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网络层次

合集下载

osi七个层次主要功能概括

osi七个层次主要功能概括

osi七个层次主要功能概括
1.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以在物理媒介上进行传输。

主要功能包括定义电气、机械和功能接口规范,以及传输媒介的特性和连接方式。

2. 数据链路层:确保相邻节点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将原始位流组织为数据帧,并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以及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

3. 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逻辑通信,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它根据网络规模、拓扑结构等因素选择最佳路径,以确保数据的快速、可靠传输。

4. 传输层:通过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将数据划
分为较小的数据段,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顺序和流量控制,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

5. 会话层:协调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对话,管理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终止。


提供会话控制机制,允许应用程序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同步、检查点和恢复。

6.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语法和语义转换,确保不同的系统能够相互理解和交互。

它处理数据的编码、压缩、加密和解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使用户能够访问网络中的各种应用和
服务。

它包括各种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协议、网页浏览器等。

这七个层次构成了OSI模型,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网络通信框架,每一层都有不
同的功能和责任,协同工作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1.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

这些层次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即原始的0和1的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流划分为数据帧,并在物理传输媒介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网络层:负责通过不同网络节点进行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连接,在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解码、加密和解密,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理解发送方的数据。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

2.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体系结构,目前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TCP/IP模型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帧从物理层传输到网络层,并对数据进行分割和重组。

-互联网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包括IP协议、ARP协议和ICMP协议等。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等。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包括HTTP、FTP、SMTP等协议。

3.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的对应关系及协议:-OSI的物理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 等。

-OSI的数据链路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等。

-OSI的网络层对应TCP/IP的互联网层,协议包括IP、ARP、ICMP等。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1.OSI参考模型: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国际标准的概念框架,用于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层次和功能。

它将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TCP/IP协议族:TCP/IP是一种网络协议族,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TCP/IP协议族还包括IP地址、域名系统(DNS)、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它们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3.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它通过将网络上的计算机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

客户端是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获取服务的终端设备,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主机。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回应,完成数据的交互和处理。

4.P2P网络:P2P(对等)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所有的计算机都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P2P网络不依赖于专用的服务器设备,而是通过直接连接来交换数据。

P2P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它能够更好地抵抗单点故障和网络拥塞。

5.三层网络体系结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网络设计架构,它由三层构成: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分布层负责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安全策略,接入层则负责用户与网络的连接。

这种分层结构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

上述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地利用和组织网络资源,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创新将继续推动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网络七层协议

网络七层协议

网络七层协议网络七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一种规范,定义了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所涉及的不同层次的功能和任务。

这些层次被称为网络七层协议。

七层协议是一个分层的结构,每一层负责特定的功能,通过将网络通信过程拆分为多个层次,使得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和灵活。

网络七层协议的架构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发布的ISO/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所定义的。

该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 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七层协议的最底层,负责控制网络设备之间的实际传输介质,例如电缆、光纤等。

物理层的任务包括传输数据的二进制形式,确定物理连接和电压规范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位于物理层之上的一层,主要负责将原始的数据分割为数据帧,并在物理层的基础上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功能。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进行帧同步和流量控制。

3. 网络层:网络层是位于数据链路层之上的一层,负责处理路由和转发数据包的功能。

网络层使用IP地址来标识和寻址设备,以便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4. 传输层:传输层是网络七层协议的第四层,主要负责在网络设备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连接。

传输层使用端口号来标识不同应用程序,并提供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错误恢复等功能。

5. 会话层:会话层是位于传输层之上的一层,负责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管理和维护会话连接。

会话层提供了对话控制和同步功能,确保通信的顺序和正确性。

6. 表示层:表示层是网络七层协议的第六层,负责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以便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

表示层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压缩和解压缩等操作。

7. 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七层协议的最上层,提供面向用户的网络服务。

在应用层中,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协议和功能,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简称OS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义于ISO/IEC 7498-1。

OSI模型简介
一、模型定义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定义于ISO/IEC 7498-1。

