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别论
浅析《素问·五脏别论》脏腑藏泻理论
![浅析《素问·五脏别论》脏腑藏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1b61714650e52ea54189804.png)
肺主宣发 , 布精微透达上下 ,灵枢 ・ 《 决气》 :上焦 说 “
・
中停 留足够的时间 , 这是“ 的过程 , 藏” 保证饮食物
8・
江西 中医药 2 1 0 0年 8月第 8期 总 4 1卷第 32期 3
谷, 不断对 其精 微进 行 吸收转 化 , 一方 面又促 使代 另 谢废 物 的形成 和排 泄 , 日“ 化 物 ” 而传 化 的前 故 传 。 提是 能够 不断 的接 受 和 容 纳水 谷 , 得 水 谷 在 胃肠 使
质, 如心 主血 脉 , 动血 液 运 行 全 身发 挥 营 养 功 能 ; 推
2 六腑传 化 , 中有藏 泻
生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精气 的化生都离不开 五 脏 的参 与 。气 的生 成 需 要 肺 主气 司呼 吸 、 的运 脾 化、 肾的摄纳 等共 同协调 完成 , 的生成 也需 要心 的 血
奉 心化赤 、 的运 化 、 脾 肾藏精 的参 与 。人 体 的精气 血 营养物 质主要 由五脏 所 贮 藏 , 人 体 生命 活 动 的动 是
居也”“ 者 , 廪之本 , ,脾 仓 营之 居 也 ” 。五 脏 各 有所
藏, 各有 所舍 , 五脏 所藏 的精 气是维 持脏 腑 的活动 化
总之 , 精气 的生 成贮 藏输 布排 泄都离 不开 五脏 ,
所以, 五脏 藏精 只 理解 为 五 脏贮 藏 精 气 实 在有 些 偏 颇 , 为五 脏 主精 , 主司精 气 的生 、 、 、 。其 应 即 藏 行 泻 功 能特点 是 以藏为 主 , 中有泻 。 藏
讨。
1 五脏 主精 , 中有 泻 藏
外, 如女 子月经 、 子排 精现象 都是 人体精 气定 时定 男 量而 泻 的表现 。五脏 的“ ” 表 现为 五 脏泻 浊 , 泻 还 即 五脏 的代 谢产 物 , 通过 六 腑 或 自身排 泄 , 此受 五 脏 “ 浊气 , 日传 化 之 府 ” 肺 吸人 清气 呼 出 浊气 ; 将 名 ; 肺 五脏 代谢 的废 物通 过 肾下降 给膀胱 化为尿 液排 出体
《素问·五藏别论》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的原文
![《素问·五藏别论》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的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e8c1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e.png)
《素问·五藏别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记载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以下是该书中关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的原文: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的主宰。
其精曰神,其华曰志。
心藏神,所以统摄百骸,调畅精神,使人的意志得以表现。
心如肝之帅官,总领全身,而心气向下流注,所以音声发自下,归属于肾。
二、肺者,将军之官,其精曰气。
肺通于心,主出入气。
其华曰毛,气化为声,发于肺,所以主宰吸呼。
三、肝者,将军之官,其精曰魂,其神曰魂。
肝藏魂,所以主策动体躯的活动,加之肝的恶邪,使人生气不宁,惊惧骇狂。
四、脾者,中军之官,其精曰思,其神曰意。
脾主运化水谷,以生津液,所以运行血脉,引领精思。
其华曰肉,虚则水谷不化,饥则饮食不行。
五、肾者,官藏之官,其精曰精,其神曰志。
肾藏精,所以生髓、充脑、濡肉、泽皮毛。
是人之根本,摄行于五脏六腑,精气以象变,和泽五脏。
六、心包者,是饰部主管心气通输于血脉之行,其华曰脉。
七、三焦者,是水谷变贯注于五脏六腑之官,其精在上焦为清,中焦为、下焦为渍。
八、膀胱者,是河渠之官,主受五谷之液,贮而为欲,以时行泄,是气化之门户。
九、胆者,是纽门之官,主辅君主,以昼而行,是职为发泄。
十、胃者,是仓廪之官,主受五谷之精气,布为津液,贮而化食。
通过《素问·五藏别论》这一经典著作的记载,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正是由于五脏六腑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才构成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独特理论体系。
五脏六腑在中医学中被视为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它们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还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素问·五藏别论》的记载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中医学中,心被称为“君主之官”,它主宰着人体的神明。
心的精气蕴含着人的精神力量,而心气向下流注并归属于肾。
这说明心脏不仅具有控制意志和情绪的作用,还与肾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素问五脏别论--黄帝内经
![四、素问五脏别论--黄帝内经](https://img.taocdn.com/s3/m/3ce31aa6f524ccbff12184fe.png)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五脏 " 藏而不泻 , 满而不实 " , , 掌握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含义. 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含义. 2,掌握"魄门也为五脏使 题解] 题解
别:区别 本文所论, 有别于《 素问六节藏象 本文所论 , 有别于 《 素问 六节藏象 素问五脏生成论 五脏生成论》 论 》 , 《 素问 五脏生成论 》 等有关讨 论藏象的文章故名之. 论藏象的文章故名之.
