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初一古诗词鉴赏复习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复习PPT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借用“杨花”“子规”两种意象,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渲染凄凉哀愁的氛围。 B.“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 了诗人得知挚友被贬的惊愕痛惜。 C.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 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全诗融情于景,想象丰富,构思奇特,体现了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点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非夸张。
【答案】C
2.(学科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2020·海南】“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 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 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 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一第2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33首次北固山下第44首天净沙秋思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一)
·第2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3首 次北固山下 ·第4首 天净沙·秋思
第2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2.第二句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句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的视觉形象,进 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 面的静态,表现了潼关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1.下面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 期”的失望。 B.次句“涨”字富有动态感,写出眼前巴山水注满秋池的 壮观景象,流露出期待之情。 C.后两句从眼前景生发开去,想象回家团聚后的情景。 D.全诗语言朴素自然,而又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经典鉴赏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经典鉴赏复习
1. 介绍
本文档为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经典鉴赏的复材料,旨在
帮助学生加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 复内容
2.1 古文选段
在古文选段的部分,我们重点复以下文学作品:
- 《古文观止》中的几篇经典文章,如《韩愈马说》、《岳阳
楼记》等。
- 《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如《太史公自序》、《满江红·写怀》等。
2.2 古诗词赏析
在古诗词赏析的部分,我们将重点复以下几个重要的古诗词: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 《春晓》 - 孟浩然
2.3 古文阅读理解
在古文阅读理解的部分,我们将复一些经典古文,并提供解析和练题,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复建议
-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建议先通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再逐段细读,注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 在做古文阅读理解题时,阅读问题前先阅读全文,然后细读问题,注意细节和线索。
4. 研究资源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 《古文观止》等相关辅助材料
- 网上相关课外阅读资料
5. 总结
通过复古经典鉴赏,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为研究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经典鉴赏复习的文档。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 古诗词鉴赏 复习课件
悲伤
(李商隐《夜雨寄北》)
心情
序号 思想感情
对应的古诗词名句
雄心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壮志
送别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友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依依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不舍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之情
序号 思想感情
对应的古诗词名句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序号
蕴含的哲理
对应的古诗词名句
人生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
不可能十全十美
(苏轼《水调歌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 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6 机遇造英雄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序号 2
思想感情
乐观 豁达、 积极 进取 精神
对应的古诗词名句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序号 思想感情
对应的古诗词名句
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赏析理解,讨论探究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6.友人远去,诗人的情感何以寄托?(我寄愁心与明月)
7.再读课文,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
1.《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景象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明晰目标中的关键词,把握学习要点
学
情
分
析
学生喜欢阅读古诗词,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沿用“朗读——讲解——翻译——背诵”这样比较固定的模式,因而对古诗词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缺乏情感共鸣、能背但不懂鉴赏的层面上。教师要加强理解引导。
五、课堂检测(5分钟)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褚丽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诗意。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初读古诗、译读古诗、情读古诗,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
在这些优美的古诗词中,饱含着自然的美、情感的美、形象的美、哲理的美、语言的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首古诗,去感悟渗透其中的情感之美。
(二)复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可贵的,陪伴我们成长的亲情是温暖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用心感受那暖暖的亲情。
)(三)新授《夜雨寄北》1.作者简介 (学生完成)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有《李义山诗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课件 (共24张PPT)
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赤 壁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台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曹操 所建,供歌舞宴游的场所。上有楼,曹操置妻 妾于其上。楼顶立有高丈五的铜雀,故名。 •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 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 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 锁闭在铜雀台中。 •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 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 是怀古咏史之作。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 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 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 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 致。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 凡的气魄。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 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 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 生的离合无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 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但愿 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 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 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 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 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全词设景清丽雄阔,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 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 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 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 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期末复习《课本古诗词鉴赏》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风吹雨”一语双关,请指 出其两层含义?
