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了一种“灌输法”的教学模式,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评析,并探讨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我们需要明确“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含义。

所谓“灌输法”即是指教师通过灌输知识、观点、价值观等方式,直接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互动性,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可以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评析“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方面,“灌输法”模式可以快速传达大量的思想政治知识,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形成单一的思想政治观念,缺乏对多元化思想的包容和理解。

教学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评析“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灌输法”模式中,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缺乏自主性和参与感。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参与式、体验式的学习模式。

“灌输法”模式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冲突。

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可以通过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设计更多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不同观点的对话、思想碰撞,促进学生对不同思想的理解和包容。

可以通过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其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想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立体化和全面化。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进行评析和探讨。

通过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希望各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能够深入思考和探讨这一问题,共同致力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展开评析与构建思路,首先从背景介绍和研究目的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接着深入探讨了“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析思路构建的具体措施,包括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和思辨能力培养等。

对改进思路进行了探讨,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模式,评析,思路构建,内涵,问题,改进思路,结论,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逐渐提高。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过程中灌输性强、思想僵化等现象时有发生。

高等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些高校普遍采用的“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造成了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针对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析,以期能够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意识形态建设的良性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旨在分析评价该教育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和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始受到一些批评,认为这种教育模式过于简单粗暴,缺乏深度和广度。

对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评析,探讨其思路构建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所谓“灌输法”,即教师把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答案”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法”模式常常表现为教师一言堂,不断灌输一些抽象、空洞、不接地气的理论知识,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

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甚至导致教育效果的不理想。

三、评析“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问题1. 忽视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只重视教师的教导,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

这样一来,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

2. 知识教育脱离实际在“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只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方式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帮助学生建立与社会的有效联系,导致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欠缺。

3. 忽视情感教育在“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发育同样至关重要,学校应该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品德。

四、思路构建1. 强调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其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育者应该更多地以引导者和指导者的姿态出现,而非简单的灌输者。

2. 紧密联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紧密地联系实际,教师应该注重讲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 陈新根( 1 9 5 7 一 ) , 男( 汉族 ) , 湖北天门人 , 本科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政治思想教育 。 一Fra bibliotek4 2—
2 0 15年 7月 第 2 8期
教 育教 学论 坛
E DU CA TI ON TE A CHI N G F O RUM
来 获取 , 而马克思 主义和 列宁 主义 , 以及共 产主义 的
理 论 ,使 这一理 论与 当前思 想政治 教育模 式相结

合。

灌输理论是 思想政治教 育的理论基础
灌输 这一概念最早提 出是 由恩格斯 提 出的 , 在 随 后 的著作 中马克思也多次提 到这 一概念 , 他们认 为将 现实 主义 传输 给工人最 好 的办 法也是 最有 效 的途 径 之 一就是对工人 阶级进行 思想灌 输 , 也是帮助工人 阶 级掌握科学 理论 的最有效 的途径 。 但是真正将灌 输这 工作方法 上升到理论高度 的是列宁 。 他在《 怎么办》 文 中指出 ,要帮助工人 阶级树立社会 主义意识 , 就 要 对工人 阶级进行 思想灌输 。 具体来讲就是一方面要 引导工人阶级 了解先进 的思想观 念和意识形态 , 指导
随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 的不断进 步 , 社会转 型带来 的各 种矛盾逐步显露 , 各种 思想 对人们产生 了 各种各样 的冲击 , 这对思想政治教 育的开展也带来 了 相 当大 的挑 战。 人们 思维方式的转 变和价值 观念 的变 化, 使得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很多人认 为传 统 的灌输 理 论 已经不再 适合 当前思想政治教 育_ T作 的实际情况 。 这种 观点与我 国国情和实 际不相符 , 灌输 理论 已经证 明并 将继续 证 明在 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 中是非 常重要 的, 我们 不但要坚 持这一理 论 , 而且还 要不 断创新 这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与发展

