不仅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降低草地的产量及质量,而且改变草地的生境条件,引起草地退化。

同时家畜放牧不仅啃食可以利用的牧草,而且践踏土壤,踏伤草丛,散布家畜粪便。

三、我国放牧利用现状目前,我国北方草地资源面临着草地生产力严重下降,草地载畜量普遍降低的危机。

造成这种环境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草地的不合理利用,在牧区主要表现为过度放牧及草场的掠夺式经营管理。

如何充分利用草地资源,改善不合理的放牧管理模式,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是我们研究草原放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四、提高放牧效益的方法放牧是草地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调节载畜率和放牧强度,合适的放牧时期和放牧制度以及家畜的均匀分布是保证牧草生产力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放牧方式主要有:连续放牧、划去轮牧、系留放牧、混合放牧和穿栏放牧等,根据家畜的习性选择适宜的放牧方式和放牧地,对家畜进行适时的矿物质补充和补饲等都可以提高放牧效益。

放牧管理措施

放牧管理措施

放牧管理措施放牧管理是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能够提高牧草的利用率、增加动物的饲料摄入量,并且对于土地的保护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放牧管理措施,以帮助农牧民更好地进行放牧管理。

1. 合理的放牧区划有效的放牧管理必须从合理的放牧区划开始。

农牧民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放牧区域按照合适的方式进行划分,以便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平衡动物数量、实现放牧期和休养期的轮换。

在进行放牧区划时,应考虑到土地的质量、水源的分布、动物的数量和饲养要求等因素,并且要与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

2. 种草优化种草对于放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牧民应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并合理调整种植密度和种植时间,以提高牧草的生产力和饲用价值。

此外,农牧民应根据牧草的生长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灌溉,保证牧草的生长和发展。

3. 确定合适的放牧方式放牧方式是指农牧民在放牧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常见的放牧方式有自由放牧、集中放牧和轮牧等。

农牧民应根据牲畜的品种、数量和饲养要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放牧方式。

在自由放牧时,农牧民应注意控制牲畜的数量,以免过度放牧造成土壤侵蚀和饲草短缺。

在集中放牧和轮牧时,农牧民应合理调整放牧的地点和时间,以利于饲草的生长和动物的摄食。

4. 控制放牧强度放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牲畜数量。

控制放牧强度是保证牧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

农牧民应根据牧草的生长情况和动物的饲养需求,合理控制放牧强度。

放牧强度过高会导致牧草过度损耗和休养期的缩短,从而影响牧草的生产力。

而放牧强度过低则会造成牧草积极生长的浪费和饲料的不充分利用。

因此,农牧民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放牧,控制放牧强度。

5. 定期的休养休养是指将放牧场地留空一段时间,以便牧草得以恢复和生长。

定期的休养对于保护土地、增加牧草产量是非常重要的。

农牧民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轮牧计划,确保放牧区域能够得到充分的休养。

在休养期间,农牧民可以通过施肥、翻地、补种等方法来促进牧草的生长和更新。

浅谈四季放牧与生态资源有效利用

浅谈四季放牧与生态资源有效利用
户 们 最 佳 的选 择 , 以抓 好 科 学 放 牧 是 业 内人 士最 找 枯 草 放 牧 , 要 紧 些 、 住 畜 群 。 俗 话 说 : 春 跑 所 手 管 “ 关注 的问题 。
剥 了 皮 , 秋 吃 不 肥 ” 就 是 这 个 道 理 。 晚 春 , 草 老 , 青
牲 应 牲 畜 虽 有 各 自不 同 的特 性 , 在 天 然牧 场 或 野 长 高 了 , 畜 能 吃 得 饱 , 逐 渐 找 阴坡 让 它 们 吃 饱 但
邕址 戡豳 期 息第25 2 l 年 第4 6 期 第 3 卷 O0 1
・ 验交 滚 ・ 经
浅 谈 四 季 放 牧与 生 态 资 源 有 效利 用
金 有 昌 , 立俊 金
( 山市 畜 牧 业 管 理 局 , 林 白 山 1 4 0 ) 白 吉 3 3 0
近 年来 , 随着 畜牧 业 飞 速 发 展 , 地 的牲 畜 都 坡 , 各 山坡 防 毒 草 , 川 放 牧 好 的 原 则 。 春 时 节 , 平 早 青 远 近 容 在 不断地增群扩繁 , 出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大 好 局 面 。 草 稀 疏 , 看 绿 油 油 , 看 不 供 口, 易 造 成 跑 青 。 更 破 降 可 要 想 养 好 牲 畜 不 是件 容 易 的事 , 国有着 丰 富 的 跑青 不 仅 消 耗 体 力 , 影 响牧 草 生机 , 坏 植被 , 我 生态 资 源 , 充分 地 利 用 这 些 资 源 发 展 畜 牧 业 是 养 殖 低 产 草 量 。 以早 春 应 尽 量 不 放 青 草 , 到 背 阴处 所 应
外 的长 期放 牧 中 不 但 发 育 正 常 、 长 迅 速 , 能保 长 膘 , 其 迅 速 恢 复 体 力 。 生 还 使
持 较 高 的 繁 殖 力 和 较 好 的 生 产 力 。从 养 殖 业 经 营