[原文内容 原文内容] 原文内容 一,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区别 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区别
�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属性为阴,应象为地, 女子胞.属性为阴,应象为地,功能 是藏蓄精气,藏而不泻. 是藏蓄精气,藏而不泻. 传化之腑: 传化之腑:胃,大肠,小肠,三 大肠,小肠, 膀胱.属性为阳,应象为天, 焦,膀胱.属性为阳,应象为天,功 能是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能是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二,五脏与六腑的不同功能特点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概之: 五脏以藏为贵, 概之: 五脏以藏为贵,六腑以通为用
三,五脏与传化之腑的关系
传化之腑"受五脏浊气" 传化之腑 " 受五脏浊气 " , 方能行使 其传化功能. 其传化功能. 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受五脏指使,方 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受五脏指使 方 能行使排便功能. 能行使排便功能 . 如魄门的启闭要依赖 心神主宰, 肝气条达, 脾气升提, 心神主宰 , 肝气条达 , 脾气升提 , 肺气 宣降,肾气固摄. 宣降,肾气固摄.
五脏别论之二?气口独为五脏主
![五脏别论之二?气口独为五脏主](https://img.taocdn.com/s3/m/ce19983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8.png)
五脏别论之二气口独为五脏主中国古哲早已明确,人体中任何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有独特的构成性质与名称,又都与整个生命体其它各部分有直接紧密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关系。
特别是那些大的脏腑之间,充满着这样的重要联系。
这个道理很普遍很简单却又特别重要特别复杂,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一个细胞可以培养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现代的干细胞培养技术,都充分证明了这一条真理。
归结为生命全息理论。
实际上,中国古哲发现的望闻切触各种方法,都是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的。
中国古代许多方士,认真观察总结的相术,无论在认识疾病或者预测人生大的命运轨迹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很多都是建立在这种全息论式的认识的基础上的。
黄帝在一论中问,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为什么能够从腕后脉搏跳动中获得五脏的健病信息呢?为什么把脉就能够断病呢?歧伯答,第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这一句点明了胃为后天之本,胃这个海中的五味,养了维持了五脏气血状态。
第二,气口亦太阴也。
气口这个位置,也是特别具有太阴的性质,具有太阴的性质,就是具有肺与脾一样特别能够收藏精微物质能量信息的气的位置,因此就能够反映出五脏六腑之气味的状态。
使五脏六腑之气,变见于气口。
第三,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气口是手太阴肺经经气最明显经过出现的位置,当然也最明显反映了肺心吸收运输氧气的状态。
歧伯的回答是唯物论。
我们现在可以将气口看成一个人整体相对独立的部分。
这一部寸关尺三部,实际上如一个站立的人体。
寸部反师人体上部头与胸的状态,关部反师人体中部上腹中的肝胆脾胃的状态,尺部反映人体下部小腹中的组织器官肾与生殖系统的状态。
实际上古哲也正是这样看待的。
才有了气口分部主脏腑病的理论。
才有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切脉实践,才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天才,创造了神乎其神的技艺。
歧伯还特别指出,适其脉也就是切脉是很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却不能完全代替其它诊断手段。
歧伯讲,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黄帝内经·五藏别论全文译文讲解作者:古代医者
![黄帝内经·五藏别论全文译文讲解作者:古代医者](https://img.taocdn.com/s3/m/693a85c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7.png)
黄帝内经·五藏别论全文译文讲解作者:古代医者题解别,另外的。
同“阴阳别论”一样,本篇所论述有关脏腑的内容与其它篇章不同,自成一家之言,所以篇名为“五脏别论”。
本篇着重讨论了奇恒之腑、传化这腑的概念、功能特点,以及五脏六腑的总体功能、功能特点。
同时讨论了切寸口脉诊病的道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并指出了信巫不信医的危害性。
原文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五卷。
①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②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③④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⑤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
