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别论
《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五脏,为脏腑的统称。别, 另外.本篇论藏象学说,是在《六 节藏象论》等专论各藏功能的篇 章之外,概论脏腑的分类及其总 的功能特点。
【目的要求】
1.掌握五脏和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并 结合临床加以理解和认识。 2.理解脏腑藏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魄门为五脏使”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4.理解“气口独为五脏主”的理论。 5.了解心理作用与疗效的关系。 6.熟记 “所谓五脏者……实而不满,满而不 实也。”、 “拘于鬼神者……治之无功矣。”
【释义】 一、脏腑的分类及其依据
脏(五脏):藏于阴而象于地(实体性
脏器),藏精气(神)而不泻,满而不能 实.[属阴]
腑(五腑,不包括胆.又称“传化之
腑”):其气象天(空腔性脏器),泻而 不藏(受五脏浊气,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属阳]
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 外形似腑——多为空腔性脏器 (非绝对); 功能似脏——藏于阴而象于地, 藏而不泻(藏精气但不藏神); 多数无表里配合、经脉络属关系 (胆除外).
2)、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胃为水 谷之海,六腑之大源,水谷精微由 胃经肺输布滋养五脏六腑(五味入 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故“五 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 口”——由气口脉可知滋养五脏六 腑的胃气的有无盛衰. 意义:是独取寸口诊脉法的理论根据.
二、五脏有病可影响五官
五脏别论
内容分析
一、脏腑的分类及其功能特点
1、脏腑的分类及其依据 2、脏腑的不同生理功能特点
3、魄门为五脏使
1、脏腑的分类及其依据
脏(五脏):藏于阴而象于地(实体性
脏器),藏精气(神)而不泻,满而不能 实.[属阴]
腑(五腑,不包括胆.又称“传化之
腑”):其气象天(空腔性脏器),泻而 不藏(受五脏浊气,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属阳]
•
•
复习思考题
1.脏和腑各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和 特点?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2.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 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3.为什么说“气口独为五脏主”? 4.解释:(1)魄门亦为五脏使;(2)满而 不能实,实而不能满;(3)气口
病 例(开魄门治脏腑病)
女,76岁 ,87年春季诊治。患者头痛多年,每天须 服用数次“去痛片”,每次1—2片,食欲不振,睡眠 不安,精神困顿,形体不瘦削,脉沉实有力,舌红苔 薄黄,大便数日一行,干结难出。 证属阳明腑实,浊气上扰清空,治宜攻下实邪,小承 气汤加减。大黄4、芒硝10、生甘草6、炒栀子10、厚 朴8、玄参12,两剂。其家属略通医理,恐患者年老, 不任攻下,详释疑虑后乃服药,后大便通,头痛止, 食欲转佳。 “因大便不通,气机失调,中焦转枢不利,故失眠、 烦躁,浊气不降,上扰清空,故头痛、胃失和降,食 欲不振。”
浅析《素问·五脏别论》脏腑藏泻理论
《 问・ 素 五脏 别论 》 胃 、 肠 、 中 小 大肠 、 三焦 、 胱 膀 称 为传化 之府 , 直接参 与 水谷 的传输 和糟 粕 的排 泄 ,
“ 而不 藏” 泻 中的“ ” 泻 就是 排泄 。又说 : 六 腑者 , “ 传
谷, 不断对 其精 微进 行 吸收转 化 , 一方 面又促 使代 另 谢废 物 的形成 和排 泄 , 日“ 化 物 ” 而传 化 的前 故 传 。 提是 能够 不断 的接 受 和 容 纳水 谷 , 得 水 谷 在 胃肠 使
质, 如心 主血 脉 , 动血 液 运 行 全 身发 挥 营 养 功 能 ; 推
外等。
“ 谓五 脏 者 , 精 气 而 不 泻 也 ” 说 明 五 脏 和 所 藏 ,
精 气 的关 系 非 常 密 切 。《 枢 ・ 神 》中有 : 肝 藏 灵 本 “ 血”“ 藏营”“ 、脾 、 心藏 脉 ”、肺 藏 气 ” “ “ 、 肾藏 精 ” 的
论述。《 素问・ 六节藏象论》 中也指出: 心者, “ 生之 本, 神之 变也 ” “ 者 , 之 本 , ,肺 气 魄之 处 也 ” “ 者 , ,肾 主蛰 , 藏之本 , 之处 也 ” “ 者 , 封 精 ,肝 罢极 之 本 , 之 魂
脏六 腑 之精 而 藏 之 , 五 脏 盛 , 能泻 。 五 脏 之 精 故 乃 ”
四、素问五脏别论--黄帝内经
�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属性为阴,应象为地, 女子胞.属性为阴,应象为地,功能 是藏蓄精气,藏而不泻. 是藏蓄精气,藏而不泻. 传化之腑: 传化之腑:胃,大肠,小肠,三 大肠,小肠, 膀胱.属性为阳,应象为天, 焦,膀胱.属性为阳,应象为天,功 能是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能是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
脑——心,肝,肾 心 髓,骨——肾 肾 脉——心 心 女子胞——肝,肾,心,脾 女子胞 肝
思考. 思考 讨论
1, 如何理解五脏藏而不泻 , 六腑 , 如何理解五脏藏而不泻, 泻而不藏? 泻而不藏? 2, 根据上述三文的内容总结五脏 , , 根据上述三文的内容总结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的功能, 六腑 , 奇恒之腑的功能 , 区别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 们之间的关系 . 三文论藏象各有何 特点与侧重点? 特点与侧重点?