高山牦牛的放牧与草场利用

高山牦牛的放牧与草场利用

高山牦牛的放牧与草场利用岷县牦牛属草原性牦牛,岷县草场多属高山草甸草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以牛羊为主放牧型草食畜发展很快,牧场超载过牧,草场退化、荒漠化、沙化现象严重,近年虽然实施了退耕还草还牧,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战略,但草场整体呈现退化趋势。

因此,牧场的科学、合理划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牦牛的放牧采用根据不同季节划分放牧草地,然后分群放牧的方式,少数地区实行围栏分群放牧。

1牧场的划分岷县高山牦牛分布区的气候属于高寒阴湿气候,高山狭谷地貌,一般将牧场划分为夏秋、冬春两季,即夏秋(暖季)和冬春(冷季)牧场。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牧场的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离定居点的远近和交通条件等。

夏秋牧场选在远离定居点,海拔较高,通风凉爽,蚊虻较少,有充足水源的阴坡山顶地带;冬春牧场则选在定居点附近,海拔较低,交通方便,避风雪的阳坡低地。

岷县牦牛分布的有些地区,可利用的草地总面积虽很广阔,但被深谷分隔为相对“零星”的草地,往往1个村、组、户使用的草地分散在几条山梁上,每1牦牛群只使用其中1、2个山梁的草地。

因此,也有将牧场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

2牦牛群的组织为了放牧管理和合理利用草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对牦牛应根据性别、年龄、生理状况进行分群,避免混群放牧,使牛群相对安静,采食及营养状况相对均匀,减少放牧的困难。

牦牛群一般分为:2.1泌乳牛群又称为奶牛群。

是指由正在泌乳的牦牛组成的牛群。

每群100头左右。

对泌乳牦牛群,应分配给最好的牧场,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适当补饲,使其多产乳,及早发情配种。

在泌乳牦牛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未产犊仍继续挤乳的母牦牛,数量多时可单独组群。

2.2干乳牛群又称为干巴牛群,该牛群是指由未带犊牛而干乳的母牦牛,以及已经达到初次配种年龄的母牦牛组成的牛群,每群150~200头。

2.3幼牛是指由断奶至周岁以内的牛只组成的牛群。

幼龄牦牛性情比较活泼,合群性差,与成年牛混群放牧相互干扰很大。

因此,一般单独组群,且群体较小,以50头左右为宜。

什么是季节牧场?怎样规划利用季节牧场

什么是季节牧场?怎样规划利用季节牧场

什么是季节牧场?怎样规划利用季节牧场我国经营放牧畜牧业的地区,习惯于按季节来划分放牧地区,随着季节的更替、顺序地年复一年地轮流利用这些放牧地。

把这种按季节划分的放牧地称为季节放牧场。

常有四季、三季或两季牧场(亦称营地或窝子)。

现以四季牧场为例,说明季节牧场的规划利用原则:划分季节牧场必须首先考虑草地的地形、地势条件,因为地形和地势是影响放牧地水热再分配的直接因子。

一般每年由冬春到夏秋,草场的利用。

由低的地区逐渐向高山转移,而从温暖季节到寒冷季节时,则由高山向山麓逐渐转移。

其次必须考虑草地的植物构成、植物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等。

由于季节不同,植物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及利用特性不同,如芨芨草家畜夏季不愿采食,而冬春季节有良好的饲用价值。

针茅草颖果坚硬,茎盘尖硬,结籽期对绵羊危害严重,而其他季节则饲用价值高。

蒿属植物夏季有苦涩味,绵羊不愿采食,而秋后苦味减轻,绵羊则愿意采食。

而荒漠草原的短命植物只能在春季至夏秋季利用。

另外,还必须考虑水源条件,暖季羊饮水多,应离水源近,冷季饮水较少,加之有冬雪可利用,可离水源远些。

除上述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草场的面积大小、交通条件、防寒设备与饲料地的远近及羊只的矿物补饲(盐生植物或盐土放牧地)等问题。

四季牧场的选择,可用“春洼、夏岗、秋平、冬暖”八个字来概括。

冬牧场选择平坦避风,或山间小盆地、水源足多草或草多缺水地区;春牧场接近冬牧场,选择向阳温暖的地方,融雪早,牧草返青早,羊群由冬牧场出来即可进入春牧场;夏牧场则选择高山草原,凉爽,蚊蝇叉少;秋牧场则选在高山草原的山腰或山麓,或河流两岸。