治 教 育 坚持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灌输 理论 为指 导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教 育 的 本 质 和 思 想 的形 成规 律 、 际和 国 内局 势 的发 展 国
变化要 求 当前 的 思 想政 治教 育 必 须 以 马克 思 主 义 灌 输 理 论 为 指 导 。新 形 势 下 创 新 与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灌输 理 论 必须 坚持 灌 输 内容 的 创新 , 高灌 输 主 体 的 综合 素 质 , 意 灌 输 对 象 的层 次 性 , 提 注 实现 灌 输 方 法 的 多样 化 。
和 深入 的 阐述 , 成 了 科学 的 观点 体 系 , 之 成 为 马 克思 主 义 形 使
的 重要 原 理
l 9世 纪 三 四 十 年 代 , 想 社 会 主 义 者 德 撒 米 就 在 《 有 空 公
法典 》 书 中 使用 了“ 输 ” 词 , 主 张 : 要 往 无 产 者 的 头 脑 一 灌 一 他 “
关 键 词 : 克 思 主 义 灌输 理 论 ; 想政 治 教 育 : 育 马 思 教
灌 输 理 论 是 马 克思 主义 理 论 的重 要 内容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 想 政 治 教
是 列 宁 。 同 俄 国 经 济 主义 作斗 争 的过 程 中 , 宁对 “ 在 列 灌输 论 ”
育 必 须 长 期 坚 持 的 一项 基本 原则 。 马 克思 主义 灌 输 理 论 是 无 产 阶 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重要 理论 依 据 。但 是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全 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 以及 改 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 社会 经 济成 分 、
19 8 7年 在 《 国 社会 民 主 党 人 的 任 务 》 俄 一文 中 , 宁 第 一 次 系 列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理论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理论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摘要: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内,一直存在着对这一理论的争议。

21世纪以来,面对世界发展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新形势,一些人开始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严重损害了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因此,在新形势下再认识灌输理论,明确灌输理论创新发展的方向,以增强灌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历史溯源作为一种实践方法,灌输是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

在阶级社会,灌输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巩固其阶级统治而对民众进行强制性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有力工具。

虽然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与社会中,灌输的内容、对象与方法各有不同,但灌输的本质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传统的灌输教育历史比较久远。

无论是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教化,还是近代欧洲社会的基督教传播及人文精神的宣扬,从本源上来讲,都是采用灌输的方式来实现其思想教育的目的。

而本文所讨论的灌输理论,特指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灌输理论,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早在1843年,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泰·德萨米就在《公有法典》中使用了“灌输”一词,“要往无产者的头脑里灌输真理,你有责任给无产者进行这一洗礼!”,这可以被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最初表述。

差不多在同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也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章中,提出和阐述了“理论教育具有灌输特点”、“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系统化的任务是由列宁完成的。

在分析工人运动中的自发性和自觉性的相互关系问题时,列宁对考茨基的提法加以确认和补充,系统阐述了必须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汇报人:2023-11-30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之一,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灌输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概念内涵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概念与内涵发展历程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思想01 02 03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应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1 2 3强调意识形态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任务教育方式和方法创新不足大学生思想特点多样化多元化思潮冲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用性分析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应对多元化思潮的挑战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01坚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02强化理论武装03结合实际进行灌输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03注重实践教育01创新教育方式02拓展教育平台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灌输理论,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灌输理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理论灌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强调将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价值观等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

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灌输教育模式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了很久的应用时间,并且目前也发挥了较为显著的作用。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灌输教育也呈现出了很多不足之处,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改善。

因此,针对传统的灌输理论,结合教育环境的新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教育进行创新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也正是从这方面入手,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灌输理论思想政治创新发展可行性分析【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72-01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教育长期以来都被我国作为基本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也具有了较高的成效。

但是在当代的发展中,这种方式越来越体现出其不足之处。

其主要就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传统的灌输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并将精力放在新的教育模式中。

但是,灌输教育模式能够应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有一定优势的,不能随意的抛弃。

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讨新环境下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思想政治灌输教育的内涵及特点思想政治灌输教育在不同的时代定义也不同,但总体上仍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定义。