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故五气入鼻,藏⑥⑦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注释①方士:懂方术之人,即医生。
②奇恒之府:高士宗注:“奇,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府也”。
③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王冰注:“言水谷入已,糟粕变化而泻出,不能久久留住于中,但当化己输泻令出而己,传泻诸化,故曰传化之府”。
④魄门:魄,通“粕”。
魄门,即肛门。
⑤实而不满,满而不实:满指精气,实指水谷。
五脏主藏精,宜保持精气盈满;六腑主传化水谷,宜保持水谷充实。
⑥察其下:新校正云:“按《太素》作必察其上下”。
⑦志意:即精神状态。
五脏别论
![五脏别论](https://img.taocdn.com/s3/m/8d12acd476eeaeaad1f330f3.png)
谦词,自言冒昧之意。
【原文】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 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 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 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 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择题
据《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是由: A、骨气所生 B、血气所生 C、天气所生 D、地气所生 E、精气所生 据《素问·五脏别论》,称脑„„女子胞为奇恒之 腑是因为: A、形态似脏 B、形态似腑 C、功能似腑 D、功能似脏 E、与脏和腑不相同
选择题
《素问·五脏别论》认为传化之腑是由 A.天气所生 B.地气所生 C.谷气所生 D.血气所生 E.精气所生 据《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不包括下列何项: A.脑 B.三焦 C.胆 D.脉 E.女子胞
【主要内容】
1. 脏腑的分类及其功能特点。 √ 2. 气口独为五脏主。
3. 治病必察其(上)下。
【教学要求】
1. 掌握奇恒之府、传化之府的含义及其区别。 2. 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并结合临床加以理解和认识。 3. 理解脏腑藏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4. 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含义与临床 意义。
填空题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气而不写也, 故 。六府者, 故 。” 据《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包括__、__、 __、__、__、__六者。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https://img.taocdn.com/s3/m/42929732482fb4daa58d4bdc.png)
五脏六腑脏腑(或五脏六腑)是中医对内脏的总称。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篇》,“脏”指的是人体内的五脏,即:肝、心脏、脾、肺、肾,主要功能为化生和贮藏精气;以及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为受盛和传化水谷。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中医学论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五脏六腑图示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折叠编辑本段五脏介绍折叠五脏之心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上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心脏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内经》第07讲 素问·五脏别论
![《内经》第07讲 素问·五脏别论](https://img.taocdn.com/s3/m/0a9111b9fab069dc51220147.png)
手 太 阴 肺 经 简 谱
相 传 脉 诊 为 扁 鹊 所 创
复习思考题
1. 词解: ➢ 奇恒之腑 、传化之腑、魄门、气口。 2. 背诵: ➢ “脑、髓、骨、脉、胆……名曰奇恒之腑。” ➢ “魄门亦为五脏使……实而不满,满而不实
也。” ➢ “拘于鬼理解: ① 脏腑分为几类?依据是什么? ② 如何理解“藏”、“泻”、“实”、“满”?
端,排泄浊气浊物于体外,故谓其为“五脏使”。 4.这一理论对调理五脏以治疗魄门的开启失常,或
通过开启魄门以调理五脏病变,均有重要指导意 义。
三、论气口诊脉原理
1.“气口”为脉之大会,乃手太阴肺经的经 脉所在。
2.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为后天之本,故 察“气口”可诊断气血的盛衰。
手 太 阴 肺 经 古 图 谱
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③ 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有何指导意
义? ④ 为什么脉诊独取寸口?