五脏别论》 《素问五脏别论》 素问 五脏别论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五脏 " 藏而不泻 , 满而不实 " , , 掌握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含义. 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含义. 2,掌握"魄门也为五脏使"的意义. ,掌握"魄门也为五脏使"的意义.
[题解 题解] 题解
《素问·五藏别论》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的原文
《素问·五藏别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记载了五脏六腑的生理
功能特点。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以下是该书中关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的原文:
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的主宰。其精曰神,其华曰志。心藏神,
所以统摄百骸,调畅精神,使人的意志得以表现。心如肝之帅官,总
领全身,而心气向下流注,所以音声发自下,归属于肾。
二、肺者,将军之官,其精曰气。肺通于心,主出入气。其华曰毛,
气化为声,发于肺,所以主宰吸呼。
三、肝者,将军之官,其精曰魂,其神曰魂。肝藏魂,所以主策动体
躯的活动,加之肝的恶邪,使人生气不宁,惊惧骇狂。
四、脾者,中军之官,其精曰思,其神曰意。脾主运化水谷,以生津液,所以运行血脉,引领精思。其华曰肉,虚则水谷不化,饥则饮食
不行。
五、肾者,官藏之官,其精曰精,其神曰志。肾藏精,所以生髓、充脑、濡肉、泽皮毛。是人之根本,摄行于五脏六腑,精气以象变,和
泽五脏。
六、心包者,是饰部主管心气通输于血脉之行,其华曰脉。
七、三焦者,是水谷变贯注于五脏六腑之官,其精在上焦为清,中焦为、下焦为渍。
八、膀胱者,是河渠之官,主受五谷之液,贮而为欲,以时行泄,是
气化之门户。
九、胆者,是纽门之官,主辅君主,以昼而行,是职为发泄。
十、胃者,是仓廪之官,主受五谷之精气,布为津液,贮而化食。
通过《素问·五藏别论》这一经典著作的记载,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五
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正是由于五脏六腑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才构成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独特
理论体系。五脏六腑在中医学中被视为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它们不
五脏之气交变论
五脏之气交变论
五脏之气交变论
《五脏别论》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难经》云∶肺主鼻,鼻和则知香臭。洁古云∶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此内受天之气,而外利于九窍也。夫三焦之窍开于喉,出于鼻。鼻乃肺之窍,此体也;其闻香臭者,用也。心主五臭,舍于鼻。盖九窍之用,皆禀长生为近。心,长生于酉,酉者肺,故知臭为心之所用,而闻香臭也。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也,乃肾之体,而为肺之用,盖肺长生于子,子乃肾之舍而肺居其中,而能听音声也。一说,声者天之阳,音者天之阴。在地为五律,在人为喉之窍,在口乃三焦之用。肺与心合而为言出于口也,此口心之窍开于舌为体,三焦于肺为用,又不可不知也。肝之窍通于目,离为火,能耀光而见物,故分别五色也,肝为之舍。肾主五精,鼻藏气于心肺,故曰主百脉而行阳道。经云∶脱气者目盲,脱精者耳聋,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此明耳、目、口、鼻为清气所奉于天,而心劳胃损则受邪也。
五脏之气的生成
和全身的气一样。五脏之气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肺为气之主肺为体内外之气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人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之气的交换。通过不断的呼浊吸清,保证了自然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进人体内,参与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生化精气。
肾为生气之源,肾有贮藏精气的作用,肾的精气为生命之根,生身之本。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气充盛,不仅给全身之气的生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还能促进后天之精的生成,使五脏六腑有所禀受而气不绝。
五脏别论之二?气口独为五脏主
五脏别论之二气口独为五脏主
中国古哲早已明确,人体中任何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有独特的构成性质与名称,又都与整个生命体其它各部分有直接紧密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关系。特别是那些大的脏腑之间,充满着这样的重要联系。这个道理很普遍很简单却又特别重要特别复杂,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一个细胞可以培养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现代的干细胞培养技术,都充分证明了这一条真理。归结为生命全息理论。实际上,中国古哲发现的望闻切触各种方法,都是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的。中国古代许多方士,认真观察总结的相术,无论在认识疾病或者预测人生大的命运轨迹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很多都是建立在这种全息论式的认识的基础上的。
