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合欢树 教案
《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合欢树》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合欢树》是著名作家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人性与命运的深刻和反思。
教材版本为人教版高二选修,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小说全面解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及其深层反思。
Part 1:小说简介《合欢树》讲述了带着恶果种在院子里的合欢树,以及少年庆生的过程,众人的相继去世,最终主人公孟昶高相敬如宾相爱成为夫妻。
整个小说描绘了孟昶高一家人的命运,以及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所承受的命运改变和意义。
Part 2:课时安排本教案总共约分5个课时,具体内容如下:课时1:小说背景和作者介绍+小说生动画面展现课时2:小说人物和命运的探究课时3:小说叙事结构的分析与主题揭示课时4:小说文学风格的分析与贯穿主题课时5:小说人性反思的探究与总结Part 3:教案细节解析1.底层人物与上层人物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差距。
孟昶高一家是小说中的底层人物,他们是一家没有背景和权力的普通家庭,在小说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困境。
然而,上层人物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背景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例如:孟昶高的上司能够通过权利和财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社会结构,探究人物之间的背景和社会地位对于命运的影响。
2.小说中的人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探究小说中的人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为什么人们选择保守、被动、安稳的生活,为什么要担心小事、抱怨生活的不公、胡思乱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孟昶高的态度和行为,并帮助学生明确人性的重要性以及在命运面前应有的精神品质和行为准则。
Part 4:教学思路1.关注学生需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对话、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认知状况进行摸底,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2024年高二课文《合欢树》教案(通用篇)
2024年高二课文《合欢树》教案(通用篇)高二课文《合欢树》教案篇1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
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阅读、讨论一课时一、明确教学目标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
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陵悲吟:“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人啊,恬然于父母铸就的港湾,便会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够承欢于爹妈的膝下,谁又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史铁生的《合欢树》里蕴含着的,就是这样一份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
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3、品味母亲的形象。
问题:母亲生前的哪些话、哪些事至今还缠绕着“我”?(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
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
《合欢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家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热爱家乡的品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
2. 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合欢树》的电子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散文有什么认识?散文的特点是什么?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合欢树》,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欣赏与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母亲、家乡的深厚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论如何孝敬父母、热爱家乡。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题目自拟。
六、教学拓展1. 联结其他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其他冰心的作品,如《小桔灯》,让学生探讨冰心作品的共同主题和风格。
2. 比较阅读:教师可以提供其他描述树木的文学作品,如郑愁予的《橡树》,让学生比较两篇作品的异同,分析不同作者对树木的象征意义的运用。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植物学》第四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为介绍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生态价值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认识到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合欢树的栽培管理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生态价值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PPT课件、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合欢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合欢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介绍合欢树的科、属、形态特征等。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讲解合欢树的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等。
c. 合欢树的生态价值:阐述合欢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如固氮、保持水土等。
d. 合欢树的栽培管理:介绍合欢树的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让学生亲身感受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合欢树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合欢树的形态结构图,并标注主要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生物学特征a. 科、属b. 形态特征2. 合欢树生长习性a. 生长环境b. 生长速度3. 合欢树生态价值a. 固氮b. 保持水土4. 合欢树栽培管理a. 繁殖方法b. 栽培技术c. 病虫害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有哪些?c. 请谈谈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2. 答案:a. 合欢树属于豆科合欢属,形态特征包括树冠宽广、叶子呈羽状复叶等。
b. 合欢树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速度较快,喜阳光充足。
精选《合欢树》教案3篇
精选《合欢树》教案3篇《合欢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__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理清__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__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教学过程:导入导语: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看着儿子摇着轮椅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地站着,无论风霜,无论雪雨,这份爱恋绵长而悠远,对于儿子,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对母子,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
学生自由回答有关作者的知识,教师适当补充了解作者及背景,帮助理解主题感知课文请同学自由读课文1、勾画生字词2、引导提问(1)课文都写了哪些事?(2)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①我作文比赛得奖,引来母亲对儿时作文的表白。
②我腿残废,母亲帮我寻医问药。
③我想写作,母亲给我借书。
④母亲照料合欢树。
⑤我不敢看又想去看合欢树。
母亲对我的爱及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理清__思路品味语句,品味感情勾画最令你感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叙事中传达感情的。
[示例]1、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2、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3、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完整版)《合欢树》教案