“风吹雨”既指眼前风雨肆虐的现实环境,又含 有象征意义,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
2.诗的首句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 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
“僵”“孤村”点明诗人年老体衰、卧病在床、 孤苦无依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还想
2、描绘画面 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呈现的画面。
火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每天仿佛从宽 广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傍晚时分又缓缓 落入到大海的怀抱;星光灿烂的银河,横贯 在深蓝的夜空中,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海面, 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
3、表现手法
《江南逢李龟年》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请加以赏析。
2023-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课 本 诗 词壹鉴 赏
考点
1、炼字
古
请从炼字角度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妙处
诗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海日”“江春”
鉴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这两句话在描写景
赏
物节令中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
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行军九日思 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 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 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 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件)《诗词鉴赏》
课内诗词整理
(三)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 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 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课内诗词整理
(一)观沧海 (三国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
考点阐述
考点四:描述画面 “诗是流动的画,画是静止的诗”,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 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 现的画面”。
解答画面描述题,要注意以下四步: 第一步,在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所要描绘画面范围的意象 第二步,根据意象特征,为意象添加恰当的修饰语,并连词成句。 第三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描绘画面(注意要忠于原诗内容)。 第四步,必要时还要揭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境与情合”。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诗歌赏析(2011年版)
17 .诗歌赏析(2011七上版)古代诗歌分类: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
《观沧海》《龟虽寿》绝句:四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八句:首联(1、2句),颔联(3、4句),(五言、七言)颈联(5、6句),尾联(7、8句))《钱塘湖春行》1、按音律形式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豪放派:代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辛”曲:《天净沙·秋思》(小令)叙事诗《石壕吏》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泊秦淮》哲理诗《观书有感》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战争边塞诗《使至塞上》怀古咏史诗《赤壁》3、按题材内容分写景抒情诗《观沧海》咏物言志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事感怀诗《泊秦淮》赠友送别诗《送友人》(1)《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歌中,哪些语句是实写(实景)?哪些语句是虚写(虚景)?2.实景中,哪些语句是动景?哪些语句是静景?3.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用得好,请赏析。
4.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千古名句,请赏析。
6.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7.诗人眼中的沧海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8.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是一个样的人?9.诗歌主题: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也是诗人“观沧海》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2.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
4.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浪,汹涌起伏。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诗歌修辞方法复习
古代诗歌复习——鉴赏修辞技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多见的修辞手法。
2、掌握并运用多见修辞手法的鉴赏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总结多见的修辞手法,归纳鉴赏方法,最后落实到习题中。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帮助学生克服鉴赏课外古诗的畏难心理,增强其应试信心。
2、激发学生对xx古代诗歌的心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多见修辞手法的鉴赏方法,并且落实到习题中。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鉴赏课外古诗的畏难心理,增强其应试信心。
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完成课前预习1-2题。
1、王湾《次北固山下》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其妙处。
2、龚自珍《已亥杂诗》三、四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千古名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其妙处。
【课堂学习】(一)开门见山,引入复习师:纵观近几年来成都中考诗歌鉴赏一题,名句赏析已成为严重考点之一,而鉴赏修辞手法成为该考点一个突破口。
(二)鉴赏古诗,分析修辞1、热身训练,归纳总结(1)交流课前预习1、2。
【学生活动】①大声朗读诗歌;②讨论交流;③全班展示。
(2)快速回忆并归纳古诗中多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学生活动】回忆,归纳。
比喻:化深奥为浅薄,化平平为生动,化抽象为详尽,化繁冗为简短。
拟人:化物为人,亲密自然;生动活泼,详尽形象。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光鲜,音节调和;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3)师:鉴赏古诗修辞手法是中考多见考点,尽管近年来成都中考已经不涉及课内古诗的鉴赏,但我们所学方法技巧都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
你能根据预习1、2题归纳总结鉴赏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吗?【学生活动】①交流讨论;②归纳总结。
步骤一:确凿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步骤三:指出这种手法有用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即:鉴赏修辞手法=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常用句式:这首诗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表现/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