二、层次划分根据建议X.200,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
分为以下七层,标有1~7,第1层在底部。

这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2、数据链路层: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

3、网络层: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4、传输层: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5、会话层: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6、表示层: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7、应用层: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osi七层模型理解

osi七层模型理解

osi七层模型理解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一种理论模型,它将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逐层协作的方式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处理。

这个模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电信领域的分层设计思想,它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复杂网络的设计和管理问题。

在osi七层模型中,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职责。

下面我将依次介绍每个层次的作用:1. 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最底层,主要负责传输二进制数据,将数据转换为电流、光信号或无线波传输到物理介质上。

它关注的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原始位流,而不关注数据的内容。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帧和差错校验,确保数据以正确的方式传输。

它还负责管理数据的帧,提供流量控制和数据重发功能。

3. 网络层:网络层是整个网络的核心,负责数据的路由选择和数据包的转发。

它使用路由器来决定数据的最佳传输路径,并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4.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它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 和UDP。

5.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它提供了会话控制、同步和数据交换的功能,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通信环境。

6. 表示层: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化、编码和压缩。

它将数据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并提供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功能。

7. 应用层:应用层是最高层,它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FTP、SMTP等。

osi七层模型的设计理念是分层抽象,每一层只关注自身的功能和数据处理,各层之间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进行交互和传输数据。

这种分层设计使得网络更加可靠、可扩展和易于管理。

了解osi七层模型对于网络设计和故障排查都非常重要。

通过遵循七层模型的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在故障排查时,也可以通过逐层分析,定位和解决问题,加快故障修复的速度。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功能的分层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功能的分层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功能的分层介绍计算机网络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通过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相互连接,共享资源和信息。

为了有效管理和提供灵活的功能,计算机网络通常被组织成分层的体系结构。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以及每个层次的网络功能。

OSI模型最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式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简称OSI)模型。

该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下面是OSI模型的七个层次:1.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处理硬件的物理接口以及基本的电信号传输。

2.数据链路层:负责可靠传输数据帧,增加了流控制和差错检测等功能。

3.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分组(通常称为数据包或数据报)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进行路径选择和数据包转发。

4.传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连接,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5.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会话。

6.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加密和压缩等安全性和可读性相关的功能。

7.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等。

每个层次在进行通信时只与相邻的上下层进行交互,通过协议进行数据的传递和控制。

TCP/IP模型除了OSI模型外,另一个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TCP/IP模型。

TCP/IP模型是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TCP/IP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个层次:1.网络接口层:负责通过物理媒介(例如以太网)传输数据,处理硬件寻址和数据包的物理传输。

2.网际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进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

3.运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连接,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4.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程序,例如HTTP、FTP和DNS等。

与OSI模型相比,TCP/IP模型将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合并到了单一的应用层中。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栈详解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栈详解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栈详解计算机网络是指互连的计算机,用于共享资源、通信和协作。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提供不同的功能,这些层次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常由以下七层构成:1. 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底层的层次,它负责处理诸如电气信号和光信号等基本网络物理参数。

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比特流转换为物理信号,并确保这些信号能够在各种介质上传输。

2. 链路层链路层是负责控制物理层互联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层次。

它的任务是在透明而可信赖的传输介质上提供数据的可靠传输,并确保数据在不同物理设备之间传输的正确性。

3. 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逻辑互联的层次。

它的任务是通过路由选择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路由选择,并确保数据包及其关联的信息到达它的目的地。

4. 传输层传输层是控制在不同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的层次。

它的任务是提供透明的、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并确保所传输的每个包到达目的地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5. 会话层会话层是与动态数据处理密切相关的层次。

它的任务是提供适当的会话控制和数据传输,以支持两个设备之间的互动。

6.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能够进行交流的格式,以便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