(完整版)《合欢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合欢树》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创作特点,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欢树这一载体,表达自己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创作特点。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评价。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合欢树、对故乡的感情。
7.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作品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美好情感的培养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氛围。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写作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意写作。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合欢树》教案《合欢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感受母子情深,学会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能力目标】:品味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情感目标】:在体会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后,从自身出发,领悟母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教学重点】: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母子深情,学会爱人,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及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师生对话,活动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搜集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等相关文章,(让学生走进作者,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2.阅读课文《合欢树》,完成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初步书写对文章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叩击学生心扉,激情学生的情感波澜)1.播放歌曲《母亲》2、导语词:一曲《母亲》叩击了我们的心扉,也唤醒了我们的万千思绪。
有人说,“上帝不能亲自去每一个人家,于是创造了母亲”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们都有自己的母亲,对于母爱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的理解,那么史铁生又是如何诠释母爱,理解母亲的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3、走进作者,知人论世(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作家作品,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1、作家简介:(学生先说,教师补充)2、多媒体展示史铁生的照片,作家简介以及主要作品。
3、提问:在这些画面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史铁生,是不是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呢?(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教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虽然坐在轮椅上却露出开朗的笑容的史铁生。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他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我们可以想象他的艰辛和付出。
但是我们又如何想象那位伟大的母亲面对一个残疾的儿子她需要怎样的付出。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合欢树》教案全
《合欢树》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合欢树》全文;(2)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观察和描绘的能力;(3)学会从作品中提炼人生哲理,提高自身的人生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之情;(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合欢树》全文;(2)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从作品中提炼人生哲理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合欢树》图片,激发学生对合欢树的兴趣;(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语,进行景物描写练习;(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感悟。
5.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真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合欢树》全文;2. 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语,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感悟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欢树》全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4. 学生对亲情感悟的文章的质量。
《合欢树》教案5篇
In many cases, what we lack is not ideas, but the courage to ac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合欢树》教案5篇《合欢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读和品味。
[教学重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初步了解史铁生的生命轨迹和创作经历,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相关__,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铺设感悟品味文本的情感基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不论年长年少,也不论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不尽思念。
母爱、母子的深情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身体健康的人尚且如此,作为一名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对母爱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篇《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为我们描写的母子深情。
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__年华语文学传媒奖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初步感知,回答问题(一)我们已经已经在课下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快速地阅读一下__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请在__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
(联系写作手法)预设答案: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1)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合欢树》 教案
合欢树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针对小学生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教学单元为课文《合欢树》。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合欢树的生长变化,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好,了解自己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合欢树的生长变化和特点;2.掌握《合欢树》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3.了解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品味自然景色;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明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伴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目标1.爱护自然,体会自然之美;2.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自己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自然现象;三、教学内容课文阅读在进行课文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合欢树,了解其生长变化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合欢树的生活。