黄帝在一论中问,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为什么能够从腕后脉搏跳动中获得五脏的健病信息呢?为什么把脉就能够断病呢?歧伯答,第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这一句点明了胃为后天之本,胃这个海中的五味,养了维持了五脏气血状态。第二,气口亦太阴也。气口这个位置,也是特别具有太阴的性质,具有太阴的性质,就是具有肺与脾一样特别能够收藏精微物质能量信息的气的位置,因此就能够反映出五脏六腑之气味的状态。使五脏六腑之气,变见于气口。第三,五气入鼻,藏于心肺。气口是手太阴肺经经气最明显经过出现的位置,当然也最明显反映了肺心吸收运输氧气的状态。
歧伯的回答是唯物论。我们现在可以将气口看成一个人整体相对独立的部分。这一部寸关尺三部,实际上如一个站立的人体。寸部反师人体上部头与胸的状态,关部反师人体中部上腹中的肝胆脾胃的状态,尺部反映人体下部小腹中的组织器官肾与生殖系统的状态。实际上古哲也正是这样看待的。才有了气口分部主脏腑病的理论。才有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切脉实践,才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天才,创造了神乎其神的技艺。
五脏别论的读后感
五脏别论的读后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对于那些拘泥于鬼神迷信的人,是不能与他谈论高深的医学理论的;对于那些厌恶针石治疗的人,也不能跟他们谈论针石技术的巧妙;而那些得了病却不愿意治疗的人,即便强迫他们进行治疗,也难以收到应有的疗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从心底的拒绝。口头上的拒绝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从心底的拒绝却不一样。它会把一件事情彻底拒绝,不遗留任何的余地。
当人从心底里拒绝了某件事之后,他就会认为他做不成这件事情。当他有这种念头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会有完成的可能。因为他觉得完不成,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就会很差,出的力又会变少,就会导致真的完不成了。
曾经有一间废弃寺庙,庙里遗留下了一尊佛和两只蜘蛛。佛的顶部是一颗破损的夜明珠,虫子经常在夜明珠附近飞来飞去。一只蜘蛛想,如果能够在佛的头顶结上一个网该多好啊,这样以后就再也不用为没有食物而忧愁了。于是,这只蜘蛛就开始向着佛的头部进发。而另一只蜘蛛却不这么想。它认为,佛的身体上老是有水滴落,爬的时候很容易让水打下来的。于是,那只希望爬到顶部的蜘蛛就开始了它的历程。佛对于蜘蛛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蜘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爬。是不是被水滴打落,但它不放弃,依旧是继续爬。终于,爬到
了顶部。
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想讲的内容与五脏别论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不想做,肯定是完不成的。
六腑实而不满,五脏满而不实
六腑实而不满,五脏满而不实
《五脏别论》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由大自然所生成。它们的气息象征着大自然,因此都只主泻而不主藏。这是因为它们要接纳五脏的浊气,称为负责传化的器官,故而气息不能久留,务必输泻出去。五脏负责收藏精气,避免精气泄耗,因此应该满而不应该实;六腑负责传化食物糟粕,避免糟粕潜藏,因此应该实而不应该满。水谷从口进入胃中,这时胃实肠虚,食物一直往下行走,就会肠实而胃虚。所以说“六腑实而不满,五脏满而不实”。
《阴阳应象大论》说∶食物的气息通过脾脏传导。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好比河川,肠胃好比大海,九窍(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后肛)好比水流的气息。九窍由五脏主导。五脏都要得到胃气的帮助才能通利。
《通评虚实论》说∶头痛耳鸣,九窍不能通畅,根源在肠胃。胃气一旦虚弱,耳目口鼻都会因此而生病。
《平人气象论》说∶人凭借水谷为生存的根本,因此人一旦断绝了水谷就会无法生存,脉没有了胃气,人也会无法生存。所谓脉没有胃气,是肝脉不弦,肾脉不石。元气之所以充足,都是由于脾胃的气息没有受到损伤,然后才能滋养元气;如果胃气的根本薄弱,饮食就会饱胀,脾胃的气息既然受伤,元气就不能充足了,各种病也因此而生。
资料来源:《脾胃论》
黄帝内经白话文:五脏别论
黄帝内经白话文:五脏别论
黄帝内经白话文:五脏别论
导读:为什麽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呢?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那种理论是对的,希望你谈一谈这个问题。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是禀承地气而生的,都能贮藏陰质,就象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做奇恒之腑。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所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的健运周转,所以是泻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
这是因为浊气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
此外,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气,这样,水谷的糟粕就不会久留于体内了。
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泻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精神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