7. 应用层应用层是与最终用户密切相关的层次。

它负责在计算机网络中为各种应用提供支持,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浏览器等。

为了实现这些网络层次,需要使用一组协议栈。

协议栈是一组规定如何管理和分配网络通信的技术。

协议栈中的每一层都具有自己的协议,并且每个协议都应该遵循一系列标准,确保它可以与其他协议相互操作。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栈通常由以下四个层次组成:1. 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是用于实现不同应用通信的协议,例如Web浏览器和邮件客户端使用HTTP和SMTP协议。

2. 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是用于控制在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协议。

例如TCP和UDP是两个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它们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osi层模型各层传输单位

osi层模型各层传输单位

osi层模型各层传输单位OSI层模型是一种标准的网络体系结构,用于规范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它由七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负责特定的任务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OSI模型的各个层次及其传输单位。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负责处理网络中的物理连接。

其主要任务是传输比特流,将比特流转化为电压、频率等物理信号。

物理层的传输单位是比特。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数据帧,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它还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通过路由选择来确定传输路径。

它使用IP协议来定义主机的逻辑寻址和路由选择。

网络层的传输单位是数据包。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和错误控制。

它使用TCP和UDP协议来实现数据传输。

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是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它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以确保应用程序之间的有效通信。

会话层的传输单位是会话数据。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处理应用程序数据的格式和编码方式。

它将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格式,并提供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功能。

表示层的传输单位是表示数据。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协议。

它包括HTTP、FTP、SMTP等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的传输单位是报文。

总结起来,OSI层模型的各层次传输单位分别是:物理层传输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帧、网络层传输数据包、传输层传输段或用户数据报、会话层传输会话数据、表示层传输表示数据,以及应用层传输报文。

通过OSI层模型,网络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这种模型的标准化有助于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使网络通信更加可靠和高效。

osi各层协议

osi各层协议

osi各层协议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框架,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本文将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这七个层次依次进行介绍。

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也就是0和1的数据。

在物理层中,数据通过电缆、光纤或者其他介质传输,它关注的是如何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而不考虑数据的含义。

在这一层,主要的协议包括Ethernet、RS-232和V.35等。

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它负责将数据帧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通过控制数据的传输、错误检测和纠正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包括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协议、PPP协议和HDLC协议等。

网络层是负责网络间通信的层次,它主要解决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问题。

网络层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不同的主机和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决定数据的传输路径。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IP协议、ICMP协议和ARP协议等。

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它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主要提供数据的可靠传输、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传输层有两种主要协议,即TCP协议和UDP协议。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而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

会话层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的层次,它主要提供数据交换的机制和同步处理。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结束,以及数据的同步和检查点的设置。

常见的会话层协议有NetBIOS协议和RPC协议等。

表示层位于会话层之上,它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以及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等功能。

表示层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能够正确解释和处理。

常见的表示层协议有JPEG、MPEG和ASCII等。

应用层是OSI模型的最高层,它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的接口。

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协议、FTP协议和SMTP协议等。

计算机网络架构解析

计算机网络架构解析

计算机网络架构解析计算机网络架构是指一个网络系统的结构、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它是网络设计的基础,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

本文将从网络层次结构、主要组件和交互过程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架构进行解析。

一、网络层次结构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层次结构的形式进行组织和设计。

这种结构可以将网络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同时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常见的网络层次结构包括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1.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一种七层次结构,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协议,如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等。

2. 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一种四层次结构,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这种模型更符合实际网络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常用于互联网通信。

其中,网络接口层负责物理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网络层负责路由和寻址,传输层负责可靠的端到端传输,应用层负责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二、主要组件计算机网络架构包括多个主要组件,每个组件承担特定的功能,并通过协议进行通信和交互。

1.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网络架构的基础,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路由器负责网络互联和数据包转发,交换机负责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而防火墙则用于网络安全的防护。

2.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数据传输的通道,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以太网、光纤和无线信道。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传输技术,光纤则适用于长距离和高速传输,而无线信道则适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

3. 协议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规则和约定,确保网络中的各个组件能够正常地交互。