素问·五脏别论
题解及提要
本篇主要论述脏腑分类及其功能特点, 有别于其它论述藏象的篇章,故名篇。
目的要求
掌握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理解脏腑藏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寸口诊脉的原理。 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与临床意
义。
一、脏腑分类依据及其功能特点
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 “满而不能实”的特点。
病机上提示脏病多虚,腑病多实(非绝对);养 生治疗上提示必须注重保养五脏精气,而六 腑则“以通为用”。
腑藏关系
六腑“受五脏浊气”——脏输精于腑,腑 传输排泄脏的代谢产物。
提示:病机上脏腑虚实相关;
治疗上脏实泻腑,腑虚补藏。
二、“魄门亦为五脏使”的意义
1.魄门功能正常与否,反映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 2.调五脏以治魄门病变,开魄门以治五脏病。 3.腑受五脏浊气,主传送输泻,魄门为传化之腑的末
五脏别论
![五脏别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986e07844769eae009ed52.png)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3.临床指导意义 (2)脏病多虚,腑病多实
(3)实则泻腑,虚则补脏
★ 三、气口独为五脏主
【原文】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 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 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 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 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
“写而不藏”:六腑有传化水谷的功用,而不能 贮藏精气。
“受五脏浊气”
① 受:受纳。浊气:指五脏代谢后的废物。此句可 理解成传化之府可以接受五脏的糟粕即五脏的代 谢产物输送于体外。
② 受:给予。通“授”。这里的浊气是水谷精微的 代词。此句可以理解成传化之府把消化水谷而成 的精微物质输送给五脏。
(三) 正确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 【原文】
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 √魄门:“魄”通“粕”,魄门,即肛门,位于大肠末端,
肺 与大肠相表里,藏魄。 使: 使役,支配。 √魄门亦为五藏使:魄门的功能受五脏功能支配,并为五 脏排泄浊气。故为五脏使。
Hale Waihona Puke (三) 正确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
1.魄门的开合启闭受五脏的控制
一、奇恒之府与传化之府
(一) 奇恒之府
【原文】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一) 奇恒之府 1.概念: 奇,高世栻注:“异也;恒,常也。言异 于常府也。” 外形中空——似腑 内藏精汁——似脏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府”,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别论篇
![五脏别论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9175a6ccbff121dd3683bf.png)
五脏别论篇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
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相反的意见,却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那种理论是对的,希望你谈一谈这个问题。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
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做奇恒之腑。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
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
这是因为浊气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
此外,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气,这样,水谷的糟粕就不会久留于体内了。
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泻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精神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空虚了,这样依次传递。
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岐伯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
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白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
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
凡治病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起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痴情的表现。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浅析《素问·五脏别论》脏腑藏泻理论
![浅析《素问·五脏别论》脏腑藏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d961b5f121dd36a22d820d.png)
脑 . 窍不能 得 以濡润 等 多种病 理反 应 . 官 这种 失 常 的 气 化 状态 因而成 为许 多 老 年性 疾 病 发生 的根 源 . 疾
Il 韩景献 “ 4 三焦气化 失常一 衰老” 相关论 中医杂志, 0 ,9 ) 0 2 8 (: 0 0 4 32
防 治 老 年期 痴 呆 及 衰 老相 关疾 病
立 法 、 药 奠 定 了 理 论 基 础 用
关键 词 内经
脏腑
藏 泻
中 图分 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号
R2 11 . . 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9 X( 0 0 0 — 0 8 0 6 2 3 7 2 1 )5 00 — 2
《 问・ 素 五脏 别 论 》 《 是 内经 》 中论 述 藏 象 理论 的 物质 基础 。 人体 精气 的化生 都离 不开 五脏 的参 与 。 如 重要 篇 章 , 出 了脏腑 藏泻 理论 。所 谓 五脏 者 精 气 的生成 需要肺 主 气 司呼吸 、 提 “ 藏 脾气 运化 、 肾气摄 纳等 气 而不泻也 ,故 满而 不能实 ” “ 腑者,传 化物 而不 多个 脏腑 共 同协调 完成 . 的生成 也需 要奉 心 化赤 、 .六 血 藏, 故实 而不能 满也 ” 后 世据此 概括 了脏腑 功 能 : 。 五 脾运 化 、 肾藏 精 的参与 化 生后 的精气 主要 由五脏贮 脏主藏 精气 。 腑 主传化 水谷 . 六 也成 为脏 腑 分类 的重 藏 。 成为 人体生 命活 动 的动力 和源泉 藏 和泻是 一对 要依据 。笔者认 为这 种说 法未 能深 刻理 解 《 内经》 中 动 态 的变化 . 藏就 必有 泻 五脏所 藏之 精要在 人体 有 “ ” “ 的含义 。 藏 和 泻” 有望 文 生义之 嫌 。 试对 《 问 . 素 五 正常输 布排 泄才 能发 挥它 的功 能 如 五脏要 向全身 输 布精微 物质 : 心主血 脉。 动血液运 行全 身 : 主宣 推 肺 脏 别论 》 脏腑藏 泻理 论作 一较深 入全 面的分 析