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的充实,但却不能永远保持盛满。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空虚了,这样依次传递。
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
黄帝问道:为什麽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呢?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陰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
脾为太陰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陰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陰经脉,主朝白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
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
凡治病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起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痴情的表现。
素问五脏别论
《素问·五脏别论第十一》
[篇名解释]
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五脏,在此以“五脏”概称脏腑。别,区别、分别。由于本篇专以“藏、”、“泻”论脏腑,与《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灵兰秘典论》、《素问·五脏生成篇》等(这些篇章多是分别论述脏腑各自的功能特点及其内外联系)均有不同,因此别立一篇而名曰“五藏别论”。
[篇章大意]
一、讨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与区别。
二、论述诊脉独取气口(寸口)的原理。
三、阐述诊治疾病的注意事项。
[篇章结构]
第一节讨论奇恒之腑、六腑与五脏的概念及其功能特点
第二节论述气口(寸口)脉诊察疾病的原理(第八单元“脉要精微”)
[释译图析]
第一节讨论奇恒之腑、六腑与五脏的概念及其功能特点
一、奇恒之腑的命名及其功能特点
二、传化之腑(六腑)的命名及其功能特点
三、五脏与六腑在功能上的区分
一、奇恒之腑的命名及其功能特点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⑴,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⑵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⑶,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⑷。
[注解释义]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⑴,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⑵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⑴方士:王冰:“明悟方术之士”。这里指掌握方术即医理的医生。
⑵敢:自言冒昧之意。
黄帝问道:我听说医生们,他们对脏与腑的解释不同,如有的把脑和髓称为脏,有的把肠和胃称为脏,有的还认为这些都应该称为腑。假使有人冒昧地提出与他们相反的意见来质问,他们又都是各执己见、自以为是。不知其中的道理,究竟哪种说法对呢?希望听您谈谈其中的道理。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向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
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把脑和髓作为脏,有人把肠和胃作为脏,有人又把这些称为腑。他们的说法正好是相反的,可是他们却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不知道哪种说法是正确的,请您讲解一下这个问题。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者都是秉承地气而生成的,能储藏精血,就好像厚实的大地能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储藏精气来滋养机体,而不能让精血泻出体外,被称为是奇恒之腑。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都是秉承天之气所形成的,它们就像天一样运转不息,主要功能是向外疏散而不是储藏。它们接受来自五脏的浊气,被称为是传化之腑,因为浊气不能在人体内停留过久,需要及时传送和排泄。另外,肛门也是用来为五脏传输和排泄浊气的,这样,饮食水谷所产生的糟粕就不会长久停留在人的体内了。
五脏的作用是使精气储藏不外泻,因此,它们是一直处于精气充足的状态,但并不是装满了实物的意思。六腑的作用则是将水谷食物进行传化,而不需要储藏,所以它们是处于受纳实物的状态,但并不是一直都是装满的状态。之所以是这样的状态,是因为当水谷刚入口
五脏别论
二、五脏与六腑
【原文】 “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 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 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 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 不满,满而不实也。”
二、五脏与六腑 (一)藏与泄(生理功能的区别) 1.五脏——“藏精气而不泻” 藏精气—— 生化储藏气血津液。 藏:指生化,贮藏。 不写 —— 不直接向体外传送排泄。 精气宜藏不宜泻 不输泻水谷
一、奇恒之府与传化之府
(一) 奇恒之府