常见的协议包括IP协议、TCP协议和HTTP协议等。

IP协议负责网络层的寻址和路由,TCP协议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HTTP协议则是应用层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三、交互过程计算机网络架构中的各个组件通过交互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网络服务的提供。

七层网络协议

七层网络协议

七层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各种网络通信中进行通信规范和约定的标准化技术。

七层网络协议是一种分层结构,将网络通信分成七个层次,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分层结构使得网络协议的实现更加简单和灵活,同时也利于网络协议的维护和升级。

1. 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协议的基础层,它负责将数字信息转换为物理信号进行传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为上层协议提供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介和相关设备。

它处理比特流,并定义了通过物理媒介(例如铜线、光纤等)传输比特流的方式。

物理层定义了信号的传输速率、编码和物理连接等细节。

物理层的协议包括网络中使用的一些物理特性,例如无线电频率、电压和数据传输速率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建立在物理层之上的第二层,它将数据分成数据包并将它们传输到网络中的下一个节点。

数据链路层为数据传输提供一些重要的服务,包括帧同步、流量控制、错误检验和纠错功能等,这些服务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访问物理媒介、如何在帧中传递信息以及如何检测和纠正错误。

数据链路层还控制帧的传输速率,防止发送方淹没接收方。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包括HDLC、PPP、SLIP等协议。

3. 网络层网络层是建立在数据链路层之上的第三层,它提供了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的必要功能。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同时处理在传输时发生的网络拥塞,跨越多个网络之间的路由选择和地址分配等问题。

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包括IP、ICMP和IGMP等。

4. 传输层传输层是建立在网络层之上的第四层,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服务质量保障。

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传输和接收应用程序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

传输层协议有TCP、UDP等,主要特点是在不可靠的IP网络中提供TCP/IP协议栈所必需的可靠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服务,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可靠数据传输和可选的错误检测和纠正功能。

5. 会话层会话层是建立在传输层之上的第五层,它定义了一系列规则和会话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的关系计算机网络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的关系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而OSI七层模型和TCP/IP 协议栈则是网络通信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分别是不同的网络通信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计算机网络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的关系。

一、OSI七层模型简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网络通信标准模型,简称为OSI模型。

该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这七个层次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负责网络通信的不同方面,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交流。

二、TCP/IP协议栈简介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栈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研发的网络通信协议体系,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TCP/IP协议栈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三、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的关系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是两种不同的网络通信体系结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具体如下:1. 对应关系OSI七层模型的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合起来,对应于TCP/IP协议栈的网络接口层。

这一层负责处理物理传输以及数据在物理链路上的传输。

OSI七层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对应于TCP/IP协议栈的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处理数据的路径选择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OSI七层模型的第四层传输层对应于TCP/IP协议栈的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及可靠的端到端传输。

OSI七层模型的上三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对应于TCP/IP 协议栈的应用层。

osi的七个层次

osi的七个层次

osi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是一个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七个不同层次的框架。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任务,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与其他层次进行交互。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处理电信号和物理介质之间的传输。

它定义了电气、机械和功能特性,如电压、速率和物理连接。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将原始比特流转换为有组织的桢(帧),并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功能。

它还处理数据帧的流控制和访问控制。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在网络中选择和建立逻辑路径,以便数据包能够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之间传输。

它还负责路由选择、拆分和重组数据包。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在源和目的地之间的端到端通信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通过分段、序列号和错误检测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是两台设备之间的通信会话)。

它还负责建立会话的同步点、数据交换和错误恢复。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将数据转换为应用程序可以理解的格式,并提供数据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功能。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负责提供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接口,并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远程登录等。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联)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网络架构模型。

OSI体系结构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从而使得网络的设计和实现更加模块化和可扩展。

本文将介绍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及其各层次的功能。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由七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下面将对每个层次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1.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体系结构中最底层的层次,它负责定义传输数据所需的物理介质和传输方式,包括电压、电流、物理接口等。