狭义上的思想政治灌输教育主要是指教育机构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以课堂授课等方式传输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而广义上的思想政治灌输教育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利用宣传教育等方式,把政治观念和理想传播到广大民众,让广大民众理解并认可这种观点和理想,并将其转化为广大民众的行为规范,达到社会和谐与发展。

思想政治灌输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动态性。

灌输教育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以受教育者为核心的教育。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动态性,不能在信息时代和多媒体时代中完善灌输教育,将时代元素融入教育过程。

第二,系统性。

在我国各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模式都有较强的系统性,同时灌输模式能够将教育体系中各个板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教育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理论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理论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理论1000字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的目标是通过某种方式促进个体的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并将这种价值观内化成行为,进而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理论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本文将就这一理论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一、灌输理论基本概念灌输理论是指通过向个体“灌输”的方式,将指定的思想观念、知识和经验传递给接收者的一种意识形态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接收者可以无条件接受并内化这些概念和价值观,将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框架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灌输理论的原理1. 神经科学基础。

灌输理论的核心原则是,人脑的神经系统是一种可以接受、加工和储存外部刺激的信息处理器。

如果信息的量足够大、强度足够强,就可以改变个体的信仰、态度和行为。

2. 阶段性学习。

根据该理论,传递思想观念的过程是由一系列阶段组成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简单概念,并依次结合形成更加复杂的概念。

这种自上而下的知识积累模式有助于形成接收者自己的认知框架,使其更容易接受贴近实际的价值观念和思想。

3. 重视环境。

灌输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和价值观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的行为和思想是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4. 合理的简化。

根据灌输理论,传递思想观念的过程必须尊重接收者的认知水平。

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简化和解释,使其符合接收者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容易接受。

三、灌输理论的优缺点分析1. 优点(1)具有高效性。

灌输理论认为通过重复、强化和良好的环境支持,接收者可以简单而快速地学习到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2)可以降低教育和思想传递的成本。

通过灌输方式,可以规避传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与困难,从而极大地减轻教育者的教育成本;(3)跨文化共通性高。

由于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方式有着普遍性,因此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跨文化交流和教育中。

2. 缺点(1)忽略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一、背景介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长期的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灌输法”教育模式备受诟病。

本文旨在通过评析思路构建,深入探讨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二、“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问题1. 缺乏互动性“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一方面的灌输和另一方面的被动接受来进行的,缺乏双向的互动性,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无法主动参与,而是被动接受教育内容,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缺乏情感教育“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识传授和信息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塑造。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告知一些道理和知识,而缺乏深入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导致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不到有效的塑造和引导。

3. 缺乏个性化“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教育的考虑不够充分,往往以单一的方式传授知识和观念,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造成了教育效果的降低。

4. 缺乏实践性“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影响了教育效果。

三、构建评析思路1. 分析“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对“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全面的优缺点分析,明确其在实践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2. 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案例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案例,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为美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深入调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确定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为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具体的依据。

新时期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思考

新时期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思考

新时期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灌输理论的概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方法,以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接着探讨了新时期灌输理论的创新发展和未来前景展望。

最后结论指出了新时期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推动健康发展的作用,并总结了应用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新时期灌输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方法、大学生、创新、发展、前景、重要性、健康发展、应用、展望。

1. 引言1.1 新时期灌输理论的概述新时期灌输理论是指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完善的灌输理论,是对传统灌输理论进行创新和拓展的产物。

新时期灌输理论强调通过教育手段将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观念灌输给学生,以达到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快速、社会变革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新时期灌输理论更加注重与时俱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灌输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新时期灌输理论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法,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冲击,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外,学校的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从了解论灌输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意义。

接着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论灌输理论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并介绍实际教学中的案例。

最后总结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强调其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到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素质。

【关键词】关键词:论灌输理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意义、案例、应用效果、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从了解论灌输理论的基本概念开始,分析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意义,探讨如何运用论灌输理论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介绍论灌输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案例,最后总结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对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更好地运用论灌输理论来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2. 正文2.1 了解论灌输理论的基本概念论灌输理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灌输知识、观念、态度等内容,使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理论。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灌输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论灌输理论的基本概念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论灌输理论的基本概念需要理解其核心思想,即通过教师的灌输使学生接受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被动接受,适用于中学思想政治课这一特殊学科。