春、秋牧场为冬牧场转向夏牧场的过渡地带,利用期短,往往合称春秋牧场。

天然草原合理放牧利用技术标准

天然草原合理放牧利用技术标准

天然草原合理放牧利用技术标准天然草原合理放牧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旨在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草场的生态恢复和健康发展。

该方法通过科学地安排牲畜的放牧行为,使草原草场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保护和促进草原生物多样性,提高草地的生产能力和营养质量。

下面将介绍天然草原合理放牧的一些技术标准。

一、草原牧草生长季节的合理放牧天然草原的主要生长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合理的放牧管理是保证牧草生长和更新的关键。

常用的技术标准有:1.合理的放牧密度:根据不同地区的草原类型和可持续产草量,确定合理的放牧密度。

通常根据牲畜单位面积所需的食物量和牧草生态特点,确定牧草的生物负荷量。

2.合理的放牧方式:采用定时轮牧和定点休牧的方式,避免过度放牧和过度破坏草地。

通过科学地规划放牧区域和休牧区域,使草地得到充分的恢复和生长。

3.合理的放牧时间:根据牧草生长和更新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放牧时间。

在牧草生长旺盛的季节,要适当延长放牧时间;而在牧草生长缓慢或休眠的季节,要适当缩短放牧时间。

二、合理的饲草定量:天然草原合理放牧的目的之一是保证牲畜的饲草供给,提高牲畜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常用的技术标准有:1.确定牲畜单位面积的饲草需求量:根据不同牲畜的品种、体重和产草量要求,确定牲畜单位面积的饲草需求量。

根据牧草资源的情况,合理分配饲草供给。

2.合理分配牧草:根据不同牧草的生长周期和营养特点,合理地进行牧草的种植和分配。

通过科学地选择优质牧草种类和优化牧草的生长环境,提高牧草的质量和产量。

三、合理的放牧制度和管理天然草原合理放牧需要制定科学的放牧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实现草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协调。

常用的技术标准有:1.科学的放牧早步:制定科学的放牧计划,确定合理的放牧时间、密度和方式。

根据天气、季节、饲草需求和牧草资源的情况,灵活调整放牧方案。

2.合理的排牧措施:通过合理的排牧措施,提高牲畜的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

比如,科学地选择放牧牲畜的种类和品种,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饲料,定期进行体检和驱虫等。

《放牧地合理利用》课件

《放牧地合理利用》课件
2 监管不力的问题
政府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放牧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三、放牧地合理利用 促进可持续的放牧业
合理利用放牧地可以减少土地退化、水土 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不良影响。
合理利用放牧地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 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四、放牧地合理利用的措施
1
放牧地合理利用
放牧地合理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 措。
一、背景介绍
1 放牧地的重要性
放牧地是畜牧业的基础,对人类粮食安全和民生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放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二、放牧地管理现状
1 放牧地的利用状况
放牧地目前存在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的问题。
七、参考资料
1 放牧地管理制度相关文件
相关政策文件和法规的归档和整理,包括土地使用权和放牧资源管理等。
2 放牧地生态环境研究报告
对放牧地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和评估报告的整理和发布。
2 促进经济发展
合理利用放牧地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值和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建立和谐社会
合理利用放牧地可以促进畜牧业和林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六、结论
1 放牧地合理利用意义和价值
放牧地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 继续推进放牧地管理和保护工作
政府应加强对放牧地的监管,推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放牧管理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放牧计划,合理配置放牧资源,控制放牧畜牧数量。
2
实施合理轮牧
通过合理的轮牧系统,使放牧地得到充分休养,减少过度利用的压力。
3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撑,但同时也对土地资源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放牧利用:放牧是畜牧业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能够利用大面积的草原资源。

通过放牧,畜牧业可以获得丰富的饲草来源,提高养殖效益。

但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的过度利用和退化,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饲料种植:为了满足畜牧业的需求,饲料种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饲料种植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资源,使得土地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大面积的饲料种植也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农药残留等环境问题。

3.粪便与废弃物处理:畜牧业产生大量的粪便与废弃物,如何处理这些废物也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利用。

科学合理地处理畜牧废弃物可以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促进土地的肥沃度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然而,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土地污染,并对周边水体造成蓝藻水华等问题。

二、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畜牧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1.合理规划畜牧业发展: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规划畜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测算和统筹安排,合理确定畜牧养殖的规模和布局,避免过度放牧和过度扩张。

同时,优化畜牧养殖的结构,倡导生态畜牧业,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2.推进饲料资源的综合利用:优化饲料配方,合理利用农田秸秆、沼气渣肥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资源,减少对主要农田的占用。