物理层的功能主要涉及信号传输、数据编码和时钟同步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它负责在物理层提供的传输介质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差错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3. 网络层:网络层是OSI体系结构中的第三层,它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网络层主要实现数据包的分组和转发,并通过路由算法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

4. 传输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它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数据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差错检测与纠正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等。

5. 会话层:会话层是在传输层和表示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通信会话。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终止,以及数据的分割和重组等。

6. 表示层:表示层位于会话层和应用层之间,它负责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和转换,以便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和交换数据。

表示层的功能包括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以及数据的编码与解码等。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体系结构中最高层的层次,它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服务和接口。

应用层的功能包括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

osi分层原则

osi分层原则

osi分层原则
OSI分层原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开放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

该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职责。

这种分层原则使得不同的网络设备和协议可以互相兼容,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和交互。

具体来说,OSI分层原则将网络通信分为以下七个层次:
1.物理层:负责物理传输媒介的传输,如电信号、光信号、无线信号等。

2.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转换为数据帧,并在物理层中进行传输,同时也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

3.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包括寻址、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等功能。

4.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数据分段、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等功能。

5.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维护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连接。

6.表示层:负责将数据转换为应用程序可以理解的格式,并进行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处理。

7.应用层:负责提供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通过遵循OSI分层原则,网络设备和协议可以按照各自的功能和职责划分到不同的层次中,使得网络通信更加简洁和高效。

同时,这种分层原则也为不同的网络协议之间提供了互相兼容的基础,使得网
络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osi七层协议及各层标准和协议

osi七层协议及各层标准和协议

osi七层协议及各层标准和协议OSI七层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栈,用于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

下面是每个层次的标准和协议: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或无线信号)传输比特流。

物理层的标准包括以太网(Ethernet)、WiFi(无线局域网)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将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帧,并在链路上实现可靠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标准包括以太网、PPP(点对点协议)等。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提供寻址和路由功能。

网络层的标准包括IP (Internet协议)。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的标准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连接。

会话层的标准包括SSH(安全外壳协议)等。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将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便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表示层的标准包括JPEG图像、MPEG视频等。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网络应用程序与用户之间的接口,负责处理特定的网络服务和协议。

应用层的标准包括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标准和协议都严格遵循OSI七层协议模型。

实际上,在实际的网络通信中,经常会有多个层次的功能合并在一起或者某些层次的功能被省略。

最常用的网络协议栈是TCP/IP协议栈,它将网络通信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osi层间关系

osi层间关系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将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七个层次,
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1.相邻层次之间的关系:每一层向其相邻的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又使用其下一层所
提供的服务。

也就是说,数据的传输是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传输,直至应用层;
而数据的接收则是从应用层开始,逐层向下传输,直至物理层。

2.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协议是每一对相邻层次间通信所需要遵循的
规则和约定。

对等层之间的通信遵循相同的协议,从而实现相同层次之间的通信。

3.层次之间的协调:不同设备中的相同层次之间的通信需要协调。

协调的目的是确保
通信双方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对方的数据,从而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4.分层结构的优点:分层结构使得网络通信更加模块化和易于管理。

每一层的功能独
立,只与其相邻的层次进行交互,简化了网络通信的设计和实现。

同时,分层结构还便于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控和管理,可以针对每一层进行单独的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

综上所述,OSI模型中的各层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依赖关系,它们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网络通信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I模型的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为了和方便讲解数据传输的过程,我就从最上层应用层将起(第一层是物理层,千万别搞反了,这是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误)-------应用层:为用户访问网络提供一个应用程序接口(API)。

数据就是从这里开始产生的。

--------表示层:既规定数据的表示方式(如ACS码,JPEG编码,一些加密算法等)!当数据产生后,会从应用层传给表示层,然后表示层规定数据的表示方式,在传递给下一层,也就是会话层--------会话层: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管理,区分会话!主要体现在区分会话,可能有的人不是很明白!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你与多人同时在聊QQ的时候,会话层就会来区分会话,确保数据传输的方向,而不会让原本发给B的数据,却发到C那里的情况!---这是面向应用的上三层,而我们是研究数据传输的方式,所以这里说的比较简要,4下层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传输层:他的作用就是规定传输的方式,如可靠的,面向连接的TCP。