了解灌输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灌输理论自20世纪初开始兴起,经历了多次理论演变和实践检验,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2.2 分析论灌输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意义论灌输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核心价值观。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摘要】本文围绕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展开评析,首先介绍了灌输法教育模式的定义与特点,然后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其优势与局限。

接着提出了构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育模式和加强学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最后总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批判性思维,学生参与,教育模式,优势,局限,启示,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高校普遍存在,这种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强调单向灌输,缺乏互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在实际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学生对教育内容的passivity,思维能力的单一性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评析与思考,并提出创新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围绕“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展开讨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优势与局限,并提出构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观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提出构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育模式的思路,以及加强学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通过这些研究,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建议,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加科学、民主、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培养更加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背景介绍: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些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采取了“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一味灌输理论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出现,既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反映,也是对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挑战。

了解和分析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问题和优缺点,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我的论文旨在对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评析思路构建,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关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的形成。

而“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其效果立竿见影,但也有人质疑其缺乏启发性和灵活性。

深入研究“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点和问题,从中梳理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将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

对于教育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本研究也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借鉴经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行。

2. 正文2.1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定义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在高校教育中,通过向学生灌输特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理念,以塑造他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模式通常是由教师通过讲课、讲义、讲评、讲解等方式,将特定的政治观点和主张灌输给学生,以期使他们接受并内化这些观点,从而改变其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种主导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教学、训练和引导,向学生灌输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理论知识,以达到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目的。

这种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在高中阶段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在这一时期正处于认识意识逐渐开发和形成的阶段,而且对思想观念以及社会价值观的认识也正处在不断深入的阶段,采用“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进行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评析思路构建,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和有效性,也要审视其潜在的局限性和问题。

本文将从积极性和有效性、局限性和问题、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对“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评析思路构建,以期深入理解这一教育模式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积极性和有效性1.有效转化思想政治观念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通过“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学生可以有效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思想政治观念和理论知识,提高对国家政策、社会制度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塑造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学校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灌输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与发展