同时,加快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研发,提高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3.加强畜牧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严格的畜禽粪污污染治理措施,建立畜牧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利用体系。

市场化运作,鼓励畜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开发环保型有机肥料。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
地来饲养牲畜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 需求量随着牲畜数量
的增加而增加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 需求量还受到牲畜种 类、饲养方式等因素
的影响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 需求量还受到土地质 量、气候条件等因素
的影响
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添加 耕地:用于种植农作物,如小 标题 麦、玉米等
添加 草地:用于放牧牲畜,如牛羊 标题 等
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卫星遥感、 无人机等技术,实现精准施肥、 灌溉等
生物技术:通过基因编辑、生 物工程等技术,提高农作物产 量和质量
生态农业技术:通过生态循环、 有机农业等技术,实现土地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业机器人技术:通过机器人 技术,实现农业自动化、智能 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添加文档副标题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 利用
汇报人:
目录
01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依 赖
02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利 用方式
03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负 面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04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保 护措施
05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未 来展望
01
畜牧业对土地资源的依赖
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
畜牧业是土地密集型 产业,需要大量的土
加强土地资源监 测和管理,及时 发现和解决问题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的意义:减 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 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的措施:加强 政策引导,提供技术支持,推广 生态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
生态养殖模式:以保护土地资 源为前提,采用科学合理的养 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

建立土地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提供生态服务
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调节 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农业生产的支撑
天然草地为家畜提供饲料,维持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农业生 产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旅游与文化价值
天然草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为旅游产业提供了丰 富的资源,同时也具有文化价值,如草原文化等。
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
草地分区
将草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 需求进行管理,如设置围 栏、进行补播等。
草地恢复
通过补播、灌溉、施肥等 方式,恢复退化的草地, 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 性。
动物行为控制
通过训练和管理,控制放 牧动物的采食行为和活动 范围,以减少对草地的破 坏和过度消耗。
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的利用与管理的实践案例
澳大利亚的草原放牧系统
澳大利亚的草原放牧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通过轮牧、季 节性轮牧、放牧密度控制等手段实现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加拿大的草原畜牧合作社
加拿大的一些草原畜牧合作社通过草地分区、草地恢复、动物行为控制等措施 ,实现了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合法使用。
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的恢复方法
01
02
03
04
植被恢复
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的植物,增加草地的覆盖率和
多样性。
土壤修复
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 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水源保护
保护和增加水源,提高草地的 水分保持能力,促进植物的生
长。
生态补偿
通过补偿机制鼓励当地居民参 与草地保护和恢复工作。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范文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范文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农牧交错带,作为自然与人类活动交织的敏感区域,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不容忽视。

土地利用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它不仅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农牧交错带为例,深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旨在为相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二、研究区域概况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畜牧业以放牧为主,牲畜种类包括牛、羊等。

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农业用地、草地、林地等。

三、土地利用变化现状及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农业用地逐渐扩大,大量林地和草地被开垦为农田;另一方面,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部分草地被过度放牧,导致土地退化。

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部分土地被用于建设用地。

这些变化使得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

四、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

大量农田的扩张使得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减少,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2. 水文调节:农业活动会导致地表径流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供应。

草地的减少也会降低土壤的保水能力,影响水资源的循环和供应。

3. 气候调节:森林和草地的减少使得土壤固碳能力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此外,植被的减少也影响了地表温度和降水分布,加剧了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4. 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虽然农业用地的扩张提高了粮食产量,但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灌溉也可能导致土壤退化和农田污染。

同时,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退化,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在许多地区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稳定性和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都起着重要作用。

放牧是一种常见的草地利用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以科学的方式探讨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推荐的管理实践。

1. 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放牧通常会影响草地植被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过度的放牧压力可能导致植物的死亡和种群的衰退,从而降低草地的生产力和价值。

对于自然放牧,动物可能会选择食用一些特定的植物物种,导致这些物种的数量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多样性。

而对于控制放牧,相较于自然放牧,它能更好地维持草地植物的多样性和结构。

2. 放牧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放牧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草地土壤的质量。

过度放牧可能导致土壤的侵蚀和脱水,降低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性。

特别是在山地草地生态系统中,放牧引发的土壤侵蚀会导致水源的污染和失去,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的放牧管理实践应该包括对放牧压力的控制和土壤保护措施的实施。

3. 放牧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汇,放牧方式对于草地土壤的碳循环也具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适度的放牧可以促进土壤碳的累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然而,过度的放牧可能导致土壤碳的释放和损失,加速土壤贫瘠化的进程。

因此,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实行适量放牧的管理策略可以促进土壤的碳循环和长期的碳储存。