黄帝内经第十九讲《素问.五脏别论》
![黄帝内经第十九讲《素问.五脏别论》](https://img.taocdn.com/s3/m/b69039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0.png)
黄帝内经第十九讲《素问.五脏别论》教材的59页。
是《脏象论》这一段的后边【临证指要】问题。
这个【临证指要】列出个题目,叫“脏象是诊治疾病的基础理论”。
我们曾经说过,脏象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重点主要是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组织器官的结构。
同时,又包括一定的解剖,但是呢,毕竟是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为主。
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那么当然也是诊治疾病的,甚至防治疾病的一个基本理论。
举例说,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很重要方法,叫做辨证论治。
但是,治必是以诊断为基础的。
也就是辨证,辨证完了才能够出诊断嘛!在诊断的基础上,才那个谈到正确的治疗。
那么辨证,辨什么呢?虽然我们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等等。
乃至于病因辨证,很多的辨证方法。
但是这些辨证方法可以说是以脏象辨证或者脏腑辨证,作为其基础的。
因为你不论气血,气血津液经络,都是和脏象相联系的,或者说气血津液经络,本身就是属于脏象的。
脏腑更不要谈了。
即使是病因辨证,辨出是什么病因来,什么病因的落脚点还得落实到“在什么地方?”风伤于什么地方了?暑伤于什么地方了?湿伤于什么地方了?还得落实到部位上。
也就大家常说的,辨证的时候,要注意辨病性、辨病势、辨病位。
病势,寒热阴阳的发展,病性,以及中国虚实寒热的,病位,是到底在哪个部位,到底在哪个经的,到底在哪个脏腑?还是不管你病性、病势,最后落实要落实到部位上去。
而这个部位就是属于脏象的。
所以在诊断上是这样,落实到病位上才能够正确的施治。
比如说你要是这人是虚,气虚吧。
气虚是什么气虚?是脾气虚,是肺气虚,还是肾气虚?还是心气虚?还是得落实到具体的部位上,病位上。
然后才可以说补,补气,才可以知道补什么气?而不是笼统的补气。
也就是说,这些个辨证的,不管哪一种辨证,都得要辨到病位上去,而这个病位,一落实它就属于脏象的具体内容了。
所以说,说它是脏象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必然是要贯穿到所有的理论当中去,我们在这里头,只不过是举例说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完整word版)≤素问·五脏别论第十一》
![(完整word版)≤素问·五脏别论第十一》](https://img.taocdn.com/s3/m/9e8825e46c175f0e7cd137ff.png)
《素问·五脏别论第十一》[篇名解释]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五脏,在此以“五脏”概称脏腑。
别,区别、分别.由于本篇专以“藏、”、“泻”论脏腑,与《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灵兰秘典论》、《素问·五脏生成篇》等(这些篇章多是分别论述脏腑各自的功能特点及其内外联系)均有不同,因此别立一篇而名曰“五藏别论”。
[篇章大意]一、讨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与区别。
二、论述诊脉独取气口(寸口)的原理.三、阐述诊治疾病的注意事项。
[篇章结构]第一节讨论奇恒之腑、六腑与五脏的概念及其功能特点第二节论述气口(寸口)脉诊察疾病的原理(第八单元“脉要精微")[释译图析]第一节讨论奇恒之腑、六腑与五脏的概念及其功能特点一、奇恒之腑的命名及其功能特点二、传化之腑(六腑)的命名及其功能特点三、五脏与六腑在功能上的区分一、奇恒之腑的命名及其功能特点[原文]黄帝问曰:余闻方士⑴,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
敢⑵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⑶,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⑷。
[注解释义]黄帝问曰:余闻方士⑴,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⑵问更相反,皆自谓是。
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⑴方士:王冰:“明悟方术之士".这里指掌握方术即医理的医生。
⑵敢:自言冒昧之意。
黄帝问道:我听说医生们,他们对脏与腑的解释不同,如有的把脑和髓称为脏,有的把肠和胃称为脏,有的还认为这些都应该称为腑.假使有人冒昧地提出与他们相反的意见来质问,他们又都是各执己见、自以为是。
不知其中的道理,究竟哪种说法对呢?希望听您谈谈其中的道理.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⑶,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⑷。
⑶女子胞:亦称胞宫,即子宫.⑷奇恒之府:张介宾:“奇,异也.恒,常也。
五脏别论篇原文及译文
![五脏别论篇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f88a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2.png)
五脏别论篇原文及译文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
皆自谓是。
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
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故五气入鼻,藏于肺,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译文黄帝问道:我从方士那里听说,有的称脑髓为脏,有的称肠胃为脏,还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
他们的意见不同,却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种理论是对的,希望你谈一谈这个问题。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是承受地气而生的,都能贮藏精血,如同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作“奇恒之腑”。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所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健运周转,所以是泻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
这是因为浊气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
此外,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气,这样,水谷的糟粕就不会久留于体内了。
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泻的,所以它是经常保持精神饱满,而不是一时得到充实。
六腑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得充实,但不能永远保持盈满。
水谷入口之后,胃虽然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但胃中就空虚了,所以说六腑是一时充实,而不是持续盛满。
倪海厦《黄帝内经》五脏别论
![倪海厦《黄帝内经》五脏别论](https://img.taocdn.com/s3/m/5819823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6.png)
倪海厦《黄帝内经》五脏别论十一五脏别论这一篇主要讲脏和腑的不同,脏藏而不泄,腑泄而不藏。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