【原文】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一) 奇恒之府 1.概念: 奇,高世栻注:“异也;恒,常也。言异 于常府也。” 外形中空——似腑 内藏精汁——似脏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府”,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必察其下:《太素》作“凡治病必察其上下”,可参。 至德:至深的道理。此引申为医学理论。 至巧:至精的技术。此引申为医疗技术,主要指针石治疗技术 或技能。
四、诊疗疾病一般原则
(一)全面诊察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遍身诊察,特别注意切按 三部九候及气口脉象。 (二)反对迷信鬼神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反映了当时的 唯物论思想,提倡相信医学科学。 (三)医患配合 消除病人不良的心理倾向,取得病人的信任 与配合。
填空题
《内经》第07讲 素问·五脏别论
题解及提要
本篇主要论述脏腑分类及其功能特点, 有别于其它论述藏象的篇章,故名篇。
目的要求
掌握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理解脏腑藏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寸口诊脉的原理。 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与临床意
义。
一、脏腑分类依据及其功能特点
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 “满而不能实”的特点。
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具有“实 而不能满”的特点 。
奇恒之腑:形态中空似腑,功能“藏而不泻”似 脏,有异于一般脏腑。
脏腑生理功能特点及临床意义
脏
腑
功能— “藏而不泻” “泻而不藏”
特点— “满而不能实” “实而不能满”
提示脏病多 病变多“虚” 病变多“实”
治疗五脏宜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端,排泄浊气浊物于体外,故谓其为“五脏使”。 4.这一理论对调理五脏以治疗魄门的开启失常,或
通过开启魄门以调理五脏病变,均有重要指导意 义。
三、wk.baidu.com气口诊脉原理
1.“气口”为脉之大会,乃手太阴肺经的经 脉所在。
2.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为后天之本,故 察“气口”可诊断气血的盛衰。
手 太 阴 肺 经 古 图 谱
病机上提示脏病多虚,腑病多实(非绝对);养 生治疗上提示必须注重保养五脏精气,而六 腑则“以通为用”。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脏腑之间胡关系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
五脏:
心、肝、脾、肺、肾;实质性脏器,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中空管腔,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
奇xx之腑:
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形类似于腑,功能类似于脏。
«素问.五脏别论》说: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此即对五脏六腑功能的总概括。
脏腑之中以五脏为中心,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心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在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从而发挥营养全身的作用。
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足、脉道的通利是保证心主血脉功能的三个条件。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表现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舌色淡红,脉和缓有力。
若心火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
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
若心、脉为淤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暗、可出现青紫,舌上有紫色瘀斑,脉象涩而不流利,有时可有结代脉
2)心主神明:
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
神,有xx和狭义之分:
xx之神:
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之神:
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系统连属
(1)心在志为喜
浅析《素问·五脏别论》脏腑藏泻理论
… …
所舍 .五脏所 藏 的精气 是维 持脏 腑 活动 化生 神 志 的 表现 。五脏 “ ” 泻 还表 现为 五脏泻 浊 . 即五脏 的代谢产 生、 布、 谢、 泄。 输 代 排 三焦 不仅 是精 气流通 的重要 通 如老 年痴呆 、 血压 、 尿病 、 高 糖 骨质 疏松 、 脉 粥样硬 动 道 , 是 其转化 、 谢 、 更 代 发挥 其生 理作 用 的重要 场所 。 化等 均与 老化过 程 同时 发生 。所 以三 焦气 化失 常正 正如《 难经 正义 . 三》 云 :夫三 焦者 , 元气 以资 是 诸多 老年病 的关键 病机 之一 卷 所 “ 禀 始 , 胃气 以资 生 , 达胸 中而为 用 , 合 上 往来 贯 通 , 宣布 5 参 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Baidu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3.临床指导意义 (2)脏病多虚,腑病多实
(3)实则泻腑,虚则补脏
★ 三、气口独为五脏主