4. 放牧对草地野生动物的影响草地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放牧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草地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对于自然放牧,动物通过选择食物来源和选择合适的隐藏地来避免捕食者。

然而,过度放牧可能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导致物种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控制放牧可以通过减少放牧压力和保护栖息地来促进草地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服务。

综上所述,不同的放牧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放牧管理实践,可以减少对草地植被、土壤质量、土壤碳循环和草地野生动物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放牧地合理利用

第四章  放牧地合理利用

第二节 放牧利用草地的基本要求
一、放牧地合理利用的原则 1 协调植物和家畜供求矛盾的关系,保持两类产品稳定高产 2 处理好充分利用和维护相统一的原则 3 经济适合度和生态适合度的辨证统一 最大持续产量(MSY):即同时符合草地经济适合度和草地 最大持续产量( ) 生态适合度的草地产量。
二、放牧地利用的基本要求
(一)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二)规定适宜的放牧强度 (三)确定适宜的放牧时间 (四)合理的放牧次数和留茬高度
(一)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1 载畜量的定义 以一定的草地面积,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正常生长 繁殖所容纳的家畜头数和放牧时间。通常用hm2/头·日表示。 2 合理载畜量确定的条件 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放牧后不影响草地生产能力(草地不退化) 明确三要素:时间、面积和家畜头数。 3 载畜量表示方法 合理载畜量=单位面积产量kg/hm2×利用率%/(家畜日食量hm2/ 头·日×放牧天数)
(三)对草地植物种类成分的影响 放牧抑制了草地植物中上繁草的发育, 1 放牧抑制了草地植物中上繁草的发育,促进了 下繁草、低矮豆科和杂类草的生长发育, 下繁草、低矮豆科和杂类草的生长发育,以种子繁殖 的草类数量大大减少或完全消失 可食性牧草数量减少或种类消退, 2 可食性牧草数量减少或种类消退,而适口性差 牧草和家畜不食牧草的数量增加 3 影响草地植物许多定量定性指标
三、草地对放牧的反应
草地对放牧的反应是通过耐牧性来表现,草地耐牧性取决于以下 两因素: (-)牧草再生能力 (-)牧草再生能力 取决于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阶段及环境条件;再生性 强的草种所占比例大的草地,其耐牧性就强。 (二)土地的弹性结构 弹性较大则不易被畜蹄践踏所破坏,而弹性较小的则易破坏; 破坏土地的物理性状会影响到土地的化学与生物学性状,导致草地 生产力下降 土壤的弹性结构与生草土的发育状况是不可分的。在一定草原 类型上.根茎阶段最不耐践踏;根茎----疏丛阶段,较耐践踏;密丛 阶段,耐践踏

放牧场地及其合理利用

放牧场地及其合理利用

放牧场地及其合理利用1草地在我国北部和中西部的广大地区,相对干旱的气候限制了牧草的生产,同时也造成了牧草生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

在这些地区包括沙漠、贫瘠的林地、高原以及长有各种禾本科植物、阔叶草、灌木和天然树林的草地。

这些地区,再加上高山草甸,共同构成了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

有些地区的特点是降水量相对较少,植物密度较低,常长有许多家畜很难利用或者根本无法利用的禾本科植物,如红根草属(艾属)。

此外,有毒阔叶植物也是很多地区存在的一个问题。

由于草场的生态环境比湿润地区脆弱,所以牧草和其他动物喜爱采食的植物容易遭受过牧。

另外,由于缺水或者晚霜和早霜,牧草的生长季节通常也较短。

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改良干旱地区的牧场以及草场使用的牧草。

各地也试种了许多不同品种。

同样,总降水量和季节性的降水量是关键限制因素。

在降水量200~250mm的地区,广泛种植的是冠状冰草。

在降水量达380mm的地区,蓝茎冰草、中间型冰草以及西伯利亚冰草已经成功种植。

在山谷中,种植的是无芒雀麦草和鸭茅,而旱地苜蓿也有少量的种植。

在我国一些地区,以往的过度放牧使得牧场被一些不希望生长的植物侵袭,或者大量生长一些很难被动物利用的植物。

一些地区也采用除草剂、机械除草、火烧以及生物学方法对某些植物进行控制。

播种适合的牧草,特别是播种冰草的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尤其当与控制不良灌木和枝叶类植物的手段相结合时。

施肥的方法也已经尝试过,但是仅限于一定的规模。

分散供水系统的发展,改善了牧场的利用。

水资源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干旱地区牧草的生长,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2饲用植物很多植物在特定情况下也常被用作牧草。