2010年2月第7卷第2期J H E ��������(H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F ��.2010���.7��.2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深刻变化,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等错误的认识.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内涵与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灌输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德撒米就在公有法典一书中使用了"灌输"一词,他主张"要往无产者的头脑里灌输真理,你有责任给无产者进行这一洗礼!"�1�可以说,这是无产者不能自发地在头脑产生共产主义,而必须从外面加以灌输的思想的最初表达.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在向无产阶级输送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时使用了"灌输"一词.1844年11月,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迅速进展一文中谈到德国优秀画家许布纳尔的画时指出"从宣传社会主义的角度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当然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主义思想."2(�589-590)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要把革命的思想理论"射入"无产阶级的观点.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拉萨尔派"歪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已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观点."3(�306)考茨基对灌输理论的科学化与理论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888年考茨基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工党海因菲尔德纲领�的讨论和最后定稿工作.这个纲领使用了"灌输论"意义上的"灌输"提法"从政治上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把认识无产阶级地位及其任务的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是指在精神上和体力上具有战斗力并保持这种战斗力,这就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工党的真正纲领."4考茨基后来对灌输论有多次论述,已大致形成灌输理论的思想框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首先将灌输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对灌输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和具体生动阐述的是列宁.在同俄国经济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列宁对"灌输论"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了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1894年,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列宁通过引用考茨基的话提出�"社会民主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它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并灌输给工人."�5�(�284)稍后,列宁在�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通过加强工人阶级的"阶级自觉"及加强工人阶级组织性的思想等方面阐述了"灌输论".随后,1897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一文中,列宁第一次系统阐发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著名论点.接着,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我们的纲领�,�俄国社会民主党中的倒退倾向�等一系列文章中,列宁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灌输论"的思想.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全面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灌输论"的思想.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激烈斗争.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6�(�327)因此,必须对工人阶级进行坚持不懈的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列宁从灌输的必要性,灌输什么,如何灌输,灌输的主客体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形成了科学的观点体系,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二�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指导的重要意义(一)教育的本质和思想的形成规律要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指导从本质上来说,教育的过程就是灌输的过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韩愈也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知,在古人的思想中,教育是与传授,灌输密不可分的.这是因为任何人的知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判断等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从出生就知道的,而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我们也知道,任何一种教育都是以人类已往的知识成果和相对确定的真理为前提的.因此,没有灌输,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成果就无法实现代际的传递,没有灌输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同样,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最初也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和基础上提出的,而这些新的东西在社会中传播的过程,也就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与发展杨晓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的本质和思想的形成规律�国际和国内局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指导�新形势下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必须坚持灌输内容的创新�提高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注意灌输对象的层次性�实现灌输方法的多样化�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9��是典型的灌输过程教育者必须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播科学的思想体系,受教育者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接受科学的思想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统一的(二)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指导我们正处在深刻变化的世界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且又有新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与以往激烈对抗的冷战气氛不同,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和交往活动渗透进来他们打着人权,民主,平等等旗号,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各种传播途径,对我国人民进行无形的政治灌输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演变战略并没有改变,他们千方百计抓住我国在发展进程中的不足,用其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国人,而处于思想前沿的青年学生更是他们争夺的重点美国新闻署就表示"美国应向中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这是比传授科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面对西方国家以自身的文化,生活情趣作为普遍的价值标准,通过大众传媒向外灌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新形势,更要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积极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尤其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重要职责,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三)国内局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们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是,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不断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更新加快,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并不是自发产生的,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更容易趁虚而入,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以克服不良思想,错误意识的影响,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新世纪,我们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三�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一)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要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灌输的基本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前提�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指导,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以保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灌输教育的核心内容,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坚持有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灌输教育,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二)提高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既然灌输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能进行理论灌输呢�灌输的主体应该是所灌输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者�教育者作为灌输的主体,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首先,灌输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坚信不疑�其次,灌输主体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极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牢固掌握本行业的业务知识�再次,灌输主体应注意言传身教,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和人民群众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大学生和人民群众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最后,灌输主体应具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热情,加大情感投入�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另外,灌输主体还应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网络的技术,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阵地�(三)坚持灌输对象的层次性灌输的对象是人,而人又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实施灌输之前,必须注意灌输对象的层次性,必须了解,分析以下几个问题�一,受教育者是否需要,是否愿意接受灌输的内容�二,灌输的内容对受教育者是否有益�三,对于灌输的内容,受教育者是否有所了解而又无力获得�这就要求灌输主体能科学分析灌输对象的特点,把社会的要求和灌输对象的个人需要协调起来,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然后再根据灌输对象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岗位职业,社会地位,思想觉悟以及接受能力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各有侧重,区别对待,增强理论灌输的针对性�同时,在灌输的过程中,灌输对象的理论修养,思想觉悟和思想认识等问题又反馈给了灌输主体�灌输主体通过对这一过程进行总结,为接下来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灌输做好准备,从而提高灌输的实效性�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我们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广大的普通群众来说,在对他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应突出社会主义,集体�下转第��页�率是很低的处于微利状态2.3.2资源配置率较低由于我国旅游产业长期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资源的增长速度大于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这样导致了许多资源闲置�10�在产品的开发方面由于缺乏创新性大多产品处于初级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不能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求3.结束语依据CP 框架理论我国旅游产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必须从完善市场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市场绩效等多方面入手要通过合并重组形成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整合市场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缓解过度竞争状况同时政府也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专利产品的保护鼓励旅游企业研发出有特色和有创造性的旅游产品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要参考文献�1舒科.当今旅行社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增刊):131-133.�2�董艳华,荣朝和.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与近期进展�J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0-15.�3�B ���.J �.I ���������O ������������M �.N ������:H ����������������P ����,1959.�4�龚琴.基于�CP 范式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组织及政策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11.�5�张安民,李永文,梁留科.基于�CP 模型的我国旅行社业的经营测度�J �.旅游学刊,2007,22(10):44-49.�6�唐留雄.关于旅游产业经济研究的思考�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1):20-22.�7�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8�赵红.我国旅游产业过渡竞争状况实证分析�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4):73-76.�9�吴丽霞,赵现红.基于�CP 框架的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研究�J �.商业研究,2005,(19):176-179.�10�邬爱其.旅游市场进入博弈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0,(11):120-122.�11�蒋昕.基于消费视角的文化旅游经营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4).�上接第��页�主义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增强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影响的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四)实现灌输方法的多样化灌输方法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灌输方法的基础上一成不变灌输的时代环境及主客体情况变了而灌输只是延续过去的老套路不注重方法的创新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灌输者应该能够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出新的灌输方法正如邓小平所提出的要求:"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9�(�40)过去我们十分重视显性灌输并取得了有效的效果现在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应在重视显性灌输的同时提倡隐性灌输要做到显性灌输与隐性灌输有机结合在做好理论宣传教育的同时树立灌输的工作理念将理论灌输融入日常管理文体活动社区和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媒体之中大力提倡环境熏陶�榜样示范�舆论引导�文化渗透�网络互动等隐性教育途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灌输到广大群众之中�增强灌输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灌输教育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公有法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王学东.略谈考茨基的"灌输论"思想的形成过程�J �.国际共运史研究,1988,(4).�5�列宁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列宁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光明日报,2002-11-08.�8�列宁全集(第2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9�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一种被称为“灌输法”的教育模式备受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传达思想政治理论,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缺陷。