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是地气所生,他是阴,藏而不泻,才是正常,藏而不泻叫奇恒之府。
这个里面就包含了治疗的方法。
如果他藏而泻,或者是不藏都有问题。
比如说脑袋里面长东西了,它就不藏,营养输不进去,进不去以后就变成脑积水了,脑要用来收藏的,现在不藏了就出血了。
所以人出意外,车祸撞到脑袋,整个头肿起来的,里面有积水在里面。
男人女人是反的,女人如果撞了头肿起来,这个非常非常得危险,男人撞到头头肿起来是萎气,不容易死,救得回来。
但女人脚肿行,头肿不行,男人头肿没有关系,脚肿不行,阴阳正好是相反的。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
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
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
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这是消化系统,宣泻而不收藏,所以一个人两天没小便很危险。
应该泻而不藏,现在藏在里面了,跟藏的性正好相反的,不能久留。
如果食物消化以后,还包括脏腑里面的浊气,都会累积到肠胃里面去排掉。
所以肠胃里面的东西,不单单是食物的残渣,还有五脏里面的东西也会从这个肠胃来排。
肺跟大肠是表里关系,大肠是阳,是腑,肺主的是里。
所以肺脏里面本身是藏而不泻,现在有东西在里面了,不管是有水还是有痰什么东西,治疗后它会进入大肠,进入腑的系统,宣泻出去。
肝脏是木,大肠是金,金和木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当肺吸气肺气下降的时候,金克木,一压,肝那边的血就从这个血管进入大肠,手得到血有办法握,脚得到血有办法走路,大肠得到肝脏的血就有力量排大便。
腑:消化系统,是实而不能满。
浊物是实,要宣泄掉,不能满。
脏:收藏,是满而不能实。
脏是精气,“精”就是完美无缺纯营养好的东西,可以满。
“实”就是长东西就不好。
手上的脉属于手太阴肺经,脾胃属土,土生金,所以土的经气在肺上面的时候,就会表现在肺的气脉上。
素问五藏别论
![素问五藏别论](https://img.taocdn.com/s3/m/25e4acdabb4cf7ec4afed0f3.png)
[篇 解]
别,分别、区别之意。本篇所论的脏腑
器官,着重于属性及分类,与其他藏象篇章 的论述方式有所不同,故名“五脏别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器官的属性及分类 (一)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 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 对曰: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 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 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 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 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理论阐释]
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区别 名称 脏器 属性 应象 阴 功能特点
奇恒之 脑、髓、骨、 腑 脉、胆、女子 胞
象地 贮藏精气,藏 而不泻
传化之 胃、大肠、小 腑 肠、三焦、膀 胱
阳
象天 传化水谷,泻 而不藏
作为器官分类本篇提出“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的称谓。 其分类的依据是器官的属性与功能,而非为器官的形态。
[理论阐释]
奇恒之腑与五脏
1、相同点:藏而不泻。 2、区别:奇恒之腑的功能多从属于五脏。本篇提出奇恒
之腑的概念,是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对脑 髓等重要器官(组织)进行深入地观察与探讨,因而 将奇恒之腑所包括的器官功能仍然置于五脏范围之内, 不单称为脏。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
脑、髓、骨 脉 胆 女子胞
三、诊病的注意事项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 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1.必察其下,适其脉:适,测也。杨上善《太素· 人迎脉口诊》作“必察其 上下,适其脉候。” 上下,指身体上部下部,包括上窍、下窍的功能状 态。测脉,为察之体内气血的状态。 2.观其志意,与其病也:观其志意为察神。与其病也为察形。 3.至德:指精深的医学道理。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五脏】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五脏】](https://img.taocdn.com/s3/m/5f7685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6.png)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五脏】作者:潘长宏2021年8月23日五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称为“神脏”。
五脏的职能虽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进程。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精神情志因素又是密切相关的。
第一脏是心: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
其形圆而下尖,如未开的莲花。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由于心的主血脉和主藏神功能起着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第二脏是肺: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
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
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
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肺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第三脏是脾:它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
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
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五脏与六腑
(一)藏与泄(生理功能的区别) 2.六腑——“传化物而不藏” 传化物 —— 受纳水谷,腐熟水谷,分别 清浊,排送糟粕 不藏” —— 不储藏精气 糟粕及时排泄 (“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1.五脏 ——“满而不能实”
生理:满 —— 精气盈满 不能实 —— 精气清纯,不能有水谷 或糟粕充实其中(满而纯) 精气流行通畅,不能满实成团 (满而畅) 满:精气盈满 实:水谷或糟粕充实
【复习思考题】
1. 解释: 魄门亦为五脏使 ;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 气口;魄门 2. 脏和腑各有哪些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这一理论 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3. 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理论有何临床 意义? 4. 奇恒之腑包括什么?因何得名? 5. 如何理解“此受五脏浊气”? 6.《素问·五脏别论》中藏与泻、满与实如何理解?