例如,油菜和无头甘蓝常被喂给牧场上的绵羊,甜菜和芜菁茎叶常用作家畜的粗饲料。

一些地区种植饲用芜菁供牛羊秋季采食,牛羊能很快学会拔芜菁,并采食。

谷物在很多地区可用作冬季牧草。

春播一年生牧草,如苏丹草可作为普通冷季和暖季牧草的补充饲料,从而延长放牧期,或更好地满足家畜需要。

山羊放牧技术

山羊放牧技术

山羊放牧技术
山羊放牧需要选择合适的放牧地点和掌握一些放牧技巧。

以下是一些山羊放牧的技术:1.选择合适的放牧地点:选择草地或者灌木丛生的地方,这样山羊可以吃到新鲜的草和灌
木,从而保证其健康成长。

同时要避免选择过于潮湿或者山体崩塌的地方,以防止山羊受伤或者患病。

2.控制放牧时间: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放牧时间,避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放牧。

在天气比
较凉爽的时候,可以让山羊在有风的地方吃草,这样可以防止山羊中暑。

3.合理利用草地:在放牧前,应该先了解草地的分布情况,根据山羊的需求和草地的情况
来决定放牧路线。

尽量选择在有灌木丛的草地放牧,因为灌木丛可以提供山羊所需的粗纤维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4.掌握放牧技巧:在放牧时,应该掌握好放牧的密度和速度。

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
草地的利用效果;速度也不宜过快,否则会导致山羊浪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

5.注意观察:在放牧时,要注意观察山羊的粪便和吃草情况。

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该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保持卫生:在放牧时,要保持羊舍和放牧场地的卫生。

定期清理羊舍和放牧场地,保持
干燥和通风,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总之,山羊放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山羊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边境放牧实施方案

边境放牧实施方案

边境放牧实施方案边境放牧是一种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对于提高草原资源利用率、改善牲畜生产环境、促进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实施边境放牧,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选址规划。

1. 根据当地草原资源情况和牲畜种类,选择适宜的边境放牧区域。

优先选择草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段,确保放牧的基础条件。

2. 制定详细的放牧区域划分方案,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区域的放牧范围和数量,避免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建设牲畜饮水点和饲草存储点,确保牲畜在放牧期间有充足的饮水和饲草供应。

2. 安装边界围栏和标识牌,划定明确的放牧边界,防止牲畜越界损坏农田和林地。

三、管理机制。

1. 制定放牧管理制度,明确放牧时间、范围和数量,合理安排放牧轮换,防止草原过度损耗。

2. 加强对放牧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巡逻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放牧中的违规行为。

四、生态保护。

1. 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破坏草原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

2. 积极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退化草原的治理和恢复,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五、农牧民培训。

1. 组织开展边境放牧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对放牧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认识和技能。

2. 宣传边境放牧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农牧民树立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放牧工作中来。

六、经济补贴。

1. 对于积极参与边境放牧的农牧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放牧管理中来。

2. 支持农牧民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畜牧业,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边境放牧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生态保护、农牧民培训和经济补贴等措施的综合实施,将有效推动边境放牧工作的开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农牧民朋友们共同努力,落实好这一实施方案,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边境草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牧地利用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放牧对草地的影响的两面性,掌握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放牧对草地的积极影响,尽可能地降低放牧对草地的消极影响,保证草地在发挥好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经济服务价值。

掌握合理利用草地的基本指标体系,全面了解和认识不同放牧制度的优缺点,及划区轮牧的设计实施程序。

教学内容及难点重点:1、放牧对草地的影响(重点)2、放牧利用草地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3、放牧制度及其评价(重点、难点)3-1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1、放牧的概念放牧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放牧是草地利用与家畜饲养较为经济的一种方式。

据国内外大量资料报导,其利用成本,一般只有干草、谷物饲料和多汁饲料的20~70%。

如羊群,喂干草的成本比放牧高3.2倍,喂谷物饲料的成本比放牧高5倍左右,喂多汁饲料成本比放牧高7倍左右。

再如以奶牛为例,喂干草成本比放牧高2.5倍左右,喂谷物成本比放牧高3.5倍左右,喂多汁饲料成本比放牧高5倍左右。

草地利用与家畜饲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古今中外长期延用而不衰,并日趋完善.它能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牧草和农副产品转化为各种畜产品,或作为动力,或生产肥料,这是农业和林业本身都不能做到的。

因此,放牧是家畜依赖放牧所提供的丰富营养和适宜的生活条件,在适当的饲养管理下,将利用光能生产的牧草转化成畜产品,达到草原生产目的的主要生产方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中,放牧家畜以草地为生活条件:一方面:采食牧草,从放牧地摄取营养物质。

一方面:家畜在放牧中得到适当的运动,并接受日照和各种气候环境的锻炼,为机体健康和良好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条件。