然后让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课文分析通过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景色的美好和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合欢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和特点,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合欢树的生活和感受。
语言表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合欢树的观察和感受。
学生可以分组,互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沟通交流。
美术创作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展现出来,同时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欢树为主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合欢树,或者以合欢树为背景,画出自然景色。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观察合欢树让学生观察合欢树,了解其生长变化和特点。
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如:1.你看到的合欢树是什么样子的?2.合欢树在不同季节有什么变化?3.你觉得合欢树的生活是怎样的?第二步:课文阅读让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1.合欢树在春天时是什么样子的?2.夏天和秋天,合欢树有什么变化?3.课文中有什么感人的地方?第三步:课文分析让学生分析合欢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和特点,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景色的美好和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目标:1.了解《合欢树》的背景故事以及作者胡适的生平;2.理解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热爱;3.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把握文中的语言特点及主旨;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合欢树》一文的课文教材;2.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师生简单互动,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比如询问学生最喜欢的季节、最喜欢的自然景色等。
2.呈现一幅绘有合欢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描绘出合欢树的特征和美丽。
Step 2:阅读与讨论(20分钟)1.带领学生阅读《合欢树》一文,注重理解文中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以下问题:a.合欢树为什么能够开满鲜艳的花朵?b.合欢树和牛、羊之间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文中的合欢树被称为“用纸”?d.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色给你什么感受?e.在你的家乡或者其他地方有没有类似的自然景色?你是怎样欣赏这些景色的?3.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交流。
Step 3:朗读与表演(20分钟)1.扩大视野,让学生了解《合欢树》一文的作者胡适的生平背景,并通过讨论了解他为什么选择以这种方式来描写合欢树的美丽。
2.请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合欢树》,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掌握。
3.邀请学生形成小剧组,分工合作,进行文本改编和小剧演出,《合欢树》中的自然景色可以通过道具和演员的动作来展现。
Step 4:创作与展示(30分钟)1.鼓励学生写下对自然景色的诗歌、短文或者绘制插图,展示自己对自然的情感和热爱。
2.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中互相展示,并进行赏析和互动交流。
Step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1.鼓励学生用一两句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的态度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合欢树》一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合欢树的美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合欢树》教案全
《合欢树》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合欢树》;(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合欢树”、“扎根”、“绿叶”、“繁花”等;(3)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如合欢树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3)通过观察和描绘,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合欢树》;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合欢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齐读课文《合欢树》。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3)教师通过观察和描绘,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等;(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合欢树》;(2)完成课后练习题;(3)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于自然环境的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参与度、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等,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合欢树》教案全
《合欢树》教案全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合欢树》全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1.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1.2.3 背景介绍:介绍《合欢树》的作者、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1.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1.3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作者对合欢树的深厚感情。
2.2.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1 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3.1.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2.2 视频: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4.1.1 提问:让学生谈谈对合欢树的印象和情感。
4.1.2 引入:介绍《合欢树》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4.2 教学新课4.2.1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4.2.2 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3 课堂讨论4.3.1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3.2 分享: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4 课堂小结4.4.2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合欢树》教案(精选
《合欢树》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合欢树》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开花习性以及文化寓意的描述。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开花习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合欢树的文化寓意,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文化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开花习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合欢树图片、实物展示。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合欢树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合欢树的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3. 知识讲解:a.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讲解合欢树的叶子、花朵、果实等部分的形状和特点。
b. 生长环境:介绍合欢树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及生长习性。
c. 开花习性:讲解合欢树的花期、花色及花香等。
4. 文化寓意:分析合欢树在民间传说中的象征意义,如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等。