必察其下:《太素》作“凡治病必察其上下”,可参。 至德:至深的道理。此引申为医学理论。 至巧:至精的技术。此引申为医疗技术,主要指针石治疗技术 或技能。
四、诊疗疾病一般原则
(一)全面诊察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遍身诊察,特别注意切按 三部九候及气口脉象。 (二)反对迷信鬼神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反映了当时的 唯物论思想,提倡相信医学科学。 (三)医患配合 消除病人不良的心理倾向,取得病人的信任 与配合。
选择题
据《素问·五脏别论》,何为五脏使? A.幽门 B.魄门 C.汗孔 D.贲门 E.咽喉 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哪项是言奇恒之腑的: A、其气象天 B、藏于阴而象于地 C、传化之腑 D、满而不能实 E、实而不能满 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哪项独为五藏主? A、五官 B、气口 C、五体 D、趺阳脉 E、人迎脉 《素问·五脏别论》所言“藏而不泻”指的是: A、六腑 B、传化之府 C、五官 D、肾脏 E、奇恒之府
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 √魄门:“魄”通“粕”,魄门,即肛门,位于大肠末端,
肺 与大肠相表里,藏魄。 使: 使役,支配。 √魄门亦为五藏使:魄门的功能受五脏功能支配,并为五 脏排泄浊气。故为五脏使。
(三) 正确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
1.魄门的开合启闭受五脏的控制
2.敢问更相反:意指冒昧的提出彼此相反的疑问。“敢” 为
谦词,自言冒昧之意。
【原文】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 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 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 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 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二、五脏与六腑
【原文】 “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 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 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 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 不满,满而不实也。”
二、五脏与六腑 (一)藏与泄(生理功能的区别) 1.五脏——“藏精气而不泻” 藏精气—— 生化储藏气血津液。 藏:指生化,贮藏。 不写 —— 不直接向体外传送排泄。 精气宜藏不宜泻 不输泻水谷
填空题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气而不写也, 故 。六府者, 故 。” 据《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包括__、__、 __、__、__、__六者。
作业题
怎样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对临床实践有何 指导意义?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一) 奇恒之府
2.形态:外形中空—— 似腑 3.禀受:“地气之所生也” (地气:阴气) 4. 功能: “藏于阴而象于地”:指奇恒之府具有贮藏 阴精的功用,好象大地蓄藏万物一样。 “藏而不写”:“写”通“泻”,输泻之意。 指奇恒之府能贮藏阴精,无输泻的功能。
(二) 传化之府
【原文】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 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 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 留,输泻者也。
【主要内容】
1. 脏腑的分类及其功能特点。 √ 2. 气口独为五脏主。
3. 治病必察其(上)下。来自【教学要求】1. 掌握奇恒之府、传化之府的含义及其区别。 2. 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并结合临床加以理解和认识。 3. 理解脏腑藏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4. 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含义与临床 意义。
【关键词】
五脏 六腑 奇恒之府 传化之府
藏
泻
满
实
魄门亦为五脏使
【背 诵】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 故实而不能满”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 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
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
1.方士:指通晓方术的人,这里指医生。
★ 三、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二)气口脉与胃气联系密切
气口属手太阴肺经,肺经起于中焦,故曰“气口亦 太阴”,脾胃之气强弱也可直接反映于气口脉。而 脾胃之气是滋养五脏之气的,脾胃之气强弱决定脏 腑精气之盛衰。 综上,通过诊气口可以测知脏腑的机能活动状态, 从而判断病情及预后。
四、诊疗疾病一般原则
【原文】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 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 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
? “传化之府是六腑吗?”