2、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放牧对草地的作用、草地对放牧的反应)积极作用:刺激草丛分蘖,保持旺盛的生机;有计划放牧可控制杂草;排泄粪尿起到均匀施肥的作用;畜蹄践踏(蹄耕作用)消极作用:影响产量、影响繁殖、畜蹄践踏(对土壤及植物)、粪尿污染影响采食面积。

采食植物的影响1)采叶对牧草产量的影响2)采叶对根系的影响3)采叶对牧草繁殖的影响据呼盟草原站资料,如以适度放牧的根茎重量为100%。

则过度放牧为61.5%,极度放牧则为28%。

4)采叶对草地植物学成分的影响粪尿对草地牧草的产量、质量、适口性和植物学成分均有局部影响。

1)营养物质的归还农作物生产所需要的60多种元素,其中15种可从家畜粪肥中取得(余振华,1987)。

古代西班牙人把羊叫做“黄金蹄’( Golden foot),凡是放牧过羊的草地,牧草都长得特别好。

就是由于羊群随走随排粪,撤布均匀,而且羊粪富含氮、磷、钾,营养丰富。

北方农区每年秋后也有放羊“溜渣子”的习惯,一方面采食饲料,另一方面是给田施肥。

据测定,在放牧过程中家畜排泄粪尿而归还给草地营养物质的总量约为:氮 100~150kg/hm2,钾75~125kg/hm2,磷 10~20kg/hm2。

数量很大,但并非所有营养可自由利用的(大约 60%~70%的排泄氮和 80%~90%的以尿排泄的钾可自由利用)。

其余部分则以粪的形式存在而被草地缓慢利用。

2)影响草地利用面积每年被家畜粪块覆盖的放牧草地约占总面积的1%~5%。

就整体而论,对放牧草地有积极的影响,亦有不利影响的一面。

草对地的反应(一)、牧草再生能力草地放牧或刈割后,牧草可由分蘖节和茎节上的潜伏芽发出新枝而实现再生,因此,草地在放牧后能产生再生草。

牧草再生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的阶段及环境条件。

禾本科牧草的生长点深藏在叶鞘之中。

禾草被家畜适度采食后,仍可继续生长;在受到放牧刺激后,还可在株丛基部生长许多幼芽,形成分蘖。

双子叶牧草的生长点在植体的顶端,家畜采食后,一般不易再生,故表现较不耐牧。

灌木被适度采食后,通常分枝旺盛,品质亦较柔嫩,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有所提高(沙柳)。

过度采食,则只有粗短而密集的枝条,叶片夹在枝条之中,不易被家畜采食,饲用价值降低。

(二)、土地的弹性结构放牧草地的耐牧性,与牧草着生土地弹性密切相关。

弹性较大的土地不易被畜蹄践踏所破坏,而弹性较小的土地则容易被畜蹄践踏而损伤草根,破坏土地的物理性状,从而影响到土地的化学与生物学性状,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

研究表明莎草科型草地的土壤具有较高的耐牧能力。

而沙质土壤则不耐牧。

生草上的弹性结构与生草上的发育状况是不可分的。

在一定的草原类型上.生草土在各种条件影响下,不断地发展变化。

根茎阶段最不耐践踏,这时放牧容易破坏生草上,使土壤与植物受到不利影响,表现出放牧过重;在根茎----疏丛阶段,生草上发育良好,富于弹性,较耐践踏,可以负担较大的载牧量;密丛阶段,生草上的发育已超衰老,草皮坚实絮结,虽然富于弹性,耐践踏,但往往出现棵地,牧草产量减少,植被品质变劣,可以担负的载畜量下降。

某些植物在受到动物采食后所表现出的生物量、无性繁殖体或种子产量增加的现象, 称为植物的超补偿反应(plant overcompensation response)食草动物在一定程度上采食植物, 不仅不危害植物的生存和生长, 相反, 还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该促进作用可以弥补植物因食草动物采食造成的营养和生殖的损失。

一些研究表明, 取除了顶端生长点的植物产量高于未受伤害的对照植物。

食草动物的采食还可以去除植物的衰老组织。

这些衰老组织不仅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和作用, 而且呼吸消耗植物的营养资源, 并且遮荫而阻止下部枝叶的产生和生长。

当这些衰老组织被食草动物采食后, 即有利于植物的再生。

当有动物放牧时, 动物“吃割”植物地上组织被及践踏植物残体, 并以粪尿形式滋养土地, 把种子踩入土中。

由此可见, 动物的采食不仅加速土壤-植物系统的养分循环, 提高土壤肥力而诱导植物的超补偿, 还能调节植物种间关系, 使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3-2 放牧利用草地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阀限,生态适合度与经济适合度的统一。

一、确定合理的载畜量1、载畜量(载畜率、载畜力、载牧量)概念以一定的草原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和放牧头数。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草原法)。