不可靠,无连的UDP。

数据到了这里开始会对数据进行封装,在头部加上该层协议的控制信息!这里我们通过具体分析TCP和UDP数据格式来说明首先是TCP抱文格式,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到TCP抱文格式:第1段包括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源端口号的主要是用来说明数据是用哪个端口发送过来的,一般是随即生成的1024以上的端口号!而目的端口主要是用来指明对方需要通过什么协议来处理该数据(协议对应都有端口号,如ftp-21,telnet-23,dns-53等等)第2,3段是序列号和确认序列号,他们是一起起作用的!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计算机之间建立连接时的“3次握手过程”首先当计算机A要与计算机B通信时,首先会与对方建立一个会话。

而建立会话的过程被称为“3次握手”的过程。

这里我来详细将下“3次握手”的过程。

首先计算机A会发送一个请求建立会话的数据,数据格式为发送序号(随即产生的,假如这里是序号=200),数据类型为SYN(既请求类型)的数据,当计算机B收到这个数据后,他会读取数据里面的信息,来确认这是一个请求的数据。

然后他会回复一个确认序列号为201的ACK(既确认类型),同时在这个数据里还会发送一个送序号SYN=500(随即产生的),数据类型为SYN(既请求类型)的数据。

来请求与计算机建立连接!当计算机A收到计算机B回复过来的信息后,就会恢复一个ACK=501的数据,然后双方就建立起连接,开始互相通信!这就是一个完整的“3次握手”的过程。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之所以说TCP 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就是因为每次与对方通信之前都必须先建立起连接!我们接下来分析第4段,该段包括头部长度,保留位,代码位,WINDOWS(窗口位)。

头部长度既是指明该数据头部的长度,这样上层就可以根据这个判断出有效的数据(既DATA)是从哪开始的。

(数据总长度-头部长度=DATA的起始位置),而保留位,代码位我们不需要了解,这里就跳过了!而窗口位是个重点地!他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且能够控制数据流量。

在早期,数据传输的效率是非常的低的。

从上面的“3次握手”的过程我门也可以看出,当一个数据从计算机A发送给B后,到等到计算机收到数据的确认信息,才继续发送第2个数据,这样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无疑这种的传输方式效率非常的低,后来就发明了滑动窗口技术(既窗口位所利用的技术),既计算机一次性发送多个数据(规定数量),理想情况是当最后个数据刚好发送完毕,就收到了对方的确认第1个数据的信息,这样就会继续发送数据,大大提高了效率(当然实际情况,很复杂,有很多的因素,这里就不讨论了!),由于控制的发送的数量,也就对数据流量进行了控制!第5段是校验和,紧急字段。

校验和的作用主要就是保证的数据的完整性。

当一个数据发送之前,会采用一个散列算法,得到一个散列值,当对方受到这个数据后,也会用相同的散列算法,得到一个散列值并与校验和进行比较,如果是一样的就说明数据没有被串改或损坏,既是完整的!如果不一样,就说明数据不完整,则会丢弃掉,要求对方重传!紧急字段是作用到代码位的。

这里也不做讨论后面的选项信息和数据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下面我们在来分析UDP数据抱文的格式。

如下图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UDP的数据要少很多。

只包含源断口,目的端口。

长度,校验和以及数据。

这里各字段的作用与上面TCP的类似,我就不在重新说明了。

这里明显少了序列号和确认序列号,既说明传输数据的时候,不与对方建立连接,只管传出去,至于对方能不能收到,他不会理的,专业术语是“尽最大努力交付”。

这里可能就有人回有疑问,既然UDP不可靠。

那还用他干什么。

“存在即是合理”(忘了哪为大大说的了)。

我门可以看出UDP的数据很短小只有8字节,这样传输的时候,速度明显会很快,这是UDP最大的优点了。

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用UDP还是比较适用的--------网络层:主要功能就是逻辑寻址(寻IP地址)和路由了!当传输层对数据进行封装以后,传给网络层,这时网络层也会做相同的事情,对数据进行封装,只不过加入的控制信息不同罢了!下面我们还是根据IP数据包格式来分析。