【原文】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 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 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 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 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
2.敢问更相反:意指冒昧的提出彼此相反的疑问。“敢” 为
谦词,自言冒昧之意。
【原文】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 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 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 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 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1.五脏 —— “满而不能实” 病理:不满 —— 五脏精气亏损 实(不纯)—— 浊气不能输于六腑, 清浊相干 (不畅)—— 营血运行阻滞 精气津液代谢失常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2.六腑——“实而不能满”
生理:实 —— 指水谷或糟粕的暂时充实。 不满—— 糟粕,废料,五脏浊气及时排 出,不能全部充满。
气口:指掌后高骨内侧脉动处,又称脉口、寸口。 太阴:此指足太阴。 见:显现、显露。音义同“现”。
★ 三、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一)气口脉属手太阴肺经 肺朝百脉,百脉都朝会于肺,百脉的变化在肺经 上可以反映出来。 气口又是肺经经穴“经渠”和输穴“太渊”所在 之处,经渠在关部,太渊在寸部,经穴就是经脉 之气流经最旺盛的地方,最敏感,切脉的时候脉 搏跳的最明显,最清楚的反映脉象的变化; 太渊为输穴,在阴经又是原穴,是反映元气的地 方,又为脉之会,为气血流注最为显著的浅表部 位。因此,全身气血盛衰变化都会反映到气口脉。
一、奇恒之府与传化之府
(一) 奇恒之府
【原文】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一) 奇恒之府 1.概念: 奇,高世栻注:“异也;恒,常也。言异 于常府也。” 外形中空——似腑 内藏精汁——似脏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府”,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写而不藏”:六腑有传化水谷的功用,而不能 贮藏精气。
“受五脏浊气”
① 受:受纳。浊气:指五脏代谢后的废物。此句可 理解成传化之府可以接受五脏的糟粕即五脏的代 谢产物输送于体外。
② 受:给予。通“授”。这里的浊气是水谷精微的 代词。此句可以理解成传化之府把消化水谷而成 的精微物质输送给五脏。
(三) 正确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 【原文】
选择题
据《素问·五脏别论》,何为五脏使? A.幽门 B.魄门 C.汗孔 D.贲门 E.咽喉 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哪项是言奇恒之腑的: A、其气象天 B、藏于阴而象于地 C、传化之腑 D、满而不能实 E、实而不能满 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哪项独为五藏主? A、五官 B、气口 C、五体 D、趺阳脉 E、人迎脉 《素问·五脏别论》所言“藏而不泻”指的是: A、六腑 B、传化之府 C、五官 D、肾脏 E、奇恒之府
【复习思考题】
1. 解释: 魄门亦为五脏使 ;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 气口;魄门 2. 脏和腑各有哪些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这一理论 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3. 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理论有何临床 意义? 4. 奇恒之腑包括什么?因何得名? 5. 如何理解“此受五脏浊气”? 6.《素问·五脏别论》中藏与泻、满与实如何理解?
选择题
据《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是由: A、骨气所生 B、血气所生 C、天气所生 D、地气所生 E、精气所生 据《素问·五脏别论》,称脑„„女子胞为奇恒之 腑是因为: A、形态似脏 B、形态似腑 C、功能似腑 D、功能似脏 E、与脏和腑不相同
选择题
《素问·五脏别论》认为传化之腑是由 A.天气所生 B.地气所生 C.谷气所生 D.血气所生 E.精气所生 据《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不包括下列何项: A.脑 B.三焦 C.胆 D.脉 E.女子胞
【题 解】
√别论:1. 区别(分类);2. 别有所论。 王冰将其排在第11篇,第8、9、10篇都是具 体介绍五脏的,本篇论藏象学说,是在《六 节藏象论》等专论各藏功能的篇章之外,别 有所论,从总体上对脏腑进行分类,概论其 总的功能特点。本篇澄清了当时对脏腑的归 属和它的总的功能,是别论五脏的一篇文章, 故称五脏别论。
填空题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气而不写也, 故 。六府者, 故 。” 据《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包括__、__、 __、__、__、__六者。
作业题
怎样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对临床实践有何 指导意义?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 √魄门:“魄”通“粕”,魄门,即肛门,位于大肠末端,
肺 与大肠相表里,藏魄。 使: 使役,支配。 √魄门亦为五藏使:魄门的功能受五脏功能支配,并为五 脏排泄浊气。故为五脏使。
(三) 正确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
1.魄门的开合启闭受五脏的控制
二、五脏与六腑