最大载畜量与合理载畜量载畜量的核定是根据草原的面积、牧草产量和家畜日采食量来核定适宜的载畜量。

根据适宜载畜量和实际饲养量之差,得出草畜是否平衡的结论。

2、载畜量的表示:载畜量含义由三项要素构成:①家畜头数②放牧时间③草原面积两项不变,一项为变数,即可表示载畜量,有三种表示方法:1)家畜单位法: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的草原可以养活的家畜数目根据家畜对饲料的消耗量(大家畜日需干草大致为其活重的3%左右,而绵羊和山羊为其活重的4%),将各种家畜折算成一种标准家畜,以便进行统计学处理。

标准家畜世界各地都采用“牛单位”。

如美国用1头成年奶牛(活重454kg)平均每天消耗牧草干物质12kg为一个牛单位,其它家畜与它们相比,驴骡:牛=0.7:1 绵山羊:牛=0.1:1。

我们国家广泛采用王栋教授首创的“绵羊单位”,它的含义是:体重40kg的母羊及其哺乳的羊羔为一个标准单位2)时间单位法:指在单位面积的草原上,可供一头家畜放牧的天数或日数,最常用的是头日法。

3)草地单位法,也称面积单位法:指在单位时间内一头放牧家畜所需要的草地面积。

英国草地单位是在放牧期间能供给一头体重500kg,日产二加仑(约8kg/16斤)的乳牛所需牧草,而不喂其它饲料的草地面积.二、规定适宜的放牧强度放牧强度:放牧强度就是草地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

当放牧强度超过最优放牧强度时, 当放牧强度低于或高于最优放牧强度时, 草地植物生产下降。

利用率和采食率草地利用率就是适宜载畜量所代表的放牧强度。

它主要取决于一定状况下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即家畜采食掉的部分在牧草的忍耐限以内,而草地放牧中等,并保持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

利用率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理论值,家畜的实际采食情况往往偏高或偏低,为此把家畜实际采食牧草的量占牧草总量的百分比(采食率)作为参照值,与利用率加以对比,更能真实表达草地的利用强度。

利用率 = 可采食掉的牧草量/牧草总产量×100%采食率 = 家畜实际采食量/牧草总产量×100%放牧强度就是草地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在理论上的表现为:采食率 = 利用率…………草地放牧适当采食率 > 利用率…………草地放牧过重采食率 < 利用率…………草地放牧过轻“吃一半留一半”三、规定适宜的放牧时间放牧草地从适当放牧开始到适当放牧结束的这一段时期称为放牧时期(放牧季)。

正确的放牧时期就是表示在放牧期内家畜对草地牧草的危害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时期。

放牧时期与放牧日期区别。

放牧日期:实际上家畜放牧的日期,在生产中应将放牧时期与放牧日期一致。

1、适宜于开始放牧的时期早春和晚秋放牧对草地危害极大。

但放牧过迟,牧草变得粗老,适口性、消化率降低,久而久之,草地枯草蓄积影响牧草再生。

一般,以禾草为主的草地,放牧开始不迟于拔节期,草层高度不低于5--7厘米;以豆科、杂类草为主的草地,分枝开始即可放牧,此时草层高约5-10厘米;以莎草科为主的草地,早春(分蘖后期)利用后适当休闲,对草地无害。

开始放牧的适宜时期,一般而言应在牧草开始返青经15~20天,即大多数牧草分蘖一分枝之后。

以禾草为主的放牧地在禾草开始抽茎,以豆科和杂类草为主的草地在腋芽(侧枝)发生,以莎草科为主的草地在分蘖停止或叶片长到成熟大小时,便是放牧适宜开始的时期。

2、适宜放牧结束时间放牧停止过早,牧草成熟度加大,会影响冬季利用效果,将造成草地资源的浪费;停止过迟,多年生牧草无时间进行营养贮备,影响春季返青和第二年的产草量。

试验证明,在生长季结束前30天左右(25~40)天停止放牧最为适宜。

3-3 放牧制度及其评价一、自由放牧(无系统放牧)-无控制整个放牧季,对放牧地不做划区轮牧规划,家畜始终保持在较大范围草地自由采食。

可以随意驱赶畜群,在较大范围内任意放牧。

这种放牧制度有不同的放牧方式。

这是一种原始的草地利用方式,也是畜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初期阶段。

管理简单,不需花很多的劳力与成本,家畜也可任意选择最喜食的牧草。

导致某些植物的过度采食和其他植物的过轻采食(牧草浪费)。

而且,如果不加以调节,载畜量可能只在放牧季的部分时间接近于理想水平,而在其他时间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体力消耗过多,而使其生产能力下降,而且可能引起家畜蠕虫病的发生,家畜体力消耗大。

1)连续放牧在整个放牧季节内,有时甚至是全年在一个草地上连续地放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