如图: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第1段包含了版本,报头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

这里的版本是指IP 协议的版本,即IPV4和IPV6,由于现在互连网的高速发展,IP地址已经出现紧缺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开发出了IPV6协议,不过IPV6现在只是在一部分进行的实验和应用,要IPV6完全取代IPV4还是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的!报头长度,总长度主要是用来确认数据的的位置。

服务类型字段声明了数据报被网络系统传输时可以被怎样处理。

例如:TELNET 协议可能要求有最小的延迟,FTP协议(数据)可能要求有最大吞吐量,SNMP协议可能要求有最高可靠性,NNTP(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可能要求最小费用,而ICMP协议可能无特殊要求(4比特全为0)。

第2段包含标识,标记以及段偏移字段。

他们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进行数据重组的。

比如你在传送一部几百M的电影的时候,不可能是电影整个的一下全部传过去,而已先将电影分成许多细小的数据段,并对数据段进行标记,然后在传输,当对方接受完这些数据段后,就需要通过这些数据标记来进行数据重组,组成原来的数据!就好象拼图一样第3段包含存活周期(TTL),协议,头部校验和!存活周期既数据包存活的时间,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没有存活周期,那么这个数据就会永远的在网络中传递下去,很显然这样网络很快就会被这些数据报塞满。

存活周期(TTL值)一般是经过一个路由器,就减1,当TTL值为0的时候路由器就会丢弃这样TTL值为0的数据包!这里协议不是指具体的协议(ip,ipx等)而是一个编号,来代表相应的协议!头部校验和,保证数据饿完整性后面的源地址(源IP地址),说明该数据报的的来源。

目的地址既是要发送给谁--------数据链路层:他的作用主要是物理寻址(既是MAC地址)当网络层对数据封装完毕以后,传给数据库链路层。

而数据库链路层同样会数据桢进行封装!同样我们也也好是通过数据报文格式来分析这个报文格式比较清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包含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总长度,数据,FCS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肯明显是指明数据针的来源及目的,总长度是为了确认数据的位置,而FCS是散列值,也是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但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当对方接受到了这个数据针而向上层传送时,并没有指定上层的协议,那么到底是IP协议呢还是IPX协议。

所以后来抱文格式就改了,把总长度字段该为类型字段,用来指明上层所用的协议,但这样一来,总长度字段没有了,有效数据的起誓位置就不好判断了!所以为了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又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了2个字层,即LLC层和MAC层。

LLC层在数据里加入类型字段,MAC层在数据里加入总长度字段,这样就解决这个问题了-------物理层:是所有层次的最底层,也是第一层。

他的主要的功能就是透明的传送比特流!当数据链路层封装完毕后,传给物理层,而物理层则将,数据转化为比特流传输(也就是01010111....00),当比特流传到对方的机器的物理层,对方的物理层将比特流接受下来,然后传给上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将数据组合成桢,并对数据进行解封装,然后继续穿给上层,这是一个逆向的过层,指导传到应用层,显示出信息!以上就是一个数据一个传输的完整过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

最早的时候网络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大型的公司都拥有了网络技术,公司内部计算机可以相互连接。

可以却不能与其它公司连接。

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的信息对方不能理解。

所以不能互联。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

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其内容如下: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

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 (协议数据单元)OSI中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作用。

比如网络层就要管理本机的IP的目的地的IP。

数据链路层就要管理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等等,所以在每层拆分数据后要进行封装,以完成接受方与本机相互联系通信的作用。

如以此规定。

OSI模型用途相当广泛。

比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很多网络设备的设计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知道道这么多就可以了。

至少CCNA就考这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