本文将对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评析,并提出思路构建。

对于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需要客观地认识它的优势所在。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灌输法”能够快速有效地传达思想政治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在政治上树立正确的导向。

“灌输法”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

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刀切”的情况,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采用“灌输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使学生形成机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局面,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精神,对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起不到积极作用。

最重要的是,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利益,难以取得学生的内在认同和共鸣。

基于对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评析,我们需要相应的思路构建,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达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开展讨论。

我们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对社会现实和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

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评析思路构建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了“灌输法”的模式,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从评析思路的构建出发,对高校“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二、“灌输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点1. 内涵“灌输法”是指教师将所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一种单向的、不加思考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消化和吸收。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单向传授,不重视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

2. 特点(1)单向传授: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2)被动接受: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3)不加思考: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批判精神。

1. 剥夺学生的主体性采取“灌输法”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灌输法”模式只关注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说,只顾及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质、人格素养的培养。

3. 增加教学成本“灌输法”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和教学资源,增加了教学成本。

而且,这种教学模式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更难以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构建评析思路1. 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目的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格素养。

2.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为学生创设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的空间。

3. 提倡多元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提倡多元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课题研究论文: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研究综述

课题研究论文: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研究综述

149228 政治其它论文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研究综述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灌输”作为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应用的实践经验,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如何看待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如何定位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相关学者对于此问题的观点的综述,深化对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积极肯定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研究概况以中国知网(CNKI)?槠教ǎ?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地位的相关期刊进行检索。

检索时限以2006-20xx 年这十年间的研究成果,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灌输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主题”、“篇名”、“关键词”的高级检索并进行总结。

在2006-20xx年间一共检索到的关于灌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论文大约有63篇。

其中约有32篇论文涉及到了“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的研究,并且论文作者也明确表明了自己对于此问题的观点。

其次,本文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涉及到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著作。

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著作的研究,没有限定具体时间范围,而是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原理出发对知名学者相关著述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总结。

主要参考了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孙其昂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陈秉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罗洪铁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著作。

二、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研究概况分析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主要的观点,即本质说、原则说、方法说、职能说。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既把“灌输”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又视为方法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杨再旭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07期
【摘要】灌输教育模式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了很久的应用时间,并且目前也发挥了较为显著的作用。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灌输教育也呈现出了很多不足之处,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改善。

因此,针对传统的灌输理论,结合教育环境的新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教育进行创新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也正是从这方面入手,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灌输理论思想政治创新发展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72-0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教育长期以来都被我国作为基本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也具有了较高的成效。

但是在当代的发展中,这种方式越来越体现出其不足之处。

其主要就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传统的灌输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并将精力放在新的教育模式中。