(二) 传化之府 1、概念:传导化物之腑。具有传化水谷功用,
而不能贮藏精气。包括胃、大肠、
小肠、三焦、膀胱。 2、禀受:“天气之所生也”(天气:阳气)
(二) 传化之府
3.功能: “其气象天”:因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共同功能 是运化水谷,传化不已,好象天 体的运转不息,故以天作比喻。
选择题
据《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是由: A、骨气所生 B、血气所生 C、天气所生 D、地气所生 E、精气所生 据《素问·五脏别论》,称脑„„女子胞为奇恒之 腑是因为: A、形态似脏 B、形态似腑 C、功能似腑 D、功能似脏 E、与脏和腑不相同
选择题
《素问·五脏别论》认为传化之腑是由 A.天气所生 B.地气所生 C.谷气所生 D.血气所生 E.精气所生 据《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不包括下列何项: A.脑 B.三焦 C.胆 D.脉 E.女子胞
【题 解】
√别论:1. 区别(分类);2. 别有所论。 王冰将其排在第11篇,第8、9、10篇都是具 体介绍五脏的,本篇论藏象学说,是在《六 节藏象论》等专论各藏功能的篇章之外,别 有所论,从总体上对脏腑进行分类,概论其 总的功能特点。本篇澄清了当时对脏腑的归 属和它的总的功能,是别论五脏的一篇文章, 故称五脏别论。
气口:指掌后高骨内侧脉动处,又称脉口、寸口。 太阴:此指足太阴。 见:显现、显露。音义同“现”。
★ 三、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一)气口脉属手太阴肺经 肺朝百脉,百脉都朝会于肺,百脉的变化在肺经 上可以反映出来。 气口又是肺经经穴“经渠”和输穴“太渊”所在 之处,经渠在关部,太渊在寸部,经穴就是经脉 之气流经最旺盛的地方,最敏感,切脉的时候脉 搏跳的最明显,最清楚的反映脉象的变化; 太渊为输穴,在阴经又是原穴,是反映元气的地 方,又为脉之会,为气血流注最为显著的浅表部 位。因此,全身气血盛衰变化都会反映到气口脉。
受心神的控制。 受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控制。 受肝气疏泄的调节。 受脾气的升清功能调节。 受肾阳、肾阴的调节。
(三) 正确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
2.魄门为五脏输送浊气,从而保证了脏腑气机 的升降
生理:魄门启闭正常—糟粕以时而下—脏气升降正常 病理:魄门启闭失常 启而不闭—谷精下注,五脏精气丢失(飧泄,滑脱) 闭而不启—浊气内留,反而上干(腹满,呕恶) 诊断:根据魄门功能状态观察五脏功能的正常与异常 《素问·玉机真藏论》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 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治疗:调五脏以治魄门 《素问·标本病传论》确立“小大便不利,治其标”
实:水谷或糟粕的暂时充实。 满:水谷或糟粕滞满不通。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2.六腑——“实而不能满” 病理:不实—— 不能收纳 (有出无入,出多入少) 满 —— 水谷或糟粕滞满不通 (有入无出,入多出少)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3.临床指导意义
(1)六腑以通为用
“写而不藏”:六腑有传化水谷的功用,而不能 贮藏精气。
“受五脏浊气”
① 受:受纳。浊气:指五脏代谢后的废物。此句可 理解成传化之府可以接受五脏的糟粕即五脏的代 谢产物输送于体外。
② 受:给予。通“授”。这里的浊气是水谷精微的 代词。此句可以理解成传化之府把消化水谷而成 的精微物质输送给五脏。
(三) 正确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 【原文】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1.五脏 —— “满而不能实” 病理:不满 —— 五脏精气亏损 实(不纯)—— 浊气不能输于六腑, 清浊相干 (不畅)—— 营血运行阻滞 精气津液代谢失常
二、五脏与六腑
(二)满与实(生理状态的区别)
2.六腑——“实而不能满”
生理:实 —— 指水谷或糟粕的暂时充实。 不满—— 糟粕,废料,五脏浊气及时排 出,不能全部充满。
一、奇恒之府与传化之府
(一) 奇恒之府
【原文】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一) 奇恒之府 1.概念: 奇,高世栻注:“异也;恒,常也。言异 于常府也。” 外形中空——似腑 内藏精汁——似脏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府”,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