5.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现场讲解。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合欢树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合欢树的简笔画,并标注其主要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2. 生长环境3. 开花习性4. 文化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以《我心中的合欢树》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开花习性掌握较好,但对文化寓意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合欢树的文化故事,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合欢树》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的分析。
(3)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作者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合欢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品析欣赏:(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合欢树》,了解了作者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分析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也培养了自己珍惜亲情、友情,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合欢树》。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读后感和预习报告。
3.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合欢树》教案全
《合欢树》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合欢树》;(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合欢树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3)掌握课文中所学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合欢树的兴趣;(2)运用多媒体展示合欢树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他人的品质;(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合欢树》;(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合欢树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2)课文中所学的生字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合欢树》的朗读录音;(2)合欢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合欢树》;(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身边植物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合欢树》;(2)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3)学生齐读,巩固记忆。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讲解合欢树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3)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背诵课文《合欢树》;(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3)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与同学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合欢树的其他资料,如诗歌、故事等;(2)以“我眼中的合欢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合欢树》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合欢树》的基本内容,了解合欢树的特点、生长习性和文化意义。
(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
(3)能够运用英语描述合欢树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合欢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合欢树的特点、生长习性和文化意义的介绍。
3.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的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合欢树》的阅读与理解。
(2)合欢树的特点、生长习性和文化意义的介绍。
(3)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合欢树的特点和生长习性的理解。
(2)课文中的句型结构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介绍合欢树的特点、生长习性和文化意义。
2. 互动讨论法:用于课文《合欢树》的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3. 小组合作法:用于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展示合欢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引导学生思考合欢树的特点和文化意义。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合欢树》,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合欢树的特点、生长习性和文化意义。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合欢树的特点和文化意义。
(2)每组选代表进行报告,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描述合欢树的特点。
2023年《合欢树》教案四篇
2023年《合欢树》教案四篇《合欢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验并感悟参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人世间赐予自己的一切平凡普通的恩泽,并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将美德芳泽造福于他人。
2、悼念亡母,是威信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而普遍的主题之一。
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精美的构思,以及巧妙的象征手法等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讨和品味。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并示沉默地描写合欢树,只是轻描淡写地通过邻人的话语和初生小孩的目光引出合欢树,此为其构思立意所在。
教学方法:研讨、争论。
作业布置:课课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享受母爱的滋润,却很少有人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我们的母爱真的不如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崇高,那样伟大吗?请用心感受,用心体验。
残疾作家史铁生以平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母爱,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教读新课:(1)、你觉得__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讨论明确:浓浓的母子情感人至深。
如果我不残疾的话,而像我十岁时的光景,母亲完全可以像绝大多数的母亲一样,爱美,爱生活,可以和子女弄点小别扭,增加一些生活的情趣。
可是,二十岁时,我残疾了,对于母亲来说,这简直是要命的事情。
母亲一下子改变了她原有的生活。
她已经不在年轻,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她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合欢树教案(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技巧,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探讨合欢树丰厚的象征意义,解读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
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导语:双腿瘫痪史铁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圈点,思考:哪一处细节最让你感动?默读文章之后,母亲的神态、行为、语言来理解那种竭尽全力给儿子治病、激励鼓舞儿子生活的勇气和自信的深沉的母爱1) 给“我”治病:v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v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动作描写)v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2) 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3) 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4) 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4)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v 无私无怨、v 坚强执着、v 宽厚仁慈、v 牺牲自我的爱。