但是,灌输教育模式能够应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有一定优势的,不能随意的抛弃。

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讨新环境下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思想政治灌输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思想政治灌输教育在不同的时代定义也不同,但总体上仍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定义。

狭义上的思想政治灌输教育主要是指教育机构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以课堂授课等方式传输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而广义上的思想政治灌输教育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利用宣传教育等方式,把政治观念和理想传播到广大民众,让广大民众理解并认可这种观点和理想,并将其转化为广大民众的行为规范,达到社会和谐与发展。

思想政治灌输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动态性。

灌输教育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以受教育者为核心的教育。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动态性,不能在信息时代和多媒体时代中完善灌输教育,将时代元素融入教育过程。

第二,系统性。

在我国各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模式都有较强的系统性,同时灌输模式能够将教育体系中各个板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教育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模式创新发展的可行性
(一)灌输模式本身比较完整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教育主要是指满足相应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和每个受众本身的不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教育体系,是一种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教育模
式。

在当前社会中,灌输教育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主要的导向,并且还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各类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支撑,同时其内部的各个模块之间联系都比较紧密,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模式。

而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创新发展只需要对教育模式本身进行一定的改良就能够较好的满足需求,不必创新太多内容,因此创新发展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二)灌输模式创新发展的环境优良
马克思认为,生活环境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在物质决定意识的理念下,人的思想意识也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因此,环境本身对于个人的观念形成就有较强的感染作用。

灌输教育能够全面的对个人进行教育,利用手中可支配的教育资源创建出一个最适合受教育者的教育环境,是一种动态的教育过程。

而对灌输模式进行创新以后,教育环境必然会得到相应的革新。

特别是创新的过程是结合时代特点的革新,因此创新后的教育环境一定会更适合受教育者,从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模式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融入信息教育技术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体系之所以会发生巨大变迁,最重要的就是互联网带来了较强的互动和沟通,体现出了教育的平等性和自由性。

因此灌输模式要想得到创新发展,也比如融入信息教育技术。

目前适用性最好的技术就是对话互动式的网络灌输平台和疏导系统模型。

这些技术的详细应用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利用网络环境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比如BBS 论坛、留言板等,创建一个网络环境。

第二,督促所有的党政干部,受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师都加入到这个网络平台中,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互动。

第三,教育者要明白平台的建立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灌输模式的最终任务还是教育而不是互动,互动交流是为了更好的教育。

同时在平台应用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的言论,这个时候要使用疏导系统进行必要的屏蔽,并纠正受教育者的思想误区,避免受教育者出现思想污染。

(二)创新教育方法
传统的灌输模式强调说教式教育,但在新环境中,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但是新媒体环境中,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容易受到其他不良思想的污染,因此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模式的力度。

这个时候,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当前受教育者都有较强的个体性,摒弃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转而发掘受教育者的自觉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反省、总结,通过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下一步的学习中纠正自己。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使用以前的那种强制灌输教育模式,而应该采用当下的引导灌输教育模式。

(三)更新教育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灌输教育效果之所以不理想,在很大原因上也是因为其灌输内容与时代发展不协调。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应该不断丰富灌输教育的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多引用一
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成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灌输内容进行精炼和总结,保证内容符合当下时代的特征和潮流。

其次,还应该不断的拓宽灌输内容。

优秀的人才应该是综合素质都比较突出的人才,因此灌输教育的内容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拓宽,不但要关注政治素质的提升,还应该注重培养教育受众的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保证其全面发展。

最后,灌输教育的内容必须要联系实际,致力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之中,可以将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加入到教育体系中,通过探讨这些热点事件让教育受众能够理性的分析各类社会问题。

四、结语
灌输模式对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灌输模式之所以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应用效果不明显,归根到底就是没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所以,灌输模式的应用要融合当下发展非常迅速的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强调受众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从而使灌输模式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林. 灌输理论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与创新[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8):97-98.
[2]武从琴. 灌输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02-105.
作者简介:
杨再旭,男,侗族,贵州凯里人,本科,学士,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理课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