【原文】 “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 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 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 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 不满,满而不实也。”
二、五脏与六腑 (一)藏与泄(生理功能的区别) 1.五脏——“藏精气而不泻” 藏精气—— 生化储藏气血津液。 藏:指生化,贮藏。 不写 —— 不直接向体外传送排泄。 精气宜藏不宜泻 不输泻水谷
【关键词】
五脏 六腑 奇恒之府 传化之府
藏
泻
满
实
魄门亦为五脏使
【背 诵】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 故实而不能满”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 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
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
1.方士:指通晓方术的人,这里指医生。
实:水谷或糟粕的暂时充实。 满:水谷或糟粕滞满不通。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2.六腑——“实而不能满” 病理:不实—— 不能收纳 (有出无入,出多入少) 满 —— 水谷或糟粕滞满不通 (有入无出,入多出少)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3.临床指导意义
(1)六腑以通为用
(一) 奇恒之府
2.形态:外形中空—— 似腑 3.禀受:“地气之所生也” (地气:阴气) 4. 功能: “藏于阴而象于地”:指奇恒之府具有贮藏 阴精的功用,好象大地蓄藏万物一样。 “藏而不写”:“写”通“泻”,输泻之意。 指奇恒之府能贮藏阴精,无输泻的功能。
(二) 传化之府
【原文】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 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 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 留,输泻者也。
二、五脏与六腑
(一)藏与泄(生理功能的区别) 2.六腑——“传化物而不藏” 传化物 —— 受纳水谷,腐熟水谷,分别 清浊,排送糟粕 不藏” —— 不储藏精气 糟粕及时排泄 (“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1.五脏 ——“满而不能实”
生理:满 —— 精气盈满 不能实 —— 精气清纯,不能有水谷 或糟粕充实其中(满而纯) 精气流行通畅,不能满实成团 (满而畅) 满:精气盈满 实:水谷或糟粕充实
受心神的控制。 受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控制。 受肝气疏泄的调节。 受脾气的升清功能调节。 受肾阳、肾阴的调节。
(三) 正确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
2.魄门为五脏输送浊气,从而保证了脏腑气机 的升降
生理:魄门启闭正常—糟粕以时而下—脏气升降正常 病理:魄门启闭失常 启而不闭—谷精下注,五脏精气丢失(飧泄,滑脱) 闭而不启—浊气内留,反而上干(腹满,呕恶) 诊断:根据魄门功能状态观察五脏功能的正常与异常 《素问·玉机真藏论》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 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治疗:调五脏以治魄门 《素问·标本病传论》确立“小大便不利,治其标”
? “传化之府是六腑吗?”
(二) 传化之府 1、概念:传导化物之腑。具有传化水谷功用,
而不能贮藏精气。包括胃、大肠、
小肠、三焦、膀胱。 2、禀受:“天气之所生也”(天气:阳气)
(二) 传化之府
3.功能: “其气象天”:因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共同功能 是运化水谷,传化不已,好象天 体的运转不息,故以天作比喻。
★ 三、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二)气口脉与胃气联系密切
气口属手太阴肺经,肺经起于中焦,故曰“气口亦 太阴”,脾胃之气强弱也可直接反映于气口脉。而 脾胃之气是滋养五脏之气的,脾胃之气强弱决定脏 腑精气之盛衰。 综上,通过诊气口可以测知脏腑的机能活动状态, 从而判断病情及预后。
四、诊疗疾病一般原则
【原文】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 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 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
【主要内容】
1. 脏腑的分类及其功能特点。 √ 2. 气口独为五脏主。
3. 治病必察其(上)下。
【教学要求】
1. 掌握奇恒之府、传化之府的含义及其区别。 2. 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并结合临床加以理解和认识。 3. 理解脏腑藏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4. 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含义与临床 意义。
必察其下:《太素》作“凡治病必察其上下”,可参。 至德:至深的道理。此引申为医学理论。 至巧:至精的技术。此引申为医疗技术,主要指针石治疗技术 或技能。
四、诊疗疾病一般原则
(一)全面诊察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遍身诊察,特别注意切按 三部九候及气口脉象。 (二)反对迷信鬼神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反映了当时的 唯物论思想,提倡相信医学科学。 (三)医患配合 消除病人不良的心理倾向,取得病人的信任 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