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1、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2、为什么课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3、史铁生为什么没看成合欢树?4、“她心里太苦了”,母亲到底苦在哪里?5、作者多次写到那个刚来到世上“瞪着眼睛看树影儿”的孩子,有什么作用?6、由题目“合欢树”的“合欢”二字,我们首先能联想到哪些词语?比如:合家欢、合家欢聚、合家团聚等等。
7、文章以“合欢树”为题,却几乎处处写“悲伤”。
那么文中有体现欢乐情绪的内容吗?有表示欢乐心情的词语吗?首段:母亲的率真、我的顽皮,一家人的和乐融融也莫过于此了;“悲伤也成享受”教学过程:品味母亲的爱1、第一个镜头是:10岁时,“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
“我”不服气,故意气她。
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
最后两句话“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体现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
第二个镜头是:20岁时,“我”两腿残废后,母亲为了让“我”重新站起来,不辞劳苦,“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
当时,医院放弃了“我”,“我”也“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而母亲从不肯放弃。
这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
生命是可贵的,母亲把儿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儿子成了她另一个生命,她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走向失望?文中说到“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人生在世,能为自己疯,为自己痛的人有几个?无论何时何地,母亲都是儿子忠实而坚定的支持者。
当母亲发现“我”想写小说时,鼓励帮助“我”。
“她到处给忘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当一个人受到如此厚重的坚持时,怎能不燃起希望之火?终于,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如此的母亲是伟大的,她们总是默默地为儿女无私的付出。
却从不记回报,甚至连分享儿女成功的喜悦也常常被无情的生命剥夺。
“我”怀念母亲,遥想母亲,静静地在树林里遥问上帝,“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母亲似乎曾回来过。
也许母亲从未离开过,她活在儿子的心灵里,陪伴他一生。
在前部分里,我们始终不见合欢树的半点踪迹,从文中看来,第八段有一句话“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合欢树似乎已在作者记忆中遗失了。
记忆的闸门在曾经的邻居的一句话中打开了“到小院子去看看吗,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当时“我心里一阵抖”,“推说手摇车进出不易“,拒绝与合欢树见面。
为什么会“抖”?怕忆起母亲?怕难以乘受悲伤?史铁生内心的疼痛在一个“抖”字倾泻而出。
接着作者通过插叙的手法,提到本文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合欢树。
母亲还活着时,有一年,她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无意中带回一棵合欢树苗。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了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2、问题:能回忆怀念母亲的物品想必有很多,史铁生这篇文章为什么选择合欢树来悼念母亲?明确: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是她呵护关心我的写照。
交流要点:对合欢树希望的表现:“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会,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对“我”的希望表现:●对治好“我”的希望:“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对“我”从事写作的希望:“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母亲的话中体现出的小心翼翼又满怀希望,一方面尽力维护残疾儿子的尊严,一方面激励和鼓舞儿子写作的信心。
比较第一段和第三段母亲对我写作的表现的不同态度。
交流后明确:母亲对“我”对合欢树都抱有无限的希望,希望合欢树能开花,希望“我”由写作闯出一条路以获得生活的信心。
合欢树象征什么呢?合欢树其实就象征着史铁生,象征着母亲的儿子“我”。
“我”的残疾,母亲的用心照顾;体现在合欢树虽然没有发芽,母亲叹过气,“还舍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合欢树茂盛了,母亲认为是好兆头,兴许儿子的病从此有希望呢?于是“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在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找到“寄托”时,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抱了希望。
鼓励着“我”去做“我”喜欢的事情:“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只是担心着儿子,不知道儿子的前途在哪里,他什么时候才能走出一条息的路?她担心着,访问演出好像念叨着“合欢树几年才开花一样。
”合欢树虽然象征看“我”,都得到过母亲的喜欢,受过母亲的照顾,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我的小说如今常获奖,我“走”出了一条路了,但母亲已不在了。
最想看合欢树开花的人偏偏不在,最愿意看到“我”获奖的人偏偏不在;如果说合欢树开花是对母亲的报恩,“我”的获奖不也是对母亲的报答吗?作者期望借一个小男孩长大后,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想起他自己的妈妈,跑去看看那棵树,替自己完成未了的心愿。
3、我为什么回避一直想看的合欢树。
要点: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
合欢树是我的象征,承载了母亲的关爱和希望,却一度让母亲失望,不理解母亲,觉得愧疚和后悔。
如今,树已枝繁叶茂,我已功成名就,而昔日百般呵护我们的母亲却已撒手西归。
睹物思人,近乡情怯,作者回避的不仅仅是树,更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一份永远还不清的恩情。
我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忏悔,向逝去的母亲志哀。
4、重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小小的合欢树,凝聚了史铁生如此深沉浓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里也不乏细节的感动,当心中某根柔软的琴弦被触动,不要吝惜,把情思凝于笔端,美好就会在一刹那收藏。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
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绎着,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跳动着对母亲的真切怀念之心。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接着,作者追忆合欢树的由来,从追忆可见,母亲无意栽种合欢树的时候是“我”已两腿残废。
想来那时母亲内心的伤痛是难以言表的。
她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
因为绿是生命的象征。
我们可以细细品味这段话“母亲从来喜欢这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
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甘太大意。
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叼,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这似乎是母亲全心为“我”找药方到支持“我”写作的过程的写照。
我想这位母亲在料理合欢树时定是充满了对儿子的痊愈的希望的。
合欢树被弃置在路边,在被无意栽种的一年里,无人打理。
然而第三年却“长出了叶子”,还比较茂盛。
这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在逆境中生存了下来。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拥有充满阳光的将来。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爱。
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文中三次提到那个“刚来世上的孩子”,前两次说他“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这里的“树影儿”,这里的“树影儿”就是合欢树的影子,合欢树上处处是母爱的影子,作者始终对合欢树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找借口不肯去看,另一方面“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也许是他不知如何去面对失去这一份厚重的母亲吧。
也许他只想把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独自咀嚼,“悲伤也成享受”吧。
文章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描写过“合欢树”,只是借回忆之手,托他人之语,一一交代“合欢树”的情况,不着一笔,却尽显风采,果然不悦是大师手笔。
作业:一、背有关赞美母亲的名句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法)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冈察洛夫(俄罗斯)妈妈,你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合。
-----泰戈尔(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意大利)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